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控制隐性遗传因子隐性性状自交性状分离杂合子相对性状显性遗传因子显性性状《遗传与进化》表现一、孟德尔简介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P(亲本) 高茎 DD X 矮茎dd 互交反交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F(子一代) 高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1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F(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Dd :矮茎dd 21 :2 : 1 分离比为3:1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3(解释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因子成对存在。

?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 ( F)Dd X dd F是否产生两种 1 1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高 1 : 1 矮比例为1:1的配子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 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三、杂交实验(二)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 黄圆 YYRR X 绿皱yyrr 体现在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佝偻病 D 黄圆YyRr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一、减数分裂9 : 3 : 3 : 1 重组合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一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以“问题探讨”引入。

二、新课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试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11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11汇总

权所有 @甘肃省文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 2 教学设计《遗传与进化》人类是如何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实质基因是如何履行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基因在传达过程中如何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余变异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线一 :以基因的实质为要点的染色体、 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 :以分别规律为要点的核基因传达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主线三 :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要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孟德尔简介二、杂交实验 (一 1956----1864------18721.选材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性状易划分且稳固真切遗传2.过程 :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P (亲本互交反交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分别比为 3:13.解说权所有 @甘肃省文县第一中学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划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联合是随机的。

4.考证测交F 1 能否产生两种比率为 1:1 的配子5.分别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交融 ;在形成配子时 ,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疏别 ,分别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一样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辈。

1. 亲组合重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一样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别和组合是互不扰乱的 ;在形成配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别 ,决定不一样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 年发布② 1900 年再发现③ 1909 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要素 ,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 = 基因型 +环境条件。

五、小结1.表此刻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凭证 :果蝇杂交 (白眼伴性遗传 :色盲与抗 V D 佝偻病一、减数分裂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汇总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得出答案。 讲解:孟德尔 8 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 7 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 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 有普遍性,而且 F2 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 3:1 左 右。
离比。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激发
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 探究心
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 理,明确
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 模拟实验
的一种非凡的设想。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 的目的。
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 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 D 小球和 d 小球代表什 么? 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 小球和 d 小球分
DD : Dd : dd
1: 2:
1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 F23∶1 的结果
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
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
(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 3∶1 的性状分
第2课 时 实验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实验法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研究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以下是该教案的概述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生物进化与物种起源
- 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利用
- 第一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第三节: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 第一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第二节:体液内环境的调节
- 第三节:体温调节的机制
第四章:人体生殖与发育
- 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方式
- 第二节:人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 第三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五章:人体免疫与感染
- 第一节:机体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第二节:突变体和感染病原体
- 第三节:免疫过程和免疫记忆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
- 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 第二节:基因与性状
- 第三节: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七章: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因工程技术
- 第二节:植物生物技术
- 第三节: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以上是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全套内容。

希望这份教案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组成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笔画及其差别;2. 理解细胞分裂过程。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细胞的分裂过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2. 图片、动画、视频辅助教学;3. 小组讨论、问答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2. 学生作业评分;3. 考试成绩评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细胞的初步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学习:(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人类从古至今研究的最小的生物基本单位,被誉为“生命的基本单位”。

它体积小、结构简单,但却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以下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细胞骨架等。

细胞的功能:① 细胞膜: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②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内所有没有被细胞膜包围的物质,参与物质代谢、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③ 细胞核:控制细胞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④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生产器,参与细胞呼吸,把化学能转换成细胞所需的能量;⑤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包装,将包装好的物质运输到需要的地方;⑥ 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加工、分解,然后再将它们运往各自的目的地。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骨架等组成部分。

不同点:①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②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③ 植物细胞有液泡,而动物细胞中含有液泡的很少,体积较小,绝大部分只是被细胞膜包围;④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样,而动物细胞形态相对较为固定。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细胞和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4. 获得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 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功能。

2. 遗传的基本原理。

- 遗传的定义和重要性。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变异。

3.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 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细胞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开展细胞实验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供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进度安排八、教学参考1.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2. 网络资源: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基因传递、科学实验方法与技巧的相关资料。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简要概述,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料请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源。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学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能力: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课前预学: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5.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举例:6.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7.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8.孟德尔研究材料是:,研究的成果为:。

三.合作探究——孟德尔杂交实验。

1.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2.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四.我的疑问:五.归纳总结:六.自我检测: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8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

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的介绍。

这些教案是根据新人教版教材编写的,适用于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教案涵盖了课程的各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提高研究效果。

教案内容
1. 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
- 教案一: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生物工程的应用
- 教案二:基因工程与农业
- 教案三:基因工程与医学
2. 第二单元: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 教案一:细胞及其分裂
- 教案二:生殖与发育
- 教案三:遗传与进化
- 教案四:基因与人类健康
3.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教案一:生物的多样性
- 教案二:生态系统与资源利用
- 教案三: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选择相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包
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效果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进行教
学效果评估。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研究和课后作业来巩固和
评估自己的研究效果。

总结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生物
知识的重要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案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在提高生物素养和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导学案全集(1-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1 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编号: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一课程名称:生命活动的基础授课时间:3学时课程目标:1.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

2.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4.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第二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主要反应。

3.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碳循环1. 碳循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异养和自养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3. 大气中CO2的含量对碳循环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3.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碳循环的机理及其对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影响。

2.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以及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及小组合作实践的方法。

教学资源: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装置。

2. 短片资料《生命的奥秘》。

3. 多媒体演示及PPT文稿。

评估方式:1. 听课笔记评价。

2. 针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

3. 问题回答评分。

教学进程: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前安排:分配本次课的学习材料。

请学生阅读、分析以及准备相关问题,以便于本节课的开展。

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种系发展的规律性和自主适应能力、可以发生代谢和增殖等特征的物质现象。

生命的基本特征:1)所有生命体有通透性:不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它们都有离开或进入细胞的物质传输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教学目标:
-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能够理解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2. 生物的分类方法
- 传统的分类系统
- 现代的分类系统(包括系统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3. 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 物种的定义
- 拉丁名的命名规则
- 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不同形态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呈现: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

4.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的生物分类方法,重点讲解传统的分类系统和现代的分类系统。

5. 示范演示:通过案例或实例,展示物种和物种命名方法的具体过程和规则。

6. 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分类练和物种命名的实践活动。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重要性。

8.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研究的资源,让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

教学评价: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观点;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的分类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规则给物种命名。

> 注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作适当调整和扩展。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教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 1 -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 - 9 - 第3章基因的本质 ............................................................................................................... - 20 - 第4章基因的表达 ............................................................................................................... - 31 -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 37 - 第6章生物的进化 ............................................................................................................... - 45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板书设计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相对性状的概念②用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显性性状②隐形性状③性状分离④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⑤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孟德尔的假说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①假说—演绎法5.分离定律①分离定律的概念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板书设计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三、自由组合定律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板书设计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一)减数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3.精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第2课时(二)受精作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的概念3.受精作用的过程4.受精作用的意义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板书设计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2.1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1、依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方法:类比推理3、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二、实验证据(摩尔根)——假说演绎1、材料:果蝇常染色体2、染色体♀: XX性染色体♂:XY3、解释:4、验证: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分离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3节伴性遗传板书设计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18.人类红绿色盲(1)红绿色盲的发现(2)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特点19.抗维生素D佝偻病1.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2. 伴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和实例20.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板书设计第3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第2节 DNA的结构板书设计第3章第2节 DNA的结构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二、DNA的结构1.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3节 DNA的复制板书设计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18.对DNA复制的推测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三、DNA复制的过程1.时间2.场所3.条件4.过程5.意义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板书设计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与DNA的关系1.基因数目比DNA数目少2.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二、DNA中遗传信息的特点1.多样性(原因)2.特异性(原因)三、基因、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从小到大)脱氧核苷酸基因 DNA 染色体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知道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3. 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为切入,为DNA复制创设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贾晓娟綦江实验中学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贾晓娟綦江实验中学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通过再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完整过程,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及对这个实验的验证。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它是下一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因此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

由于学生在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已经了解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现象以及解释和验证,所以在这一节内容中可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参与这个探究过程。

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很少有学生的参与,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以我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参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本设计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

同时,利用简易模具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中,深入理解棋盘法。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同时体验到了孟德尔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用两个课时完成。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由组合现象、实质及其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yR1/4YyRR yyRR YyRr yyRrYr1/4YYRr YyRr YYrr Yyrryr1/4YyRr yyRr Yyrr yyrr【总结规律】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三角规律”。

①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如右图: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

②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如下图: 思考“旁栏思考题”并回答。

分析规律得出结论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如下图:③九种基因型可作如下规律性的排列(用F2中两对基因组合方式及比率相乘的方法得出如下结果),每种基因型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见下表:【得出结论】从数学角度看,(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的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