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山中心校杨秀青《分桃子》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

合集下载

《分桃子》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分桃子》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四个一评价材料: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第课第课时《分桃子》学校:张子山中心校姓名:杨秀青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编号:《分桃子》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

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1、故事导入,激情引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

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分桃子》数学教学反思

《分桃子》数学教学反思

《分桃子》数学教学反思《分桃子》数学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根底上进展的。

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详细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景,猴子妈妈带回8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问每只小猴子可能分到几个桃子?孩子们表现的很积极,各自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局部孩子都认为应该是每只小猴分4个桃子,可是班里一向有主见的李文浩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猴子哥哥应该分3个,弟弟分5个。

正好为其他学生平均分造成的冲突。

这时候有学生马上在下面说,那样不公平。

我成心疑惑的问:“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就不平均了。

说的正中下怀,由此我引出了“平均分”这个概念,并再一次让学生两人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将8个桃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

并进展全班汇报,说出自己分的方法。

有的孩子一个一个分,有的孩子两个两个分,有的孩子先分三个再把剩下的两个各分一个,这时候,我正想总结孩子们的'分法,机灵的胡润航说他和别人的不同,他只分了一次就分好了。

班里的孩子们都好奇的看着他,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说,他是想2×4=8,用乘法来想的。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答复,心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解决呢?是深化下去解释还是一带而过呢?”这时候爱问问题的陈阳举手问了,2和4是怎么来的呢?我灵机一动,就请他们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于是我笑着说:“是啊,胡润航的这个算式怎么来的呢,你能摆摆小棒,自己找找2、4、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话音落下,孩子们拿出小棒开场摆起来,过了一会儿,陈阳快乐的举起了手,说教师我知道了。

我示意他等等,当大局部孩子有了自己的答案时,我请他来介绍自己的发现,他说:“通过摆小棒,他发现2是两只小猴子,8是桃子的总数,4正好就是两只小猴子分得的桃子。

”其它的孩子似乎也有同样的发现,都鼓掌表示同意。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笔算和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让学生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也是后面将要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中我采取了复习旧知导入的方法引入新课简洁明了,让学生在上新课前能够回顾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以及能够通过乘法口诀能够直接得到答案的算式做好铺垫、并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直奔主题。

故事中我就以学生感兴趣的小猴子请猴王(孙悟空)分桃子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分桃子”的情境,引入48÷2=24的算法(看图法,口算法,竖式法),竖式48÷2=24的算理及算法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个别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对于学生探究知识有激励、启发、挑战性。

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发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算理及算法,并小结归纳。

再引到48÷3=16的算式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及算法,在这个环节我设计时给学生估计答案多少,再让学生精算结果。

然后让学生比较48÷3=16与48÷2=24笔算时哪里不同。

但从后面的练习情况反馈,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计算方法,出现直接写上商,一步计算出来的情况。

这主要是我在指导时没有适时适度,掌握技巧,没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己思考,自己探究,学生没有起到真正的主体作用,没有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作用。

在这节课当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太少,应该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自己分自己发现从最高位开始算起。

由于动手操作能加深对除法算理的理解。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没考虑到把看图法,口算法,竖式法三者联系在一起比较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是我的欠缺。

语言方面还需要在以后教学当中改进。

希望自己以后上课在语言方面能够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做一个高素质,让学生喜爱的老师。

2012.11。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分桃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

(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

(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

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

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

(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分桃子》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分"这一过程.我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2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2 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你能帮一帮它们吗再让学生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学生兴趣很高,动手分"桃子".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6 个,一只猴子分2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3个."有的说:"还可以一只猴子分4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我又进一步引导说:" 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才能使两只猴宝宝都满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种."我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生1说:"这样才公平,两只猴子才都满意."生2说:"这样两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一样多,就会满意."生3说:"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的桃子,它们都会满意的."生4说:"这样平平分,两只猴子一定都很高兴.对.像这样每只分得数量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在"分一分"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中,我再一次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题目中的物品进行具体地分一分,自主探索要怎样分才合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在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达到了.我想: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像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探索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作为教师的我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学习.《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分桃子》教学方案及反思

《分桃子》教学方案及反思

《分桃子》教学方案及反思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of "dividing peaches"汇报人:JinTai College《分桃子》教学方案及反思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鉴于学生受口算除法的定势影响会导致错误的算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地把十位分不完的情况放在开始,先让学生探究48÷3,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竖式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做48÷2,这样学生的竖式书写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并通过小组交流加深竖式书写的算理,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由于我校处于郊区,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况且我们的班额大(60人),很难做到一节课照顾上每个孩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而我们的教材画面直观、色彩斑斓,有许多课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创设出很好的教学情境,而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却根本达不到。

因此平时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环境中,积极地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以使学生能有更好地发展。

〖教学设计片段〗(一)探究算法1.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每只猴分多少个?学生独立列式。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若有竖式上黑板板演)。

组1:我们组用的.是口算。

48除以3把48看成40和8,40除以3每份10个桃,最后还余一篮零8个,合起来是18,18除以3是6,10加6一共是16。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这一课是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表内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并为计算多位数除法打基础。

通过情景引入、自主探索、分层练习、课堂小结,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形成运算技巧。

下面将这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1.帮小猴摘桃、分桃,送小猴回家,整个故事情境贯穿与全课,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充分利用课本创设的“分桃子”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汇报交流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指出在计算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思维方式,运用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主动探索出计算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算理,运用时才能举一反三,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为此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都能计算出结果,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我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根的,因为动手操作具有形象具体,便于建立表象,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为了突破难点,结合分的过程同步板书相应的竖式,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操作并结合竖式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除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3)竖式第二个4、8分别表示什么?通过观察、思考及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

运用动手操作、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48÷3,这道题的重点是解决十位上有余数怎么办?3.笔算算理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言语是思维的工具,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其思维提升的过程。

在掌握“48÷2”和“48÷3”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讲竖式的计算过程,最后在小结时学生能顺利地总结出竖式的计算方法。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分桃子”这一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了许多深刻的反思。

首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我在课程导入部分,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兔子分桃子,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问题的设置上,可能缺乏一定的梯度,导致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困惑,没有能够很好地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使用小棒来模拟分桃子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平均分的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没有明确地给学生指出操作的步骤和要求,部分小组出现了混乱的情况,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在讲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时,我虽然通过多次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可能讲解的方式过于抽象,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甚至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急于给出结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和疑惑。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以口头表扬和鼓励为主,但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和具体,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个性化的评价。

此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没有及时地进行分析和纠正,导致部分学生对错误的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问题,使其具有明确的梯度和引导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

《分桃子反思》

《分桃子反思》

《分桃子反思》万安小学高富莲通过上《分苹果》这一节公开课,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让我在教学认识以及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以下是我对分苹果这一节课的一些反思。

一、课堂的调控在上这节课过程中,共讲了四次。

在每次试讲中都有不少关于调控不到位,或者是不得法的问题存在。

如:在课堂上,会出现小朋友积极性不高,没有好的激励语言或者是还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问题,只关注是否在流程上问题;学生提出一个教学以外的问题,就觉得太突然不能很好的处理甚至是不加理睬,直接到下一个环节或者是回答的提出的问题,忽略了其他孩子,变成了两个人得对话,其他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其次便是对于很混乱的课堂不能加以调控,导致很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孩子的回答没有正确的引导,错还是对、好还是坏,评价没有方向,对孩子的表扬鼓励很少。

通过这次的上课,有了不少的新认识:1、在平时多积累鼓励的语言,而且在评价学生是要评价准确,这样不但肯定了孩子的思考,同时也给其他孩子指引了思考的方向。

2、对孩子突然提出设想之外的问题,要分情况来考虑,如果是有价值的要准确引导,没有价值的尽量用少时间来解1决。

3、对孩子的回答,不但孩子要认真听,老师也要听,这样才能有效的来控制课堂的发展。

4、对于孩子上课的表现,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用很多方法、时间来养成这样上课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可以上课少上点内容,把习惯养好,采用加分、得奖品等来吸引孩子上课的积极性。

还有常用的喊口令,以及个别表扬、间接地提醒或者间接地批评,这样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至于以后说太多让孩子厌烦、不管用,又有效的控制了课堂。

二、教案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上面,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原来的观念中教学设计都是差别不大的,没有正真体会到不同学生学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样的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是那样的不同。

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的新的认识:1、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单一的考虑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绝对不能上好一节课,课堂表现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到知识的程度怎样的。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并以故事引出问题:小明有8块蛋糕,怎样分给四个人,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蛋糕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

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四个人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

(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一样多)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八戒分西瓜”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八戒解决“8块西瓜,师徒四人想分到同样多的西瓜,每个人分到几块西瓜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师徒四人、用8根小棒代替西瓜,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得到什么结果。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后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足的是学生的乘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争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为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除法这个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课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主题图带练习只有2页,涵盖的内容却十分丰富。

有理解平均分,怎样平均分。

对实物实行平均分,抽象到图上不能动手操作的图形的平均分的方法。

知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数;知道每份数,求能够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有余数的情况等等。

除法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它首先要解决的是理解平均分。

而平均分,虽然在学生的平日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概念却非常模糊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教学反思。

所以,这个课,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就非常重要。

“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短短的几个字,却有很多隐藏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障碍。

首先,分什么?分成几份?“几份是什么含义?有很多孩子不理解几份的含义,所以,在做题时,虽然字字能识,却无法理解题意。

我在课堂上很擅长将学生的疑点、学困点找出来,并且以浅显易懂的数学语言,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

甚至以动手表演、操作的方式,将内隐的知识点外显出来。

我将整个分一分,平均分的过程用表演的方式,用动态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实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

通过反复的分的过程,平均分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扎下了根。

在处理练习时,我将一道题的价值充分利用。

就一道小猫分鱼的看图题,就实行了充分的发散。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开发。

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课不焦不燥,不是忙于赶课,而是遵从学生思维发展得特点,持续地启发,锻炼学生的思维。

从这节课,我们看到,教师在实行概念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挖出内隐的知识,用学生明白易懂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外显,这样学生才学得轻松。

尽可能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将这些障碍在新授课时解决,而不是留到练习时才发现问题百出。

只有这样,向课堂40分钟,这个主阵地要质量,才能做到真正的减负.。

2019年《分桃子》教学反思总结

2019年《分桃子》教学反思总结

《分桃子》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尝试用除法列竖式计算,“一层楼”的写法是我上课前都预计到的问题,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及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答案,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写法。

但在课堂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写的,是一个共性问题。

怎样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竖式的模型,突破这个难点呢?【片段】48÷2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分一分,也可以在练习本上算一算,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①口算:40÷2=20,8÷2=4,20+4=24②分小棒(边分边说):每只小猴先分到两捆,再分到4根,每只猴子得到了24根小棒。

③竖式:(展示生“一层楼”的写法)生:40÷2=20,2写在十位上,8÷2=4,4写在个位上,所以48÷2=24师:从你的竖式中,我们能看出来是分了2次吗?【做法】1、回忆分小棒的过程。

刚才分桃子的过程分了二步。

第一步先分整捆的,第二步再分单个的。

2、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一起列竖式。

步骤:(1)48除以2,我们第一步先分哪里的桃子?也就是这里的几?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个猴子得到几篮?2写在什么位上?也就是4个十÷2=2个十。

2只猴子一共分了几篮桃子?也就是分了2×2=4,分掉了4个十。

整篮的有没有了?(第一步我们分完了)这里写0吗?为什么?没分完,好,那我们继续分。

(2)第二步分哪里的桃子?也就是这里的几?8在这里表示8个一,为了看清楚这是我们第二次分的,除的时候我们要把8移下来,平均分成2份,每个猴子得到几个?4写在什么位上?也就是8个一÷2=4个一。

2只猴子又分了几个桃子?也就是分了4×2=8,分掉了8个一。

《分桃子》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分桃子》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分桃子》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分"这一过程.我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2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2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你能帮一帮它们吗再让学生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学生兴趣很高,动手分"桃子".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6个,一只猴子分2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3个."有的说:"还可以一只猴子分4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我又进一步引导说:"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才能使两只猴宝宝都满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种."我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生1说:"这样才公平,两只猴子才都满意."生2说:"这样两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一样多,就会满意."生3说:"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的桃子,它们都会满意的."生4说:"这样平平分,两只猴子一定都很高兴.""对.像这样每只分得数量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在"分一分"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中,我再一次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题目中的物品进行具体地分一分,自主探索要怎样分才合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在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达到了.我想: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像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探索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作为教师的我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学习.《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1. 引言《分桃子》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以一个简单的情节揭示了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本文将针对在教学中使用《分桃子》这个故事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在使用《分桃子》这个故事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几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会他们在合作中取得成就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分享意识,让他们明白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寓意,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分桃子》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以下是几种适合的教学方法:3.1 故事讲解法故事讲解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寓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分桃子》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两只猴子的不同行为,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3.2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在使用《分桃子》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猴子角色,通过互动交流来加深对合作和分享的理解。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故事通过简短的导入,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

4.2 故事讲解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

4.3 分析故事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进一步加深对合作和分享的理解。

4.5 反思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故事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反应,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9篇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 1《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

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3、18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3、1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本节课有两次比较。

其一: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

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主要的特点有:一、通过分桃子的情景,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分48个桃子”导入课题,从一开始学生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呢?”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们都沉浸在情境中,用愉快的心情去探究。

二、关注探究过程,关注算理学生得到“48÷2=24”的算式后,教师引导性的提出了问题:“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口算和笔算,笔算中有的学生采用直接列式计算,有的利用竖式。

传统的“除法竖式”教学就是以“告诉”为主,告诉学生被除数在哪里,除数写在哪里,商一定要写在哪里,完全没有进行知识的“再发现”,没有一丁点的思考。

本节课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先分什么?再分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试图引导学生弄清分的过程,加深了对除法的体验和感悟。

三、创造性的改变题意,深化知识本课教学,把“4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进一步变成了“分给3只猴子”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运用“除2”的知识来解决“除3”的问题,使知识深化。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先把40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仍有剩余,应该将剩余的1个桃子和9个桃子合在一起再平均分给3只猴子。

弄清了分的过程,竖式除法的问题就解决了。

四、通过比较,总结规律全课总结时,将48÷2=24和48÷3=16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形成规律,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使技能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1、教学时最后应该出现完整的除法竖式,让学生“整体感知”,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避免给学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识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2、“除法竖式”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而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横式和竖式的联系;3、在计算方法上,应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但对方法的优化也是值得思考的;4、在教学时间的分布上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新授也要有巩固练习。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利用课件突破难点《分桃子》教后反思小学笔算除法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

教材总安排的两个例题是“68÷2”和“68÷3”.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两位数除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师要重视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桃子的时候,第一次先分6篮,每个猴子得3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6,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把3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3个十,积是6个十,写在68的十位的下面,6—6=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

再分8个,在竖式中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8的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有了第一个算式作为基础,然后再引入例2“68÷3”,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第一题,4能除以2,但是这道题目8不能整除3,回到生活原型,来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这个难点。

本堂课,以教师引导为主,适时让学生尝试,利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注重规范书写格式,同时对教材的内容合理进行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本节课没有完成只有留在下一节课来学习,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时间来掌握基础的计算技能。

当然,本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子山中心校杨秀青《分桃子》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四个一评价材料: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课第课时
《分桃子》
学校:张子山中心校
姓名:杨秀青年级:三年级科M:数学编号:
《分桃子》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
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
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木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

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故事导入,激情引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

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创
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学生。

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且第二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考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并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馈,自然体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这里理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创新,学生在交流反馈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

实践证明,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白信人格的重要途径。

交流反馈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行算法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3、巩固提高,合理迁移
练习既是信息反馈的手段,又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措施。

为此木环节安排了练习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安排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符合课标对练习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4、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与生活应当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

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今天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用处,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并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达到学以致用的tl的。

5、反思总结,适时升华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学生自我反思的一•种极好的机会,这里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并通过反思悟出新的数学问题,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另外木节课还注意到板书内容的条理性、概括性、整体性、直观性等。

整节课贯彻愉快教育精神,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产生了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tl标。

本节课不足。

我普通话讲的不标准。

心里素质不行,有点紧张。

造成语言不够精益求精。

今后要不断学习普通话,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保持教态自然,真正利学生融为一体,再创教育新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