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特定的时空下考查史事的途径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二):时间尺度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二):时间尺度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二)时间尺度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开放性题型是一种命题方式,主要问法有:(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3)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评述/说明你的理解。

时间尺度一般以表格、时间轴、曲线图、文字的形式来考查。

那么对于这样的题型如何解答呢?首先,把握趋势,进行分期,也就是分阶段。

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数字表格或曲线类题型常见的趋势是增加、减少、徘徊、迅速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增长等。

【例】下表是主要国家失业率情况表(1930-2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单位:%)——据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解析】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1930-1935年,法德英等主要国家失业率很高;1940-1970年,法德英等主要国家失业率较低;1975-2000年,法德英等主要国家失业率上升。

其次,根据历史背景,提取重大事件。

1930-1935年,主要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40-1970年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75-2000年,受到1973年石油危机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涨”时期,后来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最后,根据重大事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实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去提出理性和系统的因果关系的叙述。

1930-1935年,经济危机,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因此使危机强化,失业率较高;1940-1970年,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以实现充分就业来减少失业率;1975-2000年,由于石油危机,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涨”时期,主要国家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失业率波动,但整体趋势有所下降。

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课题撷英本论文《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与河南省课题《时空观在历史课堂的运用研究》相关,课题编号JCJYC19110556。

摘要:历史学科有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其中时空观念处于核心地位。

历史学科是建构在时间基础上的学科,时空观念是进行历史思维活动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基础,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

鉴于时空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浅谈一下时空观在教学中的意义。

同时,本文将对时空观在教学中需要达成的预期目标进行展望。

关键词:核心素养;时空观;意义;目标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感知历史时空、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

因此,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接下来,笔者将具体论述一下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严谨的,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基本能力的基础,而时空观在阐述历史概念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比如,我们都知道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

这一历史概念,它指的是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据此获得一个具体的有意义的历史时空坐标,由此可见,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能够准确定位历史时空,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其次,时空观能如实反映历史内在规律。

重视历史时空观念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把各分散历史知识之间隐含的关系联系起来。

这种做法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同于死记硬背学历史,可以更深入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规律和知识框架。

例如,在学习初中世界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古代亚非文明时,讲到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素养2 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

素养2 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

[解题思路]
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 西汉朝廷直接
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并行,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 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 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A、D 两项 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排除 B 项。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例:①时空结合,找准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 历史发展线索,理清中外共时性大事,在“大历史”视野下探究工业革命对 中国的影响。 ② 既看到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进步而艰难的 历程,也看到英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 家打开了大门,包括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原 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影响下“低速发展”。
(2)改革开放新时期三次思想解放体现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78 年 5 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 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揭示了社会主 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③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7 年中共十五大, 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浅谈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

浅谈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

浅谈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摘要: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将史事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学会理解、认识。

关键词:时空观念丝绸之路核心素养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今天,“时空观念”亦被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可见,无论古今人们都相当重视时空。

“时空观念”是史事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1]。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时间是发生在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只有在坚持正确的时空观下,才能进行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时空观念是其他核心素养建立的基石。

一、精心备课,提升课堂课堂立意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应基于教材内容而高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课标、学情和学科价值。

本节课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结合初一学生学情:对时空观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对客观的自然时间、自然空间的认识,而且认识模糊,更不要谈社会时空的认识,不明确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的概念。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地图知识,空间意识和时序观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地图认知西域地理位置;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了解丝绸之路开通过程;通过地图对比认识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 通过时间轴、图片知道汉朝对西域(今新疆)的管理措施;通过时间轴认识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图史并用,构建时空观念素养历史地图可以显示历史事物的空间方位,是培养历史空间概念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学习历史必须将史事置于具体的历史空间中。

微专题14+素养解读——时空观念+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微专题14+素养解读——时空观念+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18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2.(2023·山东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
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
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
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1922年英国虽然保留了大量特权,但
被迫承认埃及独立。帝国内部矛盾加剧。基于此,英国举办
25
了这次博览会。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微专题14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1 1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时空观念”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到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在特定的 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只有 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我们才可能准确理解历史事件。
23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证据3可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保持其在帝国 内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 理由:政府馆展示英国在军事领域、经贸交流、海外移 民等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世界地图浮雕呈现了英国与其自治 领、殖民地的全球性商业网络,凸显出英国在帝国内的核心 地位。
24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Hale Waihona Puke 证据4可证明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凝聚英帝国成员
9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 三、重视“时间和空间”教学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 高学习效率。 • 通过时间、空间教学,可以编织时空经纬线,把一系列 的历史事件相互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 1.梳理时间体系,构建时间框架。 • 首先,画出时间轴,找到公元元年,往左为公元前,往 右为公元后,和数学上的数轴一样,找出时间对应的点即为 时间坐标。在此基础上,加入世纪、年代等显性时间。一个 世纪为100年,一个年代为10年,如1920年即为20世纪20年 代,其他同理,包括公元前的世纪与年代,如公元前2070年 就是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历史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掌握历史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能力和素质,其中时空观是其中之一。

时空观是指一个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间和空间位置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历史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具备正确的时空观,人们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么如何培养时空观呢?首先,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是培养时空观的基础。

学习者需要刻意去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比如某次战争是在哪一年爆发的,前后发生了什么事件。

了解时间和地点后,学习者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这些因素往往是事件发生的主因或条件。

只有在理解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其次,多渠道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也是培养时空观的重要方法。

在信息时代,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博物馆、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

例如,前往博物馆参观展览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历史空间中进行情感投射,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性理解。

看历史电影也可以让学习者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时代和社会背景。

当然,这种方式需要学习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区分虚实或伪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将历史事件联系到现实也是培养时空观的重要方法。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而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同样也受到历史的影响。

学习者需要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揭示历史沿袭对现实的影响,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在历史中的存在与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时空观需要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将历史事件和现实联系起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部分的培养。

高考历史 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高考历史 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返 首 页
三(1)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
12
2 时空描述历史事件来龙去脉
(2017年江苏卷第9题)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高考命题人刘芃
返 首 页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8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16
17
18
19
(1) (2)(1) (2) (3) (1)(2)
得分率 55% 21% 70% 33% 41% 55% 62% 20%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基础 时空
知识 能力 素养
时空观念
概括
基础 识记
比较
问题 解读
空间地图
识记
基础 基础 基础 特点 时空
识记 识记 识记
观念
分析
比较 分析
问题 解读
分析
观念 评述
20
30% 分析说明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问题解读
返 首 页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9
掌握各种历史时空尺度,包括划分 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历史 地图中的时空信息等。
基本要求
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 间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
异【变化】(看数量、辨类型、晓空间布局)
4、结合所学(时代特征、历史考点)作答。
三(1)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
16
汪瀛:《对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 ——中学政史地,2012年第4期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时空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现历史规律、进行历史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

因此,时空观的培养成为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一、历史教育中注重时间和空间结合历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因此,时空观成为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仅仅注重时、空两个方面各自单独的指导,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际上,在讲述历史事件和过程时,应该将时间点、地点、事件以及原因等都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时空观的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1、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参观历史遗址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和过程所涉及的时空背景。

现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历史事件的真实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2、图像教学法图像教学法是指通过图片、地图等可视化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历史事件和过程所涉及的时空背景。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PPT、互联网等工具展示历史地图、文物等图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人物形象、事件发生地点等背景信息。

3、文本教学法文本教学法是指通过教科书、文献等书面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所涉及的时空背景。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历史信息,理解其中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时间背景等。

三、历史旅游的开展历史旅游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的方式。

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历史旅游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验历史人物所处的时空环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解达到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识。

四、加强教育评价的时空观贯穿在历史教育中,教育评价应该贯穿时空观。

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通过主题研究、课堂测试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时空背景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考试中,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时空观。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是指人们在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及事件时所具备的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具有好的“时空观”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事实,深刻理解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思考和分析当下的问题。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成为了重要议题。

一、多方位教材细节上的呈现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授课主题,从丰富的教材中筛选出富有代表性的实例,生动呈现历史事件。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可以将秦朝的疆界标出于地图上,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空间范围;而后穿插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点、战争过程等等,让学生逐渐了解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跨度。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扩大时空尺度,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二、视觉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运用视觉化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秦始皇时,光有文字和图片的渲染是不够生动感的。

而使用画面、视频或模拟机器人的方式,把秦始皇这位历史名人出现在白夜里,如同走进了时间穿越门,向来自未来的教授提问,这样的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历史事件中。

三、实物仿真的切身体验例如,将学生带到实地考察西安、北京、开封等历史名城,使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同时全面感受到城市时间的演变。

如此一来,学生具备了生动直观的空间感,使时间和空间变得立体可感,更好地促进其“时空观”的形成。

四、鼓励学生多读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业绩和经典文化。

例如,通过音乐、文学、戏剧等作品,向学生展示历史时空背景下不同阶层群体的精神文化面貌,同时带动学生认识不同时代的艺术流行趋势,同时在此之上,让学生深入理解“时空感”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需要从课堂教学、外出考察、多媒体手段和艺术等多方面入手,而最重点的是在过程中多透过学习,更多的去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在实际操作中多加思考,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商程度,进一步培养有科学“时空观”的优秀历史素养人才。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导读:本文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素养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素养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课件】


《历史核心素养专练--—时空观念》

2、时空观念
一、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
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 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 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 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 考察。
时间、空间判断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 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018年(全国Ⅰ卷)时间判断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 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 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 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019年(全国Ⅱ卷)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 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
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历史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对历史的基本认识、理解和思考能力,其中“时空观”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培养个体的“时空观”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增强其历史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培养个体“时空观”能力的途径。

多层次、多角度的历史教育是培养个体“时空观”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并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历史小说,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故事,从而加深对历史的时空关系的认识。

在地理教育中,可以通过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时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历史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并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观考察和实地考察是培养个体“时空观”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可以亲身感受到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所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加深对历史时空关系的认识。

参观考察也可以增强个体的历史思考能力,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

实地考察还可以培养个体的情感意识,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增强对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培养个体“时空观”能力的重要途径。

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可以将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直观地展现给个体,使其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通过利用地图软件、历史动画等,可以模拟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结果,培养其对历史时空关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还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历史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石

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石

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石[理论阐释]史料实证是新课程标准阐述的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之一。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任何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依据。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而解读和运用历史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也是中学生学习历史和应对高考备考的必备能力之一。

一般主要从史料鉴别、解读和运用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两个方面进行备考。

一、史料鉴别1.史料的分类: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2)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2.鉴别原则: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一般为分别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等,然后运用史料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理解、鉴别、判断。

二、研读史料的步骤史料是史学研究的直接或间接材料,学习历史必须从史料实证角度,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获取结论的能力,一般史料研读步骤如下:1.捕捉时空要素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培养途径

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培养途径

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培养途径作者:李玲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5期摘要: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中,重在引导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主要对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培育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基本内涵;培养途径一、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1.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指的是历史时序观念以及历史地理观念,也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观念。

对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素养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对时事的发生进行掌握,同时也对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进行了解,确保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得到有效的运作,能够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具体的地理因素,建立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对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和发展进行了解,同时也能够对历史的进步有更充分的掌握,可以对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

2.史料实证证据是用来对事实进行证明的依据,它在历史学科当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史料实证指的是人的脑海中能够使用史料来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证实,简单来说,也就是证据,是用来证明事实真相的依据,而史料證据就是把史料作为对历史真相进行还原的依据。

史料实证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文素养,能够表现出一个人对于事件真实性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也是人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初中历史学科来培养学生的史料证据意识,就是要充分地对历史教科书当中的资料及教科书以外的一些资料进行利用,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历史原来的模样,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的史实进行证实,以此来对历史现象进行重构,逐步让人们明白,要想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就要注重对客观的历史事实进行反映,在尊重历史证据的基础之上,得到一些可靠的更加有价值的历史结论。

专题03 时空观念-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专题03  时空观念-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2020年高考实例
【2020年海南卷】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 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 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 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高考实例
【2019全国卷2】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高考实例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 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向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 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 系,C选项排除。16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
2020年高考实例
2020年高考实例
【答案】 (1)条件:政府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越;技术的改进等。 (2)解读: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英国社会迎来 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时代变革,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阿克莱 特利用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以敏锐的眼光,开设工厂, 改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最终获得了成功。
04 历年高考时空观念真题回顾
05 时空观念专题做题方法指导 06 巩固练习
0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2017年版2020年 修订》——导航
课程目标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 方式叙述过去; 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高考历史中时空观念考查方式分析

高考历史中时空观念考查方式分析

高考历史中时空观念考查方式分析摘要:在最新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时空观念列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应该结合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分析。

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和技能,也是历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应当把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高考作为高中教育的最终检验,也同样把时空观念作为考查学生历史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文章针对高考历史中,对于时空观念的考察方式做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时空观念;目前的教材编写,越来越偏向于专题化,例如,会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串联起来进行讲解,或者介绍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

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到某一种事物的演化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同样也分割了学生对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全体把控。

导致学生只是片面的看待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没有办法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地域等因素,去分析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因此,高中历史教育和高考,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和考查,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一、考查具体时空的定位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要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理位置。

这是在历史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高考对于具体时间和地域的考查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高考的试卷上,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以2016全国卷中的试题为例能否准确记忆某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和时间段,是学生能否答对这种类型试题的关键。

高考出题时,一般会告诉学生具体的时间年限,然后学生要以这个时间点为基础,想一下当时有哪些学过的历史事件发生,并且回忆出和这些事件相关的知识点。

题目中提到1928年到1932年这个时间段,并且提到了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地区,那么首先就要考虑这个时间段内,这两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事。

首先苏联方面,1928年到1932年期间,正是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课本中提到的重要发展成就就是工业方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观念——特定的时空下考查史事的途径[理论阐释]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

1.时间观念
历史的时间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时序性及历史史事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梳理,也就是所谓的“时间概念”,即以时间为线索,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联系比较。

时间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

世纪与年代只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出现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时间点来表达。

(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
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

(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也就是特定史事或历史现象发生某一特定时间段。

如19世纪五六十年代、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还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

(4)历史大事年表:按照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史事或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来记忆重大历史史事或现象的时间等。

2.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简单说是史事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或地理范围,它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的必备基础,也就是历史的横向规律,即所谓的“空间概念”。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照国别或者区域确定空间:从国别看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从区域看,亚洲、欧洲、美洲等,或者北美、东亚、西欧等。

(2)某一朝代或历史现象的活动地点或区域:如朝代的更替,都城的变迁,如古代中国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等;地理方位图东南沿海地区等。

(3)随历史现象的发展活动地点转移的空间:如明朝建都建邺(今南京),后迁都北京;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世界近现代经济重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等。

(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说明的: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

[考题例证]
(2018·高考北京卷,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
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解析:根据材料“五大国(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项正确。

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冷战”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项错误;五大国并未缔结和约,朝鲜半岛的统一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要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地域为基础把处在同一时段的历史现象做水平比较,寻找每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特殊性,最终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古今贯通、纵横比较,使学生在纵横坐标中形成“时空观念”。

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能运用各种对历史时间术语描述的方法,并认识几种主要的历史分期方式;能认知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并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为节点,以时间为线,融点、线、面为一体。

(2)正确运用地理知识,特别是地图知识,从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大洋,著名的山脉、河流、湖泊等)、世界政区划分、中国自然地理、历代疆域的沿革、当今中国政区及经济区域划分等地理知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理解认识。

(3)运用好古今中外的历史地图,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构建起时空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