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①根据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首当其冲、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三人成虎、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不赞一词、危言危行、曾几何时、耳提面命等等。
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雨后春笋、捕风捉影、弹冠相庆、洗心革面、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始作俑者、无独有偶、处心积虑、倾巢而出、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趋之若鹜、集腋成裘、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凤毛麟角、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胸无城府等等。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
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刺作用。
③要注意成语语源,了解其使用范围;如:火中取栗、目无全牛、明日黄花、守株待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秦晋之好、水落石出、按部就班、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短小精悍、左右逢源、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如虎添翼、让梨推枣(比喻兄弟友爱)等。
④关注搭配对象,不要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稍纵即逝、巧夺天工、萍水相逢、甚嚣尘上、秋毫无犯、豆蔻年华、行云流水、炙手可热、多事之秋、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脍炙人口、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夫娼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呼之欲出、信手拈来、鸿篇巨制、烘云托月、韦编三绝、相濡以沫、纵横捭阖、含英咀华、破镜重圆、日理万机、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2023年中考语文“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答题方法”复习笔记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答题方法
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有:对象不对、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重复用词、望文生义、谦敬误用。
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时,可运用以下八种方法。
1、望文不生义
有些词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词语或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2、对象要搞清
词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3、辨明褒贬色
词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
4、分清轻和重
词语词义有轻有重,根据具体的语境斟酌所用词义的程度,切勿轻重失度。
5、谦敬别错位
中国是礼仪之邦,谦己敬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成语或四字词语中有一大批谦辞和敬辞。
谦辞用于自身,敬辞用于对方。
6、重复义非明
成语意义与语境意义部分交叉重复。
从而造成重复啰唆,成语使用不当。
7、形近易混淆
有些词语所用语素相似,结构相同,不注意区别,就容易混淆,我们称这种情况叫形近混淆。
8、逻辑也常考
有些词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或前后矛盾。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题策略分享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题策略分享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成语辨析题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题型。
正确解答成语辨析题不仅需要对成语的意思有准确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其使用是否合理。
下面将分享几种解题策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应对成语辨析题。
策略一:熟悉成语的基本含义要想准确理解和应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背诵成语故事、阅读等方式来积累成语知识。
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后,在解题时就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其在语境中的使用是否准确。
策略二:注意成语的搭配特点成语在使用时往往会有一定的搭配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对成语辨析题的解答。
例如,“不屑一顾”和“不以为然”都表示不赞同或不重视,但前者常与高人物的轻蔑态度相关,后者则更多用于对某种观点或态度的评价。
因此,要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要留意成语的搭配特点,避免因搭配错误而选择错误答案。
策略三:分析语境推测意义成语辨析题中,一般会给出一个上下文的语境,通过分析语境可以推测出成语的正确应用。
关键在于理解上下文,并尝试从语境中寻找与选项相关的线索。
例如,“临渊羡鱼”和“井底之蛙”这两个成语都表示对外界的羡慕与嫉妒,但前者多用于对有才能、有成就的人的羡慕,后者多用于对眼界狭窄、见识不广的人的嘲讽。
因此,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选项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策略四:辨析相近或相反意义的成语有时,成语辨析题中会出现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这就需要更加仔细地分析其细微差别。
可以通过比较选项的不同之处来排除与语境不符的选项。
例如,“画蛇添足”和“粉墨登场”两个成语都表示多此一举或做了没必要的事情,但前者更常用于形容不必要的补充或增加,后者则多用于形容不必要的装饰或炫耀。
通过仔细辨析这些微小差别,可以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通过熟悉成语的基本含义、注意成语的搭配特点、分析语境推测意义以及辨析相近或相反意义的成语,可以提高小学生在成语辨析题上的正确率。
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语境,综合运用各项策略,尽量避免主观推测,以确保解答的准确性。
语文成语辨析的12种方法汇总
语文成语辨析的12种方法汇总世纪金榜教育 2019-02-14近几年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现将高考成语类试题的一些解题思路与方法整理归纳如下:1.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根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对这些成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截肢成语含意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
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
3.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
运用时必须遵循这些限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4.要切实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备地表情达意。
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5.切实把握成语语义的大小程度不要轻重失度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其蕴含的意义也有轻重的程度之别,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做恰当的选择,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都是不妥的。
6.要切实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一般说来,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
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义项,读书理解、交际运用就不会出错。
但这仅仅是“一般说来”,实际上有的成语不仅一个义项,在流传使用中它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还派生出适合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有的甚至三四个之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特别是拘泥于思维定势,就会先入为主、以对为错。
7.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不要主客颠倒成语是语言的化石,它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
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敬词。
谦词要用于自己,而敬词只能用于他人。
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
高中成语辨析答题技巧
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具体各类词语见资料,特别强调: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蓬:用蓬草编的门;荜: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以“蓬荜”借指穷苦人家。
“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也说“蓬荜增辉”。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
不揣冒昧: 自谦之词,谓不自量,鲁莽无知;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揣测,想到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估计,忖度。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忝列门墙: (liè mén qiáng):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忝,有愧。
忝tiǎn: 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百无一能: 释义:能:能力,胜任。
什么都不会做。
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
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解题思路分享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解题思路分享成语辨析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还测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思路来辨析成语的意思及用法。
一、明确成语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每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包括其文字结构、词义解释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在阅读理解中,常常会出现对成语的使用场景或意义进行考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含义,才能正确辨析题目中的用法。
以成语“画龙点睛”为例,我们要明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画龙时点睛,喻指在文章或作品中的点睛之笔,往往能使全文更加生动有趣。
二、依据语境理解成语意义其次,我们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的意义往往会随着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根据题目给出的语境信息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语境指的是成语出现在文章、对话或情境中的具体情况,通过理解语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比如,成语“乘风破浪”的基本含义是指像乘着风浪般顺利行进,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表示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意思。
三、对比近义成语区分用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近义成语来区分其用法。
有些成语的意思较为相近,容易引起混淆,如“截然不同”和“迥然不同”,两者都表示非常不同的意思,但在语境中的运用稍有不同。
我们可以对比这两个近义成语的用法,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判断正确答案。
这种对比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析成语的意思,并准确作出选择。
四、注意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在辨析成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成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
有些成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是固定的,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很容易选择错误的答案。
例如,成语“争先恐后”中的“争先”和“恐后”是一对形容词搭配,表示大家都想争取先前,往往在积极向上的情况下使用。
五、积累常见成语最后,要积累常见的成语,通过反复阅读、记忆和应用,增加熟练度。
只有对成语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辨析题目中做到得心应手。
结语通过以上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题和辨析语文成语,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解题技巧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解题技巧一、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语境。
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
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
例如: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
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它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有贬义,与在这句中说画家和艺术家的态度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不相符合。
二、看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成语。
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
例如:1. 我和小明心愿一样,品德一样,可谓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是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个目的而努力。
解释成“心愿一样,品德一样”则是望文生义。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不坐车而不慌不忙地步行。
全句意思是汽车无法行驶,抢险队员只好步行。
因而使用不当。
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轮”有高大的意思,“奂”有众多的意思,它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而有的同学看到有“美”的意思,例句中又是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上一些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的神态,就认为是对的,其实错了。
4.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都在家守着荧屏观看,以至街上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或轰动一时的情景,所以用在此处不恰当。
成语辨析口诀
成语辨析口诀
成语辨析口诀如下:
1.望文生义要不得,比喻部分像整体,局部像全部,断章取义会
闹笑话。
2.褒贬语境要分清,比喻夸大无痕迹,感情色彩就不对。
3.语法功能要留意,比喻同类才相似,不同类就不对。
4.词语轻重要当心,概念大小很关键,把握关系才不犯错误。
5.适用对象要留神,比喻设事才合理,生搬硬套才闹笑话。
以上是常见的成语辨析口诀,在理解和运用成语时可以加以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背景来理解。
因此,在学习和运用成语时,建议多加注意和辨析,以免出现误解或误用的现象。
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ppt
例11也是谦辞,不合语体色彩。
七、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12.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 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13.这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 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例13“莘莘”形容众多,与句中“一位”矛 盾。
二、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 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 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4.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 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 时赶到了大坝。
例3“偃旗息鼓”意思较多,可以指“秘密行动,不 暴露目标”,也可以指“停止战斗”,还可以比喻“停止 批评、攻击等”;但全句意思是说,几家汽车大厂一直无 声无息,没有什么动静,因而使用不当。 例4“安步当 车”意思是“不坐车而不慌不忙地步行”。全句意思是汽 车无法行驶,抢险队员只好步行。因而使用不当。
成语辨析题的
解题技巧
一、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 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 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 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 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1“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属褒 义词。例2“处心积虑”为贬义词,均不合语 境。
“琳琅满目”比喻“美好的东西很多”,多用 指书籍或工艺品,不和语境.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 患”.语句说的是自身. “便宜从事”指“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 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诚惶诚恐”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 的套语,是惶恐不安的意思,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B 是 (浙江卷)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 “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 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 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成语辨析题的相关解题技巧
成语辨析简介: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或词组。
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 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作品。
一.成语的语意关系(1)并列关系,侧如。
“满招损,谦受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明显是并列关系。
(2 )假设关系。
例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分句间明显存在着假设关系。
(3)转折关系。
例如。
“小事了了,大未必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分句间明显存在着转折关系。
(4) 条件关系。
例如:“玉不琢,不成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句间条件和结果的关系非常明显。
(5) 递进关系。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赔了夫人又折兵”——分句间明显呈现着递进关系。
(6) 选择关系。
例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牛首,无为鸡后”一一分句间明显是选择的关系。
(7) 因果关系。
例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一分句间明显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8) 承接关系。
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一事,长一智”——分句明显有个先后的承接关系。
(9) 目的关系。
例如:“杀鸡吓猴”“守株待兔”一几个成语都可以看作复句的紧缩,语意间明显存在着目的关系。
二.常见错误1.望文生义如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望文生义成语:“泼冷水”就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
“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例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
“文不加点”[解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思路分享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思路分享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形式,多用于修辞、表达和隐喻。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成语辨析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分享解答成语辨析题的思路和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知识。
一、理解成语意义要解答成语辨析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义进行准确理解。
成语是由若干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它们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经常阅读成语故事、练习成语填空等,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二、比较词义差异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几个意思相近的成语,需要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差异找出正确答案。
比如,“杯弓蛇影”和“画饼充饥”两个成语,都是通过形象的比喻说出一个人看到并追求的是虚幻的东西。
但是它们在意义上又有所区别,前者指一个人对事物产生过度猜疑,后者则强调虚幻不能替代真实需求。
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需要通过对词义进行细致比较,找出正确答案。
三、考虑语境成语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与其他词语、句子搭配使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境。
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将成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确认它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比如,“人模狗样”和“人山人海”两个成语,前者指一个人的表现像模像样,后者则形容人群密集。
通过考虑它们的语境,就能正确判断出这两个成语的不同含义。
四、借助故事、典故成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典故,通过了解这些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如果对某个成语的典故有所了解,可以借助故事中的内容来判断成语的含义。
典故中的情节和故事情境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因此,平时要多读经典故事、寓言故事等,增加对典故的了解和记忆。
五、积累、总结成语辨析题是需要积累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成语知识,并总结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成语故事、成语典故,同时也可以自己整理归纳成语,形成属于自己的成语知识库。
中考成语选择题辨析技巧
中考成语选择题辨析技巧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成语题 解析
成语题解析
解析成语题,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题类型和解析方法:
1. 解释成语的含义:需要对成语的出处、含义和用法进行准确的解释。
2. 辨析近义成语:需要对近义成语的语义、用法和语境进行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 成语运用正误判断:需要根据语境和语义,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4. 综合运用:需要根据语境和语义,将多个成语联系起来,形成有逻辑的表述。
解析成语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不要望文生义。
2.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 注意区分近义成语,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避免使用不当。
成语辨析解题技巧及例题解析
成语辨析解题技巧及例题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成语辨析解题技巧及例题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下面是我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判断,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公务员行测考试有所帮助。
一、成语辨析解题技巧: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理解...下面是我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判断,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公务员行测考试有所帮助。
一、成语辨析解题技巧: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二、例题解析:【例1】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
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区分釜底抽薪B. 确认投石问路C. 割裂一石二鸟D. 分割正本清源【答案】 C【例题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
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 "联系"也搭配不当。
再进行第二组词的确认,"一石二鸟"指的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符合文意要求,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C 项。
【名师点评】 A项"釜底抽薪"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B项"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D项"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语文成语题的10种辨析方法
语文成语题的10种辨析方法展开全文一、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根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对这些成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例如:1. 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释为:小偷挖墙入室,把别人的东西偷得干干净净。
如这样理解就大错而特错了。
而它的实际意思是:凿开墙壁,借助邻居的灯光读书。
此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来就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2. 文不加点——有的同学把它解释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如果这样按今天常用的字面义,对“点”字进行望文生义地理解,是会贻笑大方的。
而成语的实际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此成语出自《文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此类容易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口血未干、明日黄花、目不窥园、再作冯妇、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鱼之患、不忘沟壑、悼心失图、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体而微等。
二、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截肢成语含意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
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
例如:1. 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
此成语理解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本领”。
因其是并列结构,根据古汉语行文对举、意义互训的特点,此成语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
或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高考语文成语辨析技巧范本三份
高考语文成语辨析技巧范本三份高考语文成语辨析技巧 1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如: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
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如: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高考语文成语辨析技巧 21、“耸人听闻”表示的就是故意将事实夸大,使得听到者能够感受到事实的震惊。
而”骇人听闻“虽然说也是让听者感觉到害怕以及震惊,但是事件的本身就是存在令人害怕的因素,并不是说经过了夸大或者捏造才造成这种感觉。
2、”如虎添翼“一般都是使用在人身上带有褒义,是说如虎添翼使得强者更加的强大。
而”为虎添翼‘是一个贬义的成语,主要是说成为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的__增长的一个意思。
初中语文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例②“褒词贬用”:学校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 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例句:到了特种手工艺厅,只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博物馆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三辨词义轻重。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这就要求 我们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慎重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 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1)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 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
例如:①李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我校 任教整整三十年。
例句:如果你现在请假回去,这件事就(半途而废)了。
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二辨语义侧重点。有些成语粗看其大意相近,但细辨, 其语义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例如3、不落窠臼: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侧 重于“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表示独自另树一面 旗帜,侧重于“开创新路或自成一家”。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 耻,一般用来赞誉别人,属于敬词,不宜用于自己。
(3)性别色彩。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 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当,也会造成误用 。 例①: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青梅竹马”指男女双方在孩童时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 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②侄儿明明见电动玩具小巧玲珑,整天玩得( 爱不释)舍手不得放下。
再如:【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都有花多、色 彩艳丽的意思。但前者只用来形容花,而后者不但可 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 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②:学生李明见到王老师时说:“王老师,我(不耻下问), 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吗?”
例句:这套百科全书的内容相当丰富;广博宏大;包(罗万象)
这家商场里的商品品种丰富,(应有尽有)。
二辨语义侧重点。有些成语粗看其大意相近,但细辨, 其语义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例如5、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 贵的东西。偏重于“满眼都是”;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 来。偏重于“看不过来”,来不及一一欣赏。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一辨使用范围
二辨语义侧重点
三辨词义轻重是否得当
四辨成语色彩 六辨成语所在语境 选择题:体会语境
找出提示信息 排除法
(6)行业色彩。有些成语显示出了鲜明的行业色彩,就要分清是否和语境相合。 例如: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离退休老干部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 处并受到熏陶。是用于教育方面的,句中显然是误用。
五辨成语所在的语境。“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 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 素”,简单地说,语境就是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有些成语使用 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如果使 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所以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例②:“无动于衷”与“麻木不仁”,前者是说“心里一 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语意较轻 ;后者是“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语意就较重。
四辨成语的色彩。(感情色彩、谦敬色彩、性别色 彩、数量色彩、时态色彩、行业色彩)
(1)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对“贬词褒用 、褒词贬用”的情况要重点辨析。
例句:如果你现在请假回去,这件事就(半途而废)了。
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二辨语义侧重点。有些成语粗看其大意相近,但细辨, 其语义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例如3、不落窠臼: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侧 重于“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表示独自另树一面 旗帜,侧重于“开创新路或自成一家”。
②侄儿明明见电动玩具小巧玲珑,整天玩得( 爱不释)舍手不得放下。
再如:【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都有花多、色 彩艳丽的意思。但前者只用来形容花,而后者不但可 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 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例句:①白云山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 春天的景象。
②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已经是(万紫千红)的局面。
二辨语义侧重点。有些成语粗看其大意相近,但细辨, 其语义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例如:1、【目光如豆】与【鼠目寸光】 目光如豆:指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偏重在 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偏重在眼光“近”,强调看不 到将来。
例句:胸无大志,目(光如)豆的人,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 例②: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假到贫困山区支教,同学们 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 还有配对的”。这显然不符合语境。由此可见,使用成语,就表 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
要辨析成语首先要辨析其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句)的内容有 清楚的理解,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上下文(句)意,紧紧扣住语境 ,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把握住了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
一辨使用范围。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 误用就是由于分不清其范围的大小所致。
例如:【手不释卷】与【爱不释手】: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 爱:喜爱。喜爱到不能放手的地步。两者都含有放不下手的意思。 但前者仅用于对书的喜爱,形容勤奋好学,所指范围小;后者可指一切喜爱的东 西,范围广。
例句:①吕老的一生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例①“贬词褒用”:自从我县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以来, 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前来投资办厂。 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是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 阴谋捣乱,属于贬义成语,而外商投资办厂是好事,此处显然应该 用褒义成语,如“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等。
例②“褒词贬用”:学校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 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例句:郭老的新诗在当代诗坛上可谓(独树一帜)。
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二辨语义侧重点。有些成语粗看其大意相近,但细辨, 其语义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例如4、包罗万象: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 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偏重于“无所不包”,一般 指整体说的; 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偏重在 “无所不有”,一般指某一方面说的。
日理万机: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 务繁忙,工作辛苦。大意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 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 较重,却用在了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2)小词大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词用在 一个范围、概念较大的事物上。 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炙手可热) 的新鲜事物! 姚明是(炙手可热)的球星。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 耻,一般用来赞誉别人,属于敬词,不宜用于自己。
(3)性别色彩。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 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当,也会造成误用 。 例①: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青梅竹马”指男女双方在孩童时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 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例句:到了特种手工艺厅,只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博物馆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三辨词义轻重。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这就要求 我们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慎重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 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1)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 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
例如:①李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我校 任教整整三十年。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指很多学生,表示多数,不能和 表单数的数量词连用。)
(5)时态色彩。在表时态的成语中,或表已然,或表将然,也要注意辨析。 例①:他俩以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十年以后在他乡萍水相逢。(“萍水相逢”比喻不相 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十年前是好朋友”矛盾。)
例②:目前,又有一名同案犯被抓获,其余亦将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发生的灾难,不能与“将”搭配。
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 的庸人。
二辨语义侧重点。有些成语粗看其大意相近,但细辨, 其语义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例如2、半途而废:半途,半路上;废,中止。路走 到一半停了下来。偏重在“半”,中途停止,含惋 惜之意; 浅尝辄止:浅,初步;辄,就;止,停止。略微尝 试一下就停止。偏重在“浅”,不深入。
例②:这位小伙子大约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句中用在青年小伙子身 上,显然错了。
(四)数量色彩。在表数量的成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如果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 成了误用。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 学子)。
例①:当时暴雨如注,道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 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大坝。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 步行代替乘车。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 上暴雨如注,此时此刻,抢险队员们怎么可能还以一种悠闲平和 的心情、不慌不忙地散步呢?该成语显然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 是不恰当的。可用“以步代车、弃车徒步”等意思替换。
成语辨析题的 解题技巧
学习目标:1、学会辨析近义成语的方法 2、积累近义成语,及时巩固复习
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数量很多,在这众多的成语中,意思相近的 近义成语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辨析近义成语也就成了我 们关注的一个知识点。其实,学习和使用成语,跟学习和使用 字、词一样,关键是要彻底理解它的意义。辨析近义成语的关 键也就在于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 “五辨”:
炙手可热:炙:烤肉,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 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常喻指坏人,含贬义。例句就 是属于“小词大用”,任意扩大了成语的使用范围,形容一切 “吃香、出名”的人或事物。
(3)轻重有别。 例①:“改是为非”与“指鹿为马”:都有“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的意思。但前者指把对的说成错的,语意 较轻;后者指颠倒黑白、倚仗权势作威作福,语意 比前者重得多。
“蔚然成风”是形容美好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属于褒 义成语;而“不良现象”蔓延显然应该用贬义成语,如“滋生蔓延、 酿成恶果、渐成气候”等。
(2)谦敬色彩。不光是人物的称谓有谦敬之分,成语也有谦词和敬 词的差别。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 对人。如果辨析不清,也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 例①: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 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