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基本概念梳理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篇1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是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中考中可能会涉及自然数的连续性及自然数的个数等问题。
复习时需要注意对自然数概念的理解及运用。
2.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掌握整数的性质、运算规则以及与分数的区别等知识点。
(二)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的认识: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数学符号组成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在中考复习中,需要掌握代数式的简化、代入计算等知识点。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培养。
如与面积计算、路程问题等结合出题的情况很常见。
例如“给出多边形的一条边长为a米,与其相邻的两边之差的代数式是:______________”。
因此类题目较为灵活,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三)数的运算与性质篇2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是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2. 整数的认识:整数是自然数中的一部分,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3. 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认识:熟练掌握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对于数学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至关重要。
(二)代数知识1. 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掌握代数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代数式的化简、求值等。
2. 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解法,能够灵活运用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几何知识(一)平面几何1. 图形的认识: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分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图形的测量:掌握各种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测量方法,能够熟练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 图形的变换: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方式,掌握其性质和应用。
(二)立体几何1.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性质、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提纲_中考数学几何复习提纲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提纲_中考数学几何复习提纲1.基本概念-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角的定义与性质-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2.角的分类-钝角、直角、锐角的定义与判断-平角与周角的定义与判断-对顶角、同位角的概念与性质3.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多边形的分类与性质4.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同旁内角相等定理5.三角形的相似性-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判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关系6.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任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7.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矩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8.圆的性质-圆的定义与性质-圆的直径、半径、弧长的计算方法-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9.垂直与平行-垂直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垂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10.空间几何-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与视图-空间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镜面对称性质-空间几何图形的切割与拼接1.平面几何-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分类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中位线定理、高的性质与应用2.类似与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关系与应用3.角的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相关题目的解题技巧与方法4.平行线与四边形-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平行线与四边形内角和的关系-各种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5.圆-圆的定义与性质-弧长、弦长、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与球的性质与计算方法6.空间几何-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与视图-空间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镜面对称性质。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基本概念总结物理是初二新开的一门课,很多的同学对这门课表示亚历山大。
其实,当我们梳理一下初中物理的所有基础概念,要学的知识点并不多。
诺,今天把他们统统收集起来了。
把它们搞懂了,中考拿高分绝对没问题!一、测量1、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2、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3、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1、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3、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中考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检验学生对初中三年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进入高中的关键。
以下是对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语文- 文言文阅读: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能够翻译并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 现代文阅读:提高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练习概括、分析、鉴赏等阅读技巧。
- 作文: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 代数: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解法。
- 几何: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 统计与概率: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英语- 词汇:扩大词汇量,掌握中考词汇表中的单词及其用法。
- 语法:掌握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从句等语法知识。
- 阅读理解:提高对文章主旨大意、细节信息、推理判断的理解能力。
- 写作:练习写信、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物理- 力学: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等物理规律。
- 热学:了解温度、热量、热机等热学基本概念。
- 电学: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电学规律。
化学- 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化学基础知识。
- 物质的性质: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生物- 细胞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 遗传与进化: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 生态系统: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历史- 古代史:了解中国和世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近现代史:掌握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地理- 自然地理: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知识。
- 人文地理:掌握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概念。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必考的27个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按性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燃烧产物为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腐蚀性。
- 盐的性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多数可溶于水。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能力。
- 常见溶解性规律: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固体不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进行分离。
- 结晶: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分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数与代数1. 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
2.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
3. 代数表达式:用字母表示数,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几何与图形1. 几何概念:点、线、面、体,角、度数,平行、垂直等基本几何概念。
2.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相似图形,全等图形。
3. 面积与体积: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4. 解析几何:理解直线的方程,理解圆及其方程。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
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法,函数的乘法,复合函数。
3. 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根据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
4. 反函数与对称函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称函数的概念。
四、数据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会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 数据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3. 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计算事件的概率。
4. 概率的应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1.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2. 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成本等问题。
3. 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4. 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理解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考试动态和命题趋势,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解题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篇2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复习要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关系,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性质。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中考数学基本考点归纳梳理总结附考点答案(完美版 )
中考基本考点归纳总结(概念、定理、推论、法则)第一章 实数与代数式第1讲 实数的概念与应用考点1: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___________。
实数与___________一一对应。
考点2:非负数a 、2a 1)a (2a 0;(2)非负数之和为0,当且仅当每一个非负数为0。
考点2:能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解题,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实数:可分为 、无理数;还可分为 、0、 。
(2)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与 一一对应。
(2)相反数:是只有____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即若a 、b 互为相反数,那么___________,0在相反数仍是0;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
实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0。
(3)绝对值的概念:___________;一个数a 的绝对值等于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___________。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系数,若a 、b 互为倒数,那么___________,0没有倒数。
考点3:能按___________要求确定一个数的近似值,能用___________表示数。
(1)精确度:指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到的___________。
( 2 )有效数字:指从一个数的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止之间的所有数字。
(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____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叫做___________。
第2讲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考点1: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注意:(1)0次幂运算:0a (a ≠0)=___________;(2)负指数幂运算:n a -=___________(a ≠0);(3)()n a -与()n a -的联系与区别:当n 是偶数时,()n a -+()n a -=___________,当n 是奇数时,()n a -=___________。
初中物理中考锦囊
初中物理中考锦囊
初中物理中考锦囊
1. 基本概念复习:
复习力、能、功、功率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2. 机械运动:
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公式和图
象的表示方法。
3.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理解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了解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规律。
4. 声学:
复习声音的传播和特性,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利用。
5. 光学:
复习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应用。
6. 电学基础:
复习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
方法。
7. 电路基础:
理解简单电路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8. 静电学:
了解静电的基本现象和规律,掌握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条件。
9. 磁学:
理解磁场的产生和性质,了解磁场对磁物体的作用。
10. 热学基础:
复习热的传递、热膨胀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了解热力学转化的基本
原理。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的物理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在复习二次函数时,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性质、图像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关于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形如y=ax²+bx+c(a≠0)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且a为二次函数的二次系数。
2.二次函数的导数与二次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导数为一次函数,二次系数a决定了导数的单调性,当a>0时,导数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当a<0时,导数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递减。
3.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该轴对称的直线。
对称轴的方程为x=-b/2a,其中a、b是二次函数的系数。
4.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最低点或最高点,对称轴上的点。
顶点的横坐标为对称轴的横坐标,纵坐标为代入对称轴横坐标得到的纵坐标。
二、性质1.零点性质二次函数y=ax²+bx+c(a≠0)的零点是方程ax²+bx+c=0的解,当方程有解时,二次函数与x轴交于两点,也可能与x轴重合。
2.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
3.二次函数的最值当a>0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是顶点的纵坐标;当a<0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顶点的纵坐标。
4.判别式二次函数方程ax²+bx+c=0的判别式Δ=b²-4ac可以判断二次函数方程的解的情况: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解;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解;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三、图像1.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图像特点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图像在顶点处为最小值,两侧递增;对称轴为y 轴且在第四象限,二次系数a为正数。
2.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特点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像在顶点处为最大值,两侧递减;对称轴为y 轴且在第一象限,二次系数a为负数。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常州中考复习知识点全归纳
常州中考复习知识点全归纳常州中考复习知识点全归纳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学科的复习要点进行简要归纳:语文- 文言文阅读: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句式结构,熟悉经典篇章的主旨大意。
- 现代文阅读:提高对文章主旨、作者态度、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作文: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素材和论据。
数学- 代数:重点复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 几何: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证明方法和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
- 统计与概率:理解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语- 词汇:扩大词汇量,掌握中考常见词汇的用法和拼写。
- 语法:熟悉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语法项目的使用。
- 阅读理解: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物理- 力学:理解力的概念、运动的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 电学: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
- 光学和热学: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热传递的基本原理。
化学- 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计算: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量的计算方法。
- 物质的性质: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生物- 细胞结构与功能:理解细胞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 遗传与进化: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进化的过程。
-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历史- 中国古代史: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朝代更替。
- 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 世界史:掌握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地理- 自然地理:了解地球的运动、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
- 人文地理:掌握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 区域地理:熟悉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
政治- 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提高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
中考知识百科
中考知识百科
一、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是中考语文考试的基础,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等方面。
考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做题、阅读等方式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水平。
二、数学基本概念
数学基本概念是中考数学考试的基础,包括数、式、方程、函数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三、英语词汇语法
英语词汇语法是中考英语考试的基础,包括单词、语法、句型等方面。
考生需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四、科学实验操作
科学实验操作是中考理科考试的重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五、历史重要事件
历史重要事件是中考文科考试的重要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重要事件和人物。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
六、地理基础常识
地理基础常识是中考地理考试的基础,包括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常识,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七、政治基本原理
政治基本原理是中考政治考试的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政治问题。
八、物理基本原理
物理基本原理是中考物理考试的基础,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原理,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相关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元素与化合物3.质量与物质的变化4.关键词解释:原子、分子、离子、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环境问题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微观、宏观特征及其分类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关键词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元素的电子层、周期律、同位素、化学键、分子式、离子式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常见物质的制备4.关键词解释: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四、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4.关键词解释: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均衡五、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气体的制备3.常见气体的用途和环境问题4.关键词解释:气体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六、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量及其守恒定律2.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3.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关键词解释: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方程式、活化能、自动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七、常见的化学试剂及其用途1.颜色试剂的测试及用途2.气体试剂的探测及用途3.关键词解释:重要化学试剂、测试反应等八、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质地、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硬度、车削性、高熔点等九、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导电性、不可熔、易燃、耐酸碱性等十、常见矿石与冶金1.常见矿石的提取2.冶金的基本过程3.关键词解释:金属的提取、冶金过程等以上是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括。
具体的知识点细节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27课时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一)
(二)
(三)
2.性质 ①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 线,对称轴有无数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②旋转不变性:圆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与自身重合.
(一)
(二)
(三)
3.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
定理 弦也相等. (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AOD=∠BOD=12∠AOB=∠ACB=60°. 又∵OD=OA,OD=OB,∴△OAD和△OBD都是等边三角形, ∴OA=AD=OD,OB=BD=OD,∴OA=AD=DB=BO,∴四边 形OADB是菱形.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3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由选学调整为必学][8年1考] 例4:如图,在☉O中,点C是弦AB上一点, 连接OA,OC. (1)若C是AB的中点,∠OAB=37°, 则∠AOC=____5_3_°____; (2)若☉O的半径为5,弦心距OC=3, 则弦AB的长是___8____. [2024泉州一模改编]
(一)
(二)
(三)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 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一)
(二)
(三)
等圆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一)
(二)
(三)
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 ∠A=23°,则 ∠B=____6_7___°.
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初中的数学不仅是我们中考的重头戏,也是我们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特别是到了初三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将数学这门课程掌控好。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随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注]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不变。
(a—b)2n+1=—(b—a)2n+1(a—b)2n=(b—a)2n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代入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存;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样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中考常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常用知识点归纳中考是许多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考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中考常用的知识点归纳:语文:1. 文言文阅读: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等,以及常见的文言句式。
2.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 作文: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数学:1. 代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几何: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以及它们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 统计与概率: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简单的概率计算。
英语:1. 词汇:掌握中考大纲要求的基础词汇,注意词汇的拼写和用法。
2. 语法:熟悉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基本语法规则。
3. 阅读理解: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断词义。
科学:1. 物理: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等。
2. 化学: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遗传等。
历史与社会:1. 历史: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地理: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3. 政治: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知识。
总结: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
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中考是学生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检验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是进入高中学习的关键。
下面对中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高中阶段的学习。
语文- 文言文阅读: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 现代文阅读:提高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 作文: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注意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
数学- 代数:掌握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解法,理解代数运算的规则。
- 几何:学习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以及空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 统计与概率: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英语- 词汇: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词汇的拼写、发音和用法。
- 语法:熟悉英语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
- 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快速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大意。
- 写作:练习英语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注意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
物理- 力学:掌握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等。
- 电学:学习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 光学和热学: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以及热量传递的方式。
化学- 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等化学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如置换反应、合成反应等。
- 化学计算: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计算,如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
生物- 细胞生物学: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 植物学和动物学: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分类。
- 生态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历史- 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
- 世界历史:了解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如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声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0.1秒)。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其中时间t是声音单程传播的时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6.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30~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20 分贝。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接收处减弱。
7. 人耳所能听见的声波频率:20Hz~2×104Hz;次声波频率:f≤20Hz;超声波频率f≥2×104Hz。
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清洗、焊接、碎石等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4.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
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液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9.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样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汽化和液化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沸腾: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必须继续吸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降低时降低,气压升高时升高。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四、升华和凝华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由英国科学家牛顿首先发现。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5.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6.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6.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大小不定)、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取值为3×108m/s。
8.漫反射:我们能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银幕的使用;镜面反射:光滑平整表面产生的反射光线具有定向性,必须在一定的方向上才能接收到。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Array的反射定律。
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性质”适用所有光的传播现象)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总是相等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⑷平面镜成的是正立虚像。
平面镜应用:(1)成像、扩展视野;(2)改变光路。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光心。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几个概念1.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用符号f 表示。
2.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用符号u表示。
3.像距: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用符号v表示。
4.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起来的点,可以用光屏接受得到。
5.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起来的点,光屏上接受不到。
N光的折射(二)实验中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烛焰的像尽量成在光屏的中央。
(四)从成像规律中可知: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3.当物距逐渐减小时,像距逐渐变大,光屏上所成的像也逐渐变大(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4.u=2f处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u=f处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5.实验中光屏上接受不到像的可能原因有:(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3)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之上四、透镜的应用①照相机(1)原理:利用凸透镜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的景物相当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u,必须大于2f。
②幻灯机:(1)原理:利用凸透镜在f<u<2 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物体,银幕相当于光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u,胶片位于镜头的焦点以外稍远的地方(物距稍大于f)倒立放置;银幕到镜头的距离是像距v(v>2f),在银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放大镜(1)原理:利用凸透镜在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2)要观察的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是物距u,必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f,即物体必须位于放大镜的焦点以内。
④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2)远视眼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⑤显微镜显微镜能观察很微小的物体,镜筒中靠近眼镜一端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一端的叫物镜;目镜和物镜都是透镜组,相当于凸透镜。
放大原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以外靠近焦点的地方,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靠近焦点,通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看到了很微小的物体。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小,目镜焦距大。
⑥望远镜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有一种开普勒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工作原理: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靠近焦点的地方,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米,1厘米= 10-2米;1毫米= 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面刻度要紧靠被测物体且放正,物体一端对准零刻度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凡是被测物理量很微小时,就把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或其它工具)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