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应用解剖与生理

合集下载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引言概述:生理学呼吸系统是指人体内负责呼吸的一系列器官和功能。

它包括呼吸道、肺部、呼吸肌肉等组织和器官,扮演着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生理学呼吸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肺部的解剖和生理、呼吸肌肉的作用等方面。

正文:1. 呼吸道a. 鼻腔:作为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具有过滤、加湿、预热空气的功能。

b. 喉咙:连接鼻腔和气管,包括喉头、会厌和声带等重要结构。

c. 气管:分支为左右支气管进入肺部,内壁有纤毛和黏液细胞,用于排除异物和黏液。

d. 支气管和支气管末梢:支气管进一步分支为细支气管,最终形成肺泡。

2. 肺部a. 解剖结构: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外覆有胸膜,内部被分隔成许多小囊泡即肺泡。

b. 气体交换: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c. 肺循环: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肺静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返回心脏。

3. 呼吸肌肉a. 膈肌:位于胸腔底部,是呼吸的主要肌肉,收缩时向下运动,扩张胸腔。

b. 外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提高胸腔容积。

c. 内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降低胸腔容积。

d. 扁桃体和腺样体:位于咽喉和扁桃体周围,参与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

4. 呼吸功能a. 吸气和呼气:通过收缩和放松呼吸肌肉,使胸腔容积变化,从而实现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b. 换气: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c. 呼吸频率和容量:由神经调节和代谢要求控制。

d.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一部分,控制呼吸节律和深度。

5. 呼吸系统的调节a. 神经调节: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呼吸进行调节。

b. 血气调节: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气水平在体液中起到呼吸刺激作用。

c. 呼吸适应性:人体对海拔高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结: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内负责呼吸的一系列器官和功能,包括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

呼吸道通过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肺的呼吸功能
肺通气
外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肌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改变,使气体有效地进入或排出肺泡
肺换气
利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交换,主要通过肺泡内呼吸膜,以气体弥散方式进行
防御、免疫功能
清除异物
呼吸道黏膜和黏液纤毛运载系统
免疫
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分泌IgA、IgM等),溶菌酶等在抵御呼吸道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易患呼吸道感染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上呼吸道
由鼻、咽、喉组成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组成,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支气管细长且趋水平,故异物更易入右肺

左肺叶
上、下两叶
右肺叶
上、中、下三叶
胸膜
脏层
紧贴在肺表面
壁层
于胸壁内面,有感觉神经分布,病变累及时引起胸痛
胸膜腔
两层胸膜之间的腔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组成
特点
结局
鼻腔
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喉部
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气管
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
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
肺组织

呼吸系统解剖学

呼吸系统解剖学
肺炎
肺组织由肺泡、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等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感染时可能引发肺炎,出现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部疾病及其解剖学基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 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 率很高。
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负责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它接收来自外周化学 感受器和肺部牵张感受器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整呼吸运动 。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共同协作,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血液之间的交换。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而循环系统则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并带 回废物。
酸碱平衡
肺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维持血液的酸碱平 衡。
防御功能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止病原体和有害物 质进入体内。同时,呼吸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分泌物 也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呼吸系统的解剖学分区
上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部,是 气体进入肺部的通道。
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和细 支气管,是气体在肺部
支气管位置与形态
支气管是气管分出的左右两个 分支,分别进入左右两肺。
支气管粘膜
支气管粘膜与气管粘膜相似, 但杯状细胞和腺体更多,具有 分泌粘液的功能。
支气管功能
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部的通道 ,具有通气、清洁、湿润和防 御等功能。
肺的结构与功能
肺的位置与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呈圆锥形 ,可分为肺尖、肺底、肋面和纵隔面 等部分。
肺癌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目前居全球所有恶性肿瘤的 首位,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

温医大内科护理学讲义01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温医大内科护理学讲义01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一)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L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2.下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组成,右侧支气管较粗,短而陡直,临床上将直径小于2亳米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是呼吸系统疾患的常见部位(二)肺和胸膜: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一)肺的呼吸功能具有肺通气与肺换气功能,肺是双重血液供应,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第四节肺炎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肺炎病人护理,其中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为重点肺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或间质内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按解剖位置分类L大叶性肺炎炎症起于肺泡,通过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蔓延,以致一个肺段或肺叶发生炎症(肺实变),故又称为肺泡性肺炎。

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

2.小叶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播散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炎。

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可由细菌、病毒及支原体引起。

3.间质性肺炎为肺间质的炎症。

(二)按病因学分类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其次为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均可引起肺炎,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杆菌。

(≡)根据感染来源分类L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肺炎。

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

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咳嗽、及咳铁锈色痰为特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当全身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后,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而发病。

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呼吸内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呼吸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对于呼吸内科医生来说,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学知识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对于正确定位病变、准确诊断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结核等。

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了解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其他疾病,如肺癌、肺血栓栓塞症等。

三、呼吸功能检查与评估呼吸内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呼吸功能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如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睡眠呼吸监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状况,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四、呼吸系统重症监护与救治呼吸内科医生需要具备处理呼吸系统重症和急危重症的能力。

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和调节,能够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等,可以有效地救治危重患者。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呼吸内科医生不仅需要治疗疾病,还需要进行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

例如,对于哮喘患者,医生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和药物,控制病情,预防急性发作;对于吸烟者,医生需要进行戒烟指导,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呼吸内科医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广泛而深入。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呼吸内科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对呼吸内科医学的兴趣和认识。

医学呼吸系统生理学

医学呼吸系统生理学

血液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 输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组织换气
在组织细胞处,氧气从血液进入组 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 血液。
肺通气与肺换气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肺通气和肺换气为机体提供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细胞正常
代谢和生命活动。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维持 血液中酸碱平衡。
可逆性气流受限
哮喘发作时,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栓形成和气道炎症共同作用 ,导致可逆性气流受限。
呼吸衰竭的生理学基础
通气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原 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异常。
换气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患者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 通透性增加等原因,导致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血症。
医学呼吸系统生理学
汇报人:XX 2024-01-21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过程与机制 • 肺通气与肺换气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呼吸运动的调节与控制 •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具有呼吸功 能。
呼吸肌
包括肋间肌、膈肌等,是实现呼 吸运动的肌肉。
体液调节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 2 3
化学感受器调节
血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可刺激外周化 学感受器,如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以及中枢化 学感受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激素调节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可通过作用于 呼吸肌和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
血液pH值调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精品文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各年龄阶段其呼吸系统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目前临床上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将呼吸系统分为上、下呼吸道两个局部。

上呼吸道指鼻旁窦、鼻腔、咽及耳咽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1.鼻和鼻窦婴幼儿时期,由于头面部颅骨发育不成熟,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婴儿时期鼻粘膜下层缺乏海绵组织,至性成熟时期才发育完善,故婴儿极少发生鼻衄, 6~7 岁后鼻出血才多见。

此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

婴幼儿鼻窦发育未成熟,上颌窦及筛窦出生时虽已形成,但极小, 2 岁后才开始发育,至 12 岁才发育充分。

额窦在 1 岁以前尚未发育, 2 岁时开始出现。

蝶窦出生即存在, 5~6 岁时才增宽。

婴儿可患鼻窦炎,但以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

2. 咽和咽鼓管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在 4 个月即发育,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后者在 1 岁末逐渐退化。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年长儿,而婴幼儿那么较少见到。

扁桃体具有一定防御及免疫功能,对其单纯肥大者不宜手术切除,但当细菌藏于腺窝深处,形成慢性感染病灶,长期不能控制,那么可手术摘除。

小儿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有颗粒型的淋巴滤泡, 1 岁内最明显,以后逐渐萎缩,故婴儿期发生咽后壁脓肿最多。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3. 喉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吸生理及呼吸机工作原理

呼吸生理及呼吸机工作原理

影响通气的指标-顺应性
高顺应性 低顺应性
顺应性:
弹性
精品课件
28
影响通气的指标-顺应性
高顺应性 低顺应性
肺顺应性 -代表肺的扩张性 -肺容量改变随肺泡压力
改 肺容变量而变化量。
CL= 肺压力变化量 (ml/cmH2O)
• CL与压力呈负相关,与容量呈正相关。
• 静态CL反映肺组织弹性阻力;
• 动态CL兼受气道阻力影响。
分类: 静态顺应性

态顺应性
Cs=VT/(Plateau-PEEP)
CD=VT/(PIP-PEEP)
plateau --- 平台压
PIP -------- 峰压
PEEP ----- 呼气末正压
正常值: CD = 30 ~ 40L / cmH2O
Cs = 40 ~ 60L / cmH2O
精品课件
47
上移动封闭鼻腔,会厌
向下盖住总气管口食物
会厌
软腭
能顺利进入食管中。
-呼吸时软颚和会厌相反
动作,使空气进入下呼
精品课件 吸道和肺。
6
下呼吸道
功能:
传递气体
作用:
逐级将新鲜气体传送 至肺泡。
构成:
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和终末细支气管
精品课件
7
下呼吸道 - 总气 管
总气管
-最狭窄处在声带,经声带空气

外呼吸:血液运输 -血管系统
全身的动脉由主动脉分支出 来将含有丰富氧气和养料输 送至各脏器。
全身的静脉将血液(含较多的 二氧化碳)经上、下腔静脉返 回心脏。
全身的毛细血管网是氧气、
二氧化碳和其他养料在血液
和细胞之间交換的场所(肺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具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1.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位于面部中部。

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被细微的毛发和粘液覆盖,起到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的作用。

2.喉咙喉咙位于颈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点。

它包括会厌、声带和声门等结构,具有阻止食物进入气管的作用。

3.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位于胸腔中。

它由多个环状软骨组成,内壁有纤毛和粘液,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支气管。

4.支气管和肺部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两根主支气管,进一步分为小支气管。

它们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最后到达肺泡。

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和气体交换两个方面。

1.呼吸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内呼吸是指气体在组织器官之间的交换过程。

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

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血液进入体内,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最后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控制中枢呼吸系统的工作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之间的呼吸中枢髓状核,它接受来自化学和神经输入的信息,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1.化学输入呼吸中枢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敏感。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气体交换得以恢复平衡。

2.神经输入呼吸中枢还受到来自大脑皮质、呼吸肌肉和感觉器官的神经输入的影响。

情绪、疼痛和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呼吸内科需要掌握的知识1. 呼吸系统概述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呼吸内科是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2.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2.1 呼吸系统解剖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对于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2.2 呼吸系统生理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肌的运动、肺泡的气体交换、肺血流的调节等。

掌握呼吸系统的生理知识有助于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3.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与诊断3.1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分析、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病理学检查等。

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对于准确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4.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4.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的感染,常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2 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了解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4.3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指肺组织的感染,常见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了解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原则,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肺部感染。

4.4 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包括肺纤维化、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等。

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 呼吸系统(二)2024

生理学 呼吸系统(二)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二)引言概述: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带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
1.鼻腔和鼻窦
2.咽喉和喉
3.气管和支气管
4.肺组织和肺泡
5.膈肌和肋间肌
二、呼吸系统的呼吸机制
1.呼吸的主要肌肉
2.呼吸的主要神经调节中心
3.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4.肺容量和肺功能试验
5.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关联
三、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
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载方式
3.氧解离曲线的影响因素
4.呼吸驱动力和氧合作用的调节
5.呼吸系统在运动和高原环境中的适应性变化
四、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
1.呼吸中枢的调节
2.化学性调节和血气分压的影响
3.酸碱平衡与呼吸系统的相互作用
4.呼吸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5.神经反射和心理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五、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与干预措施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生理特点
2.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呼吸系统变化
3.肺癌和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与治疗
5.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措施
总结:
呼吸系统是我们身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确保我们每一刻都能正常呼吸。

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调节呼吸功能,并且改善我们
的整体身体健康。

通过对呼吸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和保护我们的呼吸健康。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
●P50↓: 表明 Hb 对o2的亲和力↑(氧离难), 较低
的Po2便能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
即曲线左移(上移): Pco2↓ PH↑2,3-DpG↓ T ↓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 Pco2↑ PH↓
Pco2↑PH↓→氧离曲线右移 Pco2↓PH↑→氧离曲线左移 ∵CO2+ H2O→HCO3-+H+→[H+]↑
泡萎馅,肺不张,膨胀不全 (2)无效通气
∵血流减少,但通气正常 ∴ VA/Q↓<0.8 见于:肺毛细血管痉挛,肺血管栓塞 (脂肪,血栓,羊水)
影响弥散的因素(O2)
(1)气体的物理特性 O2 溶解系数:0.0239 CO2溶解系数:0.567
(2)弥散屏障的厚度和面积 (3)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 (4) VA/Q
三 氧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方式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 (98.5%)
⒈ 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b + O2 暗红色
PO2↑(氧合) PO2↓(氧离)
HbO2 鲜红色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 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
(二)HbO2解离曲线
•氧离曲线左右移
当H+与Hb的某些A-的残基基团 结合,促进Hb盐键形成→Hb构 型变→氧离曲线位移。如:
(1)组织:[H+]↑→促进Hb盐键形成→Hb构型变为T型
→Hb与o2亲和力↓→氧离曲线右移→氧离易。
(2)肺脏:[H+]↓→促进Hb盐键断裂→Hb构型变为R型 →Hb与o2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氧合易。
这种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Bohr

呼吸系统生理解剖

呼吸系统生理解剖
呼吸系统生理解剖
$number {01}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道生理解剖 • 肺组织生理解剖 • 胸膜腔及纵隔生理解剖 •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 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与病理改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具有通 气、清洁、湿润、温暖空气的作用症
急性鼻炎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 炎症,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
嚏等症状。
急性咽炎
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 ,常累及咽部淋巴组织,表现为咽 部干燥、灼热、疼痛等症状。
急性喉炎
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急性炎症, 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嗽、喉痛等症 状。
呼吸中枢及神经传导通路
呼吸中枢
位于延髓和桥脑,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可以感知体内外环境变化并作出适应性调整。
神经传导通路
包括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等,它们将外周感受器的信息传递给呼吸中枢,实现对呼吸运动的精细 调节。
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敏感,可以通过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来 增加呼吸运动。
02
呼吸道生理解剖
鼻腔与鼻咽部结构
鼻腔
内部有鼻毛和黏液,可过滤、加温和 湿润吸入的空气。
鼻咽部
位于鼻腔后方,与口腔和喉部相连, 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部与气管结构
喉部
包含声带,是发声器官,同时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气管
位于喉部下方,由环状软骨构成,保持气道开放,允许空气进入肺部。
支气管与细支气管结构
04
胸膜腔及纵隔生理解剖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

和第1气管软骨环的结缔组织膜。
3. 喉肌
喉肌是横纹肌,可分为两群
(1)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 带紧张或松驰。如环甲肌。
(2)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 门裂开大或缩小。如环杓 后肌,有开大声门裂,并 紧张声带的作用。
4. 喉腔(laryngeal cavity)
喉腔是喉的内腔,经喉口通咽,向下通气管。 ★喉口(aditus laryngis):为喉的上口(入
Respiratory system
外侧壁: 鼻腔的外侧壁较复杂,有三 个鼻甲和三条鼻道。分别称 上、中、下鼻甲和上、中、 下鼻道。上鼻甲的后上方与 鼻腔顶之间有一蝶筛隐窝。
上鼻甲的后上方常出现最上
鼻甲。
(3)固有鼻腔的粘膜分区:按其生理功能分区,可分为
嗅区:上鼻甲以上及上鼻甲相对的鼻中隔以上的鼻粘膜,
1. 喉软骨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
(1)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最大的喉软骨,由两块甲状软骨 板合成。构成喉的前外侧壁。
相关的结构有: (见下页图)
Respiratory system
甲状软骨上相关结构: 喉结、上角、下角
Respiratory system
(2)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
腔内,左、右两肺
分居膈的上方和纵
隔的两侧。

肺的形态
1. 肺的质地颜色
★肺表面有胸膜覆盖,幼儿呈淡红色,随年龄的增长,由于吸入
的尘埃较多,颜色逐渐加深,环境较差的地区尤甚。 ★肺质地较软,呈海绵状,由于含有空气,比重小于 1 ,未经呼 吸的肺,其比重大于 1 ,入水则沉。可应用于法医鉴定。 ★肺的重量 自己体重的1/50,男性约1000~1300g,女性约 800~100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气道为内径小于或等于 2mm的支气管,仅占 呼吸道阻力的 1/10,横截面积大,使气流流速 变慢,均匀进入肺泡;管腔窄、壁薄、无软骨 支撑,易发生黏液阻塞、炎症。 DPB和支气管 扩张易影响此部分而导致低氧血症。
呼吸区
? 呼吸性细支气管 (17~19级):由细支气管向 肺泡过渡阶段,上皮由立方转为扁平,整个表 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最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 可达数十万,总截面积大增,气流速度下降, 气体运输主要靠弥散作用进行。
管伴行至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形成毛细血管网。 ? 支气管动脉的血液部分经支气管静脉注入体循环的静脉而入右
肺的双重血液供应
肺循环:由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毛细血管和肺静脉组成
? 具有高容量、低阻力、低压力的特点。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 仅为周身循环的1/7~1/10。
? 可过滤和清除血中栓塞性物质、灭活血液中某些化学物质。
支气管循环:包括支气管动脉和静脉,是肺、气道和胸膜等
的营养血管。 ? 支气管动脉起自胸主动脉或肋间、锁骨下或乳内动脉,与支气
? 肺泡管(20~22级):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至 少有40个肺泡管和囊,每个肺泡管约有 20个肺 泡,成人肺泡直径约 300um。
? 肺泡囊(23级):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
肺泡
结构和功能:
?全肺约3亿个肺泡,总面积70m2,有扩张性和 弹性。
?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1um,通透性大,肺 水肿、肺炎时因液体量增多,厚度增大,气体 交换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的胞浆突起间存在裂 隙,血容量增多,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时, 裂隙可以扩张,液体外渗增加。肺泡上皮的胞 浆突起间的裂隙远较前者小,可有效防止间质 内液体进入肺泡。
? 支气管腺体:位于支气管黏膜下层,中等大小支气管中最多,分 泌酸性及中性多糖、白蛋白及抗体,可直接分泌,也可由迷走反 射诱发。
? 粘液毯:内层为稀薄的溶胶,外层为粘稠的凝胶,在纤毛波浪状 运动下(以1000-1500次/分),粘液以6-18mm的速度向喉头推 进,干燥或黏液分泌过量使纤毛运动消失。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 随支气管分支,软骨环减少,平滑肌增多,胸 内压对支气管内径影响增加,尤其肺气肿患者, 当胸内压大于 50cmH2O时支气管可被压闭。
? 一个细支气管分成 18个一级终末细支气管,总 截面积大增,气管截面积 5cm2,至呼吸道末端 达1000cm2,面积增加 200倍之多。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气管:位置C6至T5、6之间,全长 10~12cm,前后 径1.5~2.0cm ,左右径 2.0~2.5cm ,分叉位于 T5上部,胸骨角或稍下,气管插管时应注意以 上参数。气管软骨环 14~16个,气管切开一般 在2~4软骨环进行。
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短而宽,偏斜较小,气管 插管或异物易进入;左主支气管与轴线偏斜较 大,但较细而长,引流效果差而易发生支气管 扩张。
按功能分: ? 传道气道 (0~16级)和呼吸区(17~23级) ? 胸外气道 和中心气道(胸内气道和肺外部分
主支气管,其组织硬韧,有软骨支撑,管径 受呼吸影响小) ? 大气道和小气道(吸气状态下管径小于 2mm者, 包括部分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支气管分支示意图
传导气道
功能:传导气体,对吸入气体进一步加温湿化净化。
?通气血流比率:4L/5L=? 气体的弥散量与该气体的弥散系数、弥散面积、 气体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压差成正比,与气体交 换膜的厚度成反比氧气分压差为 60mmHg,二氧化 碳为5mmHg,而二氧化碳的弥散速度较氧气快 20 倍,故二氧化碳较氧气更易于排出体外。
? 肺泡隔有孔氏小孔,直径 10~15um。肺气肿时 小孔扩大,隔组织破坏,融合成少数大肺泡, 但肺泡膜面积大大减少,换气功能下降。细支 气管与邻近细支气管所属肺泡之间的通气侧支 称Lambert 通路。病理情况下,细支气管之间可 能形成侧支通路,称为 Martin通路。
? 咽:是气体进入下呼吸道门户,也是食物必经之 路。正常咽功能可保证食物及口腔分泌物不流入 呼吸道。 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咽部分泌 物易流入气管内,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原 因。
?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患者由于丧失 上述功能,极易肺部感染。
下呼吸道
自气管向下逐渐分支,通常一分为二,每分一支, 其总面积比上一级至少大 20%左右。从气管到末 梢,通常分为 23级。
组织结构:
? 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细支气 管为单层立方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终末细支气管,杯状细胞和 纤毛均消失。
? 软骨:“C”字形状,越往下越不完全,到细支气管则消失。
? 平滑肌:随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过程中,平滑肌逐渐增多,至 细支气管平滑肌最多。功能是通过口径改变调节气量。
肺泡
肺泡细胞: ? I型肺泡细胞 :扁平,覆盖 96%肺泡面积,
与血管内皮融合。 ? II型肺泡细胞 :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
生成有关。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除气体交换外尚有代谢
功能。 ?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生成、释放多种细
胞因子,在肺部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肥大细胞:分泌多种代谢活性物质。
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 呼吸区(respiratory zones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
上呼吸道
? 占解剖死腔的 50%,呼吸道阻力的 45%。
? 鼻腔:容积约20ml,三个鼻甲表面积达 160cm2, 形状不规则,黏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分泌, 起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达咽部气体相对湿度 80%以上。其内气体形成湍流,使异物沉落,大 于15um颗粒可被清除。
呼吸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
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道和肺组成。主要功 能是呼吸,即吸入 O2和呼出CO2,使人体能在自然 环境中生存。
?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 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组成,除输送气体
外,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 传道气道(conducting airway ):鼻、咽、气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