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错题分析(裘敏华)

合集下载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物理青浦二模试卷阅卷情况分析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物理青浦二模试卷阅卷情况分析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物理二模阅卷情况分析四、填空题21题: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干涉”现象与“衍射”现象的区别,本 题错误主要是一一错别字太多,如“干射”、“衍涉”、或者自己造字;还有就是 “干涉与衍射”分不清楚,胡乱写。

22(A )题:本题主要的问题是比例写反了,可能是对线速度、周期与轨 道半径的关系搞不清楚,也可能是计算能力方面的冋题。

22 (B )题:本题是一道“动量守恒”的问题,有不少同学选做了该题, 正确率比较高,主要的错误是小船的速度方向搞反了。

23题:本题的第一空考查的是“当合力一定时,分力的张角越大分力越大。

有些学生在判断“人坐在吊床上与人躺在吊床上”哪种情况下的分力的张角更大, 学生会认为躺着的时候张角更大,实际恰好相反。

第二空考查的是 “吊床对人的 作用了力实际是一个合力,这个合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无论该人坐 着还是躺着,结果都一样。

”有些学生还相当然的认为是其中的一个分力,结果 就错了。

24题:本题是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主要错误是“本题与做过的一道题目很 相似,但是问题不相同,很多同学要么没有仔细审题,要么错误的前概念导致想 案应该是“ 2兀匡”。

本题考查的是在小角度摆动时,绳子的结点就是固定的悬X g点,结点并没有因为小球的摆动而发生变化,所以造成了这样的错误。

25题:本题的错误率仅次于填空题的 24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矩 平衡、电路问题和电磁感应问题”的掌握,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

本题主 要的错误在于学生对“画等效电路图、计算电路的电阻、力矩平衡的整体法”方 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实验题一阅卷情况汇总当然地认为肯定是题目出错了 ,错误地写成了 L(1sin )而正确的答六、计算题第30题试卷分析一)、本题满分10分,平均分7.43分二)、错误类型具体如下:1•答案为“不完整合理”的占多数,不给分;答案为“不合理”的给满分。

对一道物理高考题错解分析及创新解答

对一道物理高考题错解分析及创新解答

P安 = BIcvr
(23)
由式(23)解得 P安 =6.528×104 W,消耗的总
电 功率为P电 =5.6528×105 W,结果与地面参照系
解 答 结 果 相 同 ,符 合 相 对 性 原 理 .
4.2 对高考标准答案解法的质疑 标准答 案 中,求 解 电 阻 上 消 耗 热 功 率 和 安 培 力
摘 要:本文首先给出教师和学生中对2013年高考浙江理科综合卷第25题物理题几种普遍的错误解 答,其 次 分 析 错 误 原 因 ,最 后 给 出 几 种 正 确 创 新 的 解 法 并 分 析 高 考 标 准 答 案 错 误 原 因 .
关键词:物理高考题 错解分析 创新解答
1 物理高考原题
图1
2 常见的错误解答
错解1:在地面参照系中,安 培 力 推 动 潜 艇 功 率 为 P电1,满足
为 了 突 出 重 点 ,简 化 讨 论 ,本 文 中 只 讨 论 一 个 通
P电1 = BIcv0
(1)
道推进器所消耗的电功率.
从管道右 侧 出 来 的 海 水 相 对 地 面 的 速 度 为 vd
l S
=ρ1acb
(6)
由式(1)~ (6),结合S3 =0.12m2,解得 Pr =5× 105 W,P电1 =5.76×104 W,P电2 =3.264×104 W,
消耗的总电功率为
P电 = P1r +P电1 +P电2 =5.902 4×105 W 错解2:以潜艇为参照系,电 阻 上 消 耗 的 热 功 率
对长方体通道中水做功的功率为
P电2

BIcv-

BIcvd 2
(27)
由式(27)得 P电2 =3.84×103 W,这个结果与

物理实验题中常见错误的分析与杜对策

物理实验题中常见错误的分析与杜对策

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 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区别“功率”与“机械效 率”
二、结论的准确性欠缺
(1)结论成立的条件漏答 (2)结论与目的不符 (3)目的与结论混淆 (4)因果关系颠倒
最陡
10
0. 3
5
1
60%
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 机械效率越高。
2、(2008北京)小宣在研究“电阻的电功率 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 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 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 的关系: 通过电阻的电流一定时,电功率与电阻的阻值成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 R/Ω 10 I/A 0.3 U/V 3 P/W 0.9 20 0.3 6 1.8 30 0.3 9 2.7 50 0.3 15 4.5 60 0.3 18 5.4 70 0.30 21 6.3
对策
1、准确记忆
2、理解、辨析
如: 压力与重力 质量与重力 压力与压强 高度与深度 功率与机械效率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中考链接
1、(2008淮安) 如题14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 本书.下列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 C )
A.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的重力 B.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对策
1、抓住目的 2、明确因果
三、表格设计有缺陷
例8、下面是小明在测量植物油密度实验中设计 的表格
物理量 烧杯和油的 烧杯和剩余的 量筒中油的 油的密度 总质量 m1/g 油的总质量m2/g 体积 V/cm3 g/cm3 测量值

高中物理常见错题分析

高中物理常见错题分析

高中物理常见易错题解分析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张毕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习题教学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学生在某些问题上出错,往往不能一次更正,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并没有完全内化。

笔者从高一就开始让学生整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用于对易错概念和规律的反复巩固。

平时经常翻阅学生的错题集,定期归类整理,分析学生易错根源,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效果良好。

本文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旨在对在籍高三学生易错题集中部分力学习题进行归类分析,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共同重视。

1概念理解较模糊,感性思维难过渡经过一轮学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整体认识,但由于高一、高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加上时间因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遗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很清晰,甚至有偏差,易出现错误。

例1.1两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则合力对物体做功为:()① 7J ② 1J ③ 5J ④ 3.5J学生思路:看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我马上想到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而后面的数值3和4又使我迅速想到了勾3股4弦5,便毫不犹豫地选了③。

老师点拔:功是标量,而力是矢量,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运算法则,即矢量和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标量和则只需求代数和。

故选①。

在解题时不仅要细心更要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

例1.2有甲、乙二人分别站在两辆相同小车上,上车前测得乙的力气比甲的力气大,他们用手拉着一根绳子的两端,全力以赴想把对方拉过来,若不考虑阻力和绳子质量,且甲、乙质量相等,那么: ( ) ①两人同时到达中点 ②甲比乙先到中点 ③乙比甲先到中点 ④无法判断学生思路:乙的力气大,乙对甲的作用力大,它们的质量又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甲的加速度大,根据运动学公式:221at s,可得s 甲>s 乙故选②。

老师点拔: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力气和物理学中的力有着本质的区别,日常所讲力是根据人的肌肉发达程度而定的,而物理学中的力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解题常见错误分类例析

物理解题常见错误分类例析

作者: 沈晨
作者机构: 宁波效实中学 浙江315010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师
页码: 5-9页
主题词: 常见错误 物理解题 封闭气体 电容器 摩擦力 正确答案 机械能守恒 例析 最大功率电阻器
摘要: 解答物理习题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事,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就达不到正确解答的高座.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对待错误.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正视各种形式的错误,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达到摒弃谬误、提高自我纠错能力、改善自己的学习、最终掌握物理科学的目的.。

对2005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和思考

对2005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和思考

今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是教科书上的两个学生实验。

第一小题考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问题,只要学生认真做过这个实验,几乎都能得分,此题属于送分题,但满分为5分的题目平均只得了3.5分。

错因分析(1)有不少学生平时实验态度不够端正,可能没有真正动手做过这个实验;(2)教师在组织高三实验复习时对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不够重视,没有复习到位,学生遗忘较多。

第二小题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失分严重。

下面主要分析这个实验题的错误原因,并展开一些思考和讨论。

一、命题意图1.考查知识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及开关,以及电表的保护。

2.能力要求。

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错因分析本题的错误五花八门,总结归类,典型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实验原理错误[!--empirenews.page--](1)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如图1、图2所示。

这种错误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35%。

由于教科书上有另两个学生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一般都采用分压电路,还有一些测电阻的阻值和用电器的功率的电路,为了多测几组数据,一般也采用分压电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分压电路讲、练得较多,学生就形成了思维定势—碰到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不会错。

而本实验只能采用限流接法,思维定势导致许多学生的错误。

在今后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

(2)错误采用测电阻的阻值和用电器的功率的原理图,如图3、图4所示。

原理图错误的本质是学生不懂实验原理。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流过电源的电流;而测电阻和用电器功率实验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或用电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流过电阻或用电器两端的电流。

这两种错误反映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缺陷。

2021届高考物理常见错误例析:错因中的“六不清”

2021届高考物理常见错误例析:错因中的“六不清”

物理等级考错因中的“六不清”一、知识不清:例1、如图,光滑轨道abc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c 点与粗糙水平轨道cd 相切,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从高H 1静止落下,在b 处与一质量为m 的滑块B 相撞后小球A 静止,小球A 的动能全部传递给滑块B ,随后滑块B 从c 处运动到d 处静止且bd 高H 2,滑块B 通过在cd 段所用时间为t 。

求:(1)cd 处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将此过程类比为光电效应的过程,则:A 为 ;B 为 ;分析说明: 类比为极限频率ν0。

解析:此题有较多同学错在第二问。

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光电效应产生的原因,从而导致不能将光电效应的理论在力学情景中进行迁移和类比分析。

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等知识不清而导致第一问出错。

(1)根据机械能守恒有:由小球A 运动到b 处的机械能为:1E mgH =,然后将这部分能量传递给B ,设B 球在c 处的速度为v ,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21212mgH mgH mv =+,解得:()122v g H H =-,在cd 段,摩擦力提供合外力:mga g mμμ==,根据匀变速方程:v at gt μ==,解得:()122g H H vgt μ-==(2)光电效应过程是光子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克服原子的逸出功而逸出,所以A 为入射的光子;B 为光电子;2mgH 对应为逸出功,所以2H 类比为极限频率0ν 点评:由于对物理知识认识不清导致出错,这在考试中最为常见。

所以利用临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必须针对《上海市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本,通过看书、问老师、以及知识的比较和类比,力求做到五会:学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学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学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学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2012高考,高考阅卷老师对物理常犯错误的解析

2012高考,高考阅卷老师对物理常犯错误的解析

2012高考,高考阅卷老师对物理常犯错误的解析江西高考阅卷老师解析往年考生物理常犯错误高考网上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大量的试卷,考生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掌握网上阅卷的规律,重视答题规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江西师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江南名师团”名师毛宗致具有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他在22日的江南都市报“江南名师团”教育大讲堂上,详细分析了往年高考物理试卷中常见的考生错误,帮助今年的高考生们避开“雷区”,通过规范答题“赚分”。

■考生常犯错误分析读题漏字理解题意想当然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错误:(1)读题时会看错字或漏掉一些关键字。

(2)理解题意时想当然。

(3)题目设置的陷阱不能发现。

(4)物理过程没搞清就匆忙解题。

(5)受题目答案影响产生对自己解题过程时的怀疑。

随手画图铅笔作图无法扫描作图常见错误:(1)作图随便,不用作图工具随手作图。

如:2011年第23题作图,《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不用尺作图的最多只能得2分(即扣2分)”。

(2)直接用铅笔作图,而未按要求用黑色笔描一下,以致扫描不出而不能得分。

(3)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不能大致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不对应。

(4)作函数图像时,坐标不标箭头,无字母及单位;未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图上及两侧;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用折线连接;往往漏掉原点及最后一点;不注意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

(5)电路图留有缺口。

(6)光学作图题中光路图随便作,光线无箭头等。

计算无公式非常规解题让老师看不懂解答常见错误:(1)计算过程无公式,只写数字。

(2)缺乏画示意图的习惯,导致审题时物理过程模糊不清、漏力等。

(3)误把动量定理写成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写成动能守恒定律等。

(4)不把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而直接代入求解造成答案数字错。

(5)计算过程写综合式而造成式的物理意义不清。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题型技巧方法一考前必纠的十大易错易混点讲义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题型技巧方法一考前必纠的十大易错易混点讲义

一、考前必纠的十大易错易混点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深刻的认识,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同学们积极思考.采用比较的方法应对易错问题,有较好的纠错效果,且有利于快速提分,其原因是高考考题一般以中等难度的题为主,题目中会出现较多的“熟面孔”,但出于“惯性思维”,一些同学越熟越易错.所以在平常的复习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辨“同中之异”,识“异中之同”,不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还可以加强思辨能力.易错点1 刹车减速与往返减速【典例1】 一辆汽车以40 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前方有一只小狗穿过马路,司机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为8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第2 s 内与刹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 .7∶25B .16∶25C .7∶24D .2∶3[解析] 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已知初速度v 0=40 m/s ,加速度a =-8 m/s 2.则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 0=0-v 0a=5 s .t 1=2 s<t 0,根据v =v 0+at 得刹车后1 s 末汽车的速度为v 1=32 m/s ,刹车后第2 s 内汽车的位移x 1=v 1t ′+12at ′2=28 m .t 2=6 s>t 0,说明6 s 内汽车的位移x 2等于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位移,x 2=0-v 202a=100 m ,所以x 1∶x 2=7∶25,故A 正确.[答案] A【典例2】 (多选)在塔顶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6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 =3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 .3 mB .6 mC .9 mD .15 m[解析] 物体在塔顶的A 点抛出,满足位移大小为3 m 的位移终点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 点之上,另一处在A 点之下.位移终点在A 点之上、位移大小为3 m 的运动对应着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过程,物体通过的路程s 1=x =3 m ,下降过程,物体通过的路程s 2=2h -x =9 m .位移终点在A 点之下、位移大小为3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s 3=2h +x =15 m .故A 、C 、D 项正确,B 项错误.[答案] ACD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的两类易混问题(1)典型的刹车问题: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0,此后汽车静止不动,运动的时间为t =|v 0a|.要注意题目中是紧急刹车还是有反应时间的刹车.有反应时间的刹车是多过程问题,解答时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分析.(2)往返运动问题,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物体竖直上抛等,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后,因为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以原来的加速度反向运动(要与刹车问题区别),因此对应某一位移,速度、时间等可能有两解,对应某一到出发点的距离,时间可能有三解.易错点2 “活结”与“死结”、“定杆”与“动杆”【典例3】 如图(a)所示,轻绳AD 跨过固定在水平轻杆BC 右端的定滑轮(重力不计)挂住一个质量为M 1的物体,∠ACB =30°;如图(b)所示,轻杆HG 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 通过轻绳EG 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30°角,一轻绳GI 悬挂在轻杆的G 端并拉住一个质量为M 2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中BC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M 1g 2B .图(b)中HG 杆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M 2gC .轻绳AC 段的张力T AC 与轻绳EG 段的张力T EG 的大小之比为M 1∶M 2D .轻绳AC 段的张力T AC 与轻绳EG 段的张力T EG 的大小之比为M 1∶2M 2[解析] 图(a)中AC 、CD 两段绳的张力大小都是M 1g ,且两绳互成120°角,以C 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BC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也是M 1g (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A 项错误;由题意知,图(b)中HG 轻杆对G 点的作用力方向一定沿杆HG 的方向,以G 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HG 杆对G 点的作用力大小F =T EG cos 30°,T EG sin 30°=M 2g ,故F =3M 2g ,再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项错误;图(a)中轻绳AC 段的张力T AC =M 1g ,图(b)中轻绳EG 段的张力T EG =M 2g sin 30°=2M 2g ,故T AC ∶T EG =M 1∶2M 2,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 D(1)像滑轮这样的“活结”,结点两侧绳的拉力相等.(2)像图(b)中的“死结”,结点两侧绳的拉力一般不同,各自的大小可以采用正交分解法或矢量三角形法求出.(3)图(a)中水平直杆左端固定于竖直墙上,是“定杆”,杆对结点弹力的方向可以不沿杆的方向.(4)图(b)中轻杆左端用铰链固定,是“动杆”,轻杆在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弹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易错点3 “绳模型”与“杆模型”【典例4】 (多选)如图甲,小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绕固定点O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此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 T ,拉力F T 与速度的平方v 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a 、b 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g 已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B .b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C .b a只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与圆周轨道半径无关D .利用a 、b 和g 能够求出小球的质量和圆周轨道半径 [解析] 当v 2=a 时,绳子的拉力为零,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则mg =mv 2r ,解得v 2=gr ,故a =gr ,a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A 正确;当v 2=2a 时,对小球受力分析,有mg +b =mv 2r ,联立解得b =mg ,b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B 错误;b a =m r ,b a 不只与小球的质量有关,还与圆周轨道半径有关,C 错误;由a =gr ,b =mg ,解得r =a g ,m =b g,D 正确.[答案] AD【典例5】 小球在如图甲所示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圆形管道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球的弹力与小球此时的速度平方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MN 为通过圆心的一条水平线.不计小球半径、管道内径,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管道所在圆的半径为b 2gB .小球的质量为a gC .小球在MN 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可能有作用力D .小球在MN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解析] 由图可知,当v 2=b 时,F N =0,此时mg =m v 2R ,解得管道所在圆的半径R =b g ,故A 错误;当v 2=0时,F N =-mg =-a ,所以m =a g,故B 正确;小球在水平线MN 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由于向心力的方向要指向圆心,则管壁必然要提供指向圆心的支持力,只有外壁才可以提供这个力,所以内侧管壁对小球没有作用力,故C 错误;小球在水平线MN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重力沿径向的分量必然参与提供向心力,故可能是外侧管壁对小球有作用力,也可能是内侧管壁对小球有作用力,还可能内、外侧管壁对小球均无作用力,故D 错误.[答案] B轻绳、轻杆系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条件)的差别,源于绳、杆弹力的差别.(1)绳模型:在最高点绳子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拉力最小值为零,此时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符合此模型.(2)杆模型:在最高点,杆对小球可以产生向下的拉力,也可以产生向上的支持力,故小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细管中做圆周运动符合此模型.易错点4 “定轨”与“变轨”【典例6】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随后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从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环月椭圆轨道Ⅱ,在近月点Q实施软着陆,如图所示.关于“嫦娥四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轨道Ⅰ运行至P点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B.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C.沿轨道Ⅱ运行经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Ⅰ运行经P点时的加速度D.沿轨道Ⅱ从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月球对“嫦娥四号”的万有引力做的功为零[解析] “嫦娥四号”沿轨道Ⅰ运行至P点时,应该制动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其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而做近心运动,变轨到轨道Ⅱ上,故A错误;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Ⅰ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故B错误;在同一点万有引力相同,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嫦娥四号”的速度逐渐增大,万有引力做正功,故D错误.[答案] C通常卫星变轨过程涉及三个“定轨”、两处“变轨”(1)三个“定轨”:三个轨道均属环绕模型,轨道固定.如图所示,卫星运行的低轨道1和高轨道3是圆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可判断各物理量的变化.卫星在椭圆轨道2上运行时,在近地点A的速度大于在远地点B的速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2)两处“变轨”:椭圆轨道的近地点A和远地点B,也是椭圆轨道与两个圆轨道的相切点即发生变轨的位置.在两切点处,卫星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所受万有引力相同,加速度相同,速度符合“内小外大”.易错点5 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典例7】 人造卫星d 的圆形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h ,地球同步卫星b 离地面的高度为H ,h <H .两卫星共面且运行方向相同,某时刻卫星d 恰好出现在赤道上某建筑物c 的正上方,设地球赤道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d 、b 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R +h R +H B .d 、c 角速度的比值为 (R +H )3(R +h )3 C .b 、c 向心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R 3(R +H )3D .d 下一次通过c 正上方所需时间为 t =2πgR 3(R +h )3-(R +H )3[解析]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v 2r=m ω2r ,则v =GM r ,ω=GM r 3,所以d 、b 的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v d v b =R +H R +h;因b 、c 的角速度相同,所以d 、c 的角速度的比值等于d 、b 的角速度的比值,则ωd ωc=(R +H )3(R +h )3,则A 错误,B 正确.因为b 、c 的角速度相同,由a =r ω2可知a b a c =R +H R,则C 错误.设经过时间t 卫星d 再次通过建筑物c 正上方,根据几何关系有(ωd -ωc )t =2π,又GM =gR 2,再结合上述分析可得t =2πgR 2(R+h )3-gR 2(R +H )3,则D 错误. [答案] B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地球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易错点6 电场线与轨迹结合和等势线与轨迹结合【典例8】 下列选项中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减少,关于粒子运动到b 处时的速度方向与受力方向,下列选项表示的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因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指向粒子运动轨迹的凹侧,所以可判断出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向右,由于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一直减少,所以电场力一直做正功,则电场力方向与粒子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为锐角,故选C.[答案] C【典例9】 如图所示,虚线a 、b 、c 是电场中的三条等势线,相邻等势线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 =U bc ,实线为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P 、Q 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等势线中,等势线a 的电势最低B .带负电的粒子通过Q 点时的电势能比通过P 点时的电势能小C .带负电的粒子通过Q 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P 点时的加速度大D .带负电的粒子通过P 点时的加速度的方向沿着等势线c 在P 点处的切线方向[解析] 由曲线运动的轨迹与电场力的关系可知,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指向运动轨迹的凹侧,即大致向下,由于粒子带负电,因此电场强度方向大致指向上方,则电场线方向大致指向上方,由于电场线与等势线处处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故等势线a 的电势最高,A 错误;假设粒子从Q 点运动到P 点,从Q 到P 电场力对粒子做负功,故粒子电势能增加,故B 正确;因等差等势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所以Q 点处的电场强度较小,故粒子在Q 点所受的电场力较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粒子在该点的加速度较小,故C 错误;由于电场线与等势线处处垂直,故粒子通过P 点时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等势线c 在P 点处的切线垂直,故D 错误.[答案] B(1)共同点:此类问题情境都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凹侧是解题的切入点,合理利用功能关系是解题的重要手段.(2)易错点: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夹在速度与电场力之间,向受力一侧弯曲,注意不要把电场线和等势线当成运动轨迹.分析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时,在轨迹和电场线交点位置,电场力与电场线在该点的切线平行;在轨迹和等势线交点位置,电场力与等势线在该点的切线垂直.易错点7 动态电路中的U I 与ΔU ΔI【典例10】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分别为E 、r ,两个定值电阻的阻值相等,均为R ,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初始状态,开关S 1、S 2均闭合,现断开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A 1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B .电流表A 2的示数变为原来的2倍C .电压表V 的示数与电流表A 1的示数的比值变为原来的2倍D .电压表V 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1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变为原来的2倍[解析] S 2断开后,外电路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故电压表V 的示数与电流表A 1的示数的比值变为原来的2倍,I 1=ER 外+r ,因为电源内阻的存在,所以电流表A 1的示数不会变为原来的12,A 错误,C 正确;S 1、S 2均闭合时,电流表A 2的示数是电流表A 1的示数的12,S 2断开后,电流表A 2的示数与电流表A 1的示数相同,但A 1的示数相较原来已发生变化,故电流表A 2的示数不会变为原来的2倍,B 错误;题图所示电路中,电压表V 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1示数变化量的比值表示电源内阻r ,D 错误.[答案] C(1)R =U I 是电阻的定义式,U I 表示某一状态下导体(金属或电解质溶液)的电阻.(2)对于ΔU ΔI ,物理情境不同,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对于定值电阻,R =U I =ΔU ΔI;像本题中所示情境,|ΔU ΔI|=r ,其中ΔI 应为电流表A 1示数的变化量,当干路上接有定值电阻时,可把定值电阻等效成电源内阻.易错点8 “电偏转”与“磁偏转”【典例11】 (多选)如图所示,有一矩形区域abcd ,水平边长为s = 3 m ,竖直边长为h =1 m ,当该区域内只存在大小为E =10 N/C 、方向由a 指向d 的匀强电场时,一比荷为q m=0.1 C/kg 的正粒子由a 点沿ab 方向以速率v 0进入该区域,粒子运动轨迹恰好通过该区域的几何中心.当该区域内只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时,另一个电荷量、质量均与正粒子相同的负粒子由c 点沿cd 方向以同样的速率v 0进入该区域,粒子运动轨迹也恰好通过该区域的几何中心.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 .正、负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的速率之比为11∶ 3B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32T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 .正、负粒子通过矩形区域所用时间的比值为6πD .正、负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的动能相等 [解析] 当区域内只有电场时,正粒子恰好通过该区域的几何中心,则水平方向有s2=v 0t ,竖直方向有h 2=12×Eq m ×t 2,联立解得v 0=32m/s ,分析可知该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从cd 边射出,此时速率为v =v 20+2Eq m h =112 m/s ;而负粒子从矩形区域射出时速率为v 0=32m/s ,故正、负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的速率之比为11∶3,动能之比为11∶3,A 正确,D 错误.当负粒子由c 点沿cd 方向射入时,负粒子恰好通过该区域的几何中心,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几何关系和题意可知负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半径r =h =1 m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B =mv 0qr =320.1×1 T =5 3 T ,B 错误.当正粒子从cd 边射出时,h =12×Eq m×t ′2,代入数据解得t ′= 2 s ,分析可知,负粒子在磁场中偏转90°后从ab 边射出,时间t ″=14T =14×2πm qB =33π s ,所以t ′t ″=6π,C 正确. [答案] AC电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施加作用力,均可以改变其运动方向,由于电场和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这两种偏转在动力学分析和物理规律选取上存在着差异.(1)电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电场力必为恒力,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进入匀强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其轨迹是抛物线,可以由运动的分解来分析求解.(2)磁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是变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迹是圆周或一段圆弧,运动的规律可以从动力学关系、轨道半径和运动的周期等方面来描述.易错点9 电磁感应中的“电势差”与“电动势”【典例12】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第二、四象限的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将一个由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折成的闭合金属线框abcd 垂直磁感线放入磁场中,使线框绕O 点沿着环形区域边界以角速度ω顺时针匀速转动.已知Oa =ab =r ,在t =0时刻,线框与磁场边界恰好重合,设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线框中的电流i 和a 、b 两点间的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线框在磁场内运动过程中磁通量变化率的大小不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变,因而线框中感应电流大小不变,根据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先沿逆时针方向,然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周期性变化,A正确,B错误;当ab边切割磁感线时,ab边为电源,u ab为路端电压,由右手定则可知,电流从a端流出,a端为电源正极,有u ab>0,当cd边切割磁感线时,cd边为电源,u′ab为电路中ab段两端的电压,由右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为顺时针,从a流向b,有u′ab>0,u ab与u′ab的大小关系为u ab>u′ab,C错误,D正确.[答案] AD本题中在不同时刻,电动势、路端电压、部分电阻两端电压容易混淆,混淆的根源在于电路分析不到位.(1)当ab边切割磁感线时,ab可视为电源,其两端的电压为路端电压,既不是电动势也不是内电压.(2)当cd边切割磁感线时,ab可视为外电路中的部分电阻.在线框构成的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正比.易错点10 “发电”棒与“电动”棒【典例13】 (多选)如图,MN、PQ为相同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且光滑),MN、PQ长度均为d=9 m,其单位长度电阻为r=0.5 Ω/m,导轨间距L=0.5 m,∠PMN=90°,导轨左端连接一阻值为R=4 Ω的电阻(M、P间导线电阻不计),一质量为m=0.5 kg、电阻可忽略不计的金属棒置于导轨最左端,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0 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现对金属棒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金属棒从静止开始以a=2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金属棒从MP运动到NQ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0.6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棒向右运动过程中,R中的电流沿MP方向B.整个过程中,拉力F的最大值为1.5 NC.整个过程中,拉力F的平均值为1.2 ND.整个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2.8 J[解析] 根据右手定则可得金属棒向右运动的过程中,R中的电流沿PM方向,故A错误;金属棒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at,位移为x=12at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 =BLv =BLat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感应电流的大小为I =BLat R +2xr ,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安=BIL =B 2L 2at R +art 2,拉力F 的大小为F =B 2L 2at R +art 2+ma ,运动时间为t 总=2da ,代入数据并结合数学知识可知,当t =2 s 时拉力F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F max =1.5 N ,故B 正确;整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0.6 C ,通过电阻R 的平均电流为I =q t 总=0.2 A ,拉力F 的平均值为F =BIL +ma =1.2 N ,故C 正确;金属棒运动到NQ 时速度为v NQ =at 总=6 m/s ,整个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Fd -12mv 2=1.8 J ,故D 错误. [答案] BC【典例14】 (多选)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对弹体加速的新型武器.如图所示是“电磁炮”的原理示意图.光滑水平导轨电阻不计,宽为L 在导轨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电磁炮”弹体总质量为m ,弹体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可控电源的内阻为r ,电源的电压能自行调节,以保证“电磁炮”匀加速发射.在某次试验发射时,流过弹体的电流是I ,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弹体所受安培力大小为BILB .弹体从静止加速到v ,导轨长度至少为2mv 2BILC .弹体从静止加速到v 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总能量为mv BL ⎝ ⎛⎭⎪⎫IR +Ir +BLv 2 D .只有可控电源的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加,才能保证“电磁炮”匀加速发射[解析] 流过弹体的电流为I ,所以弹体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ILB ,故A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Fx =12mv 2,结合F =BIL 可得x =mv 22BIL,故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弹体速度v =at 1,发射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热量Q =I 2(R +r )t 1,弹体的动能E k =12mv 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电源提供的总能量为E =E k +Q ,联立解得E =mv BL ⎝⎛⎭⎪⎫IR +Ir +Blv 2,故C 正确;t 时刻,弹体的速度v d =at ,弹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1=BLv 1,欲使流过弹体的电流不变,使弹体能匀加速发射,可控电源的电压应为U =U 0+E 1=U 0+Blat ,式中U 0为电源的初始电压,故D 正确.[答案] ACD“发电”棒和“电动”棒(如“电磁炮”)所在电路的结构基本相似,但二者本质不同.“发电”棒是通过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个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棒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而运动,这个过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计物理答题常见逻辑错误分析

计物理答题常见逻辑错误分析

计物理答题常见逻辑错误分析计物理是一门研究计算机与物理学交叉领域的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和思维方式。

然而,在解答计物理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犯一些逻辑错误,导致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分析计物理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以帮助同学们避免这些错误。

第一部分:理解题目错误在解答计物理题目时,理解题目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同学们常常会在这一步上出现逻辑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不够清晰,或者是因为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解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重要信息,例如问题的关键字、需要求解的物理量等。

同时,还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反复确认,以确保自己在理解题目上没有出错。

第二部分:计算错误在计物理答题过程中,计算错误是常见的逻辑错误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粗心大意、计算过程不严谨或者计算方法不正确引起的。

为了避免计算错误,建议同学们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思维准备。

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小步骤,逐步进行计算,并在每个步骤中进行反复检查。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以确保正确性。

第三部分:概念误解在计物理答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概念误解导致的逻辑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深刻、概念混淆或者错误应用概念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避免概念误解,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加讨论或请教老师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解答题目时,可以根据问题要求,结合概念进行思考和分析,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第四部分:推导错误推导过程是解答计物理题目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同学们在推导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逻辑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推导过程的逻辑链条不清晰、推导中存在错误的假设或者推导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避免推导错误,建议同学们在进行推导前先进行思维准备。

可以事先列出推导的步骤和假设,确保逻辑链条的清晰性。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典型错解及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典型错解及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典型错解及分析
杨胜强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学生常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极易出错的题型,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片面性,做题时粗心大意,而不能全面分析题目所给条件而造成的。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杨胜强
【作者单位】德江县煎茶中学贵州铜仁 56520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初中物理习题典型错解剖析 [J], 杨锋;董建军
2.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解题套路 [J], 陈通
3.巧用表格分析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 [J], 黄兆洪
4.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电学计算题教学探究 [J], 李秀霞
5.浅谈初中物理电学规律及电学计算题的解法 [J], 廖茂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一道力电综合习题错解原因的分析

对一道力电综合习题错解原因的分析

对一道力电综合习题错解原因的分析
付延林
【期刊名称】《中学物理:高中版》
【年(卷),期】2002(020)015
【摘要】题目如图1,质量m=50 g的铜棒长l=10 cm,用长度均为l的2根轻软导线水平悬吊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3T.通电后棒向外偏转的最大偏角θ=37°,求此棒中电流I.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付延林
【作者单位】湖北竹山一中,44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03
【相关文献】
1.对一道力电综合习题错解原因的分析 [J], 付延林
2.谨慎细致,谨防定式思维——一道习题的两种错解分析 [J], 刘芳
3.从一道习题谈力电综合习题的教学 [J], 冯莹
4.从一道习题的错解谈滚动问题中的静摩擦力 [J], 邹彬
5.如何在复习课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一道力电综合习题”为例 [J], 杨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习题分析的多维度“寻根究底”

习题分析的多维度“寻根究底”

习题分析的多维度“寻根究底”
胡晓强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22()S01
【摘要】不少教师对于课堂例题的讲解停留在“就题讲题”层面,许多具有深度逻辑关联、丰富情境内涵的习题,往往没有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就匆匆讲解而过,造成了例题资源的浪费.作为教师,若能全方位重新审视这些习题,并对其从逻辑分析、构造应用、本质机理等多维度进行“寻根究底”分析,让学生在深入地思维激辩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真正享受物理课堂的无穷魅力.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胡晓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多维度做好课后习题才能打开物理匣子\r——讲评新人教版物理必修Ⅰ
2.5课后习题有感2.多维度做好课后习题才能打开物理匣子--讲评新人教版物理必修Ⅰ2.5课后习题有感
3.基于认知过程维度的初中英语教材阅读问答式习题研究
4.多维度比较“反比例函数”习题--以人教版和东京版为例
5.立足“四个”维度,深度研读课后习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练习题中错误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物理练习题中错误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物理练习题中错误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葛培庆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
【年(卷),期】2006(024)001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葛培庆
【作者单位】上虞春晖中学浙江省上虞县 3123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聚焦错误本源,寻找改进对策——三年级学生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J], 毛裕浩
2.聚焦错误本源,寻求应对策略——2018年高考信息方程式书写错误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J], 张宝军
3.初中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究 [J], 俞进凯
4.初中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究 [J], 俞进凯
5.“错误”是经历,是资源——学生常见错误成因分析及利用策略 [J], 杜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一道错误命题的分析讨论——滚轮线

对一道错误命题的分析讨论——滚轮线

对一道错误命题的分析讨论——滚轮线
杨德云;傅明峰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物理习题有着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作用.命制物理习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种错误导致事与愿违.故而在平时的命题过程中应深入思考,反复推敲,尽量避免各类错误,以提高习题的可信度.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杨德云;傅明峰
【作者单位】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1500;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道错误习题的错因探究及命题思考 [J], 杨德焱
2.从调和点组的性质看中学数学中的一道错误命题 [J], 张玉知;
3.关于弹性势能计算的一道错误命题的分析 [J], 文广
4.一道抛物线定点问题的命题手法探究 [J], 刘振龙
5.对一道错误几何命题的剖析 [J], 王永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命题失误分析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命题失误分析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命题失误分析
沈锋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电磁感应是高考复习的重点,而导体框切割磁感线运动更是高考常见题型.由于其综合性强,常常涉及力与运动、功能关系、电路等相关知识,物理量较多,关系复杂.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辅资料和模拟试卷中常常出现命题失误.下面通过两道例题分析其失误产生的原因.
【总页数】3页(P75-76,封3)
【作者】沈锋
【作者单位】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江苏南通,226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美英高中物理教材中内容选取与编排的对比分析--以“电磁感应”一章为例[J], 郑会敏;吴先球
2.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J], 陈星洁
3.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J], 陈星洁;
4."刚体模型"在高中物理命题中的失误 [J], 刘玉启
5.“刚体模型”在高中物理命题中的失误 [J], 刘玉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常见易错题诊断与后期总复习策略

物理常见易错题诊断与后期总复习策略

物理常见易错题诊断与后期总复习策略
李新明
【期刊名称】《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如何既芳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又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有一个新的飞跃?笔者认为,将第一轮复习的零散知识进行重组,采用错题剖析的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能够培养我们良好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李新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谈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以总复习中学生的易错题为例 [J], 谢同峰
2.浅析物理常见易错题 [J], 姚红;
3.物理常见易错题诊断与后期总复习策略 [J], 李新明
4.初中物理解题常见错题类型分析 [J], 张文瑜
5.探究物理中常见的几个错题 [J], 钟超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错题分析(裘敏华)
题1[机械能] 以2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势出一物体,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8m。

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物体在离地面多高处,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g=10m/s2)
错误解答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画出运动草图3-3,设物体上升到h
高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此过程中,重力阻力做功,据动能定量有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式①,②,③解得h=9.5m
错因剖析 初看似乎任何问题都没有,仔细审题,问物全体离地面多高处,物体动能与重力势相等一般人首先是将问题变形为上升过程中什么位置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而实际下落过程也有一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正确解答 上升过程中的解同错解。

设物体下落过程中经过距地面h′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运动草图如3-4。

据动能定量
解得h′=8.5m
题2[机械能] 一列火车由机车牵引沿水平轨道行使,经过时间
t,其速度由0增大到v。

已知列车总质量为M,机车功率P保持不变,列
车所受阻力f为恒力。

求:这段时间内列车通过的路程。

错误解答 以列车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牵引力和阻力f。

据P=F·V可知牵引力
F=P/
v ①
设列车通过路程为s,据动能定理有
错因剖析 以上错解的原因是对P=F·v的公式不理解,在P一定的情
况下,随着v的变化,F是变化的。

在中学阶段用功的定义式求功要求F
是恒力。

正确解答 以列车为研究对象,列车水平方向受牵引力和阻力。


列车通过路程为s。

据动能定理
题3[ 圆周运动 ] 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
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
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

A球的质量为m1, B球的质量为m2。

它们
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

设A球运动到最
低点时,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
那么m1,m2,R与v0应满足关系式是。

错误解答 依题意可知在A球通过最低点时,圆管给A球向上的弹力N1为向心力,则有
B球在最高点时,圆管对它的作用力N2为m2的向心力,方向向下,则有
因为m2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则有
错因剖析 错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向心力的分析中缺乏规范的解题过程。

没有做受力分析,导致漏掉重力,表面上看分析出了N1=N2,但实际并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圆管给m2向下的力。

总之从根本上看还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功受力分析不过关。

正确解答 首先画出小球运动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图,如图4-1所示。

A球在圆管最低点必受向上弹力N1,此时两球对圆管的合力为零,m2必受圆管向下的弹力N2,且N1=N2。

据牛顿第二定律A球在圆管的最低点有
同理m2在最高点有
m2球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
题4[机械振动 ] 一个弹簧振子,第一次被压缩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被压缩2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2,则两次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 ]
A.1∶1 B.1∶2
C.2∶1 C.1∶4
错误解答 压缩x时,振幅为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x。

压缩2x时,振幅即为2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8x。

由于两种情况下全振动的路程的差异,第二次是第一次的2倍。

所以,第二次振动的周期一定也是第一次的2倍,所以选B。

错因剖析 上述解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把振子的运动看成是匀速运动或加速度恒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了。

用了匀速或匀加速运动的规律。

说明这些同学还是没有掌握振动的特殊规律。

正确解答 事实上,只要是自由振动,其振动的周期只由自身因素决定,对于弹簧振子而言,就是只由弹簧振子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决定的,而与形变大小、也就是振幅无关。

所以只要弹簧振子这个系统不变(m,k不变),周期就不会改变,所以正确答案为A。

题5[气体 ] 如图7-12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中间用长为h的水银柱将其分为两部分,分别充有空气,现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两段空气柱长度分别为l1,l2,已知l1>l2,如同时对它们均匀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这时出现的情况是:( )
A.水银柱上升
B.水银柱下降
C.水银柱不动
D.无法确定
错误解答 假设两段空气柱的压强p1,p2保持不变,它们的初温为T
当温度升高△T时,空气柱1的体积由V1增至V'1;,增加的体积
△V1=V'1-V1,考虑到空气柱的总长度不变,空气柱2的体积从V2增至
V'2,且△V2=V'-V2,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在T,△T都同的情况下,因为V1>V2,所以△V1>△V2,所以,水银柱应向下移动。

选B。

错因剖析 这道题因为初温一样,又升高相同的温度,所以比较液柱移动,可能有两种假设,一种为设压强不变,另一种是设体积不变。

而上述解法中假定压强不变而导出水银柱下降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水银柱的移动情况是由水银柱的受力情况决定的,而受力情况是由两边压强的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假设压强不变。

正确解答 假定两段空气柱的体积不变,即V1,V2不变,初始温度为T,当温度升高△T时,空气柱1的压强由p1增至p'1,△p1=p'1-p1,空气柱2的压强由p2增至p'2,△p2= p'2-p2。

由查理定律得:
因为p2=p1+h>p1,所以△p1<△p2,即水银柱应向上移动。

所以正确答案应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