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_邓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报/2004年/04月/23日/
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
邓炯
书院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明清,前后存在了1000多年。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故乡,书院教育一向很发达,书院当然为数众多。书院,亦有称精舍、书堂、书屋、文会、会所、学会、学堂的。书院建筑,一般规模较大,结构多样,内设厅室堂舍较多,气势宏伟。
书院分官办、私办两种。建置者多为名宗大族、富商巨贾,亦有学者名流、府守县令。明清时期徽州的书院教育因为徽州学术的发达,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徽州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比前代书院教育更加兴盛,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0之说。据资料分析,明清时期徽州的书院至少有90余所。
徽州书院中最著名的当属歙县紫阳书院,是徽州名士为纪念朱熹所建,位于今安徽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朱熹原籍徽州,曾以徽州府紫阳山名命名书堂,以示不忘故里。紫阳书院自1246年创建至1906年改办为紫阳师范学堂,长达660年,一直是新安理学的中心。紫阳书院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康熙御书的/学达信天0匾和乾隆御书的/百世经师0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0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植书写的/古紫阳书院0石门坊,仍保存完好。其他著名书院还有南湖书院、竹山书院、东山书院等。
徽州书院主要作为生员、士绅集会读书的场所,主要形式是讲会。书院的讲会是书院教育与官学、科举教育在教学方式和目的上的重大区别。徽州书院讲会,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一直兴盛,其方式有院会、邑会、郡会、四郡大会等。徽州书院的讲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有明确的宗旨和详尽的规矩,隆重的仪式,以及固定的会期和程序等。如紫阳书院讲会就在康熙年间订有5紫阳讲堂会约6、5崇实会约6、5紫阳规约6等。
某些书院还带有义学性质,收宗族中的子弟或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加以培养。书院是培养本族子弟的重要途径,其教育功能比府学、县学更加突出。书院讲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和门户开放的学术风气也为教化民众提供了方便,赵吉士云:/文公为徽学正传至今,讲学遂成风尚,书院所在多有。而郡之紫阳书院、古城岩还古书院,每年正、八、九月,衣冠华集,自当事以暨齐民,群然听讲,犹有紫阳风焉。0明代祝世禄、邵庶在书院讲学时,/四方士人,跋涉山水而榛境内,讲学盟会。0影响很大。
为保证书院教育的顺利进行,徽州书院根据现实制订了严密的考核制度。如祁门东山书院规定:/每月生童大课,请邑亲临考棚,点名考试,邑尊公出请两位监院轮期代理,永以为例。生监订于每月初二、初三日开课,童生订于每月十六、十七日开课,,在院生童小课,订于每月初八日、二十四日为期,逾期勿得续补。0此外,还规定了对考课成绩优劣者的奖惩办法。
作为徽州培养人才的高级学府,书院得到徽州商人和当地宗族的重点支持。明清徽州商人资本雄厚,具有/贾而好儒0的特点,对书院大力支持,不惜钱财,资助家乡的书院教育。本地宗族创办的书院,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徽州商人的支持、府设,县设书院的经费主要也是靠徽州商人的支持和资助。
徽州书院教育的发达使当地人才辈出,据
统计,明清两代科举及第者,仅徽州本籍就有举人996人;中进士者,仅徽州本籍,明代就有392名,清代也达226名;中状元者,仅清代,本籍加上寄居外地的合计17人,占全国总数的14.9%,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歙县雄村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两人科举入仕,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分别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时称/父子尚书0。曹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先后有8人考中进士,有10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六年状元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状元吴锡龄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都为徽州儒生所得,极不寻常。如此科举佳话众多,以致徽州历史上/同胞翰林0、/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0、/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0、/一科同郡两元者0的说法层出不穷。发达的书院教育和数量众多的书院,是明清时期徽州文化得以繁荣的温床。
1901年,全国书院改为学堂,徽州书院亦相继改称,徽州书院的一段辉煌暂告终结。但透过历史的浓雾,在古徽州那星罗棋布的书院中,厚实挺拔的墙体仍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流溢出徽州人那殷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