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概况
4区域环境概况4.1 自然环境概况42,其中南四湖面积1266km2。
东距薛城12.5km,西距沛县县城191km,南距徐州68km,北距济宁83km;城区东邻京沪铁路,西临南四湖,104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扩建工程厂址位于现微山县污水处理厂南侧。
拟建工程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3-1。
4.1.2 地形地貌微山县总的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东西相向中间形成湖泊,湖东为缓倾斜洪积冲积、湖积平原;湖西为黄河冲积平原,境内有大小山丘91座,河流47条〔含支流〕,全县地形构成较为复杂,低山和丘陵、平原等均有分布。
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于县境北部和南部。
两城乡的九峪山,主峰海拔325m,为全县最高点。
平原主要分布于湖泊四周,最低点在为山湖底,海拔30m。
根据县土壤普查办公室普查,全县平原面积66.1万亩,占全县陆地面积的87.32%。
平原由山前倾斜平地、滨湖洼地等局部组成,大局部不分布于湖东,小局部分布于湖西。
全县低山丘陵地总面积9.6万亩,占全县陆地面积的12.68%。
全县大小山丘91座,这些山丘分布于两城乡83座,韩庄镇2座,微山岛乡6座。
拟建工程位于山东微山县城南部,厂址区域地势比拟平坦,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区内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
4.1.3 地质构造区域地层本区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区内地层多被第四系覆盖,仅在东部薛庄附近有寒武系地层零星初露,地层走向近南西向,倾向东,倾角一般在5~15°之间。
第四系之下隐伏的地层自上向下主要有侏罗系三台组、二叠系石盒子组、石炭-二叠系月门沟群、奥陶系马家沟组、寒武-奥陶系九龙群、寒武系长清群等。
区域地层构造见图4.1-1。
现将地层由新到老的顺序分述如下:图4.1-1 区域地质、构造图〔1〕第四系〔Q〕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相沉积的黄色、褐色、灰褐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砂、砂砾等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自西向东逐渐变薄,厚度65m~40m。
区域环境介绍
在班里,除材料之外,活动区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就是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可以有效地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支持幼儿的学习,还可以成为与幼儿互动游戏的一部分。
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将区域环境划分为展示性环境、操作性环境、支持性环境、提示性环境。
一、展示性环境主要用于展示幼儿作品,为幼儿提供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环境。
美工区:贝壳拼画设计意图:我在班级的绘画区里面投放了大量的乡土材料,小朋友们很感兴趣,尤其是各式各样的贝壳。
孩子的心最是玲珑剔透,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玉米棒,在他们看来都是亲密的玩伴,充满了生命力。
这时,引导他们从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是很重要的。
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贝壳,让他们根据贝壳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颜料和橡皮泥来装饰,并请幼儿集体创造适合贝壳造型的背景图。
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合作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1、尝试利用贝壳进行作画,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2、体验用贝壳作画的乐趣。
材料准备:各种贝壳、彩色卡纸、白乳胶等。
玩法提示:将贝壳装饰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植物、小玩具。
指导要点:幼儿的作品一般比较粗,教师可指导幼儿使用多种辅助工具和材料,帮助幼儿把贝壳装饰得更加生动与形象。
二、操作性环境能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的环境。
益智区:《挑战创意拼图》目标:1、学习统计作品中各种形状与数量方法。
2、感知不同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图形守恒。
材料:各种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教师提供几种拼摆的半成品及轮廓线,记录表格。
操作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辨认出几种动物的外形轮廓线,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形象拼摆,并提醒幼儿摆好后在墙上的表格里记录自己用了哪些图形,每种用了几个。
三、支持性环境能够支持幼儿活动的环境,如方法提示、扩展思维、解决方法等作为环境呈现,支持幼儿的学习。
科学区:造纸机的使用将幼儿新学的技能用照片形式呈现方法,直观形象。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呼和浩特市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km2。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m,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m,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m。
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
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境内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km2,沟长68.2km,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m3。
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m3,灌溉面积11万亩。
哈拉沁沟,沟长55.6km,流域面积708.7km2,年均径流量2622万m3。
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km,河网密度为0.177km/km2。
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
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
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m3。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d,低山丘陵区110d,南部平原区为113~-134d。
日照年均1600h。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mm,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mm;平原区在400mm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mm;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mm,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mm,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mm。
区域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区域环境概况4.1.1 自然环境4.1.1.1 地理位置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双洎河上游。
地理坐标:东经113°09'~113°40',北纬34°19'~34°40'。
东部与新郑市接壤,西部与登封市为邻,南部与禹州市毗连,北部与荥阳市相邻,东北部与郑州市区缘接,西北部与巩义市同山相依,东西长46.2km,南北宽32.4km,总面积1001km2。
辖袁庄乡、米村镇、岳村镇、白寨镇、牛店镇、平陌镇、来集镇、曲梁镇、刘寨镇、大隗镇、超化镇、苟堂镇、城关镇等12个镇、1个乡,西大街办事处、昶隆街办事处、新华路办事处等3个办事处及1个尖山风景区,共317个行政村(居委会),3192个村民组。
本次评价规划区域为新密市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北部,其范围为:东至未来大道(暂定规划路)及护理学院、西至荥密路,北至规划北环路,南至孟庄社区,面积约5.6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4.1.1.2 地形地貌新密市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以山地为主,属嵩山五指岭和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境内自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北三面为嵩山余脉环抱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丘陵起伏,岳谷交错,东部为河谷平原。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212.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2%;丘陵面积573.6km,占总面积的57.3%;平原面积215.2 km2,占总面积的21.5%。
全境有大小山峰、岗岭800多座,主要山峰有五指岭、兰崖山、双牛山等,最高山峰五指岭海拔1108.5m,最低东南地区的宋楼西海拔115m,市域内一般海拔300~ 500m。
本次评价规划区域为新密市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中心城区的西北,地形条件较好。
4.1.1.3 地质构造新密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的组成部分,基底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基底之上复层由震旦纪和以后的各地层组成。
区域环境概况
第4章区域环境概况4.1 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理位置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两岸,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其南靠淄博,东接东营,西与淄博市的高青县相邻,北隔黄河与利津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3′~118°23′,北纬36°58′~37°23′,整个县域南北长45.8km,东西宽29.5km,总面积为900.7km2,占滨州市总面积的10%。
博兴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开发区,是京津塘与烟威青两大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更是滨州市通向沿海开发区的南大门,其地理为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县城南距济青高速公路40km,西距滨博高速公路仅7km,济东铁路、205国道纵贯南北,博辛、潍高、广青等省道横接成网,区域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技改项目位于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厂区位于博兴县化工园区内,厂址中心坐标为:37.198°、118.222°。
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1、图2.1-2。
4.1.2 地形、地貌及土壤博兴县地貌呈南北高、中间洼、西高东低,簸箕状。
地面高程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6.2米。
地形分为平地、洼地、斜坡地3大类,具体又区别为南部山前缓平地、河间浅平洼地、缓平坡地和东北部黄河决口冲积扇形坡地4小种,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左右,境内微地貌较为复杂。
博兴县地处燕山运动断裂带,渤海凹陷西南边缘与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齐河至广饶大断裂带从中部穿过,小清河基本上处断层裂隙处,从而将全县分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小清河以北属黄泛平原,小清河以南属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
形成全境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洼的颠簸状地形特点。
平均海拔8m,最高21.6m,最低5.4m。
博兴县土壤共分4个大类,小清河南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形成褐土类和砂姜土类;小清河以北成土母质为硅酸盐,为潮土类和盐土类。
全县90%以上的土地土质良好。
区域环境概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地处东经118°44′至119°27′,北纬36°05′至36°38′之间。
东与高密、昌邑市以潍河为界,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安丘市、昌乐县。
南北最大距离61.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5.3公里, 总面积2010平方公里。
胶济铁路横贯县境北部,潍(坊)徐(州)、下(营)小(关)公路干线交叉市境,交通方便。
城区在市境北部,直线距离西北至首都北京460公里,西距省会济南200公里,北距市府驻地潍坊32公里,与邻市、县城区的距离是:西北至昌乐45.5公里,北至坊子20公里,东北至昌邑50.8公里,东至高密49公里,东南至诸城52.5公里,西南至沂水89.3公里,西至临朐63公里。
本项目位于安丘市石堆镇大亭子村206国道西。
具体位置见图3.1-1。
3.1.2地形、地貌安丘市境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代的东北部边缘,沂沭大断裂带控制着市境地面的起伏和水系的分布,整个地势随泰沂山脉的延伸,自西向南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边缘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是全市最高点,东北边缘夹河套村北的汶河河床海拔22米,为全市最低点。
安丘市位于断块凸起部分的景芝等镇西北部;新安街道、赵戈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为中部丘陵区,面积63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9%。
区域内分东、中、北三大带状岭段:东段,南起景芝镇的九龙山,北伸景芝镇的王官疃岭、赵戈镇的青公埠和盖公山,至赵戈镇的峡山南麓,全长32.4公里,平均宽1.8公里。
中段,南起庵上山,北伸羊埠岭,至安丘、新安街道的老鼠岭,全长37.8公里,平均宽3.2公里。
北段,西起慈母山,东经新安街道北缘,伸向灵山和牛七埠全长约20公里,平均宽1.9公里。
分布于岭间的低洼地带为市内洼地,主要有友兰、金冢子和官庄三大洼,面积114.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92%。
区域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区域生态环境现实状况调查汇报专业班级:环境科学 091实习地点:植物园、封龙山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起止时间:2023-11-7至2023-11-13成绩:区域生态环境现实状况调查汇报1 引言为了更好旳理解不一样植物旳生活习性,更深刻旳理解生态系统旳演替过程,我们对石家庄市植物园及封龙山两处植被较多旳景区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现实状况调查。
石家庄市植物园位于石家庄市西北方向,距市中心十四公里,是都市和自然风景结合处,西倚太行山,南临市区重要环路。
石家庄市植物园原名为石家庄市岳村苗圃,重要任务是为专业绿化提供多种绿化,后通过三次扩建成为目前旳石家庄市植物园。
石家庄市植物园是以搜集、展示和保护我国北方植物资源为主,同步引进热带植物及沙漠植物供游客参观学习,集科研、示范、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旳现代化植物园。
该植物园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人为干扰性大。
封龙山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是省级名胜景区。
封龙山植被繁茂,草丛、灌木及乔木由低及高旳分布在山上。
此外,山上乱石嶙峋,有沟壑及其中旳水流,这是苔藓生长旳好地方。
封龙山不仅植被丰富,山上还生长着许多鸟类及爬行动物。
封龙山只有少数人为建设,尚且可认为天然生态系统。
2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2.1 植物园生态环境状况植物园内植被丰富,建有许多独立园区,如竹园、丁香园、牡丹芍药园、月季园、海棠园、樱花园、水生植物园、湿地植物园等。
除此之外,植物园内尚有天然山丘,山丘上长有许多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
植物园旳主干树种乔木采用当地体现良好旳白皮松、油松、国槐、悬铃木;灌木选用海棠类、碧桃、丁香、紫薇等;常绿品种以油松、桧柏、雪松、女贞、黄杨为主;落叶乔木以悬铃木、国槐、合欢、臭椿、柳树、栾树、白腊、玉兰为主;花灌木以腊梅、樱花、海棠、碧桃、紫荆、紫薇、榆叶梅、黄刺梅、木槿、丁香、连翘为主。
水生、湿生、植物品种以荷花、芦苇、千屈菜、菖蒲为主[1]。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Ⅱ采区Ⅰ采区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一、区域环境质量现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环境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目前区域环境质量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城市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威胁。
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区域环境质量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用水,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3.土地退化:由于过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营养平衡,还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
此外,工业废物的排放也造成了土壤的污染问题。
4.生态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环境保护目标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国际机构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工业和交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水体和土地的质量。
2.推动清洁能源: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3.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和恢复计划,保护物种多样性。
4.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评价标准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和标准:1.空气质量指标:根据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空气中的光学和化学特性等指标评价空气质量,例如PM2.5、PM10、SO2、NOx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XX县地处XX西北边缘,位于东经116°08′~16°25′,北纬29°30′~29°51′。
东邻XX县,南接XX县,西临鄱阳湖,与XX县、XX市隔湖相望,北濒长江,与XX县依水为邻。
XX县是XX市辖县(区)之一,共设十九个乡镇场,其中五个建制镇。
全县东西宽约30km,南北长约35km,总面积为669.33km2。
XX县政府驻地——双钟镇,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XX工业园则位于县城东北侧。
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XX工业园(一期)内,位于园区的最西端,该地地势较平坦开阔,南靠荒坡,北临长江,东面是XX有限公司,东南面是XX厂。
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1.2气象和水文状况XX县属北亚热带温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天数230~244天,积温在5358.7~5402.1℃,7~8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为40.3℃(1959年8月23日),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为-10℃(1969年2月6日),常年无霜期258.8天。
XX县有明显的季风,风向多为夏南冬北。
全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4m(二级)。
风向风力极不稳定,每年至7月南风最多,其它月份为东北风多。
盛夏季节常有雷雨大风。
历史上最大的东北大风暴是10级,风速28m/s(1965年11月16日);历史上最大的东南雷雨大风为12级,风速34m/s(1973年8月3日)。
XX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398.7mm。
降雨量集中于4~6月,占年降雨量的45%。
降水特征是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差异悬殊。
春夏雨湿,秋冬干燥。
年降雨量最大为1883.2mm;年降雨量最少为776.4m(1978年)。
XX县日照特征为夏秋日照多,春冬日照少,总日照量较为充足。
全年实际平均日照为1878.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
8月日照时数最高平均251.9小时。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怎么写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是对一个地区或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文章。
以下是一个参考范文,旨在帮助你了解如何写作: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引言本文将对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描述和分析。
该区域位于中国某省,面积约为XXX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脉、平原、河流和人类居住区域。
自然环境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区域常年受到季风和降雨的影响,降水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森林资源该区域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森林类型多样,包括阔叶林和针叶林。
森林为该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了水源和土壤,维持了气候平衡。
此外,森林还为该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水资源该区域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这些河流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便利。
此外,水资源还为能源开发和旅游业提供了机会。
矿产资源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环境该区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包括汉族、少数民族A、少数民族B等。
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保留并传承着各自的文化和传统。
社会稳定,民众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经济状况该区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
此外,该地区的工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以制造业和能源开发业为主导。
教育与文化该区域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有多所中小学校和职业院校。
同时,他们也积极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生态环境保护该区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活动。
同时,该地区也积极引进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第2章 区域环境概况
2、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及交通项目所在地瓜州县锁阳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南部,具体位置:北纬40°16′12.4″,东经96°11′57.1″。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2006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其改名为“瓜州县”)位于河西走廊西部,行政区范围为东经94°45′~97°00′,北纬39°52′~41°53′之间,东与玉门市接壤,西与敦煌市为邻,南北两边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相接,总面积2.41万km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1.2地质瓜州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皱带南带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
这一区域构造体系的发育,可追溯到加里东期或更早一些,发育在前震旦系,主要活动于中生代,而且在新生代之后也有较强烈的活动。
加里东期、海西期运动以地槽沉降为主。
自古生代之后在燕山及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急剧抬升,上升幅度差异性很大,构成了南北高、中间低的基本地貌轮廊。
在祁连山褶皱北翼、肃北——石包城隆起带北侧,褶皱比较发育,形成了北东东向构造体系。
北截山隆起带和次一级的南截山隆起带有规律地将倾斜平原截成三个规律不等的槽地:即瓜州、踏实、榆林窟槽地。
在以震荡性上升为主的内动力和以强烈侵蚀为主的外营力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低山残丘、石漠、戈壁地貌景观。
瓜州地处祁连山大断裂两端,又是阿尔金山断裂和祁连山断裂的交汇处,接近地球北纬40度地震线,毗邻玉门昌马多震区。
据国家地震局资料记载,本区属Ⅶ度地震度区。
2.1.3地形瓜州县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皱带南带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嘈叭口状的走廊地形。
南北高起,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
北部最高处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最高处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带被北东向的截山子分为两部分;南端为踏实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海拔1060~130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177.8米,巍峨的祁连山映照县境,榆林河水向北浇灌踏实盆地,疏勒河蜿蜒西去,形成三角绿洲,浩瀚的戈壁一望无际,构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区域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区域环境概况4.1.1 自然环境4.1.1.1 地理位置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双洎河上游。
地理坐标:东经113°09'~113°40',北纬34°19'~34°40'。
东部与新郑市接壤,西部与登封市为邻,南部与禹州市毗连,北部与荥阳市相邻,东北部与郑州市区缘接,西北部与巩义市同山相依,东西长46.2km,南北宽32.4km,总面积1001km2。
辖袁庄乡、米村镇、岳村镇、白寨镇、牛店镇、平陌镇、来集镇、曲梁镇、刘寨镇、大隗镇、超化镇、苟堂镇、城关镇等12个镇、1个乡,西大街办事处、昶隆街办事处、新华路办事处等3个办事处及1个尖山风景区,共317个行政村(居委会),3192个村民组。
本次评价规划区域为新密市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北部,其范围为:东至未来大道(暂定规划路)及护理学院、西至荥密路,北至规划北环路,南至孟庄社区,面积约5.6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4.1.1.2 地形地貌新密市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以山地为主,属嵩山五指岭和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境内自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北三面为嵩山余脉环抱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丘陵起伏,岳谷交错,东部为河谷平原。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212.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2%;丘陵面积573.6km,占总面积的57.3%;平原面积215.2 km2,占总面积的21.5%。
全境有大小山峰、岗岭800多座,主要山峰有五指岭、兰崖山、双牛山等,最高山峰五指岭海拔1108.5m,最低东南地区的宋楼西海拔115m,市域内一般海拔300~ 500m。
本次评价规划区域为新密市城西产业园,位于新密市中心城区的西北,地形条件较好。
4.1.1.3 地质构造新密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的组成部分,基底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基底之上复层由震旦纪和以后的各地层组成。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自然环境状况1.区域地理位置涵江区位于福建中部沿海。
地理坐标为北纬25°23′-25°27′、东经119°04′-119°10′。
地处戴云山支脉向东南滨海延伸的囊山余脉,除西北和东北为高低起伏的红壤丘陵外,其余皆是临海平畴沃野,总面积752平方千米。
人口42万人(2006年)。
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
境内台地最高海拔不到45米,坡度均在10以下。
涵江海岸线绵延15公里,浅海宽,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达1万多亩。
“二十里平田”内,河沟纵横,舟楫穿梭。
全区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涵东街道、涵西街道、三江口镇、白塘镇、国欢镇、梧塘镇、江口镇、萩芦镇、白沙镇、庄边镇、新县镇、大洋乡;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
区政府驻涵东街道。
地处木兰溪入海口北岸,东濒兴化湾。
年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气温20℃。
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横贯区境,三江口港可通海轮。
有白塘宁海桥、正学门、黄巷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地质地貌涵江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东南缘,处于常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复合部,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酸性岩浆岩体和基性岩浆岩体,出露少,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
木兰溪下游是多组断裂切割的断块,为相对下降幅度的开阔地区,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的河海交替沉积层。
3.气候特征涵江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这里季风明显,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日照1943小时,年平均雨量1289毫米。
4.木兰溪感潮段水文特征木兰溪是莆田市最长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的笔架山,入仙游西苑乡黄坑村,自西北向东流经德化、永春、仙游,流经莆田市的乡镇有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新度、黄石、涵江等地,干流总长105km,集纳大小溪涧360条,流域面积1732km2,干流过木兰陂经宁海桥出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其中赖溪至三江口33km为下游。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东阿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东阿县位于山东省泰山脚下,黄河岸边。
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6º02´~116º33´,北纬36º07´~36º33´。
县境呈狭长形,西南与阳谷县接壤,南与梁山县隔河相望,东与平阴县对岸相峙,东北与齐河县相连,北部与茌平县交错,西部与东昌府区为邻。
全县南北长52.5km,东西宽24.5km,总面积726km2,总人口44万人(2010年末)。
县城距市政府驻地聊城30km,至省会城市济南100km,105国道、329省道穿境而过。
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刘集镇、牛角店镇、大桥镇、高集镇、姜楼镇、姚寨镇、鱼山镇、陈集乡。
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东阿经济开发区内,距城市边缘约2km。
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山东东阿经济开发区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东临东阿华通热电有限公司、南临阳光路(S329省道)、西临大赵居民楼和杨庄(已搬迁),北临金光路,交通较为便利;具体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6°21′11″,东经116°15′52″附近。
拟建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1和图2.1-2。
2.1.2 地形、地貌东阿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38~28m之间。
最高点为关山乡驻地,海拔39.6m,最低点在高集镇庙杨村,海拔27.7m。
沿黄河北岸,有零星石灰岩残丘,均在海拔百米以下。
境内有黄河故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伸展,形成波状起伏的高岗、缓坡、洼地,高差达5m左右。
全境地形主要分以下5种类型:河滩高地18.7万亩,占16%;沙质河槽地17.2万亩,占14.6%;缓平坡地64万亩,占地54.2%;河间浅平洼地15.2万亩,占12.9%;决口扇形地2.95万亩,占2.3%。
东阿境内除艾山、香山、鱼山等地有古生代地层露出外,其余均被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覆盖,其岩性主要为灰黄、灰绿、红棕色厚砂质粘土、粘土及砥岩组成,砂质粘土含量较大,并含有铁、锰质结构及钙质沉积物。
城厢区区域环境概况
城厢区区域环境概况自然环境状况1.区域地理位置城厢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南临深水良港湄洲湾,324国道、福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扼东南沿海中部交通要冲的黄金地带,为莆田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
全区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
辖霞林、凤凰山和龙桥三个街道,常太、华亭、灵川和东海四个镇。
2.地质地貌城厢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东南缘,处于常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复合部,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酸性岩浆岩体和基性岩浆岩体,出露少,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
木兰溪下游是多组断裂切割的断块,为相对下降幅度的开阔地区,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的河海交替沉积层。
3.气候特征城厢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为冬季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雨量少,春季雨量大、降雨强度弱,夏季天气多晴、午后常有雷雨、时有台风影响,秋季风速大、以北风为主、降水显著减少、空气干燥、气温适中。
4.木兰溪感潮段水文特征木兰溪是莆田市最长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的笔架山,入仙游西苑乡黄坑村,自西北向东流经德化、永春、仙游,流经莆田市的乡镇有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新度、黄石、涵江等地,干流总长105km,集纳大小溪涧360条,流域面积1732km2,干流过木兰陂经宁海桥出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其中赖溪至三江口33km为下游。
木兰溪感潮段(从木兰陂至兴化湾湾口)全长25.8km。
木兰溪主河道淡水受木兰陂的截流,而分别流入南北洋河网,丰水期流过陂经感潮段入兴化湾,在平、枯两期,河网闸门只有少量水泄漏进入感潮段,渗漏量约6.4m3/s。
根据木兰溪主干流华亭段赖溪水文站2006年水文资料,木兰溪年平均流量为47.1m3/s,平均水位7.08m,水面宽89.5m。
其中丰水期流量85.7m3/s,水位7.5m,水面宽91.4m;平水期流量31.4m3/s,水位6.93m,水面宽89.3m;枯水期流量19.8m3/s,水位6.82m,水面宽89.0m。
4区域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
4区域环境概况4.1 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
西北与山西省交界,北邻沙河市,东连永年县和邯郸县,东南与磁县峰峰接壤,南及西南与涉县毗连。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28′至37°01′之间,东经113°45′至114°20′之间,全市总面积1806km2。
本项目拟建于规划的武安西城新区,周围无工矿企业,地理位置见图4-1,周边关系图见图4-2。
4.1.2地貌武安市地形较为复杂,全市地形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逐级下降,自西向东各类地貌呈阶梯状分布,高差较大,间有山区、丘陵、盆地、平原、洼地、沙丘等多种类型。
境内最高点为武安市境内的青崖寨,海拔1899m。
山区平均标高海拔500m;丘陵地区平均海拔250m;区域总耕地面积为93.3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4.4%,土壤主要为淋溶褐土、褐土化潮土、潮土及盐碱土等。
4.1.3地质武安盆地处于太行山隆起东缘,是由断裂控制的上新世更新世的盆地。
本项目处于盆地的边缘,西临太行山隆起地、东与华北沉降带相接,地处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过度地带。
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层的特点是断距大、倾角陡,以正断层为主。
地质岩性构造可分为第四纪土层及其下部的石灰、二迭纪砂页岩和奥纪灰岩。
4.1.4气象气候武安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鲜明。
其主要的表现:昼夜温差较大,四季气候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是四季气候的主要特点。
多年平均日照数为2600h,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为-19.9℃,极端最高气温为42.5℃,最热月为7月,平均温度为26.3℃;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3.2℃。
年平均相对湿度62%,年平均降水量629.1mm,年最大降水量为1472.7mm,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6%,12月~次年1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8%。
武安市盛行风为季候风和地形风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东临大海,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东北至西北与长乐、闽侯、永泰市(县)毗邻,西部与莆田市相连,南面濒临兴化湾,隔海与笏石半岛、南日群岛遥望。
江阴半岛坐落于福清市南部,位于兴化湾西北湾顶,西面分别与福清市鱼溪镇、新厝镇接壤,与莆田市江口隔海相望。
江阴半岛岛形似柳叶状,原为福建省第五大岛,东西宽3.45km,南北长18.48km,面积89.8km2,海岸线长54.98km,东为东港,西为西港,南为兴化湾,自1970年来陆续建成后朋、柯屿、墨山、过桥山等与陆地相连接的海堤,从此便成为半岛。
江阴半岛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距福厦高速公路及筹建中的福厦铁路均12km,距福州市85km、福清市44km、莆田市65km;距长乐国际机场81.7(80.7)km;距马尾港113海里、上海532海里,香港360海里;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150海里、台中100海里。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启动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的西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9′,北纬25°26′,规划范围为北起过桥山,东至新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港区界线,西至规划海堤。
启动区基本呈1/4扇形布局,东面、北面紧靠新江公路,南面、西面靠海,新江公路向南延伸约2公里接江阴5万吨码头。
具体地理区位详见图2-1。
3.1.2地质地貌与沉积物类型(1)地形地貌福清市地处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长乐——南澳大断裂带大致经融城至渔溪斜贯中部。
西北部属戴云山脉东向支脉,多低山丘陵,山间谷地有洪积——冲积平原,全市最高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东南部以台地、低丘为主,融城——海口,及江镜、渔溪为冲积——海积平原;南部龙高半岛楔入福清湾、兴化湾中。
海岸为具有沙泥滩的回升侵蚀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岛屿100多个,港湾众多。
江阴半岛地貌形态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陆地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丘陵、台地为主,北与西北部为丘陵地带;东北部沿海为呈带状展布的台地;南部是台地与海积平原;全岛最高峰是西北部的双髻峰,海拔429m。
海岸具有泥沙滩的回升侵蚀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曲折破碎,滩涂面积大,总面积达2915.27ha;近岸多台地,海拔高度在50m以下,地表层波状起伏,坡度均在10°以下,风化壳厚,具网纹,基岩露头少,在坡面上有浅凹地发育;耕地面积占全岛总面积1/4强,大多数分布在平地和岗台地;低小丘陵旱地、盐田,水田广布全岛各处。
在全岛69.75km2陆域中,陡坡地为35%,缓坡地、农田、盐田占60%。
南区的西面有8-10km2陆地及大量盐田和滩涂可新建工业区。
工业区内地形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地面高程一般在2.4~32.4m(黄海高程系,下同)之间,山坡地高程一般为8~32m,为沿海花岗岩剥蚀残丘台地;滩涂、盐田的地面标高多在2.4~4.2m之间,地形平坦广阔。
(2)地质概况福清市域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老地质区域的一部分。
由于强烈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造成广泛的火山岩喷发和花岗岩入侵。
该地质为中生代的晚侏罗纪和早白垩纪系火山岩及第四纪海滨地区现代冲击层,分布着近代冲击物。
境内有长乐-诏安、长乐-笏石、平潭-高山、莆田-东瀚四个断裂带,地震震级为六级,烈度为七度。
江阴半岛基岩主要由株罗系南园组火山凝灰岩构成,同时伴有燕山期侵入岩-中酸性花岗岩广泛分布,NNE向长乐-笏石断裂带中的高岭断裂带自北东向南西纵贯全岛,并在沙塘附近隐没入海,岛内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地震影响,本岛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工业区用地以滩地、滩涂、盐田为主,区内地层自上向下为:第四纪残积物、坡积物-深灰色淤泥-浅灰色中砂-浅灰绿色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中、微风化花岗岩。
(3)沉积物类型本工业区所在地海岸属于微弱上升侵蚀台地、泥沙质平原海岸,海岸主要由残积红色粘质沙土和海积泥沙层组成,处于微弱上升区,地形低平、开阔,湾顶海岸朝向NE、正面受到东北风浪作用,水动力波浪和潮流同时参与作用,平时以潮流作用为主,动力条件较弱,发生海积作用,形成大片泥滩,在大潮、大风及台风暴波增水期间,由于拍岸浪作用导致海岸侵蚀后退,海蚀地貌发育,常见有海蚀残穴(高50m),海蚀崖(高78m)、海蚀洞及海蚀平台(即岩滩宽约50-100m),其上有泥沙覆盖,属于岸蚀滩积型。
3.1.3气象气候江阴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台风影响季节较长,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参考相关的气象资料,本区域各主要气象要素如下:(1)气温本地区年平均气温19.6°C,最热月7月或8月平均气温27.9°C,最低月1月或2月平均气温10.4°C,极端最高气温39.4°C,极端最低气温-0.6°C,气温日变化呈峰谷型,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
(2)气压本地区年平均气压为1011.7hPa,年最高气压为1003.2hPa,年最低气压为1021.5hPa。
(3)降水年降水量1239.1mm,是全省少降水地区之一。
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5%,秋、冬季降水时只占全年的15.0%。
年降水日数全年平均124.6天,但各月分配不均,5~6月雨日占全月一半,2月、8~9月雨日占全月的1/3天数,3~4月雨日平均为13~14天,其它月份平均6~8天。
日降水量≥50.0mm的暴雨日数全年平均50天,主要出现在雨季的5~6月和夏季6~9月。
一日最大降水量达到110~170mm左右。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全年最多为18天(出现在3月),2~9月各月都在10天以上。
(4)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5.6m/s,静风频率为6%;常年主导风向NE频率达34%;次常风向N和NNE,频率分别为14%和13%;强风向为NNE,平均风速最大可达10.1m/s,实测最大风速34m/s。
福建沿海常受台风袭击,据多年资料统计,台风平均每年在福建境内登陆2次,对沿海有影响的台风平均每年4~5次。
7~9月为台风登陆期,约占全年的88%,台风过境时,一般风力达8~10级,瞬时最大风速为60m/s。
(5)光照全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日照时数20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年太阳辐射量117.51kcal/cm2;全年无霜期平均347天。
(6)雾、相对湿度多年平均雾日数23天,多发生在3~5月份,5~8时最多;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
(6)自然灾害本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其它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大潮以及寒潮。
3.1.4土壤与植被根据实地调查,岛内土壤类型有赤红壤、红壤、盐土,以及经水耕熟化而成的水稻土等。
岛上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和农田植被两大类,原生植被已消灭、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相思林和木麻黄;还有少量马尾松;农田植被主要是小麦、甘薯、花生、大豆等旱作物,也有一些水稻和蔬菜。
3.1.5水文特征(1)陆域水文福清境内河流溪渠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龙江、渔溪、迳江、大坝、占泽河、一都河和三叉河等。
其中龙江是境内的第一大河,全长56km,干流62km,流域面积538km2,经市内35.52km,年流量1.69亿平方米;支流太城溪(石*溪)、虎溪(芦溪)、大北溪、交溪和获芦溪支流风迹溪(三叉河),河流多独流入海。
主要湖泊有沁塘湖、占泽湖;人工湖有东张水库(水面15km2)、建新、东皋、占坝水库。
江阴岛内水系受地形影响,呈放射状由中央向四周流入海湾,河流短小,最大的为沾泽河全长11km,集水面积21.7km2,发源于双髻山南麓,穿过内坑底水库,经洋门,浔头入沾泽湖,出源后于何厝注入兴化湾。
其下游的沾泽洋低洼地平均高程3.2-3.7m。
据江阴水利站资料载,近年最高洪水高程为4.15m,洪水多发于6-8月,淹没范围为沾泽洋附近的低地,面积为1-2km2,排洪时间在20h内,经钱塘水闸排入兴化湾。
钱塘水闸为五孔闸,每孔宽2.5m,高2m,其上游桥孔是2×6m,闸门理论泄洪能力为100m3/t。
工业区不受周围山洪的威胁。
区内地下水由于海水过滤渗透极快,呈咸水及半咸水,不宜作生活和生产用水,对钢筋混凝土有腐蚀性。
(2)海域水文启动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的西南部,南面、西面靠海,江阴半岛位于兴化湾西北湾顶,兴化湾是福建省的最大海湾,长约28km,宽约23km,水域总面积619km2,岸线长约223km,海湾略呈长方形,主槽由西北向东南发育、经兴化水道与南日水道通向台湾海峡。
兴化湾潮流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方式呈往复流形式,大潮最大流速出现在涨潮后2h,流向NNE,而小潮流速的最大值出现二次,分别出现在高潮及低潮的前夕流。
一日时间内潮流的方向转换二次,并且每次转换之后有一个表现强盛的优势流向,转换时有一段憩流时间,5m层最大流速可达1.22m/s-1.39m/s,余流一般都较小,表层流速在0.0015m/s以内,底层流速变小,一般只有0.001m/s。
兴化湾历史最高潮位5.5m(1996年7月31日),最低潮位-3.52m(1967年6月24日),多年平均高潮位4.72m,30年重现期高潮位5.3m。
由于地形影响,海浪多为风浪和涌浪形成的混合浪,单纯的风浪少见。
风浪的浪向主意取决于风向,浪向的变化主要随风而定。
涌浪浪向与风浪浪向基本相似,本海区ESE为主。
年均波高为0.9m。
江阴工业集中区附近海域历年最高潮位 3.67m;估算百年一遇设计高潮位3.45m;平均潮差5.22m,最大潮差7.51m;最小潮差2.95m;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59分,落潮历时6小时26分。
测波资料分析,常浪为NE,频率46.6%;次常浪为SSW,频率11.7%;强浪向为SSE,最大波高7.5m,次强浪向为S,最大波高5.5m,平均波高0.9m,最大平均浪高0.8m。
重现期为五十年,累积频率1%的波浪高为5.12m。
3.1.6陆域生态江阴半岛地域生境多样,涵盖低丘台地、荒坡杂地、农田、盐田、湖塘、滩涂海岸等生态环境,植物资源种类及其群落类型多样,具有陆生、水生、沙生、盐生等资源种类及其群落类型,以及人工耕作农田作物等。
根据现场踏勘,主要植物资源种类生态基线现状的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防护林、荒坡灌草丛、海岸塘埂植被、水生与湿地植被以及农田植被等类群。
防护林主要为木麻黄林,各区段的木麻黄林在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上,原主要是区域生态防风林体系构建,受人为干扰,现状大都呈稀疏或小规模的带状或片状分布,树高12-15m,胸高直径15-25cm,大多为中成林。
荒坡灌草丛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杂生灌、草、藤种类如土荆芥、野棉花、茅莓、鸡矢藤、胜红蓟、艾蒿、鬼针草、银胶菊、小飞蓬、少花龙葵、假烟叶、异马唐、狗尾草、马樱丹、牡荆、赛葵、五爪金龙、狗尾草、狗牙根、虎尾草等为主要种类的荒地杂生灌草丛;二是含有一定量的山地种类如桃金娘、黑面神、山芝麻、了哥王、馒头果、琴叶榕、福建胡颓子、两面针、毛木防已、菝葜、茅莓、兰香草等以及多种上述类型的杂生灌、草、藤种类为特点的坡地灌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