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中的感人情节

《东周列国志》中的感人情节
《东周列国志》中的感人情节

之一:义士虞卿

提起虞卿这个人,还得从范雎说起。

话说范雎在魏国无罪,遭须贾猜忌,须贾上报丞相魏齐,魏齐对范雎严刑拷打,几近惨死。所幸在郑安平的帮助下随访魏的秦国使臣王稽辗转逃离魏国,更名张禄,居于洛阳。后来秦昭襄王任用了范雎,升迁相国。范雎一心辅佐昭襄王,昭襄王也对范雎是言听计从。当时秦强魏弱,范雎便准备顺势借强秦之手雪洗昔日之仇,魏齐的厄运也就跟着来临了。

魏齐听说范雎要自己的脑袋,便丢弃相印急奔赵国投平原君。秦国紧追不舍,大有“不得魏齐,誓不罢休”之势。魏齐在平原君众宾客的帮助下,逃至相国虞卿处。虞卿与魏齐素有交。虞卿深知赵王畏秦犹如虎狼,解相印,与魏齐共扮作百姓,同往信陵君处。就要到达信陵君所时,虞卿将魏齐安置于城外,自己先行试探信陵君的态度。信陵君有些犹豫,没有慷慨接纳。虞卿在信陵君所耽搁的时间超出了两人离开时约定的时间,魏齐估计无望,只身一人于茫茫天地间,却无一可以容己之处,内心倍感悲苦与绝望。等到虞卿赶到魏齐安置之地时,魏齐已经魂归九泉。

魏齐死了,虞卿本还可以重新回到赵国,再博得一官半职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他感慨世情,遂不复游宦,隐于白云山中,著述自娱,讥刺时事,有书《虞氏春秋》传世。

之二:可悲白起

白起,秦昭襄王时期的一员名将,封武安君。

初,范雎升秦相,昭襄王尽听范雎计,欲攻打韩。韩上党守将冯亭上书韩王:与其投降秦国,不如投降赵国;赵国得到上党17城池,秦国必然进军赵国,而韩可以自保。冯亭得令,将城池进献给赵王,赵王欣然接受。紧接着,秦赵之间就开始了一场旷日较量。先是秦将王龁与赵将廉颇相持于金门山。金门山下有杨谷水。当时,秦军屯杨谷水之上游,赵军屯其下。秦偏将王陵献计:阻断杨谷水,困死赵军。不料廉颇早作预防,深坑蓄水,数月充裕。

范雎见廉颇不好对付,就大用离间之计,在赵国都城邯郸大事散播谣言,说廉颇老而怯懦,屡战屡败。赵王昏聩,竟然听信谣言。这赵国人也真是,眼看国将不国了,干嘛还要去听信他人之言啊?——可能够把秦国编造的谣言传到赵王耳朵里,并使其深信不疑的人,会有何等的身份呢?食人之禄,家人亲戚都居人“篱下”,怎就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赵王撤下廉颇,启用赵括。

秦见赵中计,随即派白起,一举在长平关灭了赵括的几十万大军,投降者达40万之众。白起因冯亭当初的嫁祸之策,使白起深信“其吏民不乐为秦,而原归赵”,便一夜间坑杀赵降卒40万,“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又“武安君收赵卒头颅,聚于秦垒之间,谓之头颅山。因以为台,其台崔巍桀起,亦号白起台。”

武安君白起乘胜继续进攻赵,几近邯郸,赵王急忙求良策。平原君门客苏代用离间计离间应侯范雎与武安君白起说:“君不如许韩、赵割地以和于秦。夫割地以为君功,而又解武安君之兵柄,君之位,则安于泰山矣!"范雎醉心功利,恐秦之大功皆归于白起一人,故而向秦王谏言要求以割地求和,收兵停止进攻。这边白起连战皆胜,正欲进围邯郸,忽然听说要班师,知道是应侯的主意,心里非常生气,从此与范雎接下了心结。武安君在民众中宣言说:”自长平之败,邯郸城中,一夜十惊,若乘胜往攻,不过一月可拔矣。惜乎应侯不知时势,主张班师,失此机会!“秦王听说后很后悔,要重新攻打赵国。白起适有病,不能领军,乃改命大将王陵。王陵率领十万大军围攻邯郸,赵王派廉颇御敌,屡攻不下。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之代王陵,武安君奏言,邯郸惊悚已过,况廉颇老将,未易攻也。秦王强之行,白起固辞。秦王复使应侯往请,武安君怒应侯前阻其功,遂称病。

秦王怒白起之拗,命王龁往代王陵。王陵归国,免其职。

王龁围攻邯郸,五月不能拔。白起闻之,谓其客曰:“吾固言邯郸未易功,王不听吾言,今竟如何?”客中有善应侯者,泄其语。应侯言于秦王,必欲使武安君为将。武安君再次称病。秦王大怒,削其爵位,贬为士伍,迁于阴密,立刻出咸阳城,不许停留。

白起行到杜邮,暂歇,以等候行李。应侯复言于王,说白起之行,心中怏怏不乐,大有怨言,其托病非真,恐怕会到别国去,将来成为秦国的祸患。秦王就派人到杜邮,命白起自刎。

——秦国堂堂大将,纵横沙场几十年,为秦国攻下诸侯七十余城池,战功赫赫,而一朝殒于功名权力之手!范蠡有言:“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有言:“敌国破,谋臣亡。”——所谓的社会角色,只不过是当权者手中的一粒棋子罢了。在其位,应尽其职,切忌职务之外的胡思乱想。

之三:蓄意霸秦吕不韦

吕不韦是攀着秦王孙异人这根绳索登上人生的巅峰的。

吕不韦的高升得从秦王孙异人为质于赵说起。

秦王孙异人,秦昭襄王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其母早亡,被选送到赵国当人质,以示秦国对赵国的友善。在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对赵国侵扰不断,异人自然就成了赵王发泄愤懑的对象,几次差点被杀害。当时,吕不韦还只是邯郸市井中的一名富商而已。

吕不韦父子相中了王孙异人的贤明聪慧和特殊身份,又了解到秦国国内备受秦太子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就决意投资巨额钱财,投二人之所求,帮助异人逃归华阳夫人膝下,让华阳能够借助爱子之名分永享尊贵,让异人能够借助华阳得宠有权的优势日后顺利当上太子,为今后继承王朝大业奠下坚实的基础。吕不韦父子不惜抛撒重金,买通重重官隘,还将自己的已有身孕的妾赵姬送给异人。赵姬嫁给异人之后,产下一子,名曰赵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书上对赵姬的描绘非常有意思:“云鬓轻挑蝉翠,蛾眉淡扫春山,朱唇点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白玉。微开笑靥,似褒姒欲媚幽王;缓动金莲,拟西施堪迷吴主。万种娇容看不尽,一团妖冶画难工。”

异人回国,拜华阳夫人为母亲,改名子楚(华阳是楚女)。

异人回国,秦国攻打赵国的决心更加坚定。赵王又派人求魏国救援。魏国怕因此烧身,想以尊秦为帝来退兵,就遣使与赵商议。赵平原君不能决断。齐人鲁仲连当时正在被围的赵国城池之中,听说人们要尊秦为帝,就来见平原君,要求见魏国的使者。鲁仲连凭借自己的三寸不乱之舌,三言两语就把即将成型的尊秦为帝的计划给破了。

这边秦国听说魏赵两国在商议尊秦帝一事,就驻兵汾水;不久秦王见商议无果,就立即令王齕大举进攻赵国。平原君忙求晋鄙带兵来助,晋鄙以王命拒之。这回,守门老人侯赢给信陵君无忌出了个主意,求魏王宠妾如姬帮忙。——他们这帮人,平时在女性面前是何等的傲慢,这会儿他们没辙了,就握住如姬渴望给父亲报仇的心理,以替她杀死仇人为条件,要求如姬做枕边工作,趁魏王不注意偷取军符,取代晋鄙领军大权。

无忌得到军符,连夜赶往晋鄙驻军地邺下。晋鄙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再次拒绝信陵君的要求。无忌出行之前,侯生赢还推荐了一个剽悍男子朱亥。当晋鄙不给军符时,朱亥就击杀了晋鄙。——可惜一代忠臣、旷世名将,最后却因其忠而遭谋害!无辜至极!

——秦国攻打赵国失利。为稳住秦王对自己的信耐,范雎岀谋,要秦王灭周取鼎,此策大合秦王之意,范雎的地位又重新得到了巩固。正在范雎为自己得意时,一博学善辩、自负甚高的燕人蔡泽,向范雎细说利害,轻松取代范雎相位,……

之四:赵盾之与晋国

晋文公重耳出逃19载,65岁归国即位,成就了一番霸业。晋文公薨,晋襄公即位;晋襄公立其子夷皋为世子,任赵盾为中军元帅。晋襄公薨,群臣欲奉太子夷皋为君,赵盾阻拦,理由是他认为,当时晋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日益强盛,而在这个时候奉一位年幼的孩童为国君,显然很难像晋文公重耳那样将晋国建设成可以称霸中原的强国。晋襄公在世时把自己的长子遣去秦国谋求发展,在赵盾心目中,晋襄公的这个长子也总比年幼无知的太子强,而且自古立长不立幼是诸国约定俗成的规矩,更何况,迎接从秦国归来的公子为君,又可以巩固秦晋之间的交情。于是,赵盾不顾众大臣的阻扰,将先君遗言连同他的遗孀和遗孤冷落一旁,私自派人入秦聘请长公子归国为君。可是长公子未登基,这边的遗孀带着遗孤整天在朝堂上大哭大闹,众大臣也不知是对先君的遗命念念不忘还是出于对孤儿寡母的同情,于是就联合起来劝阻赵盾。只叹一代功臣名将,竟在这个不能计较私情与柔情的时刻被母子二人的凄切所动,居然改变了主要,同意立幼主,此即为晋灵公。

当迎接晋襄公长公子的人马还未到晋国国界,晋灵公已经登上了宝座。为了避免长公子回国后出现的尴尬,赵盾立刻派出大队兵马跨过秦晋边际与迎君部队展开交锋,长公子在混乱中被乱军杀死。

晋灵公成年后残暴荒淫、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他养了一条烈犬,身高数尺,体健力猛。大臣稍有不逊就会遭受此犬的生撕活扯。赵盾忍无可忍,趁着一次入宫觐见未得,一怒挥剑斩杀了烈犬。最为甚者,他在城中建起一所园子,名叫梨花园,专供自己欣赏歌舞戏剧享乐。那园子是半开放式的。有一次上演一个武打的剧目,剧情吸引了路过的百姓,不到多久,园子边就围了好多人。灵公看戏入了迷,看到戏台上面捻弓拔箭,于是也拉开弓寻找射杀的目标,他一搭箭就准准地朝围观的人群射去。百姓中顿时一片混乱,跑的跑躲的躲。见此情景,灵公更来了兴致,竟然让侍卫将那些所

有老百姓包围起来让他射杀取乐。霎那间,梨园上下血流成河!城中几乎没有几家幸免于丧亲!而在这些灵公荒淫无道的生活中,近臣屠岸贾充当了一个为了个人私利而一味怂恿、甚至不惜为灵公的无道“出谋划策”的佞臣。——这之后,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换主之音启窗可闻。因而,紧接着,朝中众臣将灵公杀死,另外立了新君,而此时的屠岸贾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被杀的可能;然而,狡猾的屠岸贾充分发挥其善于恭顺与周旋的本领,命保留下来了,却暗暗地与赵盾结下了私怨。

之五:冤死申舟

晋楚两国正国运昌盛之际,各自都在为本国扩张领地、争抢藩属国而奔波。一次,楚庄王召集大臣,商议怎样把郑国从晋国的手中抢过来。公子策进言说,楚国最亲近的是齐国,而对晋国最为忠诚的莫过于宋国。如果我们兴师伐宋,晋国就只能忙着来救宋国了,怎么敢跟我们争抢郑国呢?楚庄王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是师出无名那也不行啊。楚庄王正犯嘀咕,公子策又献上一计:齐国不是曾多次来楚国提亲、而楚国都没有明确表态吗?宋国就夹在楚国与齐国之间,从楚国出发到齐国,宋国是必经之地。这次就派遣一位楚国使臣以答谢齐国提亲之请为名,出使齐国,但却不给使臣出具假道文书。如果宋国放楚国使臣过境,证明他畏惧楚国;如果他不放,楚国就可以此为讨伐之名了。——这个公子策出了这样的两难之计还不够阴,最后他还给楚王建议派遣曾经在众君臣聚会的大会上“执宋之仆而戮”、让宋人恨之入骨的申舟出使宋国,这分明就是楚国为一己之私,活生生地将申舟推到死亡的深渊!楚王给申舟的诺言就是,我一定兴师踏平宋国都城,为尔报仇。

申舟是意料当中的被宋君斩杀了,楚国也理直气壮地发动大军进攻宋国。宋国赶紧求救于晋。经过晋国诸臣一番商议,最后决定,派去宋国告诉宋人,晋国即将出兵,但是宋人一定要耐心等待,坚守住城池。——而晋国真正的意图则是,按兵不动,坐等楚国自己撤兵,以收到既无攻楚之名,实有救宋之功,因为楚国物资补给点距离战场一千多里,晋国料定楚国不会待太久。于是,宋国真的倾举国之力顽强抵抗楚国的进攻,两国相持将近一年时间。到楚国快撑不住要撤退的时候,一位谋臣就提议,无功而返,非大国风范。与其悻悻而回,不如就地屯田,让宋人看到我楚国攻下宋国的决心。果真,楚国将士一开始在军营附近开始垦地开荒,宋国人立刻慌了,随即派出一位叫华元的大将微服星夜潜入楚军大寨,与公子策商议两国罢兵讲和。——这下子两个国君成了一家人,只有申犀一人为冤死的父亲申舟捶胸流涕:!之六:重耳的故事

晋文公重耳,逃亡十九载,诸多苦难与情义最后汇集成立伯中原的雄心!无数将士命丧他乡,曾经的忧患可以在登上至尊宝座之后肆意杀戮得以发泄!

又将清明,在这里,我要说到一个人,一个因他的烈举而诞生一个民俗的人,如同屈原一样,但又远不如屈原那样受到后代朝政追捧的人,他叫介子推。当重耳的老爹死去,后妈专横、准备清除儿子登大统的所有障碍的危机时刻,介子推和其他几位大臣,或许连换洗的衣服都来不及携带,听到献公宠姬要谋害诸公子的消息,立即拉上重耳匆匆起行,日夜兼程,一路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逃离晋国。一路上,渴了,臣子们赶快取水,饿了赶快寻食。一天,重耳感慨食物粗糙,介子推当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扔到锅里给重耳煮了一顿美食。许多年后,重耳杀死自己的兄弟纠,成功复国,曾跟随他谋难而又幸运地活下来的大臣们一个个得到了封赏,而介子推则事先就避开了朝廷,避开封赏,辞归故里,当起全职孝子来。他深知重耳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秉性,故而带上自己的老母亲去深山里隐藏起来。四周山水环绕,内心无一杂尘,这是何等惬意舒坦的日子,简直就是神仙!然而,好景不长,重耳采纳一个人的建议,想用火烧的方式逼出他们母子。介子推母子藏身的大山方圆好几十里,重耳的任性烧毁了好多的树木野草,烧毁了好多的房檐屋舍,烧死了好多的虫豸走兽,烧死了好多张不了翅的雏鸟老鸦,也烧死了他苦苦寻觅的介子推母子!发现他们母子尸骸的这一天正是清明节前一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意即介子推遭火而亡,惧火则寒,饮食也不生火。不知道当时的人们只是单纯地怀念介子推,还是别有其他的寓意在里面。故事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今天的人们不再”寒食”,柳烟在东风中轻斜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想起来他。

仰仗秦、楚之威得以苟存的鲁、宋等小国在大国之间的武力较量中忽左忽右,国君没有国君的天威,臣子没有臣子的尊严——可就为了一个位子,不顾及举国之利,君臣、臣臣之间还一味想着权位。事情是这样的——晋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在谋臣先轸的策划下挥师进军鲁国,小小鲁国没有大楚征援,迅速土崩瓦解;邻居宋国闻风丧胆,宋国国君随即把国政托付给弟弟和一位自认为信得过的大臣,自己却逃到他国。为了赢得国君信赖,留下来辅政的大臣还安排

自己唯一的儿子陪同国君出逃。宋国国君一走,留守的另外一个臣子就起了歹心,怂恿摄政王篡权夺位,摄政王一心忠诚,毫无私心杂念,当然就断然拒绝了这位贼臣的提议。这贼臣歹心不散,怕今后国君回朝知晓此事,于己不利,于是就转而追到宋君,编造摄政王在国内图谋不轨的谣言。宋国君既期望自己平安无事,又期望自己的国君尊位不受影响;危险来临时,有人替自己挡着,被选中挡子弹的这个人留在火山口护着别人,还要遭受猜忌,这是何等的憋屈!而宋国这名挡子弹的英雄,没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却冤死于享受着自己用身躯筑起的安全的宋国国君的猜疑,一起为忠字殉葬的还有自己唯一的儿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