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岗位结构比例设置矛盾突出、“双肩挑”人员岗位管理难、岗位聘任条件欠科学和岗位考核评价难等现实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思考[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8-0232-02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李惠琳(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人事处,四川成都610213)岗位设置管理决定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的结构布局,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水平,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精准施策,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是高等职业院校正常运转中的一项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事关院校提升整体实力面临的一个现实重大课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院校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在一定时期内是个定数,各个层级的岗位一旦确定基本比例,就有了一个遵循办理的依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主动不积极、研究内容不多不深、对策未能及时有效调整、措施不够具体有力有效,将岗位设置管理“淹没”在了繁忙的日常事务之中,事实上成为一项不受重视的工作。
(二)岗位结构设置不尽合理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设置呈现从高到低的“金字塔”型,位于“塔尖”的高级岗位数量有限、比例小。
特别是对建校时间久远、学校发展规模比较稳定的学校而言,位于高级岗位层级的人员比例往往较为饱和,达到甚至超过了控制标准比例。
加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密集、高级岗位少的问题常常较为突出。
另外,存在晋升渠道不够畅通、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问题。
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乐俊时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一、建国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回顾解放前我国高校仿效欧美,不设专业,按口径较宽的系或科培养人才;解放后学习苏联模式,在系、科下面设置口径较窄的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
40余年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11951-1957年阶段1951年开始学习苏联。
根据解放初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原教育部对当时原有高校及其系科设置和布局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整。
至1957年调整结束止,我国高校、系、专业设置等形成了在我国历史上全新的格局。
全国共有高校229所,设置专业计323个。
新格局特点有二:其一是基础学科同应用技术教育从学校设置上分开;其二是工科类师范类教育加大发展,而人文、社科类教育比例较小。
211958-1965年阶段同全国其它战线一样,1958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跃进”。
到1960年全国高校已经发展到1289所,专业设置随之严重失控。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高校总数压缩至610所,专业数目也相应下降至629个,但仍比1957年翻了近一番。
主要是理工科专业增长,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在校生人数进一步降低。
贯彻八字方针之后,虽然高校和专业数急剧膨胀势头得到了控制,但专业口径划分过细,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1963年,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以1957年专业设置为基础,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办学条件,增设了部分新专业,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机密、绝密专业目录》,适当调整了专业口径,统一了专业名称。
其中通用专业目录共列出专业432种,机密和绝密专业目录78种。
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管理体制,到1965年通用专业数再次增长到601种。
311966-1976年阶段文革时期高教是重灾区,专业设置严重失控,科类比例更不合理。
财经、政法两类专业在校生比例下降至历史最低点。
不少理科专业向工科靠,工科专业则越分越细,提出“以典型产品组织教学”的口号。
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
文章解析了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思路及目标,并重点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保证专业群建设的效果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建设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
高职教育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共识。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在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内涵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以专业群为单位统筹专业的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则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专业群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本校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并代表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可以由同一大类中的相近专业组合,也可以按产业链跨类组合。
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既是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间专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行业背景不突出、特色彰显不明显;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尚不高,尤其是新兴产业所需专业的发展与产业需求尚不匹配。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了一批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这些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待推进;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还不强,发展空间还有待拓宽。
开展专业群建设,就是要引导高职院校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彰显特色,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
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阐述其 必要 性和 紧迫性 。 ( ) 一 布局 调 整 能促 使 专业 结 构与 产 业 结构 的
匹配与对接
、
内涵建 设 中的 专业 布 局 调 整 与 结构 优 化
势在 必行 目前 ,我 国职 业教 育 内涵 发展 中存 在着 一 些 瓶颈性 的 问题有 待 突破 。与此 同时 , 国正 处 于一 我
势, 解决 已有 的老问题 , 寻找一个有利的专业建域 内专 业布
的突 破 口, 造 一个 良好 的专业 建 设平 台 , 国某 局 的调 整 ,使 之 与 当前 的 区域经 济 发展 需 求 相一 创 中 些 省 市 开 展 了专 业 布局 调 整 与结 构 优 化 的尝 试 。 致 。以上 海 为例 , 近期 的经 济发 展 方 向是 “ 四个 中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专项“ 中等职业 学校创新德 育模 式研 究” 基金编 号: J 0 20 ; ( C A 8 4 )上海 市重点 学科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建设项 目课题“ 多层 次高职战略研 究” 资助项 目。 作者简 介:匡瑛, , 女 副研究 员, 博士后 ,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 高等职业教 育。
众所 周 知 , 职业 教 育应 当服务 经济 发展 。当它
落 实 到专业 建设 层 面 ,必然 要求 职业 院校 的 专业
个社 会转 型 期 , 出 了功能 定 位转 型 、 提 产业 结 构调 结 构 与 区域 经济 的产 业 结构 相 匹 配 ,否则 这 只 能 整 、产业 能 级提 升 等新 要求 。为 了应对 这 些 新形 是 一句 空话 , 留在 口号层 面 。而 促使 两者 的无缝 停
建设 的 主要 抓手 是 专业 建设 。在沉 入 微 观领 域 开
严峻就业形势下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改进建议
严峻就业形势下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改进建议摘要:近年来,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衔接脱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众多大学生叫苦不迭。
基于此种背景,我们开展此次社会科学研究,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从而引起高校及学生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衔接提前做好准备!关键词:专业设置社会衔接专业对口专业实践1、引言据2009年2月24日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消息: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六百一十万人,还有一百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到目前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5.6%。
根据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仅为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
对现有工作不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
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2、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衔接体现出来的问题(一)高校设置数目多质量差,专业一味求热,忽略自身基础1、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是目前高校专业设置较为明显的问题。
翻开专门为参加高考同学提供信息的报考指南,你会发现很多名称近似的专业,如公共管理类中关于秘书的专业竟有现代高等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速录秘书、行政秘书、文化传媒秘书、法务秘书、金融秘书,种类多达8种。
2、专业布局过分市场化和功利化,趋同化严重在面对市场的冲击中,一些高校刚捕捉到人才市场的信息,未经充分论证便一哄而上,导致学生尚未毕业,热门专业就已变成了冷门专业,陷于被动的结果。
部分专业设置仅从眼前利益出发,这种“短视”行为,极易给学生的未来就业留下隐患,进而造成结构性失业。
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趋同,据对全国大学专业设置不完全统计,英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与法学类专业的设置率偏高。
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思考
1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导 向作 用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专业 设 置 是 联 系社 会 和 学 校 的 重 要纽 带 ,高 职 院校 毕 业 生 的专业 能力 是 构 成 高职
对性 、 适应性和实用性。所以 , 高职教育专业具有更 大 的可 变 性 和开 放性 , 容易 受 到 市场 变化 的影 响 , 更
一
应现在越来越扩大的宠物市场 ,既增强 了学校 的竞 争 能力 , 促进 了毕业 生就 业 。而对 于伴 随着经济 发 也
展 、 术进 步 而逐 渐 消失 的行 业 和 岗位 , 技 则应 对 这 种 行业 和 岗位 的需求 所设 置 的专业 进行 调整 或取 消 。
2 专 业设 置 的 适 应 性 与 应 用性
竞 争力 , 在 主 动适 应 经 济发 展 中得 到 长 足 的发 展 。 并 因此 ,当前 高职 院 校首 要 任 务是 从 地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实 际需 求 出发 , 以就业 为 导 向 , 断创 新 专 业 设 不 置 , 而提升 高职 院校 的竞 争力 。 从 以黑 龙 江省 为例 ,0 3年 , 20 黑龙 江 省委 提 出 了要
相关专业 的培养方 向、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进行修 改和调整。我院针对蒙牛 、 伊利集团进驻黑龙江省 , 对 乳 品行 业 的需 求 , 时 调整 专 业结 构 , 及 开设 了乳 品
加 工 与检 测 、 品生 产 等 专业 , 些 专 业 的毕业 生 现 乳 这 在 供需 比例在 1: 5以下 , 大增 加 了毕业 生 的竞 争 大 能 力 。对 于传 统 的兽 医专 业 ,学 院 进行 了改进 和调 整 , 医专业设置 了宠物 医疗 、 兽 宠物美容方 向确 定 专业 。专 业 的确 定 不仅
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考
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考作者:谭酬志陈智行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1年第08期当前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个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职业教育又应如何发展,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发展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这些都是职业教育领域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新发展阶段“新”在哪十八大以来,发展基础跃上一个大台阶:我国整体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基础更加扎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有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个阶段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里对“现代化”的水平提出了相对更强的要求,对“现代化”的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对“现代化”领域提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由过去的注重规模转到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上来。
二、新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要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职业教育需要,要促进全体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供给质量,提升全社会技能水平及其适应性,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而专业又是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实现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将首先回顾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当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接着讨论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以期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然而,在现有的专业设置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些专业往往因为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等原因而得以保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课程内容过时、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交叉学科逐渐崭露头角,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
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这些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专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收 稿 日期 :2 1 0 0年 8月 2 日 5
作者简介 :钱结海 (9 1 ,男 ,硕士 ,马鞍 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 17 一)
对 高职 院校 专 业群 建设 几 个问 题 的思 考
・
・
经 历 扩 招 、办 学 自主权 逐 步 扩 大 的 十 几 年 里 , 企 业 岗位 群 的 若 干 专 业 的 集 群 。 这 种 表 述 是
一
、
高职 专业集群的提 出
业 的集 群 式 发 展 ,还 为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的 集 群
建设提供 了重 要条 件 ,其 中系列 企事 业单 位
在 全 国 高 等 教 育 规 模 急 剧 扩 张 、 办 学 资 提 供 的实 习 实 训 设 施 是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集 群 建 源 相对 短 缺 的 情 形 下 ,各 高 校 负 债 运 转 的 压 设 的重 要 基 础 。 力 不 断增 加 ,一 定 程 度 上 已 干 扰 了 办 学 精 力 高 职 教 育 必 须 面 向 区 域 产 业 发 展 ,这 是 在 内 涵建 设 上 的投 入 。 降低 成 本 、提 高 效 益 、 国家经济社 会发 展 赋予 高职 教 育 的使命 。在
2 1 o5 00N .
北京城 市学 院学报
J R A F B U NG C T N V R I Y OU N L O E I I Y U I E ST
( oa N . 9 T tl o 9 )
21 0 0年 第 5期 ( 总第 9 9期 )
对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几个 问题 的思考
办 学 理 念 先 进 、产 学 结 合 紧 密 、 特 色 鲜 明 、 设 实行 集 群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客 观 原 因 。 这 个 原 就 业 率 高 的 专 业 进 行 重 点 支 持 。形 成 5 0个 因造 成 的 专 业 建 设 集 群 化 可 以 形 象 地 称 为 0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①常乐(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对专业要定期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产业链,核心技能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变化,才能保持专业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关键词]专业发展;行业对接;动态调整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20-02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也在不断调整布局,各行业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
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就业状况,有些学校个别专业招生逐年萎缩,而社会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教育学科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一现状在倒逼高职教育要思考、要弱化学历教育,要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展开真正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岗位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
然而,高职教育目前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职业技能实训建设功能单一;培养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教师成长通道不畅,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
综上,对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保持定期评估,建立能够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保持持续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关注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相对接。
专业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具备企业的“实用性”。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思考①王明明(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建立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基本要求。
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构建专业结构布局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故此,如何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极为紧迫的重要问题。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其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优化不仅各具特色,也较具成效,形成了与各国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的能力本位教育(CBE )以及新加坡的技术教育学院(ITE )等。
具体而言,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由企业与院校联合共同建设,专业建设注重企业的参与,专业设置密切结合行业产业发展,重点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调整优化专业,并且企业行业发展趋势通常作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另外,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也是重点建设的内容。
各院校通常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德国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也堪称楷模,其专业设置市场性强,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完善,其组成包括企业的专业岗位负责人以及院校专门人员(胡乔森,2013)。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方面也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结构调整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的关系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尤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最为热门。
众多学者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性、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 专业设置不规范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校设立的专业并不少 ,
3 . 充分的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的专业学 习最为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 的实际动手能
但是专业质量并不高。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 匕 存在着盲 目从众和急 力 ,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中应该着重实验 、实训这一方面内 功近利的现象,为了抢夺生源 ,纷纷争办当下时髦的专业。例如 , 容。加强高职院校 的实验 、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使学生有更多的 前几年市场对文秘、计算机 、 法律 以 及物流管理的需求量较大,很 时间锻炼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对于某些缺乏高职院校实验 、
3 . 缺 乏实 践 锻炼
业压力 ,为社会提供 ^ 才保障。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知识型技能人才 ,对技能上的培养应该 加强重视 ,但是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实训场地 ,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 教学 ,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只是专业理论知识,进 入社会 以后 由于 欠缺动手能力 , 没有实践经验, 不能马上投入到社会生产 中。同时,
当代教育襄蹲与教学研究
高职 院校 专业建 设 存在 的问题 与对 策
青 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机 电系
摘
张文明
要 :近几年来 ,社会 对技 能型人 才的需求量越 来越 大 ,高职 院校也 随之飞速发展 。但是 ,据相 关调查发现 ,高
职 院校 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 ,他们很 难在社会上找 到与 自己专业相对 口的工作 。造成这种局 面的原 因 有很 多,但 主要是 因为 高职院校在 专业建设上没 有与社会 实际需要相 结合 。本文将针对这一 问题作 简要分
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又不愿意招收实习生 ,因为实习生进 ^ 企业或
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思考与建议
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思考与建议【摘要】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现有困难和挑战下,如资源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为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产业合作以及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促进学校与产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高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将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教学质量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产业合作、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发展展望、教学资源建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仍存在着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不均衡的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和研究。
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推动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旨在引领高职教育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1.2 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
由于经费有限、设备滞后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较为简陋,无法支持高水平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存在欠缺,极大影响了专业教育质量。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键, 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其定位则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也应该将其作为 出发点 。 教育部的文件 ,多次对高职进行 了定位 ,面 向21 《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 出 : “ 高等职业 教育必须 面
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 培养生产 、 服务 、 管理第 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 真正办出特色。”关于以就业为 ( 导 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 “ 高等 职业教育是我 国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我 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鑫祥认为 : 川 “ 可以对高职作如下 阐述 : ( 1) 高职是培养技术型人才 的教育 , 它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2) 高
关 键 词 : 高职教 育 专 业建设 原则 目标
标 为文科 、 理科 、 工科 、 农林 、 医药 、 政法 、 财经 等七个科 类 的专业辅助人才 ……” 由此可见 , 职 的主要培养方 高 向应该是职业技术性人才及专业辅助性人才。那么 , 我 们 在制定专 业建设计划 与实施过程 中 ,就 要依 托并 紧 紧围绕这个方 向。 一、 高职 专业 建设 的现状 及存在 的 问题 高职的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学校适应社 会 人才需求 和引导社会 人才消费 的基本尺 度 ,反 映学 校 对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技 发展 和职 业 岗位 的适 应 程 度 。 科 专业建 设 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高职院校 的招 生 ,学生 的
对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建 设 的 思 考
秦志斌
( 湖南司法警官职院,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 要: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 已取得 了较大进步,
但要 想取得 更好 的成绩 ,搞好 高职 院校 的专业建设是 其 中的关键 。文章 对 目前 高职专业建设 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在确 定专业设里原则的基础上 , 提 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要加 强领导 , 做到上下同心 ; 其 次是要结合 自身实际, 定专业人 才培养 目标 ; 再 次是 确 要 完善专业结构和布局 ,处理好穗 定性 与灵活性的关 系; 最后 是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 完善 学科 带头人制度 , 加 大专业经费投入 , 完善 实验 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概要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摘要:本文根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构建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原则与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群构建;路径一、专业群的内涵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系统。
专业群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
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
二、构建专业群的必要性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专业群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切人点,所以高职院校抓紧构建本校的专业群是十分必要的。
1.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设置与布局能够较好地满足既要求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又要求专业必须灵活适应市场需求这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
通过专业群各高职院校才能够围绕区域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各自的专业(群)布局,明确每个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并针对核心专业着力打造各专业(群)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适应市场的优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
如果不进行专业群建设,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则专业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专业拓展基础薄弱,难以推出新专业。
相比之下,专业群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拓展专业方向。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
果 不能整合 为 以实践 作为检 验标 准 的综 合能 力 , 以
此 为专业背 景 的学 生 就不 能认 为 是 真 正 的应 用性
人才 , 而取 得国家职业 资格 证书正 是具 备 岗位 职业
能力 的标 志。各 地方 院校 自行 设 置 的专 业 的 毕业 生质量 如何 , 必须统 一 由国家职业 资格 证书鉴 定考 试来检验 。与职业 资格 证 书相 衔接 , 学校 来说 , 对
在专 业 设 置 上 普 遍存 在 相 互 “ 风 ” 象 , 乏 调 跟 现 缺
、
高职 教 育 专 业设 置 的 重要 性
教 高[0 0 2号 文件《 20 ] 教育 部关 于加 强高 职高 专人才培养工作 的意见》 对专 业设 置 、 建设 、 管理提
出 了明确要求 :专 业设 置 是社 会需 求 与 高职 高专 “ 实际教学工作 紧密结 合 的纽 带 。专 业 建设 是 学校 教学工作 主 动 、 活地 适应 社 会 需要 的 关键 环节 。 灵
研, 造成“ 门专业过热 , 热 地方 特色 罕见 ” 千校一 的“
面” 局面 。 的
要 根据 高职 高专 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 对 地 区 、 业 针 行
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 , 照技术领 域和 职业 岗位 按 的实际需 要设 置 和 调整专 业 。 由此我 们 可 以看 出 ” 专业设置 是高 职 教育 联 系社 会 、 服务社 会 的基 点 , 是毕业 生“ 出入 口” 通 的根 本保 证和 最基 本 决定 畅 因素之 一 , 而也 是 高 职 院校 办 学 质 量 的重 要 标 因 志, 其重要性 可见一斑 。
我国实施 的本 科教 育专 业 目录是 国家教 育 部 于 19 9 8年颁布 的 , 是迄 今 最 新 的高 等教 育本 科 这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讲义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讲义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案,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 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意义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能够使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深入理解专业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方 法,为各校的专业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学校实力
优质的专业建设能够提升学校的整 体实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 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优 秀教师。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 要途径,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挑战
教育资源不足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校友 等多方参与评估,确保评估结果
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专业建设持续优化
敏捷响应市场需求
产教融合深化
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紧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 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确 保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契合。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提高专业建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短缺,如师资力量、实验实训 设施等,制约了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导致培养出的 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缺乏创新和 灵活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1)
专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我校2012年在校生专业数68个,在
校生15800人,平均在校生人数仅为250多人;
未形成专业集群: 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作用不够;同一院系的专 业多属并行结构、关联度不够,培养定位不清晰;
我院专业大类构成
8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2)
专业设置评估
专业设置调研方法
专业设置程序
高职专业 建设研究
专业划分方法
专业设置依据
专业目录编制方法
13
二、问题成因——实践方面
认识:高职院校普遍对“以就业为导向” 存在片面认识 ,市场导向过度,在规模扩张阶段时容易迷失自我;
规划:专业布局总体规划忽视专业学科基础,专业之间
相互支撑作用不够,难以资源共享、形成专业集群,甚至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1)
专业设置趋同:区域内重复率高,同质化严重。
以广东省为例,布点在20 个以上的专业共18个,占 专业总数的27.7%。布点 在40个以上的专业9个, 占专业总数的13.9%。
注:数据来源阳光高考网
广东省专业布点数
5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2)
匹配度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调整不协 调、适应性较差,结构性短缺严重。
三产专业设置超出19.51%
二产专业设置短缺14.51%
注: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2012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图
6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3)
专业对口度低:虽然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但毕业生就业的专业 对口率仅为59%,与本科院校没有大的差异,说明一些专业 设置、布局存在明显问题。
注:数据来源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4年度报告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的
思考与实践
引言——高职办学的要素拓扑
文化传承、 价值认同
校企合作 , 产教融合
专 业 建 设 ︐ 人 才 培 养
师资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
改革人事制度,提升治理水平
2
提纲
一、现状分析 二、问题成因
三、依据思路
四、改革举措
五、初步成效
3
一、现状分析
整体状况 个案解剖
分流奠定基础。
苦练内功,创建特色品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 我特”的发展优势阶梯;变规模发展为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品 牌。
四、主要举措
变规模扩张为内涵发展 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厘清专业类型定位
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四、主要举措(1)——变规模扩张为内涵发展
•精简专业数量 •厘清专业分类 •完成专业改造
办学理念
缺失
中观层面:
专业布局规划; 专业调整优化;
微观层面:
课程体系重构;
办学定位
(基本稳定)
核心课程建设;
(由点到面)
(迫在眉睫)
11
二、问题成因
理论方面
实践方面
环境方面
二、问题成因——理论方面
高职专业建设研究缺失:高职教育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 不系统,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不强。
多维定位
做强特色
三、改革思路——基本依据
厘清需求:根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建立粤港澳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厘清未来5~10年交通行业、区域经济发
展需求,用好学校办学自主权,优化调整专业布局; 开门办学: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同参与专业的设置与调整, 进行充分的论证与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确定专业发展的定 位与方向。 打破内部壁垒:按照“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做强特色专业、 量身定制紧缺专业”的策略进行专业布局优化调整;打破既
出现了一些“独木成林”的极端现象;
操作:缺乏对专业设置布局的严格论证,盲目跟风,忽
视自身办学定位、原有办学基础、历史传承沿革。
14
二、问题成因——环境方面
专业目录更新滞后:教育部颁布的现行《目录》距今已逾十 年,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相比明显滞后,难以到
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高职专业开设评估、监控、预警机
•在校生人数 从16000降低 至13500人
专业结构 调整
•交通特色专业 •交通品牌专业
21
四、主要举措(2) ——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做减法,精简专业 市场调研,行业企业走访,需求分析 精简专业:68个优化调整为41个 划跑道,组建专业集群 41个专业类别划分 重构汽车类等9个专业集群; 明定位,实施专业大类招生 搭建平台,逐步实行专业大类招生; 逐一厘清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 练内功,创建品牌特色 根据专业属性,适度夯实基础; 核心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建设; 量身定制紧缺专业…….
18
三、改革思路——做强特色
压缩规模,凸显交通特色:传承发展,做大做强“公路、水路
、轨道交通”专业集群;裁撤通用类(文秘/管理/……)专业
,压缩非交通类/非制造类专业(财会/IT/……)招生规模。 划好跑道,组建集群:采用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岗位面向3 个坐标轴,精确定位每一专业,构建9大专业集群,明确专业 属性定位,分类强化技术基础或技能训练,为大类招生、按需
制尚未建立。 专业目录编制依据单一:依据行业目录编制,未考虑学科知 识结构、核心课程等因素。 外部指导约束不到位: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专业结 构没有做出合理规划、统筹发展、合理指导;专业设置缺乏 行业企业有效参与与指导,所开设的专业得不到社会的支持
与认可。
15
三、改革思路
基本依据
特色不够鲜明:向财经、管理类扩张过度,交通特征专业数占比 、在校生占比在2008~2012年逐年下降,专业聚集度不高,交
通特色有所淡化;
实施不严谨:专业设置被所谓的“市场”牵着鼻子走,存废随意 、变动频繁、生命周期短,部分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
9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3)
专业课程结构有待优化 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学业较好人群 学业较差人群
本校2012 届
本校2013届
%
100
%
100
(
职业迁移能力、综合素养有待加强
( )
)
80
80
60 51 56
60 40
61 49
40
20
20
0
0
核心课程满足度
就业现状满意度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4)
国家高职示范 骨干院校建设
培养定位:创新 性技术技能人才
宏观层面:
有二级学院建制,重新梳理发展方向,重构专业集群。
17
三、改革思路——多维定位
专业布局/向 专 业 基 础 历 史 渊 源
岗 位 面 向
过去惯式
“3+1”个维度,调整专业布局
专业由以往的“岗位面向”一维坐标定位,转变“岗位面向、核心课程、专业基 础”三维坐标定位,适度考虑专业沿革等历史渊源,对每一专业精确定位、归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