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PPT课件

高钙血症) ❖ 中药进补。如:人参蜂皇浆导致性早熟。
➢ 新药、贵药、进口药
❖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 性资料有限。
❖ 贵药不一定疗效就好,关键要对症。 ❖ 进口药一般由于原创方面的优势,临床疗效较好。
但价格较高。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 用药量适宜
原则
❖ 专用药剂安全性好
❖ 药袋标示很重要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药品的正确存储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由于其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在选用止咳药时,不主张使用中枢性镇咳药,以防气道阻塞,喘憋加重。 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影响儿童的生长。 防止含挥发油的药品因挥发和风化而失效(如薄荷油、各种香精、酒精、碘制剂)。 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使用。 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肾毒性、耳聋)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依小孩需求选择适合剂型,如液剂糖浆、颗粒咀嚼 避免药物因吸潮而变质。 小孩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败,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 幼儿前期/书-幼儿期:1-3岁 儿童的给药频率与成人不同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10~30℃。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性资料有限。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10~30℃。
非儿童专用药
儿童专用药
问题
1.很苦有怪味不易喂食 2.不易掌握吃进的药量 3.磨粉药品易变质 4.药物在磨粉器里相互污染 5.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 新药、贵药、进口药
❖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 性资料有限。
❖ 贵药不一定疗效就好,关键要对症。 ❖ 进口药一般由于原创方面的优势,临床疗效较好。
但价格较高。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 用药量适宜
原则
❖ 专用药剂安全性好
❖ 药袋标示很重要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药品的正确存储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由于其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在选用止咳药时,不主张使用中枢性镇咳药,以防气道阻塞,喘憋加重。 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影响儿童的生长。 防止含挥发油的药品因挥发和风化而失效(如薄荷油、各种香精、酒精、碘制剂)。 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使用。 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肾毒性、耳聋)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依小孩需求选择适合剂型,如液剂糖浆、颗粒咀嚼 避免药物因吸潮而变质。 小孩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败,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 幼儿前期/书-幼儿期:1-3岁 儿童的给药频率与成人不同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10~30℃。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性资料有限。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10~30℃。
非儿童专用药
儿童专用药
问题
1.很苦有怪味不易喂食 2.不易掌握吃进的药量 3.磨粉药品易变质 4.药物在磨粉器里相互污染 5.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 发育,这类不良反应 一般由喹诺酮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过量 的vitA、肾上腺皮质 激素等药物引起。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易由胃 复安等药物引起。锥 体外系失调是神经抑 制综合征的先兆,如 果没有正确的用药指 导,不可随意给儿童 用药。
影响凝血系统
剂型选择
口服剂型
缓释制剂
肌内注射
静脉滴/推注
年龄
体重
鼻饲、口服(胃肠道最安全) 直肠灌肠
药动学参数
体表面积
给药方式选择
剂量选择
儿 童 合 理 用 药 原 则
19
选择合适药物
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 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 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 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 物”的原则。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但会增加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 来很大的困难。
20
选择合适剂型
目前,患儿药剂型改革方向主要有:①研制型口服制 剂替代一些注射剂,原则上能够口服给药的就不需要 进行注射治疗。②开发多种口服制剂(如滴剂、混悬 剂、泡腾片等)并改善口感,方便患儿使用。③研制 缓释试剂,减少患儿服药天数及服药次数,提高小儿 药物依从性。
新生儿
由于其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不要 引起中毒。口服药物由于肠胃吸收的差别很大,应区 分使用,并且由于新生儿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还应 慎用磺胺药、氯霉素等药物,否则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13
婴幼儿
该时期吞咽能力差,口服给药应注意不要误人气管; 止泻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易引起中毒,一般不应 使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 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易由胃 复安等药物引起。锥 体外系失调是神经抑 制综合征的先兆,如 果没有正确的用药指 导,不可随意给儿童 用药。
影响凝血系统
剂型选择
口服剂型
缓释制剂
肌内注射
静脉滴/推注
年龄
体重
鼻饲、口服(胃肠道最安全) 直肠灌肠
药动学参数
体表面积
给药方式选择
剂量选择
儿 童 合 理 用 药 原 则
19
选择合适药物
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 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 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 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 物”的原则。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但会增加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 来很大的困难。
20
选择合适剂型
目前,患儿药剂型改革方向主要有:①研制型口服制 剂替代一些注射剂,原则上能够口服给药的就不需要 进行注射治疗。②开发多种口服制剂(如滴剂、混悬 剂、泡腾片等)并改善口感,方便患儿使用。③研制 缓释试剂,减少患儿服药天数及服药次数,提高小儿 药物依从性。
新生儿
由于其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不要 引起中毒。口服药物由于肠胃吸收的差别很大,应区 分使用,并且由于新生儿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还应 慎用磺胺药、氯霉素等药物,否则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13
婴幼儿
该时期吞咽能力差,口服给药应注意不要误人气管; 止泻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易引起中毒,一般不应 使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 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

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
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
需较大剂量早产儿 足月儿 1月龄 3月龄 1岁时 青春期
体液总量占体重(%) 87 77
75
58 55(此为成人比值)
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 50 45 40(为成人20%的2倍)
(体)脂肪含量占体重(%) 1-3 12-15
• ④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 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iv或 im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
• 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预防感染
2.新生儿惊厥(neonatal convulsions) 是新生 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缺氧缺 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挫伤)、代谢障碍(低 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 胆红素血症、维生素B6缺乏或依赖症、先天 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感染及遗传性疾病等引 起,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为 常见
• 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 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 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 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 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
4.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 排泄
• 新生儿肾小球直径和肾小管长度仅分别达成 人的1/2和1/10,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 表面积计算,其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 20%-40%,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约为成人的20 %,早产儿则更低
一般主张将负荷量分2次,间隔20-30min静脉缓注, 有效血浓度20-30mg/L,6-12h后可给予维持量,每 日3-4 mg/kg,分2-3次给予。本药静脉注射效果好, 通过血脑屏障速度快,肌内注射或口服吸收不良。应 监测心律,注意心律失常,且不宜长期使用 ③也可选用利多卡因,此药起效迅速(1min内),安全性 大。首剂2mg/kg静注,20-30min后如无效,可重复 上述剂量,缓解后用每小时4-6mg/kg维持。本药禁 用于有房室传导阻滞或肝功能异常者 ④副醛(paraldehyde) <5ml于大腿外侧im,安全有效 ⑤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入生理盐水10ml 保留灌肠
新生儿合理用药汪建云ppt课件

.
28
第二节 小儿药效学特点
2024/10/16
.
29
中枢神经系统
1.药物敏感性增高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迟,对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的药物反应多较成人敏感。
2.智力发育障碍 长期应用中枢抑制药,可抑制小儿学习和记 忆功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或障碍。
2024/10/16
.
30
3.毒性反应 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有些药物
.
16
水盐代谢调解功能弱
水盐代谢
药物容易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尤其导 泻药和利尿药
苯妥英钠、皮质激素影响钙的吸收 雄性激素和同化激素加速骨骺融合 四环素与钙盐形成络合物,影响骨质 生长
.
17
药物的分布
➢ 机体构成变化 新生儿、婴幼儿体液含量大,脂肪 含量低而影响药物分布。
➢ 体液量大,使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峰浓度 降低,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同时,由于新生 儿细胞内液较少,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成人高,使 水溶性药物能较快输送至靶细胞。
2.其他酶缺乏 还有一些遗传性缺陷,影响药
物在体内灭活代谢,易致药物作用及毒性增强。
如乙酰化酶缺乏者异烟肼灭活缓慢;对位羟化
酶不足者苯妥英钠灭活减慢。
2024/10/16
.
33
内分泌及营养
1.影响内分泌 许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能扰乱 小儿内分泌而影响生长发育;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 童骨成长及蛋白质合成;
.
20
药物的代谢
➢ 肝脏为药物代谢最主要的器官,药物代谢过 程包括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和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
➢ 新生儿肝内参与Ⅰ、Ⅱ相反应的酶活性均低, 因此药物在肝内的代谢率减慢,半衰期延长, 仅按公斤体重给药亦造成药物的蓄积作用,如 氯霉素所致的“灰婴综合征”。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课件

儿童用பைடு நூலகம்安全知识
➢ 胎儿期用药特点
• 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但很多药物能够通过 胎盘屏障,由于大部分药物自身的性质和胎儿生理 及代谢功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胎儿中毒或致 畸。
• “反应停”事件,减少妊娠期用药,杜绝滥用。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 小孩正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其生 理特点是体格生长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渐趋完善。
儿童安全用药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内容概述
• 儿童生理特点 • 儿童用药特点 • 儿童用药常见问题 • 儿童安全用药指导规范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儿科用药对象:按解剖生理特点分期
1. 新生儿期: 出生以后28天内
2.婴儿期:<1岁 3.幼儿前期/书-幼儿期:
1-3岁 4.幼儿期/书-学龄前期:
3-6岁 5.童年期/书-学龄期 女:7-11/12 男:7-13/14 6.青春期/少年期
• 如长期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可造成中枢神经及智力 的损害;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 影响儿童的生长。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儿童用药常见问题
• 滥用抗菌药物 • 滥用解热镇痛药物 • 滥用营养及保健药 • 盲目相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 抗菌药物
• 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肾毒性、 耳聋)
高钙血症) • 中药进补。如:人参蜂皇浆导致性早熟。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 新药、贵药、进口药
•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 性资料有限。
• 贵药不一定疗效就好,关键要对症。 • 进口药一般由于原创方面的优势,临床疗效较好。
但价格较高。
➢ 胎儿期用药特点
• 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但很多药物能够通过 胎盘屏障,由于大部分药物自身的性质和胎儿生理 及代谢功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胎儿中毒或致 畸。
• “反应停”事件,减少妊娠期用药,杜绝滥用。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 小孩正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其生 理特点是体格生长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渐趋完善。
儿童安全用药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内容概述
• 儿童生理特点 • 儿童用药特点 • 儿童用药常见问题 • 儿童安全用药指导规范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儿科用药对象:按解剖生理特点分期
1. 新生儿期: 出生以后28天内
2.婴儿期:<1岁 3.幼儿前期/书-幼儿期:
1-3岁 4.幼儿期/书-学龄前期:
3-6岁 5.童年期/书-学龄期 女:7-11/12 男:7-13/14 6.青春期/少年期
• 如长期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可造成中枢神经及智力 的损害;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 影响儿童的生长。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儿童用药常见问题
• 滥用抗菌药物 • 滥用解热镇痛药物 • 滥用营养及保健药 • 盲目相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 抗菌药物
• 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肾毒性、 耳聋)
高钙血症) • 中药进补。如:人参蜂皇浆导致性早熟。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 新药、贵药、进口药
•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 性资料有限。
• 贵药不一定疗效就好,关键要对症。 • 进口药一般由于原创方面的优势,临床疗效较好。
但价格较高。
儿童合理用药知识PPT课件

.
26
.
12
➢ 解热镇痛药物
❖ 吡唑酮类复方剂(再生障碍性贫血、紫斑癫) ❖ 阿司匹林制剂(粘膜糜烂、急性脑部疾病)
2020/7/14
.
13
➢ 营养及保健药
❖ 微量元素锌(损害巨噬细胞,杀灭真菌-脓疮病) ❖ 类激素成分的营养品。 ❖ 维生素过度使用,易引起中毒,或无效治疗。 ❖ 免疫球蛋白及各种调节免疫功能的制剂。 ❖ 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周身不适、头疼、骨关节压疼、
18
➢ 药袋标示很重要
注意药袋上的姓名 药品总笔数及药品数量 用法用量 (第一次拿药或有新开立的药品) 药袋标示—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 一般的用药指示 药品的保存方式
2020/7以/14 上若有疑问或不清楚. 时,请立即询问药师19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注意事项
❖ 熟悉儿童特点,不滥用药物
❖ 严格把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
23
➢ 避光
❖ 光照特别是日光中紫外线会加快药品的分解和破 坏药物有效成分。
❖ 避光方法:将药品放在棕色瓶内或能够避光的纸 盒、容器内。需避光的药品一般在出厂时都具有 避光措施,不要随便更换包装或撕毁药品外面的 包装纸。
2020/7/14
.
24
2020/7/14
.
25
No Image
/10/29
2020/7/14
.
22
➢ 低温
❖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 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 10~30℃。
❖ 需要冷藏保存的药物多是蛋白生物制品和活菌制 剂,如胰岛素、培菲康等。
❖ 须冷藏的药品应放于冷藏室,独立包装并与食物 分开,避免拿错或被小朋友接触到。
儿童安全合理用药ppt课件

*
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属对症治疗,诊断不明者慎用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常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每隔4-6小时一次交替使用 一般不推荐注射制剂 不可滥用激素退热,除非有严重炎症反应(T>41℃)
感冒的概念与分类
*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8¥
普通感冒的病因
病原体 病毒 鼻病毒、冠状病毒:症状多在鼻部;最常见 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鼻咽部炎症 流感、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等 细菌 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
*
解热镇痛药物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阿司匹林:仅限于风湿热,川崎病等免疫疾病 尼美舒利:限制使用,肝肾损伤
一、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 新生儿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至导致核黄疸 2岁以内的幼儿用药应慎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2岁为界限 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如氟喹诺酮类影响幼小动物软骨发育,儿童禁用 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 敏感-各种兴奋剂、阿片类、利尿剂等 不敏感-中枢镇静剂、阿托品、洋地黄等 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
*
*
四、选择药物剂型
常用药物剂型 —— 口服剂型: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 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 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 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 剂型选择的依据 —— 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便或不良后果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 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临床实际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量=儿童体重(kg)×给定儿童剂量 mg/(kg·d) 注:给定儿童剂量由药品说明书提供
儿童用药安全讲座PPT课件

常见儿童用药Q & A〈6〉
小孩发烧,什么时候要看医师?
发烧小孩的年龄在3个月以下发烧并 有以下症状时: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脱 水、耳 朵疼痛、排尿不适。
发烧同时有呕吐、严重头痛、嗜睡、 倦怠、脖子僵 硬等疑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的时候。
热性痉挛
药物的使用
口服锭剂及胶囊
– 选择儿童专用药剂(如:咀嚼锭) – 尽量以原剂型整粒并用温开水吞服为原则 小技巧
– 可用汤匙将药物压碎(可事先加水于汤匙使药物 软化)
– 事先询问药师需注意事项
药物的使用
口服液剂
– 每次使用前都应先摇匀(特别是悬 液剂)。
– 量取药品应使用适当量器 – 服药量小于5毫升者可使用口服注
入筒或滴管,若服用量大于5毫升 ,则可以小量杯量取。
– 注意药品保存方式
药物的使用
外用药
– 不宜涂抹过厚、过于频繁 – ㄧ岁以下幼儿使用需特别谨慎 – 清除不慎沾染部位,避免误食
1) 请医师开儿童专用剂型的药品 2) 请药师将药品磨粉分包 3) 自行磨粉 4) 其它
儿童药品的使用应以专用制剂为原则,若治 疗药物无专用制剂,则应事先询问药师是否 可以磨粉、压碎后给药。
磨粉分包的缺失
–药品易受污染 –药品安定性变差,容易潮解 –药品剂量不精确 –多种药物混合
喂儿童吃药,您会如何处 理?
常用儿童专用药
现有119种常用儿童专用药包含镇咳化 痰药28种、止痛退烧药22种、抗生素 22种、抗过敏药21种、支气管扩张剂( 抗气喘药)11种、胃肠药9种,及6种其 它药物。
药袋标示最重要
注意药袋上之姓名 药品总笔数及药品数量 用法用量 (第一次拿药或有新开立的药品) 药袋标示之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 一般之用药品: 阴凉、干燥、室温、避
儿科用药护理ppt课件

❖ 发热的定义
低热:37.5-38℃ 高热:39-40℃ 超高热:超过40℃ 长期发热:超过两周
23
发热病因
感染性疾病: 急性发热以上感最多见, 长期低热以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 性鼻窦炎等常见。
非感染性疾病: 见于大量组织破坏或坏 死、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体温调节 失常和中暑等。
24
病理生理
4
药物的选择
5
药物选择
❖ 抗生素 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使用前先做药敏试验 预防二重感染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6
药物选择
❖ 退烧药
6个月以下慎用退烧药 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布洛芬 4-6小时一次,每天不超过4次 紧急:安乃近滴鼻,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
7
药物选择
❖ 镇静止惊药 常用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不用吗啡、可待因
❖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30) ×0.02+1.05
15
药物剂量计算
❖ 按年龄计算 ❖ 按成人剂量推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16
常用的给药方式
17
给药方法
❖ 口服给药 依据年龄选剂型 依据病情选方法 小婴儿喂药的方法 不宜欺骗患儿或将药物与食物混合服用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水痘时禁用
慎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11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
12
药物剂量计算
❖ 按体重计算
小儿剂量=体重(kg) ×每日(或每次)每公积计算
小儿剂量=体表面积(m2) ×每平方米体表 面积所需剂量
14
体表面积计算
❖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 ×0.035+0.1
低热:37.5-38℃ 高热:39-40℃ 超高热:超过40℃ 长期发热:超过两周
23
发热病因
感染性疾病: 急性发热以上感最多见, 长期低热以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 性鼻窦炎等常见。
非感染性疾病: 见于大量组织破坏或坏 死、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体温调节 失常和中暑等。
24
病理生理
4
药物的选择
5
药物选择
❖ 抗生素 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使用前先做药敏试验 预防二重感染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6
药物选择
❖ 退烧药
6个月以下慎用退烧药 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布洛芬 4-6小时一次,每天不超过4次 紧急:安乃近滴鼻,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
7
药物选择
❖ 镇静止惊药 常用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不用吗啡、可待因
❖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30) ×0.02+1.05
15
药物剂量计算
❖ 按年龄计算 ❖ 按成人剂量推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16
常用的给药方式
17
给药方法
❖ 口服给药 依据年龄选剂型 依据病情选方法 小婴儿喂药的方法 不宜欺骗患儿或将药物与食物混合服用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水痘时禁用
慎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11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
12
药物剂量计算
❖ 按体重计算
小儿剂量=体重(kg) ×每日(或每次)每公积计算
小儿剂量=体表面积(m2) ×每平方米体表 面积所需剂量
14
体表面积计算
❖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 ×0.035+0.1
小儿用药护理ppt课件

血脑屏障 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
中枢。
精选ppt
5
一、小儿用药特点 胎儿期:取决于孕妇的用药及药物是否
通过胎盘 苯妥英钠—胎儿畸形 黄体酮 、己烯雌酚—胎儿性发育异常 氨基糖苷类—耳、肾毒性
精选ppt
6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临产孕妇用药的影响 麻醉剂、镇痛剂—呼吸中枢抑制
乳母用药的影响 卡那霉素—听神经损害 异烟肼—肝脏损害
一体重为15kg儿童,如口服氨苄西林, 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 分4次服用,应如何服用。
精选ppt
21
玲玲,女,3岁。因患急性支气管炎,按医嘱用头 孢拉定治疗。已知头孢拉定针剂(粉剂)每瓶 0.5g,小儿用量每日50mg/kg,每日2次,肌肉注 射。
该小儿体重为? 若用5ml注射用水稀释,则每ml内含头孢拉定为? 该小儿1日应用的剂量是?
精选ppt
28
一肺炎患儿用青霉素治疗一天,未退热,仍咳 嗽,应该
A 立即改用其他抗生素 B 立即加用第二种抗生素 C 观察病情2~3后,若加重再换药 D 必须加激素治疗 E 用一周再改,以免产生耐药性
精选ppt
29
对婴儿肌肉注射时,宜采用 A 三快法 B 三慢法 C 两快一慢法 D 一块两慢法
精选ppt
精选ppt
7
一、小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期: 肝、肾功能不完善 氯霉素—粒细胞减少 灰婴综合征 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
缓慢,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用药也 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精选ppt
8
一、小儿用药特点
婴幼儿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阿片类—呼吸中枢抑制,应禁用 氨茶碱—过度兴奋,应慎用 巴比妥类—耐受性大,用量较成人大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科
– 刺激性药物可在饭后15~30 min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合
有些处方药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需监测血药浓度
理
用
11
药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5.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红霉素与维生素C: 红霉素与酸性食物及药 物同服,可降低红霉素的效价。
• 鞣酸蛋白酵母散(度来林)不能与碱性药
芬,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合
• 服药注意事项:剂量、间隔、服药时间、剂型
理
• 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延缓吸收
用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及简化版 中国循证儿23科杂志2008.11.6(3):449-457;2009.4(3):310
药
三、儿童常用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药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注意不同名称相同药物,避免重复给药:
药物名称不同,化学成分相同,易发生重复给药,引起药物过量。
• 力百汀、强力阿莫仙、安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瑞芝清、普菲特、锐丽等——尼美舒利
• 奇宏、瑞奇林、舒美特、希舒美——阿齐霉素。
儿
有些复方制剂名称不同,但成分相同
• 含有防腐剂的药物:泰诺林滴剂、泰诺混悬剂、美林混悬剂、
泰诺感冒溶液、沐舒坦;
• 根据保存条件,及放置季节、冷藏与否,保存时间会先对延长儿
,但开瓶六个月后不建议使用。
科
合
理
用
20
药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1.正确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 • 是药三分毒,不要过量服用。
✓ 阿托品:严禁过量,一次一滴,每天两次,每次用药间隔10小时以上 ,且不可多点,小儿散瞳使用3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
2.药物的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血浆蛋白浓度低,蛋白与药物亲合力低,低pH值
儿童期特征
不断生长和发育过程中; 生理功能逐步成熟;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功能日趋完善。
用药具有年龄依赖性
-
19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 用药特点
-
20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 (二)新生儿药效学的特点 (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
21
(一)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
17
儿童年龄分期
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 (女) /13-14~18-20周岁(男) ➢生殖器官的成熟。月经和遗精是生殖机能开始的信 号,不是真正的身体各部分的完全成熟。生殖器官 发育成熟,骨骼完全钙化,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 完善,要到25岁左右。
-
18
刺激和干扰; ➢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对不稳定的环境温度很
难适应; ➢抵抗微生物感染依赖母体抗体。
-
8
儿童年龄分期
婴儿期(infancy, 乳儿期):1个月~1周岁。 ➢是体格发育快速时期,也是智力和个性形成的
关键时期。 ➢婴儿在1年内长高25cm,体重增长6kg。
-
9
儿童年龄分期
婴儿期(infancy, 乳儿期):1个月~1周岁。 婴儿从会抬头,到翻身,从坐到站,从爬到迈 出人生第一步;婴儿从只会开始抓握动作,到 拇指与食指拾物;从只会哭泣或身体语言表示 需要,到咿呀学语、说出单词。
6
儿童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后28天内 ➢是机体对新环境适应的时期; ➢脐带结扎,新生儿即建立起自己的血液循环; ➢肺呼吸的建立,消化及排泄功能的启动。
-
7
儿童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后28天内 ➢环境中的强烈光线,嘈杂的声响对新生儿都是
握人类的语法规则。大多时间花在游戏上,游 戏发展了儿童的运动技能,丰富了思维的内容, 展开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
14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期(school age, 青春前期):6~12周岁 (女)/7~13周岁(男) ➢体格发育速度稳定,身高每年约增长5cm,体重 增长2kg,12岁脑重基本达成人水平; ➢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能运用具体思维,逐渐发展逻辑思维。
-
12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6/7周岁 ➢体格发育速度稳定且缓慢,身高每年增长约5cm,
体重每年增长约2kg; ➢淋巴组织开始加快发育,脂肪减少,体形相对
幼儿较瘦,脊柱前凸消失,腹部不再突出。
-
13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6/7周岁 ➢脑重6岁时达成人的90%,词汇量激增,基本掌
-
所处年龄段 出生后28天内 出生后1个月~1周岁
英文名称 neonatal period infancy
1~3周岁
toddler’s age
3~6/7周岁
preschool age
女6、男7~女12、男13周岁 school age
女11~12周岁至17~18周岁 adolescence 男13~14周岁至18~20周岁
-
23
1.药物的吸收
胃肠道外给药 ①皮下或肌内注射 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
部血流不足,注射容量有限,形成硬结影响吸 收。一般不主张。
-Hale Waihona Puke 241.药物的吸收
胃肠道外给药 ②静脉给药 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是危重病儿
可靠给药途径。注意高渗血症、血栓性静脉炎。 ③经皮给药 角质层薄、粘膜娇嫩,吸收快而强,
-
10
儿童年龄分期
幼儿期(toddlar’s age) :1~3周岁 体格生长仍较快速,2年身长增长18cm左右,体 重增长4kg左右。 幼儿学会说话,使用多词句,为语言发育的关 键期。
-
11
儿童年龄分期
幼儿期(toddlar’s age) :1~3周岁 幼儿开始断奶,食用固体食物;
幼儿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可训练控制大小便。
-
27
2.药物的分布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②水溶性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分布
容积大,按体重计算需要相对较大的剂量;降低 血药峰浓度,减弱药物最大效应药物代谢与排泄 减慢,延长作用时间
③药物在细胞内浓度比成人高
-
28
2.药物的分布
脂肪含量低,但脑组织富含脂质 ➢新生儿脂肪含量占体重12%~15%, ➢脂溶性药物血中游离浓度高,易出现药物中毒; ➢易进入脑,出现神经系统反应
1.药物的吸收 经胃肠道给药 ①胃液pH值 由高到低,2~3岁达成人水平 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吸收完 全,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较成人高;
-
22
(一)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1.药物的吸收 经胃肠道给药 ②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长由胃吸收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吸收良好 ③肠管长,壁薄、血管丰富、通透率高药物吸收 增加可直肠给药
-
15
儿童年龄分期
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 (女) /13-14~18-20周岁(男) ➢身体迅速长高,每年增高6~8厘米;体重明显增加, 每年平均增加5~6公斤; ➢第二性征的出现,标志着青春期的来临。
-
16
儿童年龄分期
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 (女) /13-14~18-20周岁(男) ➢生理机能增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分化,迅 速发展;思考能力进一步加强,理解、分析、判断 能力加强,记忆更加深刻牢固等。
有中毒危险。
-
25
2. 药物的分布
影响因素 ➢组织大小 ➢脂肪含量 ➢体液的pH值 ➢生物屏障 ➢药物的脂溶性和分子量 ➢血浆蛋白结合率等
-
26
2.药物的分布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①新生儿总体液量多(占体重80%),细胞外液占
45%,细胞内液占35%;成人总体液量占体重60%, 细胞外液占20%,细胞内液占40%
临床药理学
-
1
临床药理学 第5版
-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
3
目录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第3节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
4
第1节 概 述
-
5
小儿发育分期
发育分期
1.新生儿期
2.婴儿期 (乳儿期) 3.幼儿期
4.学龄前期
5.学龄期 (青春期前) 6.青春期 (少年期)
29
2.药物的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血浆蛋白浓度低,蛋白与药物亲合力低,低pH值
儿童期特征
不断生长和发育过程中; 生理功能逐步成熟;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功能日趋完善。
用药具有年龄依赖性
-
19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 用药特点
-
20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 (二)新生儿药效学的特点 (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
21
(一)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
17
儿童年龄分期
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 (女) /13-14~18-20周岁(男) ➢生殖器官的成熟。月经和遗精是生殖机能开始的信 号,不是真正的身体各部分的完全成熟。生殖器官 发育成熟,骨骼完全钙化,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 完善,要到25岁左右。
-
18
刺激和干扰; ➢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对不稳定的环境温度很
难适应; ➢抵抗微生物感染依赖母体抗体。
-
8
儿童年龄分期
婴儿期(infancy, 乳儿期):1个月~1周岁。 ➢是体格发育快速时期,也是智力和个性形成的
关键时期。 ➢婴儿在1年内长高25cm,体重增长6kg。
-
9
儿童年龄分期
婴儿期(infancy, 乳儿期):1个月~1周岁。 婴儿从会抬头,到翻身,从坐到站,从爬到迈 出人生第一步;婴儿从只会开始抓握动作,到 拇指与食指拾物;从只会哭泣或身体语言表示 需要,到咿呀学语、说出单词。
6
儿童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后28天内 ➢是机体对新环境适应的时期; ➢脐带结扎,新生儿即建立起自己的血液循环; ➢肺呼吸的建立,消化及排泄功能的启动。
-
7
儿童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后28天内 ➢环境中的强烈光线,嘈杂的声响对新生儿都是
握人类的语法规则。大多时间花在游戏上,游 戏发展了儿童的运动技能,丰富了思维的内容, 展开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
14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期(school age, 青春前期):6~12周岁 (女)/7~13周岁(男) ➢体格发育速度稳定,身高每年约增长5cm,体重 增长2kg,12岁脑重基本达成人水平; ➢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能运用具体思维,逐渐发展逻辑思维。
-
12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6/7周岁 ➢体格发育速度稳定且缓慢,身高每年增长约5cm,
体重每年增长约2kg; ➢淋巴组织开始加快发育,脂肪减少,体形相对
幼儿较瘦,脊柱前凸消失,腹部不再突出。
-
13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6/7周岁 ➢脑重6岁时达成人的90%,词汇量激增,基本掌
-
所处年龄段 出生后28天内 出生后1个月~1周岁
英文名称 neonatal period infancy
1~3周岁
toddler’s age
3~6/7周岁
preschool age
女6、男7~女12、男13周岁 school age
女11~12周岁至17~18周岁 adolescence 男13~14周岁至18~20周岁
-
23
1.药物的吸收
胃肠道外给药 ①皮下或肌内注射 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
部血流不足,注射容量有限,形成硬结影响吸 收。一般不主张。
-Hale Waihona Puke 241.药物的吸收
胃肠道外给药 ②静脉给药 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是危重病儿
可靠给药途径。注意高渗血症、血栓性静脉炎。 ③经皮给药 角质层薄、粘膜娇嫩,吸收快而强,
-
10
儿童年龄分期
幼儿期(toddlar’s age) :1~3周岁 体格生长仍较快速,2年身长增长18cm左右,体 重增长4kg左右。 幼儿学会说话,使用多词句,为语言发育的关 键期。
-
11
儿童年龄分期
幼儿期(toddlar’s age) :1~3周岁 幼儿开始断奶,食用固体食物;
幼儿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可训练控制大小便。
-
27
2.药物的分布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②水溶性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分布
容积大,按体重计算需要相对较大的剂量;降低 血药峰浓度,减弱药物最大效应药物代谢与排泄 减慢,延长作用时间
③药物在细胞内浓度比成人高
-
28
2.药物的分布
脂肪含量低,但脑组织富含脂质 ➢新生儿脂肪含量占体重12%~15%, ➢脂溶性药物血中游离浓度高,易出现药物中毒; ➢易进入脑,出现神经系统反应
1.药物的吸收 经胃肠道给药 ①胃液pH值 由高到低,2~3岁达成人水平 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吸收完 全,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较成人高;
-
22
(一)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1.药物的吸收 经胃肠道给药 ②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长由胃吸收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吸收良好 ③肠管长,壁薄、血管丰富、通透率高药物吸收 增加可直肠给药
-
15
儿童年龄分期
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 (女) /13-14~18-20周岁(男) ➢身体迅速长高,每年增高6~8厘米;体重明显增加, 每年平均增加5~6公斤; ➢第二性征的出现,标志着青春期的来临。
-
16
儿童年龄分期
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 (女) /13-14~18-20周岁(男) ➢生理机能增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分化,迅 速发展;思考能力进一步加强,理解、分析、判断 能力加强,记忆更加深刻牢固等。
有中毒危险。
-
25
2. 药物的分布
影响因素 ➢组织大小 ➢脂肪含量 ➢体液的pH值 ➢生物屏障 ➢药物的脂溶性和分子量 ➢血浆蛋白结合率等
-
26
2.药物的分布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①新生儿总体液量多(占体重80%),细胞外液占
45%,细胞内液占35%;成人总体液量占体重60%, 细胞外液占20%,细胞内液占40%
临床药理学
-
1
临床药理学 第5版
-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
3
目录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第3节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
4
第1节 概 述
-
5
小儿发育分期
发育分期
1.新生儿期
2.婴儿期 (乳儿期) 3.幼儿期
4.学龄前期
5.学龄期 (青春期前) 6.青春期 (少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