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化学(第12讲光学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ter as a function of wavelength.
2
E=hγ= hc/λ
可见光范围:波长400-700nm X、γ射线:波长在10nm以下 微波、无线电波长在106nm以上
波长102~104 nm
折射光在固体内行进时,和固体内部的电子或晶格等的振动
子互相作用,使其激发为高能级状态,而光强度减弱,即为
基础吸收(固有吸收): 电子由满带跃迁到导带引起的光吸收。
部分晶体的基础吸收带位置:
晶体材料 禁带能隙 吸收带位置
TiO2 ~3.2ev
~387nm
CaF2 ~6ev
~200nm
NaCl ~8ev
Al2O3 ~9ev
~155nm ~138nm
根据E=hγ = hc/λ,禁带宽度大于 3.1ev,
则吸收带位置将小于400nm ,位于紫外区。
光的吸收⑤,光强度的衰减服从朗伯定律
。吸收光
子能量后被激发的原子或离子,经过驰豫振荡⑥,发光⑦,
光离子化或其它的光化学反应⑧等过程释放激发能量由激发
态再回到原来的基态。通过发光而失去激发能的过程称为辐
射跃迁,驰豫振荡是无辐射跃迁,激发能不转化为光而是转
移给基质晶格,在晶格振动中以热的形式放出。光离子化是
Cr3+、Sm3+等。 发光材料表示: 〔基质物质:激活离子〕 例如,在黑白电视机中使用的发光材料有:
发兰光的[ZnS:Ag]、发黄光的 [(Zn, Cd)S: Cu, Al ] 荧光灯中使用的发光体为:
[3Ca3(PO4)2Ca(F, Cl)2:Sb, Mn]。
根据激发源的不同, 发光可分为:光致发光、场致发光、 电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等。一般发光体并没有把从激 发源得到的能量全部用于发光,而是总有一定的耗散。 对光致发光来说,发射光的能量一般低于激发光的能量, 即发射光波长总是要大于激发光波长,这种波长变长的 效应称 斯托克(stokes)位移。 原因:激活离子中电子跃迁后形成的激发态可与基质晶格 原子(离子)交换能量,传递给晶格的能量以热的 形式散失。这可从位形坐标图得出解释。
3.4 光学性质
固体的光学性质,本质上就是固体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包括:固体对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吸收、光在固体
中的传播以及光致发光、光电作用和光磁作用等。 固体(材料)的光学性质与固体的组成、固体内的 电子能(级)、晶格缺陷和杂质等因素有关。 主要考虑波长在102~104nm 范围的光(或电磁波), 包括:紫外、可见 和 红外光。
1. 紫外光区
离子晶体 (纯净、无杂质缺陷的),禁带宽度大,且在 禁带中不存在电子能级。可见 、 红外光 能量小,不能使 电子从满带越过禁带而到达导带,所以不为晶体所吸收, 晶体对这些光区的辐射是透明的。
紫外光的能量相当于离子晶体的禁带宽度,用紫外光 照射离子晶体时,满带中的电子有可能被激发进入导带, 发生光的吸收。 因此离子晶体在紫外光区是不透明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晶体所吸收的能量都是或大部分是转 化为热能而耗散掉,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将一部 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而发射出来。若发射出的光子的波长 在可见光范围内,就表现出发光现象。
由于这种光不是由于温度升高而发射出来的,所以 也称之为 “冷光”。
根据余辉时间(发光后其强度降到原强度1/10时所 需时间)的长短,冷光可分为 荧光 和 磷光 两种:
3.可见光区
晶体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与下列原因的电子跃迁有关:
(i)晶体禁带间隙落在可见光区,能隙约在1.7~3.0ev,相当 于波长730~400nm的光。如CdS,带隙2.45ev,呈亮黄色。
(ii)构成晶体的正离子含有未填满的d电子,d轨道分裂, d电子吸收可见光发生d-d跃迁。如绿色的Cr2O3(带隙3.4ev)
指原子中的电子在吸收了能量很高的光(如激光)后远离原
来的原子在固体中自由流动或逸出固体外的现象。也有些固
体物质吸收光后发生化学变化、晶型改变及产生晶格缺陷。
没有被吸收而通过固体的一部分光,以其原状离开固体, 即透过⑨,剩余的部分在固体内部被再反射⑩,在回到表 面后射出固体外。这时也可能与在固体表面定反射的光相
当带隙Eg > 3.1ev( 相当于400nm ),可见光区无吸收。 当带隙Eg < 1.59ev(相当于可见光780nm)
所有可见光都有可能被吸收。 当带隙Eg 在 1.59 ~ 3.1ev,
部分可见光被吸收,呈现不同的颜色。
激子吸收:电子由满带向稍低于导带底处的能级跃迁引起。
光谱吸收位置:邻近基础吸收带长波一边。
由于AB的激发能大于CD的发射能,所以发射辐射比激发 辐射有较长的波长。即解释stokes位移。
位形坐标图也可解释晶体发光的温度猝灭现象: 即任何发光材料,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发光
程度会明显降低。
发光中心离子基态和激发态势能与位形的关系
位形图中代表基态和激发态的两条曲线在S处相交,在此 点激发态和基态具有相同的能量。当发光中心被激发到B 点时,如果温度较高,则体系在B点可能不是失去振动能 下降至C点,然后再向下跃迁回到基态,而是可能得到更 多的振动能,使体系的能量升高到S点,因为S点同时也 是基态曲线上的一个点,因此体系就有可能沿SDA驰豫 到A,在这个过程中,体系从激发态无辐射地降低到基态 的A处,即发生了发光猝灭现象。
绿色的NiO(带隙3.7ev),均是由金属离子的 d-d跃迁引起。
(iii)晶体缺陷或杂质引起的色心。 如F心,色心上的电子可吸收一定波长的可见光由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使晶体着色。如于钠蒸气中加热的
NaCl呈黄色,于还原气氛中焙烧后的金红石呈黑色等。
(iv) 晶体中掺入的杂质离子本身电子跃迁吸收可见光使晶 体显色。
导带底处的能级是电子-空穴对 (也称激子)的激发能级,处在 这种能级上的电子,不同于被激 发到导带中的电子,并不显示光 导电现象,它们和满带中的空穴 偶合成电子-空穴对,作为一个 整体在晶体中存在或复合湮灭(在 离子晶体中的激子能级 一定条件下电子-空穴对达到动态平衡)。
2.红外光区
离子晶体在红外光区的吸收不是基于电子跃迁吸收, 而是基于晶格振动吸收。
互之间产生干涉⑾。
上述现象是光由空气入射到固体,即从低密度介质入射 到高密度介质时发生的现象。与此相反,光由高密度介质 入射到低密度介质时, 若入射角φ在某角度以上,则光全部
被反射(全反射),产生光不逸出固体外的现象⑿。
3.4.2 光的吸收
无机固体材料对光的吸收可发生在红外,可见及紫外 区,这与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及是否有缺陷和缺陷的 种类等因素有关。
Cr3+在Al2O3中所造成的介稳 态能级位于价带与导带之间。
Cr3+吸收蓝色和绿光,使电 子从基态跳到激发态。被激 发的电子随后发生非辐射跃 迁而降至介稳态,其能量不 是以光子形式发射,而是被 声子所吸收。介稳态的电子 随后自发衰减而发生辐射跃 迁返回基态,其能量以红光 发射。
红宝石中的Cr3+部分能级图
发光中心离子电子组态变 化时,电子云要发生变化, 从而会影发光中心离子与 周围晶格离子间的相对位 置,也即电子跃迁时发光 中心离子与周围离子间的 位置要发生调整变化。
发光中心离子基态和激发态 势能与位形的关系
弗兰克-康登原理: 由于原子(或原子核)的质 量比电子大得多,运动也慢 得多,因此,在电子的迅速 跃迁过程中,晶体中原子间 的相对位置可近似地认为恒 定不变。即: 电子激发时,原子核可认为 不动 (位形不变),势能的变 化对横轴是垂直的,垂直移 向正上方的激发态。
2. 位形坐标图
在发光体中,发光中心离子处在一定的晶 格势场中振动,它所具有的能量与周围晶 格离子所形成的晶体势场有关。因此应该 把发光中心离子和其周围晶格离子看作一 个整体来考虑,这种考虑就是采用所谓位 形坐标来表示一个体系。
纵坐标表示发光中心体系的能量。包括 在一定的晶格势场中发光中心离子的势能、 振动能及与晶格势场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
3.荧光材料
(1)荧光灯中的发光体 荧光灯中的发光体是以Mn2+和 Sb3+双重掺杂的磷灰石 (卤磷酸钙)[3Ca3(PO4)2Ca(F, Cl)2:Sb,Mn]荧光粉。

在玻璃管内壁涂有卤磷酸钙荧光粉,管内充有汞蒸气和氩气的混合物, 当有电流时,阴极管发射电子,汞原子受电子的轰击激发到高能态, 它随即跳回基态,同时发射254nm和158nm两种特征波长的紫外光,使 涂在玻璃内壁的卤磷酸钙中的Sb3+和Mn2+进入激发态,当激发态的Sb3+ 和Mn2+返回基态时产生发光。
横坐标表示发光中心离子和周围离子的 “位形”。它是包括离子之间相对位置等 因素在内的一个笼统的位置概念。通常用 离子间距表示,但该间距不是相对于周围 某一离子而言,而是相对于周围所有离子 而言。所以,位形表示的是发光中心离子 在一定的配位环境中所处的位置。
位形坐标图
与发光中心离子的每一个电子组态对应都各有一条势能曲线, 其形状都大致类似。下图是一种基态和一种激发态的 势能曲线。用该图可说明发光过程及发光现象的许多特点。
基于固体的光学性质,可以开发出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材 料、发光材料、激光材料以及各种光功能转化材料等。
Overview of Spectroscopy
10−9 eV 10−5 eV
10−3 eV
1 eV
10 eV
102eV
105 eV 109 eV
Energy
Spectroscopy is originally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adiation and
例如:红宝石(α-Al2O3中掺入约0.05~1%的Cr3+)
纯α-Al2O3晶体无色透明,Al3+和百度文库2-的基态电子能级是填满 的,能隙为9ev, 不吸收可见光, 只有晶格振动吸收红外光。
在Al2O3晶体中掺入0.1%的Cr3+ , 晶体呈粉红色,掺入 1%的Cr3+,则呈深红色。这是因为Cr3+离子具有3d3电子组态, 当Cr3+取代Al3+进入变形的八面体配位格点位置后,在Al2O3 晶体中造成了一部分较低的激发态能级(位于价带和导带之 间),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绿光和兰光,透过红光,因而呈 现红色。
余辉时间在10-8 秒以下的称为荧光。 离开激发源时,荧光现象就中止;
余辉时间在10-8 秒以上的称为磷光。 离开激发源时,发光现象可长时间地继续进行。
发光材料由 基质物质 和激活离子(发光中心离子)组成。 基质物质:一般为外壳层d轨道已填满、内部壳层又不易 受到外部影响的离子(如Cu+、Zn2+、Ag+、Ca2+及 Sr2+、 Ba2+,Y3+等)的硫化物或含氧酸盐。 激活离子:一般为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离子。 常见的有:Pb2+、Sn2+、Sb3+、Mn2+、Ag+、Cu+、Eu3+、
当发光中心吸收了激发能时,按照弗兰克-康登原理,发光 中心从基态的某一能级(如A能级)垂直提升到激发态的某 一较高振动能级B,而离子的位形基本未变。跃迁后,激发 态电子的能量变化和电子云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周围晶格离 子的平衡位置,在约10-12S之内,使其改变到一个新的平衡 位置C点,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电子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周 围离子,转化为晶格的热振动,同时体系的能量从B下降到 C,电子在激发态停留约10-8~10-3S,然后从C跃迁回到基态 的D点,这时发光中心相应地发射出相当于CD间隙能量的 光,然后电子从D驰豫回到A,从而完成一个跃迁周期。
d-d 跃迁 窄帯隙跃迁 色心
晶格
振动

吸收
有 吸

红外光
可见光
紫外光
离子晶体在红外、可见及紫外光区吸收光谱图
3.4.3 发光和发光材料
1. 发光现象
当晶体材料受到激发源(如紫外–可见光、x和γ射线照 射,或阴极射线等)的作用时,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外层价 电子得到能量受激发,相应的原子或离子就跃迁到了激发态。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永久性的变化,否 则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终究要把从激发源所吸收的能量以某 种方式耗散掉,并回到它原来的能量状态。
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对形成强的偶极子,偶极子 的振动可被红外辐射所激发,产生对辐射的吸收。
晶格振动的红外吸收不仅限于离子晶体,其它绝缘体 中也会发生。
例如:NaCl晶体在 40000~70000nm 内有吸收; 金刚石在 2000~13000nm 内有吸收; 水晶在 7000~30000nm 区域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