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化学(第12讲光学性质)
光学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
光学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光学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对光的传播、吸收和散射等光学性质。
研究光学材料的光学性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其特点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光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光学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以期为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光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光学材料是指对光的传播、吸收和散射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
基于其结构特点和组成成分,光学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两大类。
无机材料包括玻璃、晶体等,而有机材料则包括塑料、光纤等。
这些材料在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光学性质,因此对其光学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光学材料的吸收特性研究光学材料的吸收特性是指其在光的传播中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光的吸收特性可通过吸收谱来进行研究。
吸收谱能够描述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程度,从而揭示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能级分布。
通过吸收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材料的光吸收机制,为光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三、光学材料的散射特性研究光学材料的散射特性是指其对入射光进行散射的能力。
散射谱能够描述材料的散射程度及光的散射方向,反映了材料的表面形态、尺寸以及材料内部的缺陷等信息。
根据散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散射特性来推断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成分。
因此,研究光学材料的散射特性对于材料表征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四、光学材料的折射特性研究光学材料的折射特性是指其对光的折射行为。
折射率是描述光在材料中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变化的物理量,是研究光学材料的折射特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和分析光学材料的折射率,我们可以了解光在材料中的传播规律,同时也为设计和优化光学器件提供基础。
五、光学材料的发光特性研究部分光学材料具有发光特性,能够吸收能量并重新辐射出发光。
研究光学材料的发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能级结构和电子激发过程。
发光谱能够提供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和强度分布等信息,为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是研究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学科领域,无机材料是指在化学成分中不含碳元素或者含碳元素量极少的材料。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无机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了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内容。
本文将从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展开介绍。
首先,无机材料是指在化学成分中不含碳元素或者含碳元素量极少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玻璃等。
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了无机材料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等内容。
无机材料具有高熔点、硬度大、导电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化工、冶金等领域。
无机材料的分类主要包括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其次,无机材料的结构特点是指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体生长等方面的特点。
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是指无机材料的原子排列方式,包括了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不同的晶体结构类型。
晶体缺陷是指晶体内部的缺陷或者杂质,它会影响晶体的性能和应用。
晶体生长是指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它决定了晶体的形貌和尺寸。
再次,无机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指无机材料在外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包括了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质是指无机材料在加热或者冷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了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光学性质是指无机材料对光的吸收、反射、透射等性质,包括了折射率、透明度等。
电学性质是指无机材料在外加电场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了导电性、介电常数等。
最后,无机材料的化学性质是指无机材料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了化学稳定性、化学反应性等。
无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是指无机材料在化学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稳定性,包括了耐酸碱性、耐腐蚀性等。
化学反应性是指无机材料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包括了氧化性、还原性等。
综上所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无机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了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内容。
无机材料的结构分析及性质分析
无机材料的结构分析及性质分析无机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与有机材料不同,无机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无机材料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材料。
一、结构分析无机材料的结构非常复杂,一般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1.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晶体衍射图案,确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X射线或中子作为探针。
通过分析晶体衍射图样的强度和位置,可以确定晶体的晶格常数、晶体间距、晶体的对称性等信息。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研究金属、陶瓷等无机材料的结构。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高能电子来研究材料结构的方法。
与传统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能够在更高的分辨率下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
该方法在金属、半导体、陶瓷等材料的结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吸收、散射、透射等红外光谱信息,来确定材料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无机材料的化学键、晶体结构、表面特性等信息。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分析粉末、化学品、纤维等材料。
二、性质分析无机材料的性质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机材料的性质分析方法:1. 吸附性能分析吸附性能是无机材料的常见性质之一。
通过测量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大小等参数,可以确定材料的吸附性能。
常用的吸附性能分析方法包括石墨烯气体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法等。
2. 光学性质分析光学性质是无机材料的重要性质之一,包括折射率、吸收系数、发光性等。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的光谱特性,可以确定材料的光学性质。
光学性质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3. 电学性质分析电学性质是无机材料的另一种常见性质。
通过测量材料的电导率、电容量等参数,可以确定材料的电学性质。
电学性质分析方法包括交流电阻率法、恒定应变法等。
无机非金属类功能材料简介
*
当光入射到由大量粒子所组成的系统时,光的吸 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个基本过程是同时存在的。 在热平衡状态,高能级上的粒子数总是小于低能级上 的粒子数,产生激光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使原子或分子 系统的两个能级之间实现粒子数反转。
★ 固体激光器材料
1.激活离子
固体激光工作物质要在基质晶体中掺入适量的 激活离子。激活离子的作用是在固体中提供亚稳态 能级,由光泵作用激发振荡出一定波长的激光。目 前激活离子来自三价和二价的铁系、镧系和锕系元 素。激光的波长是由激活离子的种类决定的。
照相底片中的agbr经曝光后分解出ag和br经显影定影后ag被固定下来而br却溶于定影液中不能再结合?而光色玻璃种的卤素不能逸出ag也不能自由运动无光照时二者可再结合光色材料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光存储材料由于光色材料的颜色在光照下发生可逆变化所以产生两种型式的光学存储即写入型与消除型写入型是用适当的紫光或紫外线辐射来转换最初处于热稳定或非转换态的材料
3.1.4 红外材料
在红外线应用技术中,要使用能够透过红外线 的材料,这些材料应具有对不同波长红外线的透过 率、折射率及色散,一定的机械强度及物理、化学 稳定性。
在红外技术中作为光学材料使用的晶体主要有 碱卤化合物晶体、碱土—卤族化合物晶体、氧化物 晶体、无机盐晶体及半导体晶体。
应用于滤光片、基板等方面。在火箭、导弹、 人造卫星、通讯、遥测等使用的红外装置中被广泛 地用作窗口和整流罩等。
★ 光学介质材料可以以折射、反射和透射的方式 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和位相,使光线按预定的要 求传输;也可以吸收或透过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而 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其主要性能参数有两个:光 谱通过率和光学色散,即不同波长下的透过率和折 射率。光学介质材料从形态及组成上可分为5类: 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光学塑料、光学薄膜和光学 纤维。
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无机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能源、电子等领域。
了解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对于材料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晶体结构、多孔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介绍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一、晶体结构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对其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空间排列规律组成的固体。
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通常可以分为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几种基本结构类型。
以立方晶系为例,典型的结构有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两种。
在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分别位于各个面的中心和8个角上;而在体心立方结构中,除了在各个面的中心外,还有一个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位置。
二、多孔结构无机材料的多孔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存在大量孔洞或微孔的结构。
多孔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因此对于催化剂、吸附剂和电池材料等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无机多孔材料包括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介孔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具有可调节的孔径和孔隙结构。
介孔材料则是一种具有孔径在2至50纳米之间的材料,其中最典型的是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三、材料性能无机材料的性能可以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几个方面。
物理性能包括材料的电导性、热导性和光学性质等;化学性能涉及材料的化学活性和稳定性;力学性能关注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
以一些常见的无机材料为例,二氧化硅是一种具有高温稳定性和优良的绝缘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制备;氮化硼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被用作切削工具的材料;氧化铝是一种良好的绝缘体,广泛应用于电气绝缘和陶瓷工业。
四、材料设计与应用了解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对于材料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调控材料的结构可以实现对其性能的调节。
例如,通过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引入不同的配体,可以调节其孔隙大小和化学环境,从而用于催化剂的设计;通过控制氮化硼的晶体结构,可以实现对其力学性能的调节,开发出更高性能的切削工具。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能源、电子、医疗等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无机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稳定性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如何制备高性能无机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无机材料的制备出发,探讨其性能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无机材料的制备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无机材料的方法,它是将前驱体通过溶胶方法制备成胶体、凝胶再热处理制备出均匀的无机材料颗粒。
这种制备方法可以得到纳米级的有序多孔结构,其材料结构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分布。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多种无机材料,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
2.固相法固相法是一种制备无机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以前驱体为主要原料,在高温下热处理成为所需的无机材料。
这种制备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均匀性好的无机材料。
例如,Zn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机材料,用固相法可以制备出优质的ZnO晶体。
3.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无机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气态前驱体传输到基体表面,利用热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将前驱体转化为无机颗粒,从而在基体表面生长出所需的无机材料。
这种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高品质、大面积均匀的无机材料。
例如,CdS是一种具有重要光电性能的无机材料,用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CdS薄膜。
二、无机材料的性能无机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这些性质使得它们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材料。
以下是无机材料的一些典型性质。
1.光学性质无机材料常常表现出良好的光学性质,如高透明度、高光泽、较高的折射率、较低的吸收系数和较强的光电转换性能等。
例如,ZnO是一种优良的光电性材料,它的光电转换效率高,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2.磁学性质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质是指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磁矩、自旋等。
无机材料具有的磁学性质主要有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和超导性等。
例如,Fe3O4是一种具有良好磁学性能的无机材料,它的高磁饱和度和高导磁率使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用无机化学:第一章 新型无机材料概述
✓ 粉体原料的粒度是纳米量级的,显微结构中的晶粒、晶界、气孔、缺陷分布均在纳米尺度。 ✓ 纳米陶瓷表面和界面非常大,晶界对材料性能其主导影响作用 ✓ 纳米陶瓷是当前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将促使陶瓷从性能到应用都提高到崭新的阶段 9
现代社会的合成材料
钇铝石榴石激光材料,氧化铝、氧化钇透 明材料和石英系或多组分玻璃的光导纤维 等
金 属
高温结构陶瓷
高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硼化物等 难熔化合物
材
超硬材料
碳化钛、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
料
人工晶体
铌酸锂、钽酸锂、砷化镓、氟金云母等
生物陶瓷
长石质齿材、氧化铝、磷酸盐骨材和酶的
载体等
21
无机复合材料
陶瓷基、金属基、碳素基的复合材料
对人体有较好的适应性
心瓣膜、人造关节等
23
硬度大、耐磨损
高温炉管
透明、耐高压 氧化铝陶瓷制品
高
压
钠
灯
熔点高
24
氧化铝陶瓷球磨罐
星式氧化铝陶瓷球磨机
25
高压钠灯是发光效率很高的一种电光源,光色 金白,在它的灯光下看物清晰,不刺眼。平均 寿命长达1万小时~2万小时,比高压汞灯寿命 长2倍,高过白炽灯的寿命10倍,是目前寿命 最长的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就已经 知道利用钠蒸气放电可获得一种高效率的光源, 但一直到1960年,高压钠灯才呱呱坠地,后经 不断发展改进,才得以实际应用。
2014级本科生选修课程
应用无机化学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新型无机材料概述
• 新型无机材料发展概况 • 新型无机材料特点 、分类 • 新型无机材料应用领域
无机化学讲义课件
酸碱反应的平衡与移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研究酸碱反应的平衡状 态和移动方向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 的一类反应,通过研究 酸碱反应的平衡状态和 移动方向,可以深入了 解酸碱的性质和作用机 制。同时,酸碱反应在 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也有广泛应用。
酸碱指示剂和滴定分析 法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 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 法则是一种测定物质浓 度的分析方法。通过这 些手段,可以精确测定 酸碱反应的程度和物质 含量。
05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
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 、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 是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实验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应对措 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合理设计实验 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 骤的安排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无机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人类提 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推动了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等 领域的进步。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研究太阳能、风 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 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领域,无机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材料科学领域,通 过研究新型无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质,可以推动材料科学 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详细描述
氧化数是描述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态的数值,氧化剂和还原剂则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色。通过这 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类氧化还原反应。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单质与氧化物
2024年度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以及能量变化,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原理。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热、焓变等参 数。
2024/2/3
19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反应速率
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温 度等因素有关。
速率方程
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 式。
应用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沉淀物的溶 解度,可以实现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从而分离和提纯化学物质。
22
05
无机化合物分类及性质
2024/2/3
23
金属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2024/2/3
0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介绍锂、钠、钾、铷、铯、钫等碱金属以及铍、镁、钙、锶、钡等碱土
金属的单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重要化合物如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 解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元素化学的 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 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和爱好,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结合实例,分析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解度与溶度积
通过实例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及应用。
2024/2/3
35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无机化学》(第六版)教材配套习题集
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无机光电材料
无机光电材料一、引言无机光电材料是指由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制成的具有光电性能的材料。
它们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LED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无机光电材料的种类、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种类1. 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锗、砷化镓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LED领域。
2. 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镓(ZnO)等,具有高透过率和低电阻率,被广泛应用于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
3. 光致发光材料:包括荧光粉和磷光体等,可以被激发产生荧光或磷光效应,被广泛应用于LED灯具和显示屏。
4. 其他无机功能材料:如氮化硼(BN)、碳化硅(SiC)等,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
三、性质1. 光学性质:无机光电材料具有吸收、反射、透过光线的能力,其光学特性与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制备方法等因素有关。
2. 电学性质:无机光电材料具有导电或绝缘的特性,其导电性与材料的掺杂浓度、晶体结构和制备方法等因素有关。
3. 热学性质:无机光电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这些特性对于一些高温应用非常重要。
四、制备方法1. 气相沉积法:通过将气态前驱体引入反应室,在高温下进行化学反应,沉积在衬底上形成薄膜或晶体。
如CVD法、MOCVD法等。
2. 溶液法:将前驱体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溶液沉淀或溶剂挥发形成薄膜或晶体。
如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
3. 真空蒸发法:将前驱体物质置于真空腔中,通过加热使其蒸发并在衬底上沉积形成薄膜或晶体。
4. 机械化学法:通过机械力和化学反应共同作用,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无机光电材料。
如球磨法、高能球磨法等。
五、应用1. 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
2. LED灯具: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和光致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LED灯具和显示屏领域。
3. 传感器:无机光电材料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可以制备成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无机化学讲义课件
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熔融状态 下也导电。
共价键及其性质
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键能较大,但比离子键小。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
一般难溶于水,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有些共价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 华力和氢键等。
特点
无机化学研究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金属、非金属 、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学反应多样,包括化合、 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无机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 肥料、陶瓷、玻璃、冶金等。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早期发展
古代人们通过炼金术、医药学等 实践活动积累了无机化学的初步
知识。
近代发展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道尔顿提 出了原子论,奠定了近代无机化 学的基础;随后门捷列夫发现了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
制作笔记
制作详细的笔记,记录重要知识点、公式和反应机理等, 方便复习和查阅。
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多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分析解题思路
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挑战难题
适当挑战一些难题和复杂问题,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和解题能力。
位置。
探讨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制备方法和应用。
阐述金属氢氧化物的性 质、稳定性及其与酸的
反应。
金属盐类
介绍金属盐类的性质、 溶解性及其在化学反应
中的作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与分类
介绍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分类及其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
无机化学课件12-s区元素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污染
S区元素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可能通过废渣、废气等途 径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 染。
土壤质量下降
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可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产品安全问题
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影响农 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 影响农产品安全。
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污染
S区元素可能以气态或颗粒物的形 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
SUMMAR Y
01
S区元素的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S区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2族(IIIB族)的元素,包括钪(Sc)、钇(Y )、镧(La)、锕(Ac)等。
特性
S区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具有金属的通性,如导电、导热、延展性等。它们在化 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易于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
S区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金属氢化物是S区元素与氢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它们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金属氢化物在能源储存和转换领域有潜在的 应用价值。
金属氢化物在工业中有一定的应用,如作为储氢材料和制备其他金属氢化物的原料。此外,一些金属氢化物还具有特殊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可用于制备新型材料和器件。
REPORT
CATALOG
环保催化剂
利用硫元素制备的催化剂可用于 处理工业废气,降低污染物排放 。
合成新物质
含硫化合物
硫单质或硫化物可与其他元素合成多 种含硫化合物,如硫酸、硫代硫酸盐 等。
高分子材料
含硫元素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性能 ,如耐高温、抗氧化等,在航空、航 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REPORT
CATALOG
DATE
REPORT
CATALOG
DATE
无机光化学合成
新材料制备
能源转换与存储
无机光化学合成在能源转换与存储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光能、太阳能的利用以及电池的研发。通过光化学反应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同时也可以合成高性能的电池材料。
总结词
在光能转化方面,利用无机光化学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出高效的光电转换材料,如光电极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此外,通过光化学合成还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电池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等,用于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03
该方法常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材料和荧光探针等,具有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01
02
03
X射线与电子束诱导合成法是利用X射线和电子束激发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X射线和电子束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能够瞬间激发大量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该方法常用于制备超硬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功能陶瓷等,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和制备效在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通过光化学反应可以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无机光化学合成可以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去除等。例如,利用光催化技术可以将有机染料、农药等污染物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水体污染。此外,无机光化学合成还可用于土壤修复,通过光化学反应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低毒性或无害的物质,以改善土壤质量。
无机光化学合成
目录
无机光化学合成简介 无机光化学合成的原理 无机光化学合成的技术与方法 无机光化学合成的应用领域 无机光化学合成的挑战与前景
01
CHAPTER
光学材料
2. 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
(1)三能级系统
外界的激发作用,使粒子从E1跃迁 到E3,处于E3能级的粒子不稳定,很快 通过无辐射跃迁转移到E2 。 E2是亚稳态, 寿命较长,粒子的停留时间较长。
E3 E2
E1上的粒子不断被跃迁到E3,很快 E1 转移到E2 ,由于E2允许粒子长时间停留, 则从E2到E1的自发辐射跃迁几率很小, 三能级系统 于是粒子就在E2上积聚起来,从而实现 E2与E1两能级间的粒子数的反转。
在三能级系统中, E1是最低能级或基态能 级。在热平衡时,它上面的粒子数很多,必须 用很强的光泵才能将粒子激发到E3能级,以实 现E1 和E2之间的粒子数反转,这对光激励源的 要求很高。
(2)四能级系统
四能级系统中,产生受激辐射的低能级不是系统的 基态能级,且不像三能级系统中总有很多粒子。在热平 衡条件下,该能级可认为经常是空的,所以易实现粒子 数反转。
4F
1 2
20
4F
非辐射跃迁
10
激活
2E
激光 693.3nm 0
4A 2
基态
红宝石晶体中Cr3+的能级 和激光发射
能量(103cm-1)
4F
1 2
20
4F
非辐射跃迁
10 激活
2E
激光 693.3nm 0
4A 2
基态
红宝石晶体中Cr3+的能级 和激光发射
用氙光灯的强可见光照射到红 宝石晶体上,Cr3+ 离子的d电子从 基态 4A2 激发到较高的激发态 4F1 、 4F 能级。这些能级上的电子通过非 2 辐射过程很快回到稍低一些的能级 2E。 2E激发态能级的寿命非常长, 约为5×10-3秒,这意味着 2E能级上 可聚集较多的电子,发生粒子数反 转。电子从能级 2E回到基态就产生 了激光。在这一转变过程,晶体相 中许多离子互相激励、衰变,便产 生了强的波长为693nm的相干红光 脉冲。
大学化学课: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大学化学课: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引言大学化学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无机物作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材料科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从原子、分子到晶体结构的层次来认识无机物的奥秘。
什么是无机物无机物是指不含碳氢键的化合物,也可以说是不含有机物的化合物。
无机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盐、无机气体等各种物质,其中有些物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和化合物,有些则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无机物通常有着不同于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对于理解它们的化学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原子和分子结构无机物的结构从最基本的层次来看就是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原子是无机物的最小单元,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比如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其与其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与否。
分子是由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无机物的基本构造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无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无机物性质,比如硫酸是一种酸性物质,而氯化钠是一种盐类物质。
结晶与晶体结构除了原子和分子结构,无机物还可以以晶体的形式存在。
晶体是具有有序、周期性排列的无机物固态结构,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晶体的结构具有规律性,并在空间中呈现出复杂的对称性。
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无机物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无机物的硬度、光学性质、电导率等性质。
比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由于晶体结构不同,金刚石是一种非常硬的物质,而石墨是一种软的物质。
无机物的化学反应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与其参与的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不同的无机物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产物。
比如氯化铁和硫酸铜在反应时会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氯化铜和硫酸铁。
无机物的结构决定了其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对于理解这些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光学材料手册
光学材料手册光学材料手册一、光学材料种类光学材料主要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两大类。
无机材料包括玻璃、晶体、陶瓷等,有机材料包括聚合物、液晶、塑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透射率、反射率等,适用于不同的光学应用领域。
二、光学材料性质光学材料的性质主要包括折射率、透射率、反射率、双折射率、色散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材料在光学系统中的性能,如成像质量、光能利用率等。
对于不同的光学应用,需要选择具有合适光学性质的材料。
三、光学材料制备光学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熔融法、凝固法、薄膜法等。
熔融法是将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进行冷却和成型;凝固法是将原料加热至液态,然后冷却至固态;薄膜法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薄膜。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产品要求。
四、光学材料应用光学材料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信息通信、医疗、教育等领域。
在军事领域,光学材料被用于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潜望镜等;在航空航天领域,光学材料被用于制造卫星、空间望远镜等;在信息通信领域,光学材料被用于制造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缆等;在医疗领域,光学材料被用于制造医疗设备,如内窥镜等;在教育领域,光学材料被用于制造显微镜等教学仪器。
五、光学材料性能测试为了确保光学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折射率测试、透射率测试、反射率测试、双折射率测试、色散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各项光学性质和性能指标,从而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六、光学材料计算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材料的计算模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通过计算模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预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材料的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研发成本。
七、光学材料标准与规范为了保证光学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
这些标准与规范规定了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以及产品的质量要求等。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1-2 分子轨道和能带
• 一、能带理论
理论的说明以及对导电作用的原理
• 二、分子轨道的概念
采用单电子近似方法,假定分子中的每个电子孤立地 运动在各个原子核和其余电子组成的平均势场中,每 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单电子波函数描述,这种函数 是电子坐标函数,分之中的单电子波函数称为分子轨 道。
结晶化;玻璃化;分相
• 三、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手段
Tamman的速率决定结晶理论; Uhlmann利用 3T图
• 四、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键型;键强;电负性差值;SP杂化轨道的形成
§3-5 玻璃的结构
关于玻璃的结构,目前尚无定论,只有 假说。基本假说有两种:
• 一、微晶子假说
• 二、无规则网络假说
第五章 胶体
• 胶体简介 • 粘土的荷电性 • 粘土胶体的动电性质 • 粘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 • 粘土-水系统的胶体性质
§5-1 胶体简介
• 一、分散体系
一种物质以或大或小的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 成的体系。
• 二、胶核、胶体粒子和胶团
胶核:胶体溶液中,作为分散相的微小物质粒子是构 成胶体的核心 胶体粒子:滑动面所包围的带电体 胶团:整个扩散层及其所包围的胶体粒子
1.活化晶格作用;2.稳定晶格作用;3.改变晶体的性质
§2-3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 一、产生原因 • 二、与母体化合物的区别
§2-4 线缺陷
• 一、分类: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 二、两种位错的判断和符号
§2-5 面缺陷
• 一、晶体的面缺陷定义 • 二、面缺陷的分类
第三章 熔体和玻璃体
化学中的无机化学与材料化学
化学中的无机化学与材料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等。
其中,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及其在材料学中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讲述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一、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反应、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等等。
无机化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催化、电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等等。
在无机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学科分支,如有机金属化学、配位化学、光化学等等。
1. 有机金属化学有机金属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分子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吉尔曼试剂反应,即有机铜试剂与卤代烷反应生成烯烃。
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对于新型材料的合成、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其中配位化合物是指带有一个或多个配体的金属离子,通常在这些化合物中配体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羰基、氮原子、氧原子等等配位给金属离子。
配位化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研究生物学上一些重要的金属生物体系、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等等。
3. 光化学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的学科。
典型的光化学就是光合作用,通过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质。
在生物界中,许多光合作用的反应都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而光化学可以研究这些反应机制。
二、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材料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的学科。
其中,材料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无机材料。
无机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
材料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材料的合成材料化学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例如单分散纳米粒子、单壁碳纳米管等新型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其中,无机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学性能、催化性能等等,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机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无机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无机材料是指不含碳氢键的材料,多数由金属、陶瓷、玻璃和矿物质等构成。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因此在化学、能源、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重点讨论无机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一、无机材料的结构分析无机材料的结构通常由原子、离子、分子或晶体构成。
其中,晶体结构是无机材料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结构类型。
晶体结构是由周期性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即晶胞所构成的。
晶体结构的类型根据离子的坐标和其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四种类型。
离子晶体结构类似于硬球模型,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格结构。
其中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晶体。
共价晶体与离子晶体类似,但其连接方式为共价键,其中典型的例子是金刚石。
分子晶体是由不含电荷、由轻元素或分子组成的晶体结构类型,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冰结构。
金属晶体则是由球形原子组成,其中典型的例子是铜。
除了晶体结构外,无机材料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结构调控,例如材料的制备条件改变、添加掺杂元素、化学修饰等操作,因此得到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晶结构、形貌和性质。
这些调控方法也是无机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无机材料的性质分析无机材料的性质是指其热力学、电学、光学、磁学、力学等方面的性质。
这些性质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材料适用于什么样的领域,也是研究无机材料的重要方向。
热学性质是指材料的热膨胀、热导率和比热等性质。
无机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高温、强酸强碱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太阳能电池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无机太阳能电池利用热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因此,研究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质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至关重要。
电学性质是指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电磁场作用下的响应等电学性质。
无机材料中,金属、半导体和陶瓷等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质,这些性质的特点影响了材料的电学应用。
二氧化硅的性质
二氧化硅的性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光学性质、热力学性质、电学性质以及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1.化学性质二氧化硅简写为SiO2, 化学式为SiO2。
它是一种无机物,是地球上最普遍的化合物之一。
在常态下,它呈现为白色或无色的晶体。
它是一种能和许多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合物,可以和硫酸反应,形成硅酸,还可以和碳酸反应形成硅酸盐。
另外,它可以和铝、钙、镁等金属离子发生反应。
2.物理性质(1)物理形态:二氧化硅的物理形态多样,可以呈粉末状、微粉状、纳米颗粒状,也可以呈块状、颗粒状等。
(2)密度:二氧化硅的密度为2.65g/cm³,是非常轻的物质,它的密度比水还轻。
(3)熔点:二氧化硅的熔点是1713℃。
它的熔点非常高,需要高温才能使其熔融。
(4)硬度:二氧化硅的硬度很高,是所有非金属材料中硬度最高的,莫氏硬度为7。
(5)溶解性:二氧化硅在水中几乎不溶,但在从碱性溶液中可溶,在高温、高压下可溶于甲醇、乙醇、盐酸、氢氟酸以及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等溶剂中。
(6)折射率:二氧化硅的折射率为1.45,是一种优良的光学材料。
3.光学性质二氧化硅是一种透明的物质,可以制成优良的光学玻璃,如光学透镜、棱镜、滤波器等,其折射率高,且光学性质很稳定。
4.热力学性质(1)热传导性能:二氧化硅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是一种优良的热传导材料。
(2)热膨胀系数:二氧化硅的热膨胀系数比较低,是一种热扩散系数比较小的材料。
5.电学性质(1)介电常数:二氧化硅的介电常数很高,可以达到3.9—4.6,是一种优良的电绝缘材料。
(2)电阻率:二氧化硅的电阻率很高,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绝缘材料。
6.生物学性质二氧化硅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材料?可以安全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在医疗领域,二氧化硅材料可以制成人工骨头、牙齿、人工耳蜗和眼窝等人工器官,并且引入了纳米技术之后,可制成纳米药物,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有效防治一些细菌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3+在Al2O3中所造成的介稳 态能级位于价带与导带之间。
Cr3+吸收蓝色和绿光,使电 子从基态跳到激发态。被激 发的电子随后发生非辐射跃 迁而降至介稳态,其能量不 是以光子形式发射,而是被 声子所吸收。介稳态的电子 随后自发衰减而发生辐射跃 迁返回基态,其能量以红光 发射。
红宝石中的Cr3+部分能级图
当带隙Eg > 3.1ev( 相当于400nm ),可见光区无吸收。 当带隙Eg < 1.59ev(相当于可见光780nm)
所有可见光都有可能被吸收。 当带隙Eg 在 1.59 ~ 3.1ev,
部分可见光被吸收,呈现不同的颜色。
激子吸收:电子由满带向稍低于导带底处的能级跃迁引起。
光谱吸收位置:邻近基础吸收带长波一边。
横坐标表示发光中心离子和周围离子的 “位形”。它是包括离子之间相对位置等 因素在内的一个笼统的位置概念。通常用 离子间距表示,但该间距不是相对于周围 某一离子而言,而是相对于周围所有离子 而言。所以,位形表示的是发光中心离子 在一定的配位环境中所处的位置。
位形坐标图
与发光中心离子的每一个电子组态对应都各有一条势能曲线, 其形状都大致类似。下图是一种基态和一种激发态的 势能曲线。用该图可说明发光过程及发光现象的许多特点。
导带底处的能级是电子-空穴对 (也称激子)的激发能级,处在 这种能级上的电子,不同于被激 发到导带中的电子,并不显示光 导电现象,它们和满带中的空穴 偶合成电子-空穴对,作为一个 整体在晶体中存在或复合湮灭(在 离子晶体中的激子能级 一定条件下电子-空穴对达到动态平衡)。
2.红外光区
离子晶体在红外光区的吸收不是基于电子跃迁吸收, 而是基于晶格振动吸收。
1. 紫外光区
离子晶体 (纯净、无杂质缺陷的),禁带宽度大,且在 禁带中不存在电子能级。可见 、 红外光 能量小,不能使 电子从满带越过禁带而到达导带,所以不为晶体所吸收, 晶体对这些光区的辐射是透明的。
紫外光的能量相当于离子晶体的禁带宽度,用紫外光 照射离子晶体时,满带中的电子有可能被激发进入导带, 发生光的吸收。 因此离子晶体在紫外光区是不透明的。
由于AB的激发能大于CD的发射能,所以发射辐射比激发 辐射有较长的波长。即解释stokes位移。
位形坐标图也可解释晶体发光的温度猝灭现象: 即任何发光材料,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发光
程度会明显降低。
发光中心离子基态和激发态势能与位形的关系
位形图中代表基态和激发态的两条曲线在S处相交,在此 点激发态和基态具有相同的能量。当发光中心被激发到B 点时,如果温度较高,则体系在B点可能不是失去振动能 下降至C点,然后再向下跃迁回到基态,而是可能得到更 多的振动能,使体系的能量升高到S点,因为S点同时也 是基态曲线上的一个点,因此体系就有可能沿SDA驰豫 到A,在这个过程中,体系从激发态无辐射地降低到基态 的A处,即发生了发光猝灭现象。
例如:红宝石(α-Al2O3中掺入约0.05~1%的Cr3+)
纯α-Al2O3晶体无色透明,Al3+和O2-的基态电子能级是填满 的,能隙为9ev, 不吸收可见光, 只有晶格振动吸收红外光。
在Al2O3晶体中掺入0.1%的Cr3+ , 晶体呈粉红色,掺入 1%的Cr3+,则呈深红色。这是因为Cr3+离子具有3d3电子组态, 当Cr3+取代Al3+进入变形的八面体配位格点位置后,在Al2O3 晶体中造成了一部分较低的激发态能级(位于价带和导带之 间),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绿光和兰光,透过红光,因而呈 现红色。
绿色的NiO(带隙3.7ev),均是由金属离子的 d-d跃迁引起。
(iii)晶体缺陷或杂质引起的色心。 如F心,色心上的电子可吸收一定波长的可见光由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使晶体着色。如于钠蒸气中加热的
NaCl呈黄色,于还原气氛中焙烧后的金红石呈黑色等。
(iv) 晶体中掺入的杂质离子本身电子跃迁吸收可见光使晶 体显色。
光的吸收⑤,光强度的衰减服从朗伯定律
。吸收光
子能量后被激发的原子或离子,经过驰豫振荡⑥,发光⑦,
光离子化或其它的光化学反应⑧等过程释放激发能量由激发
态再回到原来的基态。通过发光而失去激发能的过程称为辐
射跃迁,驰豫振荡是无辐射跃迁,激发能不转化为光而是转
移给基质晶格,在晶格振动中以热的形式放出。光离子化是
d-d 跃迁 窄帯隙跃迁 色心晶格振动固吸收
有 吸
收
红外光
可见光
紫外光
离子晶体在红外、可见及紫外光区吸收光谱图
3.4.3 发光和发光材料
1. 发光现象
当晶体材料受到激发源(如紫外–可见光、x和γ射线照 射,或阴极射线等)的作用时,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外层价 电子得到能量受激发,相应的原子或离子就跃迁到了激发态。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永久性的变化,否 则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终究要把从激发源所吸收的能量以某 种方式耗散掉,并回到它原来的能量状态。
指原子中的电子在吸收了能量很高的光(如激光)后远离原
来的原子在固体中自由流动或逸出固体外的现象。也有些固
体物质吸收光后发生化学变化、晶型改变及产生晶格缺陷。
没有被吸收而通过固体的一部分光,以其原状离开固体, 即透过⑨,剩余的部分在固体内部被再反射⑩,在回到表 面后射出固体外。这时也可能与在固体表面定反射的光相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晶体所吸收的能量都是或大部分是转 化为热能而耗散掉,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将一部 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而发射出来。若发射出的光子的波长 在可见光范围内,就表现出发光现象。
由于这种光不是由于温度升高而发射出来的,所以 也称之为 “冷光”。
根据余辉时间(发光后其强度降到原强度1/10时所 需时间)的长短,冷光可分为 荧光 和 磷光 两种:
当发光中心吸收了激发能时,按照弗兰克-康登原理,发光 中心从基态的某一能级(如A能级)垂直提升到激发态的某 一较高振动能级B,而离子的位形基本未变。跃迁后,激发 态电子的能量变化和电子云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周围晶格离 子的平衡位置,在约10-12S之内,使其改变到一个新的平衡 位置C点,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电子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周 围离子,转化为晶格的热振动,同时体系的能量从B下降到 C,电子在激发态停留约10-8~10-3S,然后从C跃迁回到基态 的D点,这时发光中心相应地发射出相当于CD间隙能量的 光,然后电子从D驰豫回到A,从而完成一个跃迁周期。
基于固体的光学性质,可以开发出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材 料、发光材料、激光材料以及各种光功能转化材料等。
Overview of Spectroscopy
10−9 eV 10−5 eV
10−3 eV
1 eV
10 eV
102eV
105 eV 109 eV
Energy
Spectroscopy is originally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adiation and
互之间产生干涉⑾。
上述现象是光由空气入射到固体,即从低密度介质入射 到高密度介质时发生的现象。与此相反,光由高密度介质 入射到低密度介质时, 若入射角φ在某角度以上,则光全部
被反射(全反射),产生光不逸出固体外的现象⑿。
3.4.2 光的吸收
无机固体材料对光的吸收可发生在红外,可见及紫外 区,这与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及是否有缺陷和缺陷的 种类等因素有关。
Cr3+、Sm3+等。 发光材料表示: 〔基质物质:激活离子〕 例如,在黑白电视机中使用的发光材料有:
发兰光的[ZnS:Ag]、发黄光的 [(Zn, Cd)S: Cu, Al ] 荧光灯中使用的发光体为:
[3Ca3(PO4)2Ca(F, Cl)2:Sb, Mn]。
根据激发源的不同, 发光可分为:光致发光、场致发光、 电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等。一般发光体并没有把从激 发源得到的能量全部用于发光,而是总有一定的耗散。 对光致发光来说,发射光的能量一般低于激发光的能量, 即发射光波长总是要大于激发光波长,这种波长变长的 效应称 斯托克(stokes)位移。 原因:激活离子中电子跃迁后形成的激发态可与基质晶格 原子(离子)交换能量,传递给晶格的能量以热的 形式散失。这可从位形坐标图得出解释。
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对形成强的偶极子,偶极子 的振动可被红外辐射所激发,产生对辐射的吸收。
晶格振动的红外吸收不仅限于离子晶体,其它绝缘体 中也会发生。
例如:NaCl晶体在 40000~70000nm 内有吸收; 金刚石在 2000~13000nm 内有吸收; 水晶在 7000~30000nm 区域的吸收。
matter as a function of wavelength.
2
E=hγ= hc/λ
可见光范围:波长400-700nm X、γ射线:波长在10nm以下 微波、无线电波长在106nm以上
波长102~104 nm
折射光在固体内行进时,和固体内部的电子或晶格等的振动
子互相作用,使其激发为高能级状态,而光强度减弱,即为
3.4 光学性质
固体的光学性质,本质上就是固体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包括:固体对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吸收、光在固体
中的传播以及光致发光、光电作用和光磁作用等。 固体(材料)的光学性质与固体的组成、固体内的 电子能(级)、晶格缺陷和杂质等因素有关。 主要考虑波长在102~104nm 范围的光(或电磁波), 包括:紫外、可见 和 红外光。
余辉时间在10-8 秒以下的称为荧光。 离开激发源时,荧光现象就中止;
余辉时间在10-8 秒以上的称为磷光。 离开激发源时,发光现象可长时间地继续进行。
发光材料由 基质物质 和激活离子(发光中心离子)组成。 基质物质:一般为外壳层d轨道已填满、内部壳层又不易 受到外部影响的离子(如Cu+、Zn2+、Ag+、Ca2+及 Sr2+、 Ba2+,Y3+等)的硫化物或含氧酸盐。 激活离子:一般为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离子。 常见的有:Pb2+、Sn2+、Sb3+、Mn2+、Ag+、Cu+、E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