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抗日楹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染的抗日楹联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将领解固基由黔(贵州)边驻地开赴抗日前线,任第43军26师152团上校团长。部队临开拔前,他写家书寄给自己的母亲,

“儿已开赴抗日前线,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并附有一联表达其誓死报国之志:

死后愿为沙场鬼;

生前不作故乡人。

1937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8大队30队少尉报务员兼机枪手蔡振东,奉命飞赴南京作战。行前,他也留书一封给母亲,并附一联云:

奋翼凌云霄,杀尽倭寇方解恨;

依闾纵失望,有儿忠烈最光荣。

蔡振东践行了自已的报国诺言,在后来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除了将士们的抗日豪情,在抗战期间关心抗战、宣传抗战已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思想情愫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商业楹联中窥见一斑。

一理发店撰联:

倭寇不除,有何面目?

国仇未灭,负此头颅。

一钟表店撰联: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

时时刻刻,不忘民族深仇。

有一副厨房联如是写道:

儿曹莫谓食无鱼,应晓当头国难;

主女勿糜厨下米,须知节约战时。

一浴室有联云:

不逐倭奴,终身含垢;

未雪国耻,满面蒙污。

悠悠挽歌悼烈士

1938年3月,日军攻打台儿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把守徐州门户腾县。第122

师以全师覆灭的代价在腾县坚守4天,为国军集结台儿庄赢得了时间。王铭章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壮烈殉国。

王铭章牺牲后,全国各界公祭活动颇多,当时的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参加了公祭,并敬献了花圈和挽联。

毛泽东、吴玉章、博古、董必武、王明联名献上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

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是真炎黄子孙,流芳青史;

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这些对联既是哀悼抗日英雄的悠悠挽歌,又是纪录重大战役和事件的宏伟史诗。这类挽联在抗日战争时期,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佳作。

例如,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在山西抗战战场后,赖传珠、曾山写下挽联:

茅山忠骨未寒,漳河水浪又起,敌后斗争艰苦,吾党著英,于斯尽瘁;

世界酣战方殷,中华民心益奋,沙场义愤填膺,真理文明,昭然彰著。

蒋光鼐挽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联: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

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1945年中共中央在召开“七大”期间,举行向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致哀仪式,会场正中悬有挽抗日烈士联:

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你们的事业永与人民同垂不朽;为胜利而来,为胜利而去,我们的任务是向胜利勇往直前。

以上这些对联或慷慨悲歌或缠绵哀怨,既悼逝者,更励来人,在满腔悲愤之中又让人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

吐气扬眉报国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侵略军代表冈村宁次到达湖南芷江乞降,消息传开,芷江山城

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互致庆贺。在县城东门贴出一副巨型对联:

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

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

1945年9月,长沙军界集会庆祝抗日胜利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其中有联曰: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状;

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想当初,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烧杀掳抢,穷凶极恶,骄横跋扈,不可一世,而最终则受到了历史的惩罚和嘲弄,无条件投降。

湖南桃林塾师龙逸才撰写的对联最具讽刺意味:

本日果真降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在抗日战争中,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流光溢彩,星汉灿烂。抗战对联是一部铿锵激越、雄浑厚重的战争史诗。或揭露日寇暴行,号召全民抗战;或痛斥内部磨擦,抨击抗战不力;或悼挽抗日英烈,激励杀敌斗志;或口诛笔伐卖国,嘲讽威慑汉奸,……它好比是文化战线上的“枪炮”,发挥了其特有的、有口皆碑的威力。一些名联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揭露控诉日寇暴行

1937年日寇侵占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多万人,全城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惨状目不忍睹。下面这副对联,记下了当时的惨景,对日寇发出了血泪控诉:

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

妇女遭淫,房屋被焚,不尽江水挟泪来。

那滚滚扬子江啊,是中华儿女流不尽的血泪。然而,遭烧杀抢劫的岂止一个南京城?日寇的铁蹄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1941年春节,在桂林街头,有这样一副不寻常的春联:

感时□溅泪;

恨别□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描写战乱的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作者为什么要把“花”、“鸟”二子隐去呢?试想:当年杜甫身经安史之乱,尚有花鸟可见,但日寇的狂轰乱炸,连花鸟也葬身火海,了无踪迹。作者独具匠心,寥寥八字,一语千钧,字字血,声声泪,吐出的是仇

恨的怒火。

嘲讽汉奸威慑敌胆

抗战期间,民众对卖国求荣的汉奸恨之入骨,这在对联中也有体现。有的经商之家结合行业特点贴出别具一格的抗日对联。

有个打铁店对联写道:“既铸宝刀多杀敌;又锤利铲尽锄奸。”

重庆一家理发店贴出一副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这副对联的含义超出理发之外,一语双关,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洋溢其间。

有个茶馆的对联写道:“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联语感伤时局,隐讽政府消极抗日,有如品茶令人回味。

山西临县一座观音庙有副讽刺汉奸的妙联:“保我众生,必先驱逐日寇;慈航普度,最后独留汉奸。”

1940年3月南京成立伪政府时,南京市警察厅长申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