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以苏为鉴”
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主要是学习苏联 2、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 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 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 久之计” 。——毛泽东
2、《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 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一开始 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2、人的发展:
每个人有安全感、归属感,民主法制,人权 保障,诚信友好,安定有序,人尽其材,各得其 所,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
中华巨龙的腾飞
——改革开放的历程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使我们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江泽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目的
※ 社会主义本质分解表
经济发展 → 速度与效益统一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宏观
发展
社会发展 → 公平与效率统一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微观
人的发展 → 手段目的统一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
1、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 发展。” ——邓小平
中国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联“8.19”事变
老 大 哥 的 红 旗 倒 了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 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 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 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 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理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是一种旨在消除社会阶级差别、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应当与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统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即社会主义国家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度,实现国家和人民对生产资料的掌握和管理。
这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利用,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人民赋权、人民管理、人民享有发展成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素质的有机统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只有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
同时,要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让人民享有更多的权利和福利。
只有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和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社会的团结和奋斗,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同时,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还需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是国际性的事业,只有推动全球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社会主义的理念中,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人民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实现全面的人的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国家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全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再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权利。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
总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地、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发展生产力科学改革共同富裕引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动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至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列宁看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新制度最终战胜旧制度、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而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1)定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务必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试题:
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相关阅读】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1、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学时)3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三教学单元)教学目标:1.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2.理解为什么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掌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知识点: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发展是硬道理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学重点与难点: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学进程:(音乐:国歌)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视频:501)1.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提出1.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确立的依据1.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意义)2.发展才是硬道理2.1含义时代性命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政治性命题: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战略性命题: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要靠自己发展2.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2.21从理论上看,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图片12)2.22从实践上看,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2.23从国际背景来看,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图片25)3.1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3.2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3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4.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1必要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4.11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4.1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4.2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视频:863计划)5.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视频:科技生产力)5.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图片26)5.21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5.22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5.23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5.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视频:产学研)5.3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5.311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5.31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视频:科技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5.3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5.321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5.32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视频:、人才竞争)思考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①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论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论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国际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优越性。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必须把劳动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以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人格为根本,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任务。
(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必须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国际主义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我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它丰富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 道理”思想的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 认识。江泽民所讲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 自然相协调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指经济发 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指当前的发展, 又包括可持续发展;既是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世纪,为什么把发展作 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呢?
第一,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作为判断 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 第二,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 标准,是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国情和所处 的时代决定的。我国要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增强 社会主义影响,必须尽快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三,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 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 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了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 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 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 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掌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 产力,这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决定了必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 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摘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根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但社会主义的开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历史的经验说明,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计义,这是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反复思考的根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计义根本制度的根底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出了科学的答复,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邓小平理论;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1]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这两个重要论断曾经被写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党章,但党的十六大党章中却没有再次提到它,提出的是“开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由此可见,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创新。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根底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突出强调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开展中的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清楚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根底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开展生产力,要表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那么是要是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
”[2]所以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开展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
重点: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2、“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难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历程(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预测1、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2、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取代无政府的盲目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4、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5、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6、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二)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与实际模式1、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设想①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②最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③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④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⑵实际模式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分配。
3、50-70年代我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和偏差(1)观念上的偏差一是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则当作教条;二是把斯大林模式当作社会主义唯一的实践形式。
⑵主要表现:①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②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加等级特权分配;③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④政治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4、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特点:侧重于生产关系,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总结各方面,我觉得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为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主。
另一方面以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是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
当前,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因而发展生产力对我国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实线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从而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适应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生产力发展了,有了物质基础,文化才能得到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5历史教训的影响。
由于党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曾取代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是发展生产力。
第十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新中国建立后
三大改造即将胜利在握社 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希望另辟蹊径,探索适合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共二十大后 八大召开前后
进一步加快了对中国自己的社会 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步伐
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许多重 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思考,取得了 一系列宝贵的思想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意识形态上:严格 的一元化思想控制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4.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很大程度上照搬 了苏联模式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与对社会主义 本质认识不清有关,将特征等同于本质加以固守。
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 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 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 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 论断的雏形。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 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 始 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 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 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 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 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 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其三,总的来说,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既具有开创性, 涉及范围又比较广泛,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 段、中心任务、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建设 等方面都提出过有益探索,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 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 基础。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 任务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群众运动式的大跃进 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
政治挂帅、算政治帐 以阶级斗争为纲,意志为转移的
(四)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1.政治变革与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经济条件 的变化。 2.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的最 初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1753德国神学家、天主教 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 德辛 安塞尔姆·德辛 安塞尔姆
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 。 ---意大利传教士
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 造社会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 《 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一文中,恩 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 《 动的进展》 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 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社会所有制,计划经济(没有商品生产),按 劳分配,没有阶级和国家。
(五)判断是非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政治发展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最主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家政权 问题。
3.阶级斗争推动政治发展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市阶级斗 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是制 约一个社会制度的重要力量。 政治发展也是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 阶级斗争是政治发展的一大动力。
4.革命需要强大的群众革命行动
第三章 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 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 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 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
浅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浅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地、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发展生产力科学改革共同富裕引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动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至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列宁看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新制度最终战胜旧制度、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而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论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
论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指通过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将社会主义
制度建设得到深入发展的任务。
一般来说,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实现共同富裕,并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主义事业;二是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和道德。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首要目标,它要求发展经济
和新技术,不仅要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实现公平,调整收入差距。
同时,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
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体系和新社会经
济关系,保障每个公民获得公平有义务及充分发展安全的社会权利。
其次,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道德,这也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社会成员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尊重社会伦理操守,追求共同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一个人人发挥作用、充满活力、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
它也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作用,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的思维观念、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一项庞大而全面的任务,它既包括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和共同富裕,又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道德,目的都是为了构建
一个以共同利益为核心价值观,以公平、合作、分享为精神主旨,以团结友
爱和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
只有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才能
保证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1、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2、原因: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应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这是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决定的,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解放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是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由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落后于或超越于生产力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突出强调发展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
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地、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发展生产力科学改革共同富裕
引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动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至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列宁看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新制度最终战胜旧制度、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
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而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
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产生、发展、变化与消失,都是由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所引起的。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形式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都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使劳动人民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社会和生产的主人;社会财富能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并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虽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
这种特殊规定性是由特定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范畴,其实现方式、目的、程度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
其一,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资本家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少数人富裕起
来,.它只能导致两极分化。
其二,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因素。
社会主义还能依靠它自身的内在的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其经济体制,因而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
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到了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经济高度发展了,物资极大丰富了,才能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不努力搞生产,经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如何体现?”.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
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变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调整和变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来没有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有人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1953年,新中国就已经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所以社会主义的任务还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
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注意始终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的道理;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地、科学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最大的试验是经济体制改革,整个改革开放都是一个很大的试验,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
也就是说,改革需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持速度与效益地统一,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估计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这些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底,第351页。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