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人脸识别设计报告
人脸识别设计报告摘要: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摄像机或摄像头获取图片或视频,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算法来检测和识别人脸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提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手机解锁等。
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准确和易用性,使得它成为了一种非常方便和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
因此,在该技术上进行研究和设计,对于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脸识别技术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人脸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提取出来,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其身份。
其基本流程包括:人脸检测、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等过程。
其中,人脸检测利用各种算法和技术来检测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位置;图像预处理通过去除噪声、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方式来提升图像质量;特征提取使用各种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模式识别技术来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特征匹配使用分类器或模型来比对提取出的特征和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从而确定身份。
三、人脸识别系统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方案如下:1.数据集准备:收集大量的人脸图像,并进行标注和分类。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2.模型选择:选择一个适合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或人脸识别网络(如FaceNet)。
该模型需要有足够的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
3.训练模型:使用训练集对选择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定期调整模型参数和优化算法来提高准确率和泛化能力。
4.模型评估和调优:使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通过调整超参数和网络结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识别性能。
5.模型部署: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服务器或嵌入式设备上,提供服务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
6.系统集成:将人脸识别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等。
四、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安防监控:通过实时识别人脸,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监控和报警。
人脸检测与识别课程设计
人脸检测与识别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人脸检测与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人脸检测的基本算法和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
–了解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处理简单的图像或视频数据。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在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人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Haar特征、LBP特征、深度学习等方法。
2.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特征提取、模板匹配、特征编码等方法。
3.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应用:包括人脸考勤、人脸识别门禁、视频监控等场景。
4.实践操作: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脸检测与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3.案例分析法:分析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案例。
4.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实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等专业书籍。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摄像头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分的20%。
大学人脸识别课程设计
大学人脸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等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人脸识别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及相关库(如OpenCV、TensorFlow等),实现简单的人脸识别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够关注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伦理、法律和隐私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本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 人脸检测与特征提取- 学习人脸检测算法(如Haar级联、SSD、YOLO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 掌握特征提取技术(如LBP、HOG、Eigenfaces等)的应用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作用。
3. 人脸识别算法- 学习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如特征点匹配、形状匹配等。
- 掌握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安防、金融、医疗等领域。
因此,学习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必要知识。
二、课程设计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常见的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开发。
三、教学内容
1. 人脸检测
1.1 什么是人脸检测?
1.2 常见的人脸检测算法有哪些?
1.3 如何使用OpenCV进行人脸检测?
2. 人脸特征提取
2.1 什么是人脸特征提取?
2.2 常见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有哪些?
2.3 如何使用PCA进行特征提取?
3. 人脸识别
3.1 什么是人脸识别?
3.2 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识别算法有哪些?
3.3 基于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有哪些?
3.4 如何使用SVM进行人脸识别?
4. 项目实践
4.1 项目需求分析
4.2 项目架构设计
4.3 项目实现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讲解视频等方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 实验操作:通过编写代码实现相关算法,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3. 实际项目:通过实际项目开发,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实际开发中。
五、教学评估
1. 考试:通过笔试和机试的形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个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对所学知识
进行总结和归纳。
3. 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提交项目文档,并进行演示展示。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用Matlab实现人脸识别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科软件普131成员:一、问题描述在一个人脸库中,有15 个人,每人有11 幅图像。
要求选定每一个人的若干幅图像组成样本库,由样本库得到特征库。
再任取图像库的一张图片,识别它的身份。
对于一幅图像可以看作一个由像素值组成的矩阵,也可以扩展开,看成一个矢量。
如一幅N*N 象素的图像可以视为长度为N2 的矢量,这样就认为这幅图像是位于N2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种图像的矢量表示就是原始的图像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是可以表示或者检测图像的许多个空间中的一个。
不管子空间的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方法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图像将被投影到这个子空间上,然后利用对图像的这种投影间的某种度量来确定图像间的相似度,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距离度量。
因此,本次采用PCA 算法确定一个子空间,最后使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识别,并用matlab 实现。
二、PCA原理和人脸识别方法1) K-L 变换K-L 变换以原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的归一化正交特征矢量构成的正交矩阵作为变换矩阵,对原始数据进行正交变换,在变换域上实现数据压缩。
它具有去相关性、能量集中等特性,属于均方误差测度下,失真最小的一种变换,是最能去除原始数据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变换。
PCA则是选取协方差矩阵前k个最大的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构成K-L 变换矩阵。
2)主成分的数目的选取保留多少个主成分取决于保留部分的累积方差在方差总和中所占百分比(即累计贡献率),它标志着前几个主成分概括信息之多寡。
实践中,粗略规定一个百分比便可决定保留几个主成分;如果多留一个主成分,累积方差增加无几,便不再多留。
3)人脸空间建立假设一幅人脸图像包含N个像素点,它可以用一个N维向量r 表示。
这样,训练样本库就可以用r i (i=1,…,M)表示。
协方差矩阵C 的正交特征向量就是组成人脸空间的基向量,即特征脸。
将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列:入1》入2>入r,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k。
人脸识别的课课程设计
人脸识别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提高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方法。
1.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人脸图像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
2.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介绍人脸识别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安防、金融、医疗等。
3.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方法: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人脸识别实验,使学生亲自体验人脸识别技术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节课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人脸识别技术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人脸识别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西电)
基于主分量分析(PCA)的人脸识别算法设计工程设计报告题目类型(小组题目)班级:021212姓名:学号:联系方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摘要:此次我组工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是:基于主分量分析(PCA)的人脸识别算法设计。
在工程设计完成过程中,首先需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等情况,其中较重要的是几个不同算法的实现。
由于我组所选为基于PCA的算法,所以所查资料也偏重于PCA相关。
通过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搜索相关资料,结合前人的设计代码并加以改进实现人脸的训练及匹配,并最终验证匹配率为0.88.1.绪论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身份识别。
由于视频监控正在快速普及,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以求远距离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
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象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
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
例如,一位储户走进了银行,他既没带银行卡,也没有回忆密码就径直提款,当他在提款机上提款时,一台摄像机对该用户的眼睛扫描,然后迅速而准确地完成了用户身份鉴定,办理完业务。
教室人脸识别课程设计
教室人脸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生能掌握人脸识别技术在教室场景中的应用;3. 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人脸识别程序;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 学生能够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解决实际教学场景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关注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培养其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但需加强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人脸识别技术简介- 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认识人脸识别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2. 基本原理与概念- 学习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 掌握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等核心概念3. 教室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习教室人脸识别系统的整体架构- 掌握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人脸识别程序- 了解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进行教室人脸识别系统的实践操作- 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教室场景中的应用案例- 学习解决实际教学场景中问题的方法5. 伦理与道德探讨- 探讨人脸识别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引言、人脸识别技术简介第二课时:基本原理与概念第三课时:教室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上)第四课时:教室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下)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第六课时:伦理与道德探讨教材章节关联:《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三章 人工智能初步;第四节 人脸识别技术。
python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python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Python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本课程旨在教授Python语言基础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案例,让学生掌握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Python语言的基础语法和开发环境。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ython语言基础:学生将学习Python的基础语法和数据类型,如变量、字符串、列表、字典、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等。
同时,还将介绍Python的高级编程特性,如函数、模块、类和异常处理等。
2. OpenCV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OpenCV库的基础知识,如图像读取、图像显示、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等。
同时,还将介绍OpenCV的高级功能,如特征提取和人脸识别算法等。
3. 人脸识别技术:学生将学习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特征提取、特征匹配、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等。
同时,还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4. 项目实践:学生将完成一个人脸识别项目,包括图像采集、人脸检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人脸识别等步骤。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
深入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掌握Python语言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适合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特别是对Python语言和人脸识
别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
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脸识别c课程设计
人脸识别 c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和C语言编程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
2.掌握C语言编程基础。
3.熟悉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
4.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人脸识别程序。
5.能够分析并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人脸识别原理、C语言基础、人脸识别算法。
1.人脸识别原理:介绍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算法。
2.C语言基础: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3.人脸识别算法:深入学习人脸识别算法,如特征提取、相似度比较等,并掌握其实现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人脸识别原理、C语言基础和人脸识别算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人脸识别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验法:安排人脸识别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人脸识别技术与应用》。
2.参考书:《C程序设计语言》、《机器学习》。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编程平台。
4.实验设备:计算机、摄像头、人脸识别开发工具。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脸识别技术和C语言编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占总成绩的30%。
3.实验报告:完成人脸识别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人脸识别技术和C语言编程的掌握,占总成绩的30%。
python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python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Python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摄像头或者图片等方式获取人脸信息,然后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比对,从而实现对人脸的识别和认证。
Python作为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开发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人脸识别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Python语言实现人脸识别技术,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ython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模块等内容,为后续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实现打下基础。
2. OpenCV库的学习:OpenCV是一种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库,它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包括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图像处理等功能。
本课程将介绍OpenCV库的基本使用方法,并重点讲解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的实现原理。
3. 人脸检测的实现:通过OpenCV库提供的人脸检测算法,实现对摄像头或者图片中的人脸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4. 人脸识别的实现:通过OpenCV库提供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对已知人脸的识别和认证,并将识别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5. 项目实践:通过实践操作,将前面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例如人脸门禁系统、人脸支付系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和OpenCV库的使用方法,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备开发人脸识别相关项目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报告用Matlab实现人脸识别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科软件普131成员:一、问题描述在一个人脸库中,有 15 个人,每人有 11 幅图像。
要求选定每一个人的若干幅图像组成样本库,由样本库得到特征库。
再任取图像库的一张图片,识别它的身份。
对于一幅图像可以看作一个由像素值组成的矩阵,也可以扩展开,看成一个矢量。
如一幅N*N象素的图像可以视为长度为N2的矢量,这样就认为这幅图像是位于N2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种图像的矢量表示就是原始的图像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是可以表示或者检测图像的许多个空间中的一个。
不管子空间的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方法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图像将被投影到这个子空间上,然后利用对图像的这种投影间的某种度量来确定图像间的相似度,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距离度量。
因此,本次采用PCA算法确定一个子空间,最后使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识别,并用matlab实现。
二、PCA 原理和人脸识别方法1)K-L 变换K-L 变换以原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的归一化正交特征矢量构成的正交矩阵作为变换矩阵,对原始数据进行正交变换,在变换域上实现数据压缩。
它具有去相关性、能量集中等特性,属于均方误差测度下,失真最小的一种变换,是最能去除原始数据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变换。
PCA 则是选取协方差矩阵前 k 个最大的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构成 K-L 变换矩阵。
2)主成分的数目的选取保留多少个主成分取决于保留部分的累积方差在方差总和中所占百分比(即累计贡献率),它标志着前几个主成分概括信息之多寡。
实践中,粗略规定一个百分比便可决定保留几个主成分;如果多留一个主成分,累积方差增加无几,便不再多留。
3)人脸空间建立假设一幅人脸图像包含 N 个像素点,它可以用一个 N 维向量Γ表示。
这样,训练样本库就可以用Γi(i=1,...,M)表示。
协方差矩阵 C 的正交特征向量就是组成人脸空间的基向量,即特征脸。
人脸识别课设报告
人脸识别课设报告一、引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和辨认的技术,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人脸解锁、人脸支付、人脸门禁等。
本篇报告将从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算法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人脸识别技术原理及流程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四个步骤。
首先,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人脸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归一化、直方图均衡化等操作。
接下来,通过特征提取算法,将人脸图像转换成特征向量,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有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等。
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与数据库中的已知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人脸的识别和辨认。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1. 人脸解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手机、电脑等设备的解锁操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用户的便利性。
2. 人脸支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支付功能,无需携带实体卡片或密码,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3. 人脸门禁: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门禁系统中,可以实现无感知的出入门禁控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4. 人脸监控: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和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特定人员的追踪和监控,有助于保障公共安全。
四、人脸识别算法1. 主成分分析法(PCA):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人脸的识别和辨认。
2. 线性判别分析法(LDA):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线性变换,使得同一类别的人脸图像尽可能接近,不同类别的人脸图像尽可能远离,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3. 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高层次的抽象特征,用于人脸的识别和辨认。
4. 支持向量机(SVM):通过构建超平面来实现对人脸的分类和辨别,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分类性能。
五、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光照变化:光照条件的变化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如何解决光照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干扰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QT人脸识别课程设计
QT人脸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掌握QT环境下进行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
2. 学生能描述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等环节的基本原理。
3. 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QT编程环境进行人脸识别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2. 学生掌握使用相关算法库(如OpenCV)进行人脸检测和特征提取的方法。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介绍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和挑战。
2. QT环境配置与基本操作- 指导学生安装和配置QT开发环境。
- 介绍QT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方法。
3. 人脸检测与特征提取- 讲解人脸检测的常用算法(如Haar级联分类器)。
- 介绍特征提取方法(如LBP、HOG)。
4. 人脸识别算法- 详细讲解支持向量机(SVM)、深度学习(如卷积神经网络)等常用识别算法。
- 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5. 实践项目:人脸识别系统开发- 按照项目需求,指导学生进行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人脸识别课设报告
人脸识别课设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手机解锁、身份验证等。
本文将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概述1.1 人脸识别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对输入的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进行检测、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操作,从而实现对人脸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人脸门禁、安防监控、人脸支付等领域。
1.2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对齐、特征提取和匹配四个步骤。
其中,人脸检测是通过算法快速定位图像中的人脸区域;人脸对齐是将检测到的人脸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人脸图像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特征提取是从对齐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具有区分度的特征向量;匹配是通过比较待识别人脸的特征向量与数据库中已有特征向量的相似度,从而实现识别。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 数据集的准备与预处理为了训练和测试人脸识别系统,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包含人脸图像的数据集。
数据集的质量和多样性对于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据集的预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图像进行裁剪、缩放和增强等操作,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2.2 深度学习模型的选择与训练在人脸识别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和人脸识别的经典算法FaceNet等。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使用大量的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3 人脸特征的提取与匹配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特征的提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局部二值模式(LBP)、主成分分析(PCA)和人脸识别的经典算法FaceNet等。
通过提取出具有区分度的特征向量,我们可以将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人脸的识别。
2.4 系统性能的评估与优化为了评估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使用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进行衡量。
人脸识别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3. 分析不同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
4. 评估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Ubuntu 18.042. 编程语言:Python3. 开发工具:PyCharm/VS Code4. 库:OpenCV、dlib、TensorFlow、Keras等5. 硬件要求:CPU:Intel Core i5以上;内存:8GB以上三、实验内容1. 人脸检测2. 特征提取3. 人脸识别4. 性能评估四、实验步骤1. 人脸检测- 使用OpenCV或dlib库实现人脸检测功能。
- 预处理输入图像,如灰度化、缩放、裁剪等。
- 运用人脸检测算法(如Haar cascades、SSD、MTCNN等)进行人脸定位。
- 输出检测到的人脸位置信息。
2. 特征提取- 使用深度学习或传统方法提取人脸特征。
- 深度学习方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人脸特征,如VGG、ResNet 等。
- 传统方法:使用LBP、HOG、PCA等算法提取人脸特征。
- 将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
3. 人脸识别-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人脸识别。
- 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
- 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
4. 性能评估- 使用测试集评估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
- 计算识别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
- 分析不同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脸检测- 比较不同人脸检测算法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
- 分析算法在不同光照、姿态、表情等条件下的表现。
2. 特征提取- 比较不同特征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
- 分析特征提取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3. 人脸识别- 计算识别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
- 分析不同算法的识别性能。
1.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人脸识别技术课程设计
人脸识别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等关键技术;3. 学生能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相关软件或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人脸识别程序;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人脸识别技术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能够关注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负责任的科技使用态度;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引入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和挑战。
2. 人脸识别关键技术- 人脸检测:讲解人脸检测算法,如Haar级联分类器、深度学习等;- 特征提取:介绍特征提取方法,如LBP、HOG、深度特征等;- 识别算法:探讨人脸识别算法,如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
3. 人脸识别应用案例- 分析生活中的人脸识别应用,如手机解锁、安防监控等;- 探讨人脸识别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社交、医疗等。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使用人脸识别开发工具或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人脸识别程序;- 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 讨论人脸识别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强调信息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c课程设计
人脸识别 c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等关键技术;3. 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人脸识别程序设计;2. 能够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3. 能够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科技发展的关注;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关注人脸识别技术在隐私保护方面的责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逐步达成课程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这些具体学习成果为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人脸识别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人工智能概述2. 基本原理:- 人脸检测:讲解人脸检测的常用方法,如Haar特征分类器、深度学习等;- 特征提取:介绍特征提取的常用算法,如LBP、HOG、深度特征等;- 识别算法:分析人脸识别的主要算法,如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脸检测与特征提取;第三章 识别算法3. 技术应用:- 实际案例:分析人脸识别在安全监控、手机解锁、支付验证等方面的应用;- 发展趋势:探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挑战。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4. 实践操作:- 编程实践:指导学生利用Python等编程语言,结合OpenCV、TensorFlow 等库进行人脸识别程序设计;- 项目案例: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实际项目,如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人脸识别考勤系统等。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
人脸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使学生掌握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识别等关键技术。
3. 帮助学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道德伦理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人脸识别算法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人脸检测和特征提取的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现有工具和库进行人脸识别项目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3. 引导学生关注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其道德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图像处理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应具体、可衡量,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人脸识别基本概念与原理- 人脸识别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场景-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流程与关键步骤2. 人脸检测技术- 常见的人脸检测方法(如Haar特征分类器、深度学习等)- 人脸检测算法的优缺点分析3. 特征提取技术- 常用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如LBP、HOG、深度特征等)- 特征提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比较4. 人脸识别算法- 传统的人脸识别算法(如特征脸、支持向量机等)- 深度学习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5. 人脸识别实践项目- 使用现有工具和库(如OpenCV、TensorFlow等)进行人脸识别实践- 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实际应用场景的人脸识别项目6. 道德伦理与生活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及道德伦理问题- 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课时:介绍人脸识别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3-4课时:讲解人脸检测技术及其算法优缺点3. 第5-6课时:学习特征提取技术及性能比较4. 第7-8课时:掌握人脸识别算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5. 第9-10课时:开展人脸识别实践项目,进行团队合作6. 第11课时:探讨人脸识别技术的道德伦理与生活应用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人脸识别课设报告
人脸识别课设报告一、引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进行检测、识别和验证的技术。
它在安全领域、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课设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匹配识别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人脸检测算法,从图像或视频中定位出人脸位置。
然后,利用特征提取算法,将人脸图像转换为特征向量,通常包括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
最后,通过匹配识别算法,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与已知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从而实现人脸的识别和验证。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1. 安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门禁系统的自动开门,只允许已注册的人员进入。
同时,在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和识别犯罪嫌疑人。
2. 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于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它更加方便和易于接受。
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人机交互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智能手机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解锁手机、支付验证等功能。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用户体验。
四、课设实验在本次人脸识别课设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人脸识别算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批带有标签的人脸图像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对齐和归一化等步骤。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层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
最后,我们使用softmax分类器对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并评估了我们的识别模型的性能。
五、结论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生物特征识别和人机交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介绍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Matlab实现人脸识别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科软件普131成员:一、问题描述在一个人脸库中,有15 个人,每人有11 幅图像。
要求选定每一个人的若干幅图像组成样本库,由样本库得到特征库。
再任取图像库的一张图片,识别它的身份。
对于一幅图像可以看作一个由像素值组成的矩阵,也可以扩展开,看成一个矢量。
如一幅N*N象素的图像可以视为长度为N2的矢量,这样就认为这幅图像是位于N2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种图像的矢量表示就是原始的图像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是可以表示或者检测图像的许多个空间中的一个。
不管子空间的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方法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图像将被投影到这个子空间上,然后利用对图像的这种投影间的某种度量来确定图像间的相似度,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距离度量。
因此,本次采用PCA算法确定一个子空间,最后使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识别,并用matlab实现。
二、PCA 原理和人脸识别方法1)K-L 变换K-L 变换以原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的归一化正交特征矢量构成的正交矩阵作为变换矩阵,对原始数据进行正交变换,在变换域上实现数据压缩。
它具有去相关性、能量集中等特性,属于均方误差测度下,失真最小的一种变换,是最能去除原始数据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变换。
PCA 则是选取协方差矩阵前k 个最大的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构成K-L 变换矩阵。
2)主成分的数目的选取保留多少个主成分取决于保留部分的累积方差在方差总和中所占百分比(即累计贡献率),它标志着前几个主成分概括信息之多寡。
实践中,粗略规定一个百分比便可决定保留几个主成分;如果多留一个主成分,累积方差增加无几,便不再多留。
3)人脸空间建立假设一幅人脸图像包含N 个像素点,它可以用一个N 维向量Γ表示。
这样,训练样本库就可以用Γi(i=1,...,M)表示。
协方差矩阵C 的正交特征向量就是组成人脸空间的基向量,即特征脸。
将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列:λ1≥λ2≥...≥λr,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μk。
这样每一幅人脸图像都可以投影到由u1,u2,...,ur张成的子空间中。
因此,每一幅人脸图像对应于子空间中的一点。
同样,子空间的任意一点也对应于一幅图像。
4)人脸识别有了这样一个由"特征脸"张成的降维子空间,任何一幅人脸图像都可以向其投影得到一组坐标系数,这组系数表明了该图像在子空间中的位置,从而可以作为人脸识别的依据。
计算数据库中每张图片在子空间中的坐标,得到一组坐标,作为下一步识别匹配的搜索空间。
计算新输入图片在子空间中的坐标,采用最小距离法,遍历搜索空间,得到与其距离最小的坐标向量,该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即为识别匹配的结果。
三、实验步骤1) 每人选取4 幅共60 幅作为训练样本,将每一幅图像(128*128)写成列向量形式排列成矩阵2) 求协方差矩阵3) 求协方差矩阵特征值—求特征向量(特征脸)—将特征向量排列成变换矩阵4) 计算每幅图像的投影5) 计算待识别人脸的投影6) 遍历搜索进行匹配四、实验结果与分析matlab 界面效果如下所示图1 用户使用界面图2 选择图片图3 图片选择后图4 识别后由于利用了标准库,并且识别的人数不是很多,也没有选择有大块左阴影和右阴影的人作为训练集以及测试,所以最终的结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识别率可达100%。
但是选择有较大阴影的人做测试,则会出现识别错误,所以PCA 算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图5 识别错误主要代码展示function pushbutton1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hObject handle to pushbutton1 (see GCBO)%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read image to be recognize%读取图片global im;[filename, pathname] = uigetfile({'*.bmp'},'choose photo');str = [pathname, filename];im = imread(str);axes( handles.axes1);imshow(im);%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pushbutton2.function pushbutton2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hObject handle to pushbutton2 (see GCBO)%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global imglobal referenceglobal W %均值向量按列排成的变换矩阵global imgmean %均值向量global col_of_data global pathnameglobal img_path_list% 预处理新数据im = double(im(:));objectone = W'*(im - imgmean); %计算每幅图像的投影distance = 100000000;% 最小距离法,寻找和待识别图片最为接近的训练图片for k = 1:col_of_datatemp = norm(objectone - reference(:,k));if(distance>temp)aimone = k;distance = temp;aimpath = strcat(pathname, '/', img_path_list(aimone).name); axes( handles.axes2 )imshow(aimpath)endend% 显示测试结果% aimpath = strcat(pathname, '/', img_path_list(aimone).name); % axes( handles.axes2 )% imshow(aimpath)%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pushbutton3.function pushbutton3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hObject handle to pushbutton3 (see GCBO)%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global referenceglobal Wglobal imgmeanglobal col_of_dataglobal pathnameglobal img_path_list% 批量读取指定文件夹下的图片128*128pathname = uigetdir;img_path_list = dir(strcat(pathname,'\*.bmp'));img_num = length(img_path_list);imagedata = []; if img_num >0for j = 1:img_numimg_name = img_path_list(j).name;temp = imread(strcat(pathname, '/', img_name)); temp = double(temp(:));imagedata = [imagedata, temp];endendcol_of_data = size(imagedata,2);% 中心化& 计算协方差矩阵imgmean = mean(imagedata,2);for i = 1:col_of_dataimagedata(:,i) = imagedata(:,i) - imgmean;endcovMat = imagedata'*imagedata; [COEFF, latent, explained] = pcacov(covMat);% 选择构成95%能量的特征值i = 1;proportion = 0;while(proportion < 95)proportion = proportion + explained(i);i = i+1;endp = i - 1;% 特征脸W = imagedata*COEFF; % N*M 阶W = W(:,1:p); % N*p 阶% 训练样本在新座标基下的表达矩阵p*M reference = W'*imagedata;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