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
4. 汉朝的兴盛和汉武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武帝是汉朝的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魏、蜀、吴三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平等条约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背景。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5.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制:希腊古典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雅典民主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政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一个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重要皇帝。
3.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佛教是在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埃及古文明和金字塔:埃及古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一种宗教建筑。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
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格局。
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意义:见上文表述。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政策)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表现:一是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
②民族征服战争。
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⑤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二是和平:①和亲。
②贸易。
③会盟。
④通贡。
处理方式(政策):①战争。
②设管理机构。
③册封。
④和亲。
⑤会盟(“议和”)。
⑥互市。
⑦防御(如迁民屯边,修筑长城等)三、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史实可略?)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
②元:设辽阳行省。
③明:设奴儿干都司。
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新疆):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
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
④元:设岭北行省。
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①元: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
③清:确立对_、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设理藩院。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
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
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
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
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台湾:(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条件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70.五代两宋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断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74.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存在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76.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2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分割王国的封地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地位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保存实力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防止“陈桥兵变”重演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取得南方粮食供应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强化思想统一。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史)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历史,简称先秦。
此阶段时间跨度大,社会性质变化-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又进入封建社会。
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和祖国走向统一的时期。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表现。
三大发展趋势: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割据走向政治统一;民族冲突走向融合。
表现:(1)①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推广,私田逐渐取代了井田,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奴隶生产关系;②政治上各国的改革变法,包括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的商鞅变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隶社会礼制崩溃,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各种封建治国思想,特别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史部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此外,还需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等。
4、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宋朝时,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如商帮的兴起。
5、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则主张礼法并施。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是了解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1. 朝代演变中国古代历史的首要内容是各个朝代的演变。
从最早的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兴衰,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了解每个朝代的兴衰原因,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2. 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是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从封建社会制度到农奴社会制度再到封建王朝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社会结构的演变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核心。
强调家族、宗族和等级观念的封建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之一。
从封建王朝的王权至上到唐代的科举制度,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政治体制。
王权至上的封建制度通过中央集权的政治形式,体现出统治者对于国家的掌控与管理。
而科举制度则是唐代及以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有了一定的机会。
4. 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基础,井田制、均田制等农业制度对于农业生产的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商业与手工业也有相应的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和沟通的畅通,使得商业交流得以迅速增长,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
5. 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各种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兴衰和传承的历史。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每个方面的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和变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高中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进步。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3)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政治制度。
(2)汉朝的统治:汉初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
(3)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融合。
(3)江南地区的开发: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隋唐时期(1)政治制度: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
(2)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发展,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5、宋元时期(1)政治制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3)科技文化: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繁荣。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了封建制度。
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提倡儒家思想。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法家、道家等学派兴起。
4. 秦汉-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 汉朝: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
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争霸。
- 两晋:西晋短暂统一后,东晋与十六国并立。
- 南北朝:南北分裂,佛教进一步传播。
二、中世纪历史1.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制度。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繁荣。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
2. 宋辽金元- 宋朝: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出现活字印刷。
- 辽、金: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对峙。
- 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民族融合政策。
3. 明清- 明朝:朱元璋建立,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导致国门开放。
三、近现代史1. 晚清至民国-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连续签订。
-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1950-1970年代: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
4. 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提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治上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经济上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出现;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登场。
3、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等。
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北方出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5、隋唐时期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如唐诗的盛行。
6、宋元时期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
7、明清时期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同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3、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最终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辛亥革命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1. 中国古代史
-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朝代,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宋元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明清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新中国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 世界史
- 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文艺复兴等。
- 近代欧洲: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
- 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整理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
(2)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
(2)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等。
4.宋元时期(1)宋朝: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
(2)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大都等。
5.明清时期(1)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嘉靖等。
(2)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等。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
4.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
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等。
6.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前言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它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和演变。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1. 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逐渐从采集、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过渡到农业的生产方式,这标志着农耕文明的诞生。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朝代,其中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是最早的有国家制度的朝代,周代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孔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和学派相继涌现。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最重要的成就是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创立的统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4.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分为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同时也是文化艺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对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5.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理想的封建社会之一,宋代的科技、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创立的一个朝代,其间蒙古族把中国制度融入自己的政治体系,对中外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间发生了明末农民起义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
二、世界史1.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古希腊以城邦制为特点,科学、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成就,而古罗马是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治帝国,承袭了希腊的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2.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一个黑暗时期,经历了十字军东征、封建制度的极度发展和教皇权力的扩张。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远古时代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华夏族的形成: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由汤建立,盘庚迁殷;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二、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时期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三国鼎立与两晋的兴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动荡,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同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唐朝继承并发展隋朝制度,开创盛世局面。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宋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
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同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五、古代文化与制度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等的演变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只是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关键知识点,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供您参考:一、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秦汉时期: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统一措施和文化专制,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民族融合、佛教传播和社会动荡等历史事件。
隋唐时期:了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宋元时期:掌握理学、宋明理学的基本观点,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世界近代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了解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事件的基本情况。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包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等。
社会主义运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民族主义运动: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影响。
一战和二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列强侵华: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民族复兴和探索:掌握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领导下的各项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全球化与中国的崛起:了解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未来的学习。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家和军事家,如孔子、老子、孙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统一王朝,开创了汉文化。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其中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
5.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统一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唐文化的鼎盛时期。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耕文明主导的王朝,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明朝是由汉族重新建立的王朝,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1. 埃及文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众多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2.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留下了许多法律和建筑遗产。
3. 印度文明: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宗教多样,有佛教、印度教等,同时也是数学和医学的发源地。
4. 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曾是古代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王朝统治范围横跨亚洲和非洲。
5.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其法律和政治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汉帝国:汉帝国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并实行了丝绸之路等重要政策。
三、近代史1. 近代欧洲:近代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荡。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史)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历史,简称先秦。
此阶段时间跨度大,社会性质变化-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又进入封建社会。
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和祖国走向统一的时期。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表现。
三大发展趋势: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割据走向政治统一;民族冲突走向融合。
表现:(1)①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推广,私田逐渐取代了井田,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奴隶生产关系;②政治上各国的改革变法,包括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的商鞅变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隶社会礼制崩溃,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各种封建治国思想,特别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2)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增强;②政治上争霸和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准备;③制度各国变法逐步形成统一的制度准备;④理论上法家思想提倡中央集权,为统一提供理论依据;⑤民族上,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和为推动统一;⑥长期战乱,人心渴望统一。
(3)周边匈奴,东胡,戎,越等和华夏族通过战争,交流等逐渐趋于融合。
三、商鞅变法。
背景:(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
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积极-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四、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
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
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
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五、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单元二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21年年秦始皇统一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中国历史,简称秦汉。
此阶段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即封建大一统时期。
其中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西汉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封建国家,东汉是封建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的政治大一统和专制集权格局,经济的封建农工商结合的自然经济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大开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应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一)政治-封建大一统:大统一和制度形成;1、统一:秦朝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统一,影响十分深远。
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两汉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制度。
3、治国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
(二)经济-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
此块属于星号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考不考。
适当浏览,特别是生产工具和货币的图。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1、秦汉周边生活着匈奴,西域,白越,诸夷等少数民族,大多出于奴隶社会阶段或更早。
2、秦汉采取有效的手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流,开拓了边疆。
这些手段包括自卫战争,通使联系,经济文化交流,设立管辖机构,和亲等。
(四)外交-大开放的基本格局1、秦汉形成大开放局面,源于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军事保障,交通开辟。
2、秦汉在东亚初步形成东亚文明中心,通过两条丝路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建立联系。
两条丝绸之路是重点。
3、秦汉和各国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处于领先的地位。
(五)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1、秦汉的科技领先世界,包括天文历法,地动仪,九章算术,医学等。
2、秦汉的哲学,宗教,史学均有开创性重大贡献。
3、秦汉的文学艺术有鲜明的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如汉赋,兵马俑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核心,两对矛盾(含义),五方面内容和趋势,六个阶段,两面影响。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对矛盾含义和趋势: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的权力原则-两者相互联系。
皇-相矛盾;中央-地方矛盾。
五方面内容和趋势:中央官制削弱宰相;地方官制分权弱权;选官制度不断强化;监察制度不断严密;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六个阶段:秦建立,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强化,明清顶峰。
近代结束。
两面影响:前期积极为主,后期消极上风。
积极-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华文明的连续稳定发展;消极-皇权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保守阻碍新生因素。
单元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220年曹魏废汉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的中国历史,包括三国鼎立,西晋短期统一,十六国和东晋并立,北朝(北魏,东西魏,北齐周)和南朝(宋齐梁陈)对峙等四个阶段。
这一时期,政治分裂,政局动荡,但蕴含统一,经济江南持续开发,民族出现大融合局面,对外关系丝路中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政治-封建国家分裂和长期动荡;(二)经济-南方的开发和北方的恢复。
特点:江南开发中原相对缓慢,士族和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交流加强。
(三)民族-民族迁徙和大融合(四)外交-暂时中断。
由于受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和政局动荡影响,传统的丝绸之路不太畅通,但佛教的传入出现高潮。
(五)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应用科技方面的数学,农学,地理取得一批成果,佛教流行,道教变成统治阶级的宗教,文学承上启下,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取得重大成就。
单元四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589隋朝统一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包括短暂的隋朝和唐朝两个历史阶段。
隋朝时间虽短,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为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形成封建社会繁盛局面,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多民族国家得到重要发展和巩固;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封建科技文化辉煌灿烂。
(一)政治-封建国家统一安定;1、隋朝完成大统一,从各个方面巩固了统一。
2、唐朝初期,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行程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3、隋唐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开创和完善了封建制度,包括三省六部,科举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府兵制和募兵制。
(二)经济-封建经济全面繁荣。
1、原因:国家统一,交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交流,中外交往。
2、表现:农业上经济重心南移和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唐三彩和秘色瓷,商业的货币,市场发达,城市四大都市兴旺。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1、特点: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边疆各族都获得了重要发展建立了政权;中原和边疆交流密切,促进了双方发展;中央王朝政策开明加强了管辖和联系;唐朝的疆域空前广阔。
2、中央采取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管辖,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等。
具体参看后表。
(四)外交-盛况空前。
这一时期,海陆交通空前发达畅通;交往的国家地区空前广阔,交往的形式和深度空前发展,交往的影响空前深远。
具体参看后表。
(五)文化-辉煌灿烂这一时期,应用型科技继续领先世界,唐诗辉煌灿烂,艺术多彩多姿。
二、一分为二的评价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