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牙关系

合集下载

2011牙解第八九次课(牙列)

2011牙解第八九次课(牙列)
切牙倾斜度较上颌小,
②上下3、上4、5、上下6相对较正 ③下4、5舌倾明显,下7、8舌侧倾斜④
倾斜
上7、8颊侧
意义:衬托唇颊,使口腔本部较大,舌的活 动自如,合接触广泛密合,有利于咀嚼, 并避免咬伤粘膜
全口排牙
(三)垂直向关系
牙合平面: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 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与鼻 翼耳屏线平行,平分颌间距离
牙合 型可以影响面型

AngleⅠ者,面形基本不受影响
AngleⅡ者,可表现为下颌后缩等
AngleⅢ者,可表现为下颌前突
三、牙合的建立
(一)建牙合的动力平衡 1.前后向的动力平衡 向前力量: ①升颌肌群 ②闭口咬合推动上牙弓向前发育 ③上下颌牙牙冠向近中倾斜 ④舌肌的作用向后力量 向后的力量:唇颊肌肉
意义:是制作全口义齿牙合堤和排列人工牙依据
眶耳平面 鼻翼耳屏线 平面 牙合
解剖学牙合平面: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 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意义:描述和记录上下颌骨的位臵关系
四、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上下牙列的牙尖高度并不一致,常用牙合 曲线来描述牙合面特征 纵牙合曲线
横牙合曲线
①使上下牙密切接触,利于咀嚼运动时保持良 好的接触,提高咀嚼效率; ②保护唇颊软组织在咬合时不被咬伤,保护舌
边缘不被咬伤, ─--- 上牙盖下牙颊尖,下
牙盖上牙舌尖
③衬托唇、颊,保持面部丰满;
④前牙覆牙合正常,利于咬切功能。
3 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 ①正常覆牙合,覆盖:浅覆牙合、浅覆盖 ②对刃牙合:切缘接触,覆合覆盖为零 ③深覆牙合:2/3以上 ④深覆盖:2/3以上 重度深覆盖:咬至上颌腭黏膜
(一)纵牙合曲线(矢状方向)

大病历 初诊病历(1)

大病历 初诊病历(1)

大病历主诉:前牙不齐(牙齿前突/“地包天”)数年求治现病史:患者自觉数年前换牙后牙列不齐(牙齿前突/“地包天”),未经治疗影响美观,今来我科求治。

既往史:否认全身系统病史及传染病史。

否认慢性呼吸道疾病史。

否认家族史。

自述有XX (咬唇/吮指/…)不良习惯XX年。

检查:双侧面部对称/不对称,颏点左(右)偏。

双侧颞下颌关节可及(未及)弹响及压痛,开口度三指,开口型偏斜/正常。

上下中线居中(左偏/右偏XXmm)。

凸(直/凹)面型,开唇露齿,上/下颌后缩。

双侧磨牙中性(远中/近中)关系,双侧尖牙中性(远中/近中)关系。

上下牙列轻(中/重)度拥挤,前牙深覆 (ⅠⅡⅢ)度,覆盖Xmm。

(牙位)反合/开合/锁合。

(牙位)唇/舌侧异位,(牙位)大面积充填物(龋坏/残冠/残根/缺失)。

口腔卫生情况良好(尚可/不佳),牙周情况/系带情况。

X线示:牙齿数量/牙根长度/牙周情况/关节诊断:牙列不齐安氏Ⅰ/Ⅱ/Ⅲ类治疗计划:拔除(牙位)/不拔牙矫治直丝弓技术处置:①取模、照相,制定治疗计划。

②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疗程、费用、预后及风险等,患者知情同意,签署正畸治疗同意书。

③转科拔除(牙位)/牙周基础治疗/牙体治疗。

签字:初诊病历(成人咨询)主诉:牙列不齐(牙齿前突/“地包天”)数年求治现病史:患者自数年前换牙后牙列不齐(牙齿前突/“地包天”),未经治疗影响美观,今来我科求治。

既往史:否认全身系统病史及传染病史。

否认慢性呼吸道疾病史。

否认家族史。

自述有XX 不良习惯XX年。

检查:双侧面部对称/不对称,凸(直/凹)面型,开唇露齿,上/下颌后缩。

双侧磨牙中性(远中/近中)关系,双侧尖牙中性(远中/近中)关系。

上下牙列轻(中/重)度拥挤,前牙深覆 (ⅠⅡⅢ)度,覆盖Xmm。

诊断:牙列不齐安氏Ⅰ/Ⅱ/Ⅲ类处置: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费用、预后及风险等,建议患者正畸治疗。

拍片、取模。

签字:主诉:“地包天”XX年求治现病史:患者家长XX年前发现患儿“地包天”,未行治疗,今来我科求治。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一、名词解释1.轴嵴:在牙体的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

位于牙唇面者称为唇轴嵴,位于后牙颊、舌面者分别称为颊、唇轴嵴。

2.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3.楔状隙:4.斜嵴:面上的两条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此斜嵴是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解剖特征。

5.邻间隙:位于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其两侧为邻牙邻面,上界为邻接点,下界为牙槽骨,正常情况下该间隙为龈乳头所充满6.覆: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7.覆盖: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8.颈动脉体:系一棕色的椭圆形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壁或其附近。

颈动脉体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

9.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

10.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11.翼静脉丛:或称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12.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第2节-牙尖交错牙合)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第2节-牙尖交错牙合)

(4)深覆盖: (5)反牙合: (6)开牙合:
后牙覆合、覆盖关系分类
后牙 型分型
(1)正常覆 、覆盖:后牙覆 覆盖关系 正常时,上牙列包盖在下牙列颊侧,同时下牙 列包盖在上牙列舌侧,上、下颌牙尖交错嵌合, 密切接触。
(2)后牙反合:
下后牙颊尖咬在上后牙颊尖颊侧。
(3)锁合:
上后牙舌尖在下后牙颊尖颊侧。
支持尖 引导尖
1> 是咀嚼中主要压 力实施者;
2> 维持咬合关系稳 定,支持下面部高 度 ──正中止接触 (centric stop)
1>功能性接触部位很小,约 1mm范围,因而不是主要 的施力牙尖;
2>其牙尖内侧面与支持尖 的侧面相接触,对稳定咬 合关系起重要作用;
3>在咀嚼时引导下颌运动, 并在咀嚼中具有一定的反 馈意义;
(4)反锁合:
下后牙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颊侧。
5.上下颌牙齿的咬合接触关系
(1)前牙的接触部位和接触类型
1> 前牙接触部位 上切牙舌侧( 切缘 ) 下前牙唇侧( 切缘 ) 上尖牙近中牙尖嵴舌侧 下尖牙远中牙尖嵴颊侧
由于前牙不是咀嚼主力 牙,而只是咬切以及引 导咀嚼运动,因而ICO时 前牙可以不接触,如果 接触过强,反而会引起
参考面与参考线
眶耳平面(Frankfort 平面) 眶下缘最低点←→外耳道上缘 特点: 与地平面平行(端坐时)
耳屏鼻翼线 耳屏中点←→鼻翼中点 特点: 与 牙合平面平行,与地平面呈15°交角
眶耳平面 鼻翼耳屏线
牙平合 面
前牙唇向漂移。
2> 前牙接触的类型
前牙向唇侧漂移约12~28°(与垂直线),下切缘咬于上前牙 舌窝内。
(2)后牙的接触部位和接触类型

口腔正畸学考试试题标准答案

口腔正畸学考试试题标准答案

口腔正畸学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1.近中终末平面终末平面是指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1分)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1分)1.2. Leeway space替牙间隙。

(1分)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1分)1.3. Pont index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0.5分)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

(1.5分)1.4.潜行性骨吸收当矫治力过大时,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

(1分)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发生在透明样变相对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

(0.75分)可使牙移动的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疼痛,恢复时将发生牙根骨粘连。

(0.25分)5.Maximum anchorage最大支抗。

(0.5分)支抗是支持矫治力,对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固力概念。

(1分)最大支抗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支抗牙的移动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0.5分)6.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

(0.5分)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

(1.5分)7.B点下齿槽座点。

(0.5分)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1.5分)8.生长中心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0.5分)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1.5分)9.间隙分析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0.5分)和可用间隙(0.5分),分析牙弓的拥挤程度。

(1分)10.斜面导板是简单的功能性矫治器。

(0.5分)位于上颌腭侧的基托增厚形成斜向后下的斜面,通过改变下颌位置诱导下颌向前,并压低下前牙同时增加后牙垂直向生长。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牙列与咬合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牙列与咬合

第三章:牙列与咬合第一节:牙列一、正常牙列特点1、外形规则、整齐,每颗牙在牙槽骨内有其特定的位置,牙与牙之间紧密连接,咀嚼过程中相互支持、分散咀嚼压力、提高咀嚼效能,避免食物嵌塞,有利于牙的稳固。

2、牙排列呈弓形,舌侧便于舌的运动,3、唇颊侧可以衬托唇颊,使面部丰满二、牙列异常1、可能对面部美观、咀嚼、发音等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牙列缺损或丧失,影响咀嚼功能,可使唇颊因失去支撑而内陷,面型呈衰老相。

三、牙列分类1、按照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为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1)、恒牙列上颌牙列较下颌牙列略宽,略长。

原因:上颌切牙较宽,下颌切牙较窄,下颌前磨牙向舌侧倾斜程度大于上颌前磨牙。

我国人上颌恒牙列宽约55mm,长约50mm.下颌恒牙列宽约52mm,长约41mm。

2)乳牙列较恒牙列小,但其牙列宽度和长度的比例大于恒牙列,形态更近似半圆形。

3)、混合牙列由若干乳牙和若干恒牙组成,在不同发育阶段牙数略有差异。

有些成年人有乳牙滞留,为异常现象2、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1)尖圆型: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

占27%2)、方圆型:上下牙列张四个切牙的切缘唇侧连线略直,弓形牙列从尖牙的远中才开始弯曲向后,占25%3)、椭圆形:介于两者之间,弓形牙列自上颌侧切牙的远中开始,向后逐渐弯曲,使得前牙段较圆突。

占48%。

3、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可大致分为正常牙列和异常牙列1)、正常牙列:牙数正常,各牙排列整齐,无间隙2)、异常牙列:(1)、牙数异常:如牙数过多(额外牙)或过少。

(2)、牙排列异常:如牙列拥挤、牙列稀疏、弓外牙、高位牙、低位牙、异位牙和转位牙四、牙列大小的测量方法用数值来描述牙列的形态,对指导义齿修复、制造成品牙列和成品总义齿都具有重要价值。

1、牙列长度和宽度:1)、牙列长度(length of dentition):通常把左右侧中切牙唇侧最突点的连线与牙列左右侧最后一颗牙远中最突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2)、牙列宽度(width of dentition):过左右侧同名牙同名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如、尖牙牙尖顶间距代表牙弓前段宽度;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距代表牙弓中段宽度;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代表牙弓后段宽度等。

初级口腔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考点辅导

初级口腔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考点辅导

基础知识一、口腔解剖生理学1、牙体解剖(1)牙的概述(2)牙体外形、内形解剖及生理意义2、牙列、牙合与颌位上下牙齿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列或牙弓。

上颌叫做上颌牙列(弓),下颌称为下颌牙列(弓)。

牙列的生理意义1.分散牙合力,有利于咀嚼效率的发挥2.避免食物嵌塞,保护牙周组织的健康3.保护唇、颊、舌部组织在咀嚼运动健康4.衬托唇、颊部组织,维持颌面部丰满度5.辅助吞咽和发音的功能(1)牙列的分型(一)按照构成的类型分型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1.恒牙列由恒牙组成完整的上下恒牙列各含16颗牙上颌牙列较下颌牙列略窄长2.乳牙列全部由乳牙组成完整的上下乳牙列各含10颗牙形态近似半圆形牙列较恒牙列短小牙列的宽度与长度的比例大于恒牙列3.混合牙列牙列乳牙与恒牙组成乳恒牙的数目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各有不同(二)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方圆型尖圆型卵圆型(三)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型1.正常牙列牙数正常,牙列整齐无间隙2.异常牙列牙数异常:牙数过多(多生牙)或过少牙排列异常:牙列拥挤、牙列稀疏、弓外牙等(2)牙列的大小(一)牙列长度与宽度(二)Terra牙列指数采用牙列宽度与牙列长度比值来描述上下牙列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即w/l*100%(3)正常牙排列的倾斜规律①正常牙排列的倾斜意义使咀嚼运动中牙合力沿牙体长轴传导牙列中牙之间接触广泛紧密,防止食物嵌塞,保护和维持牙周组织健康。

增大上下牙接触面积,提高咀嚼效率保护唇、颊、舌组织健康,便于舌运动衬托唇、颊,保持面下三分之一的形态(一)牙体近远中向的倾斜情况从牙弓的唇侧或颊侧方向观察,前后具有不同的倾斜表现,这种倾斜称为近远中倾斜上颌中切牙根部向远中倾斜5–10°上颌尖牙根部向远中倾斜15°侧切牙大于两者上下颌第二、三磨牙牙根略向远中(二)牙体唇(颊)舌向的倾斜情况从牙弓(断面)的近中或远中方向观察,前后有不同的倾斜情况,这种倾斜称为唇(颊)舌侧倾斜上下切牙的切端均向唇侧,与颌骨前端牙槽突的倾斜度一致,约60°上下颌尖牙及上颌前磨牙均较正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下颌前磨牙、磨牙向舌侧倾斜(三)垂直向关系牙合平面*(plane of occlusion)定义: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该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解剖学牙合平面定义: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牙的上下位置以牙合平面为基准,上颌中切牙切缘略低于牙合平面;侧切牙与牙合平面平齐;尖牙、前磨牙颊尖、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在一个平面,略低于牙合平面;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起,上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颊尖位置逐渐升高,形成凸向下的补偿曲线(4)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纵、横牙合曲线牙合曲线(curve of occlusion)纵牙合曲线(矢状方向)横牙合曲线(冠状方向)概念:用以表示牙弓牙合面形态的曲线叫牙合曲线(一)纵牙合曲线(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1.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连接下颌中、侧切牙切嵴,下颌尖牙牙尖,下颌前磨牙颊尖,下颌第一、二磨牙近、远中颊尖所组成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2.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补偿曲线)连接上颌中、侧切牙切缘,上颌尖牙牙尖,上颌前磨牙颊尖,上颌第一、二磨牙近、远中颊尖及第三磨牙远中颊尖所组成的一条凸向下的曲线*(二)横合曲线(wilson曲线)定义: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5)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1.牙列与面部标志2.参考线与参考平面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从眶下缘最低点→外耳道上缘连成的平面人坐正、头直立时,该平面与地面平行鼻翼耳屏线从鼻翼中点→耳屏中点的连线,与合平面平行3.上、下颌中切牙之间及其与参考平面的关系上颌中切牙体长轴与眶耳平面的唇向交角约80°上、下颌中切牙长轴舌向交角约140 °上颌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合平面交角约60 ~65°4.面部协调关系面部三等分发迹→眉间点=眉间点→鼻底=鼻底→颏下点眼外眦→口角=鼻底→颏下唇齿关系下颌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1mm 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齐平口角对着上颌尖牙的远中部分或第一前磨牙的近中部分牙型、牙弓型与面形的关系牙列与颌骨的关系1.Balkwill角:从髁突中心至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联线与合平面所构成的交角,平均26°左右2.Bonwill三角1887年Bonwill报告:从两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三点连线够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度约为4吋(10.16cm)3.球面学说(Monson spherical theory)Monson提出:以眉间点(glabella)为中心,以10.16cm为半径作一球面,下颌牙列的合面与此球面一部分相吻合,又认为补偿曲线也是它的一部分IcO正常标志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正对上颌唇系带2.除上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两牙对应接触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牙尖顶对应下颌尖牙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牙尖顶对应上颌尖牙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口腔解剖生理学-问答

口腔解剖生理学-问答

【1牙的分类】1.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1)乳牙:6〜8个月至两岁半→萌出;6〜7岁至12〜13岁→脱落。

2)恒牙:6岁→萌出和替换,替代乳牙。

2.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前牙、后牙)classification 切牙(incisor)尖牙(canine)前磨牙(premolor)磨牙(molor)Location口腔前部侧切牙远中尖磨牙间前磨牙远中Mount84812Function切割穿刺、撕裂协助尖、磨牙捣碎、磨细Root111~22~3【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3牙萌出规律】①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②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③女性同名牙萌出早于男性。

【4萌出顺序】乳牙:1→2→4→3→5恒牙:(注:最晚萌出的恒牙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6→1→2→4→3→5→7或6→1→2→4→5→3→7下颌:6→1→2→3→4→5→7或6→1→2→4→3→5→7●上颌乳中切牙:胚胎第14周开始钙化,1.5月牙冠完成,10月萌出,1.5岁牙根完成。

【5X牙X面的解剖特点+图示】【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1.切端及牙合面牙冠形态切牙切嵴尖牙牙尖后牙三角嵴后牙牙合面窝后牙边缘嵴发育沟萌出早期,点-线接触磨耗后,小斜面接触生理意义切割食物穿透和撕裂食物磨细食物容纳食物局限食物于牙合面窝内,以便捣碎磨细食物溢向固有口腔或口腔前庭的通道单位面积咀嚼力大;有利于建立合适的咬合关系咀嚼效率高;有利于咬合关系稳定2.1唇颊舌面突度前牙唇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1/3。

①正常的突度,可使食物对牙龈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牙龈健康。

突度过小或无突度,牙龈将受食物直接撞击而受伤;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牙龈失去食物的按摩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

②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2.2邻面突度前牙及后牙邻面突度分别在切1/3和牙合处。

牙合

牙合
Hebei Oriental University
(1)后牙正常覆合、覆盖:上牙列包盖在下 牙列的颊侧,下牙列包盖在上牙列舌侧,上 下颌牙尖交错嵌合,密切接触。 (2)后牙反合:下后牙的颊尖咬在上后牙颊 尖的颊侧。 (3)锁合:上后牙舌尖咬在下后牙颊尖的颊 侧。 (4)反锁合:下后牙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 颊侧。
●前止接触 ●后止接触 ●颊止接触 ●舌止接触
河北东方学院
Hebei Oriental University
• (4)颊止接触:位于上颌后牙颊、舌尖的 舌斜面和下颌后牙颊、舌尖的颊斜面,起 限制下颌向颊侧运动的作用。
●前止接触 ●后止接触 ●颊止接触 ●舌止接触

河北东方学院
Hebei Oriental University
下颌磨牙颊尖和上颌同名磨牙的中央窝或边缘嵴区域接触 相接触
下颌磨牙的远颊尖与上颌同名磨牙的中央窝相接触
河北东方学院
Hebei Oriental University
后牙接触特点
① 尖与牙尖嵴接触,基本上可看作是与一个较平直的结构
对抗,其结果是将食物捣碎,而楔状隙有利于食物溢出;
② 牙尖与窝接触,即两个曲面相接触,在同一时刻,曲面 间仅一小部分保持接触,而另外绝大部分分离,接触部位 因牙尖不断变换位置而改变,从而将食物磨细,提高咀嚼 效率。
• (2)前止接触:位于上颌后牙牙尖的远中 斜面和下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起限制 前伸咬合运动的作用。
●前止接触 ●后止接触 ●颊止接触 ●舌止接触
河北东方学院
Hebei Oriental University
• (3)后止接触:位于上颌后牙牙尖的近中 斜面和下颌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起限制 后退咬合运动的作用。

口腔知识--咬合接触

口腔知识--咬合接触
颊舌向的倾斜。牙合曲线不明显,上颌第二乳磨牙远中 面成一垂直面,称为齐平末端。由于乳磨牙的牙轴接近 垂直,无明显唇舌向倾斜,使乳磨牙的覆牙合较深,覆 盖较小。
② 四至六岁颌骨发育加快,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牙的 切缘及牙合面产生一定的磨耗,下颌乳磨牙移至上颌乳 磨牙的近中。
上下颌牙萌出完毕初期,下牙弓相对上牙弓可能 处以远中位置,使上下颌乳磨牙基本上是同名牙 尖相对。
2.混牙牙合特征:
1. 暂时性错颌 2. A:第一恒磨牙远中关系。 3. B:第一前磨牙近远中距不足
以充满间隙,产生C的牙合调 整。覆牙合可能增加。
4. C: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 可能向近中移动少许。
5. D:上颌第一前磨牙萌出,覆 牙合减小。
6. E:下颌第二前磨牙不足以充 满间隙。
7. F:牙合需调整,覆牙合增加。 下颌第一恒磨牙前移。
8. G:上颌第二前磨牙萌出后牙 合调整,第一恒磨牙成中性关 系,覆牙合减小。
9. H:下颌乳磨牙脱落而上颌乳 磨牙滞留时导致覆牙合增加。
10. I:上颌乳磨牙脱落而下颌乳磨 牙滞留时,切牙可能产生对刃 牙合关系。
3.缺牙时的咬合接触及后续发展:
邻牙移位、倾 斜,对颌牙伸 长等等。 咬合接触异常
4.动态时(咀嚼)的咬合接触:
后牙捣碎和磨细运动
5.几种颌位下的咬合接触:
• 牙尖交错位(ICP),又称牙位或正中最大牙尖交 错位(MIP)、过去曾称为正中牙合位(COP)
• 后退接触位(RCP) • 下颌姿势位(MPP),又称休息位和息止颌位,
姿势位(PJP) • 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 • 肌接触位(MCP),也称中央牙合位(MOP),
5. 后牙咬合接触类型:正中止接触、前止接触、后止接 触、颊止接触、舌止接触。

牙合学终极

牙合学终极

1.牙弓:牙按照一定的顺序、位置和方向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2.牙合平面:是指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3.解剖学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

4.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5.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6.牙合关键其原因主要有:①第一恒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其面形态复杂,尖窝多,因而在上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达到接触以后,易于保持稳定。

②第一磨牙的牙根多、粗壮、长大。

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的颧牙槽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可成为引导其余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引导因素。

③第一磨牙位丁牙列的前后方向的中段,接近咀嚼肌在颌骨上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使该牙承受的力最大。

而且由丁该牙的形态特征(面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壮),使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的最重要的牙。

由于以上这些特点,第一磨牙的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的最重要的标志。

7.覆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8.覆盖: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前后水平距离。

9.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标志:(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当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着上颌唇系带。

(2)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

(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侧)楔状隙。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牙尖交错正常的解剖标志?A、尖牙关系正常B、中线对正C、有32颗牙D、覆盖<4mmE、一牙对二牙正确答案:C2.易受外伤的牙齿是A、1AB、5CC、1DD、3BE、7D正确答案:A3.上颌神经依其行程可分为4段,其中不包括A、翼腭窝段B、颅中窝段C、眶下管段D、冀肌段正确答案:D4.在唇(颊)舌方向上牙冠的倾斜规律不包括哪一项?A、上、下切牙的切端均向唇侧倾斜约45°B、切牙倾斜度与颌骨前端牙槽突倾斜度一致C、上、下颌尖牙及上颌前磨牙均较正D、上颌磨牙略向颊侧倾斜E、下颌前磨牙及磨牙略向舌侧倾斜正确答案:A5.尖牙窝上附着的肌肉是A、提口角肌B、颧大肌C、提上唇鼻翼肌D、提下唇肌E、提上唇肌正确答案:A6.下列哪一项是上颌中切牙牙根颈部横断面形态?A、卵圆形B、圆三角形C、方圆形D、窄长形E、圆形正确答案:B7.下列上颌神经分段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翼腭窝段B、翼腭管段C、眶内段D、面段E、颅中窝段正确答案:B8.翼内肌的起始部位为A、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的前2/3及颧弓深面B、颞窝及颞深筋膜深面C、蝶骨大翼的颞下面,颞下嵴及翼外板的外侧面D、上颌骨的眶下缘及额突E、翼外板内面,腭骨锥突及上颌结节正确答案:E9.牙萌出的生理特点哪一点是错误的?A、牙萌出有较明确的时间B、男性略早于女性C、下颌牙略早于上颌牙D、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萌出E、左右成对地萌出正确答案:B10.下述影响到侧方牙合平衡的因素中哪个不正确A、横牙合曲线曲度B、牙尖斜度C、非工作侧的前伸与侧方髁导斜度D、工作侧的前伸与侧方髁导斜度E、工作侧的切导斜度正确答案:D11.下列人类牙列的特点中正确的是:A、所有牙齿形态相同B、一生中牙列替换三次以上C、牙根以侧生的方式附着于颌骨D、口腔中的牙齿数目为28~32个E、恒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正确答案:E12.在下颌隆突处,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神经为A、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神经B、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C、舌神经、颊神经、下牙槽神经D、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E、颊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正确答案:B13.关于磨耗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咀嚼过程中,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接触造成牙齿消耗的现象B、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C、牙面与外物机械磨擦而产生的牙齿损耗D、最常发生在牙齿的牙合面、切嵴及邻面E、以上颌磨牙舌尖及下颌磨牙的颊尖最明显正确答案:C14.关于“腮腺床”正确的是A、寰椎横突位于乳头尖端与下颌角连线的中、下1/3处B、颈内动、静脉位于寰椎横突的后方C、X~I对脑神经位于茎突的浅面D、茎突将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和其深面的颈内动脉分开E、舌下神经在下颌角下方,向前穿过颈内、外动脉之间正确答案:D15.在近远中方向上,下颌牙牙冠的倾斜规律不包括哪一项?A、下颌各切牙均较正B、下领尖牙的根部稍偏向远中C、下颌前磨牙向近中倾斜D、下颌第一磨牙位置较正E、下颌第二、三磨牙的牙根略向远中倾斜正确答案:C16.哪颗牙具有支撑口角的作用A、第三磨牙B、上颌尖牙C、上颌第一前磨牙D、上颌中切牙E、上颌第一磨牙正确答案:B17.上唇唇弓的正中点为A、唇珠B、唇红C、唇红缘D、人中点E、唇峰正确答案:D18.不属于腭肌范畴的是A、舌腭肌B、腭帆提肌C、腭帆张肌D、腭垂肌E、咽肌正确答案:E19.下述牙冠轴面突度生理意义中哪一项不正确A、适当成轴面突度能提高咀嚼效能B、邻面的突度有防止食物嵌塞的作用C、唇(颊)舌面突度过小时牙龈会受到食物过度冲击创伤D、唇(颊)舌面突度过大时牙龈会因失去食物按摩而萎缩E、轴面突度使食物滑下时对牙龈起按摩作用正确答案:A20.外斜嵴(外斜线)A、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B、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C、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牙合成的骨嵴称为D、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E、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正确答案:D21.颞浅动脉自何处由颈外动脉发出A、平下颌骨髁突颈部B、平甲状软骨上缘C、平舌骨大角尖D、平舌骨大角稍下方E、平舌骨大角稍上方正确答案:A22.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哪一个时间A、牙冠萌出2/3的时间B、牙达到咬合接触的时间C、牙出龈的时间D、牙冠完全萌出的时间E、牙冠在隐窝中开始移动的时间正确答案:C23.MPP与ICP属于A、侧向关系B、垂直向关系C、前后向关系D、水平向关系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4.下颌前伸与后退运动中,哪两组肌肉互为拮抗肌?A、翼内肌与翼外肌B、咬肌与翼内肌C、颞肌与咬肌D、颞肌后束与翼外肌E、翼外肌与二腹肌正确答案:D25.下列关于颈总动脉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左侧颈总动脉比右侧长B、左侧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C、在舌骨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D、右侧颈总动脉起自无名动脉E、为口腔颌面部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正确答案:C26.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系由多少块骨组成A、16B、12C、14D、15E、13正确答案:C27.下颌前牙若有双根管时,其双根管的排列方向一般是A、不明显规律B、扭转C、唇-舌向D、近-远中向E、交叉向正确答案:C28.不属于降低下颌骨的咀嚼肌是A、二腹肌B、翼内肌C、翼外肌D、颏舌骨肌E、下颌舌骨肌正确答案:B29.下颌隆突A、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B、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C、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牙合成的骨嵴称为D、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E、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正确答案:C30.舌下神经是舌的A、感觉神经B、舌前1/3的味觉神经C、舌中1/3的味觉神经D、舌后1/3的味觉神经E、运动神经正确答案:E31.根管侧支A、与主根管成平行的根管分支B、根管在根尖分散的细小分支C、与主根管成直角走行.D、从髓室底发出至根分歧处的管道E、在单根的两个根管之间相交通的联络侧支正确答案:C32.畸形中央尖最多发生于A、上颌第二前磨牙B、下颌第一前磨牙C、下颌第一磨牙D、上颌第一磨牙E、下颌第二前磨牙正确答案:E33.哪一层包被舌骨下肌群A、颈深筋膜深层B、颈深筋膜中层C、颈浅筋膜D、颈深筋膜浅层E、颈脏器筋膜正确答案:B34.哪颗牙具有近中面沟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尖牙C、上颌第一磨牙D、上颌中切牙E、第三磨牙正确答案:A35.髓腔形态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青少年的恒牙髓腔比老年者大B、乳牙髓腔比恒牙大C、髓腔的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缩小D、髓室顶、髓角随着牙的不断磨耗而降低E、外伤、龋病对牙体的侵袭使髓腔缩小正确答案:B36.远中舌尖很小甚或缺如的是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第一磨牙C、上颌第三磨牙D、上颌第二磨牙E、上颌第二前磨牙正确答案:D37.上颌切牙开髓时,由舌面窝向颈部方向钻入的原因是A、近-远中径近切嵴处髓腔最宽B、横切面髓腔唇侧比舌侧宽C、根管粗、直,根尖孔大D、在牙颈部附近髓腔唇-舌径最大E、横切面髓腔呈圆三角形正确答案:D38.哪颗牙是全口牙中最长者A、上颌第一磨牙B、上颌中切牙C、上颌尖牙D、上颌第一前磨牙E、第三磨牙正确答案:C39.关于咀嚼效率哪项是正确的A、机体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B、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硬食物咀细的程度C、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D、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特种食物咀细的程度E、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软食物咀细的程度正确答案:C40.关于牙合的定义哪项是正确的A、咀嚼食物时下颌的位置B、息止颌位时下颌的位置C、吞咽时下颌的位置D、上颌牙与下颌牙发生接触时下颌的位置E、上颌牙与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正确答案:E41.斜嵴为哪一个牙的重要解剖轴征A、下颌第二磨牙B、下颌第二前磨牙C、下颌第一前磨牙D、上颌第一磨牙E、下颌第一磨牙正确答案:D42.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不包括A、颏孔区B、下颌角C、乙状切迹D、正中联牙合E、髁突颈部正确答案:C43.关于根管口的解释哪个是正确的A、根管最细的地方B、髓腔中根分叉的地方C、髓腔的开口D、髓室与根管的移行处E、根管末端的开口正确答案:D44.某一患者因外伤导致左侧髁突骨折,手术复位后,患侧眼睑不能闭牙合。

牙尖交错合

牙尖交错合

定义
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且密切接触时的一种 牙合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下颌的位置相对于 颅骨而言在正中,因此又称为正中 牙合。但实际上, 下颌相对颅骨是否居中,并非这种咬合存在的前提。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
近远中向关系
咬合接触特征
上下牙列中线对齐,并与上唇系带和人中一致。
覆盖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 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前后牙均存在。临床通 常所指的覆盖为前牙的 覆盖。
咬合接触特征
前牙的各种类型的覆盖覆牙合
正常覆盖覆牙合: 浅覆盖、浅覆
牙合
对刃牙合 深覆牙合 深覆盖 开牙合 反牙合
后牙的覆盖覆牙合关系
正常覆盖覆牙合 后牙反牙合 锁牙合 反锁牙合
倾斜,使乳牙牙合的覆牙合较深,覆盖较 小。
牙合的建立
乳牙牙合期特征----4-6岁
前牙区有间隙。 切缘及牙合面有磨耗。 乳磨牙关系为近中型。 随着下颌支的发育,暂时性的深覆牙合逐渐
咬合接触特征
正常标志
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
临床上判断ICO是否正常,常参考以下标志。 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当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着上唇系带。 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个
牙相接触。 尖牙关系正常。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
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 面和舌侧近中缘。 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下 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上颌第 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合(侧)楔状隙。 前后牙的覆牙合和覆盖关系正常。(浅覆牙合浅覆盖)
异常牙尖交错牙合
从形态学的角度,牙尖交错牙合 异常统称为错牙合。临床最常用的分 类方法为Angle分类法。以上下颌 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为标准,分为 三类。

牙列、牙合与颌位 牙合 牙合

牙列、牙合与颌位 牙合 牙合
一牙对二牙(除外下颌中切牙、上
颌最后一个磨牙)
上下颌尖牙的对位关系
上颌尖牙的牙尖与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
中缘对应,下颌尖牙的牙尖与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
面及舌侧近中缘对应。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对位关系
❖中性牙合:上颌第一磨牙的
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
的颊沟。
❖远中牙合:上颌第一磨牙的
近中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
❖覆盖(超牙合)ICO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
水平距离。
❖正常覆盖:上颌切牙切缘超过下颌切牙切缘
的水平距离2-4mm(3mm)
❖深覆盖的分度:
Ⅰ度 3~5mm Ⅱ度 5~7mm Ⅲ度 >7mm
正常覆牙合覆盖的生理意义
➢提高咀嚼效率
➢避免咬伤唇、颊、舌
➢维持面部容貌、美观、发音和呼吸
等口腔功能有关
前牙的覆牙合覆盖类型
❖2、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对位关系
3、理想的牙尖交错牙合的基本特征
❖4、4岁以前与4~6岁乳牙期ICO特征
头脑风暴
❖ 1.不属于替牙期间牙合特点的是
❖ A.上颌切牙牙根向远中倾斜 B.前牙轻度深覆 关系
❖ C.可能显示前牙拥挤
❖ D.磨牙轻度远中关系
E.中切牙间有间隙
❖ 2.覆牙合的定义是
❖ 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
牙合
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牙与牙的接触关系
静止状态时牙接触现象
前伸
侧方
运动状态时牙接触现象
牙尖交错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
上下颌牙牙尖交错,牙合面最广泛、最密切的咬合
接触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正面观)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
上颌中切牙与下 颌中切牙牙体长 轴的交角为140 °。
上颌中切牙的牙 体长轴与牙合平 面的舌向交角为 60~65 °。
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
1.面部等分关系 2.唇齿关系 3.牙型、牙弓型与面型的关系 4.Balkwill角 5.Bonwill三角 6.Monson球面
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1mm,下颌前牙与下 唇上缘平齐
牙合平面 解剖学牙合平面
牙合面形态
纵牙合曲线 上颌:补偿曲线 凸向下 下颌:司匹曲线 凹向上
恒牙合曲线(Wilson曲线) 上颌:凸向下 下颌:凹向上
定义(ICO):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 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正中颌
“理想颌”
近远中向关系: 1.上下牙中线对称,正对上唇细带 2.1对2的关系 3.上下牙的对应关系
牙合的建立
上下颌牙弓 的密切稳定 的咬合接触 关系,闭口 肌与开口肌 之间的动力 平衡,维持 了牙槽骨和 牙萌出的高 度。
眶耳平面:眶下缘最低点与外耳 道上缘连成的平面,称为眶耳平 面。与牙合平面成150与地面平行。
鼻翼耳屏线:鼻翼中点至耳屏中 点的连线,与合平面平行。
上颌中切牙的牙 体长轴与眶耳平 面的唇向交角为 70 °。
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
颌位
一. 牙尖交错位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 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
二. 下颌后退接触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 定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状突位于关节窝的 最后位,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
定义:当人直立或坐正,两眼平视前方,口腔无 功能活动,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 下颌位置。

牙齿交错的特征

牙齿交错的特征

牙尖交错的特征
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当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着上颌唇系带。

2.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

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侧)楔状隙。

5.前、后牙的覆覆盖关系正常。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列、牙合与颌位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列、牙合与颌位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18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牙列 牙合 颌位
牙合关系描述
牙合的建立
不同阶段牙合特征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19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牙列 牙合 颌位
怎么对牙尖交错牙合 进行描述呢
近远中向关系 唇颊舌向关系 垂直向关系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20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前牙区
上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较正
后牙区
第二三磨牙近中倾斜度增大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8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牙列 牙合 颌位
唇舌向倾斜:以牙冠方向来表示
上下切牙唇倾,下颌<上颌 上下尖牙、上颌前磨牙、上下第一磨牙较正 下颌前磨牙舌倾 上颌二三磨牙颊倾,下颌二、三磨牙舌倾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11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牙列 牙合 颌位
牙列牙合面特征如何描 述呢?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12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牙列 牙合 颌位
牙合曲线 (curve of occlusion)
纵牙合曲线
横牙合曲线
Spee 曲线
补偿曲线
Wilson曲线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主动法 主动法
• 卷舌后舔法 • 吞咽法 • 后仰法
口腔修复工艺教研室 王红梅
45
封面
封底

牙列与牙合

牙列与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近远中向关系
第一磨牙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尖 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
牙合关键(occlusal key)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近远中向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近远中向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唇(颊)舌向关系
覆牙合(over bite): 牙尖交错牙合,垂直距离
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牙合平面
上颌 中切牙 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
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平分颌间距离 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解剖学牙合平面: 下颌 中切牙
最后磨牙
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牙合曲线:描述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纵牙合曲线:失状方向的 横牙合曲线:冠状方向的
纵牙合曲线
3)椭圆形:侧切牙的远中
恒牙列的三种典型形态
牙列分型
3 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型
1) 正常牙列:
牙数正常,牙列整齐无间隙
2)异常牙列: 牙数异常,牙排列异常
牙列的大小
牙列长度与宽度
长宽 上颌 50mm 55mm
下颌 41mm 52mm
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意义 1使牙合力沿牙体长轴方向传导 2增大上下牙的接触面积 3避免咬伤唇、颊、舌 4便于舌的运动 5衬托唇、颊 6保持面下1/3的形态
3)便于舌的运动,面型丰满
牙列异常
1)影响咀嚼、发音、面部美观
2)唇颊内陷,呈衰老面型
牙列分型
1. 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型 1) 恒牙列
2) 乳牙列
3) 混合牙列
恒牙列
乳牙列
混合牙列
牙列分型
2 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 1)方圆型: 四个切牙的切缘连线略 直,尖牙的远中

牙尖交错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 定义在各种功能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现象称为牙合或咬合。

又称为牙合关系或咬合关系。

与颌位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随下颌位置的变化,可有各种的牙合与之相协调。

较为恒定和接触较多的有3种。

即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与侧牙合。

其中最重要的咬合关系为牙尖交错牙合。

定义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且密切接触时的一种牙合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下颌的位置相对于颅骨而言在正中,因此又称为正中牙合。

但实际上,下颌相对颅骨是否居中,并非这种咬合存在的前提。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咬合接触特征近远中向关系上下牙列中线对齐,并与上唇系带和人中一致。

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外其他牙均为一牙对应于对颌两牙、上下颌牙前后交错接触,上颌牙(中切牙除外)与下颌同名牙的远中部分接触,下颌牙与上颌同名牙的近中部分接触。

尖牙的咬合关系上颌尖牙牙尖顶正对下颌尖牙的远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牙尖顶正对上颌尖牙的近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反映前牙的近远中向接触关系。

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关系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合楔状隙。

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是保证其他牙牙合关系的重要条件时间位置稳定咬合接触特征唇(颊)舌向关系通常用覆牙合与覆盖来描述。

覆牙合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在前后牙均存在。

通常临床上所指的是前牙的覆牙合。

覆盖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前后牙均存在。

临床通常所指的覆盖为前牙的覆盖。

前牙的各种类型的覆盖覆牙合正常覆盖覆牙合: 浅覆盖、浅覆牙合对刃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开牙合反牙合后牙的覆盖覆牙合关系正常覆盖覆牙合后牙反牙合锁牙合反锁牙合咬合接触特征垂直向关系下颌前牙切端的唇侧与上颌前牙舌面接触上颌前磨牙的舌尖与下颌同名前磨牙的远中边缘嵴区域接触,下颌前磨牙的颊尖与上颌同名前磨牙的近中边缘嵴区域接触上颌磨牙的舌尖和下颌同名磨牙的窝或边缘嵴区域相接触,下颌磨牙的颊尖与上颌同名磨牙的窝或边缘嵴区域相接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正常牙合,上颌磨牙的近舌尖与下颌同名磨牙的中央窝相接触,下颌磨牙的远颊尖与上颌同名磨牙的中央窝相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