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一)学案:《想北平》
高一语文必修1 想北平 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1 想北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49ab4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5.png)
高一语文必修1 想北平教案[三维目标]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布置预习:老舍对北平有怎样的情感?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一、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师X学校毕业,被派到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X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某某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二、导入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
高一语文教案《想北平》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2105add3383c4ba4cd260.png)
《想北平》教案一、引入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 爱的理由(第4—7段)想得落泪 (第8段)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1、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提示:“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b6a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掌握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北京的深厚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2. 关于作者老舍的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参考资料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想北平》,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北京的深厚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交流互动。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2)结合自己的家乡,写一篇类似的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老舍的《想北平》与其他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有何异同?2. 时代背景:了解《想北平》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评价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3. 学生合作探讨,评价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准确性。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九、教学拓展资源:1. 老舍其他作品推荐:《骆驼祥子》、《茶馆》等。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想北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想北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854d586d1f34693daef3ee3.png)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想北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解决生字词,握大意,理解主旨;2.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3.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4.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学习】1.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2.正音正字。
廿()粘合()菜圃()什刹()海橘()子3.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质疑:【课堂学习】问题一:思考:标题的“想”能否换成“写”为什么?问题二:作品一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
这样写有何作用?问题三:速读4——6节,讨论:1.这几小节主要写了北平的哪些特点?2.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创作手法?具体内容是什么?3.老舍为何要写北平的物产、北平平民的日常生活?问题四:你认为文中有哪些语句较为精彩?请谈谈理由,并进而体会老舍的语言的特点。
高一语文教案-[原创]-新课标《想北平》教案 精品
![高一语文教案-[原创]-新课标《想北平》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17c1878f5335a8102d22074.png)
想北平老舍一、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念之情。
2、了解散文中的衬托手法。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书写主观感受和感情的手法。
二、重点、难点1、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强烈的主观情感,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对话的体验,形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四、课前预习1、你所了解的老舍2、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3、阅读文章,弄清老舍与北平的关系,思考老舍为什么爱北平,并把爱北平上升到爱母亲的高度?4、在对话框里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回忆作者情况: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与世。
他的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在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三、以解题带动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意,明确写作特点:1、想:研习课文1~3节⑴作者为什么不用“写”,而用了“想”?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重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
(让学生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说不出”作为导引,文章一开头,老舍就说“我真爱北平”但随后接着说“但这个爱是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在两段文字中出现了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对北平的爱)⑵追问:老舍爱北平的情感是怎样的?“我的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粘和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0238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9.png)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分析文章的构思,掌握作者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和怀念。
(3)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从不同角度解读散文作品。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描绘北平的形象。
3. 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变化。
3. 散文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味。
(2)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北平的历史文化。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和怀念的?(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构思和手法。
(2)举例说明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描绘北平的形象。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2)分享自己珍贵的家乡记忆。
6. 课堂小结(2)强调关注家乡文化、传承家乡历史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8.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老舍的《想北平》与其他作品中的北平描写有何不同?引导学生阅读老舍其他关于北平的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ce13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d.png)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能够鉴赏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分析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
2. 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故乡——北平。
(2)简介作者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内容。
(2)鉴赏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5. 情感教育:(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编写一篇读后感。
2. 研究老舍的其他作品,分析其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74f3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8.png)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怀念之情,以及这种怀念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 把握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想北平》这篇文章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文章中的典型片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拓展学生对类似文学作品的了解。
8.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d7fc5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8.png)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北平的形象,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北平的形象及其特点。
2. 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如何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想北平》,思考课文内容可能涉及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北平的形象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的?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故乡,谈谈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布置写作练习:以“我想我的故乡”为主题,进行写作。
6.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改进。
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
![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7d15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3.png)
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导语(同时出示投影《三峡》图)。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d024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7.png)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北平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手法。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老舍的作品风格和文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理解和分析。
(2)老舍的作品风格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2)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与乡土情怀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想北平》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
(2)老舍的生平介绍资料和作品的背景资料。
(3)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准备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想北平》,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收集有关老舍的作品和生平和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老舍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想北平》,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1)评估学生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质量。
(2)评估学生写的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a68f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老舍对故乡北平的眷恋之情。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眷恋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想北平》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老舍的生平介绍、北平的历史文化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想北平》。
2.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老舍的生平介绍、北平的历史文化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想北平》的作者老舍及其生平经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想北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眷恋之情。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鉴赏课文《想北平》的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形象描绘、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分享交流(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意见。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课文《想北平》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学生分享感受,互相交流。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想北平》的主题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想北平》,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体会对故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必修1《想北平》教案
![必修1《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2b3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8.png)
•••••••••••••••••必修1《想北平》教案必修1《想北平》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必修1《想北平》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目标:感悟什么叫“我的北平”及文章的立意写法二、重点难点:个人化的记忆写作,从平凡中见真情的私人写作及其表达手法;三、过程:一课时。
1、演讲;点评,注意鼓励和避免伤害。
2、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的《想北平》。
北平是老舍的故乡,在这篇散文中,老舍回忆了北平的一些事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北平的热爱。
故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2006年的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就是以“北京的符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我们今天套用一下,如果让你写我的故乡宁波,你会怎么写?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给自己的作文构思取个题目,并说说你将从哪个角度来写你的故乡宁波,从这个角度进去,你会写些宁波的什么?请学生谈构思,注意其立意角度及所写的事物风景等。
总结这些事物的特点,是否和个人的记忆3、进入课文:刚才我们看了大家的一些构思。
(评价)我们来看大作家老舍是怎么来写他的故乡北平的。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看看老舍写了些北平的什么东东,一二三四组分别看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问题:作者提到了北平的哪些事物或哪些方面,北平的这些事物或这些方面都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在看课文前,我们先把一些字词落实一下:讨教(tǎojiào)、什(shí)、刹(chà)海、苇(wěi)叶、辜(gū)负、菜圃(pǔ)、廿(niàn)、黏(nián)合、湍(tuān)流、揣(chuǎi)测、揣(chuāi)在怀里。
俊伟:清俊雄伟。
均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杀:形容极度惭愧。
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4、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思考。
一起看课文:(1)第四段:①景物: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的香片茶。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0915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c.png)
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课文背景和情感。
课文分析
段落划分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作者 对北平的喜爱、对北平特点的描述以 及对北平未来的忧虑。
主题提炼
引导学生找出每部分的中心句,理解 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情感和对故土的眷 恋。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向全班汇 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北平的深深眷恋之情,理 解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 度,培养其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 神风貌。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其关注和 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
2023
PART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REPORTING
导入
导入方式
通过播放一段北平的老照片或视 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感受北平的历史与文化。
课堂氛围融洽
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轻松 、愉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时间安排稍显紧张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相对紧张,部分环节可以进行更深入 的探讨。
教学资源需进一步整合
现有教学资源较为分散,需要进一步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与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
阅读理解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表达对家乡的 情感。
2023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REPFra bibliotekRTING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
![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21de0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学会珍惜家乡的美好,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乡的感受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对照课文,讨论并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5. 朗读练习(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写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强语感的培养。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9. 教学反思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让学生阅读其他作者写故乡的文章,如鲁迅的《故乡》、朱自清的《背影》等,对比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023最新-《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9bb8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2.png)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勤劳的为大伙儿找到的《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篇一【一】预习目标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预习内容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三、【提出疑惑】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高一语文《想北平》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想北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a4ceb61ed9ad51f11df266.png)
高一语文《想北平》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想北平》教学设计《想北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2.掌握本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教学过程:一、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特别是对漂泊的旅人来说,故乡更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是怎样表达他对故乡北平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想北平》。
二、走进文本(以解决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为线,学习写法体悟感情)1、PPT展示问题:文中出现了四次说不出,作者为什么说不出?自读1-3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作者对北平的爱说不出,犹如对母亲的爱说不出一样。
是因为爱的深沉,所以才说不出!板书:怎样的爱说不出的爱小结:安适自在、平凡朴实。
既是大都市又能悠游闲适,接近自然的宜居城市。
既是作者的生活家园又是精神家园,所以才会让他爱的如此深沉。
2、PPT展示问题:作者眼中北平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分别概括我的北平的总体特征。
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自读4-7自然段,小组讨论)。
明确:(1)环境:动中有静(2)布局:匀调自然(3)物产:丰富多样(4)接近自然板书:爱什么环境、布局、物产、宜居3、PPT展示问题:作者为什么拿巴黎和北平对比?作者写小花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京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这是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老舍对北平这么爱,那他是如何表达他的爱的?小组讨论。
明确:对比、类比板书:怎样表达爱?对比、类比PPT展示问题:作者写小花的目的是什么?引导:作者是写了墙上的牵牛花,还有墙根的靠山竹和草茉莉,不仅有这些小花,还有什么?明确:还有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有嫩蜻蜓和小蝌蚪,有青菜白菜毛豆角,海棠玉李,甚至还有带着泥点的韭菜!引导:这些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特点:身边的平常之物引导:北平那么大,还是历史的都城,可写的东西也很多,为什么老舍选取自己身边的平常之物来写呢?说说如果我们写北平会写什么?再看看林语堂眼中的北平和老舍心中的北平有什么不同?PPT展示材料(齐读)明确:林语堂写的是北平是富丽堂皇、气宇轩昂,有宫殿御园古物古玩,为什么?因为林语堂是坐黄包车上学的人,而且他也不是北平人,所以他对北平是以欣赏者的态度写的,和老舍已经与北平融为一体的血肉相连的感情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1.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
1.《想北平》结束段落的鉴赏分析《想北平》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的情感很复杂。
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住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文章。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他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2.积累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如此。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
忘言:不可言说。
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评析: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任意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阅读4-7段,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去突出这些特点的。
(从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08年山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
他在上阶梯教师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答:【美文欣赏】我爱你,汉语辽宁刘卫民身为中国人,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由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如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汉语。
唯有汉语!是汉语赋予我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自由,是汉语赋予我们超越时空的本领与才能。
哦,汉语,奇妙的精神造物!它们绝非只是一些仅仅代表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死的符号,它们分明是些充满智慧、充满感情、善歌舞、会呼吸的、活的精灵!千万不要小看这说话的权利。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
”(舒婷)每于关键时刻,却因语言的贫乏而抓耳挠腮、脸红脖粗甚或搜肠刮肚、顿足捶胸──那份尴尬、那份难堪,远胜于皮肉的创痛或呼吸的窒塞。
生为中国人,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却不曾真正领略过汉语的风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又是怎样的遗憾、悲哀或者不幸、罪孽?!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汉魏古风,唐诗宋词,元明剧曲,明清小说……这是一座座怎样神奇瑰丽的宝库啊!你怎能竟然屡过其门而不入?请听听语言学家的礼赞吧:汉字,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字的形和意,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字具有丰富的人文性。
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美和悦耳的音乐美。
若论书法之妙和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美的。
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
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又有突出的逻辑性、隽永的含蓄性,无比的简洁性……请听听汉语的阳刚之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再听听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暮赏已花时归醒去微马力如酒飞再看看孟姜女庙前的一副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再看看语言学家赵元任偶一为之的语言实验——《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哦,汉语,我们的母亲的声音和呼吸!你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你可以变战争为和平。
是你,使我们可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你使我们能够浅吟低唱,喁喁私语!是你帮我们表达了爱心,是你助我们伸张了正义……哦,汉语,叫我怎能不爱你!【补白】台湾•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节选)春雨。
杏花。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
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江苏语文高级老师、教育专家)《想北平》学案1合作讨论题参考答案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作者不是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
“看似平常最奇崛。
”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他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北京的“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他所表现的,是“我”和北京,“我”中的“你”,“你”中的“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就走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京,而是在“想”北京。
可以按以下思路引导:问1: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哪些语句表达出了这种感情?(找出“文眼”:“与我的心灵相黏合”)问2:既然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说不出来”呢?从文中找找原因。
原因1:如爱母亲,无声、无处不在(“与我的心灵相黏合”“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原因2:“不能”像诗人一样用“好听好看的字”说出来。
问3:作者真的写不出“好听好看的字”来吗?文中找一找。
问4:作者显然不是写不出“好听好看的字”,而是别有用意。
作者用意何在?用意:1)突出对北平的爱深入骨髓;2)不用常法写北平。
问5:作者独辟蹊径用了什么不同一般的方法写心中的北平呢?学生研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从取材、技巧、语言风格等角度把握老舍“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文章风格,以及这种风格与质朴大气的北平、作者深厚的情感的统一(“京味”)课后作业答案这是道长句化短句的题目,先得找出主干“某电子集团做出反应”。
然后,找原因,即“事件打击经济”,“事件使信息产业雪上加霜”。
美国发生的“9•1l”恐怖袭击事件沉重地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它使今年以来已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雪上加霜,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想北平》学案2合作讨论参考答案特点: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方法:①对比衬托巴黎或热闹或空旷——北平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巴黎布局虽较伦敦、罗马匀调,但“比起北平来还差上点儿”——北平布局合理美国的橘子遇到北平的玉李“还不愧杀”——北平贴近自然②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生动鲜明,通俗易懂作者曾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通俗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也是锤炼语言的结果。
文中“还差上点劲”、“挤的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经老舍说出,虽平常普通,通俗易懂,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人物情感,都笔笔到位,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语言功力。
课后作业答案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