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合集下载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专家解读《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分级诊疗是医疗服务精细化的必由之路专家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分级诊疗是我国当前医改的重要内容,扎实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医改进入新阶段,医疗服务发展模式开始转型。

由过去几年重点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患者费用保障机制,到同步重视精细化管理服务;从强调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体制改革,到同步重视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分级诊疗将供方和需方有机连接起来,将改革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

深入认识和理解分级诊疗的文件精神,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入领会文件关于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医疗资源的精神,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定位是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看病问题上与过去的情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新的特征,既不是过去的整体上“缺医少药”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是看病就医过多集中在大医院,导致医疗成本增高,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专家号难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治本之策,就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使医疗资源发挥最佳的效能。

文件提出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这个工作目标不仅是分级诊疗的工作目标,也是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所必须重点谋划的问题,逐步建立与分级诊疗工作相适应的、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按照文件要求,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是分级诊疗工作的核心。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指在医疗领域中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院和医生按不同级别划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合理和经济的治疗。

本文旨在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背景与现状,并明确推进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文章还将列举几项关键要点,以供参考,包括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目录和技术规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医便利性与可及性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概述,包括定义和背景,目前现状与问题,以及推进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三部分列举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点一,包括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目录和技术规范以及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部分则是要点二,涉及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医便利性与可及性,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措施和方向,并展望该制度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

通过对该制度的概述和解释说明,希望能够清楚地阐述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背景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本文还旨在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提供几个关键要点作为指导,以使该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

2.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概述:2.1 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和背景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根据不同医疗需求和资源配置,将医疗服务划分为基层、二级、三级等多个层次,并推动患者就医按需选择合适的层次,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V1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V1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V1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背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资源短缺和散乱的医疗服务格局成为制约医疗发展的瓶颈。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的平衡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要。

二、总体目标建设覆盖全国、覆盖多个层次、覆盖不同病种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实现居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三、重点任务1. 完善政策法规,推进制度建设。

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出分级诊疗评价标准,规范分级诊疗的实施。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3. 推进医联体建设。

打破医疗服务的“信息孤岛”,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加快医疗服务的转诊和病历共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实施。

4. 建立完善的医保支付和费用监管制度。

探索分级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同时加强医保费用的监管,防止费用虚高和滥用。

5.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能力。

四、实现路径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政策法规。

2. 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快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升级。

3. 推进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4.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一)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一)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一)中国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水平,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制度,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健康服务。

指导意见首先强调了分级诊疗制度对于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通过对医院定位和功能进行规划和划分,可以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基层医疗水平得以提升,医患关系得以改善,让百姓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

同时,指导意见明确了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首先,分级诊疗所追求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质量优先的服务理念。

其次,要坚持基层医疗为重点,高水平医院为支撑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要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分工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最后,要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以工资和绩效相结合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

为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指导意见对于各地区的工作任务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我们需要对基层卫生服务进行加强,提高其治疗水平;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的培训和支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

在高水平医院方面,需要强化医院专科服务能力,建立适合当地的服务体系,支持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完善分级诊疗信息化平台,促进医疗信息的互通,方便医生以及患者的查询和交流。

指导意见同时指出,各地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建设。

总的来看,《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推动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和提高健康服务水平起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它也呼吁各级别医院、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们共同参与其中,共同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优质化、有效化和创新化,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真正实现医者仁心的美好健康未来。

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三级医院的定位及管理转型

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三级医院的定位及管理转型

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三级医院的定位及管理转型作者:王东海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1期摘要:本文概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对三级医院的新定位,及其中蕴含的系列要求,继而三级医院趋于分级诊疗建设变迁的障碍,最后探索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三级医院管理的转型维度。

关键词:分级诊疗;三级医院;全面共享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一、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三级医院的定位及要求纵观《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文件,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和推进,对于三级医院而言的最显著的改变,就是把其定位从直面全部患者、全部病种、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功能本质相同只是自身质量较高的医疗机构,转型为负责医疗服务偏于高端一环的医疗机构。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对三级医院有了如下几点新的要求。

(一)主动舍弃低端服务《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①,重大疾病的基础护理也鼓励三级医院推进执行手术后转给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实际上要求三级医院主动舍弃部分常见或者说低端医疗服务市场,让给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只负责高端或重病的医疗服务环节,即“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①。

(二)融入协同开放资源《指导意见》从总体上要求系列地区致力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实际上要求强化各级医院之间的协同意识和力度。

基于为这种要求落实提供保证的考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①,把协同推进的要求具体细化到系列病种。

(三)无私奉献和全面共享在各层级医院分工协同推进的过程中,三级医院拥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所以在协同过程中更需要无私奉献甚至全面共享。

具体而言,《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三级医院的系列医疗资源对基层开放,鼓励包括三级医院在内的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提供会诊服务,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时代优势推动信息及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乡村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二、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省市级医院50+n种(n代表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增加的病种数,下同)、县级医院250+n种、乡级医疗机构50+n种分级诊疗病种按临床路径的规范化治疗率达到40%以上;县级医院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5%,中医诊疗比例达到40%以上,县级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率达60%以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闽委发〔2015〕3号),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经省政府领导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围绕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通过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通路、构建急慢分治格局、完善上下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2017年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适应分级诊疗制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建立分级诊疗运行机制1.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省、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服务,临床手术项目以三、四级手术为主,接受市、县医院转诊,逐步减少省、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比例,提高预约转诊比例。

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 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目录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1)一、总体思想 (2)二、目标任务 (2)三、成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领导小组: (3)四、上转条件 (3)五、下转条件: (4)六、分级诊疗的程序 (4)七、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保障措施 (5)为加快我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综合运用医疗资源、医保基金、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同步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保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二、目标任务(一)落实我院双向转诊制度。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立我院双向转诊制度,引导患者首诊到乡镇、康复回乡镇,指导患者合理、及时、有效转诊。

(二)加强我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全科医师、乡镇医院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双向转诊基本原则和要求,全面推行和不断我院医生(团队)工作,强化综合服务、连续服务、上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

定期接受上级专家对本辖区的医疗支援,定期派送卫生院全科医生及护士进修培训,帮助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

三、成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领导小组:组长:XXX成员:XXX四、上转条件除急诊抢救外,永安镇中心卫生院应将下列患者上转市中区人民医院进行诊疗:(一)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二)各种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症状严重或较重者;(三)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四)急、慢性疾病,病情较重者;(五)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六)住院手术病例;(七)甲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和丙类传染病人;(八)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九)患恶性肿瘤需要化疗和住院治疗的患者;(十)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但现实中,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及医疗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这个制度以分级分类、分工合作、上下衔接为基本原则,旨在建立起有效分类的医疗保健体系,实现全程的就医指导和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发展方向1. 建设完整的分级诊疗网络建立医保部门牵头的医疗机构网络,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优化,医生技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形成完整的医疗机构网络。

2. 建设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健康促进中心,开展各种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及健康体检服务,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3.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医疗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4. 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适度提高保险支付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从医疗机构设置、医疗人员培训、医疗保障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政策,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设置,优化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全面的分级诊疗网络。

2. 推进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转换推动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转换,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

3. 加强医学教育加强医学教育,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能。

4. 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5. 加强协调合作加强与其它医疗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医患“对接”,推动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

四、成效目标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群众能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必到大城市或大医院排队、挂号、看病。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107号建议的答复-医保函〔2019〕79号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107号建议的答复-医保函〔2019〕79号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107号建议的答复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107号建议的答复任千里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高度重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任务部署和《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文件要求,部署各地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各地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范围、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上的“六统一”。

目前,整合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兵团)中除西藏外,均已出台文件规划部署本省份制度整合工作。

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和全国85%以上的地市已经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总体上看,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解决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割产生的待遇不均衡、政策不协调、管理效率低、基金共济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实现了城乡居民更加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改革目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和保障水平普遍提高,也初步发挥了医保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激励制约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九大“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要求,运用好机构改革的有利条件,指导各地进一步深入推进整合工作,力争2019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一体化经办管理。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为了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一、医院分级诊疗的目的和意义医院分级诊疗是指依据患者病情轻重、诊治复杂度等因素,将医疗机构按级别分为三级,合理区分和分流患者就医,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医院分级诊疗的实施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优化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通过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分流,可以将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引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避免了患者挤占高水平医院的医疗资源,减轻了高水平医院的就诊压力。

2.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设施各有所适宜,患者可以在更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接受诊疗,提高了就医效果,改善了医疗服务体验。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医院分级诊疗的实施,可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医院分级诊疗的具体实施方案(一)分级原则根据医疗服务水平和功能的不同,将医院分为三级,医疗机构的级别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1.第一级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主要负责普及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和技术,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保健和常规公共卫生服务。

2.第二级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地级市区域医疗中心等,主要负责全面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和疑难重症病例,承担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研究与教育工作。

3.第三级医疗机构:包括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国家重点专科研究所等,主要负责医疗领域的高端技术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和转化应用工作,承担重大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

分级诊疗文件

分级诊疗文件

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 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 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 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 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 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引导不同级别、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
建立目标明确、 权责清晰的分工协 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 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 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首先严格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
划纲要(2015—2020 年)》的要求,全
01
力解决城市公立医院“办什么、办在哪、
办多少、办多大”的问题,制定慢性病的
分级诊疗规范,括各类医疗机构的诊治范
围、程序、标准,化慢性病目录及临床路
径、转诊程序等,明确慢性病在基层首诊,
开通双向转诊的快捷通道。
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做好社区医院和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师 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 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过渡,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 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 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 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 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 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城市大医院慢性病医保用药目录的对接,调
02
整医疗服务分级收费价格,总额预付,病种、
按服务单元、按患者数量等预付方式取代按
项目的后付方式;将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
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互
衔接。进一步提高医保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分级诊疗政策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病情和需求,将诊疗服务按照不同的层级和类型进行分类和规范,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提高患者就诊体验的一种医疗制度。

目前,分级诊疗政策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篇文章将对分级诊疗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从政策背景、政策内容、政策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分级诊疗政策的背景分级诊疗政策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的多种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效率低下、患者就诊体验差等诸多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通过引入分级诊疗政策,以期望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患者的就诊体验。

首先,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突出。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一线城市医院人满为患,排队就诊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却闲置。

分级诊疗政策的出台可以促使医疗资源更合理地进行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同时也可以降低一线城市医院的负担。

其次,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患者反映,前往一些大医院就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有时还会错过看病的时机。

此外,一些医患矛盾也源于大医院医生过度看病和过度治疗,部分医疗行为存在风险。

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促使患者在更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也可以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最后,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一些大医院的看病费用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一些轻微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相对较高,大量的国家医保基金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社会医保基金的支出,通过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患者在较低的费用下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减轻医保负担。

综上所述,分级诊疗政策的出台是医疗改革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破解难题,提供可行性路径。

政策解读|带你读懂《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政策解读|带你读懂《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政策解读|带你读懂《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分级诊疗制度内涵是什么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概括起来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基层首诊就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是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上下联动是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一直坚持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新常态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内涵,侧重于体系各层级间诊疗功能的有机整合与协同,通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有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的下沉,规范就医秩序,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便民惠民、实现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准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

群众自愿就是不强制、不一刀切,通过政策引导,让患者自愿到基层首诊。

统筹城乡就是要对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布局。

创新机制是要结合国情和实际,立足试点、立足实践、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保障。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意见》提出两步走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

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到2017年,主要是规范就医秩序。

具体目标包括: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当前医疗领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医疗健康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本文将对于《关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进行详细分析。

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1.目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分层次的医疗服务,使得不同病人能够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同时避免重复叠加和混乱医疗秩序。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结构,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使得人们能够得到更加安全可靠、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2.重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医疗卫生部门的组织与管理,同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应该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和保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服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原则和措施1.原则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分类诊疗的定位,实现分类管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2.措施(1)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提供分类诊疗服务。

建立分类诊疗服务分类标准和标准,建立分类管理目录,划分出特定分类的医疗机构。

这将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同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热情。

(3)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优化机构服务和管理,增强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4)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政策解读与医疗资源优化

分级诊疗制度政策解读与医疗资源优化

分级诊疗制度政策解读与医疗资源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亟需优化。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引入了分级诊疗制度政策,旨在通过合理引导患者就医行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本文将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解读与医疗资源优化进行探讨。

一、分级诊疗制度政策解读分级诊疗制度政策是指将医疗资源按照不同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划分,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分级就诊,使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更加经济、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该政策的出台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首先,通过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患者不再一味追求大医院、高水平的医疗资源,而是根据自身病情和就医需求,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这样,大医院的过度挤压问题得以缓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其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分级诊疗制度政策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医疗服务任务,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联体、医共体等协作机制,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一线”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通过分级诊疗制度的引导作用,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恶性竞争,防止医疗行业的乱象出现。

同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分级诊疗制度政策的实施,将更多的医疗需求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使其能够承担更多的病患就诊量。

随着就医需求的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将不断加强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升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优化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

分级诊疗制度可以引导患者在自己所在地区就医,减少人口外流,降低大城市医疗资源的压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信息与基本医保㊁医疗机构信息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加强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服务的衔接,逐步实现 一站式 即时结算服务.第六条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执行 社区定向转诊 制度.患四类大病的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转诊治疗的,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转诊手续后,再到二㊁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第七条㊀本市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坚持 公开㊁公平㊁公正和诚实信用 的原则,建立健全招投标机制,规范招投标程序.上海保监局负责制定商业保险机构的资质条件㊁大病保险基本服务标准㊁保险合同示范文本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招标文件规定,通过规范程序,确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由医保经办机构与中标的商业保险机构签署保险合同,合同期限原则上不低于三年.在正常招标不能确定承办机构的情况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出承办机构的产生办法,报市政府批准实施.第八条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遵循 收支平衡㊁保本微利 的原则,对年度资金盈亏情况进行风险调节,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通过招投标合同确定.商业保险机构因承办大病保险出现超过合同约定的结余,需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返还资金;因政策调整等政策性原因给商业保险机构带来亏损的,由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商业保险机构分摊,具体分摊比例,在保险合同中载明.第九条㊀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切实保障参保人权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制订落实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建立以保障水平和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督促商业保险机构按照合同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海保监局要加强商业保险机构从业资格审查及偿付能力㊁服务质量和市场行为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财政局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利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财务列支和会计核算办法,强化基金管理.市卫生计生委要加强对医疗机构㊁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业保险机构要切实加强参保人员个人信息安全保障,防止信息外泄和滥用.商业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化㊁精细化管理优势,与相关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控,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㊁服务水平和质量.商业保险机构要将签订合同情况以及筹资标准㊁待遇水平㊁支付流程㊁结算效率和大病保险年度收支等情况,向社会公开.第十条㊀各有关部门㊁单位要加强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㊁理解和支持这项改革,形成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的良好环境.第十一条㊀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16年12月23日)沪府办发 2016 59号各区㊁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㊁办㊁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关于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㊁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㊁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㊀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6-2020年)»等,现就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㊁四中㊁五中㊁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按照 以人为本㊁群众自愿㊁统筹城乡㊁创新机制 的原则,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将做实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本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基本路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医疗中心㊁市级医学中心的资源协同机制和双向转诊机制,完善资源支撑㊁政策支撑和信息支撑等保障和激励措施,逐步建立起 基层首诊㊁双向转诊㊁急慢分治㊁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模式和制度,形成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机制和有序的就医秩序,为市民提供综合㊁连续㊁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二㊁主要目标到2017年底,分级诊疗试点实现全覆盖,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明显提升,就诊次数有效控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成.到2020年底,布局合理㊁规模适当㊁层级优化㊁职责清晰㊁功能完善㊁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符合国情㊁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达到以下标准: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4名;区域影像㊁临床检验㊁心电诊断中心建设达标率100%;重点慢性病(高血压㊁糖尿病)知晓率ȡ60%,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ȡ30%,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ȡ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ȡ65%;本市60岁以上城保老人 1+1+1 签约率ȡ70%;1+1+1 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占比ȡ85%.三㊁具体任务(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夯实分级诊疗制度网络基础1.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市级医学中心:主要由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和三级专科医院组成,以优势专科为发展导向,以现代研究型医院为建设目标,在医学科学㊁技术创新㊁人才培养㊁公共安全保障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承担全市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和指导区域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职能.区域医疗中心:主要由三级乙等㊁二级甲等和医疗资源稀缺地区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组成,规划期内郊区新建三级医院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能.区域医疗中心应当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常见病㊁多发病㊁门急诊和住院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㊁村卫生室等组成,承担一般常见病㊁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初级诊疗及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康复㊁护理等社区适宜医疗服务.社会医疗机构:鼓励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社会医疗机构承担相应功能,纳入分级诊疗工作网络.2.加强医疗服务体系短缺资源建设加强康复体系建设.逐步构建由综合医院康复科㊁康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布局合理㊁层次分明㊁功能完善㊁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全市康复床位按照每千人0.25张设置,每区至少配置一所200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鼓励现有二级乙等医院功能转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有条件的区域康复医院应临近区域医疗中心和市级医院设置.加强老年护理体系建设.推进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㊁区老年病医疗中心建设,建立机构护理㊁社区护理㊁居家护理相结合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为养老机构㊁社区托养机构和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和舒缓疗护服务.到2020年,全市按照户籍老年人口1.5%配置老年护理床位.3.加强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大集团管理优势,以市属(含国家委管)三级综合医院为核心,以品牌㊁医疗管理和学科技术人才优势等为纽带,以支持郊区为先导,探索建立医院集团,实现资源共享㊁优势互补,积极配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本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鼓励以区域为范围㊁由各区与三级医院组成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和以学科为纽带㊁由不同医院专科组成的专科性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改革探索,开展技术㊁学科㊁病种㊁管理合作,建立基于内部市场关系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资源共享与协同,实现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 双提升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 双下沉 .(二)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基本路径1.做实家庭医生 管签约以60岁以上老年人㊁慢性病患者为主体,以自愿签约为原则,推进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在此基础上,按照签约居民自身健康需求和就医习惯等因素,形成 1+1+1 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㊁1家区域医疗中心㊁1家市级医学中心),在优先覆盖重点人群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签约率,确保签约居民有效服务率.居民签约后,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可选择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居民如因实际情况需至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之外就诊,可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并享受签约优惠政策.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可享受多项优惠服务,以提升签约居民服务获得感:开展健康评估,帮助制定健康管理方案,享受全程健康管理服务;通过预约,优先享受家庭医生基本诊疗㊁社区康复与护理等服务;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优先获得上级医疗机构的专科资源;享受健康咨询热线㊁网络咨询平台等多种途径的健康咨询服务;享受慢病长处方㊁延伸上级医疗机构用药等更为便捷配药服务;享受优先建立家庭病床服务等.2.做实家庭医生 管健康在夯实社区家庭医生队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社区护士㊁公卫医生㊁助理等人员岗位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类岗位人员在健康管理㊁护理㊁康复㊁费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形成对家庭医生的有力支撑.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和服务标准,规范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家庭医生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综合利用居民的诊疗记录㊁健康体检记录㊁健康筛查结果等信息,定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健康人群㊁高危人群㊁患病人群和疾病恢复期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㊁防治结合㊁持续有效的分类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就医模式,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进行初诊和分诊;对符合转诊规范的患者,上级医疗机构优先予以预约专家专病门诊㊁优先检查㊁优先住院;对疾病康复期转诊回社区的患者,家庭医生予以社区康复㊁家庭病床或居家护理服务.3.探索家庭医生 管费用探索建立以签约居民为切入点㊁由信息系统支撑的医保费用管理机制.引导签约居民下沉社区首诊㊁做好健康管理,从源头上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并对签约居民已发生的费用进行监管,发现费用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上报医保部门,发挥协助管理作用,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卫生费用的 守门人 .(三)强化资源㊁机制㊁信息支撑,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配套保障1.强化资源支撑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全科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本市医疗卫生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全科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计划数,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加强远郊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系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作为医学院校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教学相长的支持联动关系.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和医院集团㊁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㊁培训和轮转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 医教研 资源整合,提高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通过多点执业等形式,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㊁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开展社区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及其筛查的标准化检测能力建设.强化对基层的人力㊁技术支撑.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和医院集团㊁对口支援㊁建设区域信息化诊疗平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做实本市公立医疗机构临床主治医师到基层定期工作制度,根据供需情况,适当增加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定期工作人员的数量.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㊁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影像㊁临床检验㊁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强化上级医院资源对社区和家庭医生的支撑.在市级医学中心㊁区域医疗中心设立专门部门与社区对接,根据实际需求,预留 两个50% 的专科(专家)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开放,对预留资源的管理采取提前预留㊁动态跟踪㊁按需调整的方式,满足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与转诊需求.向家庭医生优先开放检验检查㊁床位资源.强化对社区药品使用的支撑.在高血压㊁糖尿病实行慢病长处方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慢病长处方病种范围.对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的签约居民,如其确需延伸上级医疗机构长期用药医嘱以维持治疗的,在回到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时,家庭医生可根据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及疾病治疗与控制情况,开具相同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除外),完善第三方物流配送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上述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将延伸处方使用情况纳入医保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额度超支补偿的核定因素.加强社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开展基本药物和 自选药品 管理使用的培训工作,促进社区合理用药.2.强化机制支撑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服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标准的岗位管理㊁财政补偿与薪酬分配制度,构建内部市场与购买服务机制,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的现代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与家庭医生契约关系,明确家庭医生目标责任与相匹配的资源,建立新型的生产责任关系,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激发家庭医生生产力.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考核,建立围绕签约基础㊁有序诊疗㊁健康管理㊁费用管理㊁居民反响等核心的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利用签约服务费等手段形成对家庭医生的有效激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签约服务费纳入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与管理考核结果相匹配的分配机制.强化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㊁家庭医生制度构建的支持力度与落实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院长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对分级诊疗制度支持到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位.推进本市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工作,逐步扩大公示病种及手术的范围,强化医疗服务行业促动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引导患者科学有序就医.依靠卫生信息化支撑,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㊁客观可量化的医疗服务产出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公立医院服务效率㊁工作负荷㊁技术水平㊁费用控制㊁资源配置㊁患者结构的合理性.建立基于评价结果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政府投入㊁医保支付㊁费用控制㊁床位规模㊁岗位设置㊁绩效工资总额核定等挂钩,对公立医院实行差别化定位㊁管理和资源配置,推动公立医院提高收治疑难杂症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比例,更加注重发展体现三级医院水平和定位的诊疗技术,实现医院发展由追求规模效益向内涵质量转变,充分发挥医院引导患者分级诊疗的主动性.完善价格机制.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研究,综合分析不同医疗服务项目间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比价关系,按照 总量控制㊁结构调整㊁有升有降㊁逐步到位 的原则,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高手术㊁诊疗㊁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常规化验价格,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引导落实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价格收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补偿责任.适当拉开二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发挥医疗服务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常见病㊁多发病向社区下沉.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按照人头㊁床日付费,按照服务单元付费,按照病种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进一步增强医保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基于家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及签约服务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数或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数拨付医保费用,并适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额度,探索建立结余医保资金激励机制.3.强化信息支撑构建分级诊疗信息化框架体系.在 上海健康信息网 建设基础上,构建以 生产系统㊁管理系统㊁智能系统 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分级诊疗 全市签约㊁分级转诊㊁处方延伸㊁费用管理 四大核心业务信息化,建立市区两级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架构,为本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㊁实现居民全程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统一的信息惠民服务门户,为居民提供咨询㊁预约㊁查询㊁支付等线上健康服务,改善就医体验.推进 健康云 建设.建设上海 健康云 平台,实现对高血压㊁糖尿病和脑卒中等重点疾病的自动识别㊁筛选推送㊁有序分诊,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㊁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协同落实 三位一体 的全程健康管理,有效支撑自主的健康管理.四、组织实施(一)落实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分级诊疗工作涉及面广㊁政策性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㊁各区要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将其作为核心任务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安排,加强工作协同,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逐步推动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医改办)要加强对分级诊疗工作的统筹领导.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㊁设置㊁审批和分级诊疗实施情况的监管.发展改革(价格)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家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试点.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各区㊁各办医主体要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所属医疗机构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落实分级诊疗工作.(三)稳妥推进试点,加强考核评估稳妥推进居民 1+1+1 签约医疗机构组合试点,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推广实施.建立分级诊疗执行情况通报机制及考核评估制度,确保试点工作平稳进行.(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大力加强健康管理理念㊁家庭医生就医便捷措施等宣传,提高社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建立科学就医观念和习惯.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㊁凝聚共识,增强参与和支持分级诊疗工作的主动性㊁积极性.本实施意见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延长«关于推进本市房屋土地征收中企事业单位房屋补偿工作的若干意见»有效期的通知(2016年12月27日)沪府办发 2016 61号各区㊁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㊁办㊁局:2014年2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本市房屋土地征收中企事业单位房屋补偿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办发 2014 13号),经评估需继续实施,有效期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特此通知.。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

第二阶段到年,关键目标是
基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分级诊疗
制度。详细目标包含:分级诊疗
服务能力全方面提升,保障机制
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
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效完善、
富有效率医疗服务体系基础建立,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第7页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
实现路径---强基层
经济新常态下,基础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面临提能增效重担, 以三级医院为主提供常见病、多 发病诊疗服务不但使用了大量优 质医疗资源,还引发居民就医不 便,造成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不 利于从根本上处理“看病难,看 病贵”问题。
第4页
内涵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基层首诊就是坚持群众自愿标准,
经过政策引导,勉励常见病、多发病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 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城市三级 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 当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 复杂疾病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 种中医门诊诊疗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
转诊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
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时患者。
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
➢ 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由二级以上医院 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团体, 与居民或家庭自愿签约。
➢ 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一样等级 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
➢ 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订和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效定位、 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激励引导。
八、全部小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技 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九、试点地域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到达40%以 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解读《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的指导意见》
分级诊疗是医疗服务精细化的必由之路
专家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分级诊疗是我国当前医改的重要内容,扎实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医改进入新阶段,医疗服务发展模式开始转型。

由过去几年重点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患者费用保障机制,到同步重视精细化管理服务;从强调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体制改革,到同步重视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分级诊疗将供方和需方有机连接起来,将改革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

深入认识和理解分级诊疗的文件精神,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入领会文件关于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医疗资源的精神,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定位是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看病问题上与过去的情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新的特征,既不是过去的整体上“缺医少药”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是看病就医过多集中在大医院,导致医疗成本增高,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专家号难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治本之策,就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使医疗资源发挥最佳的效能。

文件提出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这个工作目标不仅是分级诊疗的工作目标,也是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所必须重点谋划的问题,逐步建立与分级诊疗工作相适应的、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按照文件要求,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是分级诊疗工作的核心。

分级诊疗的精髓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式医疗,医疗机构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资源布局围绕需求来配置,医疗服务的流程围绕方便患者来设计,分级诊疗的目标就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便捷服务。

过去,由于缺乏分级诊疗,经常出现患者有病乱投医的情况,既影响了诊治,又浪费了医疗资源。

在分级诊疗体系下,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转诊到那家医院,找哪位专家合适,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制度化的沟通机制,重新优化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机制,以最大程度的方便患者就医。

文件提出“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特别提出“严控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扩张,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

这对做好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是疑难病症能够及时收治,目前大医院的病种结构特征不明显,有相当部分的普通病人在大医院就诊。

因此,如何将应该收的病人收下,应转下去的病人能够转下,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是实现向下转诊。

这是分级诊疗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这个环节必须要打通,否则分级诊疗就无法运转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制定适应分级诊疗的诊疗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病种目录,以病人的病情为依据,该上转的上转,该下转的下转,只有这样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就会产生积极效果。

三、按照文件精神,自愿原则是当前试点阶段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问题。

文件提出“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其中自愿原则需要深入理解。

首先,分级诊疗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分级诊疗是由一系列规章制度、人才技术和激励约束机制作保障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在医疗服务上的一种分工合作的状态,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医疗服务需求的逐级筛选过程以及医疗资源配置和
使用效率最大化、患者管理服务精细化的医疗服务形态。

因此,分级诊疗从制度建设角度看,是必须做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第二,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很突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多数地方不具备强制实行分级诊疗的条件,很多配套措施亟待调整和完善。

因此,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进行。

应基于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激励的措施,不搞一刀切。

既避免操之过急,又要积极推进,鼓励群众自愿参与。

第三,让积极参与的患者获得益处。

在一些地方,根据当前管理的基础、现实条件,可以选择一些病种先行进行分级诊疗。

起步阶段可以是少而精,病种可以不多,但管理服务一定要到位,做到精细化管理。

让群众体会到分级诊疗的便捷和益处,试点地区做出分级诊疗的品牌,群众有了好的体验和正确认识,就为总结经验和全面推开打下了好的基础。

四、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把握好机制转变和利益平衡这个关键点,使分级诊疗逐步深入并能持续发展。

要深刻认识到,分级诊疗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再调整和再平衡。

因此,分级诊疗的支持政策要配套,让患者在获得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同步实施分级诊疗的制度建设。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文件提出要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完
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
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在价格政策方面,文件
提出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
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
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

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抓好贯彻
落实。

这些配套政策应瞄准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这个总目标,协同配套,形成合力。

改变过去无序就医的旧机制,逐步建立科学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有序就医的新机制,使医改不断深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患者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获得实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