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2f89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9.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06ff0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5.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物质一般存在于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状态之间可以通过物态变化相互转化。
1.1 固态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相对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1.2 液态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在固态中要弱,分子之间能够互相滑动。
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一定的体积。
1.3 气态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化的体积。
1.4 相互转化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加压或减压等方法实现相互转化。
以下是常见的物态变化:•固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冷凝。
在冷凝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升华。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华。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2:测量物质状态变化的指标2.1 温度温度是测量物质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物质状态的改变。
2.2 热量热量是物质内部或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在物态变化时,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引起物质的相互转化。
2.3 无定形态部分物质在某些条件下可呈现无定形态。
无定形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知识点3: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物态变化一般与压强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3.1 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可通过下列关系来描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eb98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d.png)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气态到液态的凝结,固态到气态的升华,以及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在这八年级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态变化。
首先,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最终形成液体。
接下来,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物质受冷却时,它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最终形成固体。
蒸发是指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部分液体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蒸发。
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是一种温度下的表面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因此蒸发时液体的体积不变。
凝结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却时,气体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减小,最终形成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凝结的温度称为凝结点,不同物质的凝结点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是一对互逆的物态变化,即一个物质经历熔化变为液体,再经历凝固变为固体;一个物质经历蒸发变为气体,再经历凝结变为液体。
这些物态变化都是由物质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除了这四种物态变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物态变化,即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当固体物质受热时,它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体。
凝华则是指气体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气体受冷却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固体。
总结起来,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物态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5e9ef86d4d8d15abe234ef4.png)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第二章物态变化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物态变化有熔化....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凝华六种..、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三种形式。
..、液.化、凝华..的有凝固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不具有流动性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且具有流动性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一只酒精....;⑵绝对禁止......,应该用外焰加热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⑷万一洒出的酒..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叫温度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首先规定....,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度.,..的温度为100.....下沸水..,以标准大气压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叫做1.摄氏度...,...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为100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和分度值..温度计的量程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待示数上.........(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升稳定后再读数..的上表..要与温度计中液柱........,视线......,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面相平...。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fbeac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d.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篇一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3b0d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e.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讲义)教学内容:温度的测量;三类物态转换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类物态转换知识梳理: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比如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的转变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温度的测量进行学习。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物体温度高,冷物体温度低。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 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摄氏度。
例题:(1)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温度:令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
(2)下面对0℃的说法正确的是()A、0℃是指没有温度。
B、0℃是指最低的温度。
C、0℃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无法确定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到“两看清,一注意”。
①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②使用温度进行测量时,要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了,再来读数;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 ③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例题:(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内颈细一些B.玻璃管内径粗一些C.玻璃泡容积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2)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杯中少许,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有问题,请你把它找出来()A、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放在水中读数(3)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 B.-6℃.C.6℃ D. 16℃(4)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刚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里提出, 数。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3d6b919b89680202d8251f.png)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 、、;(2)三态的特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书本、课桌等;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如空气、氧气等.(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叫作物态变化.2.温度(1)温度的含义:表示物体的.(2)摄氏温度①单位: ,符号: ;②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3.温度的测量(1)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和;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和.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3)体温计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的状态从态变为态的过程,汽化需要热量;(2)两种方式: 和;(3)实例:湿衣服晾干、额头擦酒精降温等.2.蒸发(1)定义:只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它在温度下都能发生.(2)影响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和有关.3.沸腾(1)定义: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2)条件:温度达到沸点、;(3)现象: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4)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4.液化(1)定义: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液化需要热量;(2)方法: 和.(3)实例:烧水时壶嘴的白气、雾和霾的形成等.考点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热量;(2)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热量.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点(或点),如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3.熔化和凝固规律(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2)凝固规律: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不断热,温度;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时,不断热,温度.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升华,升华需要热;(2)实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碘变成碘蒸气等.2.凝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凝华,凝华需要热;(2)实例:冬季的霜、窗户上的冰花、雾淞等.考点五水循环1.自然界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收热量的的三个过程是、、.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放出热量的过程是、、.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2.如图所示,方框内是水处于三种状态时的名称,请根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温度与温度计.例1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例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乙是稳定时的温度计示数,那么液体的温度是℃.【技法点拨】(1)对于温度的估测:应熟记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物体的温度值以及常见晶体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沸点.要多注意日常积累.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人适宜的洗澡水温度是40℃左右,南京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为40℃左右,冬天的最低气温是–10℃左右,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5℃.(2)对干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然后看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最后从零刻度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即是温度计的示数.若温度计的零刻度没标记,则让液柱变静为动来判断温度值是“零上”还是“零下”.若刻度值随液柱的升高而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值,否则为“零下”温度值.重难点二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例3(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例4(2018.盐城)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技法点拨】(1)物态变化的判断①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②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2)吸、放热情况的判断①根据物态变化判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②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沿固态→液态→气态的方向变化是吸热过程;沿气态→液态→固态的方向变化是放热过程.(3)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以及吸、放热的情况,具体如图所示:重难点三物态变化图像例5 ( 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同时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 min,甲比乙吸热多B. 4~8 min,甲不吸热C. 0~10 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 0~10 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技法点拨】表1水的沸腾图像表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重难点四 生活现象的分析例6 ( 2017·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探究·常考实验实验一 观察水的沸腾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最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4)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加大酒精灯的火焰,选用初温较高的水,给烧杯加盖子,减少水量;(5)水开始沸腾的判定: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如图所示);(7)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排除偶然性;(8)绘制温度一时间图像;(9)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判断沸点;(10)根据沸点判断当地的大气压;(11)实验中产生的“白气”的状态及其成因;(“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例1(2016·泰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 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选填“C”或“D”)图;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二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量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选用微小颖粒的固体: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5)水浴法加热:使固体受热均匀;(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7)绘制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的状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盘的变化关系: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非晶体则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例2( 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里“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蔡在AB段状态的萘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干”)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分类练习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 2016·扬州)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2. ( 2017·苏州)如图,温度计示数是℃.考点2 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及吸热、放热3. ( 2017·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 )A.熔化B.液化C汽化 D.凝华4. ( 2018·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5.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6. ( 2018·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7. ( 2016·南通)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 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D.寒冬,滴水成冰8. ( 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9. ( 2018·南京)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10. (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温度.11. (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12. (2016·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顺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考点3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3. (2018·泰州)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考点4 固体熔化、凝固特点14. (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 )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15. (2015·常州)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6. (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态,此过程中物质(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17. (2018·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0~2 min升温比5~10 min快,原因是.(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回答一点即可).考点5 物态变化综合题18.(2015·宿迁)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9. (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再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 (1)固态液态气态(3)另一种状态2. (1)冷热程度(2)①摄氏度℃②冰水混合物水沸腾时3. (1)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充分接触容器壁容器底稳定相平(3 ) 35℃~42℃0.1℃可以考点二1. (1)液气吸收(2)蒸发沸腾2. (1)表面任何(2)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3.(1)内部表面(2)继续吸热(4)高4. (1)气液放出(2)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考点三1. (1)固液吸收(2)液固放出2.(1)熔凝固3. (1)吸不变吸升高(2)放不变放降低考点四1.(1)固气吸2. (1)气固放考点五1.熔化汽化升华增加凝固液化凝华减少2.如图所示突破·重点难点例1 D 例2 D -9例3 A 例4 D例5 C 例6 D探究·常考实验例1 (1)A(2)68(3)①99 ②C③如图所示例2 (1)80(2)液态(3)小于(4)萘的质量太小分类练习1.D2. 363. B4. D5. C6. D7. D8. B9.D10.液化放出降低11.吸收熔化12.升华熔化凝华13. (1)乙(2)自下而上(3)99 小于移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14. C 15. D16晶体液吸收17. (1)-2(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 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18.C 19.A。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9cea8831126edb6e1a104b.png)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过程放热常见实例:◆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九.常见的自然现象◆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液化以及凝华)◆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液化)◆雹: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
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大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凝固)◆霜: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凝华)◆雪:当云中的小水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再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凝华)◆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液化)。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熔化)十.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1、冬天嘴呼出的“白气”的形成—液化2、雾的形成—液化3、露的形成—液化4、霜的形成—凝华5、用久日光灯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6、冰镇啤酒瓶“冒汗”—液化7、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升华 8、天空中云的形成—液化和凝华9、舞台上干冰形成的白雾—先升华后液化 10、冰棒冒“白气”—液化11、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12、冰棒纸上结的“霜”—凝华 13、碘变成紫色的气体—升华14、卫生球变小了—升华 15、夏天衣服被晒干—汽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f9fa01cfc789eb162dc820.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熔化过程:(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凝固过程:(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5)EF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6)FG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8d237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9.png)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9b6c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c.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由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固态的特征和变化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固态的特征包括硬度大、形状稳定、不易流动等。
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熔化,即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三、液态的特征和变化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较为松散排列,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态的特征包括流动性强、不易压缩等。
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汽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四、气态的特征和变化气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离较大,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气态的特征包括可压缩性强、流动性好等。
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液化,即气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气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
五、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体积、压强和温度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升高则体积增大;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物质的摩尔数增加则体积增大。
六、相变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热,称为熔化;液态转变为固态时放热,称为凝固;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吸热,称为汽化;气态转变为液态时放热,称为液化。
这些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七、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被应用于熔化金属、制作冰淇淋等;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被应用于烧开水、发电等;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液化过程被应用于液化石油气等。
八、物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1ab3507581b6bd97f19ea55.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八年级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3c14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3.png)
八年级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c2fe5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e.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笔记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它们一样冷,但它们对食物的冷却效果不相同,因为冰熔化要吸热,冰的冷却效果更好。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35℃—42℃。
它有特殊构造叫细管,使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几下,目的是使液体回到玻璃泡。
4、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常常不是0.1)。
温度计读数要注意水银柱超过0是正,未到0是负,都必须从0开始读,没有显示0的从小往大读。
5、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几个关键词:①玻璃泡全部浸入,②示数稳定,③读数时仍然留在液体中,④视线相平(仰视读数会偏小,俯视读数会偏大)。
6、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有六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7、下列实例是什么物态变化?霜的形成凝华。
水滴变干汽化。
冰棒和冰雪变成水熔化。
露的形成液化。
干冰致冷升华。
水雾消失汽化。
冻豆腐,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
卫生球消失升华。
铸造零件凝固。
灯泡变黑灯丝变细先升华再凝华。
出现水雾或水珠液化。
冰冻衣服变干升华。
出现“白气”液化。
雾凇形成凝华。
加热碘后再冷却先升华再凝华。
“出汗”液化。
出现“白雾”液化。
出现“热气”或者“冷气”液化。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凝固。
冬天戴眼镜进室内液化。
雪人变小升华。
飞机拉“烟”液化(烟其实是小水珠)。
“固体清新剂”清新空气升华。
火箭头部防止烧毁,先熔化后汽化。
8、出现“白气”都是液化现象(白气不是气体而是小水珠)。
(“白气、白雾、热气、冷气”都不是气体都是小水珠,都是液化现象)。
冬天轿车挡风内玻璃上有白雾,夏天轿车挡风外玻璃上有白雾,都属于液化现象,判断白雾是在内玻璃还是外玻璃,不是看哪边冷,而是看哪边热,哪边有热的水蒸气,因为只有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最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a0551cc9b6648d7c0c74678.png)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
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固体,例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液体,例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
2、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变化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在加热过程中你会看到水壶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水壶中的冰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水会变得越来越少,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近壶嘴,可观察到水蒸气又能变成水;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能冻成冰。
探究归纳: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之间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1现象特点春天,冰雪消融物质都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儿化了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铁水冷却后变成钢铁探究归纳:物质能够从固态变成液态,也能够从液态变成固态。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我们利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探究。
①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可以使试管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①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①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被测物质完全熔化。
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
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①4042444648484848515457...石蜡的温度/①4040.541.542.243.144.54647.5495154...分析论证: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所测温度。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466d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包括:
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固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紧密,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固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和形状。
3. 液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液体保持一定的
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会适应容器形状)。
4. 气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在一个容器内自由运动,气体没有一定的
体积和形状(会适应容器体积和形状)。
5. 物态变化的方式: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
态到液态的液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6. 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水的熔点为0°C,沸点为100°C;氧的熔点为-218.79°C,沸点为-182.96°C;铁的熔点为1538°C,沸点为2862°C等。
7.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熔点或凝固点。
8. 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沸点或凝结点。
9. 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升华点或凝华点。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点,涉及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dfc135c281e53a5802ffb2.png)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特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在熔化过程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A.汽化.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①概念: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现象: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③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④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蒸发①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②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③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快慢。
④特点:液体在蒸发中吸热,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B.液化.概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方法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A.升华.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特点吸收热量。
.应用生产中常用升华获得低温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
B.凝华.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特点放出热量。
.常见的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雪、霜、雾凇的形成等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002e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d.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中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1. 物体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体的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固定在一起;液态物体的分子排列比固态松散,可以自由移动;气态物体的分子排列非常松散,分子不断运动。
2. 物态变化的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 熔化:固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超过熔点,分子开始自由移动,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 凝固:液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熔点,分子开始减少自由移动,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 蒸发:液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沸点,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表面,形成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 液化:气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气体的沸点,分子逐渐减少运动,被吸附在表面,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 升华:固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低于熔点,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表面,直接形成气体,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 凝华:气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气体的沸点,分子逐渐减少运动,被吸附在表面,直接形成固态,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
3. 物质的温度与潜热:- 温度:反映物质分子平均运动的快慢,用摄氏度(℃)或开氏度(K)表示。
- 潜热: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分为熔化潜热和汽化潜热。
4. 热力学中的概念:- 流体:指既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的物质。
-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公式为P = F / A。
- 压力: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公式为P = F / A。
- 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压强与压力成正比,面积越大,压力越小。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正在熔化的过程
吸热但温度不变, 有一水平线段; 对于同一种晶体来说, 两个过程中的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
是一样的,是这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
解答: 由图象可知, 图中从 A 到 D 过程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 从 D到 G的过程为晶体的熔化
过程.其中 EF 段是晶体正在熔化过程,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
,
但是
。
(6)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前后的气泡情
况
。
(7)液体沸点与 (8)液化:
有关。
增大,沸点
;
减小,沸点
。
,液化需要
。
(9)气体液化的方法:①
②
。
( 10 )降低温度:只要条件允许,任何气体
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
例题二: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当实际温度为
0℃时,它的示数为 -5 ℃,
当实际温度为 100℃时,它的示数为 105℃,求:(1)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它的示数与实际
温度相同?( 2)实际温度为 35℃时,它的示数是多少?( 3)当温度计示数为 80℃时,实际
温度是多少?
点评: 该题图象中综合了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熔化图象,关键是找出其中温度不变的过程,
这就是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汽化与液化
(1)汽化:
,汽化需要
。
(2)汽化的两种方式:
。
(3)蒸发只发生在
,且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有
的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
。
b.
。
c.
。
(5)沸腾是在
,非晶体的温度
。
(5)凝固:
,凝固需要
。
(6)晶体凝固过程中
,非晶体的温度
。
如图为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表示该晶体熔化的为图象中的
熔点为
℃.
段,该晶体的
考点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
分析 :晶体的凝固图象整体上随时间的增加呈降温趋势,
其中正在凝固的过程放热但温度不
变,有一水平线段; 晶体的熔化图象整体上随时间的增加呈升温趋势,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热传递 :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 体,并持续到两者冷热程度相同为止。
1.温度单位:常用液体:
,
,
。原理:
。
3.温度计种类:①寒暑表 体为水银)。
②实验用温度计 ③体温计: 35℃ ~42℃,分度值: 0.1℃(内部液
5.物态变化:物质以
,
,
三种形式存在,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
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其间伴随一个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
6.水的化身:霜,雪,雹是固态;雨,露,雾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7.熔化与凝固 (1)固体分为
。
有熔点,
没有熔点。
(2)晶体有
,非晶体有
。
(3)熔化:
,熔化需要
。
(4)晶体熔化过程中
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例如:液化石油气)
,有的气
体必须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再压缩才行。
( 12 )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窗户的哪一边有水珠?(冬天呢?) ( 13 )拓展:“白气”,“白烟”,“白雾”
①烧饭时看到锅盖上方冒出一股白气; ②夏天刚剥开的冰棍冒白烟; ③冬天看到早晨的河面上有一层白雾; 以上我们所能看到的, 都不是水蒸气, 而是极小的液滴, 都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环境液化而成。
4.温度计使用方法:
“选”:
“看”:
“放”: “读”:
“记”: 例如: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热水的温度,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B.用手试一下热水,估计热水的温度;
C.检查所用温度计,认清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D.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E.记下估计的温度值;
F.记下用温度汁测量的温度值;
G.比较测量值和估计值的差别,形成对的初步印象; H.整理仪器。
正确的实验次序应该是:
。
5.不准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对比计算:
例题一: 有一支温度计, 表面刻有 150 格均匀的刻度。 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
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 30 格处;将它放到通常情况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
80
格处。则:(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第 100 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3)该温
12.升华与凝华 (1)升华:
,需要
热。
常见的升华物质: 常见的升华现象: (2)升华应用: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干冰就是制冷剂
①人工降雨: ②舞台烟雾 (3)凝华:
,需要
热。
常见的凝华物质:
常见的凝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