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
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
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钢结构建筑设计中,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结构本身的刚度和耗能能力。
钢结构建筑的刚度通常比混凝土结构高,这意味着它可以更好地抵御地震力。
此外,钢结构建筑还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物的震动幅度。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在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地震的作用力、建筑物的刚度和耗能能力等因素。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从而评估其抗震性能。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在优化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设计中增加横向支撑系统、采用减震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耗能能力,从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总之,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析和优化设计,我们可以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1. 引言钢结构是一种具有很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材料,其在地震中的表现良好,因此在抗震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抗震设计规范,以指导设计师合理应用钢结构材料并满足抗震要求。
2. 抗震设计原则2.1 结构刚度钢结构的刚度对于地震力的分配和处理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根据地震带的特性和建筑物的功能确定合适的刚度系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或降低结构的刚度。
2.2 应力分配在设计中,应合理分配应力,避免局部集中应力可能导致的构件破坏。
应力的均匀分布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并提高其抗震能力。
2.3 连接设计钢结构的连接处是结构弱点,容易受到地震作用下的应力集中。
因此,在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并采用可靠的连接节点,以确保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
3. 设计参数3.1 地震参数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地震参数。
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质和地震烈度确定地震参数,如设计地震分组、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动参数等。
3.2 结构参数钢结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结构参数,包括结构体系、计算模型、刚度、塑性铰的选取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基于结构的特性和设计要求,以确保结构能够在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4. 设计流程4.1 设计前期准备在进行抗震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设计资料、了解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参数等。
4.2 抗震设计步骤抗震设计可分为整体布局设计、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构优化与验算等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设计师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4.3 设计结果评定抗震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设计结果进行评定。
通过各项评估指标的分析,判断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和改进。
5. 结构施工与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钢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为了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需要进行结构的监测工作,包括结构位移、变形和应力的监测等。
钢结构抗震性能
钢结构抗震性能
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定义、影响因素、提升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定义
钢结构抗震性能是指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能力。
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能够在地震外力作用下较好地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破坏,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
2. 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钢结构抗震性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梁柱节点设计、整体结构形式选择等;
•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较好延展性和韧性的钢材料,能够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对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质量差的施工容易导致结构破坏;
•地基状况:地基状况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地基情况恶劣时容易导致结构抗震性能下降。
3. 提升钢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
为了提升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加固设计:在原有结构上增加加固措施,提高钢结构抗震性能;
•抗震构造设计: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如双层剪力墙结构等;
•控制结构变形:合理控制结构变形,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稳定。
结语
钢结构抗震性能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钢
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钢结构抗震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安全保驾护航。
以上是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钢结构楼房抗震性能计算(自用版)
钢结构楼房抗震性能计算(自用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结构楼房的抗震性能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钢结构楼房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抗震性能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设计地震力
计算钢结构楼房的抗震性能需要先确定设计地震力。
常用的方法有地震动参数法、地震分级法等。
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经验,选择适合的方法确定设计地震力。
第二步:确定结构特性
钢结构楼房的抗震性能计算需要确定结构的特性参数,包括结构的刚度、质量、阻尼等。
结构的刚度可通过计算或实测得到,结构的质量和阻尼参数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第三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在确定了设计地震力和结构特性之后,可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响应分析是通过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
动态响应进行模拟和计算,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第四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根据地震响应分析结果,可以评估钢结构楼房的抗震性能。
常
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层间位移、剪力等。
结论
钢结构楼房的抗震性能计算是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一环。
本文档介绍了抗震性能计算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注意:本文档仅为自用版,仅供参考,具体的抗震性能计算需
结合相关规范和专业知识进行。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设计优化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设计优化第一章:引言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由于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钢结构建筑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设计优化。
第二章: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2.1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评价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取决于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刚度决定了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变形能力,而强度则决定了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抵抗能力。
评价结构的抗震能力常用的指标包括刚度、自振周期、动力特性及动态相应等。
2.2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基于工程力学原理和地震工程理论,包括重力体系、水平刚度体系、质量体系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以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
第三章: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优化3.1 结构层次优化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层次优化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包括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采用合适的材料、优化结构布局等。
此外,利用基于先进技术的结构设计工具,如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算法等,也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结果。
3.2 材料选用与强度设计优化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合适的材料选用可以提高结构的刚性和韧性,增强其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此外,通过强度设计优化,例如使用高强度钢材、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3 设计参数与结构系统的优化设计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这包括优化结构的刚度系数、减小结构质量、调整结构的阻尼比等。
此外,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也是优化设计的关键,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结构系统来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章: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案例研究4.1 地震灾害前后的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对比以某个地震灾害前后的钢结构建筑为案例,通过对比地震前后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评估设计的有效性,并提出优化建议。
钢结构连接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考虑
钢结构连接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考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工业厂房等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而在这些工程中,抗震性能成为了关键的设计指标之一。
钢结构连接作为整个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设计更显重要。
在钢结构工程中,连接部位承载着较大的力矩和剪力,因此在设计连接部位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能力。
首先,设计师需确保连接件的高强度和刚度,以防止在地震中发生破坏。
钢制连接件通常由高强度钢材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另外,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连接件的刚度,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
其次,连接部位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地震中,结构的震动会给连接件施加很大的载荷,因此连接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以确保连接的持久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预应力技术,通过预张力预应力将连接件牢固地固定在结构中,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连接件的耐久性。
由于钢结构连接处于室外环境中,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影响,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并采取防腐措施,如喷涂防腐漆、热镀锌等,以延长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连接部位的刚度和柔韧性。
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和位移,刚性连接可能会导致结构的集中破坏,而柔性连接则可以通过分散变形,减小结构的受力集中,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因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和柔韧性,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在钢结构连接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连接部位的节能性能。
由于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设计师在选择连接方式时,应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件,使得连接件可以在需要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从而降低整体的能量消耗。
最后,钢结构连接设计中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连接件的设计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连接件的选材和制造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实现整体工程的经济性。
钢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要求
钢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要求钢结构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成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材料使用、强度要求和稳定性等方面探讨钢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要求。
一、结构设计要求在钢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要求首先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刚度越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越小,从而减小结构的震害概率。
因此,设计中需要通过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抗震设防烈度等措施来加强抗震性能。
二、材料使用要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所选用的材料密切相关。
高强度钢材常常被运用于抗震设计中,因其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此外,焊接材料的选择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焊接材料的强度和可延展性要与基材相匹配,以确保焊接部位不会成为整体抗震能力的短板。
三、强度要求抗震性能的要求与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大小相关。
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分类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地震力,并根据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情况推导出各层次的抗震设防要求。
四、稳定性要求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如果发生屈曲破坏,将极大地危害人员安全。
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采取措施防止其出现整体破坏。
除此之外,设计中还应考虑结构的抗侧扭和抗倾覆能力。
抗侧扭能力要求结构能够抵抗由地震引起的扭矩作用,而抗倾覆能力要求结构能够保持垂直状态,不发生倾覆。
在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中,通常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通过钢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分析,设计师可以对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抗震性能的要求也需要与其他设计要求相协调。
例如,结构的美观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都是考虑因素。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找到各种要求的平衡点,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钢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要求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结构设计、材料使用、强度要求和稳定性等因素都需要充分考虑,并与其他设计要求相协调,以确保结构的抗震能力达到预期目标。
浅谈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浅谈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钢结构的应用急剧增加,结构形式日益丰富,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本文对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做相关问题的简单论述。
关键字:钢结构;抗震性能化;性能等级引言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
按抗震规范做抗震性能化设计,意味着延性仅有一种选择,由于设计条件及要求的多样化,实际工程按照某类特定延性的要求实施,有时将导致设计不合理,甚至难以实现。
钢结构构件一般由薄壁板件构成,因此针对结构体系的多样性及其不同的设防要求,采用合理的抗震设计思路才能在保证抗震设防目标的前提下减少结构的用钢量。
虽然大部分多高层钢结构适合采用高延性-低承载力设计思路,但对于多层钢框架结构,在低烈度区,采用低延性-高承载力的抗震思路可能更为合理,单层工业厂房也更适合采用低延性-高承载力的抗震思路。
1.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小震弹性验算建筑结构应先进行小震的弹性验算,承载力及侧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侧移满足层间位移角≤1/250,但并不是要求结构所有构件满足小震承载力设计要求,比如偏心支撑的耗能梁段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即可进入塑性状态,另外,进行小震计算时,仅塑性耗能区屈服的结构可考虑刚度折减,塑性耗能区可不满足弹性要求,构件进入塑性。
(2)设定塑性耗能区的承载力性能目标塑性耗能区的承载性能等级, 初步选择可按下表选用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高度、结构类型、投资大小、震后损失和维修难易程度等,经综合分析、比较后选定抗震性能目标。
可以看出,除8度(0.2g)高度为50~100m的建筑性能等级确定为性能7外,其他性能等级均为一个范围,设计时可根据根据国家制定的安全度标准、投资成本,权衡承载力和延性,采用合理的承载性能等级,利用有限的财力,使地震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与设计优化
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与设计优化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震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
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了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钢结构框架因其优异的抗震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以及如何优化其设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
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框架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强度。
其主要特点包括刚度大、变形能力强、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
在地震发生时,钢结构框架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受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然而,由于每个地震事件的特点各异,要确保钢结构框架在各种地震条件下都能发挥良好的抗震性能,就需要进行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的主要目标是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
首先,设计优化应从结构的整体层面着手。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土地条件,采用适宜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比如,在抗震设计中,可以采用刚性柱-薄弱梁体系,通过增加柱子的刚性,在地震作用下减小梁的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设计优化还可以从结构的细节层面入手。
通过改变构件的尺寸、连接方式、增设剪力墙等措施,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采用梁柱节点加强结构,在节点处增加补强板或加粗构件,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从而增加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
另外,材料的选择也是设计优化的重要方面。
在钢结构框架设计中,应优先选择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这样能够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结构的韧性,提高其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高阻尼橡胶支座、阻尼器等装置来增加结构的耗能能力,进一步提高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工程师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维修、检测和管理等因素。
虽然钢结构框架具有出色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后可能会出现局部损坏的情况。
为了保障使用安全,需要定期检测和维修结构的损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钢结构框架的抗震性能是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201803
框架部分:
支撑部分: • 最小值
a 0 Wp f y M GE M Ehk2
' ' ' a 0 N br N GE N Ehk2
ia,min (按层计算)大于性能系数最小值
塑性耗能区
长向框架结构
中冶京诚 短向框架支撑结构
《钢规》关于性能系数规定
中冶京诚
《钢规》抗震设计示例—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中冶京诚 • 计算其他构件性能系数
阻尼比
支撑系统的梁柱 • 受拉构件或构件受拉区域
其他—基本抗震措施
中冶京诚
• 一般规定
• 构件塑性耗能区
与《抗规》比较
中冶京诚
• 均需符合《抗规》1-5章的规定(材料选用和承
载力验算稍有区别)
• 使用范围不同
• 均须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变形验算
• 均须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承载力验算,但按
《钢规》设计时,塑性耗能区可不符合承载力
《钢规》抗震措施与承载力相关即高延性低承载力、低延性高承载力 第3.3.3 条
中冶京诚
加强抗震措施:可以理解为提高承载力或增加延性
• 当结构有抗震等级要求如何协调 建议延性等级等同抗震等级处理 • 关于性能等级的合理选取,需要工程经验积累 • 同一建筑物不同层可采用不同性能系数
• 当延性等级为Ⅴ级时,《钢规》承载力计算要求为最低
建筑物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验算框架梁梁端 性能系数
分类标准》确定设防类别
(按层进行)
根据延性要求确定抗震 措施: 框架梁梁端(柱最大应 力区)板件宽厚比 节点域 框架柱长细比 …
补充计算:
剪力按梁端(或柱 端)产生塑性铰时 最大剪力计算
强柱弱梁 节点计算 …
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设计
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设计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抗震性能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一、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1、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钢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抗震性能的评估可以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方法。
静力分析是指根据建筑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以及不同地震作用下的荷载,采用有限元或弹性法等手段,对结构进行分析。
动力分析则是利用地震波的输入,通过有限元方法、基于能力设计思想的方法、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影响抗震性能的因素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涉及到多个因素,如钢结构的材料特性、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连接方式、支座形式等等。
此外,地震的频谱、持时、振幅等因素也会影响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3、抗震性能的评估指标对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一般采用的是平面矩形振型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评估指标。
其中,平面矩形振型法用于简化计算和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则是一种更加准确的评估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钢结构抗震性能加固设计1、加固设计的原则钢结构抗震性能加固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2)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韧性;(3)采用经修范或加固结构的传统机械连接;(4)采用新型钢材、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
2、加固设计的方法加固设计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改善原结构、添置新构件、加强连接方式等方法。
(1)改善原结构改善原结构是指通过加固柱、剪力墙、板条等结构部位来提高原结构的耐震性能。
(2)添置新构件添置新构件是指在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钢构件等加强构件来提高原结构的耐震性能。
(3)加强连接方式加强连接方式是指加强原结构的连接节点,采用先进的钢制连接件、钢板连接件等方式来提供更好的连接性能。
【干货】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8.45kN • 结果
整个构件屈服,结构延性较好
支撑的屈强比与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2-2)
• 假设 构件极限抗拉强度
fu=375kN/mm2 构件
实际构件屈强比为 0.9
•则 构件净截面断裂承载力
An*fu=(614.3-17*5)*375=198.45kN
• 高次卓越振型的建筑
物
• 偏心产生扭转的建筑 物
• 竖向震动的大跨度建 筑物
• 塑性率极大且仅在某 一特定方向产生残余 变形的建筑物
《钢结构设计规范》抗震性能化设计
• 性能化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结构特性及使用功能选定塑性耗能区性能 等级 ✓根据结构塑性耗能区弹性承载力的差别,采用 不同的延性等级 ✓进行延性开展机构的控制,确保地震来袭时结 构按照预想的延性机构开展弹塑性变形
影响钢构件的延性的因素
• 钢构件的截面宽厚比 • 杆件的长细比 • 框架柱的轴压比
影响结构延性的因素
• 构件的延性 • 连接节点的延性 • 双重抗侧力结构中框架的剪力分担率 • 确保“保险丝”的思路得以实现
不适合采用极限承载力设计的建筑物
• 不适合模拟成单质点 体系的建筑物
• 不适合使用等价线性 法的建筑物
• 剪切型模型 ✓ 一般框架结构
• 弯剪型模型 ✓ 框架支撑结构 ✓ 超高层结构和筒状结构(高宽比较大)
• 构件及节点进入非线性 ✓ 屈服 ✓ 失稳 ✓ 滑移
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
• 塑性变形能力 ✓ 结构体系 ✓ 构件延性
日本抗震设计路径
• 路径1:小震验算 ✓ 规模较小的钢结构
• 路径2:小震和层间位移角验算 ✓ 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高度方向都比较规则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与设计要点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与设计要点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结构逐渐成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其高强度、轻质化以及较好的抗震性能使得钢结构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与设计要点,旨在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一、抗震性能研究要点1. 材料性能研究钢材是钢结构的关键材料,其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对钢材的抗震性能进行充分的研究十分重要。
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抗疲劳能力等指标研究。
2. 结构整体性能研究钢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从整体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
通过对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出可能发生破坏的部位,建立结构的整体性能分析模型,以确定设计要点。
3. 动力性能研究地震作用是引起结构振动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动力特性分析模型,包括固有周期、周期与振型等参数的研究,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二、抗震性能设计要点1. 设定设计参数在进行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首先应该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以及结构类别等因素,合理设定抗震设计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体现结构性能的指标以及设计工作的要求等。
2. 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钢结构具有多种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在抗震性能设计中,应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考虑到结构自重、抗震质量等因素,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3. 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提高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布置结构构件,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产生良好的抗震响应,减小结构的震动位移。
4. 强度设计钢结构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
通过确定合理的构件强度以及连接节点的强度等参数,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超过其承载能力,保障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 韧性设计韧性设计是钢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增加结构的韧性,使其能够在地震作用中发生塑性变形而不会破坏,保证结构在地震后的残余承载能力。
钢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浅析钢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摘要:钢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也不断的受到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检验,文章通过对钢结构的特点、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目前建筑行业钢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包括工业厂房、大跨度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
钢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因其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特点,钢结构具有建筑功能分区的可变性强、房屋自重轻、抗震性能优越、生产自动化施工装配化程度高和造价低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但推广和应用钢结构还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实际设计和施工还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
这些都急需解决,以利于钢结构在我国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一、钢结构的种类和特点1、钢结构的种类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扎、冷弯或焊接型材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和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
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
钢结构行业通常分为轻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5大子类。
钢结构在各项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如钢桥、钢厂房、钢闸门、各种大型管道容器、高层建筑和塔轨机构等。
2、钢结构的特点2.1、钢结构自重较轻2.2、钢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较高2.3、钢材的抗振(震)性、抗冲击性好2.4、钢结构制造的工业化程度较高2.5、钢结构可以准确快速地装配2.6、容易做成密封结构2.7、钢结构易腐蚀2.8、钢结构耐火性差二、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同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明显不同。
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受压较好,但不抗拉力,两种力的差距达10倍。
当地震来临时,房屋在地震波循环荷载情况下,极易发生整体垮塌。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详解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结构形式,其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良好的可塑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为确保钢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提供了一系列要求和指导。
本文将详解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和相关内容。
1. 地震荷载和设计基准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首先考虑的是地震荷载和设计基准。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震级和场地的特性对结构产生的作用力。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工程师基于地震参数、场地类别和建筑结构类型等因素确定设计地震荷载。
设计基准则是指工程师应该根据设计地震荷载确定合理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指标。
2.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明确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这包括限制结构变形、保证结构的弹性恢复能力、防止倒塌、保护生命安全等。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指导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和相应的设计要求。
3. 钢结构构件设计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个构件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提供了针对不同构件的设计要求,包括柱子、梁、框架等。
这些要求包括构件的合理强度设计、剪力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同时,规范还对连接件的设计提出了相应要求,确保连接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带来的力作用。
4. 抗震设计验算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工程师进行抗震设计的验算,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验算过程包括确定结构的抗震力学参数、进行结构的强度验算、刚度验算、稳定性验算等。
通过验算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5. 防火设计要求钢结构在遭遇火灾时,容易造成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因此,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还包括对结构的防火设计要求。
这包括了结构的防火涂料厚度、防火板材质和防火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防火设计的目的是保证结构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 施工和监测要求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结构的安装和焊接等工艺操作。
17版钢结构标准抗震性能化设计——软件操作及手工复核
17版钢结构标准抗震性能化设计——软件操作及手工复核1.1 新钢标性能设计基本思路随着钢结构应用的急剧增长,结构形式日益丰富,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截面特性的钢结构,其结构延性差异较大,为贯彻国家提出的“鼓励用钢、合理用钢”的经济政策,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规定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钢结构特点,新钢标增加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内容。
根据性能设计的钢结构,其抗震设计准则为:验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作用的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弹性变形(小震不坏)、根据其延性验算设防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中震可修)、验算罕遇地震作用的弹塑性变形(大震不倒)。
对于很多结构,地震作用并不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其构件实际具有的受震承载力很高,因此,抗震构造可适当的降低,从而降低能耗,节省造价。
抗震设计的本质是控制地震施加给建筑物的能量,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延性)均可消耗能量。
在能量输入相同的条件下,结构延性越好,弹性承载力要求越低,反之,结构延性差,则弹性承载力要求高,在新钢标中简称为“高延性-低承载力”和“低延性-高承载力”两种抗震设计思路,均可达成大致相同的设防目标。
结构根据预先设定的延性等级确定对应的地震作用设计方法,称为“性能化设计方法”。
结构遵循现有的抗震规范规定,采用的也是某种性能化设计的手段,不同点仅在于地震作用按小震设计意味着延性仅有一种选择,由于设计条件及要求的多样化,实际工程按照某类特定延性的要求实施,有时将导致设计不合理,甚至难以实现。
大部分钢结构由薄壁板件构成,针对结构体系的多样性及其不同的设防要求,采用合理的抗震设计思路才能在保证抗震设防目标的前提下减少结构的用钢量。
虽然大部分多高层结构适合采用高延性-低承载力的设计思路,但是对于多层钢框架结构,在低烈度区,采用低延性-高承载力的抗震思路可能更合理,单层工业厂房也更适合采用低延性-高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思路。
钢结构性能特点及抗震设计
浅析钢结构的性能特点及抗震设计摘要:文章简述了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及性能特点,并分析了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及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性能特点;抗震设计钢结构是以钢材为材料做成受力构件的结构,钢结构住宅依其自重轻,基础造价低,适用于软弱地基,安装容易,施工快,周期短,投资回收快,施工污染环境少,抗震性能好等综合优势而受到各方的重视。
但是,如果钢结构房屋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制作和维护上出现问题,则其优良的钢材特性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地震作用下同样会造成结构的局部破坏或整体倒塌。
一、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及性能特点(一)钢框架结构体系纯钢框架结构体系是钢结构住宅的基本体系,受力明确,使用灵活,制作安装简单,施工速度较快,但为抵抗侧向力所需梁柱截面较大,一般可用于6层以下的多层建筑,且一般情况下,梁柱节点应采用刚接。
(二)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当钢框架体系层数较多时,由于侧向作用力的增大,使得梁柱等构件尺寸也相对较大,失去其经济合理性。
这时宜增设支撑,形成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支撑体系包括十字交叉支撑、单斜杆支撑、人字形或v形支撑。
(三)钢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墙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一般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中均埋有钢板支撑,它只有在支撑点处与钢框架相连,而且钢筋混凝土墙板与框架梁留有空隙,从受力上来说,它仍是一种支撑。
这种体系受力性能良好,支撑构件相对较经济,且能与隔墙布置相结合。
但现场安装比较困难,制作比较复杂。
(四)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钢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即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由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度大,剪力墙是抗侧力的主体,整个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提高,钢框架则承担竖向荷载,同时也承担少部分水平力。
这种结构形式都可用来建造较高的高层住宅,在我国已有很多工程采用。
(五)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一般为电梯或卫生间做成四周封闭的钢筋混凝土简体,形成主要的抗侧力结构,而外周的框架则采用钢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抗震性能设计4.2b 综述适用于钢构件、钢节点、钢连接的几种滞回模型和损伤指数。
(重点阐述有关钢结构的内容)答:1、滞回模型(1)钢构件的滞回模型:a、轴心受力构件反复荷载作用下轴心受力钢构件滞回模型b、受弯构件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弯钢构件的滞回模型c、钢板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弯钢构件板的滞回模型(2)钢连接的几种滞回模型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3)钢节点的滞回性能模型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弯钢节点的几种滞回模型2、损伤指数综述为了定量描述结构防止在地震中倒塌的安全度,提出了损伤指数的概念。
对结构在其寿命周期内所能承受的地震破坏总量的预测由损伤指数(Damage Index)控制,而损伤指数由刚度、强度和延性确定。
对于其中的延性而言,损伤指数分别从构件级别、楼层级别和整体结构级别代表了塑性铰的塑性转动能力。
(1)构件损伤指数可以由所需塑性转动能力和可提供的塑性主动能力之间的比值计算得出。
a dm I θθ/r(2)楼层损伤指数代表了楼层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3)整体损伤指数描述整个结构的损伤指数,包括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整体性能。
4.3c综述屈曲约束支撑(无粘结支撑、防屈曲支撑)的特点、类型、设计要点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现状。
答:1、特点在普通支撑外部设置套管,约束支撑的受压屈曲,构成屈曲约束支撑。
屈曲约束支撑仅芯板与其他构件连接,所受的荷载全部由芯板承担,外套筒和填充材料仅约束芯板受压屈曲,使芯板在受拉和受压下均能进入屈服,因而,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优良。
.屈曲约束支撑与普通支撑滞回性能对比优点:(1)承载力与刚度分离普通支撑因需要考虑其自身的稳定性,使截面和支撑刚度过大,从而导致结构的刚度过大,这就间接地造成地震力过大,形成了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
选用防屈曲支撑,即可避免此类现象,在不增加结构刚度的情况下满足结构对于承载力的要求。
(2)承载力高抗震设计中,普通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的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3)延性与滞回性能好屈曲约束支撑在弹性阶段工作时,就如同普通支撑可为结构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可用于抵抗小震以及风荷载的作用。
屈曲约束支撑在弹塑性阶段工作时,变形能力强、滞回性能好,就如同一个性能优良的耗能阻尼器,可用于结构抵御强烈地震作用。
(4)保护主体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具有明确的屈服承载力,在大震下可起到“保险丝”的作用,用于保护主体结构在大震下不屈服或者不严重破坏,并且大震后,经核查,可以方便地更换损坏的支撑。
(5)减小相邻构件受力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支撑受拉与受压承载力差异很小,可大大减小与支撑相邻构件的内力(包括基础),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降低结构造价。
不足:在安装屈曲约束支撑的部位,也少不了影响使用空间,影响采光和观瞻。
施工中,节点连接处理是个关键,也是个难点,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屈曲约束支撑起不到耗能的作用。
传统屈曲约束支撑存在自重过大、构造复杂、某些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各种不同类型的屈曲约束支撑都有各自的专利权, 比如台北县政府大楼改造和美国盐湖城Bennett联邦大楼抗震加固工程均使用的是日本新日铁公司的产品,均支付了很高的费用.。
屈曲约束支撑专利权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更广泛的使用。
2、类型(1)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作为承载构件使用,指通过引入屈曲约束机制来提高支撑构件的设计承载力,保证支撑在屈服前不会发生失稳破坏,从而充分发挥钢材强度,称之为“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2)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作为耗能构件使用,指在弹性阶段利用屈曲约束的原理来提高支撑的设计承载力,在弹塑性阶段利用芯板钢材的拉压屈服滞回来耗能的消能减震结构构件,称之为“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3)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作为拉压屈服型软钢阻尼器使用,一般控制在小震屈服,称之为“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
3、设计要点屈曲约束支撑有三种承载力,即设计承载力、屈服承载力与极限承载力,在结构设计中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1)设计承载力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承载力是按下式计算得到的:式中,A一屈曲约束支撑芯材截面面积:f一芯材强度设计值,按照下表确定:芯板钢材强度设计值(2)屈服承载力屈服承载力用于结构的弹塑性分析,为屈曲约束支撑首次进入屈服的轴向力,是按下式计算得到的:式中,A一屈曲约束支撑芯材截面面积:f y一芯材屈服强度,按照下表确定:芯板钢材的屈服强度(3)极限承载力国家规范中规定的钢材强度为下限,计算屈曲约束支撑极限承载力时应考虑钢材的超强系数,且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在地震作用下拉压屈服会产生应变强化效应,考虑应变强化后,支撑的最大承载力为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R y一芯板钢材的超强系数,根据下表确定;ω一应变强化调整系数,根据下表确定;N by一屈曲约束支撑屈服承载力。
芯板钢材的超强系数和应变强化调整系数(4)外套筒抗弯刚度要求为保证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轴力作用下不发生整体失稳,其套筒抗弯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或式中,I一屈曲约束支撑套筒的弱轴惯性矩;E一套筒钢材弹性模量;l一支撑长度;N by一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
为保证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大震作用下不发生整体失稳,其套筒抗弯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或式中,I一屈曲约束支撑套筒的弱轴惯性矩;E一套筒钢材弹性模量;l一支撑长度;N bu—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极限承载力。
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的外套筒抗弯刚度要求可参考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
(5)连接节点设计对于高强螺栓型连接节点,应保证与屈曲约束支撑相连节点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滑移,其连接高强度摩擦型螺栓的数量珂可由下式确定:式中,n f—传力摩擦面数目;μ—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P—每个高强螺栓的预拉力;N c—连接节点设计用屈曲约束支撑承载力代表值,对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为屈服承载力N by:对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为极限承载力N bu。
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值每个高强度螺栓预拉力P值(kN)对于焊接型连接可采用角焊缝或对接焊缝,焊接连接的承载力Ⅳ,应满足下式要求:对承载型:对于耗能型和阻尼器:式中,N by一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N bu一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极限承载力。
当节点与支撑采用对接焊缝连接时,节点钢材强度设计值应不低于屈曲约束与节点相连端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6)小震验算不同类型的屈曲约束支撑有不同的设计准则,对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和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小震阶段只要屈曲约束支撑在风载或小震作用下与其它静力荷载的基本组合的最大轴力值(受拉或者受压)小于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承载力Nb,即满足设计要求。
式中,N一屈曲约束支撑在风载或小震作用下与其它静力荷载的基本组合的最大轴力值(受拉或者受压);N b—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承载力。
对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由于设计时在小震阶段其芯板钢材就已经进入屈服耗能;因此,设计时应控制在“小震屈服”。
(7)中震和大震验算由于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抗震设计中的性能目标应达到“中震不屈服,大震不屈曲”,因此,对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应进行“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同时还应满足大震下不屈曲的性能目标要求。
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由于在中震和大震下其芯板要进入屈服,通过芯板的拉压滞回来耗能;因此,此两阶段的验算要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
目前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主要有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模型可选用如下图所示的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屈曲约束支撑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其中,B by一屈曲约束支撑屈服承载力;Δy一屈曲约束支撑初始塑性变形;k一屈曲约束支撑的刚度;可按照后k=(EA e)/l取值;E一钢材弹性模量;A e 一屈曲约束支撑芯板考虑轴向变刚度后等效截面积;l一支撑长度;q一芯板钢材的强化系数,可取为1%。
对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由于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阻尼器早已进入屈服,因此,其变形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4、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现状(1)TJ型屈曲约束支撑是同济大学研发、上海蓝科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销,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已在上海世博中心、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磁浮车站、东方体育中心、阿富汗Marriot酒店等多个重大工程中应用的成熟产品。
TJ型屈曲约束支撑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设计、加工、安装体系,且已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论证。
(2)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宫海,同济大学王彦博等人为了研究腹板开孔H型钢预埋件受力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该类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腹板开孔H型钢预埋件的整体受力性能优于锚固式埋件节点,通过改变H型钢的长度、厚度与开孔宽度,该类型连接的承载力可达2000—5000KN。
(3)屈曲约束支撑对已有的结构的加固并不仅仅局限于钢结构体系,还可以运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在一座未满足现行美国规范抗震设计要求的教学楼进行加固处理。
(4)2004年Core Brace公司将屈曲约束支持运用于OSHPD项目中,并在UCSD做了目前规模最大的屈曲约束支撑试验以及工程项目的技术支持(试验施加于支撑的轴力达到4892.8KN,超过美国的规范的规定)。
最近日本提出屈曲约束支撑也可以用于屋架和网架、网壳等空间结构。
在这些结构局部受力较为不利位置,引入了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将会改善其受力性能,起到提高承载力的作用。
(5)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为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而建,由三个主要场馆组成:综合馆、游泳馆、跳水馆,其中屋盖结构为一个“半月”形平面室外跳水馆,是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一大亮点。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跳水馆跳水馆除端跨外,其他各跨之间采用直径100mm的钢索连接,两个端跨处采用了刚性连接,若采用普通钢支撑,由于稳定性能的需要,采用了直径为300mm的圆钢管,与其他各跨在建筑表现力性能较差,为解决既能刚性连接,又能减小外观尺寸的问题,采用了承载力为400kN的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外观直径200mm,基本解决了建筑和结构的双重难题。
承压型屈曲约束支撑安装图上海世博中心(6)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上海世博中心,该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作为耗能构件。
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后。
由于地震作用的减小,不仅减少了结构用钢量,也减少了地基基础和节点连接的费用。
此外,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采用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后,支撑耗能效果显著,结构大震作用下的层问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
(7)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上海董家渡1#仓库,在进行结构抗震加固考虑设置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以增大结构的阻尼比,降低地震作用。
上海董家渡1#仓库改造后效果图屈曲约束支撑型阻尼器安装照片4.4a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有哪些类型?耗能机理如何?抗震设计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国内外工程应用实例?与最新的耗能减震设计理念和技术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答:偏心支撑框架( EBF) 则充分利用支撑与柱、或支撑与支撑之间的梁段形成耗能梁段,是一种非常刚劲的结构体系,具有极好的耗能能力以抵抗大的地震影响,还可保护支撑斜杆免遭过早屈曲,相应地延长和有效地保持结构抗震能力的持续时间,且可有效地节约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