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如下: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能信其言,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圣也乎?” 子贡曰:“固天纵之圣,又何疑焉?” 子禽曰:“然则夫子何以为之?”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道反是。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非和也。
礼来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小宗,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义若何?”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1.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时常温习、练习。
•说(yuè):通“悦”,愉快。
《论语_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 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1。16
在学而第善待人、 知错就改,学过要复习、言行要一致, 他崇尚“仁”“让”“礼”……
我们在学过《学而第一》后,相信大 家对 “德与行”的都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要孝敬长辈、尊敬师 友、礼让同学、友善待人;不与别人 发生顶撞、争吵、打架,要团结、互 助、上进。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读《论语》提高自 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 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 • 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 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 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 想中的完美品德。
•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 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 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的内容。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 忠的基础,一个丌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 是丌可能为国尽忠的。
• 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丌知心。”我 丌了解别人,则丌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丌能亲近 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 当然,说是这么样,要真正做到却是丌容易。所 以圣人丌仅在《学而》打头的1.1里告诉我们说: “人丌知而丌愠,丌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 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丌患人之丌己知, 患丌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 。
•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 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本章通过子禽不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 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 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亍孔子 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 道德品格。我们也应该养成“让”的道德 风尚。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原文】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注释】①习:温习。
②说:通“悦”,愉快。
③愠: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原文】有子曰:“其①为人也孝悌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③本④,本立而道⑤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①其:应该。
②孝:孝顺父母,悌:顺从兄长。
③务:专心致力于某事。
④本:根本、基础。
⑤道:规范、秩序。
【译文】有子说:“如果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
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规范、秩序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应该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①色,鲜矣仁!”【注释】①令:美善。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注释】①省:反省。
②身:自身。
③忠:尽心竭力。
④信:诚实。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原文】子曰:“道①千乘之国,敬②事而信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
”【注释】①道:治理。
②敬:慎重、严肃。
③信:守信。
④以时:根据时节。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事而且(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且爱护官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①而信,泛爱众,而亲②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注释】①谨:谨慎。
②亲:亲近。
③文:文献、知识。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
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文是关于《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感谢您的阅读!《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
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
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解读是否有道理。
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
“《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
”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低位和价值之高。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践习了吗?)”【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说明】强调做人是第一要务,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在其次。
这一点对现今的教育单纯强调知识忽视做人有着很大的启示。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为父母做事,能够竭尽全力;为领导做事,能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说了要做到。
(能够做到这些)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四书之《论语》原文 译文
论语目录《论语》简介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度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温良恭俭让的风范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怎样才算是好学?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道德与政治为政第二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是孝道的根本态度不是小问题大智若愚的颜回观察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做一个通才不要吹牛皮要团结不要分裂书呆子与空想家异端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做官的学问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人不能不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见义不为是胆小鬼是可忍,孰不可忍?仁德是礼乐的前提八佾第三不要铺张浪费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理解的困难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尽善尽美的追求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里仁第四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一以贯之的恕忠之道义与利的选择用坏人做你的镜子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父母在世,不要远游记住父母的年纪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严于律己总不会错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保持一定的距离公冶长第五孔子怎样选女婿?处世的艺术不要耍嘴皮子人贵有自知之明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朽木不可雕也无欲则刚“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政治家的君子之道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愚不可及的大智慧不念旧恶少怨恨伪君子的丑恶嘴脸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自我批评的难得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雍也第六不迁怒,不贰过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该得的不要推辞不要搞“血统论”贵在坚持安贫乐道的典范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不开后门,不拉关系不自夸,不居功口才可以免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直是立身之本知之、好之与乐之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有耕耘才有收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圣与仁的不同境界述而第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圣人的忧虑旷达的个人生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富可求吗?孔子是不是“发烧友”?富贵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天才,敏以求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冒充内行闻过则喜节俭总比奢侈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第八弃天下如敝屣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锋芒毕露就是祸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是不是愚民政策?德行更比才能重读书不为稻粱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子罕第九君子不言利博与专的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循循善诱的艺术待贾而沽,不藏于椟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进退成败都在自己自强不息的楷模半途而废大有人在后生可畏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匹夫不可夺志岁寒才知松柏后凋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乡党第十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圣人未能免俗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圣人穿不穿时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饭睡觉不说话先进第十一修身宜早不宜迟人各有所长鬼神生死之间饶饶者易缺不言则已,言必有中谁能升堂入室?过犹不及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下药不要盲从上级儒者的“清明上河图”颜渊第十二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仁的外用说话谨慎就是仁?君子不忧不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什么叫“明”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与质的辩论税收问题爱恨生死的糊涂帐君臣父子,各就各位片言折狱的是与非政府公务员守则君子成人之美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欲起盗心风吹草动的统治术闻人与达人先事后得及其它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君子以文会友子路第十三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名正言顺谁来种田地?学以致用表率的作用知足常乐实行富民政策一言兴邦,一方丧邦近者悦,远者来欲速则不达“直”也有讲究士的标准狂者与狷者恒心的重要性“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好恶不等于是非君子易事而难说泰而不骄刚毅木讷,近于仁德宪问第十四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情治世和乱世的言行有言者不必有德不要溺爱,不要愚忠贫富都作等闲看什么是完人?恰到好处看人看大节用人之妙大言不惭,为之也难为谁而学?思不出其位胸襟宽广而明察人才的品质更重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怨天,不尤人历史车轮不可阻挡知其不可而为之儒学的进修纲要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无为而治忠信笃敬走遍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言与不言的利和弊杀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卖弄小聪明“名”的情结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有错不改,错上加错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得之容易守成难小知与大受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当仁不让贞而不谅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已季氏第十六且看侵略者的逻辑礼乐征伐自谁出?朋友是有益不是有害?快乐有益不是有害?把握好说话的时机人生三戒该不该有所谓?天才、勤奋者与懒汉君子的九种思虑独善其身与用行舍藏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诗礼传家阳货第十七圣人的虚与委蛇人性的问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仁的五条行为准则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六言六蔽诗的伟大作用不学诗如面壁面立礼乐到底是什么?色厉内荏,穿窬之盗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古今人物毛病谈天何言哉?不屑之教丧期要不要改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君子尚义不尚勇君子憎恶什么?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人过四十万事休?微子第十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时代的病态孔子为什么要出国?追谁来指点迷津?到底该不该做官?穷达行藏各有志周公用人的经验?子张第十九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能日日月月有进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百工居肆,君子求学小人文过饰非君子有三变信任是前提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读书与做官的问题法外有情墙倒众人推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圣人无常师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圣人不可毁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尧曰第二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尊五美,屏四恶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微子第十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时代的病态孔子为什么要出国?谁来指点迷津?到底该不该做官?穷达行藏各有志周公用人的经验谈?子张第十九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能日日月月有进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百工居肆,君子求学小人文过饰非君子有三变信任是前提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读书与做官的问题法外有情墙倒众人推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圣人无常师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圣人不可毁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尧曰第二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尊五美,屏四恶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论语》简介《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1.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乎h ū?”【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上sh àng,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ú!”【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学而第一,又称“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本篇共有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译文:孔子说:“学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一说: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却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更是没有的。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朋:通凤,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
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译文: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
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 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解读——学而篇第一(主要内容是谈学习-侧重谈的是学习的对象)(共56张PPT)
“仁者爱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来看,重在主动理解,真 诚宽容;重在倾心关注,力行扶助;重在见贤思齐,举贤进能。仁 者这番“爱人”的功夫,是那些巧饰外表专求取悦的人根本办不到 的。
【原文】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最小的学生之一,小孔子
第二句谈“问”,即“学问”。朋友从远方来,不是来玩,而 是来切磋学问,互相请教。曾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闻。”又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讨论学问,辅助成就 仁德,不也是很快乐吗?孔门的“问”与孔门的“学”一样,包括 “进德”、“修业”两个方面。
第三句谈“行”,即社会实践。进德修业后,学问大有提高, 应该出来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力尽忠。然而别人却不了解你,怎 么办?发脾气,生怨气吗?不对,应该是“不愠”。即不发脾气, 不生怨气。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仁者安仁”,用仁德来修己安身,廓然大度,不愠不躁。“人不 知而不愠”,是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也是“学”、“问” 应修炼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君子的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情况,是人 已知其才,知其贤,而仍蔽贤,抑才,你却依然不愠不怒,境界则 更为高远。
论语第一篇及译文
《论语》第一篇?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5. 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
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导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论语》学而篇第一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作斗争,是痛 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 限的乐趣一一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 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 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心态 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②学:《尚书》说:“学,效也。”就是效法、模仿之意。 ③习:《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因此,“习”字的 本意是鸟儿多次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④说: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⑤乐:快乐。 ⑥愠:怒,怨恨,不满。 ⑦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 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解读】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 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还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 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 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 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论语学而第一重点字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
《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
(3)说(yue):同“悦”。
(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5)愠(yun):怒。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2)鲜(xian):少。
(3)与:同“钦”,语气词。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
三省:多次自我反剩“三”表示多次,不是实指三次。
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
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eng,意为辆。
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
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
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学而第一》菁华选粹
白话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话解:孔子说:「学习修养自己和福国利民的学问,又能够适时地实行,岂不是很令人欣喜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岂不是很快乐吗?当自己的道德学问有成就时,即使旁人不知道,心里也没有丝毫怨恨,这不正是一个君子的风范吗?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白话解:一个关怀世道人心的君子,必定很专注、很用心于根本的事情,根本建立好了,人道自然因此产生。
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应该是仁的根本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白话解:孔子说:「刻意说出甜蜜中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那样的人很少有仁心的。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解:曾子说:「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策
划事情,有没有尽心?和朋友相交,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我所传授的学业,有没有不纯熟的地方?」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白话解:孔子说:「做一个学生,在家应当孝顺父母,出外应当恭敬师长,做事应谨慎说话要诚信,对众人要平等友爱,特别应该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此修行还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功。
」
6.子夏曰:「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
◎白话解: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
」
『贤贤易色』另解:娶妻重德而轻色。
(明夫妇之伦)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威严,不为人尊敬,肯向学就不至于顽固粗陋。
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
和不如己的人为友!如发现自己有了过失,不要害怕去改。
」
※(虽然无友不如己者;只是我心常见,人之胜己,故友之。
)
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白话解:曾子说:「对于亲人过世时的丧葬事宜,如果能够谨慎守礼,对于亡故很久的祖先,仍然不断地追思怀念,则风俗民情必然趋向淳厚善良啊!」
9.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
」
◎白话解:子贡说:「老师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
」
1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白话解: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能和。
先王传下来的道,以礼为最美好,不论小事大事都是由此而行。
但也有行不通之处,这个时候如果只知道要『和』,一意孤行地用『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行的。
」(为和而和,没有原则失去立场,和有何益?)
1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白话解:有子说:「与人有约应该守信,但所约定的事必须合乎义理,方能实践遵守。
对人恭敬,必须合乎礼节。
才能避免被人轻视侮辱。
如果他所依靠的是一个值得亲近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值得尊敬和效法了。
」
1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饮食不强求温饱,居处不强求安逸,勤勉任事,出言谨慎,又能常向有道德学问的人请益,以修正自己的行为,能这样子可以算是好学了。
」
※(志在圣贤,不在安饱。
)
1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白话解:子贡说:「虽然贫穷也不谄媚,虽然富有也不骄傲,这样的人,老师以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可以算不错了,只是还不如,贫穷仍能乐道,富贵仍然好礼的人啊!」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白话解:孔子说:「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我,应该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
※(求他人的了解是求其在他,君子求其在我。
不知人则无法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故知人是进德修业所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