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诗人。
杜甫出生在陕西成纪(今河南省偃师市)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写诗。
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贫困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才华横溢的表达能力,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甫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反思,也有对人文情感的表达。
他的诗擅长于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悲苦,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困境。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不顺利。
在他的生活中,饥荒、动乱和个人困境屡次降临。
他多次遭受贬官和流放之苦,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相反,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把握现实,用诗歌来反映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浑厚豪放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和感人。
他善于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和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被誉为“诗史一代”的诗仙。
杜甫的诗歌创作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力图探索人性与社会的冲突,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总结起来,杜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经久不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艰辛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歌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AD712 - 770),又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之冠”、“诗圣”。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国家政治、社会风气、人民疾苦以及个人命运的种种问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712年出生在河南巩县酸枣乡,他的祖先是早年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平定天下的将军杜祁。
杜甫自幼聪明好学,曾经学过文、史、子、集尽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素养。
他二十岁的年龄时,便考中了进士科。
之后,他历任太常博士、校书郎等官职,但都未能使他满意。
唐玄宗开元年间,杜甫曾经担任过太原杂事参军,后来又因贬谪之事出走江南。
他的一生辗转于朝野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
他悲天悯人,深爱国家和人民,反对腐败和压迫,终日苦思救国救民之道,因此被后人尊为“公侯百姓之尧舜,诗史文章之圣人”。
二、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有1,428篇。
其诗歌题材广泛,有山水田园之景,有历史传说之事,有政治军事之事,有个人生活之感。
其中,他的抒情诗和政治诗是其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关注以及对社会阻碍和矛盾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篇通俗易懂,融表现和思考为一体,能够准确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三、杜甫的政治思想杜甫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责任和理想。
他深信“不为己者,天诛地灭”,将责任感视为一个社会精神的核心,主张国家应该尊重人民,解决人民基本问题,推行善良治国,并通过诗歌来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和怀念。
他同时又有崇高的理想,希望通过改革和创新,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
四、杜甫诗歌的价值杜甫的诗歌价值不仅在于他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思想和文化价值。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思考和关注,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和社会批判性,对后人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内容广泛,包括抒发个人哀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批判等。
杜甫生平充满坎坷和辛酸,但也见证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一、早年生活和文学创作杜甫出生于大唐开元(712年)年间,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族曾经历过贫困。
他自幼好学,勤奋好问,尤其对文学充满热情。
早年的杜甫曾在家乡的私塾学习,后来经过多地游学,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和文史名著。
通过刻苦的学习和赋诗写作,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
二、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杜甫的文学创作极富个性,他的诗作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他关注农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国家面临的种种难题。
其中,杜甫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田园诗和慷慨悲愤的政治诗。
他通过田园诗展现了对纯真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而他的政治诗则直接表白了他对当时政府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味。
三、一生的坎坷和困顿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困顿,他多次遭遇财产的损失和政治上的打击。
他曾因遭遇灾荒而家破人亡,也曾因揭露官员贪污腐败而受到迫害。
身世得不到认同以及种种磨难,让杜甫的心灵充满悲伤和忧愤。
然而,即使遭受了种种打击,他仍然坚持写作,坚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晚年的驱逐和离世杜甫晚年的生活被命运所压抑,他屡遭驱逐和逼迫,无数次地流亡和离散。
晚年的杜甫无家可归,备受疾病的折磨,在身心疲惫之际,他的诗作依然展现出坚韧和力量。
770年,他不幸去世,享年58岁。
然而,他所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总结:杜甫是一位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伟大诗人。
他通过自己的诗作,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作承载了他的悲愤和抱负,展现出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尽管生活中曾遭受许多困难和不幸,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后人留下了一片真挚热诚的诗歌海洋。
杜甫的简介和诗词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和诗词有哪些杜甫(712年-770年),唐代大诗人之一,字子美,号杜草堂。
出生于今陕西省彬县,祖籍河南南阳。
其父杜审言为鄜州功曹,因贪污坐牢,后家境贫困。
杜甫曾游历过整个中国大陆,广泛接触各个社会阶层和人文环境,这也促使他在创作诗歌时涵盖了多个主题和人物。
杜甫创作的诗歌多为骈文和律诗,既有浪漫和抒情的诗篇,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抱负的诗歌。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和人民性,是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杜甫的诗篇非常丰富,主题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社会、自然等等。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和亲身体验感,能够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他所经历的一切。
杜甫的诗歌主题和风格非常多样化,从《北征》、《兵车行》、《三吏》等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到《丽人行》、《赠花卿》、《宿庐山百花洲中二首》等表达浪漫情感的诗篇,再到《登高》、《望洞庭》、《江畔独步寻花·其一》等描写景色和自然的诗歌,杜甫的作品无不展现出他的高超才华和丰富人生阅历。
在杜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的明确反思和批判。
杜甫曾经亲身经历过战争和战争的惨烈后果,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
他深深关注民生疾苦,关切国家利益,所以他的诗歌往往是在批判中提出改革方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便是一例,全诗既描写了秦兵马俑的壮观场面,又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杜甫在诗篇中还表达了对士人和贵族阶层的敬意,如《望岳》、《赠卫八处士》等诗,展现了他的高度人文关怀。
杜甫的作品还体现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他用自己的诗歌传承了很多古典文化的元素。
他的诗中经常出现道家、佛家、儒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深刻表达,如《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便表达了杜甫对于佛教的思考和探索。
他还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和反思了当时诗歌创作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如《赠卢梅坡》便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期望。
总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高妙,诗风奇异,内容翔实,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杜甫个人简介
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 衰的历史时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 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 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 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 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 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 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 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对杜甫的评价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 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白居易
❖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 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
❖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பைடு நூலகம்介
❖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 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 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 友谊,继而又遇高适。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字⼦美,⾃号少陵野⽼,杜少陵,杜⼯部等,盛唐⼤诗⼈,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世称杜⼯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别》《⽆家别》).原籍湖北襄阳,⽣于河南巩县.初唐诗⼈杜审⾔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蜀,友⼈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他杜拾遗、杜⼯部.他忧国忧民,⼈格⾼尚,⼀⽣写诗1500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个⼈简历7岁学诗,15岁名扬洛阳。
20岁以后可分为四个时期:1、漫游时期:从⽞宗开元⼗九年(731)⾄天宝四年(745),到江南和齐鲁进⾏两次长时间的游历。
名作《望岳》便出⾃这⼀时期。
2、长安时期:从天宝五年⾄⼗四年,⽣活在长安的杜甫,对贵族和下层⼈民的⽣活多有接触。
《兵车⾏》、《丽⼈⾏》、《前出塞》、《后出塞》、《⾃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名作出⾃这⼀时期。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德元年(756)⾄乾元⼆年(759),杜甫经历了各种磨难,⽬睹时局的动荡,对政治深感失望。
著名的《北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壕吏》)、“三别”(《新婚别》、《垂⽼别》、《⽆家别》)便出⾃这⼀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代宗⼤历五年(770),杜甫过着漂泊不定的⽣活,著名的成都草堂就建造于这⼀时期。
⼆、作品的思想内容1、对⼈民的深切同情是贯穿杜诗的⼀根红线。
“安得务农息战⽃,普天⽆吏横索钱”便是很好的`例证。
2、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交织在⼀起。
这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诗句便可见⼀斑。
3、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活和祸国殃民的罪⾏。
“朱门酒⾁臭,路有冻死⾻”便是⽣动写照。
4、其它还有描写⽇常⽣活、写景抒怀、咏物怀古、赠友怀⼈、论诗题画等诗作。
三、艺术成就1、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其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崇敬和反思。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封建家庭,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
由于杜氏家族衰落,杜甫的童年非常贫苦。
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和险恶,培养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和学官等职务,但是由于独立思考和忠于原则而多次受到废黜或贬谪的打压和困扰。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享年59岁。
二、杜甫的代表作杜甫的诗词作品总数达到了1500多首,其中不少是高度有名的经典之作,下面仅列举一些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70年左右,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杜甫在登高远望的时候所见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感慨。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困境破灭后的未来,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灯火阑珊处,拭泪双双望。
念我沦于险阻泥,关河千里,望长安于日下。
客心何在,回首向来萧瑟处。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同时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爱护。
4.《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渚田阡陌,交疏织干戈。
旌旆夷陵,城隅斗鸡鹜。
严风骤雨,大旱不雪。
望长安于日下。
目断西飞鸿雁,思照南归虹霓。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雄浑壮丽的语言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爱护,同时表现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崇敬和反思。
杜甫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
杜甫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被誉为唐代诗歌的高峰之作。
杜甫的诗歌以其平实、朴素、豪放的风格,从各个角度描绘出了唐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杜甫及与他有关的古诗文。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圣”。
祖籍为陇西(今甘肃康乐),出生在同谷(今陕西勉县)。
幼时父亲去世,家境陷入贫困。
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中了进士,但由于抗议当时权贵削弱宰相权力的行为,未能得到官职,终生秉持廉洁为政。
在历经多次风波后,他于开元年间回到故乡同谷,在当地终老,享年59岁。
二、与杜甫有关的诗句1.《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乐游原上清秋节,余霞成绮绣。
文物华妍簪台锦,挥手自兹别致。
临别赠言欢远客,驻马高谈咨嗟。
得成比目何辞死,意气相投已两家。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乐游原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向往。
其中的“意气相投已两家”一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理解和赞美。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今日惊回首,处处群鸦黑色飞。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其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处处群鸦黑色飞”等句,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哲学的深度。
3.《三吏》唐代的礼仪非常繁琐,公务繁忙,且多有腐败。
杜甫在这首诗中揭露了三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公仆,他们在诗中化身为“庖丁”、“鲁达”、“狂贾”。
“庖丁”为官多年,素有洁身自好之名,他不耻与民同乐,常与老百姓在一起品茶论道、谈诗论文,得到百姓的赞扬。
“鲁达”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官员,他在政务上公正无私、经济开明,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狂贾”则是一位贩夫走卒出身的官员,他十分憎恶官场上的腐败和奸邪,大胆揭发贪污奸猾之行,并且免费帮助百姓解决他们的困难,被当地百姓仰慕和称赞。
这三位“清官”,在杜甫的诗中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展示了唐代的反腐斗争和深刻的社会变迁。
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
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被并称为唐代“诗仙”。
他的诗歌以“豪放派”为主,反映出生活中的很多真实面貌,表现出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既有极度悲愤和慷慨激昂的作品,也有柔情似水的佳作。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感动着人们。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出生于河南巩县,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初时,他随父迁居成都,入读当地名师孔巢父的学堂。
后跟随王勃、卢照邻等名士学习诗歌,但是,因为他的文笔飘逸,思维活跃,一直未能被当时官场重用。
直到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开始漫游天下,用诗歌来吐露对社会、人生、爱情的种种感慨,获得了相当的声誉与知名度。
杜甫的诗歌作品分别收录在《杜工部集》和《杜工部外集》两部集子中。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1. 《登高》这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描写了杜甫登高远眺的壮美景象。
整篇诗流畅有力,气势磅礴,抒发了作者豁达洒脱、向往自由的心情。
这首诗不仅很有艺术价值,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名篇佳作。
2. 《春望》这首诗是唐代名诗之一。
诗人因观茶下作兴离题,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反响唐朝安史之乱的黯淡岁月。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尔虞我诈的官场抱有一定的不满和警示。
3. 《赤壁》这首诗是杜诗里最有名的一首,它是杜甫的长篇叙事抒情诗,借史说道理,通过借史为喻,描写赤壁之战。
杜甫通过对流光溢彩的临江景物的描写,一幅惊天动地的绝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在文中描写的视角、音乐、色彩、色调等细节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4.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诗中较具特色的一首。
大约在760年左右,杜甫描写了民间百姓在唐军战争中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
整篇诗歌情感热烈,语言生动,反映了作者的怒发心声,感动了无数读者。
综上所述,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诗圣杜甫介绍
杜甫的人文精神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 民疾苦,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 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的审美价值
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 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 撼。
THANKS
感谢观看
仕途坎坷及政治抱负
仕途不顺
杜甫在长安求官十年,却始终没 有得到一官半职。后来虽然得到 过一些官职,但都是微不足道的,
且时间很短。
政治抱负
杜甫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始终怀 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理想。他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人民疾苦,对政治黑暗和社
会动荡深感忧虑。
直言敢谏
杜甫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敢于 直言进谏。他曾多次上书言事, 批评时政,因此得罪了不少当权
他的诗作中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具象的形象巧 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
善于用典,寓意深远
杜甫的诗歌中常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元素,通过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作中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使得诗 歌的寓意更加深刻。
杜甫的诗歌还善于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 理寓于简单的形象和故事之中,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获得深 刻的启示。
04
杜甫与其他诗人比较
与李白并称“李杜”
01
02
03
诗歌成就
杜甫和李白并称“李杜”, 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风格差异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 放,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 注重社会现实,风格沉郁、 深沉。
互相影响
虽然两人风格迥异,但他 们的诗歌创作互相影响, 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繁 荣和发展。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境地。
杜甫最经典的20首诗词
杜甫最经典的20首诗词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杜甫的介绍
1、杜甫拼音是:[dùfǔ]。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大历五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
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
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入蜀,在这里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240余首,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
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本人一直以为,杜甫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关注百姓疾苦,最有平民情结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作中反映的很多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不是依然存在吗?新安吏作者: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译文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府帖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好一点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运气不好的中男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著哭声呢!“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名句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5.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6.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11.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1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1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1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1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1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2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简介-杜甫年表
小便过着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
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 日上树能千回”。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712年 ~770年),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家世出身
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河南巩县城东二里瑶湾村的杜家诞生了一名男婴,杜闲为他取名杜甫,字子美。这是一个
“奉儒守官”的官宦世家,上可追溯到晋代镇南大将军杜预,下可追溯到中宗神龙间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所以杜甫从
小舟长逝
大历三年(768年)——五十六岁——
大历四年(769年)——五十七岁—— 大历五年(770年)——五十八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 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写下了《登岳阳楼》。 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又由潭州到衡州,复折回潭州。 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 后,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 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漫游齐赵平原,“裘马轻狂”; 《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望岳》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十九岁——迎娶时任司农少卿的杨怡千金; 天宝三载(744年) ——三十二岁——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会见了诗人高适,同游梁、宋。
杜甫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杜甫创作《三吏》、《三别》的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 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 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 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 夜喜雨》更是抒发诗人对春夜 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 美之情。
石壕吏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
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
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
•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 的深切同情, •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 的凶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诗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
• 抒发感情爱恨分明。 • 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 丰富多彩的语言。 • 多种多样的诗歌体式。
杜甫的故乡
杜甫的石像
杜甫草堂
• 即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 市西门外浣花溪畔。 • 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 蜀,在成都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 杜甫先后居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包 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蜀相》 等)。
杜甫的草堂
•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 时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 • 宋元明清多次修复,最大两次重修,是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1811年(清嘉 庆十六年),奠定杜甫草堂规模和布局。 •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 时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 • 宋元明清多次修复,最大两次重修,是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1811年(清嘉 庆十六年),奠定杜甫草堂规模和布局。
杜甫诗内容:
• 深挚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入世思想。 • 反映民生疾苦,对人民深切同情。 • 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出 强烈的爱憎。 • 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间深厚感 情,咏史,出了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 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 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 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 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 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 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 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 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 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 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 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 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下面就一同 感受一下杜 甫的佳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是 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 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 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这句富有哲 理的话也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 757(45岁)春,杜甫羁留长安,作《春 望》、《哀江头》等。 • 四月,逃奔凤翔(陕西)行在,授左拾遗。 • 同年秋季,作《北征》、《羌村三首》等。 •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
• 《四》 • (759)深秋,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河北 ) 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 • 冬,经秦州(甘肃)、同谷(甘肃成县 ) 等到成都。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生平(四时期):
• (一)34岁以前:读书与漫游(从仕与写作准备 阶段)。
• (二)35岁至44岁:困居长安。 • (三)45岁—48岁:陷贼与任官。 • (四)49岁至终年:流寓巴蜀(8、9年), 飘泊荆湘(2、3年)。
• • • •
《一》 七岁开始诵书吟诗。 20岁起(731),始游吴越二国。 735,杜甫自吴越归,赴东都举进士不第。 (第一次下第) • 744三月,李白被放还,自梁园东下,在东 都与杜甫相遇; • 745,杜甫再游齐鲁,又遇李白,同游。
• 这首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 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 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 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 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 崇高理想。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 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 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中描写了国家(山河)破碎, 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以此表现出作者反对战争, 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 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羌村三首之三
•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诗圣
•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 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 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开元后期,举进 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 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 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 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 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 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 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 入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笑 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甫一 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niān) 断数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 涉。李白是 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 人间的歌者。
• 《二》 • (746),赴长安待试,与王维、岑参、郑 虔等游。 • 次年747,应试(李林甫骗局)落第。(第 二次下第) • 此后,在长安寄人篱下,待机谋官。 • 干谒求荐;结交朋友;献赋应诏。
• 《三》 • 755,杜甫自长安赴奉先省亲,作《五百 字》、《后出塞》等; • 756,杜甫闻肃宗即位灵武(宁夏),赴灵武 途中落叛军手中,押回长安; • 作《悲陈陶》、《悲青坂》、《哀王孙》、 《月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