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2016311完整版资料
<18.5 体重过低
18.5-23.9 体重正常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了解身体成分评定方法。 前面观(异常)
24.0-27.9 体重超重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evaluation ) 身体成分是指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等身体的 组成成分。 身体成分评定主要是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评定。体脂 和皮脂测定是身体成分评定的主要手段。
同高点:双侧耳屏、肩峰、
肩胛骨下角、
骨盆(髂嵴、髂后上棘)
臀横线、腘窝、
头颈无倾斜或旋转、脊柱无 侧弯。
后面观(异常)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Page 17
脊 柱 侧 弯 悬 垂 测 量 法
异常足弓
部位 肩
1.水中称重法
Page 10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
4.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CT & MRI) 5.三维光子扫描仪(3DPS) 6.组织活检 7.空气置换法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 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掌握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概念。
内翻 >标准体重10%-20%——超重
4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教案.
耿姣姣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
班级
13康复3班
授课日期
2014年9月9日第2周
授课顺序
4
早节名称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教 学 目 标
掌握: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2.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 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人体测量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姿势评定方法、常见体表标志 难点:人体测量的方法、姿势评定的方法
教学 资源
1.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2012版
3.教具:多媒体课件
评估 反馈
1.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2.根据学生在实训课的反应及操作情况判断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 情况。
作 业
1、课后操作练习
2、完成实训报告
课 后 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
2•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3•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实训器材与设备】
铅垂线、X片、皮尺、体重测量秤
【实训内容与步骤】
①大腿周径②小腿周径
(3)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4•躯体周径测量
(1)胸围:
(2)腹围:
(3)臀围:
【注意事项】
1•评定者应熟悉正常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和人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评定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室温适宜。
3.测量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应尽量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位。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7.足弓异常: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及辅助结构按一定的空 间布阵排列、形成的抛物线结构。正常足有两条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 跟骨、距骨、足舟骨、3 块楔骨和内侧 3 个跖骨构成。 外侧纵弓由跟骨、 骰骨和第 4、5跖骨构成,较低较短,整个外侧纵弓常接触地面,且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 比内侧纵弓大,为足弓的负重部分。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5.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如骨盆 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髓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在肌肉方面右侧 腰方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时,对侧髋内收肌紧,对侧髋外展肌力减弱。
6.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这种 情况常发生于偏瘫的病人。
(4)手长:病人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 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身体长度测量
2.下肢长度测量 (1ຫໍສະໝຸດ 下肢长: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2)大腿长:病人体位同上。医疗人员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解析共50页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 的评定解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康复评定技术手册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手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人体形态评定是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距离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胸围、腹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
通过人体形态评,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目的】掌握人体形态评定方法实训二感觉功能评定方法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躯体感觉(亦称一般感觉,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皮质感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内脏感觉等。
而感觉功能评定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感觉功能评定,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目的】掌握感觉功能评定方法实训三肌力评定方法肌力检查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用以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判断肌力大小,并作为选择肌力练习方法和负荷量,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目的】1.掌握Lovett分级法、M.R.C分级法2.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操作技术实训四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关节活动度测量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用以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分析关节活动度改变的原因,并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目的】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技术2.掌握关节活动度的分析方法实训五痉挛评定方法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肌张力可分为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增高和肌张力障碍。
而痉挛是肌张力评定的重要内容,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肌张力的评定,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目的】1.掌握痉挛评定的方法2.掌握Ashworth分级法实训六平衡协调评定方法平衡与协调功能是人体基本功能。
而平衡与协调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是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人体形态评定实训
人体形态学实训内容与步骤一、实训大纲(一)实训内容:人体形态、四肢长度、身体围度、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及人体姿势的评定。
(二)实训目的:掌握人体形态的评定方法、肢体长度的测量方法、肢体围度的测量方法及姿势的评定。
(三)实训意义: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
通过人体形态的评定,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状况及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如骨折后肢体的肿胀程度、复位情况及截肢后肢体的长度等,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常人体形态的评定、肢体长度的测量、肢体围度的测量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内容。
(四)实训原理: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水平、营养状况,都可以通过人体形态表现出来,评定主要从体格、体型、身体姿势及身体组成四个方面进行,其中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定制辅助器具的依据,体重是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也是形态评定的基础。
(五)实训对象:正常人;骨折术后肢体肿胀、肢体挛缩、短缩的患者;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截肢患者。
二、教师示范操作(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2、人体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
3、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1)从前面看:双眼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从后面看: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3)从侧面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五点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四个正常生理弯曲。
(二)体格、体型评定1、身体长度的测定(1)操作步骤①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②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的位置上,确认体表的骨性标志;③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疾的长度;④读出读数。
(2)评定内容:如表示2、身体围度的测定(1)操作步骤①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②按测量部位选择不同体位;③测量围度。
(2)评定内容:如表示(1)体重测定:轻踏体重计的中央,身体不与其他物体接触,保持平稳,直至测量完成。
实训1人体形态的评定
实训1:人体形态评定实训目的和要求:1.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等形态学测量2.熟悉常用体表标志点3.熟悉人体姿势的评定实训器材与设备:铅垂线、X片、皮尺、体重测量称实训任务:1.体表标志点需掌握的体表标志点头及躯干:颈点:第七颈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部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两侧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下缘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连线与胸骨中心线相交点腰点:第五腰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上肢:肩峰:肩胛冈最外侧的中心点肱骨内外上髁:肱骨远端两侧突起尺骨鹰嘴:尺骨上端膨大突起,屈肘时形成明显隆起桡骨茎突:桡骨远端手腕外侧最尖端点尺骨茎突:尺骨远端手腕内侧最尖端点下肢:骼嵴:骼骨翼的上缘骼前上棘:骼嵴前端圆形突起骼后上棘:骼嵴后端突起股骨大转子:骼嵴下一掌宽浅凹中,旋转下肢可触及皮下转动股骨内外上髁:股骨远端内外侧明显突起内踝:胫骨远端内侧明显突起外踝:腓骨远端外侧明显突起2.人体姿势的评定评定的内容:头颈、肩胛骨、脊柱、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足被检查者姿势:充分暴露,光脚自然站立,两眼平视正常后面观双内踝高度一致,胫骨无弯曲,双腘窝同一水平线上,双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铅垂线通过标志点:枕骨粗隆f脊柱棘突f臀裂一双膝关节内侧中心一双踝关节内侧中心足有无内外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同高,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股骨大转子高度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骼嵴是否在同一高度;脊柱有无侧弯;双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头颈部有无偏斜,旋转或向前。
正常前面观双足内侧弓对称,髌骨位于正前方,高度一致;双侧骼前上棘同一高度,肋弓对称,肩峰等高,肩锁关节,锁骨和胸锁关节等高并对称。
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足内翻,扁平足,足大趾外翻。
胫骨有无弯曲,腓骨头,髌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内外翻。
骨盆是否对称;肩锁和胸缩关节是否等高。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体表标志点(二)掌握身体姿势的评定方法。
(三)掌握截肢残端长度与围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受试者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3、评定者从前面、后面观、侧面对受试者进行姿势评定(二)身体长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2)下肢 下支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长(3)身体残端的长度测量使用器材:卡尺(三)身体围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围度(1)上肢 上臂围度、前臂围度(2)下肢 大腿围度、小腿围度(3)躯干 头围、颈围、胸围、腹围、腰围、腰臀比(4)身体残端的维度测量使用器材:软皮尺(四)身高受试者穿贴身衣物,使用器材:身高测量仪(五)体重使用器材:电子秤三、实验教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教学组织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操作。
每一项内容介绍完、操作完,再开始下一项内容的介绍。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为评定者,一人为评定对象,由评定者操作完成后交换角色,相互练习。
五、实验教学类型基本型六、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熟练掌握全身体表标志。
在学习本章时应复习解剖学课程,特别是运动系统。
(二)掌握正常与异常身体姿势的区别。
(三)要求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
实验二关节活动度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运用量角器对上肢、下肢、脊柱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参考值。
(二)熟悉测量结果的记录、分析和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目的。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受试者处于舒适度位置;充分暴露带测量关节;固定待测关节近端,被活动该关节,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将待测关节置于起始位;将量角器的轴心对准被测量关节运动的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记录关节起始位的角度;测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的最大活动范围。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一、周径测量【目的】通过四肢、躯干周径测量,可评定肿胀程度、肌萎缩程度、肌肉收缩功能、呼吸状态及截肢后残端的成熟度。
【方法】(一)脱掉衣服,暴露被测部位。
(二)将卷尺平放在被测标志上,与长轴垂直围绕一周,松紧度合适。
(三)测量体位和标志如下。
1.四肢周径测量:(1)上臂:①体位:上肢自然下垂,先测伸肘位,后测屈肘位。
②标志: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
(2)前臂:①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最大周径在近侧最大膨隆处,最小周径在远端最细处。
(3)大腿:①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志:髌骨上缘向上5cm划一标点。
(4)小腿:①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志:最大周径,测腓肠肌最大膨隆处,最小周径,内外踝上最细处。
(5)手指:采用不同直径的指轮,如NO112.5mm,NO4233mm。
相邻指轮直径差0.5mm。
将合适的指轮套在肿胀指节上,记录编号。
2、躯干周径测量:(1)胸围:①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垂于体侧,平静呼吸及深呼吸各测一次。
②标志:乳头或肩胛骨下缘的下平线。
(2)腹围:①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第12肋端及髂前上棘的中点最细处。
测量前排空大小便。
(3)臀围:①体位: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位。
3、截肢残端周径测量:(1)上臂: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2)前臂: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3)大腿:从坐骨结节向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4)小腿: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向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二、肢长测量【目的】判断骨盆倾斜、腰椎侧弯原因,肘、髋、膝关节挛缩,假性延长和假性挛缩。
【方法】(一)上肢测量。
患者坐位或立位,二臂垂于体侧,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二)下肢测量。
仰卧位,骨盆呈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三)暴露被测部位,用卷尺按标志测二点间长度。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人体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 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 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 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 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 肋。
骨性标志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臀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 内侧中心。
2. 后面观
(一)正常姿势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一)正常姿势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 曲,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 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 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1)成人身高
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千克)=身高(cm)-100(165cm以下) 体重(千克)=身高(cm)-105(166~175cm) 体重(千克)=身高(cm)-110(176~185cm)
在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超过理 想体重10%以上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实训一,作业
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1. 眶下缘中点与两侧耳屏上缘处同一水平面。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2.左、右 髂前上棘 应处同一水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1. 眶下缘中点与两侧耳屏上缘处同一水平面。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2.左、右 髂前上棘 应处同一水平面。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3.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
后
夹缝线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面 观
4.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
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
谢谢!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2.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方法
测量部位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上臂残端 站和坐位 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前臂残端 同上 大腿残端 站立位 小腿残端 坐位
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 断端
从坐骨结节开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 断端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 评定技术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一、姿势评定
人体的生理弯曲不仅可减轻震荡,保护脑 和胸腹脏器,还与人体重心的维持有关。
重心线的位置:重心线是一种不断变化的 想象中的线,它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站立时,4cm的前后倾斜。
(一)正常姿势
评定人体姿势时,通常采用铅垂线进行观察 或测量。通过对姿势的观察,可以获得结构 方面的相关信息。 姿势评定的方法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人体, 如从前、后及两侧进行观察。
臀围 站立位,上肢在 测量大转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间 体侧自然下垂 臀部最粗处的围度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人体发育、营养状况 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其他生理指标的 基础。
身高和体重可因性别、年龄、饮食、劳 动、生活条件、健康状况、锻炼程度及 其他因素而有差别。
1.身高(身长)的测量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①下肢长: 真性、假性 ②大腿长: ③小腿长: ④足长:
下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仰卧位,骨盆水平, 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
下肢伸展,髋关节 离,或大转子到外踝的距
中立位
离
仰卧位,双下肢对 脐到内踝的距离 称伸展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臀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 内侧中心。
2. 后面观
(一)正常姿势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颈围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胸围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站和坐位,上肢 在体侧自然下垂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腹围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1)成人身高
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千克)=身高(cm)-100(165cm以下) 体重(千克)=身高(cm)-105(166~175cm) 体重(千克)=身高(cm)-110(176~185cm)
在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超过理 想体重10%以上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测量髌韧带中央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人体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 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 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 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 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 肋。
骨性标志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①上肢长: ②上臂长: ③前臂长: ④手长:
测量 部位 上肢长
上臂长 前臂长 手长
上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体位
测量点
坐位或者立位,上肢在 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伸展,前臂旋后,腕关 节中立位 同上
同上
手指伸展位置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 距离
肩胛外侧端到肱骨外侧髁 的距离 肱骨外侧髁到桡骨茎突的 距离 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 线起始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大腿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测量方法(测量点)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的表格设计应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 姿势异常的影响因素
姿势异常的影响
姿势的对线发生改变多继发于结构畸形、关节退 变、关节不稳、重力改变、不良姿势习惯或疼痛 等; 脊柱发育畸形、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均可改变正常的姿势; 胸部结核可致脊椎后凸增加,形成驼背畸形;脊 柱侧弯过多,可造成侧突畸形。 髋关节的固定或屈曲畸形,可致使腰椎前凸增加 而形成前凸畸形; 可引起疼痛等。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3)观察内容:足纵弓是否减少,踝关节有无 趾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伸展;注意髂前上棘 和髂后上棘的位置关系:
若髂前上棘高,提示骨盆后倾或髋骨向后旋转; 若髂后上棘高,则提示骨盆前倾或髋骨旋前。
2. 后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地 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骨无弯 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大粗隆和臀纹 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侧肩峰、 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斜或旋转。
平线上。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5. 耳屏、肩峰、股骨 大转子、膝、踝五 点一线,位于一条 垂直线上,同时可 见脊柱的正常生理 弯曲。
侧面观
二、四肢长度的测量
要求
1. 被检者充分暴露受检查部位。 2. 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的位置上。 3. 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
的长度。 4. 将两侧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
同上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踝关节中立位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测量时应注意皮尺与肢体纵轴垂直, 松紧度适宜,并进行两侧对比。
四肢围度的测量
部位
测量体位
上臂 分别取肘关节用力 屈曲和肘关节伸展 两种体位
前臂 前臂在体侧自然下 垂
(一)正常姿势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 曲,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 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 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2.体重的测量
通过体重的变化掌握身体的发育、营养、 萎缩、消耗的状态,对于儿童还可以根据 体重决定服药量。
体重的测量是利用体重计进行测量。体重 没有绝对的正常值,更有意义的是身体质 量指数BMI(体重/身高)。
3.身体质量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以体重和身高 的相对关系来判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 指标。
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起每隔5cm测量一 次,直至断端
3.残肢断端长度的测量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测量部位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上臂残端长 站和坐位 测量腋窝前缘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前臂残端长 同上
测量尺骨鹰嘴沿尺骨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大腿残端长 站立位 小腿残端长 坐位
测量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至残端的 距离
3.前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双足内侧弓对称;髌骨位 于正前面,双侧腓骨头、髂前上棘在同 一高度。肋弓对称,肩峰等高,斜方肌 发育对称,肩锁关节、锁骨和胸锁关节 等高并对称。头颈立直,咬铪正常。
3.前面观
(一)正常姿势
(2)检查方法与内容: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
足内翻、扁平足、足大趾外翻。胫骨有无弯曲,
(2)儿童和青少年
可采用以下公式来推断标准体重:
7~12岁:标准体重kg=年龄×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为轻度肥胖,超过30% 以上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计算肥胖度可用以下公式:
肥胖度=(实际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按身 高计算的标准体重×100%
腓骨头、髌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关节反张、 膝内外翻。手放在双侧髂嵴上观察骨盆是否对 称。如果脊柱弯曲,观察肋弓,旋转的角度和 侧方隆起。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等高。头颈有 无向前或倾斜等。
二、人体的测量
身长、肢体围度和体重指标等
常用的骨性标志有:头顶点、枕外隆突、
喉结、剑突、肋弓、耻骨联合、髂前上棘、 肩峰、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 股骨大转子、胫骨内侧髁、膝关节间隙、 内踝、外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