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当前的发展与应用

合集下载

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

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

2016年(第6卷)第03期运动人体科学骨骼肌收缩是生命运动的基本过程之一,大致分为兴奋-收缩偶联、横桥的运动引起的肌丝滑行、收缩的肌肉舒张这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钙离子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其中钙离子的数量、浓度等直接影响着骨骼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进而影响运动成绩,也对形体的塑造、生活水平等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过许多学者只是单纯研究了钙离子在细胞中的作用,并未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骨骼肌收缩的整个过程中钙离子发挥的作用来进行研究,因此该文结合大量最新研究进展,对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作如下的综述。

1 兴奋-收缩过程当兴奋传递到神经轴突末梢时,突触间隙的钙离子进入神经轴突内,刺激使突触囊泡移向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这种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进而产生动作电位传递到细胞内至三联管,随后乙酰胆碱被突触间隙有关的酶水解。

因此钙离子在兴奋-收缩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进入神经轴突过程和突触囊泡将递质由神经轴突释放到突触间隙,以及肌质网释放钙离子进入胞浆这三个过程[1]。

1.1 钙离子在进入神经轴突过程中的作用钙离子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细胞静息电位主要靠钾离子和钠离子的相对平衡电位来维持的。

(1)钙离子与钾离子有竞争的作用:当钙浓度低的时候,浆膜上结合的钙离子就会减少,这样浆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使膜产生轻微的去极化,兴奋性就会提高。

相反,当钙浓度升高时,兴奋性就会下降。

(2)钙浓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钠离子通道的开放程度:Balker 等将发光蛋白注入乌贼的巨大轴突证实了钙离子和钠离子共用一个通道[3],因此当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下降时,钙离子占据钠离子通道减少,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提高,相反,兴奋性就会降低。

1.2 神经轴突内突触囊泡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过程中的作用钙离子参与了神经轴突内突出囊泡释放的过程,该过程也叫作胞吐过程,在此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SNARE核心复合物,SNARE核心复合物是由位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囊泡膜上跨膜区的syntaxin和VAMP各提供一个@螺旋以及无跨区的SNAP-25提供两个@螺旋组成的一个核杆状四螺旋束。

对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的研究

对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的研究
调 整 。如 果在第 3 即运 动员 主观感 觉最差 时 ,教 周
23 高原训练期 间皮质醇的变化情况 . 血清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甾体类
糖皮 质激 素 , 在一 日内不 同的时刻 , 分泌量 变化 幅度 较 大 , 与人 的生 理节 奏有关 。研 究表 明 , 这 男女 优秀 运 动员正 常安静 状态下血 清皮 质醇 水平 与正 常人没
关键 词
铁人三项;监控;高原训练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 0(0 0 1 1 00 6 110 2 1 )0 — 2 —3 0
中图分类号 :C 0 . - 47 8
Th t d fPh so— Bic e s r n e a a tr si a i g e S u y o y i — o h mit y I d x Ch r c e itc Ch ng n
[]张爱 芳.实 用运 动生 物 化学 [ 1 M] . 北京 体育 大 学 出版 社 ,
20 05
表 3 睾酮 ( ) T 的变化情况 ( =1 , I 2 单位: g 1 1 m /)

女 队员
男队员
[] 2 冯炜权 ,等 . 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 的几个 问题——运动生物化
学动态之四 [] .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0 1 1:6 - 8 20 ,() 4 6
况, 一旦 出现 这种 情况 , 明运 动员 的机 能 出现 了 明 说 显 的恶化 , 必须 立 即调 整 训 练 量 和 训 练 强度 。从 表
2 2 高原 训 练期 间血尿 素 的变 化情 况 . 表 2的统计 结 果表 明 : 经过 5周 训练后 , 动员 运
体 内血尿素氮无显著性变化 , 各周之间也没发生显 著性改变。血尿素氮作为机体蛋 白的分解代谢产物 之一 , 从一定意义上可 以反映体 内蛋 白质 的分解代 谢状况。人体在 长时间剧烈运 动或蛋 白摄 人超量 时, 白质的分解会大大增加 , 蛋 从而造成血尿素的明 显 增加 。人 体在 机 能 状 况下 降 时 , 尿素 氮 也 会 发 血 生 这样 的变 化 。有研 究发 现 血尿 素氮 的安静 值是 评 定运动员机能状况十分敏感 的指标 , 每当该值远远 超过本人正常大负荷训练后 的变化 幅度时 , 绝大多 数运动员主诉有疲劳感 , 同时教练反应运动员 的一 些技术指标也在下降 。由于本次高原训练处于两次 比赛 之 间 , 一 段 时 间 的 疲 劳 尚未 得 到 完 全 恢 复 。 前 前两 周作 调 整 , 第 3周 开 始 加 大 量 和 运 动 强 度 。 从 但 由于运动员的主体感受 , 使得运 动负荷没能增加 到应有的程度 , 因此尽管感到“ 练不动” 但负荷不够 , 达不到运动员本人能承受 的大负荷 , 加上运动员个

儿童体适能锻炼的评价体系及其功能作用

儿童体适能锻炼的评价体系及其功能作用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57期2020年12月(下)基金项目:“本科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编号:CX2019018。

1、前言儿童体适能训练是近几年在我国新兴体育教学活动。

随现代社会家庭养育孩子模式转变、幼儿体质趋恶等问题持现,这一教学模式日显新生活力。

其一,目前我国学龄幼儿体质下滑居高难下。

3-6岁儿童肥胖和超重率已是全球最严重国家之一,北方某地达30%;2019年4月国家卫健委介绍全国少儿总体近视率为53.6%;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为70%,位居世界第一。

为此国家颁布儿童体质健康标准并实施,意味幼儿体质关把控比以往更严。

而现有幼儿体教家庭力量难以制止儿童体质持续下滑趋势;这些都亟待新的儿童体适能专业干预方式出现来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专家呼吁幼儿体质趋恶干预已刻不容缓;其二,在现场,现行家庭对孩子懒动等现代生活方式干预的教育理念仍滞后;人们不太了解影响孩子视力下降的关键环节是孩子对电子产品诱惑欲罢不能,不良用眼习惯的神经生理学原理,以致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教育显得对策匮乏无力;人们也不太知道体育锻炼对孩子成长发育影响的生理学机理、及用怎样运动疗法来拯救孩子视力和疗效心灵创伤,以使孩子适应现代教育的应试压力,实现体能达标等的多赢。

现场家庭体教现实迫切需要儿童体适能干预介入,以为人们解决孩子健康成长困扰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儿童体适能干预方式在实现孩子体能达标上比传统幼儿园体育课更具专业性和安全、效率高特点,故其在当前全国各类学校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工程中将发挥出色作用。

可见,实施儿童体适能训练不仅是解决现代社会儿童体质下滑社会问题的必然途径;还是保障幼儿这一特殊群体体质安全达标、对幼儿体教工作的必要补充;而且是在文明社会里消除那些为孩子嬉于电子游戏而疏于学习担忧人们的更大困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

2、儿童体适能锻炼的评价体系儿童体适能评价体系是随我国体适能测试、评定理论创立而逐步建立的。

举例谈谈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科学发展方向及前沿有哪些

举例谈谈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科学发展方向及前沿有哪些

举例谈谈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科学发
展方向及前沿有哪些
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运动和力学特性。

该学科的任务包括测量运动生物系统的力量、质量、速度和加速度等力学特性,探究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模式和行为规律,了解人体运动障碍事件的成因及治疗方法等。

运动生物力学的科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运动的理论模型,即以生物体为对象,构建可靠且精确的运动模型;二是生物运动的运动机制,即研究运动生物运动时不同生物组织的交互作用以及控制运动的神经系统机制;三是生物运动的应用研究,即探究运动生物力学在医学、运动训练、运动装备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目前,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康复治疗,即利用运动生物力学技术对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和康复治疗;二是新型运动装备的设计,包括基于应力分析和动力学优化的运动装备设计以及生物力学仿真技术在运动装备测试和评价中的应用;三是运动生物力学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即研究将生物力学原理应用于机器人设计和控制中,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适应性;四是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智能化的结合,即利
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动物和人类的智能化运动,将运动生物力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提高机器人和人的运动表现和智能水平。

总之,运动生物力学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交叉学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运动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某些氨基酸的代谢特点和运动营养_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二_冯炜权 (1)

某些氨基酸的代谢特点和运动营养_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二_冯炜权 (1)

氨 基酸是组 成蛋白质的 基本单位, 也是参 与人体代谢 和 某些生 理过程的 一种特殊功 能的生物分 子, 故 氨基酸在营 养 和生理功能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 氨基酸的研 究 不断增加, 出现了 很多新成果, Harper ( 1994) 指出: “我 们 将进入深入 研究氨基酸代谢的 新时期。”[1, 17] 在运动与氨 基酸 代谢方 面的研究 也日益增多, 这里 仅就与营养 有关的进展 作 一简介。
表 3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时血谷氨酰胺的变化
研究者
运动负荷
血 G lu ( mol/ L) 运动前 运动后
Babij 等
每 10 min 递 增 25% V O 2max 575
734
至 75% V O2max 后力竭
Eriksson 等 45 min 80% V O2max 递 增负 538
666
荷自行车运动
11. 68
谷氨酰胺
52. 77
牛磺酸
34. 60
肌肽
1. 4
( 引自 Poort mant , 1986)
表 2 运动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和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 5]
蛋白质供给量
项目
血浆 Glu 浓度( mol/ L)
g/d g/ kg/ d

690. 8
498. 95 2. 01
运动员在过度训练时, 血浆谷氨酰胺可下降约 30% 。[7] 这种降 低会 造成肌肉蛋 白质合成 减少、小 肠黏膜 萎缩与 免疫功能 低
下。Par ry -Billings 等 ( 1992) 曾 说 明 在 血 浆 谷 氨 酰 胺 低 于 600 mo l/ L 时, 在 体 外可 以 看 到 免疫 细 胞 RN A 合 成 下降, IL 2、免 疫球蛋白合成减少 和淋巴细胞中促细 胞分裂剂作 用时 分裂减少,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

浅谈运动生物化学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

浅谈运动生物化学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

浅谈运动生物化学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作者:王哲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2摘要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运动训练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支撑运动训练是当今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运动生物化学来指导运动员训练,机能监控,指导各专项的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运动生化在各个项目的训练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指导意义一、前言运动生物化学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近些年来发展飞速,作为运动训练的重要指导学科,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它是通过研究生物化学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来反映体育运动对人体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这些指标合理的指导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

通过结合各种前沿科学研究手段,从深层次上对机体运动时身体的机能变化进行研究。

从而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能量代谢、机能调节等规律。

目前在我国,运动生物化学指导着各项运动的训练过程,从科学的角度,对各项运动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一)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上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运动生物化学的相关研究。

1958年我国出现了运动生物化学的相关研究。

1955年《运动生物化学概论》的出版标志着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一年以后的1956年我国也开设了运动生物化学课程,1960年冯炜权教授发表了我国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讲义。

伴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研究技术与运动生化的结合使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如虎添翼,能够从更深层更高效的对运动员机体实施监控研究。

例如肌肉组织的针刺活检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生物物理研究技术、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有了这些技术作为研究基础,使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有了飞速的发展。

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伍淑凤;翁锡全;林文弢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14(033)007
【摘要】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重要性专业基础课程,在高等体育人才的培育方面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存在教学模式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及考核方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工作坊模式教学及分类教学两种模式的改革.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需具备多学科的综合性及实用性,在实验中把学科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相融合,进而全面掌握了相关知识,以求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页数】4页(P236-239)
【作者】伍淑凤;翁锡全;林文弢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化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00;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化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00;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化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J], 朱启娥
2.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J], 袁爱国
3.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J], 刘永敬
4.高等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研究 [J], 赵斌
5.基于"金课"运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J], 杨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动生物化学 教案

运动生物化学  教案

XX学院课程教案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授课专业:体育教育授课班级:2012级一班、二班主讲教师:XXX所属系别:体育系教研室:理论教研室教材名称:运动生物化学出版社、版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13年1月6日XX学院教案(首页)系别:体育系教研室:人体科学教研室XX学院教案(章节备课)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XX学院教案(章节备课)根据水解性质分为来源 (二)各种维生素的作用详见课本28页表1-3-5。

第三部分:课末小结(5分钟,教学方法:讲解)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10分钟,教学方法:讲解)复习上节课有关内容。

提出问题,导入本节内容。

第二部分:新授课内容(75分钟,教学方法:讲解、提问、引导)第四节 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一、ATP (讲授为主,25分钟)(一)ATP 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1、分子结构: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

维生素食物 水溶性维生脂溶性维生2、生物学功能(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2)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二)肌肉活动时ATP 的代谢1、肌肉活动时ATP 的利用2、ATP 的再合成途径包括ATP 酶+H2O 能量二、生物氧化(讲授为主,40分钟)(一)概述1、概念:是指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分解代谢生成乙酰辅酶A ;第二阶段: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多次脱氢,使NAD+和FAD 还原成NADHH+和FANH2,生成二氧化碳;第三阶段:NADHH+和FANH2中的氢经呼吸链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ATP 的合成。

3、生物氧化的发生部位:主要部位在线粒体。

线粒体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4个功能区间。

铁营养与运动能力

铁营养与运动能力

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年第29卷第1期运动生化监控铁营养与运动能力林文找1,杨玲2(1•珠海科技学院,广东珠海519041;2.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0500)摘要介绍铁对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探讨铁营养对运动员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影响,提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期间铁营养的科学补充方法,助力运动员科学训练,提高其身体机能和运动耐力。

关键词铁元素;运动营养;运动能力组成人体的元素很多,被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能力⑴。

人体铁元素的含量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尤其重要,过度运动训练会引起铁缺乏甚至贫血,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耐力,过多摄入铁元素又会导致多个器官和组织受损〔2]。

因此,了解人体铁的生理功能,探讨铁营养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时准确测定出运动员体内的铁含量,对运动员保证正常身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

1铁元素含量与特点铁是地球矿物质中含量居第4位的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必需微量金属元素。

成人体内铁的正常含量为3〜5g,其中,正常男性每公斤体重含50mg,正常女性每公斤体重含35mg,新生儿每公斤体重含铁元素达60〜70mg⑶。

人体内铁的化合物可分为功能性铁和存储铁两大类。

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体内酶类,储存铁则存在于骨骼肌肌红蛋白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其中:血液血红蛋白中的铁约占60%〜77%,其作为氧的运输载体在体内参与氧的转运和利用;3%的铁以肌红蛋白的形式贮存于肌细胞中;26%〜36%的铁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还有一些铁存在于电子传递链的细胞色素酶中,参与ATP 的形成「4]。

在固体状态下,铁以金属或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水溶液中,则以三价铁离子的高铁(Fs3+)和二价铁离子亚铁(F s2+)2种氧化状态形式存在。

食物中多为三价铁离子的高铁,人体内铁主要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被吸收。

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Hb)和骨骼肌肌红蛋白(Mb)铁吓咻环分子的铁为二价铁离子的亚铁,可以结合2个氧⑸。

初中生的中长跑耐力训练

初中生的中长跑耐力训练

浅谈初中生的中长跑耐力训练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初中生的中长跑耐力训练问题,文章分析了中长跑项目的特点,然后又从一般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初中中长跑教学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耐力训练体育课堂一、中长跑项目特点(一)能量代谢特点: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atp-cp)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

代谢类型随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

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力作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属于高速度的耐力项目。

(二)训练特征:现代中长跑的显著特点就是具备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与无氧训练水平是中长跑运动员努力的方向。

随着中长跑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无氧代谢供能比例相应增加,其训练特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无氧能力和速度训练受到高度重视,且速度耐力训练已成为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有氧能力是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而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训练中强调在有氧耐力训练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atp-cp和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训练。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般是在专项训练或大强度训练后,机体内处在一定乳酸堆积的条件下,发展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以促进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

了解中长跑项目的供能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做到胸有成竹,也能树立学生练习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以上理论是针对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对于普通的初中生,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有氧训练的成分,从而减少无氧训练带来的身体负荷和损伤,毕竟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巅峰时期。

二、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一)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

运动营养补剂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综述

运动营养补剂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综述

运动营养补剂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综述摘要:运动员在进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和各种营养素,为了维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就必须要求运动员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因此,合理膳食与科学训练相结合,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员运动中能量的供应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运动员;运动营养补剂;研究一、研究结果与分析(一)运动营养补剂的概念国际运动保健专家f·布鲁斯又于1993年出版了《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一书。

在此书中,f·布鲁斯论述了运动员如何合理使用营养补剂。

威廉斯把营养补剂的概念定义为“为了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达到通过普通训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运动成绩,为了充分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而采用的训练手段之外的用于增强运动员自身的产能量,能量的控制水平,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一种程序或药剂。

”(二)中长跑运动能量消耗特点中长跑运动处在最大强度和中等强度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在运动中糖是主要供能物质,随着时间延长,脂肪不仅参与供能,并逐渐成为主要供能物质。

在中长跑运动开始时,糖大量被动用,随着运动的继续进行,糖才缓慢而平衡地低于脂肪的利用,此外在最后冲刺阶段,也以糖酵解供能为主。

中长跑运动是一种持续性耐力运动使得肌糖原储备减少甚至达到几乎耗竭的程度,由于中长跑运动属于有氧氧化为主无氧供能为辅的运动。

因此,中长跑运动员需要大量的能量物质的补充。

(三)运动营养补剂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分析1.增加肌肉合成代谢和肌力的运动营养补剂对其功效的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对肌肉力量有着重要要求,对于中长跑运动员肌肉力量鉴定当中,乳清蛋白、大豆蛋白、氨基酸等运动营养补剂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增加肌肉合成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中枢疲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供能量。

我国传统体能训练的局限性分析

我国传统体能训练的局限性分析

我国传统体能训练的局限性分析作者:杨骏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7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运动训练理念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体能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体能训练的内涵和方法手段,而传统体能训练在某些方面则相对逐渐落后。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对比分析我国体能训练发展的特点,试图找出传统体能训练逐步落后的因素,为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提供取舍参考,希望进一步创新体能训练。

关键词:传统体能训练缺点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b)-0066-02运动员的体能是以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这3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运动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称为身体素质[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该文是以传统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该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传统体育训练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2 传统体能训练局限性分析2.1 对体能训练概念存在误区在新的体能训练概念更新之前,诸多运动训练研究者、运动员、教练员将体能训练单纯地视为身体训练,把体能训练看作是身体素质训练或运动素质训练,根据运动员某一方面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并且重点倾向于其中的体力、耐力和力量方面的训练,甚至认为体能训练就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就是杠铃训练。

传统体能训练由于从国外照搬,一直沿用的是前苏联式的训练理论,由于条件所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2 缺乏其他体育基础学科的理论支撑运动训练不是仅仅围绕训练场所组织实施的单一性训练就可以做好的事,它是需要众多科学学科提供有力支持的全方位科学训练。

1956年我国开设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并于1960年出版了冯炜权教授撰写的我国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讲义;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运动生理学科,基本上是空白,相关研究和论著极少,50年代后开始突出,10年文革沉默,80年代才爆发[2]。

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及有效训练途径探索

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及有效训练途径探索

1
问题的提出
800 米跑是田 径运 动中 难度 最大 的体 能类 极 限下 强度
百米 的平均成绩为 12 秒 64( 见表 1) 。 澳大利亚中 长跑教练 认为当前 800 米成 绩停滞 不前 的一 个主要 原因 是运动 员发 展速度不够耐心 , 800 米跑运动 员今后 应侧重 发展速 度和提 高无氧耐力 ; 我国学者田秀东认为 800 米跑运动员 后程的血 乳酸浓度可达 270~ 300mg% , 氧债 可达 20~ 30 升 , 无 氧代 谢高 达 84% 。因此人们认识 到 800 米跑 是一项 在高乳 酸和 缺氧 的环境下保持长时间高速度跑的项目 , 决定其 专项运动 成绩 的关键是良好的速度能力保持速度耐力水平。 2. 2 对 800 米跑供能特点的认识 对中长跑项目来说 , 制约其竞技能 力的最终因 素是运动 员体 内能量的产生和动员 , 体内能量输 出快而持久 是运动员 取得优异成绩的 关键。运 动的 速度 越快要 求单 位时间 内输 出能 量越多 , 以满足肌肉收缩和其它组 织器官运动 时对能量 的需 要。 人们从理论上将有机体内的供能系统分 为三种 , 即磷酸 原系 统供能、 糖酵 解系 统供 能、 有 氧氧 化系统 供能。 10~ 15 秒极 量强度运动项目由磷酸原系统供能 , 其能量合 成速率最 高 , 由于该能量物质在体内的含量很 少 , 供能 时间很短 ; 糖酵 解供 能系统供能是在缺氧 条件 下由 糖原通 过酵 解的方 式来
不同基质合成 AT P 的最大速率和数量 ( 运动员按 70K g 体重计算 )
基质代谢 途径 磷酸原供能 糖酵解供能 有氧供能
最大合成速率 ( mmo l/ K g 湿肌 . 秒 ) 2. 6 1. 4 0. 51~ 0. 68

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

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

Guezennec等 运动前1h 服 (1993) 60g淀粉+400ml水
淀粉软食品 60/120 支链淀粉(天然) 支链淀粉(胶状) Hawley等 运动前、中服 可溶性淀粉 70/90 180g淀粉溶于100ml水 (14C标记) Jarvis等 运动前35min服 精制麦片 40/240 (1992) 700g淀粉膳食+400ml水 精制麦片和燕麦棒 (体外13C标记葡萄糖)
氧化速率gminvo2maxmin平均同时摄入葡萄糖葡萄糖701h155085半乳糖701h155041085453h15005067麦芽糖7090min18010097090min9004652h145087麦芽聚糖7080min22007507822046饮料1011整理自jeukendrup等20002021315摄入方案淀粉溶解性运动强度和时间氧化速率gminvo2maxmin平均最高guezennec运动前1h服60120060811989100g点心400ml水13c标记guezennec等运动前1h服淀粉软食品60120033055199360g淀粉400ml水支链淀粉天然041050支链淀粉胶状068082hawley等运动前中服可溶性淀粉70901618180g淀粉溶于100ml水14c标记jarvis等运动前35min服精制麦片402400230401992700g淀粉膳食400ml水精制麦片和燕麦棒023031体外13c标记葡萄糖023033接下表2021315saris等316g淀粉溶于2100ml水可溶性淀粉60150084110自然13c标记不溶性淀粉050081自然13c标记不溶性淀粉09112313c外来标记葡萄糖wagenmakers270g溶于1800ml水复合淀粉衍生物65120043053等19931440g溶于1800ml水麦芽聚糖溶液063086216g溶于1800ml水自然13c标记07110288g溶于1800ml水075106引自guezennec1995可见补糖时除考虑分子量渗透压溶解性外更要注意代谢和代谢调节及抗代谢等因素

运动生物化学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

运动生物化学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

运动生物化学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作者:牟鑫玲刘永龙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1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网球运动的负荷特征,用运动生物化学的指标评定网球运动的负荷,为网球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群众健身娱乐网球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网球运动生物化学网球运动是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有世界第二大体育运动之称,网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近年来,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网球运动。

一、网球运动的负荷特点网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在高水平职业比赛每一分的争夺当中要求运动员具有准确的预判,迅猛的启动,灵活的移动,精准的回击等等各种身体条件,所以网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反应等各个素质。

比赛的整场时间,一分的时间甚至底线的时间都由比赛的场地、赛制和运动员的性别、技术风格、临场发挥等因素综合决定。

美国的O. Donoghue P.和Ingram B.对1997—1999年间的四大满贯赛中所有单打赛事进行了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法网(红土地)和温网(草地)的每分球的对抗时间与硬质塑胶地的澳网、美网有明显差异,慢速场地回合球较多,法网的底线对抗比较多,女子比赛底线对抗比男子多。

英国的Alan Pearson和Karl Cooke研究发现模拟网球比赛时,平均每一分球的连续对抗的时间约为10.2s,比赛中击球时间与非击球时间的比率为1:1.7。

通过实验对网球的负荷强度和代谢类型进行分析,网球运动的强度在60%-70%的最大摄氧量之间,而且在高强度的连续对抗中,肌肉的力量来自无氧糖酵解供能,所以网球是包含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及爆发力等各种因素在内的极其复杂多变的运动,且网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与间歇时间密切相关,所以网球属于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交替进行的间歇运动,属于非周期性运动。

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纠正

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纠正

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纠正徐晓阳;冯炜权;冯美云;曹建民;谢敏豪【期刊名称】《体育学刊》【年(卷),期】2001(008)004【摘要】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对运动训练引起的低血睾酮状态下,大鼠体内糖原贮备及骨骼肌能量代谢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以及其肾脏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所采用的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造成了大鼠的低血睾酮,补肾中药“仙灵口服液”可以纠正这种变化,使血睾酮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运动训练使大鼠出现了肾脏无氧代谢酶活性下降的现象,其意义有待研究;中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肝糖原明显高于对照鼠,肌糖原含量也较安静对照鼠的有所提高,中药治疗对此没有影响;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骨骼肌中CK,PK,MDH这几种酶的变化是:CK及PK活性没有明显改变,MDH活性明显提高,中药治疗对此没有影响;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略有下降,补肾中药制剂则可避免这种下降.【总页数】5页(P50-54)【作者】徐晓阳;冯炜权;冯美云;曹建民;谢敏豪【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化教研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化教研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化教研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7;R87【相关文献】1.运动性月经失调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之关系 [J], 王人卫;陆爱云2.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 [J], 常波3.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二:运动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J], 常波4.运动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对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J], 王蕴红;李国盛;佟启良5.“LHRH-A试验”观察激烈运动后下丘脑对垂体—性腺和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J], 姜文凯;应峰;陈钟元;丁宁炜;郑东海;季师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技运动中反兴奋剂 的几个重要问题
Several Problems of Anti-doping in Competitive Sport
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 Erythropoietin (EPO) Growth Hormone (GH)
运动分子生物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机体化学组成、代谢与 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Chemical Components, Metabolism and Exercise Capacity in Organism
适应(adaptation)
运动—适应—提高的基本规律
运动与机体的化学组成 运动与物质与能量代谢 适应规律 适应当前科学规律
运动生物化学当 前 的发展与应用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xercise
运动生物化学
(Exercise Biochemistry)
的任务
生命整体性---
(Entirety of Life)
生命层次性(Gradation of Life)
整体---系统---器官--组织--- 细胞---细胞器--生物大分子聚合体--生物大分子---分子
Recovery Process
Overtraining
Body Function Evaluation in Athletes
Biochemistry in Sports Nutrition
Ambient Condition during Exercise
体育健身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Fitness Promotion by Exercise
揭开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途径
细胞层次 (Cell Hierarchy)
细胞学、遗传学、基因论(Morgan, 1926)
等研究进入近代细胞学
细胞和亚细胞形态与结构(线粒体、
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溶酶体、膜等研究 创立了胚胎学、人类遗传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
1953年 英国克里克(Crick)和沃森(Watson):
DNA双螺旋模型
(double helix model)来自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运动生化的任务
Task of Exercise Biochemistry
1. 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 2. 运动对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及 其调节的影响 3. 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生化原理 4. 提高运动能力的生化原理
AMPK(Aschenboch .W. C等 2004)
(5’-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vated Protein Kinase)

肌肉
胰岛素作用于脂肪或肌肉的信号传导系统
(引自Juleen R. 2002)
细胞内胰岛素和亮氨酸信号途径之间 的相互关系 (Layman 2002)
竞技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Biochemistry in Competitive Exercise Training
体系(system)?
Aerobic and Anaerobic Capacity Training—— Training Load Monitoring of Sports Training Altitude Training Fatigue in Exercise Performance
Health Promotion by Aerobic Exercise Body Weight Control by Exercis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Exercis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Exercise ( Metabolic Syndrome) Exercise and Anti-aging
运动的物质代谢调节研究进展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Regulation of Substance Metabolism in Exercise
人体调节能力适应表现为三级水平
1.细胞水平(包括酶、受体) 2.激素水平调节 3.整体水平调节 信息传递和调控是生命活动主导
Important Issues of Exercise Molecular Biology
Gene polymorphism Bioinformatics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Treatment of Sports Injuries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