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种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1a747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0.png)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流程如下:
1.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
2.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
拌到水温降至30~35℃。
3.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浸泡3~4小时。
4.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
芽1~2天,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5.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
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
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
6.育苗:用直径10cm、高10cm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cm,浇
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cm 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7.作畦以畦面宽1.2米为宜,高畦整地,平整好喷除草剂后盖地
膜,3天后定植。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6a23e297375a417866f8f9c.png)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蔬菜学陈莉21116095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起源、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黄瓜余仲敬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力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种质育种策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
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
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
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
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
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
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
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
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
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一、概述(一)起源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
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
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二)传播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
《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
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
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
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
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
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
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第三章 黄瓜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303b8610650e52ea5518988c.png)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黄瓜育苗方法步骤
![黄瓜育苗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16d31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黄瓜育苗方法步骤
黄瓜育苗是种植黄瓜的第一步,良好的育苗方法是保证黄瓜生长健康的重要保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黄瓜育苗的方法步骤。
步骤一:选好黄瓜种子
选好优质的黄瓜种子是育苗的第一步。
种子应该是健康的、完整的、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并且是适合自己生长环境的品种。
步骤二:准备育苗基质
在育苗盘中放入育苗基质,可以选择有机肥土、腐叶土或者珍珠岩等,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要太湿。
步骤三:播种
在育苗基质上均匀撒上黄瓜种子,按照每个育苗盘格放2-3颗种子。
然后将种子轻轻压入基质中,但最好不要完全盖住。
同时,避免种子太拥挤,以免影响发芽生长。
步骤四: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黄瓜发芽期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对黄瓜的发芽和生长非常重要。
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控制在60%-70%。
步骤五:定时浇水
黄瓜的育苗期间需要定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
但是,注意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影响黄瓜的生长。
步骤六:保持适宜的光照
黄瓜育苗需要保持适宜的光照,可选择使用人工光源,也可以将育苗盘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但是,在强光下要避免直接照射,以免烧伤幼苗。
总结:黄瓜育苗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需要注意细节和方法。
只有育出健康的黄瓜幼苗,才能保证后期的高产和优质。
种黄瓜的方法和技术
![种黄瓜的方法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e0b9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a.png)
种黄瓜的方法和技术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夏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
想要在家里种植黄瓜,不仅可以享受到新鲜的黄瓜,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种植技能。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种黄瓜的方法和技术。
1.选择品种:黄瓜有很多不同的品种,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金丝瓜、青皮瓜、白皮瓜等。
要根据自己的种植环境和口味选择适合的品种。
2.选好土壤:黄瓜喜欢排水良好、肥沃、酸碱度适中的土壤。
在种植黄瓜前可以在土壤中加入一些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选定好种植地点之后,还要清除草木等杂物,以免影响黄瓜的生长。
3.播种:在春季或秋季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
黄瓜的种子可以在室温下浸泡一晚上,以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
然后将种子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土壤上,种子间距离应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
撒好种子后,用泥土轻轻覆盖种子即可。
4.浇水:黄瓜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黄瓜腐烂。
一般来说,每天浇水一次就可以了。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增加浇水的次数,以保持土壤湿润。
5.施肥:黄瓜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要适时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肥料的选择要根据土壤的状况以及黄瓜的生长阶段来进行。
6.修剪:当黄瓜的主茎长到一定高度时,需要进行修剪。
将主茎的顶端剪掉,可以促进黄瓜的分枝生长,增加果实的产量。
7.防治病虫害:黄瓜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以上就是种黄瓜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想要在家里种植黄瓜的朋友有所帮助。
在种植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进行管理,相信会有丰收的喜悦。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8cf5d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d.png)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黄瓜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黄瓜育种技术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方面,人们通过观察黄瓜的外形、口感等特点进行筛选;在杂交选育方面,人们将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在自交系选育方面,则是通过连续自交来固定某些性状。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或自交系。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黄瓜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改良黄瓜品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三、国外黄瓜育种技术1.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外黄瓜育种技术中注重保护遗传多样性,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保证育种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黄瓜育种中。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更多有益于黄瓜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信息,并为后续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遗传改良技术国外黄瓜育种中还采用了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黄瓜基因的精准编辑,以达到改善性状的目的。
四、发展趋势1. 精准育种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将成为未来黄瓜育种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后代或自交系,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3af17e9fe87101f69f319548.png)
4、亲本的选择
实践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相配,如 东方系品种配西方系品种、华北系品种配华南系品 种、主蔓结果型品种配支蔓结果型品种、早熟品种 配中晚熟品种、春黄瓜配秋黄瓜、鲜食黄瓜配加工 黄瓜等,大多在产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配合力。
但是,亲本选配还须同时考虑抗病性、熟性和瓜条 性状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充分考虑双亲的相对性状在 F1代的显隐性表现,以求在F1代能够充分表现出综合的 优良性状。因此,对于一些优良的隐性性状(如对霜霉 病的抗性等),双亲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配出真正优良 的组合。
专供全条卤瓜用。
★两者兼用品种的育种目标
(1)果细长,青绿色,心室小近似实心,初期幼瓜 可供鲜食,后期成熟嫩瓜可供加工之用。
(2)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但是,从当前我国黄瓜育种的现状而言,仍在将 某些单一性状的选育作为育种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黄瓜育种主要目标之一是抗病育种。黄 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 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对这些病害 最积极、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育抗病品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单抗某个 病害为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总趋势是以兼抗 多种病害为目标。
目前国内外黄瓜 的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华北型、华南型 和北欧型三大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 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 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 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 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 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 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 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① 雌性系 通常所称的雌性系包含全部为纯雌株 的纯雌系、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而小部分为 纯雌株的强雌株系。
② 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株,部分 植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
第三章、黄瓜育种幻灯片PPT
![第三章、黄瓜育种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717777dd88d0d232d46a78.png)
第一节、黄瓜资源与分类:
黄瓜又名王瓜、胡瓜、原产印 度,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有两 条,一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引 进;二是:云南靠近印度地区 的民间交流。加之与欧洲的交 流和我国各地长期栽培形成的 类型。黄瓜为葫芦科、黄瓜属 、黄瓜种, 2n=14,同株异花 受粉一年生蔓性植物。
1、野生黄瓜:分枝力强,茎叶细小 ,果苦不可食,抗病性强,分布于 喜马拉雅山脉热带雨林地区。
2、每次进展的株系比较,应人工创造性 状出现的条件。如抗病性,应人工接种 等。
3、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在选育自交系时,应 安排在相应季节。
4、花期隔离常采用人工扎花法,这是由于黄 瓜的花朵大,单株留果较少决定的。
5、自交留种除早熟选育时,应以第一节雌花 留种外,而其它选育那么可在2~4位留种。
6、对原始材料 较纯品种,可边选自交系边 进展配合力测定,可节省工作量。
〔3〕株系比较
每个入选单株后代种一小区30株,10小区 设一对照〔目前生产上最早熟的品种〕 ,淘汰不良株系,按上年工程在优系中 选优株,第一雌花自交,单株留种。
〔4〕系内株间一致性比较
上年入选单株后代种一小区50株,系内株 间早熟一致性好的小区入选且系内混合 授粉混合留种,参加区域试验。
三、杂优育种
种瓜脱粒方法:后熟完毕,用刀纵切 取瓤,在非金属容器内,30℃左右下 发酵24小时,冲洗凉干。也可用1升 瓜瓤,参加35%的盐取50毫升,30分 钟后冲洗凉干。
思考题
1、大白菜、番茄、黄瓜的原产地和开花生 物学特性是什么?
2、大白菜是怎样分类的? 3、大白菜通过春化和抽薹开花的条件是什
么? 4、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是怎样选育的? 5、大白菜小株采种法生产一代杂交种的程
广州二青、上海扬行、杭州青皮等。 5、华北黄瓜:茎节细长,根系弱,抗病
黄瓜育种方法
![黄瓜育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b916f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1.png)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人们经常把它拿来做汤、凉菜、沙拉等,口感清爽,营养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黄瓜育种方面,也有很多成果。
一、选种黄瓜的选种很重要,只有选择种子质量好的品种才能培育出品质更优的黄瓜。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那些不易萎蔫的种子,颜色饱满的为佳。
2、在相同品种的种子中,优先选择形状规则、大小均匀、表皮光滑的种子。
3、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一个存种水平中间挑选出重复性和生育力较强的亲本进行选种。
二、营养管理黄瓜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为丰富,因此在营养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
黄瓜在不同的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1、生长初期:在黄瓜幼苗刚萌发的时候,磷肥是其必备的营养物质。
幼苗发芽后,可施用一些磷肥作为其底肥。
2、抽蔓期:这个时候要增加氮肥、钾肥的供应,以促进黄瓜的生长。
但要注意控制氮肥量的同时,合理增加钾肥的供应,降低氮肥的含量。
3、开花期:这个时候要增加硼肥和钙肥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花粉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较高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也有利于花粉的释放和传播。
4、结果期:这个时候,黄瓜开始结出果实,要增加磷肥、钾肥的供应,有利于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三、温度管理黄瓜也是属于热带或亚热带作物,要求温度较高,且有一定的湿度。
在生长过程中,温度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瓜的温度管理:1、温度:黄瓜适生温度很重要,在适生温度范围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效率都比较高。
而且黄瓜习惯处在较温暖、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但也要避免温度过高。
2、湿度:黄瓜对湿度的需求不太高,但生长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湿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控制病虫害黄瓜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黄瓜霜霉病、轮斑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黄瓜蚜、螨虫、白粉虱等。
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预防控制。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3610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4.png)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1、亲本的播种期和种植比例:黄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
采种用的播种期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为1:10。
2、人工杂交制种时间:黄瓜开花始温15℃,受精适宜温度17--25℃,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受精能力减弱,影响采种量。
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人工杂交,10--15天结束。
黄瓜以主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的第8--10节开始杂交,一株可连续结果2--6个,种瓜多少,视品种而异。
以侧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第8节以上和第5节以上抽生的侧枝朵雌花进行杂交。
节位过低,种子量少,种瓜也易着地而得病。
3、扎雌花蕾:杂交前一天傍晚,把母本植株上第二天早晨即将开放的雌花,用塑料线或麻皮把花冠扎住,或用细铁丝夹住。
同时把已开放的雌花和幼果(均指未人工授粉的)以及雄花摘除。
4、采雄花:在杂交当日早晨5点以前,把父本植株上当日开放的雄花采下,放入培养皿内备用。
或者在杂交前一天的傍晚,采摘第二天将开放的雄花蕾,放在纸袋中备用。
5、授粉:授粉时间从早晨露水干后开始,到中午结束。
先松开扎在雌花冠上的绳索,把父本的雄蕊塞在雌花的柱头上,然后再把花冠扎牢,防止昆虫授粉。
在杂交果的节位上,挂上细铁丝或纸牌作为标记。
6、采种瓜:春黄瓜人工授粉后40--50天成熟,夏黄瓜人工授
粉后30--25天采收种瓜。
黄瓜育种致富乡亲
![黄瓜育种致富乡亲](https://img.taocdn.com/s3/m/bf77ddf6f705cc17552709aa.png)
方米 均产 黄瓜 子 5 千克 , 照订 单 , 0 按 每 千 克黄瓜 子 10 ,67 方 米纯 收入 4元 6平
60 元 ;无公 害 豆角 、芸豆 67 00 6 平方 米
产 10 千 克 , 千 克售价 24 , 收 50 每 .元 纯
人 3 0 元;菠菜 或者 白菜6 7 方 米纯 00 6平
方 米纯 收 入可 达 1 2 多 元。 .万
( 德 明 山 东省夏 津 县蔬 菜局 邮 编: 王 52 0) 菠 菜等绿 色蔬 菜为 侧翼 的 格局 。 作社 指导 2 3 0 合
上 倘 耥一绷 隘髓 河 北 省定 州 市辛 兴村 无 公 害蔬 菜种 植基 地 菜 农利 用 H光 温 室生 产错 季 蔬菜 , 搞 出 了一套 高产 高效 的好 模 式 ,6 7平方 米效 益在 3万 元 以上 。上茬 种植 深冬 番 6 茄 ,选用 齐尔 曼 、卡 依 罗等 国外优 质品 种 ,于 8 月份 定植 ,1 月份开 始 采摘 ,到 1 来年 2 月份 结束 。番茄 拉秧后 ,2月底在 垄间直 播三 尺绿架 豆角 ,4 月 份采摘 。 ~5
农 户采 用 一 年 三种 三收 的高 效 种 植模
式 :黄瓜 育种 ( 育 期 3 生 个月 ) ,夏 秋豆
角 或 芸豆 ( 育期 2 月) 越冬 菠菜 。 生 个 , 黄
瓜 育种 从 5 月份 始 到 7 中旬止 , 月 中 月 8 旬 种植 豆 角或芸 豆 , O 1 月底 收 获 , 随后 种植 菠 菜 ,l 月 2 左 右 收获 。 6 平 1 5: l t 67
型 大棚 , 每个 大棚 占地 1 0 平方 米 , 40 实
合作社 在做 大做 强 的基 础上 , 积极 探索 多 重模 式 , 来 了多 重效 益 。 带 合作 社蔬 菜种 植 形成 了以 黄瓜 育种为 支 柱 , 以豆 角 、 芸豆 、
黄瓜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黄瓜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d73466c850ad02de8041a7.png)
实验二 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制种
黄瓜授粉后果实发育问题分析
上图授粉比较成功 右边凹陷区域无种子, 因而果肉发育干瘪。 下图授粉存在问题
实验二 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制种
黄瓜生长受阻的因素可导致黄瓜变苦
上图:黄瓜干瘪,短 小,发育不良, 可能原因之一: 授粉不成功。
实验二 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制种
实验二 黄3.瓜利杂用交雌授性粉系技制术种及其制种
以雌性系为母本和父本系按照3:1比例种植 与制种区内,开花期摘除个别母本株上的 个别雄花,利用父本花粉给雌性系授粉, 即可在雌性系上获得杂交种。
实验二 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制种
黄瓜授粉的成功是不是将花粉在雌 花柱头上接触后就立即发生?
实验二 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制种
实验二 杂黄交瓜授杂粉交与授种粉瓜技收术获及其制种
杂交授粉:选择亲本性状(P89) ; 母本要选第二,第三个以上的雌花,其余的雄
花、雄蕊,已经开放的雌花、根瓜全部摘 除。 父本雄蕊:前一天下午雄花扎夹,勿其开裂, 第二天进行授粉。 做好标记。 种瓜收获当杂交的种瓜开始变黄或者变成褐色 时,即可采收。
雌花
雄花花粉
实验(二二黄)瓜黄杂瓜交杂授交粉种技种术子及生其产制种
黄瓜杂交种种子生产多数采用人工授粉杂交的 方法。部分品种可采用雌性系制种,少数 采用化学去雄制种。
实验二 黄1瓜. 人杂工交杂授交粉制技种术及其制种
亲本培育: 1)注意父母本的花期相遇; 2)黄瓜的性型分化与苗期温度、光照条件 3)定植时父母本比例应为1:(3-6)
佛手 瓜属
实验二 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制种
一、目的
了解黄瓜杂交制种的程序和方法,包括: 开花习性和花器构造的观察;套袋;自交技术 ;杂交技术;杂交制种的程序。
黄瓜育种方法
![黄瓜育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c53cb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e.png)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清爽,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育种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瓜育种方法。
一、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将两个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在黄瓜育种中,杂交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二、基因编辑育种法基因编辑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黄瓜的基因进行修改,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黄瓜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抗逆性能,从而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三、组织培养育种法组织培养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法,其原理是将黄瓜的组织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从而获得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黄瓜植株。
组织培养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的繁殖效率,从而加快黄瓜育种的速度。
四、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在黄瓜育种中,遗传改良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选择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五、基因组学育种法基因组学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与黄瓜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组学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育种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黄瓜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育种工作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黄瓜南瓜育苗
![黄瓜南瓜育苗](https://img.taocdn.com/s3/m/e3f1432dcfc789eb172dc8fc.png)
南瓜育种技术‘1、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准备好育苗钵(规格选用10厘米×10厘米×8厘米)和营养土(腐熟有机肥50%,大田沙壤土50%,混匀)。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去除瘪籽和畸形籽,选用饱满的种子,在晴天将种子晒1~2天,以增强种子的生活力,晒种后,把种子放入55℃水中,烫种10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再浸种5小时,搓净黏液,清水投洗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经36~48小时,芽长3毫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2、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平放在装好营养土并浇透水的育苗钵中,注意芽向下,每钵1~2粒,然后覆1厘米左右厚的过筛细土。
播完后盖上塑料膜,注意盖严,夜间加盖草帘保温,注意温度保持在25℃左右,以利于迅速出苗。
3、苗期管理西洋南瓜的苗龄一般为40~45天。
刚播完种时要加强保温保湿,密封苗床,子叶拱土后要及时放风降温,防幼苗徒长。
白天保持22℃左右,夜间保持12℃左右即可。
多数幼苗出土后,可加覆1厘米厚的细土以保持湿度。
育苗期间晴天时,适当放风,阴天时,少放风,注意控制湿度,切忌湿度过大。
壮苗标准:3叶1心,株高10~15厘米,叶片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一、品种选择早春大棚黄瓜种植,应选择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高温,抗病性强、连续结果能力强、早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津春2号、津春5号、津优2号、津优5号、博耐1号等。
二、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在温室内育苗。
三、种子处理用种量一般每亩150~200克。
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晒种后将种子用55℃温水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到水温降至30℃~35℃,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黏液,浸泡3~4小时,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纱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1~2天,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翻动,防止霉变,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四、育苗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田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46048115a6c30c2259019e28.png)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1 常规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
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
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
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
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053e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5.png)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1.引言1.1 概述黄瓜育种一直是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对其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报告旨在总结黄瓜育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瓜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与反思三大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黄瓜育种的重要性,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黄瓜育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其对优质、高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当前常用的黄瓜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
最后,分析了黄瓜育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可能途径。
- 结论与反思部分将对本次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同时,展望未来黄瓜育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旨在探讨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黄瓜育种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问题与反思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当前面临挑战的有效方法,为黄瓜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正文2.1 黄瓜育种的意义黄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黄瓜育种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黄瓜育种可以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培育高产、抗病、耐逆的新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供应稳定,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黄瓜育种可以改善品质和口感。
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口感脆嫩、口味甜美的黄瓜品种,使产品更受欢迎,提升商品附加值。
黄瓜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黄瓜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581c454693daef5ff73dac.png)
黄瓜制种的技术要领
第一阶段:教室讲授
第二阶段:请陈先知老师给大家在黄瓜 大棚,讲解黄瓜杂交制种与人工授粉 等知识。
• 第三阶段:记录今天实训报告
• 三、 作业内容
•
写一份黄瓜杂交授粉技术及其杂交制种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描述黄瓜花
型,及其人工授粉技术要领,授粉成功与否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等原因分析。
瓜类蔬菜大家庭
苦
瓜
南瓜属
属
西瓜属
栝
楼
丝 瓜 属
冬 瓜 属
属
佛手 瓜属
• 一、目的
了解黄瓜杂交制种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开 花习性和花器构造的观察;套袋;自交技术;杂 交技术;杂交制种的程序。
1、开花授粉习性
•
黄瓜通常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一年生蔓性或攀
缘性异花授粉植物。花一般为单性花,但有的除
雌、雄花外,还有完全花(两性花),因此其植
• 黄瓜授粉的成功是不是将花粉在 雌花柱头上接触后就立即发生?
• 黄瓜受到真菌感染,授粉失败,果实衰败
• 果实: 单籽粒果实(比如桃子)
•
多籽粒果实(黄瓜)
黄瓜授粉不足导致其发育严重受阻, 发育短小,种子很少。
• 请大家仔细观察黄瓜下图,发现什么问题?
顶端发育变窄变小,无种 子,果实中央也几乎没有 种子形成,种子没有形成, 那么果肉发育受阻。
1. 人工杂交制种
• 亲本培育: • 1)注意父母本的花期相遇; • 2)黄瓜的性型分化与苗期温度、光照条件 • 3)定植时父母本比例应为1:(3-6)
杂交授粉与种瓜收获
• 杂交授粉:选择亲本性状(P89) ; • 母本要选第二,第三个以上的雌花,其余的雄花、雄蕊,已经开放的雌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 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 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 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 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西双版纳黄瓜
1.2 种质资源 (一)华北型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3)a+,a 纯合的aa基因型加强雄性趋势,但其作 用受F位点支配(下位于F位点),故雄性化的趋势 也受F+/F+的决定。基因型“m+/-、F+/F+、a/a”, “m/m、F+/F+、a/a”都是典型的雄性花类型。
(四)开花与授粉 雌雄同株的植株通常是先
发生雄花。植株在早期具有从雄性向雌性转 变的趋势。早熟品种这种趋势开始的早,往 往第三或第四节就出现雌花;晚熟品种较晚, 有些在十几节才出现第一雌花。性别转变的 早晚是一种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但环境只能影响性型转变的迟早,不能影响 性型趋向的顺序. 由于雌花率是随着植株进 入壮年期而逐渐提高的,因而性态转变开始 早的早熟品种大多雌花率高。
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
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 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 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 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 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 就是黄瓜。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 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 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 置。
3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 3.1主要育种成就 (一)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
势强,坐瓜率高,抗病,抗逆性均得以加强, 丰产性明显,瓜条一致,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0世纪70-80年代育成的杂一代黄瓜,以天津 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侯锋) “津研”、 “津杂”、“津优”、“津绿”、“津美” 等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中农3号,4号, 中农5号, 7号,8号等全国广泛推广。
1 起源与种质资源 1.1 起源与传播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 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 (Cucumi sharwickii Rpyle).但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 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二)抗病育种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抗 病育种。露地品种中兼抗7种以上病虫害的多抗 品种,温室品种也育成了抗2-3种以上病害的高品 质、耐低温和弱光的新品种。我国80年代初才少 量开始,1983年国家组织抗病育种公关起,中国
农科院蔬菜所,天津黄瓜所针对黄瓜霜霉病、白
粉病、枯萎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 黑星病7种病害抗性育种的研究,较快缩短了与 先进国家的差距。育成了抗3种以上病害的优良 一代品种20个,育成的露地多抗品种覆盖了全国 的60-70%。鉴定、筛选出有价值的抗病性强、耐 低温或优质材料115份。
2.2 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 (一)产量性状的遗传 (二)品质性状的遗传 (三)抗病性的遗传 (四)其他重要性状遗传
(一)产量性状的遗传
(1)单果重 大果亲本与小果亲本杂交,F1果重接近 双亲的几何平均数。单果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为 0.3356,达到显著水平(王玉怀,1985)。 (2)单株果数 单株结果数对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其相关系数达0.8142,为极显著水平。以加性基因效 应为主(马德华等,1992)。 (3)雌花数 与单株果数密切相关。以雌花节率(第1 雌花节位低)与第一节位高的亲本配组,F1处于两亲 之间稍偏于低节位亲本。
(三)性别表达的遗传控制 据研究,黄瓜性别表
达至少受3对主效等位基因控制。 (1)m+,m 控制花器原始体性别发育方向。纯合 的mm基因型对雌雄花的发育无方向性影响,产生 完全花;而基因型为m+/-时,则严格的控制出现雌 雄异花。
(2)F+,F 控制雌性化的程度。F等位基因只是部 分显性,使雌性程度加强。
(三)抗病性的遗传
1.枯萎病 国外研究者认为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受 控于单基因Foc,对易感为显性,国内有研究认为, 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抗病×感病, F1抗性介于中间偏稍抗。 2.霜霉病 大多研究表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由3 对以上的多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 但也有认为。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与深绿 色果皮基因D或亮绿色果皮基因d连锁,也与抗白 粉病的基因S或s连锁。 3.细菌性枯萎病 受控于基因Bw,对感病为显性。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次日早 上就能开放。花粉的雄花开放前一天已有一定的发芽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黄瓜花每天 的6-10时开放,花粉的寿命较短,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仅4-5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雌蕊于开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由授粉到 受精约需4-5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持2d仍有发芽能力。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到开花后 2d都有受精能力,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只要能排除昆虫和其他传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因黄瓜是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四)其他重要性状遗传 (1)耐寒性 报道不多。朱其杰等人为,黄瓜的 耐寒性主要是受基因型决定,其遗传以加性效应 为主,也存在少数显性效应。 (2)早熟性 早熟性主要由初花出现所需天数, 第一雌花着生节位,果实发育速率等因素构成。 已有研究认为,早花(初花出现所需天数少)和 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呈不完全显性,早花所需天 数与果实平均成熟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2。 王玉怀认为,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主要为加性效 应,而果实发育速率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津优10号
津优20号
2 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 2.1 开花授粉习性 通常是雌雄同株的一年生蔓性或攀缘性 异花授粉植物(常异花?品种间自然杂交率高达53~76 % )。花一般为单性花,也有完全花.
(一)植株的性型 雌雄同株、纯雌株、强雌株、纯雄株、纯 全株、雌全同株、雄全同株。 (二)品系的性型 除雌雄同株系外还有: (1)雌性系 包含全部为纯雌株的纯雌系和全部或大部分 为强雌株小部分为纯雌株的强雌株系。此类在杂交利用中 极为重要。 (2)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同株,部分植 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其中的完全花自交系通常又称 “二性系”。 (3)雄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雄株或雌雄同株,部分植 株为纯全株或雄全同株。
(三)其他 美国已经育成一次性收获的加
4.疫病 国外有研究认为,抗性受控于基因Cm, 对感病为显性;因而绝大多数认为,该显性是多 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5.白粉病 对黄瓜白粉抗性的遗传研究,至今结果 尚未统一,目前一般认为,该显性是多基因控制, 属数量性状,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显性。 6.角斑病 最近研究认为,抗性受控于Cca,对感 病为显性;早期也有研究认为,抗性为多基因控 制,F1为中间性。 7.炭疽病 由于炭疽病已经分化出若干生理小种, 因此其抗性的遗传研究也较复杂。 8.疮痂病 受控于基因Ccu,对感病为显性。 9.黄瓜花叶病 有多个基因涉及对CMV的抗性。
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 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有英国温室黄 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 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白皮
承德春秋瓜
极 早
熟
天白门皮
鲁黄色7号
津春4号
津春5号
津绿4号
津优1号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 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 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 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 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 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4)果长 短果亲本与长果亲本组配,F1处于中间, 略偏于长果,果长的遗传确有较小的部分显性效应 (赵殿国,1991)。 (5)前期产量 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遗传力较低。
(二)品质性状的遗传
(1)商品性状
①果刺 刺多少受1单基因控制,少刺对多刺为显性。 刺色受一主效基因B及一些修饰基因控制。黑色或褐 色对白色为显性。
坐果:果实(子房及花托)的形成分两个阶段: 开花前主要进行各种组织细胞的分裂,增加细 胞数量;开花后,伴随胚的发育主要是各种组 织细胞的增大。果实在正常条件下,开花后715天达到商品成熟;果实生理成熟(即种子成 熟)约需40天。多数品种授粉受精后,才能形 成果实,有些品种和雌性系品种,在正常的环 境条件下不经授粉受精也能形成无子果实,称 单性结实。
②果瘤 受一主效基因P控制。有瘤对褐皮无瘤为不完 全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