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a 纯合的aa基因型加强雄性趋势,但其作 用受F位点支配(下位于F位点),故雄性化的趋势 也受F+/F+的决定。基因型“m+/-、F+/F+、a/a”, “m/m、F+/F+、a/a”都是典型的雄性花类型。
(四)开花与授粉 雌雄同株的植株通常是先
发生雄花。植株在早期具有从雄性向雌性转 变的趋势。早熟品种这种趋势开始的早,往 往第三或第四节就出现雌花;晚熟品种较晚, 有些在十几节才出现第一雌花。性别转变的 早晚是一种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但环境只能影响性型转变的迟早,不能影响 性型趋向的顺序. 由于雌花率是随着植株进 入壮年期而逐渐提高的,因而性态转变开始 早的早熟品种大多雌花率高。
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 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有英国温室黄 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 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白皮
承德春秋瓜
极 早
熟
天白门皮
鲁黄色7号
津春4号
津春5号
津绿4号
津优1号
2.2 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 (一)产量性状的遗传 (二)品质性状的遗传 (三)抗病性的遗传 (四)其他重要性状遗传
(一)产量性状的遗传
(1)单果重 大果亲本与小果亲本杂交,F1果重接近 双亲的几何平均数。单果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为 0.3356,达到显著水平(王玉怀,1985)。 (2)单株果数 单株结果数对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其相关系数达0.8142,为极显著水平。以加性基因效 应为主(马德华等,1992)。 (3)雌花数 与单株果数密切相关。以雌花节率(第1 雌花节位低)与第一节位高的亲本配组,F1处于两亲 之间稍偏于低节位亲本。
(三)性别表达的遗传控制 据研究,黄瓜性别表
达至少受3对主效等位基因控制。 (1)m+,m 控制花器原始体性别发育方向。纯合 的mm基因型对雌雄花的发育无方向性影响,产生 完全花;而基因型为m+/-时,则严格的控制出现雌 雄异花。
(2)F+,F 控制雌性化的程度。F等位基因只是部 分显性,使雌性程度加强。
4.疫病 国外有研究认为,抗性受控于基因Cm, 对感病为显性;因而绝大多数认为,该显性是多 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5.白粉病 对黄瓜白粉抗性的遗传研究,至今结果 尚未统一,目前一般认为,该显性是多基因控制, 属数量性状,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显性。 6.角斑病 最近研究认为,抗性受控于Cca,对感 病为显性;早期也有研究认为,抗性为多基因控 制,F1为中间性。 7.炭疽病 由于炭疽病已经分化出若干生理小种, 因此其抗性的遗传研究也较复杂。 8.疮痂病 受控于基因Ccu,对感病为显性。 9.黄瓜花叶病 有多个基因涉及对CMV的抗性。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次日早 上就能开放。花粉的雄花开放前一天已有一定的发芽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黄瓜花每天 的6-10时开放,花粉的寿命较短,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仅4-5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雌蕊于开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由授粉到 受精约需4-5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持2d仍有发芽能力。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到开花后 2d都有受精能力,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只要能排除昆虫和其他传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因黄瓜是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4)果长 短果亲本与长果亲本组配,F1处于中间, 略偏于长果,果长的遗传确有较小的部分显性效应 (赵殿国,1991)。 (5)前期产量 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遗传力较低。
(二)品质性状的遗传
(1)商品性状
①果刺 刺多少受1单基因控制,少刺对多刺为显性。 刺色受一主效基因B及一些修饰基因控制。黑色或褐 色对白色为显性。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 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 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 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 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 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津优10号
津优20号
2 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 2.1 开花授粉习性 通常是雌雄同株的一年生蔓性或攀缘性 异花授粉植物(常异花?品种间自然杂交率高达53~76 % )。花一般为单性花,也有完全花.
(一)植株的性型 雌雄同株、纯雌株、强雌株、纯雄株、纯 全株、雌全同株、雄全同株。 (二)品系的性型 除雌雄同株系外还有: (1)雌性系 包含全部为纯雌株的纯雌系和全部或大部分 为强雌株小部分为纯雌株的强雌株系。此类在杂交利用中 极为重要。 (2)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同株,部分植 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其中的完全花自交系通常又称 “二性系”。 (3)雄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雄株或雌雄同株,部分植 株为纯全株或雄全同株。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 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 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 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 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西双版纳黄瓜
1.2 种质资源 (一)华北型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二)抗病育种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抗 病育种。露地品种中兼抗7种以上病虫害的多抗 品种,温室品种也育成了抗2-3种以上病害的高品 质、耐低温和弱光的新品种。我国80年代初才少 量开始,1983年国家组织抗病育种公关起,中国
农科院蔬菜所,天津黄瓜所针对黄瓜霜霉病、白
粉病、枯萎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 黑星病7种病害抗性育种的研究,较快缩短了与 先进国家的差距。育成了抗3种以上病害的优良 一代品种20个,育成的露地多抗品种覆盖了全国 的60-70%。鉴定、筛选出有价值的抗病性强、耐 低温或优质材料115份。
坐果:果实(子房及花托)的形成分两个阶段: 开花前主要进行各种组织细胞的分裂,增加细 胞数量;开花后,伴随胚的发育主要是各种组 织细胞的增大。果实在正常条件下,开花后715天达到商品成熟;果实生理成熟(即种子成 熟)约需40天。多数品种授粉受精后,才能形 成果实,有些品种和雌性系品种,在正常的环 境条件下不经授粉受精也能形成无子果实,称 单性结实。
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 是枯萎病的抗源,单性结实能力强,并具有节成性好,花 芽分化对短日照不敏感等特征。节间较细长,叶薄而棱角 显著。在北方经过长期的栽培,已经形成春黄瓜、夏黄瓜、 秋黄瓜三种类型. (1)春黄瓜 一般比较耐寒、早熟。一些品种有较强的单 性结实能力(如长春密刺),是早春温室黄瓜生产的理想 品种。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北京小刺等。 (2)夏黄瓜 生长势强,耐热抗病,多为中熟品种。夏丰、 津研2号、7号、宁阳大刺等。 (3)秋黄瓜 适应性较强,叶片深绿,较厚,多为中晚熟 品种。唐山秋瓜、天津秋黄瓜、汉中冬瓜等.ぃ
3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 3.1主要育种成就 (一)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
势强,坐瓜率高,抗病,抗逆性均得以加强, 丰产性明显,瓜条一致,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0世纪70-80年代育成的杂一代黄瓜,以天津 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侯锋) “津研”、 “津杂”、“津优”、“津绿”、“津美” 等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中农3号,4号, 中农5号, 7号,8号等全国广泛推广。
②果瘤 受一主效基因P控制。有瘤对褐皮无瘤为不完 全显性。
③果色 白色果受控于基因w,对绿色果位隐性;同 样未熟果黄绿色对深绿为隐性,但对浅绿色为上位性; 果皮光泽受控于基因D(g),无光泽对有光泽为显性。 ④果皮 薄果皮受控于基因w,对厚皮为隐性。 ⑤瓜把长度 长把×短把,F1介于双亲。 。
(2)苦味 苦味受控于基因Bi (苦味)和bi(无苦味),植株各 部位不含(?)瓜苦味素。无苦 味株与苦味株交配,F1有苦味, F2为苦:不苦=3:1,即苦味对不 苦味为显性
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
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 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 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 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 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 就是黄瓜。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 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 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 置。
(二)华南型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及 印度、日本各地,北方栽培的部分地黄瓜、 秋黄瓜、早黄瓜也属此类。多为短日照, 茎蔓粗,根群密而强,较耐旱,能适应低 温弱光,果实有绿色、白色、黄色,皮硬 而味淡,肉质不及华北型。代表性的农家 品种广州二青、上海扬行、杭州青皮、武 汉青鱼胆、成都二噪子、昆明早黄瓜、以 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四)其他重要性状遗传 (1)耐寒性 报道不多。朱其杰等人为,黄瓜的 耐寒性主要是受基因型决定,其遗传以加性效应 为主,也存在少数显性效应。 (2)早熟性 早熟性主要由初花出现所需天数, 第一雌花着生节位,果实发育速率等因素构成。 已有研究认为,早花(初花出现所需天数少)和 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呈不完全显性,早花所需天 数与果实平均成熟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2。 王玉怀认为,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主要为加性效 应,而果实发育速率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1 起源与种质资源 1.1 起源与传播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 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 (Cucumi sharwickii Rpyle).但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 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 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 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 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 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 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 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 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 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三)其他 美国已经育成一次性收获的加
4 黄瓜
4.1 起源与种质资源 4.2 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 4.3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 4.4 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 4.5 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 4.6 典型的综合育种计划 4.7 种子生产
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 芦பைடு நூலகம்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 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 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 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 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 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 节不明显的蔬菜。
(三)抗病性的遗传
1.枯萎病 国外研究者认为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受 控于单基因Foc,对易感为显性,国内有研究认为, 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抗病×感病, F1抗性介于中间偏稍抗。 2.霜霉病 大多研究表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由3 对以上的多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 但也有认为。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与深绿 色果皮基因D或亮绿色果皮基因d连锁,也与抗白 粉病的基因S或s连锁。 3.细菌性枯萎病 受控于基因Bw,对感病为显性。
(四)开花与授粉 雌雄同株的植株通常是先
发生雄花。植株在早期具有从雄性向雌性转 变的趋势。早熟品种这种趋势开始的早,往 往第三或第四节就出现雌花;晚熟品种较晚, 有些在十几节才出现第一雌花。性别转变的 早晚是一种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但环境只能影响性型转变的迟早,不能影响 性型趋向的顺序. 由于雌花率是随着植株进 入壮年期而逐渐提高的,因而性态转变开始 早的早熟品种大多雌花率高。
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 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有英国温室黄 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 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白皮
承德春秋瓜
极 早
熟
天白门皮
鲁黄色7号
津春4号
津春5号
津绿4号
津优1号
2.2 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 (一)产量性状的遗传 (二)品质性状的遗传 (三)抗病性的遗传 (四)其他重要性状遗传
(一)产量性状的遗传
(1)单果重 大果亲本与小果亲本杂交,F1果重接近 双亲的几何平均数。单果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为 0.3356,达到显著水平(王玉怀,1985)。 (2)单株果数 单株结果数对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其相关系数达0.8142,为极显著水平。以加性基因效 应为主(马德华等,1992)。 (3)雌花数 与单株果数密切相关。以雌花节率(第1 雌花节位低)与第一节位高的亲本配组,F1处于两亲 之间稍偏于低节位亲本。
(三)性别表达的遗传控制 据研究,黄瓜性别表
达至少受3对主效等位基因控制。 (1)m+,m 控制花器原始体性别发育方向。纯合 的mm基因型对雌雄花的发育无方向性影响,产生 完全花;而基因型为m+/-时,则严格的控制出现雌 雄异花。
(2)F+,F 控制雌性化的程度。F等位基因只是部 分显性,使雌性程度加强。
4.疫病 国外有研究认为,抗性受控于基因Cm, 对感病为显性;因而绝大多数认为,该显性是多 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5.白粉病 对黄瓜白粉抗性的遗传研究,至今结果 尚未统一,目前一般认为,该显性是多基因控制, 属数量性状,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显性。 6.角斑病 最近研究认为,抗性受控于Cca,对感 病为显性;早期也有研究认为,抗性为多基因控 制,F1为中间性。 7.炭疽病 由于炭疽病已经分化出若干生理小种, 因此其抗性的遗传研究也较复杂。 8.疮痂病 受控于基因Ccu,对感病为显性。 9.黄瓜花叶病 有多个基因涉及对CMV的抗性。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次日早 上就能开放。花粉的雄花开放前一天已有一定的发芽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黄瓜花每天 的6-10时开放,花粉的寿命较短,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仅4-5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雌蕊于开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由授粉到 受精约需4-5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持2d仍有发芽能力。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到开花后 2d都有受精能力,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只要能排除昆虫和其他传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因黄瓜是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4)果长 短果亲本与长果亲本组配,F1处于中间, 略偏于长果,果长的遗传确有较小的部分显性效应 (赵殿国,1991)。 (5)前期产量 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遗传力较低。
(二)品质性状的遗传
(1)商品性状
①果刺 刺多少受1单基因控制,少刺对多刺为显性。 刺色受一主效基因B及一些修饰基因控制。黑色或褐 色对白色为显性。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 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 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 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 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 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津优10号
津优20号
2 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 2.1 开花授粉习性 通常是雌雄同株的一年生蔓性或攀缘性 异花授粉植物(常异花?品种间自然杂交率高达53~76 % )。花一般为单性花,也有完全花.
(一)植株的性型 雌雄同株、纯雌株、强雌株、纯雄株、纯 全株、雌全同株、雄全同株。 (二)品系的性型 除雌雄同株系外还有: (1)雌性系 包含全部为纯雌株的纯雌系和全部或大部分 为强雌株小部分为纯雌株的强雌株系。此类在杂交利用中 极为重要。 (2)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同株,部分植 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其中的完全花自交系通常又称 “二性系”。 (3)雄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雄株或雌雄同株,部分植 株为纯全株或雄全同株。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 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 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 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 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西双版纳黄瓜
1.2 种质资源 (一)华北型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二)抗病育种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抗 病育种。露地品种中兼抗7种以上病虫害的多抗 品种,温室品种也育成了抗2-3种以上病害的高品 质、耐低温和弱光的新品种。我国80年代初才少 量开始,1983年国家组织抗病育种公关起,中国
农科院蔬菜所,天津黄瓜所针对黄瓜霜霉病、白
粉病、枯萎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 黑星病7种病害抗性育种的研究,较快缩短了与 先进国家的差距。育成了抗3种以上病害的优良 一代品种20个,育成的露地多抗品种覆盖了全国 的60-70%。鉴定、筛选出有价值的抗病性强、耐 低温或优质材料115份。
坐果:果实(子房及花托)的形成分两个阶段: 开花前主要进行各种组织细胞的分裂,增加细 胞数量;开花后,伴随胚的发育主要是各种组 织细胞的增大。果实在正常条件下,开花后715天达到商品成熟;果实生理成熟(即种子成 熟)约需40天。多数品种授粉受精后,才能形 成果实,有些品种和雌性系品种,在正常的环 境条件下不经授粉受精也能形成无子果实,称 单性结实。
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 是枯萎病的抗源,单性结实能力强,并具有节成性好,花 芽分化对短日照不敏感等特征。节间较细长,叶薄而棱角 显著。在北方经过长期的栽培,已经形成春黄瓜、夏黄瓜、 秋黄瓜三种类型. (1)春黄瓜 一般比较耐寒、早熟。一些品种有较强的单 性结实能力(如长春密刺),是早春温室黄瓜生产的理想 品种。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北京小刺等。 (2)夏黄瓜 生长势强,耐热抗病,多为中熟品种。夏丰、 津研2号、7号、宁阳大刺等。 (3)秋黄瓜 适应性较强,叶片深绿,较厚,多为中晚熟 品种。唐山秋瓜、天津秋黄瓜、汉中冬瓜等.ぃ
3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 3.1主要育种成就 (一)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
势强,坐瓜率高,抗病,抗逆性均得以加强, 丰产性明显,瓜条一致,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0世纪70-80年代育成的杂一代黄瓜,以天津 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侯锋) “津研”、 “津杂”、“津优”、“津绿”、“津美” 等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中农3号,4号, 中农5号, 7号,8号等全国广泛推广。
②果瘤 受一主效基因P控制。有瘤对褐皮无瘤为不完 全显性。
③果色 白色果受控于基因w,对绿色果位隐性;同 样未熟果黄绿色对深绿为隐性,但对浅绿色为上位性; 果皮光泽受控于基因D(g),无光泽对有光泽为显性。 ④果皮 薄果皮受控于基因w,对厚皮为隐性。 ⑤瓜把长度 长把×短把,F1介于双亲。 。
(2)苦味 苦味受控于基因Bi (苦味)和bi(无苦味),植株各 部位不含(?)瓜苦味素。无苦 味株与苦味株交配,F1有苦味, F2为苦:不苦=3:1,即苦味对不 苦味为显性
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
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 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 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 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 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 就是黄瓜。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 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 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 置。
(二)华南型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及 印度、日本各地,北方栽培的部分地黄瓜、 秋黄瓜、早黄瓜也属此类。多为短日照, 茎蔓粗,根群密而强,较耐旱,能适应低 温弱光,果实有绿色、白色、黄色,皮硬 而味淡,肉质不及华北型。代表性的农家 品种广州二青、上海扬行、杭州青皮、武 汉青鱼胆、成都二噪子、昆明早黄瓜、以 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四)其他重要性状遗传 (1)耐寒性 报道不多。朱其杰等人为,黄瓜的 耐寒性主要是受基因型决定,其遗传以加性效应 为主,也存在少数显性效应。 (2)早熟性 早熟性主要由初花出现所需天数, 第一雌花着生节位,果实发育速率等因素构成。 已有研究认为,早花(初花出现所需天数少)和 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呈不完全显性,早花所需天 数与果实平均成熟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2。 王玉怀认为,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主要为加性效 应,而果实发育速率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1 起源与种质资源 1.1 起源与传播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 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 (Cucumi sharwickii Rpyle).但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 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 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 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 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 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 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 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 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 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三)其他 美国已经育成一次性收获的加
4 黄瓜
4.1 起源与种质资源 4.2 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 4.3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 4.4 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 4.5 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 4.6 典型的综合育种计划 4.7 种子生产
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 芦பைடு நூலகம்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 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 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 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 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 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 节不明显的蔬菜。
(三)抗病性的遗传
1.枯萎病 国外研究者认为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受 控于单基因Foc,对易感为显性,国内有研究认为, 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抗病×感病, F1抗性介于中间偏稍抗。 2.霜霉病 大多研究表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由3 对以上的多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 但也有认为。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与深绿 色果皮基因D或亮绿色果皮基因d连锁,也与抗白 粉病的基因S或s连锁。 3.细菌性枯萎病 受控于基因Bw,对感病为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