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题班会设计汇编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名言;(2)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学会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学会对比分析,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加深理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学会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3)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如何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内容,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收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论语》相关内容,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述;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论语》及儒家思想;(2)引导学生关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内容;(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名言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3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3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设计下面是收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3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好处。
【过程与方法】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处,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忙学生懂得并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导入1、播放电影《孔子》片段2、小组交流名言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环节二:生活在线细雨淅沥,秋风瑟瑟。
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
原先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
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探究: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生活在线(续)雨还在下,车继续行进。
放学后的我也上了这辆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环节三:生活剧场材料:大人都喜欢逛商场,个性是妈妈。
但我们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尤其是人多热闹的商场。
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纳闷。
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不能吸引小孩子呢探究:1、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待在商场里?(透过学生亲身体验得出结论)2、在生活中,别人有没有强求我们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当时你的情绪怎样样?环节四:生活感悟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环节五:情感升华展示两组图片,学生比较得出结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第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N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理解和体谅父母,懂得感恩,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2、能力:体验换位思考的感受,指导平时的修身养性与行为实践。
3、知识: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需要理解、尊重、宽容。
二、教学准备:1、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预设一些矛盾事例,组织学生分析和演练。
2、情境导入环节事先请两位同学用小品表演的方式准备。
三、教学流程:(一)情境表演:一位学生配音,一位学生表演:细雨淅沥,秋风瑟瑟。
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
我一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
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这个小品表演告诉我们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归纳: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
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是一个很平常也很容易避免的问题,但往往大家都不注意,我们在抱怨别人的同时,是否想到自己在不经意间也作出了让别人抱怨的事。
其实,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课题。
(板书,导入新课)(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互动1、理解至理名言:2、你有没有过类似的小品表演中的行为?可以敞开心扉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先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总结: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了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从自己的需求考虑,而忽视N 了他人的感受,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题班会设计
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
3.身边的实例:先别笑话别人,先笑话自己。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1)A和B是冋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
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 地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
故事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 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 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我一瞧原来座 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 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 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就在现场, 你又会怎么做?从这些现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再次引出班会主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
2016
作者 姓名
陈肃
性别
女
班主任所在班级八年级十二班
班会
主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主持人:韩锦辉 张晓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养 成善解人意的好品质。
3•懂得爱是有原则的,要明辨是非,诚实友善。学会在生活中帮助别 人,关心别人。
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自己逃避就可以了,绝不能让别人 也遭遇同样的不幸,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3)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 小乔得到同学们的许多“关照”,
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班会
宽容大度
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 以培养我们的宽容大度,对别人
的错误保持包容和理解。
自律自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自律 自控,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和 节制,从而提升个人形象和信誉
。
03
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请求或要求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考 虑,以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合适。
科技发展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网 络时代,人们需要更加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隐私保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 则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媒体在传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作用
媒体传播
媒体在传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新闻报道、文艺作品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媒体可以 向社会传递这一价值观,并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通过设 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他人的处境,从而避免将不适用于他人的事物强 加给他们。
倾听他人
当我们与他人互动时,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 感受。通过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他们的立场,从而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 加于人。
尊重隐私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尊重家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侵犯 或窥探他人的隐私,而是以信任和理解为家庭成员之间的 纽带。
平等对待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家庭成员,不偏袒或歧 视任何人,而是以公正和包容的态度处理家庭事务。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体现
遵守法律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法律规定,不违法乱纪或侵犯他 人权益,而是以合法的方式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案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原则的内涵和重要性。
2. 运用这一原则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律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练习册。
3. 情景案例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些情景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然后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原则,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并请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Step 2:讲解道德原则(10分钟)通过PPT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原则的内涵和重要性。
强调这一原则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好地尊重和关爱对方,避免伤害他人。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与他人相处,也可以应用于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Step 3:情景案例讨论(15分钟)将准备好的情景案例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并找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相关的解决方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享,并与全班一起讨论各组的解决方案。
Step 4:个人反思(10分钟)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写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相关的情景,并思考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Step 5:分享和总结(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个人反思,并进行总结。
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一原则。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个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相关的情景,并写下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下节课前收齐作业。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解决问题。
喻华斌的主题班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为人处事的准绳丁集学校喻华斌张艳娟活动目标:1、明确什么是尊重、尊重的作用及怎样尊重他人。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合作交流能力。
3、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会学表达、表演,找到被尊重与尊重的感觉。
活动准备:1、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2、分组准备:《尊重》配乐诗朗读,收集有关“尊重”的名言警句、个人表演情景剧。
活动过程:一、尊重给人力量1、故事导入: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
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
最后,他郑重其事的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南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您就是那位盾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使一个无比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困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
正是这种自尊与自信,才能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也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
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2、同学们是否也被这种力量鼓励或感染过呢?请谈一谈发表一下感受。
明确:尊重给人力量二、尊重提升个人思想境界1、学生配乐诗朗诵《尊重》。
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体验。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唤醒良善。
因为看到了自己的薄弱,所以才宽容别人的缺陷。
学会欣赏,心胸豁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会善待以及关爱别人,就是给自己最大的温暖。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学设计-0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学会凡事相互支持,这对个人在集体中生活和团队精神的形成都是十分重要的。
2、教材内容:特点:为体现面向生活、引导生活的教材理念,我们在教材基本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通过典型的事例和颇有意味的阅读美文,来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启迪,让学生在人文感悟之中获得精神的深层陶冶。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友好合作,就必须做到相互支持;让学生懂得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做到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理解他人,以实际的行动助人。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③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支持,做到待人宽容。
2、教学方法讲解故事、启发学生联想3、教学模式激发兴趣——感悟生活——深层体验——自主成长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表演等形式融入到情景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将自己在情景中体验到的情感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过程设计【激发兴趣】情景一:杨振宁与密尔斯(多媒体展示)师:阅读“杨振宁与密尔斯在科研方面进行合作”的事例后思考、讨论:密尔斯为什么愿意与杨振宁合作?是因为杨振宁比自己的资历深吗?生:讨论后回答。
共同归纳:是杨振宁的真诚、平等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尔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感悟生活】情景二:孙叔敖的故事战国时,有个小孩叫孙叔敖.他的奶奶常常给他讲两头蛇的故事,说谁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两头蛇必死无疑.一天,孙叔敖外出玩耍,不巧遇到了两头蛇,他急忙搬起石头砸死了它.然后又挖了个坑,把蛇埋了.之后,哭着回到家里,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我活不长了,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妈妈问他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埋了.”妈妈笑着跨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有告诉他,两头蛇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蛇,人遇到了是不会死的.后来孙叔敖成了楚国的宰相.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师:为什么孙叔敖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生:因为他待人和善,懂得关心帮助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案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行为。
教学重点:1. 理解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 学会将道德原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行为;2. 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简介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学生活动手册;3. 道德故事或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使用PowerPoint简要介绍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其含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Step 2: 学习(15分钟)让学生阅读学生活动手册中关于道德原则的相关内容。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经验。
Step 3: 道德故事分享(15分钟)讲述一个道德故事或案例,其中涉及到一个人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导致了不良后果。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故事中的错误行为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Step 4: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例如在学校、家庭或社交活动中,应用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相关行为准则,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Step 5: 总结(5分钟)回顾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成果,强调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这个原则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提醒他们在面临道德抉择时要思考后果。
Step 6: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情境,如何应用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在班级或学校组织道德活动,如义卖、志愿者服务等,以实践道德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旗下讲话方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旁白: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仁”的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爱人”,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环节(小品):细雨淅沥,秋风瑟瑟。
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
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
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续集】雨还在下,车继续行进。
放学后的我也上了这辆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一个“红领巾”上车,把伞收好,用塑料袋装起来,看见座位上的水,用纸巾擦干净,并主动让座给老奶奶。
旁白:这些细节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
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
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第二环节(讲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某个非洲的国家内。
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
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唯恐不及。
一天,一个白人女孩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一个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冲冲。
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旁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文及翻译。
2. 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文及翻译,阐述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论语》和儒家思想,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原文:详细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文及翻译,解释其含义。
3. 阐述儒家思想: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价值观。
4.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其现实意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翻译能力:评估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的翻译准确度。
3. 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论语》文本:《论语》原著或简译本,用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儒家思想的学术论文、书籍或视频资料,用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拓展。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章节;(2)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和伦理道德观念;(3)学会如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章节;(2)学会运用孔子的思想体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3)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掌握孔子思想体系和伦理道德观念;(3)学会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孔子思想体系;(2)如何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本内容,阐述孔子的思想体系;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理解和应用;3. 案例分析法: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本内容,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2. 学生准备:预习《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章节,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3. 教学素材:准备好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文本:详细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本内容,阐述孔子的思想体系;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理解和应用;4. 案例分析: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5. 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一原则。
1.2 教学内容: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概念。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1.3 教学活动:通过一个故事或情景来引出这个主题,例如一个人不喜欢被嘲笑,他也不应该嘲笑别人。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例子。
第二章:理解他人的感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2.2 教学内容: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理解他人的感受。
分享一些方法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例如倾听、观察和非语言沟通。
2.3 教学活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情境,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小组讨论,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观察到的他人感受。
第三章:尊重他人的权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
引导学生学会在冲突中寻求平衡,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3.2 教学内容:讨论为什么尊重他人的权利很重要。
分享一些尊重他人权利的例子,例如不抄袭他人的作品、不侵犯他人的隐私等。
3.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的或知道的权利侵犯案例。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
第四章: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确保不伤害他人。
4.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应用这个原则,例如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
分享一些实践这个原则的技巧,例如主动帮助他人、避免八卦和恶意评论等。
4.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实践这个原则。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小学拓展第一单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小学拓展第一单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培养小学生的友善与关爱引言:在当代社会,建立友善、关爱的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向小学生传授这些价值观,并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他们的友善与关爱能力。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小学拓展第一单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旨在教导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行为礼仪和人际关系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味着对他人怀有友善和关爱之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礼仪,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情景剧表演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一段小剧本,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这个小剧本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故事,在冲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活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人的感受,理解己所不欲的重要性。
2. 活动二:绘画展览让学生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图画的形式表达他们所理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如教室、家庭或社区等。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理解他人的能力。
3. 活动三:互助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
例如,帮助老师整理教室、清理图书馆、照顾学校花园等。
每个小组需要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并在完成后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活动目的:通过互助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4. 活动四:故事分享要求学生带来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故事要有关于友善与关爱的主题。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创作一个故事。
每个学生轮流分享他们的故事,并进行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分享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友善与关爱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活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_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同学各方面的力气,从而使同学获得良好的进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3、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二、力气目标1、学会表达自己的宽容;2、学会助人、乐于助人;三、德育目标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关怀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相互支持的重要性难点: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课时支配: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开放话题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幽默隽永的妙语箴言。
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熟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觉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
它告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苦痛、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真刚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简洁做的事情,今日,我们就一起来领悟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
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同学沟通)二、师生互动,开放活动【老师提问】:有谁情愿依据动画片意境编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
当时传奇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知妈妈。
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主题班会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主题班会活动目标:1、学问与技能:领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索、与人为善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索,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活动过程:“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其含意大致是:对于自己不喜爱的东西,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详细体现。
这个观点虽历数千年而不衰,直到现在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原则被我们所接纳并广泛应用于自己的交往活动和实践之中。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内涵【流行起外号】你有过被人“戏弄”的经受吗?当时心里是什么味道儿?提示:依据实际状况回答。
自己不喜爱的是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不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自己喜爱的事就肯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不能。
你喜爱,不等于别人也喜爱,还是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否则真有可能好心做坏事。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掌上明珠”】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缘由是什么?由于小乔对他人漠不关怀。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当如何对待他人?应当对他人也多多关照。
我们盼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当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关怀、敬重、理解是根本关怀他人、敬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实质所在。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1)换位思索、与人为善的实质【“管鲍之交”】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换位思索,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
假如我们都能够时时到处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索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赢得真挚的友情。
把你经受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同学依据实际状况回答。
换位思索、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找到合理的可替代的意见,找到更恰当的解决方法。
关心爱护不是单纯的接受,给予,真正的爱是有原则的。
五、活动总结
这次班会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发
引导学生,做到推己及人,严格要求自己,宽容的对待别人。
另外还要做到要关心爱护同学。
最后要有原则的对待身边的事情。
再次引出班会主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
3.身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1)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地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刚刚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
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1)位置的优越性"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然而影响我们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活费还是有限,故也限制了我们一定的购买能力。因此在价格方面要做适当考虑:我们所推出的手工艺制品的价位绝大部分都是在50元以下。一定会适合我们的学生朋友。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该如何做到将心比心呢?
5.场景测验
(1)自习课上一个同学因为身体不适,呕吐了,你在附近就遭了秧。
(2)同学不相信踩了你的试卷,他不知情拒绝赔礼道歉,两人言语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
(3)晚自习同学要抄你的作业
遇到如此的情况,你会如何去做?
6.升华
当遇到违反纪律,违反道德,违背自己做人标准的事情的时候
1、荣晓华、孙喜林《消费者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通过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是学生了解这次主题班会的主题,而且使学生就这一个小故事展开思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升到爱的教育的层次
讲一个故事《爱的故事》
(3)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乔得到同学们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她
为什么大家不理小乔,如果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如何解决。
4.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在于推己及人,关心爱护别人,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替他人着想。能否将心比心。
10元以下□1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大学生对手工艺制作兴趣的调研
四、具体活动过程:
“碧芝”的成功归于他的唯一,这独一无二的物品就吸引了各种女性的眼光。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看一个小故事《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哪里
3.同学之间如何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三、活动安排程序
1.通过实例引出班会的主题
2.强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题
3.通过实例再次加深主题
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即决定了要求商品能价廉物美,但更注重的还是在购买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爱好的追求,满足心理需求。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没有工作收入一直都是靠父母生活,在资金方面会表现的比较棘手。不过,对我们的小店来说还好,因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
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就在现场,你又会怎么做?从这些现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如果设计视频资料的展示,班会也许会更加丰富,生动。
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2)又比如说你的领导让你的老师让你去做扫除,你一点都不想做扫除,这是你想找借口推辞,只要说:“老师对不起,我今天不太舒服,不能做扫除”。这样就可以了,但如果你说:“老师对不起,我今天不太舒服,不能做扫除,我觉得XXX可以去做扫除,您找他去吧!”这样就不好了。
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自己逃避就可以了,绝不能让别人也遭遇同样的不幸,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抛出问题:爱的含义是什么?是责任,奉献,关心,爱护。
价格便宜些□服务热情周到□店面装饰有个性□商品新颖多样□故事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
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
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我一瞧原来座
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
(六)DIY手工艺品的“创作交流性”椅面。
2016年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设计方案
组别:初中
作者
姓名
陈萧
性别
女
班主任所在班级
八年级十二班
班会
主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主持人:韩锦辉张晓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养成善解人意的好品质。
3.懂得爱是有原则的,要明辨是非,诚实友善。学会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关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