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定义必须背
考试必备离散数学概念总结
1.1、单个命题变项和命题常项是合式公式, 称作原子命题公式2.1、若等价式A↔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记作A⇔B,并称A⇔B是等值式2.2、(1) 文字——命题变项及其否定的总称2.3、设C1=l∨C1', C2=lc∨C2', C1'和C2'不含l和lc, 称C1∨'C2'为C1和C2(以l和lc为消解文字)的消解式或消解结果, 记作Res(C1,C2)2.4、设S是一个合取范式, C1,C2,⋯,Cn是一个简单析取式序列. 如果对每一个i(1≤i≤n), Ci是S的一个简单析取式或者是Res(Cj,Ck)(1≤j<k<i), 则称此序列是由S导出Cn的消解序列. 当Cn=λ时, 称此序列是S的一个否证.3.1、设A1, A2, …, Ak, B为命题公式. 若对于每组赋值,A1∧A2∧…∧Ak为假,或当A1∧A2∧…∧Ak为真时,B也为真,则称由前提A1, A2, …, Ak推出结论B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 并称B是有效结论.4.1、个体词——所研究对象中可以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客体个体常项:具体的事物,用a, b, c表示个体变项:抽象的事物,用x, y, z表示个体域(论域)——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4.2、谓词——表示个体词性质或相互之间关系的词谓词常项:如, F(a):a是人谓词变项:如, F(x):x具有性质F一元谓词(n=1)——表示性质多元谓词(n≥2)——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0元谓词——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 即命题常项或命题变项4.3、设L是一个非逻辑符集合, 由L生成的一阶语言L 的字母表包括下述符号:非逻辑符号(个体常项符号、函数符号、谓词符号)和逻辑符号(个体变项符号、量词符号、联结词符号、括号与逗号)4.4、设R(x1, x2, …, xn)是L的任意n元谓词,t1, t2, …, tn 是L的任意n个项,则称R(t1,t2, …, tn)是L的原子公式.4.5、在公式∀xA 和∃xA 中,称x为指导变元,A为相应量词的辖域. 在∀x和∃x的辖域中,x的所有出现都称为约束出现,A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他变项均称为是自由出现.4.6、若公式A中不含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则称A为封闭的公式,简称闭式.6.1、A⊆B⇔∀x ( x∈A →x∈B )6.2、A = B⇔A⊆B∧B⊆A6.3、A⊂B⇔A⊆B∧A≠BA⊈B⇔∃x ( x∈A ∧x∉B )6.4、幂集:P(A)={ x | x ⊆A } (一定包含空集)6.5、并A⋃B = {x | x∈A∨x∈B}交A⋂B = {x | x∈A∧x∈B}相对补A-B = {x | x∈A∧x∉B}对称差A⊕B = (A-B)⋃(B-A)绝对补~A = E-A6.6、广义并⋃A = { x | ∃z ( z∈A∧x∈z )}广义交⋂A= { x | ∀z ( z∈A →x∈z )}7.1、设A,B为集合,A与B的笛卡儿积记作A⨯B,且A⨯B = {<x,y>| x∈A∧y∈B}.7.2、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A上的二元关系.(计数:|A|=n, |A×A|=n^2, 所以A上有2^(n^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离散的数学定义
离散的数学定义
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离散对象和离散结构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离散的整数值、集合和图论等。
以下是离散数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定义:
1. 集合论:
- 集合是离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示一组独立对象的总体。
集合论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运算和性质。
2. 逻辑:
- 逻辑是研究命题和推理的学科,离散数学中的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用于研究命题的真假和推理规则。
3. 图论:
- 图论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图(vertices 和edges组成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包括图的遍历、连通性、最短路径等问题。
4. 离散结构:
- 离散结构指的是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如排列组合、树、图等。
离散数学研究这些结构的性质和应用。
5. 组合数学:
- 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离散对象的排列组合方式,包括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
6. 概率论:
- 离散概率论研究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性质,包
括概率空间、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等。
7. 离散数学的应用:
-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密码学、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网络设计等。
总的来说,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和结构的数学分支,涉及集合论、逻辑、图论、组合数学等内容,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离散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资料
离散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资料离散数学是指离散的数学概念和结构,独立于连续的数学。
它是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学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以下是离散数学必备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逻辑与集合1. 命题与谓词:命题是一个陈述,可以被判断为真或假,而谓词是一种用来描述命题所涉及实体之间关系的语句。
2. 命题逻辑:重点关注命题真假和与或非等运算关系,包括真值表和主范式。
3. 一阶谓词逻辑:注意包含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也包括a|b, a//b等符号的理解。
4. 集合与运算:集合是指不同元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基本的集合运算包括并、交、差等。
5. 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一种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函数是一种具有确定性的关系,即每一个自变量都对应唯一的函数值。
6. 等价关系与划分:等价关系是指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关系。
划分是指将一个集合分成若干个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称为一个等价类。
二、图论1. 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图由节点和边构成,节点间的连线称为边。
包括度、路径、连通性等概念。
2. 图的表示方法: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3. 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欧拉图是指能够一笔画出的图,哈密顿图是指含有一条经过每个节点恰好一次的路径的图。
4. 最短路径与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图中找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最小生成树问题是指在图中找出一棵覆盖所有节点的树,使得边权之和最小。
三、代数系统1. 代数结构:包括群、环、域等概念。
2. 群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群是在一个集合中定义一种二元运算满足结合律、单位元存在和逆元存在的代数结构。
四、组合数学1.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系数:排列是指从n个元素中任选r个进行排序,组合是指从n个元素中任选r个但不考虑排序,二项式系数是指组合数。
2. 生成函数:将组合数与多项式联系起来的一种工具,用于求出某种算法或结构的某些特定函数。
3. 容斥原理:一个集合的容斥原理指在集合的并、交、补之间的关系。
离散数学复习要点
离散数学复习要点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离散的结构和离散情形下的数学对象及其相关性质。
它与连续数学不同,离散数学的对象是离散的,如集合、图、布尔代数等。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通信工程等领域中,离散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离散数学的一些重要的复习要点:1.集合论:集合是离散数学的基础,集合的基本运算如交、并、差等,以及集合的基本性质如并集和交集的结合律、分配律等,都是需要复习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集合的基数和幂集等概念。
2.命题逻辑:命题是一个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及其逻辑关系的数学体系。
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命题的逻辑运算,如非、与、或、异或等,以及逻辑等价、逻辑推理等。
3.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对自然语言中的谓词进行形式化表示和推理的系统。
复习重点包括一阶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如谓词、量词、域、项等,以及谓词的合取、析取、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逻辑联结词的语义。
4.图论:图论是研究图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
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图的基本概念,如顶点、边、路径、圈等,以及图的表示方法、图的遍历算法、连通图、树等。
5. 网络流模型:网络流模型是研究流动网络的数学方法,主要包括最大流、最小割等问题。
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如容量、割、流等,以及Ford-Fulkerson算法等解决网络流问题的方法。
6.布尔代数:布尔代数是一种关于逻辑运算的代数系统,常用于电路设计和逻辑推理。
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如与、或、非等,以及布尔函数的最小项与最大项表示、卡诺图等。
7.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研究离散中的计数问题的数学分支。
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排列、组合、多元排列组合等的计数方法,如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排列组合的顺序问题等。
8.代数系统:代数系统是研究代数结构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包括群、环、域等。
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群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逆元等。
离散数学定义(必须背)
命题逻辑▪(论域)定义:论域是一个数学系统,记为D。
它由三部分组成:•(1)一个非空对象集合S,每个对象也称为个体;•(2) 一个关于D的函数集合F;•(3)一个关于D的关系集合R。
▪(逻辑连接词)定义•设n>0,称为{0,1}n到{0,1}的函数为n元函数,真值函数也称为联结词。
•若n =0,则称为0元函数。
▪(命题合式公式)定义:•(1).常元0和1是合式公式;•(2).命题变元是合式公式;•(3).若Q,R是合式公式,则(⌝Q)、(Q∧R) 、(Q∨R) 、(Q→R) 、(Q↔R) 、(Q⊕R)是合式公式;•(4).只有有限次应用(1)—(3)构成的公式是合式公式。
▪(生成公式)定义1.5 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
由S生成的公式定义如下:•⑴若c是S中的0元联结词,则c是由S生成的公式。
•⑵原子公式是由S生成的公式。
•⑶若n≥1,F是S中的n元联结词,A1,…,A n是由S生成的公式,则FA1…A n 是由S生成的公式。
▪(复杂度)公式A的复杂度表示为FC(A)•常元复杂度为0。
•命题变元复杂度为0,如果P是命题变元,则FC (P)=0。
•如果公式A=⌝B,则FC (A)=FC(B)+1。
•如果公式A=B1∧ B2,或A=B1∨ B2,或A=B1→B2,或A=B1↔ B2,或A=B1⊕ B2,或则FC (A)=max{FC(B1), FC(B2)}+1。
▪命题合式公式语义•论域:研究对象的集合。
•解释:用论域的对象对应变元。
•结构:论域和解释称为结构。
•语义:符号指称的对象。
公式所指称对象。
合式公式的语义是其对应的逻辑真值。
▪(合式公式语义)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是{⌝,∧,∨,⊕,→,↔}。
由S生成的合式公式Q在真值赋值v下的真值指派v(Q)定义如下:•⑴v(0)=0, v(1)=1。
•⑵若Q是命题变元p,则v(A)= pv。
•⑶若Q1,Q2是合式公式▪若Q= ⌝Q1,则v(Q)= ⌝v(Q1)▪若Q=Q1 ∧ Q2,则v(Q)=v(Q1)∧ v(Q2)▪若Q=Q1∨Q2,则v(Q)=v(Q1)∨v(Q2)▪若Q=Q1→ Q2,则v(Q)=v(Q1)→ v(Q2)▪若Q=Q1 ↔ Q2,则v(Q)=v(Q1)↔ v(Q2)▪若Q=Q1⊕ Q2,则v(Q)=v(Q1)⊕ v(Q2)▪(真值赋值)由S生成的公式Q在真值赋值v下的真值v(Q)定义如下:•⑴若Q是S中的0元联结词c,则v(Q)=c。
离散数学知识点
离散数学知识点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离散数学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包括集合论、逻辑、数论和图论。
首先,我们来讨论集合论。
集合是离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由一组互不相同的元素组成。
在集合论中,有许多重要的操作,如并集、交集和补集。
并集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合并在一起,交集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而补集指的是与给定集合不相交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掌握这些操作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关键,例如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等。
接下来,逻辑是离散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逻辑关注的是命题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逻辑中,常用的连接词有“与”、“或”和“非”。
通过应用逻辑运算,我们能够推导出更复杂的命题,如条件语句和双条件语句。
逻辑还包括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它们用于描述和推导具体的命题。
除了集合论和逻辑,数论也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数论研究的是整数及其性质。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密码学和安全性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论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定理,如质数、最大公约数和同余等。
研究数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间的关系,并通过运用数学中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离散数学中的图论。
图论是研究图及其性质的学科。
图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组成。
图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关系,如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关系、城市之间的交通路线等。
在图论中,有许多重要的定理和算法,如欧拉定理、哈密顿定理和最短路径算法等。
通过应用图论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旅行推销员问题、网络优化问题等实际难题。
综上所述,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离散数学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包括集合论、逻辑、数论和图论。
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离散数学,我们能够拓宽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为日后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归纳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它针对离散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离散数学的知识点,为高考备战做好准备。
本文将对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集合论、命题逻辑、组合数学等内容。
一、集合论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确定的、无序的、互异的对象组成的总体。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等。
2.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是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它们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共有元素、所有元素和剩余元素。
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是集合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它们描述了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和互斥的关系。
二、命题逻辑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命题是陈述句,它可以为真或者为假。
命题联结词包括非、与、或、蕴含和等价等,用于描述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命题的真值表和逻辑运算真值表是描述命题与命题联结词之间关系的表格,通过真值表可以确定复合命题的真假性。
3. 命题的等价和蕴含两个命题等价表示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而一个命题蕴含另一个命题表示当前者为真时,后者一定为真。
三、组合数学1. 排列与组合排列是从一组元素中取出若干元素进行排序,组合是从一组元素中取出若干元素不考虑排序。
排列和组合分别具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2.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描述了两个数的幂展开的结果,它在组合数学中有重要应用。
四、图论1. 图的基本概念图由顶点和边组成,可以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顶点之间的边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联系。
2. 图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是两种常见的图的遍历算法,用于查找图中的特定路径或者寻找与某个顶点相关的其他顶点。
五、数理逻辑1. 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数理逻辑是研究逻辑的形式系统化的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公式、推理规则等内容。
2. 形式系统和推导规则形式系统是由一组公理和一组推导规则组成的,通过推导规则可以从公理出发推导出其他命题。
离散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汇总
离散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汇总
1.集合论:集合的概念、元素、子集、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空集、集合的运算、集合的等价关系、集合的序关系等。
2.命题逻辑:命题的概念、命题的联接词(与、或、非)、命题的否
定形式、命题的蕴涵、等价命题、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命题的合
取范式和析取范式、蕴涵式、逻辑等价式、命题的否定形式的推理。
3.谓词逻辑:谓词的概念、谓词的量化、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谓词
逻辑的等价式和推理规则、归纳定理和应用。
4.关系:关系的概念、关系的性质、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和关系
的代数结构。
5.图论:图的概念、图的表示、连通图、树、度数和定理、欧拉图、
哈密顿图、图的平面性质等。
6.混合图:有向图、无向图、有向图和无向图的表示、混合图的回路、可达矩阵、连通度、强连通图等。
7.布尔代数:布尔运算、布尔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完备性和
最小化。
8.代数结构:半群、群、环、域的定义和性质、同态和同构。
9.组合数学:排列组合、二项式系数、排列、组合、分配原理、鸽巢
原理、生成函数、容斥原理等。
10.图的着色:图的着色问题、邻接矩阵、边界点、图的着色问题的
算法、四色定理等。
11.概率论:基本概念、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独立事件、贝叶斯定理、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函数、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12.递归:递归关系、递归函数、递归算法、递归树、递归求解等。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离散的数学结构和离散的数学对象。
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数学和逻辑学等领域的基础。
本文将对离散数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命题逻辑、一阶逻辑、图论、集合论和组合数学等内容。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是一个陈述语句,要么为真,要么为假,而且不能同时为真和为假。
命题逻辑包括逻辑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内容,是离散数学的基础之一。
1.1 逻辑运算逻辑运算包括与(∧)、或(∨)、非(¬)、蕴含(→)和双条件(↔)等运算。
与、或和非是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蕴含和双条件则是基于这三种基本运算得到的复合运算。
1.2 逻辑等值式逻辑等值式是指在命题逻辑中具有相同真值的两个复合命题。
常见的逻辑等值式包括德摩根定律、双重否定定律、分配率等。
1.3 形式化证明形式化证明是命题逻辑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如何利用逻辑规则和等值式来推导出给定命题的真值。
形式化证明包括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和反证法等方法,是离散数学中的常见技巧。
2. 一阶逻辑一阶逻辑是命题逻辑的延伸,研究命题中的量词和谓词等概念。
一阶逻辑包括量词、谓词逻辑和形式化证明等内容,是离散数学中的重要部分。
2.1 量词量词包括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用来对命题中的变量进行量化。
全称量词表示对所有元素都成立的命题,而存在量词表示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使命题成立。
2.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阶逻辑的核心内容,研究带有量词的语句和谓词的逻辑关系。
谓词是含有变量的函数,它可以表示一类对象的性质或关系。
2.3 形式化证明形式化证明在一阶逻辑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逻辑规则和等值式来推导出给定命题的真值。
一阶逻辑的形式化证明和命题逻辑类似,但更复杂和抽象。
3. 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图和图的性质。
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数学对象,图论包括图的表示、图的遍历、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内容,是离散数学中的一大亮点。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离散数学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离散的数值和对象,而非连续的数学领域。
在高三阶段,离散数学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对高三离散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集合论集合论是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研究元素的集合。
在集合论中,常见的概念包括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差集等。
在高三离散数学中,集合论主要应用于概率论和组合数学等领域。
二、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数学分支。
命题是陈述性句子,或者说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
在高三离散数学中,命题逻辑主要包括命题的连接词与、或、非的运算规则,以及命题的等价、充要条件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命题逻辑,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由结点和边构成的图的性质和应用。
图论在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三离散数学中,图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图的表示方法、连通性、路径和回路、树等。
通过学习图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模块算术模块算术是研究整数的除法与取余运算,以及同余关系的数学分支。
在高三离散数学中,模块算术主要应用于密码学和编码理论等领域。
模块算术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同余运算的性质与应用、模反元素、欧拉定理等。
通过学习模块算术,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概率论概率论是离散数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概率和统计规律。
在高三离散数学中,概率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性、期望等。
通过学习概率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离散对象的组合方式和性质。
在高三离散数学中,组合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排列组合、二项式系数、鸽巢原理等。
组合数学在算法设计、图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组合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离散数学课本定义和定理
离散数学课本定义和定理第1章集合1.1 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元(元素)、有限集、⽆限集、空集2. 表⽰集合的⽅法:列举法、描述法3. 定义1.1.1(⼦集):给定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个元都是集合B中的元,则称集合A包含于B或B包含A,记为或,并称A为B的⼀个⼦集。
如果集合A和B满⾜,但B中有元不属于A,则称集合A真包含于B,记为,并且称A为B的⼀个真⼦集。
4. 定义1.1.2(幂集):给定集合A,以A的所有⼦集为元构成的⼀个集合,这个集合称为A 的幂集,记为或1.2 集合的运算定义1.2.1(并集):设A和B是两个集合,则包含A和B的所有元,但不包含其他元的集合,称为A和B的并集,记为.定义1.2.2(交集):A和B是两个集合,包含A和B的所有公共元,但不包含其他元的集合,称为A和B的交集,记为.定义1.2.3(不相交):A和B是两个集合,如果它们满⾜,则称集合A和B是不相交的。
定义1.2.4(差集):A和B是两个集合,属于A⽽不属于B的所有元构成集合,称为A和B 的差集,记为.定义1.2.5(补集):若A是空间E的集合,则E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补集,记为.定义1.2.6(对称差):A和B是两个集合,则定义A和B的对称差为1.3 包含排斥原理定理1.3.1设为有限集,其元素个数分别为,则定理 1.3.2设为有限集,其元素个数分别为,则定理1.3.3设为有限集,则重要例题P11 例1.3.1第2章⼆元关系2.1 关系定义2.1.1(序偶):若和是两个元,将它们按前后顺序排列,记为,则成为⼀个序偶。
※对于序偶和,当且仅当并且时,才称和相等,记为定义2.1.2(有序元组):若是个元,将它们按前后顺序排列,记为,则成为⼀个有序元组(简称元组)。
定义2.1.3(直接积):和是两个集合,则所有序偶的集合,称为和的直接积(或笛卡尔积),记为. 定义2.1.4(直接积):设是个集合,,则所有元组的集合,称为的笛卡尔积(或直接积),记为.定义2.1.5(⼆元关系)若和是两个集合,则的任何⼦集都定义了⼀个⼆元关系,称为上的⼆元关系。
离散数学知识点
离散数学知识点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非连续结构的研究。
本文旨在概述离散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集合论、逻辑、关系、函数、图论、组合数学和递归等。
1. 集合论-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离散数学的基础,它是一组明确的、无重复的对象的集合。
- 集合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
- 幂集:一个集合所有子集的集合。
- 笛卡尔积:两个集合所有可能的有序对的集合。
2. 逻辑- 命题逻辑:研究命题(声明的真值)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合取、析取、否定等。
- 谓词逻辑:使用量词(如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来表达更复杂的逻辑关系。
- 逻辑推理:包括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和归谬法等。
3. 关系- 关系的定义: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有序对的集合。
- 关系的类型: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等。
- 关系的闭包:在给定关系下,集合的最小闭包。
4. 函数- 函数的定义: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映射,每个元素有唯一的像。
- 函数的类型:单射、满射和双射。
- 复合函数:两个函数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函数。
5. 图论- 图的基本概念:由顶点(节点)和边组成的结构。
- 图的类型:无向图、有向图、连通图、树等。
- 图的算法:如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图的着色等。
6. 组合数学- 排列和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不同排列和组合的数量。
- 二项式定理:描述了二项式的幂展开的系数。
- 生成函数:一种编码序列的方法,用于解决复杂的计数问题。
7. 递归- 递归定义:一个对象通过引用比自己更小的版本来定义。
- 递归函数:在计算机程序中,一个函数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
结论:离散数学为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系统提供了基础工具和理论。
它的知识点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和数据库等领域。
掌握离散数学对于任何希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进展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提供了一个简洁的离散数学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直接针对一个主题,避免了不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解释。
离散数学知识点笔记
离散数学知识点笔记离散数学是对数学理论与应用的整合,这里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
几乎涉及到数学中的涉及的任何一部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特点,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离散数学中常用的知识点。
一、定义、实例和性质定义、实例和性质是离散数学知识点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离散数学的必备基础知识。
它们综合涵盖了数学中的定义、性质和实例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点是数学的基础,运用了数学中定义、证明和实例的相关方法,通过它们可以了解数学中丰富的定义、性质和实例。
二、集合基础集合基础是理解离散数学关系和操作的基本工具。
它涉及到集合的性质、运算、概念等,是离散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并且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因此,掌握和深入学习离散数学中的集合基础非常重要。
三、函数、逻辑和图论函数、逻辑和图论在离散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函数是表达数学关系的基本方式,逻辑是分析离散数学关系的基本方法,图论是表示离散数学关系的基本工具。
熟悉函数、逻辑和图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关系并解决相关问题。
四、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离散数学的经典方法,它包括逐步归纳和变量归纳,是归纳和证明离散数学性质的基本方法。
它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离散数学问题,是离散数学的重要工具。
五、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结构和算法是离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离散数学中的概念,并且可以用来设计出有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复杂的离散数学问题。
六、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运用离散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并通过建模、分析和推理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它是一种基于离散数学方法的复杂思维,也是理解和应用离散数学概念的基础要求。
综上所述,离散数学涉及到了定义、实例和性质、集合基础、函数、逻辑和图论、数学归纳法、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数学建模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离散数学的基础,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
离散数学知识点整理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电子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对离散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集合论集合是离散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并集是指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新集合。
交集则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差集是从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得到的集合。
补集是在给定的全集范围内,某个集合之外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比如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
子集是指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
如果两个集合相互包含,那么它们就是相等的。
二、关系关系是集合中元素之间的某种联系。
关系可以用矩阵和图形来表示。
关系的性质包括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是指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与自身有关系;反自反性则是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与自身没有关系。
对称性是指如果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有关系,那么反过来另一个元素也与这个元素有关系;反对称性则是如果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有关系,且另一个元素也与这个元素有关系,那么这两个元素必须相等。
传递性是指如果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有关系,另一个元素与第三个元素有关系,那么第一个元素与第三个元素也有关系。
关系的合成是将两个关系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关系。
三、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对于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对应值在值域中。
函数的类型有单射、满射和双射。
单射是指定义域中的不同元素对应值域中的不同元素;满射是指值域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定义域中的元素与之对应;双射则是既是单射又是满射。
四、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由集合、运算和运算所满足的公理组成。
常见的代数系统有群、环、域等。
群是一种具有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和逆元的代数系统。
环是在群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运算,并且满足一定的运算规则。
离散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离散数学知识点全归纳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离散对象和离散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域中,离散数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离散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1. 集合论和逻辑- 集合:基本概念、运算、包含关系、并集、交集、差集、幂集等。
- 命题逻辑:命题、命题的连接词、真值表、逻辑等价、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等。
- 谓词逻辑:谓词、量词、逻辑推理、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等。
2. 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利用已知事实和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
- 对证法:从假设的反面出发,利用矛盾推理得出结论。
- 数学归纳法:证明基础情况成立,再证明递推步骤成立。
3. 图论- 图的基本概念:顶点、边、路径、回路、度、连通性等。
- 图的表示: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等。
- 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Kruskal算法等。
4. 关系与函数- 关系及其性质: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等价关系等。
- 函数及其性质:定义域、值域、单射、满射、双射等。
- 逆函数和复合函数:求逆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5. 组合数学- 排列和组合: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和性质。
- 递归关系:递推公式、递归算法等。
- 图的着色:色数、四色定理等。
6. 代数系统- 半群、幺半群、群、环、整环和域的定义和性质。
- 同态:同态映射、同构等。
- 应用:编码理论、密码学等。
以上是离散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概括。
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在相关领域中取得成功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实际例子和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知识点总结1. 集合论-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元素、子集、幂集、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 集合的运算: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
- 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可数与不可数集合、阿列夫零、阿列夫一。
2. 数理逻辑- 命题逻辑:命题、联结词、真值表、逻辑等价、逻辑蕴含、逻辑独立。
- 一阶谓词逻辑:量词、谓词、解释、满足、逻辑公式、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 证明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3. 递归关系和函数- 递归定义:递归方程、初始条件、递归函数。
- 递归函数的例子:阶乘、斐波那契数列。
- 函数的性质:单射、满射、双射、复合函数。
4. 图论- 图的基本概念:顶点、边、路径、回路、图的同构。
- 图的类型:无向图、有向图、简单图、多重图、连通图、强连通图。
- 图的算法:欧拉路径、哈密顿回路、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Kruskal算法)。
5. 组合数学- 排列与组合:排列数、组合数、二项式定理。
- 组合恒等式:Pascal三角形、组合恒等式。
- 组合问题:计数原理、Inclusion-Exclusion原理。
6. 布尔代数- 布尔运算:AND、OR、NOT、XOR、NAND、NOR、XNOR。
- 布尔表达式的简化:卡诺图、奎因-麦克拉斯基方法。
- 布尔函数的表示:真值表、卡诺图、逻辑表达式。
7. 关系论- 关系的基本概念:笛卡尔积、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 关系的类型:等价关系、偏序关系、全序关系。
- 关系的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
8. 树和森林- 树的基本概念:节点、边、根、叶、子树、兄弟、祖先、子孙。
- 特殊类型的树:二叉树、平衡树、B树、B+树。
- 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
9. 算法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情况、大O表示法。
- 空间复杂度:算法空间需求的分析。
- 渐进分析:渐进紧确界、大Θ表示法、小o和大O的非正式描述。
离散数学知识汇总
离散数学知识汇总离散数学笔记第⼀章命题逻辑合取析取定义 1. 1.3否定:当某个命题为真时,其否定为假,当某个命题为假时,其否定为真定义 1. 1.4条件联结词,表⽰“如果……那么……”形式的语句定义 1. 1.5双条件联结词,表⽰“当且仅当”形式的语句定义 1.2.1合式公式(1)单个命题变元、命题常元为合式公式,称为原⼦公式。
(2)若某个字符串A是合式公式,则?A、(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 A ∧B、A∨B、A→ B、A?B 是合式公式。
(4)有限次使⽤(2)~(3)形成的字符串均为合式公式。
1.3等值式1.4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将⼀个普通公式转换为范式的基本步骤1.6推理定义1.6.1设A与 C 是两个命题公式,若 A → C 为永真式、重⾔式,则称 C 是A的有效结论,或称 A 可以逻辑推出 C,记为 A => C。
(⽤等值演算或真值表)第⼆章谓词逻辑2.1、基本概念: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般情况下, 如果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不做任何限制即为全总个体域时,带 “全称量词”的谓词公式形如"?x(H(x)→B(x)),即量词的后⾯为条件式,带“存在量词”的谓词公式形如?x(H(x )∨W L(x )),即量词的后⾯为合取式例题R(x)表⽰对象 x 是兔⼦,T (x)表⽰对象 x 是乌龟, H(x,y)表⽰x⽐ y 跑得快,L(x,y)表⽰x 与 y ⼀样快,则兔⼦⽐乌龟跑得快表⽰为: ?x ?y(R(x )∧T(y)→H(x,y))有的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表⽰为:?x ?y (R(x)∧T(y)→H(x,y))2.2、谓词公式及其解释定义 2.2.1、⾮逻辑符号:个体常元(如 a,b,c)、函数常元(如表⽰22y x 的f(x ,y))、谓词常元(如表⽰⼈类的 H(x ))。
定义 2.2.2、逻辑符号:个体变元、量词(??)、联结词(﹁∨∧→?)、逗号、括号。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年,离散数学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高考数学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离散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离散数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1. 命题:具有确定真值(真或假)的陈述句。
例如,小明是高三学生。
2. 命题联结词:用来连接命题形成复合命题的词语,包括合取(与)、析取(或)、否定(非)、蕴含(如果...那么...)和等价(当且仅当)等。
例如,若"p"表示小明是高三学生,"q"表示小红是高三学生,则"p∧q"表示小明和小红都是高三学生。
二、集合论集合论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运算。
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具有确定性质的对象的类。
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A={1, 2, 3}表示集合A包含元素1、2、3。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相等、子集、真子集等。
如果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相同,则A=B;如果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A是B的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是B的真子集。
三、关系关系是研究元素之间的一种特殊关联的数学工具。
1. 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是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a, b, c}之间的“小于”关系可以表示为{(1,a), (1,b), (1,c), (2,a), (2,b), (2,c), (3,a), (3,b), (3,c)}。
2. 关系的性质:包括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等。
如果关系R中的每一个元素(x, x)都成立,则关系R具有自反性;如果(x, y)在关系R中,则(y, x)也在关系R中,则关系R具有对称性;如果(x, y)在关系R中,并且(y, z)在关系R中,则(x, z)也在关系R中,则关系R具有传递性。
离散数学知识点归纳
离散数学知识点归纳一、集合论。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A = {1,2,3},其中1、2、3是集合A的元素。
-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如上述A的表示)和描述法(如B={xx是偶数且x < 10})。
2. 集合间的关系。
- 子集: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 B。
例如,{1,2}⊆{1,2,3}。
- 相等:如果A⊆ B且B⊆ A,则A = B。
- 真子集:如果A⊆ B且A≠ B,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
3. 集合的运算。
- 并集:A∪ B={xx∈ A或x∈ B}。
例如,A = {1,2},B={2,3},则A∪B={1,2,3}。
- 交集:A∩ B = {xx∈ A且x∈ B}。
对于上述A和B,A∩ B={2}。
- 补集:设全集为U,集合A相对于U的补集¯A=U - A={xx∈ U且x∉ A}。
二、关系。
1. 关系的定义。
- 设A、B是两个集合,A× B的子集R称为从A到B的关系。
当A = B时,R称为A上的关系。
例如,A={1,2},B = {3,4},R={(1,3),(2,4)}是从A到B的关系。
2. 关系的表示。
- 关系矩阵:设A={a_1,a_2,·s,a_m},B={b_1,b_2,·s,b_n},R是从A到B的关系,则R的关系矩阵M_R=(r_ij),其中r_ij=<=ft{begin{matrix}1,(a_i,b_j)∈ R0,(a_i,b_j)∉ Rend{matrix}right.。
- 关系图:对于集合A上的关系R,用节点表示A中的元素,若(a,b)∈ R,则用有向边从a指向b。
3. 关系的性质。
- 自反性:对于集合A上的关系R,如果对任意a∈ A,都有(a,a)∈ R,则R 是自反的。
例如,A={1,2,3},R = {(1,1),(2,2),(3,3)}是自反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逻辑▪(论域)定义:论域是一个数学系统,记为D。
它由三部分组成:•(1)一个非空对象集合S,每个对象也称为个体;•(2) 一个关于D的函数集合F;•(3)一个关于D的关系集合R。
▪(逻辑连接词)定义•设n>0,称为{0,1}n到{0,1}的函数为n元函数,真值函数也称为联结词。
•若n =0,则称为0元函数。
▪(命题合式公式)定义:R)A n•结构:论域和解释称为结构。
•语义:符号指称的对象。
公式所指称对象。
合式公式的语义是其对应的逻辑真值。
▪(合式公式语义)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是{⌝,∧,∨,⊕,→,↔}。
由S生成的合式公式Q在真值赋值v下的真值指派v(Q)定义如下:•⑴v(0)=0, v(1)=1。
•⑵若Q是命题变元p,则v(A)= pv。
•⑶若Q1,Q2是合式公式▪若Q= ⌝Q1,则v(Q)= ⌝v(Q1)▪若Q=Q1 ∧ Q2,则v(Q)=v(Q1)∧ v(Q2)▪若Q=Q1∨Q2,则v(Q)=v(Q1)∨v(Q2)▪若Q=Q1→ Q2,则v(Q)=v(Q1)→ v(Q2)▪若Q=Q1 ↔ Q2,则v(Q)=v(Q1)↔ v(Q2)▪若Q=Q1⊕ Q2,则v(Q)=v(Q1)⊕ v(Q2)▪(真值赋值)由S生成的公式Q在真值赋值v下的真值v(Q)定义如下:•⑴若Q是S中的0元联结词c,则v(Q)=c。
•⑵若Q是命题变元p,则v(Q)= pv。
•⑶若Q是FQ1…,Qn,其中n≥1,F是S中的n元联结词,Qi是公式,则v(Q)=v(FQ1…Qn)=Fv(Q1)…v(Qn)。
▪(可满足与有效)定义1.7 设Q是公式。
•⑴如果真值赋值v使得v(Q)=1,则称v满足Q。
中F。
A1Bn▪(逻辑推论)定义:•若真值赋值v满足公式集合Γ中的每个公式,则称v满足Γ。
若有真值赋值满足Γ,则称Γ是可满足的,否则称Γ是不可满足的。
•设Γ是公式的集合,A是公式。
如果每个满足Γ的真值赋值都满足A,则称A 是Γ的逻辑推论,记为Γ|=A。
若Γ|=A不成立,记为Γ|≠A。
谓词逻辑▪(论域)定义:论域是一个数学系统,记为D。
它由三部分组成:•(1)一个非空对象集合D;•(2) 一个关于D的函数集合,也称运算;•(3)一个关于D的关系集合。
▪(一阶谓词逻辑语言)简称一阶逻辑语言•逻辑符号:包括变元、联接词、量词;•非逻辑符号:包括常元、函词、谓词;•仅有个体变元;•按形成规则构成的合式公式集合•(字符集)定义:▪逻辑符号,包括变元、联接词、量词、逗号以及括号等,表示如下:▪(自由变元)定义:•如果变元x在公式Q中的出现不是约束出现,则称x在Q中为自由出现。
在公式Q中有自由出现的变元称为Q的自由变元,将Q中自由变元的集合记为Var(Q)。
▪定义:不出现变元的项称为基项。
▪定义:没有自由变元的公式称为语句。
▪解释(定义):设D是论域,一个解释I 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 对于每个常元c,指派D 中一个元素c。
•(2) 对于每个n元函词f,指派一个D 上的一个n元运算f。
•(3) 对于每个n元谓词Q,指派一个D 上的一个n元关系Q。
▪(结构)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以及论域D和解释I,偶对<D, I>称为L的结构,记为S=<D, I>。
▪(赋值)定义:•从变元到论域D 的函数称为I中的赋值,记为σ:V→D。
▪(模型)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以及它的结构S和赋值σ,偶对<S,σ>称为L的模型,记为M=<S,σ>。
▪(项的语义)定义:设L是一阶语言,U是论域,I是解释,语言L的项t的语义是D中一个对象,记为σI(t),简记为σ(t) 。
•(1) 若t是常元a,则σ(t) =aI。
•(2) 若t是变元x,则σ(t) = σ(x)。
•(3) 若t是f (t1, t2, …, tn),则σ(t) = f I(σ(t1), σ(t2), …, σ(tn))。
▪(谓词合式公式意义)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结构S=<D, I>和赋值函数σ:V→D,t1, t2, …, t n是项。
在模型M=<S, σ>下,公式P,Q,R的语义是确定的逻辑真值。
•(1) 若P是Q(t1, t2, …, tn),则σ(P) = QI(σ(t1), σ(t2), …, σ(tn))。
•(2) 若P是⌝Q,则σ(⌝Q) = ⌝σ(Q)。
•(3) 若P是Q∧R,则σ(Q∧R) =σ(Q) ∧σ(R)。
•(4) 若P是Q∨R,则σ(Q∨R) =σ(Q) ∨σ(R)。
•(5) 若P是Q→R,则σ(Q→R) =σ(Q) →σ(R)。
•(6) 若P是Q↔R,则σ(Q↔R) =σ(Q) ↔σ(R)。
•(7) 若P是Q⊕R,则σ(Q⊕R) =σ(Q) ⊕σ(R)。
•(8) 若P是∀xQ(x),则•(9) 若P是∃xQ(x),则▪(可满足性)定义:•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和它的公式Q,如果存在模型M=<S, σ>,使得σ(Q)=1成立,则称公式Q关于模型<S, σ>是可满足的,简称Q可满足,也称模型<S, σ>满足Q,记为╞M Q。
•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和它的公式Q,如果不存在模型M=<S, σ>,使得σ(Q)=1成立,则称公式Q关于模型<S, σ>是不可满足的,也称模型<S, σ>不满足Q,记为|≠M Q。
•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和它的公式集合Γ= {Q1,...,Qn},如果存在模型M=<S, σ>,使得对于每个公式Qk,Qk∈Γ,有σ(Qk)=1成立,则称公式集合Γ关于模型<S, σ>是可满足的,简称Γ可满足,也称模型<S, σ>满足Γ,记为╞MΓ,也记为σ(Γ)=1。
▪(有效性)定义•定义:若合式公式Q对于一阶语言L的任意模型M=<S, σ>均可满足,即对任意结构S和任意赋值σ成立,则称公式集合Q是永真的或有效的,记为╞Q。
•定义:若合式公式集合Γ对于一阶语言L的任意模型M=<S, σ>均可满足,即对任意结构S和任意赋值σ成立,称公式集合Γ是永真的或有效的,记为╞Γ。
•定义:若公式Q对于一阶语言L的任意模型M=<S, σ>均不可满足,即对任意结构S和任意赋值σ都不成立,称公式集合Q是永假的,记为|≠ Q。
▪(相等关系与推论关系)定义:•定义:给定一阶语言L及它的两个公式Q,R,如果存在模型M=<S, σ>,使得σ(Q) = σ(R), 则称Q与R是在模型M等值,记为Q⇔MR。
•定义:如果对于任意模型模型M=<S, σ>,都有σ(Q) = σ(R), 则称Q与R 是逻辑等价,记为Q⇔R。
•定义:给定一个语言L , Γ是一个公式集合, Q 是一个公式。
若存在模型M=<S,。
代公理系统▪(形式系统)一个形式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各种初始符号。
初始符号是一个形式系统的“字母”,经解释后其中一部分是初始概念。
•(2)形成规则。
规定初始符号组成各种合适符号序列的规则。
经解释后合式符号序列是一子句,称为系统里的合式公式或命题。
•(3)公理。
把某些所要肯定的公式选出,作为推导其它所要肯定的公式的出发点,这些作为出发点的公式称为公理。
•(4)变形规则。
变形规则规定如何从公理和已经推导出的一个或几个公式经过符号变换而推导出另一公式。
经过解释,变形规则就是推理规则。
▪(公理系统)定义:•从一些公理出发,根据演绎法,推导出一系列定理,形成的演绎体系叫作公理系统。
•公理系统的组成:•符号集;•公式集:公式是用于表达命题的符号串;•公理集:公理是用于表达推理由之出发的初始肯定命题;•推理规则集:推理规则是由公理及已证定理得出新定理的规则;•定理集:表达了肯定的所有命题。
称•6).逗号:, ;•7).括号:(, )•(2).项定义:•1).个体常元是项;•2).个体变元是项;•3).若是t1,…,t n项,则是f k n (t1,…,t n)项。
•(3).公式集合:•1).若是t1,…,t n项,则Q k n (t1,…,t n)是公式。
•2).若Q是公式,则(⌝Q)是公式;•3).若Q和R是公式,则(Q→R)是公式;•4).若Q是公式,则(∀xQ)是公式。
•(4).公理集合:•1).公理模式A 1:Q→ (R→Q)•2).公理模式A 2:(P→ (Q→R)) → ((P→Q) → (P→R))•3).公理模式A 3:(⌝Q→⌝R) → (R→Q)•4).公理模式A4:∀xQ(x)→Q(x)[x/t] 其中,项t对于Q中的x是可代入的。
•5).公理模式A5:∀x(Q→R(x)) →(Q→∀xR(x)) 其中x不是Q中自由变元。
•(5).推理规则•1).分离规则(简称MP规则):从Q和Q→R推出R。
•├Q→((Q→R)→ R)•├Q∧(Q→R)→R•├(P→Q) →((Q →R) →(P →R))•├(⌝Q→R) →((⌝Q→⌝R) →Q)•├(Q→R) →((Q→⌝R) →⌝Q)•├(⌝Q→R ∧⌝R) →Q•├(P∧Q →R) →(P →(Q →R))•├Q→(R→(Q∧R))•├(P→Q) ∧(P→R) →(P→Q ∧ R)•├(P→R) →((Q→R) →((P∨Q) →R))•├∀xR(x) ↔∀y R(y)•├∃xR(x) ↔∃y R(y)•├Q(c) →∃xQ(x)•├⌝Q(c) →⌝∀xQ(x)•├∀xR(x) →∃xR(x)•├∀x∀y R(x,y) ↔∀y∀xR(x,y)•├∃x∃y R(x,y) ↔∃y∃xR(x,y)•├∃x∀yR(x,y) →∀y∃x R(x,y)•├∀x∀yR(x,y) →∀xR(x,x)•├∃xR(x,x) →∃x∃yR(x,y)•├∀x(P(x) →Q(x)) →(∀xP(x) →∀x Q(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