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例:AaBbCc 与 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后代有 2 种表现型; Bb×bb →后代有 2 种表现型; Cc×Cc →后代有 2 种表现型。 因而其后代有 2×2×2=8 种表现型。 六、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易于区分的性状) 2、科学的研究方法:由简单到复杂,一对到多对,单因素到多因素 3、科学的统计方法:统计学应用到遗传研究中 4、科学的实验程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为什么 F2 中出现 3:1)→提出假说(4 点)→演绎推 理→验证推理(测交)→得出结论 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 1、范围: ○1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2 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自由组合定律: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2、 适用条件: ○1 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2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3 观察子代样本数足够多; ○4 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5 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每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
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
。比例均为
。这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互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
不干扰的。
在自由组合定律中,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每一性状出现的概率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课反倒是龙卷风前一天我分页符ZNBX吃噶十
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
重组类型(表现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指亲本 P 中没有的表现型)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主题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一、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1 生命现象的共性特征:组成与构造、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转化、生命活动的调控、生命活动的增殖与发展。

1.2 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形态多样性、功能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1.3 生物学的特点:现象性、普遍性、科学性、功能性。

二、生物系统与生物系统层级2.1 生物系统: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体组成的动态系统。

2.2 生物系统层级:分子层、细胞层、器官及组织层、器官系列及系统层、个体层、种群层、生态系统层。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3.1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转基因、基因治疗。

3.2 组织工程:人类组织与器官的修复与再生。

3.3 生物制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

3.4 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基因编辑等。

四、生物认识的三个重要里程碑4.1 显微镜的发明4.2 配对规律的发现4.3 DNA的结构与意义的揭示五、细胞理论的建立5.1 细胞学的前提:细胞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

5.2 细胞理论的主要内容:(1) 所有生命形式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单位;(3) 细胞只由现有细胞分裂生成;(4) 细胞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载体;(5) 细胞在生物界中进行功能协调和分工。

5.3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六、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6.1 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古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基因组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内膜系统。

6.2 真核细胞:包括动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基因组结构复杂,有内膜系统。

七、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数据7.1 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物学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7.2 生物数据:基因组数据、蛋白组数据等。

7.3 生物信息资源:生物数据库、生物网络等。

八、生物伦理8.1 生物伦理的概念:研究生物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8.2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尊重个体、公正和责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XXX豌豆杂交试验(一)XXX选择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原因如下: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遗传学中常用的概念及分析如下: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例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高茎用D表示。

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例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矮茎用d表示。

5.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例如,DD或dd。

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6.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例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7.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例如:DD×dd、Dd×dd、DD×Dd等。

8.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例如:DD×DD、Dd×Dd等。

9.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例如:Dd×dd。

10.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例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必修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生物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生物课程是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必修二生物课程的第一、二章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章生命活动的细胞基础1.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

1.3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分裂,使得两个新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遗传信息。

无丝分裂:某些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繁殖,如蛙的红细胞。

1.4 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形成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后,不同类型的细胞逐渐发展出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组织:由相似或功能相关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单元。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2.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序列。

二级结构:氨基酸链折叠形成的局部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整个氨基酸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

四级结构:由多个蛋白质亚单位组成的复合结构。

2.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DNA:双螺旋结构,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RNA:单链结构,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3 糖类和脂质的生物学功能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也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

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4 酶的作用与特性酶: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2.5 代谢的基本过程代谢: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细胞机构一、细胞的发现1. 起源:17世纪时,韦尔切尔等人首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2. 层级:生物体的最小功能单位。

3. 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组成。

4. 界限: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比较1.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结构简单。

2.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细胞结构复杂。

三、细胞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 基质:细胞内无膜包被的物质。

2. 有膜体:内膜与外膜包围一定空间的细胞器。

3. 基本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细胞的界限;半透性;质膜运输和受体功能。

2. 线粒体:能量合成的场所;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

3. 溶酶体:内含酶类,具有消化、溶解作用。

4.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进行光合作用。

5. 细胞核:细胞的管理中心;包括染色质、核仁等结构。

五、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 有丝分裂:细胞生殖方式,保证细胞的数量和质量。

2.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形成四分体。

六、细胞的代谢1.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

2. 细胞呼吸:线粒体内进行,产生能量。

3. 光合作用:植物叶绿体内进行,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4. 发酵:有无氧条件下对糖类进行分解的过程。

七、细胞的运输1. 渗透:溶质在溶剂中的均匀分布。

2. 渗透压:单位溶液内的溶质浓度所产生的渗透压力。

3. 脆裂现象: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的不同会导致细胞的变形。

八、细胞的排泄1. 排泄体系:包括气体、水分、盐等身体废物的排泄。

2. 渗透调节: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九、细胞的感应1. 受体:接受刺激和信息的细胞组织。

2. 细胞的运动:针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细胞特征。

十、细胞的遗传1. 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

2. DNA的复制:复制过程中,进行DNA链分离、互补配对、合成新分子。

综上所述,第一章生物的细胞机构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生物学知识。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 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精巢(哺乳动物称),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卵巢。

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而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有变形期,而卵细胞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进行联会和四分体现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5.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取决于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新高一生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新高一生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新高一生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新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高一生物必修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和概念。

下面将介绍该学期的知识点及其重要内容。

第一章细胞与生物膜1. 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组成。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溶胞质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2.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同时,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细胞的识别。

第二章细胞呼吸与糖原醇代谢1. 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糖解、氧化、磷酸化。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2. 糖原与葡萄糖的代谢糖原是动物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通过糖原醇代谢产生葡萄糖燃料。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主要能源。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物质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DNA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复制和修复遗传信息。

2.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包括mRNA、tRNA、rRNA 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RNA在细胞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第四章生物基因组1. 基因与表现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素,由DNA组成。

基因的表达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征与性状。

2.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传递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第五章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1. 克隆技术克隆技术通过核移植等方法复制和繁殖生物个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在风险。

2.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用于改良和调控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有助于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实验过程。

- 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P)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₁)全部是高茎豌豆。

- 让F₁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₂)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 = 3∶1。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这些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所以F₁(Dd)产生的配子中,D∶d = 1∶1。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含D的配子与含d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所以F₂中会出现DD∶Dd∶dd = 1∶2∶1的比例,表现型为高茎∶矮茎 = 3∶1。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 测交的概念。

- 让F₁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测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 用F₁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高茎(Dd)∶矮茎(dd)=1∶1,这一结果验证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4. 分离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假说 - 演绎法。

1. 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 ∶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分析: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 .由题意知,该动物的毛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给出的代谢途径可知,A_B_dd为黑色,A_bbdd为褐色,aa____、____D_为黄色;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则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后代的杂交组合是64种,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

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黄色个体是aa____、____D_;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F2中黑色个体占比=9/(52+3+9)=9/64,褐色个体占比=3/(52+3+9)=3/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 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要出现3/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1/4×1/4。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是: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选育隐性性状的个体时无需连续自交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二、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拓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熟练记住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花的结构雌蕊结构双受精果实和种子形成与结构生物必修2 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1.豌豆是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杂交(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书P7★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异花传粉):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取粉→授粉→套袋(防干扰)(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DD × 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高茎 矮茎测交 Dd × dd配子 D d d测交后代 Dd dd高茎 矮茎1 :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并且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3 :1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 黄圆 × 绿皱 P : YYRR × yyrr↓ ↓F 1: 黄圆 F 1: YyRr↓自交 ↓自交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 rr yyrr9 : 3 : 3 :1 9 : 3 : 3 :1在F 2 代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YYRr 2/16 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 yyrr 1/16 1/16 绿皱YYrr 1/16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 × yyrr,但亲本为YYrr × 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 dd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dd
3: 1
2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d 矮茎
1
DD
F1:
Dd


F2: DD Dd 1:
1/16 绿皱
YYrr 1/16
重 组 单显(Y_rr) YYRr
类型
yyRR
2/16 1/16
3/16 黄皱
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 YYRR × yyrr,但亲本为 YYrr ×
yyRR,
F2 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二者是相对而 传还是细胞质遗
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2.性状类
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
式等。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
基因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P67)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与变异1、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DNA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2、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3、遗传密码:RNA上的三个连续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2、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2、原因:DNA复制过程中,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影响3、特点: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3、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4、染色体变异1、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2、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特点:染色体变异大多数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5、遗传病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2、分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第二章生物的进化1、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1、多样性:物种丰富、遗传多样、生态系统多样2、适应性:自然选择导致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2、进化的历程1、进化:物种在一定时间内逐渐演变的过程2、历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3、进化的证据1、化石证据:比较不同时期的化石,发现物种逐渐演变的过程2、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不同物种的器官结构,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或蛋白质序列,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进化的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理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进化理论:基因频率在种群中变化导致物种进化第三章生物与环境1、种群与群落1、种群: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群落:同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包括种群和生态关系2、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非生物因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2、环境保护:人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稳定性、美丽性,以及维护人类与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整理和复习相关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遗传与进化1.遗传基础-介绍了基因、染色体、DNA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

-解释了基因的表达与控制机制,介绍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遗传与进化-详细介绍了遗传的变异、随机性和可遗传性。

-研究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如突变、基因漂变、遗传偶合等。

-着重介绍了自然选择与繁殖隔离对进化的影响。

3.单倍型和嵌合型-解释了单倍型和嵌合型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了联锁和连锁不平衡的现象。

4.人类遗传与进化-研究了人类的进化历程,探讨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分析了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生物工程与技术1.DNA技术基础-介绍了重组DNA技术和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解释了DNA指纹的原理和应用。

探讨了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的关系。

2.人工选择与转基因技术-研究了人工选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家畜和作物的改良。

-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和抗病性等。

3.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探讨了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了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

第三章:细胞与遗传1.细胞的复制与分裂-探究了细胞的复制和生长过程。

-详细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释了同源染色体互换和基因重组的现象。

2.DNA与蛋白质合成-分析了DNA的复制过程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详细讲解了DNA的信息传导,如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调控和染色质调控。

-解释了基因突变和DNA修复的过程。

4.基因与优生优育-探讨了基因与智力、身高、性别等特征的关系。

-详细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的种群与群落-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解释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如共生、捕食、竞争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选用豌豆杂交实验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自花传粉;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豌豆花大,容易操作2、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1)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如豌豆的株高、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注意】看两个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在于抓住两个“相同”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杂交实验的操作要点(人工授粉的操作要点):①去雄:在花蕾期,将母本的雄蕊全部除去并套上纸袋隔离。

②人工授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并套袋。

③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注意】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实验过程中共有两次套袋处理。

上述人工授粉是针对雌雄同体的情况,而雌雄异花的情况不用去雄,如玉米。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遗传学常用符号及含义:2、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数量787277比例3:1(1)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产生的F1均为高茎豌豆【注意】正确区分正交和反交、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把一个亲本组合称为正交,那么交互性别的亲本组合就成为反交。

(2)F1(杂合子)自交产生的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3)孟德尔共进行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的性状分离比从2.82:1到3.15:1,这说明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绝不是偶然的。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提出的假设要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目的: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推知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从而验证孟德尔的假说的正确性2、方法:将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注意】(1)用F1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原因: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与含其他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不影响其他遗传因子的表达,这样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是一致的,从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比例就可以知道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你知道遗传因子是怎么发现的吗?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猜你感兴趣的:1.必修2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3.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百度文库4.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重点5.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1、豌豆的特点(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纯种。

(2)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去雄(开花之前)→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传粉→套袋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表示亲本,♂表示父本,♀表示母本↓表示产生下一代F1表示子一代F2表示子二代×表示杂交×表示自交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用大写字母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用小写字母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DD,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dd。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2、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4、个体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条件→ 表现型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正推类型:(亲代→子代)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⑴AA×AA AA 全显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⑶AA×aa Aa 全显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⑹aa×aa aa 全隐●逆推类型:(子代→亲代)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⑵全隐aa×aa⑶显:隐=1 : 1 Aa×aa⑷显:隐=3 : 1 Aa×Aa六、具体类型题分析及解题技巧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2、杂合体连续自交问题连续自交可使其后代的杂合子比例逐渐下降,而纯合子的比例逐渐上升,最终可导致后代群体的基因纯合,因而是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的主要方法。

注意到连续自交类各子代每种类型都自交。

3、淘汰杂交类淘汰杂交类中涉及到淘汰后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会发生改变,这一细节将决定整个分析的正确与否。

淘汰的方式有直接淘汰和间接淘汰,如人为选择、限定,某些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或含有致死基因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学会审题。

例1 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显致死的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解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Aa自交得到的F1中三种基因型的AA、Aa、aa个体分别占1/4,1/2,1/4。

但因为纯显致死,即AA的个体被淘汰,所以F1仅存Aa、aa两种个体,且所占比例分别为2/3,1/3。

故F1自交得到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Aa:aa=(2/3×1/2):(1/3+2/3×1/4)=2/3。

4、自由交配类自由交配/随机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

例2 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形,现让纯合的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现让F2中的红果番茄与红果番茄相交,其后代中杂合体占多少?A.3/4 B.4/9 C.1/9 D.1/6【解析】F2a控制黄果):交配方式基因型及比例♀1/3AA×♂1/3AA 1/9AA♀1/3AA×♂2/3Aa 1/9AA,1/9Aa♀2/3Aa×♂1/3AA 1/9AA,1/9Aa♀2/3Aa×♂2/3Aa 1/9AA,2/9Aa,1/9aa因此,后代中杂合体的比例为1/9+1/9+2/9=4/9。

故选B。

5、遗传发育类遗传发育类要注意所考查的对象是当代还是下一代,也就是要考虑是否受精的问题。

如种皮、果皮和果实分别是由未受精的珠被、子房壁和子房发育而来,所以基因型与母本一致;而胚和胚乳则是由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所以基因型与母本不一致。

例3 一株黄粒玉米(Aa)受以白玉米(aa)的花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果实可能的基因型有Aa、aa,且比例为1:1B.胚的基因型为Aa,胚乳可能的基因型为Aaa、aaa两种C.种皮的基因型为Aa,胚乳的基因型有AAa、aaa两种D.胚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Aa、aa,胚乳的基因型也有2种AAA、aaa两种【解析】由题可知,黄粒玉米为母本,所以果实、种皮基因型应与母本保持一致,胚的基因型可能有Aa、aa两种,胚乳的基因型有AAa、aaa两种。

故选C。

6、遗传系谱分析题遗传系谱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用“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一般规律或假设验证法对遗传病的类型作出准确判断。

在此基础上对基因型推断、相关概率计算等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以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3、结果分析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每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

比例均为。

这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作出的解释(1)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和,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和。

(2)杂交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表现型是。

(3)当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性状表现为种:、、、。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2、遗传图解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YYRR 1/16YYRr 2/16 9/16 黄圆双显(Y_R_)YyRR 2/16YyRr 4/16纯隐(yyrr)yyrr 1/16 1/16 绿皱YYrr 1/16单显(Y_rr)YYRr 2/16 3/16 黄皱yyRR 1/16单显(yyR_)yyRr 2/16 3/16 绿圆重组类型(表现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指亲本P中没有的表现型)三、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四、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在自由组合定律中,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每一性状出现的概率的乘积(乘法定理)。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1、配子类型的问题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Aa Bb cc↓ ↓ ↓2 × 2 ×1=4种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Aa×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Cc×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其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3、表现型类型的问题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Aa×Aa →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 →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 →后代有2种表现型。

因而其后代有2×2×2=8种表现型。

六、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1、正确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易于区分的性状)2、科学的研究方法:由简单到复杂,一对到多对,单因素到多因素3、科学的统计方法:统计学应用到遗传研究中4、科学的实验程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为什么F2中出现3:1)→提出假说(4点)→演绎推理→验证推理(测交)→得出结论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1、范围:○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2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自由组合定律: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2、适用条件:○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3观察子代样本数足够多;○4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5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