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攻略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探究型问题解答技巧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探究型问题解答技巧所谓存在性探究、探索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某种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
这类问题构思巧妙,对考察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推理的严密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存在性试题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中考试卷及各类竞赛考试中,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内容涉及到代数、几何等各知识点。
对存在性探索问题的解法思路一般是:先假设结论的某一个方面成立,通过结合已知条件数学公式、定理进行演算、推理论证,得到某一结论。
如果推理、演算得到的结论与某个已知条件、某个公式、定理相矛盾,说明我们前面的假设不成立;若通过推理、计算,得到的结论符合已知条件、公式、定理(包括客观的事实),说明我们前面的假设成立;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假设………推理…………否定或肯定结论…………得到结论”例1:如图所示,已知A(1,0)、B,C、D为直角坐标系内两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OC=2OA,以A点为圆心、OA为半径作⊙A。
直线CD切⊙A于D点,连结OD。
(1)求点D的坐标;(2)求经过O、B、D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3)判断在(2)中所得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ΔDCP∽ΔOCD?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例中第(3)小题是结论探索型题目。
欲判断在第2小题中得到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ΔDCP∽ΔOCD,可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入手去考虑。
从代数入手,可先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然后证明该点在⊙A上,进而证明该点满足条件ΔDCP∽ΔOCD。
从几何入手,可先考虑⊙A与x轴的另一交点(设为F)。
不难证明ΔDCF∽ΔOCD。
再证明点在(2)中所得的抛物线上,进而知F即为P点。
解:(1)连结AD,则AD⊥CD于D,作DE⊥OA于E。
∵点A坐标为(1,0),且OC=2OA,∴AC=3,∵sin∠ACD=,∴sin∠ADE=,∴AE=,因而OE=1-=,∴DE=,∴D点坐标为().(2)设抛物线y=ax2+bx+c经过O(0,0)、B()、D(),则C=0,且解得:,∴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设⊙A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F(2,0),连结DF,∵CD切⊙A于D,∴∠CDO=∠CFD,又∠DCO=∠FCD,∴ΔOCD∽ΔDCF,将x=2代入y=-x2+x中,得y=0,∴F(2,0)在抛物线上,∴点F即为所求的P点,∴抛物线y=-x2+x上存在一点P,使ΔPCD∽ΔDCO。
201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轮复习54页
六 方程专题6.1方程专题 一1.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A.2与3之间B.3与4之间C.4与5之间D.5与6之间2.不等式组221x x -⎧⎨-<⎩≤的整数解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已知x 2+16x+k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等于( ) A.64B.48C.32D.164.若3x =4,9y =7,则3x ﹣2y 的值为( ) A.74 B.47 C.﹣3 D.72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01)1(2=--+x k k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k=0时,方程无解B.当k=1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C.当k=-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D.当0≠k 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6.方程(k-1)x 2-1k -x+14=0有两个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1B .k ≤1C .k >1D .k <17.已知m 、n 是方程x 2+22x+1=0的两根,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 ) A .9B . ±3C .3 D . 58.已知βα,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3)x+m 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满足βα11+=-1,则m 的值是( ) A.3或﹣1 B.3 C.1D.﹣3或19.已知实数x 满足31=+x x ,则221xx +的值为 10.一元二次方程(m-2)x 2+3x+m 2-4=0有一解为0,则m 的值是 11.已知A=2x+y ,B=2x ﹣y ,计算A 2﹣B 2 =12.若(x 1,y 1)•(x 2,y 2)=x 1x 2+y 1y 2,则(4,5)•(6,8)= 13.一种书包经两次降价10%,现在售价a 元,则原售价为_______元.1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3=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α,β,则(α+3)(β+3)= 15.已知某工厂计划经过两年的时间,把某种产品从现在的年产量100万台提高到121万台,那么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约是________.按此年平均增长率,预计第4年该工厂的年产量应为_____万台. 16.如图,两根铁棒直立于桶底水平的木桶中,在桶中加入水后,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它的31,另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它的51.两根铁棒长度之和为220cm ,此时木桶中水的深度是 cm .17.解方程:22011x x x -=+-18.解不等式组:⎪⎩⎪⎨⎧+<+->+)6(3)4(4,5351x x xx19.关于x,y 方程组⎩⎨⎧=++=+my x m y x 32253满足x+y=2,求m 2-2m+1的值。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开放探索型问题
DC)
跟踪练习:(2013 · 上海)如图,在△ABC 和△DEF 中,点B,
F,C,E 在同一直线上,BF=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DEF,则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只需写 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解:∵BF=CE,B,F,C,E 在同一条直线上, ∴BC=EF. ∵AC ∥ DF,∴∠ACB=∠DFE.
2014年人教新课标版中考二轮复习
开放探索型问题
考点梳理
开放探索性试题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条件或结 论的不确定性,使得解题的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学生犹如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
探索性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一般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没 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需要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 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来确定所需求的结论、条件或方法,这类
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开放探索题常见的类型有:(1)条件开放探索型,即问题的条 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2)结论开放探索型,即在给 定的条件下,结论不唯一;(3)存在性探索型,即所得的结论是否 存在,有几种情况。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考点一 例1 条件开放探索型 (2013〃青海)如图, BC=EC,∠ 1=∠2,添
AP. 若 OA = 5 cm , OC = 3 cm , 则 AP 的 长 度 可 能 是
_______cm(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值即可).
解:因为 OC⊥ AB,所以由垂径定理,可得 AC=BC.在 Rt△AOC 中,OA= 5 cm, OC=3 cm,由勾股定理,可得
AC=4 cm,所以 AB= 8 cm.因为 AO≤AP≤ AB,所以 5 cm
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DEC,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添加任何辅助线 ).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圆的计算与证明(2)
第二讲:圆的切线与计算-2014年中考数学圆的二轮复习一、等腰( 边)三角形与圆例题1、 如图,在△ABC ,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分别交AC 、BC 于点D 、E ,点F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1)求证:直线BF 是⊙O 的切线;(2)若AB=5,,求BC 和BF 的长.例题2.已知:如图,O ⊙是Rt △ABC 的外接圆, ABC =90°,点P 是O ⊙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且PA=PB .(1)求证:PB 是O ⊙的切线; (2)已知PA =BC =2,求O ⊙的半径.相应练习11.已知:如图,在△ABC 中,BC=AC ,以BC 为直径的⊙O 与边AB 相交于点D ,DE⊥AC,垂足为点E . ⑴判断DE 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⑵若⊙O的直径为18,cosB =31,求DE 的长. 解:1题图3. 如图,点A、B、C分别是⊙O上的点,∠B=60°, CD是⊙O的直径,P是CD延长线上的点,且AP=AC.(1)求证:AP是⊙O的切线;(2)若AC=3,求PD的长.4、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1)求证:AB=AC;(2)求证:DE为⊙O的切线;(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5、已知:△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O在边AB上,⊙O过点B且分别与边AB,BC相交于点D,E,EF⊥AC,垂足为F.(1)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2)当直线DF与⊙O相切时,求⊙O的半径.二、相似或三角函数与圆例题3、(菏泽市)如图,BD为⊙O的直径,AB=AC,AD 交 BC于点E,AE=2,ED=4,(1)求证:△ABE∽△ADB;(2)求AB的长;(3)延长DB到F,使得BF=BO,连接FA,试判断直线FA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例题4.(2012•咸宁)如图,AB是⊙O的直径,点E是AB上的一点,CD是过E点的弦,过点B的切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BF∥CD,连接BC.(1)已知AB=18,BC=6,求弦CD的长;(2)连接BD,如果四边形BDCF为平行四边形,则点E位于AB的什么位置?试说明理由.相应练习 26.(清远市)如图,AB是⊙O的直径,AC与⊙O相切,切点为A,D为⊙O上一点,AD与OC相交于点E,且∠DAB=∠C.(1)求证:OC∥BD;(2)若AO=5,AD=8,求线段CE的长.7、(莆田市 )如图,在Rt △ABC 中,∠C=90º,O 、D 分别为AB 、BC 上的点,经过A 、D 两点的⊙O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且D 为弧的中点。
2014河北省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2014河北省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一、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1、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指学科组复习计划、教师个人复习计划、学生自己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结合本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阶段要求、采取的措施、想要达到的效果等.2、加强学科内集体研究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点比较分散,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果,我认为必须加强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研究.(二)阶段复习的具体措施第一阶段:单元复习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沟通联系时间:2月中旬——4月中旬.要求:以“中考说明”为标准,以“单元”、“章节’为顺序,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复习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前自主复习——课堂讲练结合——课后精简作业——自习反馈矫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1)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2)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形成网络;(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4)精选例题、精简作业,以中低档题训练为主,避免重复;(5)适当控制教学的难度,穿插少量的综合复习,避免在一个问题上讲解过深、过难,偏离复习方?.(6)注意复习的“新意”,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复习中,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通过提问和一组练习复习知识点:不等式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有关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等.在习题的选择上注意了平时教学中学生易混点、易错点,进行了归类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问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如化简含绝对值、根号的代数式,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等.值得注意的是:习题的配置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每道习题的讲解,力求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由于内容较多,提倡用多媒体教学,或提前将习题课前印发给学生,以节省时间.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把握重点抓住考点训练思维时间:4月中旬——6月上旬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关注中考热点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常见的复习专题:(1)题型专题:1、选择题解题技巧:排除法、特殊值法、反例法、图像法、观察法、测量法、操作法、比较法、(类似于多选题的方法)2、计算求解题3、操作探究题4、实验作图题A、要重学科说明在视尺规作图中新增内容和要求:(不写作法、不证明、保留痕迹)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数学思想方法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数学思想方法【考纲要求】数学思想方法在中考中的常考点有: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法以及代入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命题趋势】数与几何的综合题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很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主线,综合考查其他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难度较大,一般为中考中的压轴题.题型分类、深度剖析:考点一、分类讨论思想:例1、(2013 ·凉山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A,C 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 5 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由题意,当△ODP 是腰长为5 的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1)如图,PD=OD=5,点P 在点D 的左侧.过点P 作PE⊥x 轴于点E,则PE=4.在Rt△PDE中,DE=PD2-PE2=52-42=3.∴OE=OD-DE=5-3=2.∴此时点P坐标为(2,4).(2)如图,OP=OD=5.过点P 作PE⊥x 轴于点E,则PE=4.在Rt△POE中,OE=OP2-PE2=52-42=3.∴此时点P 坐标为(3,4).(3)如图,PD =OD =5,点P 在点D 的右侧.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则PE =4.在Rt △PDE 中,DE =PD 2-PE 2=52-42∴OE =OD +DE =5+3=8. ∴此时点P 坐标为(8,4). 答案:(2,4)或(3,4)或(8,4)归纳:分类讨论思想是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学数学的应用中十分广泛.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从而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思想,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从而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正确的分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考点二、数型结合思想例2、(2013·杭州)如图给出下列命题及函数y =x ,y =x 2和y =1x.①如果1a>a >a 2,那么0<a <1;②如果a 2>a >1a,那么a >1;③如果1a>a 2>a ,那么-1<a <0;④如果a 2>1a>a 时,那么a <-1.则( )A .正确的命题是①④B .错误的命题是②③④C .正确的命题是①②D .错误的命题只有③ 解:易求x =1时,三个函数的函数值都是1, 所以,交点坐标为(1,1).根据对称性,y =x 和y =1x在第三象限的交点坐标为(-1,-1),如果1a>a >a 2,那么0<a <1,①正确;如果a 2>a >1a,那么a >1或-1<a <0,②错误;如果1a>a 2>a ,那么a 值不存在,③错误;如果a 2>1a>a 时,那么a <-1,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命题是①④. 答案:A归纳: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考点三、化归转化思想:例3、(2013·重庆)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与对角线AC 交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解:设AB 的中点是O , 连结OE .S △ADC =12AD ·CD =12×4×4=8,S 扇形OAE =14π×22=π, S △AOE =12×2×2=2,则S 弓形AE =π-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8-(π-2)=10-π.归纳:将一个陌生的、未知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熟悉的、已知的问题的思想叫做化归思想,也叫转化思想.化归思想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归思想是数学的核心思想,又是未知通往已知的桥梁.跟踪练习:1、(聊城)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2 cm ,BC =8 cm ,点E,F,G 分别从点A,B,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 的速度均为2 cm/s ,点F 的速度为4 cm/s ,当点F 追上点G(即点F 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EFG 的面积为S(cm 2).(1)当t =1秒时,S 的值是多少?(2)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若点F 在矩形的边BC 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以点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2、(2013·漳州)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0B .b 2-4ac <0 C .当-1<x <3时,y >0 D .-b2a=13、(2013 ·烟台)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点 E 在 BC 上,四边形 EFGB 也是正方形,以 B 为圆心,BA 的长为半径画弧 ,连接 AF ,CF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总结精品资料数学思想方法一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数学思想方法(一)(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一、中考专题诠释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指把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整体是与局部对应的,按常规不容易求某一个(或多个)未知量时,可打破常规,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2013•吉林)若a-2b=3,则2a-4b-5= .思路分析:把所求代数式转化为含有(a-2b)形式的代数式,然后将a-2b=3整体代入并求值即可.解:2a-4b-5=2(a-2b)-5=2×3-5=1.故答案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没有明确告知,而是隐含在题设中,首先应从题设中获取代数式(a-2b)的值,然后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对应训练1.(2013•福州)已知实数a,b满足a+b=2,a-b=5,则(a+b)3•(a-b)3的值是.1.1000考点二: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2014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14中考数学复习指导每年的中考都是数学成绩拉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我们数学教师关心研究的问题。
注重学法指导,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能切实提高数学复习的质量。
学校组织部分初三老师到长春参加中考研讨会,听了专家的报告,学习了很多宝贵经验。
结合这些经验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我校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求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们将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1、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吉林省学业考试指导纲要,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我们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按照课程标准给学生重新梳理哪些知识点是识记,哪些知识点是理解,哪些知识点是运用。
如在复习实数时,我们将实数的有关知识按照课标要求中的识记、理解、运用整理出来,然后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将每个知识点给学生整理出来,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过“三关”,第一关“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第二关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第三关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2、我们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3、我们定期检测,及时反馈。
练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
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
我们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圆的选择题训练学习(1)、
第一讲:圆的选择题训练学习----2014年中考数学圆的二轮复习一、知识点睛1.相交弦定理:圆内两弦相交,交点分得的两条线段的乘积相等。
即:在⊙中,∵弦AB 、CD 相交于点P ,∴ =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即:在⊙中,∵PA 是切线,PCB 是割线∴ =3.(沈阳市)如图,PA 切⊙O 于点A ,PBC 是⊙O 的割线且过圆心,PA =4,PB =2,则⊙O 的半径等于 ( )(A )3 (B )4 (C )6 (D )8二、专 项 训 练1一、选择题1.(西城区)如图,BC 是⊙O 的直径,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 )(A ) 15 (B ) 30 (C ) 45 (D )602.(朝阳区)已知:如图,⊙O 半径为5,PC 切⊙O 于点C ,PO 交⊙O 于点A ,PA =4,那么PC 的长等于 ( )(A )6 (B )25 (C )210 (D )2143.(北京市朝阳区)如果圆锥的侧面积为20π平方厘米,它的母线长为5厘米,那么此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等于 ( )(A )2厘米 (B )22厘米 (C )4厘米 (D )8厘米4.(重庆市)如图,⊙O 为△ABC 的内切圆,∠C =90,AO 的延长线交 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 )(A )54 (B )45 (C )43 (D )655.(河北省)如图,AB 是⊙O 直径,CD 是弦.若AB =10厘米,CD =8厘米,那么A 、B 两点到直线CD 的距离之和为 ( )(A )12厘米 (B )10厘米 (C )8厘米 (D )6厘米6.(河北省)某工件形状如图所示,圆弧BC 的度数为 60,AB =6厘米,点B 到点C 的距离等于AB ,∠BAC = 30,则工件的面积等于 ( )(A )4π (B )6π(C )8π (D )10π8.(哈尔滨市)已知⊙O 的半径为35厘米,⊙O '的半径为5厘米.⊙O与⊙O '相交于点D 、E .若两圆的公共弦DE 的长是6厘米(圆心O 、O '在公共弦DE 的两侧),则两圆的圆心距O O '的长为 ( )(A )2厘米 (B )10厘米 (C )2厘米或10厘米 (D )4厘米9.(甘肃省)弧长为6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60,则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 ( )(A )6 (B )62 (C )12 (D )1810.(甘肃省)如图,在△ABC 中,∠BAC = 90,AB =AC =2,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 (B )2 (C )1+4π (D )2-4π 1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为18,那么圆的面积为 ( )(A )18π (B )9π (C )6π (D )3π12.(南京市)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的上a ,分别以C 、F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61a π (B )231a π (C )232a π (D )234a π13.(安徽省)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高是4,则这个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 )(A )12π (B )15π (C )30π (D )24π14.(安微省)已知⊙O 的直径AB 与弦AC 的夹角为 30,过C 点的切线PC 与AB 延长线交P .PC =5,则⊙O 的半径为 ( )(A )335 (B )635 (C )10 (D )5 15.(福州市)如图:PA 切⊙O 于点A ,PBC 是⊙O 的一条割线,有PA =32,PB =BC ,那么BC 的长是 ( )(A )3 (B )32(C )3 (D )3216.(河南省)如图,⊙A 、⊙B 、⊙C 、⊙D 、⊙E 相互外离,它们的半径都是1,顺次连结五个圆心得到五边形ABCDE ,则图中五个扇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 )(A )π (B )1.5π(C )2π (D )2.5π17.(新疆乌鲁木齐)在半径为2的⊙O 中,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1,则弦AB 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可以是 ( )(A ) 60 (B ) 90 (C ) 120 (D )15018.(成都市)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P ,CD =10厘米, AP ∶PB =1∶5,那么⊙O 的半径是 ( )(A )6厘米 (B )53厘米(C )8厘米 (D )35厘米19.(成都市)在Rt △ABC 中,已知AB =6,AC =8,∠A = 90.如果把Rt △ABC 绕直线AC 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 1;把Rt △ABC 绕直线AB 旋转一周得到另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 2,那么S 1∶S 2等于 ( )(A )2∶3 (B )3∶4 (C )4∶9 (D )5∶1220.(苏州市)如图,⊙O 的弦AB =8厘米,弦CD 平分AB 于点E .若CE =2厘米.ED 长为 ( )(A )8厘米 (B )6厘米 (C )4厘米 (D )2厘米21.(镇江市)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E 为DC 的中点,直线BE 交⊙O 于点F .若⊙O 的半径为2,则BF 的长为 ( )(A )23 (B )22 (C )556 (D )55422(扬州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D = 15,则∠BAD 的度数为 ( )(A ) 75 (B )72(C ) 70 (D ) 6523.(昆明市)如图,扇形的半径OA =20厘米,∠AOB = 135,用它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此圆锥底面的半径为 ( )(A )3.75厘米 (B )7.5厘米(C )15厘米 (D )30厘米24.(昆明市)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23平方厘米,则此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 )2厘米 (B )4厘米(C )6厘米 (D )8厘米25.(广东省)如图,若四边形ABCD 是半径为1和⊙O 的内接正方形,则图中四个弓形(即四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2π-2)厘米 (B )(2π-1)厘米(C )(π-2)厘米 (D )(π-1)厘米。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动态型问题
∴∠AOE=2∠ACE=144°.
∴点E 在量角器上对应的读数是 144°.
答案:144°
考点三、面动型问题 例3、(2013 · 潍坊)如图 ,将一个边长为 2 的正 方形 ABCD 和一个长为 2、宽为 1 的长方形 CEFD 拼在一起, 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ABEF.现将小长方形 CEFD 绕点 C 按顺时
2 3 = 2 k +b , P 、 M 的 直线 解 析 式为 y = kx + b , ∴ 3 解得 k2t+ b= 0, 3 k= , 3( 1-t) 3 2 3t 即直线 PM: y= x- , 3 ( 1 -t ) 3 ( 1 -t ) - 2 3t b= , 3 ( 1 - t )
∴BE=CE=CE′=4. ∵AB⊥BC,CD⊥BC,
∴CF∥AB,△CE′F∽△BE′A.
CE′ CF 4 CF ∴ = ,即 = ,解得 CF=2. BE′ AB 8+4 6
∴DF=CD-CF=6-2=4.
答案:D
考点二、线动型问题 例 2:(2013 年甘肃兰州)如图 ,量角器的直径与直角
三角板 ABC 的斜边 AB 重合,其中量角器 0 刻度线的端点 N 与
即 3(1- t)y=x-2t.又 0≤ t≤2 时, Q(3- t, 3),代入 上式,得: 3(1- t)× 3= 3-t-2t,恒成立,即 0≤ t≤2 时,
P、M、Q 总在一条直线上,即 M 在直线 PQ 上;2<t≤3 时,OQ
4- t 3( 4- t) = 4- t,∠QOP= 60°,∴Q( , ),代入上式, 2 2 3( 4- t) 4- t 4 得: × 3(1- t)= - 2t,解得:t= 2 或 t= , 2 2 3 均不合题意,应舍去. ∴综合所述,可知:过 A、B、C 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直 线 OB 和 PQ 能够交于一点,此时 0≤ t≤2.
中考数学的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中考数学的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以下是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1.了解考试要求:首先,学生需要明确了解数学考试的主要内容和考试形式。
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制定复习计划,并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时间。
2.审视学习情况:学生需要仔细回顾自己在第一轮复习中的学习情况,查找和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的复习,注重强化和提升自己的不足。
3.复习基础知识: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算、代数、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学生应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掌握核心知识。
4.做大量练习题:练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做大量的习题,包括选择题、解答题和应用题。
同时要注重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解题方法,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5.掌握解题技巧: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查找规律、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等。
这些技巧可以在解决一些较困难的问题时发挥作用,提高解题的效率。
6.合理利用资源:学生可以运用多种资源来辅助复习,如教辅材料、习题集、网络资源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资源,辅助学习和练习。
7.做试题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考试水平,并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可以找一些历年中考试卷进行模拟训练,熟悉考试形式和要求。
8.注意总结和归纳: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概括。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9.重视错误的分析与改正: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重视错误的分析与改正。
对于错题和不会的题目,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解题的漏洞所在,并进行改正和强化。
10.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最后,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
要保持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通过以上的复习策略与方法,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中考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为中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规律探索型问题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规律探索型问题【考纲要求】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命题趋势】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考点一、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例 1 (2013 年浙江湖州)如图将续正整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 7 行第 7 列的数x 是__________.解:第一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2,第二列与第三列差3,第三列与第四列差4,…,第六列与第七列差7;第二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 3,第二列与第三列差 4,第三列与第四列差5,…,第五列与第六列差7;第三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 4,第二列与第三列差 5,第三列与第四列差 6,第四列与第五列差7;…第七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8,是30,第二列与第三列差9,是39,第三列与第四列差10,是49,第四列与第五列差11,是60;第五列与第六列差12,是72,第六列与第七列差13,是85.另解,供参考.观察对角线上数字的规律,1,5,13,25,…,后一项比前一项依次多 4,8,12,…,∴x =25+16+20+24=85,即 x =85.答案:85归纳: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每一行中前一列与后一列的关系.考点二、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例2 (2013·衢州)如图,在菱形ABCD 中,边长为10,∠A =60°.顺次连接菱形ABCD 各边中点,可得四边形A 1B 1C 1D 1;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可得四边形A 2B 2C 2D 2;顺次连接四边形A 2B 2C 2D 2各边中点,可得四边形A 3B 3C 3D 3;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四边形A 2B 2C 2D 2的周长是_______;四边形A 2 013B 2 013C 2 013D 2 013的周长是_______.解:连接AC ,BD ,根据菱形和矩形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矩形A 1B 1C 1D 1的周长为2(5+53),菱形A 2B 2C 2D 2的周长为20,矩形A 3B 3C 3D 3的周长为5+53,菱形A 4B 4C 4D 4的周长为10,矩形A 5B 5C 5D 5的周长为5+532,菱形A 4B 4C 4D 4的周长为5,……所以四边形A 2 013B 2 013C 2 013D 2 013的周长即为第1 007个矩形的周长为25+5321 006.故填20,5+532. 归纳:图形中既有矩形又有菱形,序号为奇数的是矩形,序号为偶数的是菱形;后面每一个小矩形的面积都是前一个矩形面积的一半,后面每一个小菱形的面积都是前一个菱形面积的一半;由四边形的序号先确定是矩形还是菱形,再根据图形面积与序号之间的关系求出相应的面积.跟踪练习:1、(2013·日照)如图,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图形中M 与m ,n 的关系是( )A .M =mnB .M =n (m +1)C .M =mn +1D .M =m (n +1)2、(2013 ·兰州)如下图 ,在下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3,0),B (0,4),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_.3、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 3n+1 个基础图形组成.4、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1应标在( )A .第502个正方形的左下角B .第502个正方形的右下角C .第503个正方形的左上角D .第503个正方形的右下角5、 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接△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10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91B .101C .9)21(D .10)21( 6、探索规律:根据下图中箭头指向的规律,从2004到2005再到2006,箭头的方向是( )A .B .C .D .。
2014中考数学的备考三要点
2014中考数学的备考三要点
数学不同于语文的感性累积,很多人都习惯在考前进行刷题战术,希望能刷出高分。
这样的题海是否正确呢此外,在中考数学中又有什么答题技巧呢
二轮复习需回归课本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复习都有两轮。
第一轮就是基本上让学生把在初一、初二或者是初三上学期学的内容再回忆起来。
因此,第一轮复习更多侧重于知识的回顾;而第二轮复习,则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合理回归教材,将书读薄。
学生需要对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发现考点在哪里;第二,温故而知新。
以新的视角去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三,合理利用。
即对书中某些典型例题、习题应当合理利用,变式拓展,总结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这是因为命题的老师很喜欢把书上的课题进行一个拓展之后作为我们的考题,同时也让学生更重视课本。
考试可预估难度调整策略
在考试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艺高人胆大,拿了试卷就直接从后往前做;有的同学则争分夺秒,答题铃声还没响就匆匆做题,这些都
是不可取的。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操作探究型问题
2014年数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操作探究型问题【考纲要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加强了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直觉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命题趋势】操作题要求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猜想,得出结论.这类题型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命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型分类、深度剖析:考点一、变换作图:例 1 、图①、图②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和点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①中画出△ABC(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为直角三角形(画一个即可);(2)在图②中画出△AB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D为等腰三角形(画一个即可).解:(1)正确画图(参考图①~图④,画出一个即可).(2)正确画图(参考图⑤~图⑧,画出一个即可).归纳:解决此类问题,主要是抓住要确定的点和原来的点的关系,以及要确定的图形的特征。
考点二、分割与剪拼:例2、 (2012·广安)现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纸板,量得周长为32 cm,底比一腰多2 cm.若把这个三角形纸板沿其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四边形,请画出你能拼成的各种四边形的示意图,并计算拼成的各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解:设AB=AC=x cm,则BC=(x+2) cm.根据题意得x+2+2x=32,解得x=10.因此AB=AC=10 cm,BC=12 cm.过点A作AD⊥BC于点D,∵AB=AC,AD⊥BC,∴BD=CD=6 cm,AD=AB2-BD2=8(cm).可以拼成4种四边形,如图所示:图①中,∵AB=10 cm,∴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10×2=20(cm);图②中,AD=AE2+DE2=162+62=273(cm),∴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AD+BC= 273+6(cm);图③中,BC=BE2+CE2=122+82=413(cm),∴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BC+AD=413+8(cm);图④中,S△ABC=12AC×BC=12AB×OC,∴OC =AC×BCAB=245(cm).∴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245×2+10=19.6(cm).归纳:在解决图形的分割与拼接问题时,注意一方面观察图形的特点关系,即线段的关系、角的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计算,必要时需要实际操作.跟踪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的∠C为90°,将三角形纸片沿着图示的中位线DE剪开,然后把剪开的两部分重新拼接成不重叠的图形,下列选项中不能拼出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等腰梯形D.直角梯形2.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A.5 B.6 C.7 D.8二、填空题3.将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板放置在一张矩形纸片上,按图示画线得到四边形ABCD,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________.4.学剪五角星:如图,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①的虚线对折,得到图②,然后将图②沿虚线折叠得到图③,再将图③沿虚线BC剪下△ABC,展开即可得到一个五角星.如果想得到一个正五角星(如图④),那么在图③中剪下△ABC时,应使∠ABC的度数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5.(1)如图1,△ABC中,∠C=90°,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写作法,但须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如图2、图3所示.请你判断,能否分别画一条直线把它们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请写出分割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图1 图2 图36.阅读并操作:如图①,这是由十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对这个图形进行适当分割(如图②),然后拼接成新的图形(如图③).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并且拼接后新图形的顶点在所给正方形网格图中的格点上(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请你参照上述操作过程,将由图①所得到的符合要求的新图形画在下边的正方形网格图中.(1)新图形为平行四边形;(2)新图形为等腰梯形.。
2014年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初三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专题选的准不准,取决于对教学大纲和中考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
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
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三、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6月初】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
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
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给特殊的题加批语。
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2014年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5篇材料)
2014年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5篇材料)第一篇:2014年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2014年安徽中考数学复习策略2014年中考迫在眉睫,考生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这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
以下就结合近几年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经验,谈谈今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明确命题的原则与规律,熟知考纲与课标安徽省的考试命题以数学学科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安徽省中考两考合一的形式决定了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一般基础题所占的比例为70%、中等试题占20%,难题所占比例为10%。
因此在中考来临之际,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自我,树立信心,相信自己。
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知识网络、夯实数学基础一轮复习要回归课本,把各章的知识点绘制成知识网络图,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架构知识的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做题训练,加强知识的应用。
“做好基本题,确保基本分”是中考成功的秘诀;“基础题零失分,难题多得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在中考中真正拉开考生档次的并不是人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难题,而是中低档题;难题得分少是共同的,而造成差距的是容易题丢分的多少,少失分就是多得分,这是一个规律。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提高,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注重知识的不断深化,尽量避免纠结于难、烦、偏、怪的题目。
三、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自我归纳,查缺补漏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完整word版)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归纳猜想型问题),推荐文档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归纳猜想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一一般一一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 -2a2, 4a3, -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 (n-1), a的指数为n. 解:第八项为-27a8=-128a 8.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对应训练1. (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 ,-2X2,4X3 ,-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 __________ .1 . (-2)n-1x n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攻略离中考还有50多天,多数学校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
同学们,除了在校跟着老师进行复习外,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在家应该怎样复习,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回归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以基础题为主,回归课本,从概念的引入和表述中,并联系它在解题中的作用,更容易把握住概念间的联系;从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联想公式定理,及其证明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总之,回归数学课本,可帮助夯实基础,强化解题思路的方向感。
复习以前做错的题目
多数初三学生都会有一本错题本,里面记录着做错的题目,复习时应该抽时间把错题本上的题目再详细看一遍或者做一遍,进行强化训练。
有选择地做题
在学校老师会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做整套的模拟卷,那么在家里,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些题目,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三类题做。
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后一类是自己以前做得比较慢的。
这三类题往往是掌握得不太好的地方。
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通过挖掘一些题的解法中的数学思想,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认真对待老师讲过的有难度的题目
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知道了一些较难题目的解题思路时,课后还有必要动手写出解答过程,在完成解答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样有助于对题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