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利与弊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占据全球制造业市场的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它既有比较优势,也存在竞争劣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商品,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都得到了有效管理。
这种供应链体系确保了高效率的生产和交付,使中国制造业能够及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 大规模生产中国制造业通常以大规模生产为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产品。
这种规模经济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4.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从低端产品到高科技产业,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二、竞争劣势1.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的供给将受到限制。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成本可能会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构成挑战。
3. 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还缺乏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缺乏知名品牌限制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技术水平不足尽管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方面存在差距,这使得它在某些领域面临竞争劣势。
总结: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供应链体系、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
然而,它也面临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缺乏自主品牌和技术水平不足等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生产大国。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具有规模、效益、质量、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特点,且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渐完成从靠低成本吸引订单到靠质量和技术赢得市场的转型,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2. 技术创新的机遇。
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新技术正飞速发展,而这些技术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可能性。
例如,智能制造是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而中国也正在积极推行智能制造,并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
3. 地缘政治的机遇。
近年来,全球关于全球化、保护主义、一带一路等议题的讨论,已经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中国在全球各地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或投资项目,而全球关于“脱钩”“分裂”的言论和行动,让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出现了更多的空间。
二、挑战1.环保问题。
中国制造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由此也导致了环保的问题。
中国开矿、冶炼、制造都需要大量的能源,并且由于一些厂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环保,导致污染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而随着全球绿色环保的关注,中国制造业需要面对更加苛刻的环境要求,例子有:清洁能源、减少对重金属的使用、制造中的排放标准等等。
2. 成本压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中国的人均工资、物价、土地租赁等成本均逐步攀升。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向高端制造转型,但高端制造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利润,而且随着技术的提高,高端商品也更容易被产地上的其他国家取代。
3.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工人的平均年龄正在上升。
这种现象加剧了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国内的劳动力资源因匮乏而变得更加昂贵。
中国制造行业分析
中国制造行业分析中国制造业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强国之一。
下面将对中国制造业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
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充足。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使得中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大量的产品。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方面也有所提升。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许多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转让。
再次,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庞大。
中国制造业覆盖了许多行业,包括电子、汽车、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各个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庞大,规模大,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保监管等。
其次,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竞争力。
总之,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低廉、技术水平提升、规模庞大等优势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环境污染和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也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新兴市场需求: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量大,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这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4. 供应链整合: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供应链体系,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二、挑战1. 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失去一部分优势。
2. 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但中国目前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3. 环境压力: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环保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4. 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相对较弱,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 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拓展新兴市场,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3. 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 加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结论: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开拓新市场、推动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环保意识和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将能够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根据对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各个产业中的净出口值计算,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行业中:服装业、纺织业、食品工业、文体用品、皮革和家具制造等轻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 比较劣势集中在以下行业中:?? 普通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仪器仪表等行业。
一、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分析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或劣势,可以发现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些加工程度比较浅,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都不太高的产业。
形成这样的产业格局,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促成的。
这些比较优势产业的最大优势在成本优势,而在国外市场营销及产品品牌方面的优势却比较弱,因而,现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对我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效应目前还不是很明显。
?? 第二、比较劣势产业中除因资源短缺的造纸业外,其余均是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我国的有一些支柱产业也属于比较劣势产业。
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现状看,资本密集?蚣际趺芗 筒 ?既是我国目前的工业优势之所在(占制造业的比重较大),又是政府扶持的产业,如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可是,这些产业目前在国际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后首当其冲要遭受冲击,这将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 第三、把我国制造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或劣势与企业竞争优势结合起来看,我国大型企业的产业分布,除了纺织服装行业外,大多数集中于我国的比较劣势行业之中,主要是石油和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电力行业中。
从发达国家来看,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大多数集中在一些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型产业中,不完全竞争的产业或市场环境是其产生的主要源地。
可是,目前我国这些产业仍处于比较劣势,因此,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能与国际跨国公司相匹敌的能力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
由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位置,中国制造业可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来大规模生产商品。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劳动力的相对低廉。
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雇用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中国制造业还有规模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劳动力,这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销售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拥有劳动力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众多,而且工人们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经验丰富。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在技术和经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由于中国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追求高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排放和资源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压力。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劣势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也趋于紧张,这使得劳动力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一些企业开始将产业迁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竞争劣势之一。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主要是以低成本生产为主,而缺乏自主的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老师好,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王斌,首先我想陈述的是我方观点是中国制造弊大于利。
可能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给中国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在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是制造业企业产品附加价值低和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
中国最出色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长虹、TCL等公司,利润率明显递减,甚至亏损。
企业通过购买跨国公司的关键元件,如松下的压缩机、本田的发动机、英特尔的处理器和摩托罗拉的芯片,使中国成为欧美企业高附加值元件产品的最大市场。
处在价值链末端的中国制造企业,仅仅获得了销量高速增长的脸面;而跨国公司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却帮助其母国获得了谴责中国贸易顺差的理由。
目前环境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困扰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25年将超过排在第一位的美国,而巨大的煤炭消费量以及水泥产量提高大幅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报告表示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太平洋最大的海洋污染源,同时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和海洋局对20个沿海城市的考察,在接近一半的城市中,有5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明确要求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表示中国需要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担负自己的责任,必须抓紧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温家宝表示目前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应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中国政府表示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出口政策等方式,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而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
在已经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表示政府工作的主基调就是遏制污染、增加社会服务支出、确保通过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同时温家宝还表示将提高科研及开发经费,帮助中国减少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依赖。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很多结构性矛盾和主要问题。
1 制造业产出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美国平均1 8人1辆轿车,德国2 1人1辆轿车,日本2 9人1辆轿车。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二O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目录1.比较优势 (1)1.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 (1)1.2我国劳动力低的比较优势 (2)1.3我国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4)2.竞争劣势 (4)2.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劣势的变化情况 (4)2.2我国劳动力的比较劣势 (5)2.3我国制造业中技术含量的比较劣势 (5)2.4中国企业竞争力低的原因 (5)3.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词 (8)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摘要: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存在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业领域渗透。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利用和体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环节,但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组织管理,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关键字:制造业,比较优势,竞争劣势,创新能力,人力成本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Abstract:in an open and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may permeate all the markets or industries that have endowments, resour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enterpris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often reflec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China manufacturing is the most can use and reflect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elements of the industry, is also the most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nk, but in capitalism under the impact of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ust develop their own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arketing,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brand etc.Key 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innovation ability, labor cost1.比较优势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竞争劣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这为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这一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来华设厂,从而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 产业链完备中国制造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制造到最终装配的完整产业链,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上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完备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国制造业赢得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3. 高效的制造能力中国制造业在大规模生产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中国制造业以规模化生产为特点,能够迅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快速的交货速度使得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竞争劣势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劣势。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差距。
这限制了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能力。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压力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生产和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3.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竞争力。
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而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链价值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三、发展方向和对策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中国制造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的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差异和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国家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不仅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而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二、质量控制与品牌建设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以高质量和可靠性而著称。
其产品不仅满足国际标准,还具有较高的品质认可度和品牌价值。
这得益于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品牌建设策略。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在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虽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在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往往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这些国家采用更多的绿色制造技术和环保措施,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与此相比,中国制造业在环保问题上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环境压力增加,中国需要加强环境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劳动力成本与人工智能应用中国制造业一直以其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著称。
这使得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开始更多地应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研发,以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制造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内外部形势的背景分析1.国内形势分析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投资环境不利等问题。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也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
2.外部环境分析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激烈。
同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需求不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下降,对高端、智能、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2.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制造业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不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3.投资环境不利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投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4.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困扰我国制造业的一大问题。
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用工难等现象。
5.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应对策略和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培育一批高技术人才,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升级。
3.优化投资环境改善金融支持和融资环境,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5.推动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为绿色制造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出口市场,与国外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合资合作。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1. 产业规模与结构中国制造业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产值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的制造业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领域为主,且分布相对广泛,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进步。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研发投入的支持,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中国的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人工成本和环境压力尽管中国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工成本和环境压力仍然是现状中的主要挑战。
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减少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迫使中国制造业调整生产方式,转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从“大而全”到“强而精”的转型升级。
制造业将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将更加智能化,增强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2. 跨界融合与创新驱动未来,中国制造业将与服务业、互联网等不同领域进行融合与创新。
制造业将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将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创新驱动型国家。
3.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将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标准,以鼓励企业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
制造业将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4. 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制造业将继续在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1.低成本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良好的基础设施: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包括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电力等方面。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效率和生产能力。
3.较高的生产规模:中国制造业具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批量生产产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大规模订单和客户需求。
4.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中国制造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他们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以及快速调整供应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使中国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5.先进的制造技术:中国制造企业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吸收、引进和掌握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加工、装配、自动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相对较弱,依然大多数是按照国外企业的技术和设计进行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价值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2.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中国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相对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竞争力。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较低,对全球市场的高端市场需求有限。
3.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治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面临很大的竞争劣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要求。
4.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导致成本优势减弱。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也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中国制造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升级据德国《明镜》周刊、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金融危机后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中国政府强力推动的结构调整,意味着过去以廉价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面临着阶段性的转变。
中国曾是发明家的乐土。
但500年前,这个国家便失去了创新力,因为皇帝们对新事物没有足够兴趣。
现在,中国又想回来了,“本土创新”,这已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官方描述。
用一名中国官员的话说:“我们需要自己的品牌,而且要迅速。
”但让很多企业感到困惑的是,过去的“中国制造”面临压力,新的“中国制造”模式又在哪里?中国提出了产业升级的目标,但“中国制造”升级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升级的空间又在哪里?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托雷多艺术博物馆中,有一个造价3000万美元的“玻璃馆”(Glass Pavilion),这是美国“玻璃城”的象征,也是当地玻璃制造者留下的遗产。
不过,这座“玻璃馆”却不是用美国本土玻璃制造的,而是用进口自中国的工艺复杂的、弯曲的玻璃建造的。
《华尔街日报》称,整个美国没有哪家公司有能力满足这座流线型馆舍的尖端建筑规格,尽管这项2006年发包的工程所使用的玻璃热弯和层压技术,正是数十年前托雷多本地人发明的。
多年以来,西方关注的都是中国服装和家具生产商等低技术出口企业所造成的威胁。
但在玻璃行业所发生的情况,却让人看到一种更强大的挑战已经到来,这就是中国拥有高技术专业能力的尖端、资本密集型企业,正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中国机械制造企业之一的三一集团(SANY),也把市场拓展到了世界工程大国德国境内。
这家工业企业集团,正在科隆附近建造的混凝土泵厂计划于2011年初投产。
三一集团的雄心是,面对通常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德国工程集团,三一集团要直击德国出口成功的核心!三一集团的高管称,“我的体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从低成本的廉价产品转向更加精密的产品。
”这种迹象不只发生在一两个行业。
实际上,在全球需求重心已向中国转移的那些行业,如钢铁、机车、铁路系统、涡轮机、特种玻璃、商用车辆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露出头角的现象并不少见。
我国制造企业的swot分析报告
我国制造企业的swot分析报告一、概述SWOT分析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评估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对我国制造企业的SWOT分析进行阐述,并从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期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
二、内部优势1.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其中具备各类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劳动力数量庞大,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2. 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我国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在全球供应链中起到重要的角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有利于优化成本、提高效率。
3. 大规模生产优势: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具备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4. 科技人才储备丰富: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内部劣势1. 制造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国制造业存在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制约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和附加值的提升。
2. 制造业绿色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我国制造业在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上相对滞后,高耗能、高排放现象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使企业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造企业在创新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外部机会1. 产业链集聚效应: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整,可以依托集聚效应,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
2. 国内市场需求大: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市场需求巨大,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
4. 技术升级和创新推动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技术升级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机会。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一、介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和优势。
二、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较复杂,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电子、机械、化工、汽车等多个行业。
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高度专业化,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的电子产业和美国的航空航天业等。
三、技术水平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他们在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和质量控制方面投入巨大,并拥有一流的研发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尚缺乏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
四、质量控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注重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他们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ISO认证等方式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品质。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挑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五、环境保护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致力于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而中国制造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
六、劳动力成本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和制造业转移。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其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七、支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享受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包括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转让等。
中国也在近年来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以促进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内容包括相关统计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等,以进一步支持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1.ISO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认证,用以证明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以年均增长17.9%的速度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涵盖汽车、电子、机械、钢铁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改革、外贸开放、技术升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二、挑战(一)成本上升过去,中国制造业以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优势。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物价、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这限制了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令一些低附加值产品不再具备价格优势。
(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中国制造业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的缺失,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进口技术或技术引进才能开展业务。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在全球市场上与合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竞争。
(三)不断升级的技术要求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制造业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老产品的技术含量,研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但是,在这个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实力还不够强大,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环境保护压力现代工业带来的环境压力是不可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机遇(一)高端制造业转型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转向高端制造业是必然趋势。
中国拥有众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和工程师,有实现高质量创新的强烈愿望和能力。
因此,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是中国制造业正在积极发展的方向。
(二)产业升级的机遇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进一步升级企业管理、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加强人才培训、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体系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一、中国制造业的优势1. 人力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资源,这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庞大的国内市场也带来了大量的需求,助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 产业链完善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相对完善。
这使中国制造商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 低成本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此外,中国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也为制造商提供了更多利益。
4. 规模经济效应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二、中国制造业的劣势1.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技术创新不足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虽然中国在一些传统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依赖外部需求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出口市场。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对于全球经济波动较为敏感,一旦外部市场萧条,中国制造业将面临严重挑战。
4.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逐渐上升。
这使得一些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成本压力,必须寻求其他方式来保持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体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应对策略。
一、机遇1.1 市场扩展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升级势头迅猛。
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在消费品、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2 技术升级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和升级的机遇。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1.3 国际合作机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合作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挑战2.1 人力资源挑战中国制造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但这一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的紧缺和成本压力增加的挑战。
制造业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水平,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
2.2 环境保护挑战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环保压力逐渐增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挑战。
企业应该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技术创新挑战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多角度观察中国制造业现状与趋势
多角度观察中国制造业现状与趋势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趋势。
一、品质升级和价值转移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是以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带来的竞争优势为目标,而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升级技术水平等方式来实现品牌增值、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挖掘全球价值链中的更高附加值环节,以实现价值转移,通过加入创新、设计、研发等等环节来追求更高附加值。
二、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中国正在向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方向迈进,以应对当今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制造业的高污染、高能耗已经成为重大矛盾和难题,而环保和节能已经成为关键词之一。
中国的企业正在探索新的节能环保技术,推广高技术节能制造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制造则是中国制造业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引入,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三、创新研发与品牌建设制造业创新研发和品牌建设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
中国的制造业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国品牌的规模和品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制造业在品牌建设和创新研发上面临挑战与机遇。
四、国际竞争与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也需要积极寻求合作。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中国制造业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拓宽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人才培养与管理制造业人才培养和管理也是中国制造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的利与弊2008-03-31 13:31:05来源: 格瑞贝斯环球财经进入中国制造业贴吧共0 条黑马推荐绿色经济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加强环境保护也已成为中国政府目前的重点工作。
中国政府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非常迫切,以往相关部门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时采取的政策缺乏有力的中国政府支持,地方环保局的管理权限无法有效地提升中国的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GDP绿色增长的关键在于在环保问题上采取新策略,而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关键因素。
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是困扰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25年将超过排在第一位的美国,而巨大的煤炭消费量以及水泥产量提高大幅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报告表示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太平洋最大的海洋污染源,同时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和海洋局对20个沿海城市的考察,在接近一半的城市中,有5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明确要求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表示中国需要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担负自己的责任,必须抓紧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温家宝表示目前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应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中国政府表示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出口政策等方式,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而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
在已经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表示政府工作的主基调就是遏制污染、增加社会服务支出、确保通过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同时温家宝还表示将提高科研及开发经费,帮助中国减少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依赖。
中国政府在制定的单位GDP能耗目标为2006至2010年GDP能耗总体降低20%,要求从严控制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煤炭和电力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建高能耗项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专项检查。
目前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积极进展,包括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分别比上年下降3.3%和9.5%。
中国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4%,因此资源的总消耗量也在继续增长,但这种改善可以使中国降低对进口石油和原材料的依赖,同时中国一半的火电厂都采用污染控制设备,从而使2007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4.7%。
目前中国面临高通胀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温家宝要求推动中国经济以更加高效、公平和环保的方式发展,政府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外贸和外资推动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制造业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其中加工工业的产能扩张成为焦点,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纺织服装、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石油加工等,投资增长率高达50%以上,同时加工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原材料价格的暴涨。
预计未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以上,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呈现扩张态势,多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愈加显现。
制造业已经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接近50%,预期未来将进一步提高。
从中国目前产业布局看,重化工业发展极快,重化工业化趋势在不断增强,明显高出轻工业的增速,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的第二发展阶段,是重制造业化与高加工度化的统一,并具有向技术集约化转变的发展阶段。
重化工业新的发展进程拉动工业新一轮高速增长,产能扩张严重刺激原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的价格上涨,可以这样讲,中国重工业化发展进程助推全球商品价格暴涨。
重化工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使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规模以下工业,重化工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发展空间大,保持这种高速趋势,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是这个阶段的显著问题,而且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制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呈现出工业增长的结构性变化,主导产业地位凸现,增长持续加快,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冶金、化工等5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处于前列。
在重化工业发展的背景下,除去上述五个行业外,汽车、部分化学制品以及一些精密机械、专用设备成为高增长行业的另一个重要点,而耗能大的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类产业同样高速增长。
我们分析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告别低成本时代,一个高成本的中国制造业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过往的成本竞争优势正在消失,产业重塑和转移已经开始,例如2000年开始以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取代珠三角的制造业,而今天的长江三角洲随着当地的生产成本逐步上升,缺水和缺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已经迫使海外企业开始迁离长江三角洲,为此区域产业如何升级成为关注的焦点。
同时必须看到中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制造能力强而技术能力弱,产业规模大但是产品附加值小,硬件规模大而软件规模无法适应经济发展。
可以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成本上升和环境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值得关注,密切关注全球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态势,中国制造业能否出现质的飞跃关键在如何把握全球产业升级的契机。
聚焦外资在中国制造业的强势地位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的80%以上已经在中国投资,外资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在投资内地的所有资金中,63%是用于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业也获得关键性发展,这其中中国本土制造业实力始终处于竞争的劣势,外资在中国制造业中的优势日益明显。
随着外资制造业强势进入中国,而中国本土制造业始终处于劣势,中国本土制造业关键缺乏核心竞争力,即技术和品牌,中国制造业需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如何用大智慧将外资制造业有序地纳入中国制造业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已初步完成,中国的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大,技术含量显著提高,中国制造业初具规模,中国的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工厂地位得到充分认可,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大国已经获得举世公认,已经跻身世界四大制造国,其他美国、日本和德国,每年平均增长达到12%,是世界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制造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外商投资重点向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制造业转移,高新技术制造业受到高度关注,电子通信、航天科技(行情股吧)、重化工业和新能源产业等高技术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目前大量的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这将有利于中国本土制造业的提高,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成为可能。
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子通信设备、石油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制造商已将中国作为战略基地,产品制造、原料采购、新产品研发甚至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均将中国视核心市场。
目前外资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可以预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外商在中国制造业投资将会持续上升,并最终占主导地位,为此中国制造业的战略结构中,外资和本土制造业必将长期并存,未来中国政府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时,势必考虑到外资制造企业在中国的战略地位。
品质问题令中国制造突临变局数据显示2007年中美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国;同时数据显示中国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48%,其中2007年全年中国出口总额1.22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7%;进口总额9,558.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8%。
目前美国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
在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一系列涉及产品安全的贸易争端令中美贸易的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包括鲶鱼、鲮鱼、虾和鳗鱼在内的五类海鲜禁止入境,除非进口商通过独立的检测证明这些产品不含未经批准的残留物质,因为美国对上述五类海产品的抽样检查中发现25%的海产品存有超过标准的化学残留物,而此决定使大批来自中国的货船滞留在美国西海岸港口。
2007年有数百万件中国产玩具因为安全问题而在美国被召回,某些产品因为与中国方面无关的设计缺陷,某些则因为涂料含铅量超标之类属于中国生产厂家的问题。
同时随着在美国生产药品的成本不断上升,制药厂商在推出新药和保护现有重点产品免受仿制药生产商的竞争方面面临障碍,大型制药公司均迅速采取行动将药品生产转到中国。
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辉瑞制药Pfizer Inc.和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 Co.均宣布将部分生产业务外包的计划。
在外国制药公司相继在中国销售药品,并将研发和部分生产业务外包到中国以降低成本时,中国某些制药厂的质量监控出现问题,其中中国国内最大、最知名的制药企业也有旗下公司牵涉其中。
近期中美联手调查肝素污染事件,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中美政府正在对用作为抗凝血剂的肝素进行联合调查,之前美国有19名病人在使用含有肝素成分的药物后死亡。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将调查范围扩大到与百特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 Inc.所产肝素注射液有关的数百起病人不良反应个案,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肝素生产国。
2007年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而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曾表示目前的机制未能保护消费者不受中国有害进口商品的影响,呼吁美国商务部架构下设立一个新的“进口监督主管”,负责监督所有与进口商品安全有关的事务,同时敦促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立即实施新的规定,要求所有的食品、维生素和化妆品公司将来自美国外的所有成分列出来。
目前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对美国市场非常重要,中国提供美国市场上超过50%的大蒜、45%的苹果汁、19%的蜂蜜以及16%的海产品。
同时根据美国政府的报告,每年平均有7千6百万美国人食物中毒,因此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由中国所引起的“产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高度重视,美国经济学家敦促政府使用外交手段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安全水平。
针对产品安全问题,中国政府表示正在采取举措,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不加区别地使用禁止入境的办法并不恰当,两国政府针对产品安全问题要谨慎行事,同时中美双方应当对产品安全问题加大关注力度,增加资源投入以加强监管机制。
对于中国而言,产品安全问题在中国也频繁出现,目前中国本身的产品安全检查体系并不健全,在监督产品安全方面缺乏力度,中国政府应解决产品安全管制体系的低效问题,对其产品安全质量监察部门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改进其硬性的检查手段和基础设施,改善监督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