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合集下载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1、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2)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D=LEC)相关术语危险:可能导致事故的现有的或潜在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意外事件。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在的或潜在的不希望的事件状态。

风险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的,不仅意味着不希望事件状态的存在,更意味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事故的渠道和可能性。

危险是前提,只有当危险暴露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才会构成风险。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连续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事故造成的结果分值C
分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
分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
100
十人以上死亡
7
严重伤残
40
数人死亡
3
有伤残
15
一人死亡
1
轻伤,需救护
风险值(D)分级标准
序号
风险值
风险级别
1
D≥320
重大风险(红色)
2
160≤D<320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D=LEC),通过对危险源进行L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值(发生事故可能出现的结果)打分之积,得出D值(风险值)。依据D值大小判定岗位风险级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进行评价的半定量评价方法。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就越大。赋分标准见下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赋分标准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Leabharlann 实际上不可能1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较大风险(橙色)
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概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是指对危险物质或危险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其引发事故的频率和后果的程度,并通过评价结果来加强危险物质或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措施。

LEC评价法具有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

LEC评价法的原理LEC评价法是基于对危险作业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来评价其危险性:1.损失事件的可能性(L)2.损失事件发生时造成的影响(E)3.损失事件的后果的严重性(C)L、E、C三个因素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其中,L代表概率,常以年度频次为衡量标准。

E和C通常采用财产和人命威胁的标准来定义。

LEC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其原理类似于风险矩阵方法,将它们与预设的标准相比较,并将危险性分为五个级别。

LEC评价法具体步骤LEC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损失事件(LOA)该步骤是为了明确评估的对象而进行的。

首先要将待评估的作业条件(LOA)明确规定为一个确定的损失事件,并给出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步骤2:确定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损失事件的因素该步骤主要是为了确定评估损失事件(L, E, C)的因素、影响和发生的频率,并进行概率分析,确定各因素和影响对损失事件发生的贡献值。

步骤3:进行LEC分析该步骤主要是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各因素和影响的贡献值,计算出评估结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将危险性分为五个级别。

步骤4:确定减轻或消除危险的措施根据LEC评价结果,确定减轻或消除危险的措施,使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

LEC评价法在实际中的应用LEC评价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险作业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如化工、石油、建筑等行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适应不同的行业或特定任务的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化工企业的储罐区,可采用LEC评价法来评估其危险性,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步骤一:确定损失事件(LOA)•储罐区泄漏步骤二:确定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损失事件的因素•液体储存量•损坏储罐数量•容器维护历史•消防设施配置情况•作业规程步骤三:进行LEC分析•发生概率–1年一次 1–1年以上 2•影响程度–经济受损低于8000美元 1–经济受损8万美元以上 5•严重程度–伤亡人数0人 1–伤亡人数超过5人 5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将危险性分为五个级别,以评估储罐区的安全等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条件中潜在危险的方法。

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工作场所识别并处理潜在的危险,以预防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LEC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基于作业和条件危险的分析。

通过对作业职责、作业活动和作业环境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

LEC方法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前提条件、作业操作和结果条件的分析。

在LEC方法中,前提条件是指在进行具体作业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工作许可证、工作准备、培训、技能和器材等。

通过对前提条件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业操作是指实际进行作业的过程。

在LEC方法中,对作业操作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不正确的方法、低效的工具和设备、无法预测的工作环境等。

结果条件是指作业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通过对结果条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错误的输出、质量问题、不良的后果等。

LEC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风险评估。

通过对每个危险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其潜在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

LEC方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体性。

它不仅考虑了独立的危险因素,还考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

通过对整个工作系统的分析,LEC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潜在的危险。

LEC方法在各种工业领域都可以应用。

它可以用于评估工厂生产线上的危险因素,也可以用于评估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

无论在哪个领域,LEC方法都可以帮助工作场所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LEC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工作场所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险。

通过对作业和条件危险的分析,可以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

通过风险评估和整体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5.9.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危险性的大小:D=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

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用,效果较好。

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

评价步骤如下: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表4 危险性分值(D)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是一种评估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和降低作业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种方法通过量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危险等级划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一项作业中可能导致伤害或财产损失事件的可能性。

LEC评价法通过为每种潜在的事故分配一个概率值,将这种可能性量化了。

这些概率值是根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或直接观察确定的。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是指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次数或时间。

频繁暴露于危险环境中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LEC评价法通过确定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次数或时间,评估这种风险。

3.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程度。

LEC评价法通过为每种可能的事故后果分配一个严重性等级,将这种程度进行了量化和比较。

这些等级是根据事故的潜在影响确定的。

4.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划分是根据上述三个因素的评价结果来划分的。

LEC评价法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将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得出一个综合的危险等级。

根据这个等级,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和比较不同作业的风险水平。

5.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多重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对于低等级的风险,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较为简单的控制措施。

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是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明确的安全管理职责、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以及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

同时,还应当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7.安全教育及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LEC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
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
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
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值
危险程度
D值
危险程度
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表4 危险等级划分标准(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 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 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LEC 评价法

LEC 评价法

LEC 评价法LEC 评价法也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它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 D=LEC 。

其中, D 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 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其值如表 1-4分数值危险程度>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16 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0~ 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 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表1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D分数值事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到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表2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分数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频率10 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2 每月暴露一次1 每年几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下0.5 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故的可能结果 E分数值发生事故或危险事故的可能结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3 重大,致残或造成很小财产损失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安全要求表4发生事故或危险事故的可能结果CL 值根据事情发生可能性大小相应的确定几个中间值(表2), E 值根据(表3)及生产实际来确定, C值根据(表4)分析得出, D 值(表1)为三个因素的乘积,得出的结果是凭借经验而来的,难免有局限性,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评分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性用下式表示: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当评价出的风险级别为3级、4级、5级或D值>70的,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3.评价步骤(1)风险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危害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现有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与运行经验的适应性等因素,还要考虑以往发生过的事故和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

(2)********部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开展风险的评价、审核、汇总工作,各部门应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根据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评价过程中,各部门应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根据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部组织各部门评价出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清单》,报工厂厂长批准,并负责下发传递给相关部门。

(三)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应对对已辨识出的、存在于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对于一般危险源,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进行有效管理时,应考虑依如下顺序降低风险:a)消除,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b)替代,如使用低压电器;c)工程控制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d)标志/警告监测/或管理控制;e)作为最终手段,彻底予以技术改造;f)隔离;g)个体防护设备/用品。

2.对于重大危险源,应分别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健全重大管理的规章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 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 评价法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0.2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或连班作业,算“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附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用常识和经验不能明确判断其风险程度的危害因素,一般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来评价。

其中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3.危害事件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危害事件产生的后果。

1.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

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

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5。

9.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的大小: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

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用,效果较好。

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

评价步骤如下:
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
表4 危险性分值(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方法介绍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触电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15
90
变压器及配电装置
火灾
1
6
15
90
硝酸铵
火灾爆炸
1
3
40
120
过氧化氢
火灾爆炸
1
3
40
120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1-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
C/3级
一般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20~70
D/4级
低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20
E/5级
低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1万以下
没有
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A/1级
重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60~320
B/2级
较大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
5000以上
公司
停产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或连班作业,算“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以上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
100以上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