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学习品质).(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山西省河曲县实验初中课题组一、课题提出背景和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虽然有不少老师已意识到它的弊端,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但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仍效果甚微。

近几年来,出现了“学导式、自学式、启发式”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习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的精力限制,往往是部分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全班学生的活动,部分优生的发言代替了老师的讲解。

大部分学生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得不到充分体现。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形成学习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担负的重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分别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五自”(即自学、自讲、自评、自练、自用)学习,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亲身获得体验,获得感知,获得快乐,让思维在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中不断得到锻炼、拓展、升华和延伸,将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它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德育开题报告(5篇)

德育开题报告(5篇)

德育开题报告(5篇)【篇一】德育开题报告《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已经聊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聊城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

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

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探讨音乐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融合德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德育内容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们对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因此,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并使其与学科知识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被广泛关注和探索。

然而,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有关德育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传统上,音乐被视为一门纯艺术学科,主要关注技巧和表演。

然而,仅仅追求技能和表现完美是不够的。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因此,将德育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互补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3 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音乐与德育融合的实施策略,并分析德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教学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和资源配备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案例分享,探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本研究对推动小学音乐与德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开拓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新视角,并使德育成为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通过家校协作机制的构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最后,本研究还将对未来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参考,并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深化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实施融合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最终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第2章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2.1 教学内容及方法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欣赏三个方面。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德行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无法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德育效果有限。

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德育的渗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德育的渗透,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探讨德育渗透的概念和内涵;3.研究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4.提出促进德育渗透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了解国内外学校德育渗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然后,选取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这些学校的德育渗透实践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学校德育工作过于依赖单一形式的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德育教育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等。

2.德育渗透的概念和内涵: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校园文化等。

3.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德育渗透可以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环境创设等途径实现。

具体方法包括制定德育目标和评价体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等。

4.促进德育渗透的对策和建议: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家校合作等。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学校德育渗透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德育渗透的模式,以提高德育的效果。

2.德育渗透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推动。

3.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式实施。

(完整版)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完整版)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

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

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一、报告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结题报告1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小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可在真正的课堂学习中却很少能体现这一点。

为此,在本实验阶段,我们重点进行了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实验研究。

我们认为,传统的学习课堂之所以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按教师的学习思路来安排的。

要想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性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一、教会学生自我设计学习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学习主要是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首先应让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

对于前者,也就是解决学习目标的问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呢?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依据训练组的训练重点来确定中心学习目标。

现行语文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册教材一般安排有几个训练组,每个训练组一般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训练重点。

不论是从课文的编排,还是从练习的设计,以及习作的训练上,都能紧扣本训练组的训练重点。

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训练目标时,应特别注意围绕训练组的训练重点来进行。

比如在引导学生设计第九册《鸟的天堂》的学习目标时,我让学生紧密结合本训练组的训练重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来设计了的学习目标就有这样一项:能找出本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并分析体会出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进行的这种描写。

对于数学,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单元整体内容来设计核心学习目标。

(二)依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来设计专项训练学习目标。

虽然每个训练组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训练重点,但由于每篇课文又有其自身的具体特点,因此,在围绕训练组设计了中心学习目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特点设计本课专项训练目标。

比如《鸟的天堂》一文,由于其文章题目比较新颖别致,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者一点来设计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学习给文章命题的方法。

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报告

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报告

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现在给大家汇报一下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总述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坚持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积极落实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如每周的德育主题班会,每月的德育报告和讨论活动,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热点,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

三、班级管理和个别辅导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我们坚持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管理的原则,加强班级教育和管理。

班级定期组织班会、集体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四、德育活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德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德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德育活动开展不够充分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将采取如下改进措施:增加德育工作的专职人员,积极争取资源支持;加强德育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德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沟通合作,形成德育共育的良好局面。

六、展望未来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于德育课题开题报告(通用7篇)

关于德育课题开题报告(通用7篇)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关于德育课题开题报告(通用7篇)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德育课题开题报告(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篇1一、选题缘由1、学校学生现状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

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

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

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

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

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

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教育叙事之德育教育结题报告

教育叙事之德育教育结题报告

德育教育结题报告【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结题研究报告清新县太平镇初级中学许卓洪二0一一年七月我校承担的德育课题《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于2009年6月被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审核后批准立项,三年多的时间里,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待进生现状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了多渠道的尝试,在全校上下实施了“转化待进生”工程,现已摸索出一套待进生的转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近三年来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汇报如下:一、课题理论界定我们选择《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是出于对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最大限度转化待进生的考虑。

所谓“待进生”,是指智力正常,非智力因素较差,思想及日常表现比较落后,行为习惯不好,发展相对滞后,学习有困难,但需要通过教育者不断耐心细致做工作方可进步转化的学生。

所谓“思想转化”,就是主要包括学习困难、厌学逃学、挫折适应、自信心缺乏、人际关系和情绪冲动等方面的思想问题的转化。

我校地处经济发展较快的清远市清新县太平镇,是一所农村初中,部分家长文化水平并不高。

学校周围环境复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

除了社会原因外,待进生往往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或其父母离异,或其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或其家庭学习环境不好,因此,在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有的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想介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学校教育工作者也由于对待进生的思想问题重视不够,容易将其与其他家庭子女等同视之,或不闻不问,使其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正,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存在歧视待进生的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更加不堪一击。

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帮助、关爱这些待进生。

因此,我们确立《农村中学待进生思想转化问题的研究》为我校德育教育科研课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将挖掘待进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从而丰富我国的有关教育理论,为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待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德育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德育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德育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校在德育课题的开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将就我校德育课题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学校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周、德育主题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德育课程的建设,注重将德育理念融入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德育的力量。

其次,学校注重德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家庭的走访和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德育服务。

另外,学校还注重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德育活动。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
识,提升道德修养。

最后,学校还加强了对德育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建立了健全的德育考核机制,通过定期的德育成绩评定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改,不断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

综上所述,我校在德育课题的开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关心,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共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在小学阶段,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
品德,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学德育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希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小学生在道德素养、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惑。

因此,我们着重关注了这些方面,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

其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分析成功
的德育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

比如,我们发现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等等。

最后,我们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我们在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研讨会,邀请了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并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和指导。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这次研究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小学德育课题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
识到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才能够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

因此,德育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

对中小学生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如何更好地对各年段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是我校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针对此种德育教育的状况,我校提出,要利用各种学科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实验。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课题的研究中参加研究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针对所教学科和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

因此,德育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

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一、研究目标: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FI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 实践活动课程。

以学生为本,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践性活动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将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知识和能力发展平衡,使学生不断认识与改进FI我,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进步。

二、研窕内容:本课题通过丰富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建设,把思政课程与实践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真实课堂中情景,注重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知行统一。

让学生真学习、真感悟、真思考、真践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意识。

三、研究方法: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根据研究的课题搜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实事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做出方案建议。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

这其中包括计划一一实践一9一反思一一实践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国内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吸取经验,进一步确定课题目标和实施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

分析比较法针对课题实验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积累实践研究的经验。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从而推广、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

德育课题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工作报告一、工作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目标本次德育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改进方向,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研究内容1.德育课程改革通过调研、访谈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

首先,我们建议将德育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入实际案例和身边的人物故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准则。

其次,我们认为德育课程应强调实践与实际操作,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理解能力。

2.德育活动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比如,我们组织了“道德模范故事分享会”,邀请社区的道德模范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我们还开展了“校园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德育评价方法改进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主要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客观有效的指标和量化数据。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行为观察和数据统计的德育评价方法。

我们设计了评价表格,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社交行为、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

四、研究成果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在德育课程改革方面,我们调整了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了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在德育活动设计方面,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得到了明显提高;最后,在德育评价方法改进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监测和改进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课题组一、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提高‎国民的公民‎素养为根本‎的课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注定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课程和‎教材开发中‎的各种问题‎,使理想的课‎程变为可实‎施的课程,使课程改革‎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优秀德育活动总结报告范文

优秀德育活动总结报告范文

优秀德育活动总结报告范文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德育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我校特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德育活动。

该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班级义务劳动: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不同形式的义务劳动,如扫街、清理环境等。

通过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价值,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社区服务活动:各班级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为社区老人提供义务陪伴、为留守儿童组织文艺活动等。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乐于付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3. 课外讲座和社会实践: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德育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法制教育讲座、劝阻犯罪现场观摩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现实,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优秀德育活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生们通过参与义务劳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培养了学生的关爱他人的品质。

德育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通过志愿服务和义务陪伴等活动,学生们的关爱之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3. 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德育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与社区居民、老人以及其他学校的师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4. 增强了学生的法律和安全意识。

通过参与法制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法律和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结与反思经过本次优秀德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结题报告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存在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的现象,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的研究的课题。

我们认为,学习品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单一指良好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放声朗读课文习惯以及回家及时做作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而是指包括主动学习的学习意愿、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努力的学习意志等范畴。

借鉴杜威、陶行知等学习教育的思想及心理学关于德育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本课题在德育研究领域内提出研究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主要立足于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实践、重素养的具有鲜明现代教育特征的德育概念,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

现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意义:当前,学生的学习目标走入了为学习而学习,为高分而学习的误区。

这种教育现状,不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在苏州市教育局提倡的“三会活动”的大背景下,因此,我校提出了《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此课题重在研究并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并将其纳入德育范畴,正是为更好地育人育德,因为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优秀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学习品质形成后,通过迁移,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开发了学生个体潜能,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修养,完善了学生人格,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

同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相关人员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课题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积极的学习动机、饱满的学习信心、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力争上游的学习归因品质等。

在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过程中促进对自我潜能的发掘,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提高整体素养。

研究内容基本由三个方面构成:1、主动学习意愿的全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抓好德育阵地建设,结合校本心育课程,包括对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学习能力的重度开发: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科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培养,重在对学习必备能力方法的指导。

在育德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渗透指导,并重视养成教育的思想品质形成教育。

3、学习习惯的长期培养: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育德育人优势,对各年段学生学习品质的延续性进行系统性培养,做到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

三、研究的思路: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者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科研意识。

在对传统德育反思的基础上,德育重心努力向“生活化”“学习化”转变,着力与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学习学习品质等养成教育的研究。

2、立足德育教育阵地,创设良好的育德环境。

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晨会、班会、集体活动、星湾讲堂等阵地,坚持以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学习品质,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品质养成教育的良好环境。

3、拓宽育德途径。

(1)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多种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德育“实践化”。

在此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德育教育点,形成良好的德育活动契机。

(2)加强学科渗透,挖掘学科教学中学习品质培养的内容,重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开设心育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阳光的心理。

此外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课外、推动自主学习。

真正使育德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四、阶段的过程:(时间划分、阶段目标、阶段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三年,即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1月)进行文献研究;座谈、摸底;撰写、修改、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申报、确定课题;(2)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2月)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进行学校德育现状、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方案实施研究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如: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3)总结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整理物化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课题鉴定。

五、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

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观察法: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并注重计划性、系统性。

3、实验法:通过理论推测,尝试教育、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研究规律。

强化:第一、主动变革性。

第二、控制性。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重在:①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对比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进行对比,寻求教育规律。

六、主要研究成果:(一)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1.经过本课题研究,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品质可以在养成教育中得以熏陶培育。

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在小组学习、朋辈互助中得以养成。

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学习品质形成后,通过迁移,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2. 课题实践促进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课题组成员的实践表明:教师本身的教学成绩和德育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得益于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教师的德育成长。

3. 课题实践丰富了学校德育实践,提升了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性。

(二)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文本成果:1.撰写出一些科研论文,或为各级科研杂志刊出,或评上各级德育成果奖。

2、整理、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养成教育的良性发展。

校本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心理教案和课例文集的形式形成。

七、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到以下结论:《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主动学习意愿的全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抓好德育阵地建设,结合校本心育课程,包括对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1、创设良好的气氛,以情感激发兴趣2、开展多种竞赛,以竞争意识培养兴趣3、强化成功体验。

以成就感巩固兴趣4、创设表现空间,拓展兴趣愿意(二)学习能力的重度开发: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科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培养,重在对学习必备能力方法的指导。

在育德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渗透指导,并重视养成教育的思想品质形成教育。

1.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建立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师生关系,采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的教育方式。

2. 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与能够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主动性主要是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独立性主要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变“我不能学”为“我能学”。

问题性主要是指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变“答问题”为“提问题”。

(三)学习习惯的长期培养: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育德育人优势,对各年段学生学习品质的延续性进行系统性培养,做到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

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严格要求,密切配合;树立榜样,启发自觉;整体发展,互相促进;八、问题及思考:1.开展《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责任感的充分体现,是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

学校教育的功效会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冲击,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课题研究的成果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科学性较强的标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

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学习品质是随着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能动的心理现象,是决定学生行为的倾向和特征的心理依据。

我们关注主动学习意愿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相信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学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能产生深远的意义,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