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原电池(学案)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二2.2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二2.2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129bfaf1ffc4fff47ac98.png)
原电池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1.内容分析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共涉及原理和装置两个方面。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电池的制作和研发的重要技术原理基础。
而原电池的装置构造又设计许多技术知识,比如电极、电解质溶液的基本要求等。
原电池、电解池都以发生在电子导体(如金属)与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2.课标分析关于“原电池”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内容中确保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策略中应注重运用实验事实、数据等证据素材,帮助学生转变偏差认识,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概括关联、比较说明、推论预测、设计论证等活动,发挥重要知识的功能价值,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形成基本观念。
学生活动建议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建议电池,探究干电池的构成。
讨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查阅不同种类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学业要求学生能够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需要达到核心素养1水平2根据现象辨识及归纳物质及其反应类型理解原电池的反应本质即氧化还原反应,能运用结构图示描述原电池工作变化过程,初步学会判断电极和书写电极反应式。
达到核心素养3水平2能理解、描述、表示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从宏观和微观结合上收集证据,依据证据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推出结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3.教材分析本文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条件。
教材中第一个板块引入是从能量转换角度入手,引出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以及怎样转化。
自主学习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火力发电的利与弊,以及引出氧化还原(燃烧)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是能够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提出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最后由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学习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学会书写电极反应,最后科学探究是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设计电池装置,最终指出化学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8篇)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2301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5.png)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8篇)必修二原电池教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篇一①原电池的化学工作原理;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和电流的运动方向;③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原电池的化学工作原理和金属的腐蚀。
[提问]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能量有那些转换(或传递)能量的形式?ⅱ新课:§3-4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的问题](1)锌和稀h2so4直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插入铜丝接触到锌粒后,为什么在铜丝上出气泡?(3)铜丝上的电子由何处而来,出来的是什么气体?学生根据实验,建议讨论步骤:现象(易)——解释(难)——结论(难)对比铜锌原电池与直流电源或干电池的实验,得出有关的电极名称,电流流动方向,电子流动方向等。
电极反应:负极(锌片)zn - 2e = 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 + 2e = h2↑(还原反应)原电池反应:zn + 2h+ = zn2+ + h2↑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较不活泼金属),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较活泼金属)。
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原电池组成:①两块相连的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可以导电的其它材料);②电解质溶液(中学只局限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
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条件:两块相连的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可以导电的其它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构成闭合回路。
经常用做惰性电极材料的物质是pt(铂)或c(石墨),如下图两个装置的电极反应是相同的。
说明:教学软件不能代替教学实验,不过可以在总结时用演示教学软件。
[练习]判断下列装置那些能构成原电池,标出电极名称,写出电极反应。
(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文献检索,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涉及过多内容,局限于教材即可)1、干电池家庭常用电池。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精品篇)10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精品篇)10](https://img.taocdn.com/s3/m/88a27e5358fafab069dc02fc.png)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化学电源,理解其基本原理。
2、能书写简单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掌握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难点】1、电极反应式书写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第一部分课前延伸案【知识衔接】1.原电池是能转化为能的装置,其反应的本质是。
2.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正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
【自主学习】一、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常见化学电源1.关于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干电池中锌筒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铅蓄电池中,PbO2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电池中D.在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反应的通常是可燃性气体【我的疑问】: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课题一: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负极反应式的书写:①活泼金属作负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若生成的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产物可直接写为金属阳离子,如: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插入到稀H2SO4中,负极反应式为:。
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铁片插入到CuSO4溶液中,负极反应式为:。
若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两反应合并后的反应式。
如:Mg-Al(KOH)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铅蓄电池负极反应式:。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时,常见书写方法为: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氢氧(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2、正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或氧化性强弱判断得电子的粒子;其次确定该粒子得电子后变成哪种形式。
如: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插入到稀H2SO4中,正极反应式为:。
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铁片插入到CuSO4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
氢氧(酸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氢氧(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铅蓄电池正极反应式:。
【巩固练习】1(1)负极:;正极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
![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80972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2.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原电池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3、所属章节及课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知道火电的缺点。
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和电流的流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水平,讨论、交流等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
3、内容分析: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
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相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基础等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能够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
5、设计思路:首先以“教师的反常举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对生活中电能来源的思考。
通过自学、讨论理解火电的缺点,从而提出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问题。
通过水果电池的演示,导入原电池原理及条件的实验探索,进而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突破本节教学上的重难点。
6、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原电池教案必修二
![原电池教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cebfa4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1.png)
原电池教案必修二
《原电池教案必修二》教案撰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三、教学内容:
1. 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原电池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原电池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老师讲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交流。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手段:
1. 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4a43ab0717fd5360cdcf3.png)
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发生反应,还原剂电子,发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观察能演的类型和转化讨论问题,思考设问。
【探究一】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如、、、、等。
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如、等。
2、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
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燃烧____能蒸汽____能发电机________能。
【探究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原电池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讨论的问题1.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锌片:铜片: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2. 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H+?2.再使锌片和铜片接触,观察实验现象。
锌片:铜片:1.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H+?2.Cu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3.想什么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流?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锌片和铜片导线之间接入电流表。
锌片:铜片:电流计:1.你认为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怎样的?1.原电池定义:将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的装置。
2.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负极:电子的一极,电子,发生反应(如上述原电池中的片);正极:电子的一极,电子,发生反应(如上述原电池中的片);电极反应式:表示负极、正极得失电子的情况的式子。
分析在Zn-Cu原电池中两个电极区域得失电子情况,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铜片):;负极(锌片):;电池反应总式:。
思考:根据Zn-Cu原电池,分组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如果两极材料相同和不同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2、如果将稀硫酸换成蔗糖,将会产生什么现象?3、如果两个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将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根据所学完成练习,并请小组展示结果。
展示交流1、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高二化学原电池学案
![高二化学原电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89fd10a300a6c30c229feb.png)
高二化学学案原电池课时:1 编写人:卢镇芳 审核人: 编号:19自主导学1.回忆《必修2》所学的有关原电池的知识。
以Zn 〡H 2SO 4(aq)〡Cu 原电池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电池的能量转化原理。
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③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④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通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观察教材P 71图4-1,分析和《必修2》中的Zn 〡H 2SO 4(aq)〡Cu 原电池有何区别。
②完成实验4-1,并和前面的Zn 〡H 2SO 4(aq)〡Cu 原电池进行对比,现象有何差别?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别。
③利用P 71教材内容总结盐桥的工作原理。
说说你对“半电池”的理解。
④你认为决定原电池输电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3.试着思考如何利用P 72“科学探究”所提供的物品完成相应的任务。
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
并尝试实验验证且作出合理解释。
自主训练1.判断右图中装置,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3. 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 +2OH --2e -===ZnO +H 2O ,碳棒:12O 2+H 2O +2e -===2OH -。
据此判断,锌片是( )A .正极,并被还原B .正极,并被氧化C .负极,并被还原D .负极,并被氧化4.在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其目的是( )A .防止产生过多的H 2B .降低生成H 2的速率C .提高生成H 2的量D .加快反应速率5.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变化情况是( )A .不变B .先变小后变大C .逐渐变大D .逐渐变小6.在盛有稀H 2SO 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的SO 2-4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正极有O 2逸出D .铜片上有H 2逸出7.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Fe===3Fe 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 .正极为Cu ,负极为Fe ,电解质为FeCl 3溶液B .正极为C ,负极为Fe ,电解质为Fe(NO 3)3溶液C .正极为Fe ,负极为Zn ,电解质为Fe 2(SO 4)3溶液D .正极为Ag ,负极为Fe ,电解质为CuSO 4溶液8.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 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C.锌片溶解31 g,铜片上析出1 g H2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1 mol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1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dae7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d.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课前准备:学生课桌上放有盛稀硫酸的玻璃缸、电流汁、锌片、铜片、导线。
6.1.2原电池(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6.1.2原电池(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a81810a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c.png)
负极:负极材料直接失去电子,生成相应的金属阳离子。
Zn-2e-=Zn2+(氧化反应)——溶解(质量减少)
正极:正极材料只起到导电作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
2H++2e-=H2↑(还原反应)——产生气泡
[举例突破]
1、Fe-C棒-FeCl3构成的电解池
负极:Fe-2e-=Fe2+
授课教师
学校
学科
化学
班级
上课课题
《原电池》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知道原电池的宏观构成,并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运用原电池模型解释电化学现象,揭示原电池的本质和规律。
3、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燃料的价值,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形成绿色化学理念。
教学
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正极:Fe3++2e-=2Fe2+
2、Cu-Ag-AgNO3溶液,判断能否构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Cu-2e-=Cu2+
正极:2Ag++2e-=2Ag
[练习变式]
1、Cu-Ag-稀H2SO4溶液。
启示:不能构成原电池。(不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Mg-Al-稀H2SO4溶液。
启示:两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均会反应,较为活泼的作负极,Mg作为负极。
[小结]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金属活泼型不同
电子方向
离子移动方向
实验现象
反应类型
二、化学电池
一次电池(干电池)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
燃料电池
思
考
题
化学 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2 原电池
![化学 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2 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7400983e7f1922791788e806.png)
(1)绘制单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工作电流的变化曲线图,形象直观。
(2)测绘盐桥中盛装不同电解质溶液时的电流数据图,初步体会盐桥中因阴阳离子迁移速率不同,而对原电池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
5.实物展台:学生学ຫໍສະໝຸດ 展示6.布置课前资料搜集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相对应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理解原电池原理,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实验展示:西红柿电池
复习:原电池原理
实物展台展示西红柿电池
复习回顾
〔过渡〕原电池我们在高一已介绍过,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原电池。
〔复习回顾〕1、什么是原电池?
3、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思考后回答:
动手实验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并总结
〔动画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师作补充讲解。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提出问题
〔讨论并比较〕简单原电池和带有盐桥原电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
巩固练习
那么依据原电池原理如何设计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
学生画图
投影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水平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2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2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2db4801f69e314232940b.png)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2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案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片段。
本节的内容是原电池,包括原电池装置的设计原理、设计意图、本质及构成条件。
关于化学能与电能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在必修模块中只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来看,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与必修2的《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而学习的,所以本节课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再探究和延伸,同时也是对化学能与其他能量之间转化的补充,是建立电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在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选修化学的学生学好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进一步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深入讨论,所以本节课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知识结构上原电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生活和社会角度来看,电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电池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电池工作的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化学知识对生活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1、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够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讨论。
2、物理中已经学过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的移动能够产生电流可以产生认同,但又对不借助于原电池装置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流产生存在疑惑。
3、知道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但这一概念建立在正负相吸的基础上,可能会对原电池内电路离子流向理解有困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设计原电池 化学电源》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设计原电池 化学电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b59c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7.png)
《设计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3.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环节学习活动记录环节一:设计原电池1.回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2.P37探究(小组实验)3.通过P37探究,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可从水果的作用,电极材料的注意事项,不同材料做电极的效果等进行汇报)4.完成评价任务1、2、3环节二:化学电源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池2.学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发展中的燃料电池等3.完成评价任务4、5环节三:课堂小结整理笔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三、课堂测评1.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简易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作正极B.铜片上有气泡产生C.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2.几位同学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_____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
(2)该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的材料是____ ,该装置将转化为电能。
(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和。
(4)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 。
3.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在方框内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所示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图2所示反应为吸热反应C.锌锰干电池中,锌筒作正极D.蓄电池充电时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5.下列关于化学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次电池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逆向进行,如锌锰干电池B.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充电电池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逆向进行D.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是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池四、学习效果1.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所设计原电池装置,正确的是A B C D2.关于化学电源:①银锌纽扣电池;②氢氧燃料电池;③锌锰干电池;④铅蓄电池;⑤锂电池,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和③都属于绿色电池B.①和④都属于二次电池C.①和③都属于一次电池D.⑤的电解液可为水溶液3.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子由铜经发光二极管流向铁环C.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 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Fe-2e=Fe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电池,燃料储存在电池内部B.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电极的正极材料为PbO2C.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收于二次电池D.锌铜原电池在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5.原电池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8ac5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0.png)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基于证据推理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通过电子移动方向、电极现象、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等问题的分析总结,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通过设计原电池的装置图,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思考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可能性【情境】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没有电之后的生活吗?【问题 1】根据图示,分析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形式是怎样的过程?【问题 2】由于火力发电的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能量损耗,能否减少中间的环节,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问题 3】由于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用完。
能不能找某一类物质代替煤发电?如果可以,通过什么类型的反应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环节二: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演示实验】(实验仪器及药品:金属锌片、铜片、导线、稀硫酸、电流表、烧杯等)(实验1)将铜片和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
(实验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4)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装有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4】根据演示实验,你能画一个该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吗?【问题5】请大家根据几个演示实验,分析原电池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及时反馈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笔记—原电池的定义及构成条件:环节三: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问题6】以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么,该原电池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呢?【问题7】分析了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 负极金属一般是较活泼还是较不活泼的?② 电子转移的方向是怎样的?③ 正负极材料的现象分别是怎样的?④ 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是移动方向是怎样的?环节四:回扣主题,拓展应用【问题8】理论上任何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问该反应 Zn + CuSO4= ZnSO4 +Cu 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图该如何画,请标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学习效果】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锌片质量均减小,铜片质量均不变B. 甲烧杯中锌片和铜片表面均产生气泡,乙烧杯中只有锌片表面产生气泡C. 甲烧杯中铜片失去电子,乙烧杯中铜不参与化学反应D. 当转移1 mol电子时,甲烧杯中产生氢气比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2.如图是土豆电池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原电池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原电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298c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5.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原电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原理;2.了解干电池、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不同类型原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掌握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计算及利用;4.理解原电池的应用。
【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概念及原理;2.不同类型原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计算及利用。
【教学难点】1.不同类型原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计算及利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问题导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及材料、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是化学电池,它有什么作用?Step 2. 讲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原理1.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设备称为化学电池,简称电池。
2.原电池原理:电化学反应带电荷,反应物中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移动,可转化为电流。
正极脱去电子或接受氧化物中的电子,而负极放出电子或接受还原物中的电子。
通常以负极为极性表述电子流的方向。
Step 3. 介绍不同类型原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干电池:是市面上最普遍的电池,可以使用多次,但是寿命较短。
(1)结构:由一个锌壳、一层石墨棒、一层中心异质电解质、一层二氧化锰等制成。
(2)工作原理:锌部分腐蚀时放出电子,同时生成离子,而二氧化锰作为接受电子的电极,电子流经过线路,从锌极通到二氧化锰极,同时实现了能量转化。
2.碱性电池: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1)结构:由一个锌钢罐体、一个大膜、一个液体碱性电解质、一层二氧化锰等制成。
(2)工作原理:与干电池类似,酸性电解质部分被碱性电解质取代。
3.锂离子电池:是如今世界上最新的电池,具有最大的能量储存密度,电池寿命更长、充电时间更快。
(1)结构:由一个锂金属或锂离子负极、一个正极、一个液态或凝胶状电解质等制成。
(2)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通常采用石墨,正极则采用氧化物。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2911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2.png)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必修二原电池教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篇一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板书】化学能与电能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
.。
.。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
.。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蒸汽发电机【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069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4.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1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6.1.3化学电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1.3化学电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0d78b0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f.png)
(3)电池应用与环保的关联: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学生难以将电池应用与环保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电池应用与环保的关联。
(4)电池相关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容量等参数的计算,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困难。通过公式推导和实际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掌握电池相关计算方法。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化学电池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等基本知识时,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池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电池实验,观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电池的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电池生产商、用户等角色,从不同角度分析电池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2)实验活动:安排一次电池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池实验,观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对化学电池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原电池(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电能
使用电器时都需要电能。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2.火力发电
火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该过程可表示为
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
化学能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
[归纳总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 .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 .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煤气⑤电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2.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
具体条件是: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②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分析下图并填空
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②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样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断发生,负极不断地失电子,失去的电子不断地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不断有电子流产生,也就形成了电流,即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4)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①比较金属活动性
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弱;
②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如:在Zn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CuSO4溶液,则Zn置换出的铜和锌能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加快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③设计原电池
如:把Fe+2Fe3+===3Fe2+设计成原电池,可用Fe作负极,铜(或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④保护金属设备
如:船体是钢铁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蚀,在船体外壳焊接上比铁活泼的金属(如Zn),则构成以Zn、Fe为电极的原电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护。
[归纳总结]
3.如图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4.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变化是________。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