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程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引起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本文将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程分析为主题,探讨其相关知识。
一、病原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门支原体纲支原体目。
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独特,呈现出以下几个病原特点。
1. 细菌非常小:肺炎支原体的直径只有约0.1-0.2微米,相对于其他细菌而言,其体积更小,形态更为特殊。
这一特征使得该菌株难以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得到培养和监测。
2. 侵袭性较强: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特别是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
通过与宿主细胞的黏附结合,侵入宿主细胞内引起感染。
3. 潜伏期长:与其他细菌感染相比,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1-3周的时间,这使得疾病的传播更加隐匿,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二、病理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呼吸道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患者通常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如鼻塞、咳嗽、咽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1-2周内出现,并逐渐加重。
2. 下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下呼吸道症状的出现,如咳嗽加重、咳痰、胸痛等。
其中的咳嗽通常为持续性干咳,咳痰量较少。
3. 肺部病变: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累及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病变发生。
病理上可见支气管黏膜增厚、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
在肺泡内,可见炎性渗出液聚集,形成小叶性渗出、斑片状渗出等表现。
4. 全身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以引起全身症状的出现,如发热、乏力、头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与局部呼吸道症状同时出现,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三、病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病程和症状有所不同。
1. 潜伏期: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1-3周,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2. 上呼吸道症状期:患者在感染后的1-2周内逐渐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咳嗽、咽痛等。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与疾病谱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与疾病谱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常以咳嗽、发热、喉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在病原学上,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与细菌不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以及相关的疾病谱。
一、支原体的特点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原核生物,其直径约为0.3微米,只能在细胞内寄生与复制。
支原体无细胞壁,具有膜包裹的内质网结构,内含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支原体还具有较高的抗原异质性,可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抗体。
二、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也包括其他的支原体亚种。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距离密切接触也可导致感染。
支原体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抵抗干燥的能力,在寒冷季节和气候干燥的环境中也可引起疾病。
三、支原体肺炎的疾病谱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表现可以因个体差异而异。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咳嗽、发热、喉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临床上可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似。
在儿童中,支原体肺炎常伴有畏寒、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肺炎、肺不张等严重病情。
值得一提的是,支原体肺炎对药物疗效较差,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对缓解症状的效果有限。
支原体肺炎的疾病谱广泛,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以儿童和老年人为多。
在儿童中,支原体肺炎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之一,尤其在冬季高发。
对于老年人和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支原体肺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引发并发症。
四、预防与治疗鉴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因此,做好个人卫生和呼吸道卫生是预防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措施。
如勤洗手、避免封闭空间的密集活动、咳嗽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等。
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支原体对药物疗效较差,临床上常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如保持充足休息、补充营养、增强体抗力等。
总结: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独特的病原学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毒感染的区别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毒感染的区别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引起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与病毒感染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些独特的病理特点。
本文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以及与病毒感染的区别。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1. 病原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但其细胞结构相对于其他细菌而言更为简单,缺乏细胞壁。
这使得它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能够在抗生素作用下存活。
2. 感染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细菌会随着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从而引发感染。
3. 病程发展:- 潜伏期: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
通常为1-4周,这也是感染最初的无症状阶段。
- 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咳嗽、鼻塞、喉咙痛等。
- 下呼吸道症状:病程进一步发展,肺部病变逐渐出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加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病理损害: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导致以下病理损害:- 支气管黏膜炎症:支原体通过侵袭支气管引发黏膜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水肿、炎性渗出、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改变。
- 肺泡炎症:病原体在进一步侵入肺泡,引发肺泡炎症,导致肺泡壁水肿、炎性渗出,以及纤维素样渗出物的积聚。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区别1. 病原体类型: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而病毒则是一种微生物。
细菌和病毒在结构、复制方式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 细胞结构:肺炎支原体是细菌中的一种,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缺乏细胞壁。
而病毒则是由蛋白质壳和核酸组成的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
3. 治疗方法:由于病毒和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也不同。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病毒感染则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退烧、补液等。
4. 抗药性: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这使得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支原体肺炎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支原体肺炎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1. 支原体肺炎的概述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在冬春季节较为流行。
支原体肺炎一般呈现为轻至中度的感冒症状,但也可引发严重的肺炎和其他并发症。
2.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支原体肺炎的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与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似。
常见症状包括:2.1 呼吸道症状•咳嗽:多为干咳,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少量痰液。
•喉咙痛:咽部不适和疼痛感,可能会加重咳嗽。
•流清鼻涕:常伴随轻微的鼻塞和打喷嚏。
2.2 全身症状•发热和寒战:通常在开始阶段发生,体温可以达到38℃以上。
•头痛和肌肉酸痛:可能伴随疲劳和乏力。
•胸部不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或胸痛感。
3. 支原体肺炎的合并症支原体肺炎在一些特定群体中可能引发严重的合并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并症:3.1 肺炎大约10%至40%的支原体肺炎患者会进展为肺炎。
肺炎会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和肺部感染。
3.2 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还可引发支气管炎,表现为气管和支气管的炎症。
患者常出现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
3.3 中耳感染支原体感染还与中耳感染有关,主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液、听力减退和头晕。
3.4 胸膜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胸膜炎,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胸腔积液。
4.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确诊支原体肺炎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4.1 诊断方法•咽拭子检测: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支原体DNA。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支原体抗体水平。
4.2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严重病例可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药、止咳药和保湿治疗等。
5. 预防与注意事项为了预防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和感染,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5.1 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接触咳嗽或打喷嚏后。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病原学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呈多形性。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定植和增殖,引起炎症反应。
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较小,但具有较高的变异性,这也是导致其耐药和感染反复的原因之一。
二、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成人,但以年轻人更为多见。
其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高发。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军队、养老院等,容易发生聚集性发病。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
三、临床表现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头痛等。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数周。
部分患者可伴有咽痛、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征通常较轻微,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四、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如 IgM 和 IgG 抗体。
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1 周左右出现,3 4 周达到高峰;IgG 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培养:肺炎支原体培养难度较大,耗时较长,临床应用较少。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3、炎症指标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可轻度升高。
4、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部的浸润影,多为间质性改变,也可呈实变影。
五、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做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与宿主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与宿主因素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肺炎多见于儿童和年老体弱者。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与宿主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至关重要。
一、病因1.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肺炎支原体就可以通过飞沫从感染者呼吸道排出,被他人吸入感染。
2. 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是肺炎支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人员聚集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例如,不经常洗手、不戴口罩等行为会导致病原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
4. 季节性因素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起着影响。
通常,冬春季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二、宿主因素1. 年龄:儿童和老年人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
儿童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都容易受到感染。
2. 免疫功能:免疫系统的弱化或者缺陷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患有艾滋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都容易受到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3. 基础疾病: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身体对于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易受感染。
4.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不良条件也会使宿主易感染。
例如,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更容易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
5. 其他因素:个人卫生习惯、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也都会增加感染的概率。
总结起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和季节性因素等。
而宿主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功能、基础疾病、生活环境和个人习惯等。
在预防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需要做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的重要性。
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冷伤风等。
这种细菌不易被普通抗生素所杀灭,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肺炎支原体的基本特性、致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其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的基本特性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属于支原体科的细菌。
它是一种小型球菌,通常直径只有0.2微米左右,没有细胞壁,不能靠自身合成ATP,因此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存活。
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相当简单,只有700-800万碱基对,整个基因组仅包含几百个基因。
此外,肺炎支原体有较强的变异性,只有70%的基因是与所有菌株共有的,其余的基因则是各菌株特有的。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内细胞寄生菌,可以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并造成细胞损伤。
它的致病机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细胞后释放致病因子:肺炎支原体侵入细胞后,会释放出致病因子,如肺炎支原体蛋白(P1)、肺炎支原体铁蛋白结合蛋白(Mpn141)等。
这些致病因子可以干扰宿主细胞的代谢功能,导致炎症反应。
2. 干扰宿主免疫反应:肺炎支原体还可以干扰宿主免疫反应,降低宿主的免疫力,从而使宿主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3. 诱导自身细胞凋亡:肺炎支原体能够诱导宿主细胞凋亡,导致炎症反应加剧,从而进一步损伤组织。
4. 影响细胞信号传导:肺炎支原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可以干扰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如干扰宿主的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等。
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疾病不易被普通抗生素所治愈,因此需要针对其特殊的基因组和生物学特性开发治疗药物。
目前,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利用微生物探针检测:可以使用PCR等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以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程度。
这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措施的选择。
2. 抗生素治疗:对于临床上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经验分享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心得与技巧
经验分享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心得与技巧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于其症状类似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造成了一定的诊断和治疗难度。
本文将分享一些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心得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疾病。
1.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特点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属于肺炎支原体家族,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其潜伏期通常在1-3周左右,但也有可能更长。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但症状较轻,多数患者无需住院治疗。
2. 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关键。
支原体感染症状多样化,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定诊断。
PCR检测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常用的确诊方法。
一旦确诊,便应立即启动治疗。
3. 抗生素治疗的选择与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罗红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遵循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4. 对症治疗的重要性支原体肺炎除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这包括使用退热药物降低体温、使用咳嗽抑制剂缓解咳嗽等。
同时,休息充足、保持良好的营养和饮水习惯也有助于促进康复。
5. 加强个人卫生与预防措施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支原体感染的传播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手部卫生,经常洗手,并避免触摸口、鼻和眼睛等易感染的部位。
其次,避免与感染者进行近距离接触,并注意保持呼吸道的卫生,如勤洗脸、多喝水、避免吸烟等。
6. 完成疗程与随访复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疗程,不应随意停药。
即便症状缓解,也应按时服用药物。
治疗结束后,应进行随访复查以确定病情是否彻底康复,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7.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饮食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不仅依赖于药物,也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
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支原体肺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支原体肺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支原体肺炎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1. 呼吸系统感染:支原体肺炎主要感染呼吸道,如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等。
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咳嗽、喉咙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2. 增加其他感染风险:支原体感染会削弱人体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从而增加其他病原菌感染的风险。
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3. 引发其他健康问题:支原体肺炎还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如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慢性感染可能导致气管痉挛、阻塞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措施。
经常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的呼气飞沫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接种疫苗: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
定期接种支原体疫苗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儿童是高危人群,应按规定接种疫苗。
3. 避免密集场所: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尤其是流感季节或疫情高发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4. 增强免疫力: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锻炼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5. 及时治疗: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病情的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传播的风险。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个人卫生的加强、接种疫苗、避免密集场所、增强免疫力以及及时治疗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通过预防和控制,我们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它是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形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因素。
一、支原体简介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属于细菌的类别,但它与典型的细菌有所不同。
支原体体积较小,形态呈现为球形或椭圆形。
它不能自主繁殖,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者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和分泌物传播。
二、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进入呼吸道,通过纤毛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侵入细胞内部。
支原体通过宿主细胞的包膜进入细胞质内,从而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2. 繁殖和蛋白质合成: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内部,支原体就开始繁殖并合成蛋白质。
支原体依赖宿主细胞的营养和代谢途径来合成所需的物质,从而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3. 释放炎症介质:支原体感染使宿主细胞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出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
这些炎症介质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病变的扩散和发展。
4. 激活免疫系统:支原体感染后,宿主免疫系统被激活,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被引导到感染部位,以清除感染源。
然而,支原体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机制,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三、支原体肺炎的致病因素支原体肺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状态: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与感染的发生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处于低下状态时,感染易于发生和扩散,导致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例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支原体。
2. 环境因素: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发生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寒冷和潮湿的气候条件容易促使支原体的传播,而干燥环境下支原体的存活能力较低。
密集人群聚居、不良卫生条件、缺乏通风等因素也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和发病。
3. 个体易感性:个体的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也会影响支原体肺炎的易感性。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及早期诊断方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及早期诊断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它往往引起咳嗽、喉咙痛、咳痰等症状。
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以及一些早期诊断的方法。
一、症状1. 咳嗽:肺炎支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咳嗽。
患者会出现干咳或带痰的咳嗽,有时会伴随胸闷或呼吸困难。
2. 喉咙痛:感染还会导致喉咙痛或喉咙发炎的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觉喉咙疼痛、灼烧感或干燥。
3. 咳痰:感染早期,咳痰可能会是黄色或白色。
然而,在感染加重时,痰可能变为黄绿色或浓稠黏液。
4. 发热: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引起轻度至中度的发热。
体温可能会升高至37.5°C至38.5°C。
5. 胸痛: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不适或疼痛,尤其在咳嗽或深呼吸时。
6. 疲劳:感染会导致体力消耗,使患者感到疲倦和乏力。
二、早期诊断方法1. 实验室检测:通过进行呼吸道样本(如咳嗽痰液)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确诊,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2. 胸部X光检查:胸部X光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病变情况,包括充血、肺炎和肺实变。
尽管肺炎支原体感染在X光上可能不易察觉,但它可以帮助排除其他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
3. 血液检查:通过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测定,可以确定炎症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这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感染的病情。
4. 快速蛋白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通过快速蛋白检测进行诊断。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感染的存在,通常在数小时内获得结果。
5. 核酸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敏感且特异性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
它可以从样本中扩增和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序列,以确定感染的存在。
早期诊断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
通过了解其常见症状,并采取合适的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医生可以及时诊断并开始治疗。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勤洗手、咳嗽时遮挡口鼻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浅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药治疗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浅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药治疗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治疗常用的方剂是(A)A.银翘散B.桑菊饮C.麻黄汤D.桂枝汤2.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是(B)A.紫雪散B.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C.养阴清肺丸D.玉屏风颗粒3.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高热烦躁,抽搐,可选用中成药(B)A.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B.紫雪散C.连花清瘟颗粒D.金振口服液4.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无发热,咳嗽无力,面色少华,乏力多汗,纳差便溏,考虑辨证为(D)A.风热闭肺证B.痰热闭肺证C.邪陷厥阴证D.肺脾两虚证5.儿童支原体肺炎,属于中医()范畴(C)A.感冒B.发热C.肺炎喘嗽D.咳嗽6.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作用的方剂是(C)A.麻杏甘石汤B.银翘散C.羚角钩藤汤D.清营汤7.儿童选用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成人量(B)A.1/5B.1/3C.1/2D.1/48.儿童支原体肺炎,重症的表现不包括(A)A.高热(39℃以上)≥5天B.频繁阵咳C.精神差、头痛、抽搐D.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治疗支原体肺炎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ABCD)A.阿奇霉素B.克拉霉素C.红霉素D.米诺环素2.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证型包括(ABC)A.风热闭肺证B.痰热闭肺证C.邪陷厥阴证D.肺脾两虚证。
浅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治疗后痊愈 7例 (4 6 , 1 . %) 好转 3 8例 (9 1 , 放弃治 7 . %) 2例
疗, 1例死 亡 。 2 体 会
体化 。在抗生素 的疗 程 中, 良反 应 的发 生率也 高于 中、 不 青
年人 , 故应 按老年人 的特点拟订治疗方案 。若患者基 础状况 差, 中毒症状重 , 伴有严重慢性病 和肺 炎并 发症 , 则可选 用强
早应用抗 生素 , 必要时联合用 药并适 当延长疗程 。开始时 可
进行经验性治疗 , 明确 肺炎致 病原 以后 , 根据药 物敏感 在 再 试验结果 和经验性治疗 的初始 反应来 决定是 否更换 或调整 抗生素。老年肺炎抗 生素 的选 择需根 据患者 的病情用 药个
提示肺部病灶加重或 出现大片状高密度影 , 有胸腔积液增 原
1 发 病 机 制
2 临 床 表 现
有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 之间 , 已知最小 的非
并维持水 、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低氧血症者 给予 氧疗 , 改善患 者 的营养 , 加强支持疗 法 , 长期 卧床 患者应 注意 防止下肢静 脉血栓形成或肺 栓塞 的发生 。当老 年肺炎 患者 出现严 重并
节; ②临床症状 多种多样 , 体征不典 型 : 可以消化道 、 心血管 系统 、 神经 、 神症状 为首 发表 现 , 常 因基础疾 病及 合并 精 且
・
8 ・ 8
21 0 0年 1月第 4卷 第 2期
C i JMo rgA p Jn2 0, 14。 . hn dD u p l a 01 Vo. No 2
,
并症及并发症 , 控制 呼吸衰竭 ; 合并 心力 衰竭者适 当利尿 治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细菌,可以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感染。
它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特别是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其感染率较高。
本文将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1. 咳嗽:干咳或带有少量黄痰,咳嗽通常比较剧烈,并可能加重夜间或清晨。
2. 发热:体温往往会升高,一般范围在37.5摄氏度至39摄氏度之间。
发热可持续一段时间,通常在一周左右。
3. 喉咙不适:可能会出现咽痛、干燥或刺激感,患者可能感到吞咽困难。
4. 胸痛:部分患者会有胸闷、胸痛的感觉,有时甚至可导致呼吸困难。
5. 疲劳:由于免疫系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反应,患者可能会感到疲乏和无力。
6. 其他症状:头痛、嗓子发痒、流鼻涕、咽部红肿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能够抵制肺炎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帮助患者康复。
2. 休息和饮食调节: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对抗感染。
此外,调节饮食,增加摄入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咽痛和发热等症状,可以适量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和咳嗽药。
4. 细菌防护: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感染初期。
此外,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住口鼻,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免疫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反应,因此适当的免疫治疗也是重要的,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加强机体的抵抗力。
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喉咙不适、胸痛和疲劳等。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抗生素是首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调节,缓解症状的药物也可适量使用。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及后遗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及后遗症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尽管绝大多数感染会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痊愈,但肺炎支原体感染仍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并可能导致某些后遗症。
本文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及其可能的后遗症。
危害:1. 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侵犯呼吸道,尤其是上呼吸道和肺部。
感染初期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严重感染可能引起肺炎,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咳痰等症状。
2. 疾病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播性,易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而传播给其他人。
特别是在密集人群中,如学校、工作场所和医疗机构,感染传播的风险更高,因此应加强预防措施来避免疾病传播。
3. 并发症:虽然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痊愈,但某些情况下可能发生并发症。
例如,感染可能引起肺炎相关性心脏病,该病会影响心脏功能并导致心律失常。
此外,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导致胸腔积液和肺部纤维化等并发症。
后遗症:1. 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之一。
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会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引起气道炎症和痰液过多,进而导致慢性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2. 呼吸功能受损:严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
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病变会影响肺组织的正常功能,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活量下降和呼吸衰竭等呼吸功能异常。
3. 免疫系统问题: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反复的感染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此外,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可能引起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预防和治疗: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妥善处理被污染的物品等,可以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2. 公共卫生措施: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管理,保持通风良好,减少人员聚集密度,有助于防止感染的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在临床上表现出多样化的症状。
对于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了解其病理机制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和病理两个方面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知识。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下面列举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1.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痛、咳嗽、流清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病程通常较长,约为7-14天。
2.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但肺部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该类感染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病程约为2-4周。
3.婴儿肺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婴儿期,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鼻塞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氧合不良。
4.感染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病程一般较长,可持续数周以上。
5.肺炎: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肺炎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
肺部听诊可出现湿啰音,肺部X线检查可见肺实变。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机制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的病理机制主要与其侵袭、繁殖以及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侵袭机制:肺炎支原体通过上呼吸道黏膜或者近距离接触而进入机体。
它通过诱发机体黏膜细胞的内源性内吞作用而进入细胞内。
2.繁殖机制:肺炎支原体在细胞内进行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自身的代谢和繁殖。
在细胞内的肺炎支原体会利用细胞内的养分进行繁殖,进而导致细胞受损和细胞功能的异常。
3.机体免疫反应:感染后,机体会引起免疫反应以抵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
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各种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
同时,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来对抗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与传染机制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与传染机制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以及传染机制。
一、病原学特点支原体是一类较小的细菌,通常难以被普通细菌培养基培养出来。
它们具有以下病原学特点:1. 弱致病性:支原体肺炎相对于其他细菌引起的肺炎而言,病情较轻。
大多数感染者仅出现感冒样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和流涕,很少出现高热、胸痛等重症状。
2. 高度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与感染者亲密接触、共用餐具和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等。
3. 健康携带者存在:支原体感染往往伴随一部分健康人群,这些人对感染并不产生明显的症状,却可能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
二、传染机制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接触传播: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含有支原体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
他人在与感染者亲密接触时,很容易通过呼吸道吸入这些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从而感染支原体肺炎。
2. 空气传播:支原体肺炎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体会附着在微小的飞沫颗粒上,漂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
他人吸入这些含有支原体的飞沫颗粒后,也会发生感染。
3. 食物和饮水传播:在极少的情况下,支原体肺炎也可以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给他人。
当感染者不洁的手接触食物、餐具或水源时,病原体可能会传播给其他人。
4. 母婴传播:孕妇如果感染了支原体肺炎,在分娩时可能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
这种母婴传播方式一般较为少见,但仍需要予以重视。
三、预防与控制策略针对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机制,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传播:1. 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基本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接触疑似或已确诊感染者后,应养成洗手的好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彻底清洁。
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亲密接触,如不共用餐具、不共用毛巾等,将个人卫生放在首位。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新型治疗方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新型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法。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属于支原体科,其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
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进入上呼吸道,定植并繁殖,引起感染。
感染后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菌进入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入人体上呼吸道,并附着在上呼吸道黏膜上。
2. 细菌繁殖:肺炎支原体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繁殖并扩散。
这个过程常伴随着上呼吸道炎症的发展,引起咳嗽、鼻塞等症状。
3. 下呼吸道感染:在细菌扩散的过程中,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管、支气管进入到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此时,患者常出现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
4. 炎症反应: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人体会产生炎症反应,包括炎性细胞的聚集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
这些反应是机体抵抗感染的方式,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也会给机体带来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细菌进入、繁殖、感染扩散以及机体的炎症反应。
了解这些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新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很长时间以来,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繁殖。
然而,由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传统的抗生素可能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形成耐药菌株。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新型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一些新型治疗方法的概述:1. 抗生素联合治疗:鉴于传统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的抑制效果有限,研究者尝试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即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来增强疗效。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抑制支原体的不同生长环节,提高治疗效果。
2. 细胞内抗感染剂:针对支原体寄生在细胞内的特点,科学家们研究开发了一类称为细胞内抗感染剂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进入细胞内,直接抑制支原体的繁殖,并增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力。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和诊断要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和诊断要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有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和诊断要点。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特点是缺乏细胞壁,由此导致抗生素如青霉素对其无效。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在冬春季节易发。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区别1. 发病方式: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尤其在学校、军队等集体单位易造成传播。
而其他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等则更易通过家庭、社区等途径传播。
2. 潜伏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3周,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4天。
3. 症状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咽痛等,也可伴有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表现更加多样,如流感可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寒战、恶心等症状。
4. 年龄分布: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常见。
而其他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等则在所有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
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要点1. 临床症状和体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有类似之处,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咽痛等。
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引起肺部感染的征象,如肺部啰音、胸闷等。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CFT)。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部炎症的征象,包括肺纹理增多、斑片状阴影等。
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能提供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显示肺部病灶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4. PCR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目前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浅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方法
浅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方法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选择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红霉素治疗,研究组(45例)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症状的消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预后和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阿奇霉素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对90名儿童支原体肺炎进行了小组研究。
所选患者被诊断患有支原体肺炎。
在选定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士2.54)岁,其中有40例患者小于4岁,另外50名患者为4-8岁。
病程为3-15天。
所选儿童的临床症状为发烧,咳嗽和咳嗽。
轻度咳嗽20例(22.2%)。
中度咳嗽40例(44.4%)。
严重咳嗽30例(33.3%)。
发烧80例,占88.9%。
儿童的温度范围为38.2至42.0°C,伴有不规则发烧。
症状持续2.5天。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9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接受不包含红霉素的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阿奇霉素治疗。
两组的年龄,病程和性别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临床诊断:入院后行胸部X线检查。
与普通的胸部X 射线照片相比,胸部CT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并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但是CT检查应严格控制适应症。
血清学诊断也是必要的。
ELISA 检测指标为 Ig M、Ig G,在 MP 近期感染诊断中,单次测定 MP-Ig M 阳性的价值非常高,恢复期与急性期 MP-Ig M 或 Ig G 抗体滴度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同样可确诊为MP 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肺炎支原体
发表时间:2015-06-16T14:28:36.5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段永建[导读] 肺炎衣原体的原体形态多样,电镜下可呈现典型的梨形。
段永建
(昆明市精神病院65010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67-01 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人的非典型性肺炎,同时还可致支气管炎、咽炎、鼻窦炎、中耳炎、虹膜炎、肝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结节性红斑等疾病,也是艾滋病、白血病等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另外,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认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肺炎衣原体的原体形态多样,电镜下可呈现典型的梨形。
肺炎衣原体不能体外培养,只能在细胞内寄生。
肺炎衣原体包涵体不含糖原,碘染色阴性,在Hela细胞中的形态与鹦鹉热衣原体十分相似,姬姆萨染色后呈深密度卵圆形,在HEP-2 细胞中的包涵体,其密度和形态均多样化,有致密的、桂花样散在的、有伸出胞外出瘤状的、还有圆形、胞内着色较少的包涵体。
肺炎衣原体是人类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社区获得的肺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5-10%由肺炎衣原体引起。
肺炎衣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通常以咽痛和音哑起病,数日至7天后出现咳嗽,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自起病至就医的时间以肺炎衣原体感染为最长,因此病初时的低热,检查时多已降至正常,异常呼吸音和鼻窦区压痛为最常见的特征,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血沉增速,X线胸片常显示单侧节段性肺炎,类似非典型性肺炎,严重者病变较广泛,甚至波及双肺,也可伴有胸膜炎或胸腔积水。
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相关的证据主要有:(1) 从动脉粥样硬化灶中分离出肺炎衣原体;(2)硬化灶中肺炎衣原体PCR检测阳性;(3)电镜观察到硬化灶中肺炎衣原体典型的梨形颗粒;(4)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5)血清学试验证明肺炎衣原体感染。
现已发现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血脂变化密切相关: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者,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约1.23mmol/L)明显高于非感染者(约1.03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约1.24mmol/L)却明显低于非感染者(约1.36mmol/L),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引起上述血脂变化是与冠心病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也是其致病机理之一。
由于肺炎衣原体感染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方法有病原体分离培养和直接检出,核酸检测和血清学实验。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杂交检测衣原体的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不高,主要用于PCR结果的检测、判定,尚未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用肺炎衣原体MOMP 基因片段的2 对特异性引物对临床咽拭子进行PCR 测定,其结果与血清学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PCR试验对实验室有特殊要求,标本处理、扩增和检测应在不同房间内进行,以免假阳性。
在细胞培养中,肺炎衣原体和沙眼及鹦鹉热衣原体一样,对四环素和红霉素最敏感,与鹦鹉热衣原体一样耐磺胺。
临床治疗肺炎衣原体感染通常采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每日2g,连续2 周。
四环素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和儿童不宜服用。
服用红霉素的副作用是刺激胃肠道,另外部分病例可复发,但再次给予四环素或强力霉素仍有效。
一些新的大环内脂抗菌素,如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用药量少、长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替代红霉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