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 完整版本共33页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
09
社会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0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0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
等,以及群体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0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
发展历程
从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 验心理学逐渐发展并成熟,成为心 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和 行为。
任务
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心理 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的理论和 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03
心理物理学实验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
心理物理学的假设
研究物理刺激与其引起的心理感觉之 间关系的学科。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核心问题
探讨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定量 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最小变化法
通过逐渐改变物理刺激强度,观 察被试能否察觉刺激变化,从而
0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因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 特定反应。
被试
实验对象,通常为人类或动物。
自变量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产生影 响的变量。
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因 变量的因素。
实验组与控制组
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 未接受处理的为控制组。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全-比郭秀艳朱滢的更好)-第1章-实验心理学概论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立
诞生于德国(1879)
❖德国建立了稳固的实验生理学 ❖德国人的气质
细心 爱好精确的分类 爱好描述工作
❖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的大胆尝试
11/3/2020
第一章
20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立
韦伯
❖两点阈限 ❖最小可觉差异
韦伯定律:
11/3/2020
第一章
21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立
假设的含义
❖实验者对实验条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与问题
❖联系 假设是将问题转化具体可操作的结果
❖区别 假设是直接进行检验,而问题则不能进行直接检验
11/3/2020
第一章
36
二、形成假设
假设的种类
❖析因性假设 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描述性假设 描述和预测行为
11/3/2020
第一章
11/3/2020
第一章
47
四、实施实验
记录数据(续)
❖能记录数量反应的,就尽量用数字 ❖用事先印好的表格记录 ❖争取用专门的 录音、录像等仪器设备 ❖记录的数字要改动时,一定要把原来的划去,
切忌涂改 ❖实验结束后,和被试进行谈话,记录被试在试
验过程中的体验
11/3/2020
第一章
48
四、实施实验
11/3/2020
第一章
41
三、选择被试
被试含义
❖实验者要研究的对象,人或动物 ❖必须有代表性
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
❖已知某校有2万大学生,要研究来自西部省区大学生某一 心理,有3000名来自西部,决定选择300名作为被试,如 何选?
11/3/2020
第一章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十一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
2.微笑是幸福快乐的表现吗?(1)
上面我们叙述的研究,都是以在某种情绪状态下特定的面 部表情——静止的照片作为材料,要求被试辨认照片代表 着什么样的情绪。这种研究方法的前提假设是,特定的基 本情绪(愉快、悲伤、惧怕、惊奇等等)具有独特的面部 模式,这些独特的面部模式是由独特的面部肌肉活动组成 的。这种研究面部表情的方法叫做面部表情程序(facial expression program),迄今为止,面部表情的研究一直为 这种方法所统治。 J.M.Fernandez-Dols和M.A.Ruiz-Belda(1997)用他们关于微 笑与幸福(smiling and happiness)关系的研究,向占统治 地位的面部表情程序概念挑战。
9
2.呼吸和血压变化
人体的这两项功能与皮肤电反应一样,都是受植物神 经系统控制的。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二者的功能大体相反。一般不受主观意志影响。
一般的测谎器包括三个装置,即可以同时记录人的呼 吸、血压和皮肤电。
在使用这类仪器时,一般提出两类问题,同时记录上 述三种生理反应。一类问题是与案情无关的,如姓名、 年龄、个人爱好、天气变化等,另一类是与案件有关 的问题。 分析比较在回答两类问题时的生理变化记录,若无显 著差异,则表示上述两类问题是一样的,都是中性刺 激。反之,则表明与案件有关。
2
一、情绪(1)
情绪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 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对客观事 物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虽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但二者也有区别。情绪一 般是与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它具有较大的情境 性、激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则一般是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 足相联系的,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的产生 都伴有情绪的反应,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受情感的支配。所以情绪 和情感又是密不可分的。 尽管情绪体验是每个人都有的,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有的 经验,但是情绪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些什么规律、它和认识 过程的关系怎样等等都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北大实验心理学(完全免费)
北大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i) 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 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
(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一.问题的选定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二.选定实验目的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验方法(程序)eg:(I)A~B 对照(两组)(ii)ANA (一组)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iii)ANNAAN…随机(一组)四.(被试)选择对象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3.实验报告的写法一.题目二.关键词3~5个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
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六.讨论(自由发挥)七.结论强调结果八.参考文献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万,亿,兆可压缩——eg:1.2亿3千”X”第二章反应时&1一般问题一.人差方程A-B=0.5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三.唐德斯,反应时A,B,C图(略)四.反应时的测定&2.减法反应时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十二章 意识
2、较高级的官能(2) 较高级的官能(
通过注意,意识将决定觉察到什么和觉 察不到什么。假定有意识的信息加工或 多或少是序列的、相对较慢的,那么在 任何一个时刻,进入意识的就只能是少 数几个对象。虽然某些特定类别的刺激 本身就有很高的优越性,但我们也可以 “决定”注意所指向的特定感觉、形式、 外在客体或从当前的现实中逃离而去关 注内部信息。
2
一、意识的概念(1) 意识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意识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 糊的概念,研究者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 定义。 很多人在谈到“意识”这一术语时,经常 指的是不同的意思,由于这一术语被用来 表征如此众多的不同含义,因而也就必然 会导致一些混乱的、毫无意义的争论。
3
一、意识的概念(2) 意识的概念(
6
1、有意识觉察(2) 有意识觉察(
感觉觉察指的是我们对大多数所谓的刺激的了解。我 们通常都会或多或少地交流我们对客观世界状态的了 解以及我们对这种了解的觉察,这种觉察通常是与某 个感觉道相连的;一个人也能对那些与任何一个感觉 通道都不相连的内部状态有所觉察,如疲劳、焦虑、 舒服或饥饿等,这被称为概括性觉察,还包括对时间 延续性的觉察、对空间布局的觉察和对自我的觉察; 我们还能觉察到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的所有事物,即 元认知觉察;如人有可能会觉察到当前的思维活动, 甚至是那些已经过去的、引起了当前思维的一系列思 维活动;有意识回忆是指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有意识 觉察。
19
(2)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2) 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
以上的观点与“内源性注意”(endogenous 以上的观点与“内源性注意”(endogenous attention)和“外源性注意”(exogenous attention)和“外源性注意”(exogenous attention )的研究是一致的。 内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 内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 由知觉者控制的注意,也称目标指引的注意 (goal-directed control of attention);而外源性 goalattention);而外源性 注意则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 注意则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刺激 驱动性注意(stimulus驱动性注意(stimulus-driven control of attention),是自动发生、与当前知觉目标无 attention),是自动发生、与当前知觉目标无 关的一种注意。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课程代码 02108)第一章绪论P15-P16)双盲实验、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让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数量上的变化如颜色的浓淡,质量上的变化如人的性别。
自变量(P2)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当自变量的水平(数量)有了变化,它导致了行为(因变量)的变化,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这个自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的种类(P3-P4)自变量的种类主要有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因变量(P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P5)因变量的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此时因变量是可靠的。
反之,被试有时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那么这种因变量就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
因变量的有效性(效度)(P5)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混淆(P5)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的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产生了自变量混淆。
额外变量(P6)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的混淆的原因(P7)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对额外变量的处理方法(P7)消除、保持恒定。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11)如果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
主试(P14)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者熟悉实验的要求。
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实验的资料,即被试的反应。
被试(P14)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实验者效应(P15)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专家讲座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333页3
(一)知觉恒常性(3)
一共有四种试验条件
– 提供正常双眼观察条件 – 只允许单眼观察 – 经过一个小孔进行单眼观察——人工瞳孔 – 在每个标准圆形刺激物周围用黑布遮挡,组成一条黑布通道,
深入降低地板、墙壁和天棚等深度线索作用
比较刺激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191页9
2、封闭性和图形结构优势效应(1)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202页0
2、封闭性和图形结构优势效应(2)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212页1
(三)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9页 9
(二)意识和知觉(1)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awareness)关键问 题是:
– 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 有言语意识参加下进行?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101页0
(二)意识和知觉(2)
第六章 知觉
知觉基本问题 知觉组织高级过程 运动知觉 单眼和双眼视觉 恒常性和错觉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第六章知觉
第1页 1
知觉定义
知觉(perception)
– 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 – 是指对事物整体反应; – 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开端。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北京大学试实验验心心理理学学全讲套义专家讲座
北京大学自考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
3.在平均差误法中�测量分配的标准差大�说明被试的辨别能力 ( C )
A.好
B.中等 C.差
D.等于零
4.1885 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D )
A.韦伯 B.费希纳 C.斯蒂文斯 D.艾宾浩斯
5.过高估计抑郁病人自杀的可能性是错误地利用了哪种策略 ( B ) A.样本大小 B.可利用性 C.代表性 D.轻信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的影响�又往往忽略了一些与作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前者指的是� AD � A 代表性 B 样本的大小 C 冒险性 D 可利用性
三、填空题�1*10�
16、视敏度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 空间 �分辨能力�闪光融合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 � 时间 �变化的分辨能力。
17、如果我们用差别阈限的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的话�实验的结果会支持� 费希纳 �定律� 如果我们用数量估计法来制作比例量表的话�实验的结果会支持� 斯蒂文斯 �定律。
A.自由回忆法 B.再认法 C.节省法 D.知觉辩认
4.更与感觉剥夺类似的情况是 � AB �
A.住医院 1 个月
B.在宇宙飞船中生活一年
C.在南极考察一年
D.在少年管教所生活一年
5.当要求儿童重复成人说的每句话时�儿童几乎总是重复� BC �
A.冠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虚词
五、名词解释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四、名词解释�5*4� 21、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22、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3、测量记忆的知觉辨认方法 24、刺激的空间积累作用 25、记忆中的主观组织 五、简答题�4*7� 26、简要说明斯塔尔�Starr�关于儿童文法理解的听偏好实验是怎么做的。 27、为什么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28、什么是恒定刺激法� 29、什么是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六、看图题�1*12� 30、下图为什么叫等响度曲线�P144 七、实验设计题�1*15� 31、设计一个测量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1
Applied research 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 – such as how to cure bedwetting – whereas basic research 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
Are Experiments Too Far from Real Life?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7
谢谢!
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因变量的敏感性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4
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4)
额外变量或自变量混淆
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足 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 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Hermann Ebbinghaus 艾宾浩斯
1850 - 1909
Wrote On Memory in 1885, showing complex 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 studied
Barry H. Kantowitz, Henry L. Roediger Ⅲ & David G. Elmes,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P466
Extended Weber’s law (Fechner’s law) and founded psychophysics
北师大实验心理学讲课文档
第21页,第二共十一6页0,共页60。页。
(三)反应选择模型
第22第页二,十二共页,6共0页60页。。
•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 地再现。
第11页,第共十一6页0,共页60。页。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 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 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 率为20%。
北师大课件实验心理学
第1页,共第一6页0,共页60。页。
Two types of attention
Focused attention Divided attention
第2页,第二共页,6共0页60页。。
Focused attention
Focus on (select) what’s relevant and ignore what’s irrelevant.
第13页,第共十三6页0,共页60。页。
Evidence against filtering: Some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ccurs
GSR (galvanic skin response) conditioning experiment:
• One message coming in the left ear, and another set of isolated words coming in the right ear. In the right ear, when subjects got the word “carpenter” they would get a shock.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版第二章实验设计
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验可 以探究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设计有助于发现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 量和效果。
实验设计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研究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效果,为教 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因子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进行 选择和应用。
0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原则是指在实验中,实验对象应随机分 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确保每个组别 的代表性,减少潜在的偏差和干扰因素。
随机化原则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
水平是实验设计的关键步骤。
确定实验设计类型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S
详细描述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因素及水平,选择适 合的实验设计类型。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 包括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法、单被试实验 等。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 控制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 部效度。
确定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社会学研究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 验可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实验设计有助于发现新的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社 会学发展提供支持。
ABCD
实验设计能够控制实验条 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 社会政策和实践的效果, 为社会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
实验设计需要预先规划和描述,包括 实验的参与者、操作、测量和数据分 析等环节。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
三、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 功能固定化functional fixity • 定势set的作用 • 噪声
9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 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 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 以分析.
•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 验数据的方法.
• 认知心理学还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 符号操作系统,更常称作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 号系统.
•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 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 的思维过程.
• 在上面的分布种,叉子和勺子之间没有共 同的关系,研究者称这样的回答是无效的
without valid answers.
19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5
• 心理模型理论 • 形式规则理论
20
二推理与工作记忆
• Baddeley1998曾指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智力的概念有 非常密切的联系.
• 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注意及推理有着密切的关 系,John Gabrieli等人运用fMRI技术在被试解决Raven推 理测验时扫描他们的脑区.结果发现额叶、顶叶和颞叶 皮层等脑区都有激活,而这些脑区正是空间、客体和言 语工作记忆进行时激活的脑区,Gabrieli认为推理似乎是 工作记忆能力的总和.
2
问题解决3
• 两个火车站相距100km,某天下午2点,两个火车头相向开出.一个火 车的速度为60km/h,另一个火车的速度为40km/h,当火车头开始行 走时,一只鸟突然出现在第一个火车头前面而向第二个火车头飞去, 当鸟到达第二个火车头时,它又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第一个火车头 飞去,鸟以80km/h的速度在两个火车头之间来回飞.问:在两火车 头相遇时鸟飞了多少公里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二章 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4
选择组内设计的原因(优点)
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 组内设计方便、有效。 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 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相同的自变量在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中造成的因 变量的效果是不同的。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2
双盲实验 (double-blind experiments)
Double-blind experiments: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n which neither the subject nor the experimenter knows which subjects are in which treatment conditions.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5
实验心理学讲义
组内设计的缺点
缺点: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 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 的差异。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 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 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
21
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举例(3)
Trial 1
Cond. O
Trial 10
Cond. L
Trial 19
Cond. R
Trial 28
Cond. O
Trial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