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标准构造详图的识图
建筑力学与识图任务2 有梁楼盖板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任务2 有梁楼盖板标准构造详图识读■任务目标1.理解有梁楼盖板和悬挑板钢筋构造要求2.熟练识读有梁楼盖板和悬挑板钢筋标准构造详图■任务内容1.知识点有梁楼盖板和悬挑板钢筋构造要求2.技能点有梁楼盖板钢筋标准构造详图识读■知识解读有梁楼盖板受力钢筋构造可分为板下部贯通纵筋构造、板上部贯通纵筋构造、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支座负筋)构造、,具体构造要求见表9-5。
表9-5 有梁楼盖板钢筋构造类别钢筋构造图钢筋构造解读板下部贯通纵筋(a)端部支座为梁(b)中间支座为梁(1)垂直与支座梁的下部贯通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支座中线。
(2)平行与支座梁的贯通纵筋的a值: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3)下部贯通纵筋连接位置:宜在距支座梁1/4净跨内。
板上部贯通纵筋端部支座为梁(1)垂直于端支座梁的上部贯通纵筋:弯锚的直段长度a O值:设计按铰接时a O≥0.35l ab;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a O≥0.6l ab,由设计指定。
当ao<la 时伸至梁外侧,在梁角筋内侧弯折15d,当a O≥l a时可不弯折。
(2)平行与支座梁的贯通纵筋的a值: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3)中间支座梁上部贯通纵筋:跨越中间支座梁、连接位置在跨中1/2净跨内(图9-3)。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支座负筋)(a)端部支座为梁(b)中间支座为梁(1)支座负筋伸出长度指自梁中心线向板跨内伸出的长度,其长度由设计确定。
(2)支座负筋弯折长度:板内为板厚h 减去板保护层C、梁内为15d。
(3)分布筋a值: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为1/2板分布筋间距。
综上所述,有梁楼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钢筋构造如图9-3所示。
板的配筋方式有分离式配筋和弯起式配筋两种,目前一般民用建筑都采用分离式配筋,图9-3所示就是板的分离式配筋。
图9-3 有梁楼盖楼面板和屋面板钢筋构造悬挑板钢筋构造见表9-6表9-6 悬挑板钢筋构造类型钢筋构造图钢筋构造解读1(1)悬挑板上、下部均配筋钢筋:受力钢筋放在板上部,构造钢筋放在板下部。
梁平法识图
④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按规定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 通长的纵筋值时,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⑤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部 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如图4-9所示。
图4-9 梁竖向加腋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示例
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时,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 支座上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分 隔,如图4-10所示。
注2:楼层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KBH。 注3:16G101-1图集中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表示端支座铰接;
当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 抗拉强度时,在梁代号后加“g”。例如,Lg7(5)表示第7号 非框架梁,5跨,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 度。
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4.2.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1.梁集中标注
当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 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 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在斜 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4.2.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1.梁集中标注
例如,13Ф10@15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直径为10 mm;梁的两端各有 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 mm;梁 跨中部分间距为200 mm,四肢箍。
18Ф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 径为12 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 mm;梁跨中 间部分间距为200 mm,采用双肢箍。
三维图集16G101 第4章、梁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箍筋加密区5050箍筋加密区箍筋加密区c1c3c1c3c1c3c 2h bc 2c 2≥la E≥l aE11≥l aE ≥l a E≥l a E图中c3取值:抗震等级为一级:≥2.0hb 且≥500抗震等级为二~四级:≥1.5hb 且≥500柱框架梁水平加腋构造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柱锚固长度≥L aE箍筋箍筋加密区梁上部纵筋加腋筋伸入梁内≥L aE中部构造筋梁下部纵筋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注: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 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梁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1)附加箍筋是主梁箍
ll
筋正常布置的基础上 另外附加的箍筋,在 附加钢筋布置范围内 的主梁正常钢筋或加 密区箍筋照设。 (2)附加箍筋均匀布置 在次梁两侧S宽度范围 内。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1、附加箍筋平法标注
附加箍筋
ll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钢筋构造图
构造要求解读
吊筋的高度按主梁高
非贯通钢筋仅用作架立钢筋
ll
架立钢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1、平法表示
ll
2、构造详图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3、钢筋三维效果图
ll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三)、梁端支座钢筋的构造
梁端支座钢筋的构造主要是指梁端部钢筋锚入柱子的节点构造, 包括上部的支座负筋、通长钢筋以及下部通长钢筋。
ll
4C22
2C22
类型
端 支 座 弯 锚
钢筋锚固构造图
构造要求解读
(1)支座宽度不够直锚,采用 ll 弯锚,上部通长钢筋、支座负
筋及下部纵向钢筋均为相同构 造 (2)弯锚钢筋长度=平直段长度 (hc-c)+弯钩段长度(15d) hc为支座宽度, c为保护层厚度, d为钢筋直径, LabE为抗震基本锚固长度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钢筋锚固构造图
构造要求解读
(1)梁顶高差 ⊿h/(hc-50)>1/6时, 上部通长筋断开: 高位钢筋锚固:同端节点锚固 低位钢筋锚固:伸入一个抗震 ll 锚固长度LaE, (2)下部钢筋锚固构造同上部 钢筋 (1)梁顶高差 ⊿h/(hc-50)≤1/6时, 上下钢筋斜弯通过,不需要断 开
三维立体图集16G101-03第四章梁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BIM)、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精益建造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 数字建造(BIM)、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精益建造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板——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_20190304202730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图5-5 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1)上部纵筋 上部非贯通纵筋向跨内伸出长度详见设计标注。与支座垂直的贯通纵 筋贯通跨越中间支座,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在跨中1/2跨度范围之内;当相 邻等跨或不等跨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 的跨数终点或起点并伸出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与支座同向的贯 通纵筋的第一根钢筋在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 2)下部纵筋 与支座垂直的贯通纵筋伸入支座5d且至少到梁中线,与支座同向的贯 通纵筋第一根钢筋在距梁角筋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
1.2 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
悬挑板支座非贯通筋的注写方式如图5-4所示。当悬 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 mm时,设计者应指定板端部 封边构造方式;当采用U形钢筋封边时,尚应指定U形钢 筋的规格和直径。
图5-4 悬挑板支座非贯通筋的注写方式
1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1.2 板支座原位标注
当为单向板时,分布筋规则
1.1 板块集中标注
3.纵筋
当在某些板内(如在悬挑板XB的下部)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 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切向为X向, 径向为Y向),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位尺寸。
当纵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为 xx/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两者之间的间 距为×××,直径xx的钢筋的间距为×××的 2倍,直径yy的钢筋的间 距为×××的2倍。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6G101第四章梁、板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傅华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傅华夏廖宜香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梁配筋识图-(很全)
图 2-2-2二、三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3二、三层 不等跨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4带悬挑梁的双跨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2-2-5画的是一端具有悬挑梁 的框架立体图。为了想把框架 示意清楚,没有将柱子把梁包
起并升向上层
图 2-2-5单端悬挑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 2-2-6两端悬挑双跨梁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7两端悬挑双跨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讲义 (梁部分)
框架的构件要素
构件分类: 框架梁:屋面框架梁
楼层框架梁 框架柱: 顶层角柱 顶层边柱 顶层中柱 中层角柱 中层边柱 中层中柱 底层角柱 底层边柱 底层中柱 基础梁和筏形基础 或承台、承台梁和桩基础
次梁的概念
构成框架的元素: 框架柱和框架梁。 次梁不同于框架 梁,因框架梁的 支点是框架柱, 而次梁的支点是 框架梁。从而, 它们的钢筋配置 也不一样。如图12中的次梁是支撑 在框架梁上的。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注释
图 2-1-2 梁的集中标注(习惯法)
第二节 梁集中标注逐项图解
一、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一行的习惯注法
小提示:设计院自已的习惯标注或该设计院 内部规定
图 2-2-1地下室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提示:梁的顶面结构标高是相 对于同层楼板顶面结构标高差 值(以m计,小数点保留3位), 写在括号中.没有标高差不注。
第三节 梁的宽度与钢筋摆放数量
图 2-6-1梁的纵向筋摆布
第三讲 梁的原位标注
第一节 原位标注梁的截面
原位标注补充了 集中标注的不
G结构识图梁、钢筋平法
G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钢框架、钢筋 混凝土板或钢板、连接节点等部分, 其中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是G结构 的关键技术之一。
G结构的优点包括抗震性能好、施工 速度快、节能环保等,因此在现代建 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G结构图纸的识别方法
01
G结构图纸是指导施工和设计 的依据,因此正确识别和理
解图纸至关重要。
钢筋平法表示
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 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剪力墙的 钢筋配置和平法表示应符合相关规定。
剪力墙的钢筋连接与锚固
01
钢筋连接
02
钢筋锚固
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可以采用机械连接、焊接、搭接等不同的连接 方式。
在剪力墙的端部、转角和洞口边缘等部位,钢筋需要满足一定的锚固 长度,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梁的钢筋配置与平法表示
03
上筋
下筋
箍筋
梁的上部钢筋通常用于承受正弯矩,根据 梁的类型和跨度,配置不同规格和数量的 钢筋。
梁的下部钢筋通常用于承受负弯矩,根据 梁的类型和跨度,配置不同规格和数量的 钢筋。
箍筋主要用于固定梁的截面形状,提高梁 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梁的钢筋连接与锚固
焊接连接
通过焊接方式将两根钢筋连接在 一起,适用于钢筋直径较小的场
钢筋配置
楼梯的钢筋配置主要包括踏步板钢筋、斜梁钢筋和平台板钢筋等。踏步板钢筋垂直于斜梁,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上筋和下筋分别用“+”和“-”表示。斜梁钢筋与踏步板钢筋相交,采用上筋和下筋标注。平台板钢筋平行于斜 梁,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平法表示
楼梯的钢筋平法表示采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标注包括梯段板编号、梯段板厚度、踏步数、 钢筋直径和间距等;原位标注包括梯段板配筋、斜梁配筋和平台板配筋等。
4章、梁识图(16G101)
通长筋(小直径)
llE
llE
llE
llE
(用于梁上部贯通钢筋由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
架立筋
架立筋
150
150
150
150
(用于梁上有架立筋时,架立筋与非贯通钢筋搭接)
ln/3
ln/3
ln/3
ln/4筋弯钩段内侧 且≥0.4labE
≥labE且≥0.5hc+5d ≥labE且≥0.5hc+5d
50 加密区
50 加密区
50 加密区
加密区:抗震等级为一级:≥2.0hb且≥500 抗震等级为二-四级:≥1.5hb且≥500
框架梁KL,WKL箍筋加密区范围(一) (弧形梁洽梁中心线展开,箍筋间距 沿凸面线量度。hb为梁截面高度)
箍筋加密区
梁上部非 梁上部贯 梁下部纵筋 贯通纵筋 通纵筋
箍筋加密区
锚 固 长 度 ≥0 . 4 L abE
15d
50
Δh Δh
50
梁上部纵筋
Δh/(hc-50)≤1/6 hc 时,纵筋可连续布置
梁下部纵筋
5
KL 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节点④~⑥)
laE
hc
2
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节点①~③)
弯 折 长 度L aE
锚 固 长 度L aE 梁上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通长筋 搭接
≥L aE且
(小 直 径) 长 度1 5 0 ≥0 . 5 h c+ 5 d
≥0.5hc+5d ≥labE hc
顶层端支座梁下部钢筋直锚
梁上部通长筋 锚固长度伸 入柱内长度 ≥0 . 5 h c+ 5 d , ≥L aE
梁下部纵筋
16G101-03第四章梁平法识图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页
-55-
15d 15d
设计按铰接时:ln1/5
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ln1/3
设计按铰接时:≥0.35lab
ln/3 (通长筋)
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0.6lab 150 架立筋 150 50
50
ln/3
ln/3
(通长筋)
50
150 架立筋 150
注: 1.括 号 内 为 非 抗 震 梁 纵 筋 锚 固 长 度。 2.当 梁 结 构 平 法 施 工 图 中 , 水 平 加 腋 部 位 的 配 筋 设 计 未 给 出 时 , 其 梁 腋 上 下 部 斜 纵 筋 ( 仅 设 置 第 一 排 ) 直 径 分 别 同 梁 内 上 下 纵 筋 , 水 平 间 距 不 宜 大 于2 0 0;水 平 加 腋 部 位 侧 面 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3 .本 图 中 框 架 梁 竖 向 加 腋 构 造 适 用 于 加 腋 部 分 参 与 框 架 梁 计 算 。
弯 折 长 度L aE
锚 固 长 度L aE 梁上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Δh 15d Δh
laE ≥0.4labE (可直锚)
hc
锚 固 长 度 ≥0 . 4 L abE
(可直锚)
弯 锚 长度15 d 锚 固 长 度L aE
Δh/(hc-50)>1/6时
4
当支座两边梁宽不同或错开布置时,将无法 直通的纵筋弯锚入柱内;或当支座两边纵筋 梁上部纵筋 根数不同时,可将多出的纵筋弯锚入柱内
顶层端支座梁下部钢筋直锚
梁上部通长筋 锚固长度伸 入柱内长度 ≥0 . 5 h c+ 5 d , ≥L aE
梁下部纵筋
平法梁识图PPT课件
2.梁下部纵筋
(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 数量写在括号内。
32
第32页/共62页
2.梁下部纵筋
(4)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分别标注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 长的
纵筋值时,则不需再在梁下部重复作原位标注。
(5)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 下部
以Y打头标注在括号内。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时,水平 加腋
框架梁上部纵筋2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负筋长度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负筋长度13净跨长左或右支座锚固长度第二排负筋长度支座锚固长度第二排负筋长度14净跨长左或右支座锚固长度3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负筋长度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负筋长度13净跨长2支座宽第二排负筋长度支座宽第二排负筋长度14净跨长2支座宽注
筋的
51
第51页/共62页
2.框架梁下部纵筋
(1)框架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
A.当柱宽hc-保护层厚度≥laE时,满足直锚条件,锚固长 度等于
max(laE,0.5hc+5d) B.当柱宽hc-保护层厚度<laE时,弯锚,锚固长度等于 hc-保护
层厚度+15d
(2)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
图中统一取为0. lni(lni为本跨梁的净跨值)。
43
第43页/共62页
截面注写方式
44
第44页/共62页
截面注写方式
定 义: 截面标注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
面布置 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
梁用剖 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配筋图上用标注截
面尺寸 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3)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标注一 次,
16G101三维图集第四章梁平法识图
弯锚长 度 15d
伸至梁上部纵筋 弯钩段内侧或柱 外侧纵筋内侧, 且≥ 0. 4L abE
架力筋
通长筋
搭接长度 ≥ LaE 且
≥ 0. 5h c +5d
搭接 长度 L LE
通长筋
搭接
( 小直径) 长度 150
梁箍筋
≥0.5hc+5d ≥labE
≥0.5hc+5d ≥labE hc
端支座直锚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 度≥ 0 . 5h c + 5d , ≥ LaE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 度≥ 0 . 5h c + 5d , ≥ LaE
ln/4
通长筋
ln/4
通长筋
4
15d 5d 1
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内侧 且≥0.4labE
≥labE且≥0.5hc+5d ≥labE且≥0.5hc+5d
≥labE且≥0.5hc+5d ≥labE且≥0.5hc+5d
hc
ln1
hc
ln2
hc
抗震屋面框架梁 WK纵L 向钢筋构造
弯锚长 度 15d
伸至梁上部纵筋 弯钩段内侧或柱 外侧纵筋内侧, 且≥ 0 . 4L abE
梁上 部纵筋
搭接长 度≥ L LE 非搭接区≥ 1 . 5h 0
注:1. 跨度值 L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ni+1 之较大值,其中 i = 1,2,3.. .... 2. 图中 h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 梁上部通 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
L ni /3 范 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
ln/3
通长筋
ln/4
l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