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提升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5 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五)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导语,多媒体播放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视频。

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2、认识作者。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培优第二单元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培优第二单元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单元 自然科学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限时:20分钟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蕴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翩.(piān )然 xiāo 声匿迹 风雪载.(zài )途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蕴育 ”,正确写法是“ 孕育 ”。

(3)“周而复始”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举例子)3.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的所有物候现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其为物候。

C.文中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作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活生生的生物作为观测仪器的特性。

D.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对于农业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解析】A项,“所有物候现象”表述过于绝对。

4.八(2)班开展以“走近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这首诗反映了“惊蛰”怎样的时令特征?(请用两个四字主谓短语表达)诗歌: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时,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较为拘谨。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实践中,他们仍需要不断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点。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应用与实践: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和仿写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时,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春天的雨,点点滴滴,敲打着大地”这样的句子,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雨水生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是教学难点之一。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大自然的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拟人和比喻这两个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句子,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在描绘自然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大自然语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语言描绘风的声音?”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创作一段描绘自然声音的短文。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匍.匐(pú)繁衍.(yǎn)蟾.蜍(chán)茎.(jìng)忌讳.(huì)B.胚.胎(pěi)鲫.鱼(jì)雌.性(cí)癌.(ái)蓑.衣(suō)C.草莓.(méi)两栖.(qī)哺.乳(pǔ)肾.(shèn)销.声匿迹(xiāo)D.濒.临(bīn)低估.(gū)潜.能(qián)腺.(xiàn)悄.然无声(qiǎo)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割麦插禾消声匿迹内陆孕育B.北雁南飞冰雪融化抽青物侯C.花香鸟语籁籁落下山脚海棠D.衰草连天草长鹰飞农彦灵敏3.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大兴西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百年风雨回眸,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C.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包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B.通过创建文明城活动,使海拉尔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zhú) 翩.然(piān)孕.育(yùn) 重峦叠嶂.(zhàng)B.萌.发(méng) 农谚.(yàn)延.迟(yán) 销声匿.迹(nuò)C.簌.簌(sù) 丘陵.(líng)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D.经.度(jìng) 差.别(chā)海棠.(táng) 草长莺.飞(yī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第 起源 榆叶梅 北燕南飞B.纬度 侯鸟 桃花开 周而复始C.刺槐 连翘 逆温层 冰雪融化D.采集 悬殊 生态学 哀草连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______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翘.(qiào)悬殊.(shū)衰.草连天(shuāi)草木荣.枯(róng)B.侵.害(qīn)延.迟(yán)周而.复始(ér)风雪载.途(zhài)C.孕.育(yùn)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g)翩.然自来(piān)D.了解.(jiě)纬.度(wěi)销声匿.迹(nì)簌簌.落下(shù)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高原,。

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犹如冈底斯山脚下黑色的岩石。

高原的风雪不仅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品格。

A.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B.见到最多的是杨树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C.见到最多的是杨树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D.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训练(有答案)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知识点汇总:(1)事理说明文知识(2)字词积累(3)竺可桢生平及主要贡献(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说明顺序(5)多种说明方法并用的写法(6)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事理说明文知识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

(1)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哪些?(2)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冰雪融化,草木萌(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piān)然归来。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C.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qiáo)和榆(yú)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D.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yīng)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响无踪。

)B.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载途:沿途;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C.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我的家乡就在贵州那美丽的小村庄,春天来临的时候,无需长途跋涉,打开楼顶的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dì开放。

而深秋来了,一切都慢慢凋零,万事万物似乎都xiāo shēng nìjì_ 了,我幽雅地吹奏着一支曲子,凝望着远处的夕阳。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B.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次第走进教室。

C.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D.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存在的合作领域。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 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课内阅读阅读“立春过后”至“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4.(考点:说明对象)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选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6.(考点:词语运用)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答:三、拓展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⑶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归纳】
常见的表程度的词:几乎、比较、相当、更、最;
常见的表估计的词:大约、可能、左右;
常见的表数量、范围的词:多、绝大多数、大都;
常见的表时间的词:将要、在当时、到目前为止……
2.自由挑选文中你认为作者写得美的语言,朗读并谈谈它“美”在哪里?
三、品读课文
(四)细节深入——品味自然之声
1. 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
学生4人小组讨论。
小组选代表交流。
⑴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五、布置作业
1.说明事理由很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引用等。请你从课文中个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méng fā(2)cìdì(3)yùn yù(4)nóng yàn(5)xuán shū(6)zhōu ér fùsh ǐ(7)huāxiāng niǎo yǔ(8)cǎo zhǎng yīng fēi 情境化: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ìji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 归来的场景了。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2):依次,按照顺序。

(3):动作轻快的样子。

(4):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5):形容差别大。

(6):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7):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8):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9):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10):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11):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又静穆无声了,对比悬殊。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市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有力弘扬了“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

C.杜鹃花盛开的这个小山村,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D,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上翩翩起舞。

4.下列片段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B.“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课文同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课文同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壹心理①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

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

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

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容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

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

③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

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

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更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况。

④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

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

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⑤可能与进化有关。

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

比如,人类对草丛“沙沙”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

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⑥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

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

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

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雨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

⑦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声呢?(选自《读者》2013年第19期)1。

人教八年级下语文课堂同步教案之《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八年级下语文课堂同步教案之《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八年级下语文课堂同步教案之《5大自然的语言》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三年级到七年级的语文课程,对基本的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如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背后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谚语、雷声、传达、普通、均匀”等词语,理解词义,会用“普通、均匀”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读写生词,理解词义。

2.体会课文中语言的韵律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大自然的语言和奇妙。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标准普通话录音,用于听力训练。

2.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的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录音,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引出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提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3. 排比:课文通过排比手法,如“雷声震撼着大地,鸟鸣唤醒了沉睡的森林,风吹树叶翩翩起舞”,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6.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启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及保护环境的建议。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7.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主题讨论和相关活动等。
强调大自然语言在欣赏自然和理解自然现象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5.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6. 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如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7. 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课文中的大自然现象和声音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声音的传播、动物的通讯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同时加深对语言美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1

学习资料5 大自然的语言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2。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1。

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

训练生动形象地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课前预习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写作背景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读准字音翩.然(piān) 孕.育(yùn)风雪载.途(zài) 炎.热(yán)簌.簌(sù) 物候.(hòu)农谚.(yàn) 连翘.(qiáo)悬殊.(shū)纬.度(wěi) 经.度(jīnɡ) 销声匿.迹(nì) 辨清字形衰(shuāi)衰败壤(rǎnɡ)土壤哀(āi)悲哀攘(rǎnɡ)攘除萌(ménɡ)萌发销(xiāo)销毁荫(yīn)荫凉消(xiāo)消失理解词语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

这里指生长。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悬殊:相差很远。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翘(qiào)悬殊(shū)衰草连天(shuāi)草木荣枯(róng)B.侵害(qīn)延迟(yán)周而复始(ér)风雪载途(zhài)C.孕育(yùn)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g)翩然自来(piān)D.了解(jiě)纬度(wěi)销声匿迹(nì)簌簌落下(shù)【答案】C【解析】A.翘qiào—qiáo;B.载zhài—zài;D.簌shù—sù;故选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练(含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竺.可桢(zhú)翩.然(piān)孕.育(yùn)重峦叠嶂.(zhàng)B.萌.发(méng)农谚.(yàn)延.迟(yán)销声匿.迹(nuò)C.簌.簌(sù)丘陵.(líng)物候.(hòu)风雪载.途(zǎi)D.经.度(jìng)差.别(chā)海棠.(táng)草长莺.飞(yīng)(解析:B项中“匿”应读nì;C项中“载”应读zài;D项中“经”应读jī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次第起源榆叶梅北燕南飞B.纬度侯鸟桃花开周而复始C.刺槐连翘逆温层冰雪融化D.采集悬殊生态学哀草连天(解析:A项“燕”应改为“雁”;B项“侯”应改为“候”;D项中“哀”应改为“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解析:D项“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

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

一般作谓语。

此处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内容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次第:依次。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二、主题概述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内容,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于农业丰产的科学,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为农业带来更大的进步。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探究1.课文第1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一、基础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

立春过后,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 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 这是植物yùn 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孕)育簌.簌(sù) 衰.草连天(shuāi)(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消声匿迹”,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销声匿迹”。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 文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为(C)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C.充满(道路) D.又;且(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 屋外一片衰草连天...., 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 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 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状况的管理力度, 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解析:D项“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

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

此处用来形容变化大不妥。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

”(作引用)(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3)北京的物候记录,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

(列数字、作比较)(4)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举例子、作比较)4.2016年11月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 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班级拟组织开展以“聚焦‘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写出画线部分所包含的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2)仔细观察下面的标志, 根据画面内容, 写出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

【示例】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 一人执香跪拜, 一人执帚扫墓, 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3)为了办一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 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立春”的资料, 其中【A】【B】【C】三处各有一处语病, 请提出修改意见。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 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 【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 鸟语花香, 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 农家播种。

【B】立春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 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C】立春之日迎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祈求丰收。

①【A】处有一处标点使用的不规范, 应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 应将“之一”一词删去。

③【C】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 应将“大约”或“多”删去。

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 回答问题。

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 大地渐渐从沉睡..过来。

..中苏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归来。

..开放。

再过两个月, 燕子翩然“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依时序开放的情景, 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氛。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 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6.“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 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 但不表示是全部, 在这里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 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若去掉“许多”, 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 动物的养育往来, 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灵敏得多。

作比较。

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 突出了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复杂、灵敏的特性。

8.阅读倒数第二段, 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又说明了什么内容。

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训练特殊的气象预报员颜士州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 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 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

可天气变化复杂, 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 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

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很大关系。

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 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给空气, 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

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温度1℃, 可以使3 000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1℃。

可见, 海洋就像个大火炉, 不断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

黑潮带来的信息在东海东南部、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 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 自西向东北方向流去。

由于它水色深蓝, 看上去又蓝中带黑, 因而被叫作黑潮, 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

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

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有明显的摆动, 对我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1953年, 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170公里。

1954年, 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年, 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

1959年, 长江流域旱灾严重, 华北地区出现水灾。

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 对我国东部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北流动的过程中, 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 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 影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

所以, 1953年, 黑潮位置南移, 造成了1954年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流域雨水偏多, 出现水灾;1958年, 黑潮北移, 造成了1959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

最近, 有人分析了东海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 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 认为在东海黑潮区, 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 第二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相反, 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 出现负值, 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

1967年, 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300卡, 结果1968年6月, 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

而1969年, 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 出现负值, 1970年6月, 长江中下游就多雨。

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 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 很少越过南纬3°。

但有时, 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 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 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热死。

它的到来, 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 产生大量降雨, 出现气候反常。

海洋和冷热每年盛夏时节, 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 但有的年份, 盛夏天气则不那么炎热。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 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

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 华东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退到海上去了, 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消失了。

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 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 这与海洋有关。

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 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 我国华东沿海就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 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 华东沿海就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 从海洋里, 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 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

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角色, 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

(选自《知识窗》) 9.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这些方法能够具体而清晰地说明黑潮暖流的位置变化对降水量的重大影响, 使说明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 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不能。

去掉后就变为空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全部由暖流供应, 这与事实不符。

“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回答。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先说结果, 再说“炎热”与“不炎热”的原因, 按由果到因的顺序解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