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刘晓娟)
麦琪的礼物教案刘晓娟
麦琪的礼物刘晓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2、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学习运用悬念、巧合组织情节的方法。
3、品味、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4、领会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学习主人公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目标2、3、4教学难点:目标5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研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欧亨利的作品风格。
2让学生理解“麦琪”及“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3 培养学生迅速摄取要点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
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代号34627的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
他冥思苦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是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娱乐。
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
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
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发表在1899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
34627号罪犯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
从此后,一发而不可收,34627囚徒变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同学们知道他的笔名吗?对,这个囚徒就是欧·亨利。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曾引起巨大轰动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
(板书:麦琪的礼物欧·亨利)(解说: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关于作者的故事来导入,正好切合小说的特点,同时又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这位由囚徒到作家的人是谁?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创作了哪些优秀作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二自主学习1 作者简介学生看注解,教师补充介绍: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刘晓娟)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1课时)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刘晓娟一、内容与内容解析1.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内容解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合并同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将含有未知数=的形式进行转化.是后续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的项进行合并从而使方程向x a“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的反应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指导作用.解方程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 a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3)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给定一个方程能够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可以简化方程,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类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购买计算机问题的研究,建立ax bx c型的方程,观察与分析方程的特征,能用合并同类项解这类方程,能够体会方程是刻画数学问题的有效模型.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在“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方程思想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时还需要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对于合并同类项法则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并能解方程,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找等量关系比较困难,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因而本节课从学生比较数学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思维。
《平移与旋转》师范附小三小 刘晓娟
平移与旋转合肥师范附小三小刘晓娟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平移与旋转。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平移与旋转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两道例题。
分别出示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的图片,要求学生表示出这些物体的运动,在此基础上指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平移和旋转。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的现象?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感知,并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随后的练习中巩固学生,进一步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学情分析: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特征。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具准备:转盘、smart notebook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来上学的?像步行、骑车、坐车时,人与车的移动都是运动。
二、感受平移现象1、出示flash动画谈话: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依次出示flash动画,并提问:火车的车厢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国旗呢?电梯呢?2、初步了解平移的特点提问:这些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沿着直线移动)指出:像火车车厢、国旗、电梯都是沿着直线移动,我们将这些运动方式看成平移。
3、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指名汇报。
4、完成“试一试”。
(1)学生集体读出题目要求,并进行操作。
(2)指名一人演示,集体判断平移的方法。
(3)指出:怎样能从图中看出平移的过程,首先,我们要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平移物体。
(出示:数学书平移的过程)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谈话:你能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红色棋子和黄色棋子的正确位置吗?(2)学生独立完成。
参赛作品——《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刘晓娟
《语言文字应用》专题朝邑中学高三语文组刘晓娟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朝邑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教师,今天我说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学科《语言文字应用》专题。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专题进行解说。
◇说课流程◆说课标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特色◆说教材编排体特点、立体整合◆说考纲考纲要求、考向展望、技法指导◆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重在培训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同]这里突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的理念,传承“学”与“用”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传统,明确“学”的目的在于“应用”。
2.具体目标:⑴阅读方面:“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⑵书面表达方面:“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⑶口语交际方面:“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
”⑷语言知识学习方面:“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⑸探究学习方面:“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无穷奥妙,品味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从而激发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热爱生动、丰富和优美的祖国语言,养成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⑺语言与思维结合方面:“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冶娟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学生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的方法,提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培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培养对的兴趣和爱好。
(2)学生能够形成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2)2. 教学难点:(1)(2)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解释和阐述(2)实践法: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演示:用于展示(2)纸质教材: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1)利用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1)详细讲解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的应用。
3. 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注意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1. 作业布置:(1)请学生完成练习。
2. 作业反馈:(1)挑选部分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结合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学拓展:(1)介绍与本节课相关的研究领域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2. 教学延伸:(1)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计划调整: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刘晓娟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
《孔乙己》教学设计东胜区第一中学刘晓娟【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析人物寻美点品细节教学思路三个教学板块:析人物寻美点品细节预习要求:1.默读课文,感知形象。
2.精读课文,美点欣赏3.细读课文,品味细节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析人物(一)资料卡片1.时间:《孔乙己》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清朝末年。
2.视角:儿童的视角。
小说以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他眼中的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3.主角:孔乙己可悲之处在于其身份的边缘性,连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都可以任意嘲笑他,他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形象。
4.场景:咸亨酒店“酒店”对于描写孔乙己的性格和表现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最合适的,更重要的是,酒店的设置,能在一个场景里集中地表现人物,叙述故事。
(二)字词积累1.短衣帮:旧指短打衣着的劳动人民。
2.阔绰(chuò):阔气。
3.羼(chàn):混合,掺杂。
4.荐头:旧社会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5.声气:这里指态度。
6.满口之乎者也:意思是满口文言词语。
这里用来表现孔乙己的书呆子气。
7.上大人孔乙己:旧时通行的描红纸(描红纸:一种印有红色楷字,供儿童摹写毛笔字用的字帖。
旧时最通行的一种,印有“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样一些笔划简单、三字一句和似通非通的文字。
),印有“上大人孔乙己”这样一些包含各种笔画而又比较简单的字,三字一句。
8.“君子固穷”:语见《论语·卫灵公》。
“固穷”即“固守其穷”,不以穷困而改变操守的意思。
固,安守。
9.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由秀才或监生应考,取中的就是举人。
10.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11.回字有四样写法:“回”字过去一般只有三种写法:“回”“囘”“囬”,极少有人用第四种写法(外部一个偏旁“囗”中间加上一个“目”字)。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田俊萍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田俊萍一、课程名称:《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学会编写简单的学生引导部分教案。
3. 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1. 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学生引导部分的编写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引导学生理解教案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学生引导部分教案案例,让学生学会编写自己的教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引导部分教案的编写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示例:一、课程名称:《数学》分数的加减法二、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实际问题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数加减法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加减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新课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知识。
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准确性。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自我评估。
平乡县第五中学 初中 数学 刘晓娟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平乡县第五中学刘晓娟教材分析1.本小节内容安排在第十三章“轴对称”的第三节。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可以借助轴对称变换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它是研究等边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2.本节重在呈现一个动手操作得出概念、观察实验得出性质、推理证明论证性质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既体会到一个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研究几何图形问题的全过程,又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已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具有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轴对称的知识和技能,本节教学要突出“自主探究”的特点,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论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享受探求新知、获得新知的乐趣。
2.在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一些命题的证明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另外,以前学生证明问题是习惯于找全等三角形,形成了依赖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定势,对于可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问题,没有注意选择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操作、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证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实践观察,认识等腰三角形出示问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如教科书图12.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分别说出它的边、角名称。
2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刘晓娟单位:唐山市迁西县第二实验小学《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情境图、2个桃子、2把凳子、1张桌子、几张长方形纸。
教学设计一、出示情境图,讲故事引入请一位同学们根据情境图,讲图中的故事。
并提出问题:2个桃子,送给小猴子1个,就剩下1个桃子,怎么办?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师:对呀,1个桃子两个人怎么办呢?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二、导入新课1.师:2个桃子我们记为2,1个桃子记为1,分桃时提到了“一半”这个“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整个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数字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
学生议论交流。
(自然导入新课)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吗?学生思考。
生1:一半月饼。
生2:半个西瓜。
生3:半个馒头。
生4:半张纸。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影子,联系实际)2.教学例1。
出示例1图片及问题。
把盘中的三种食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师:观察一下,盘子中有哪三种食品?生:橘子,牛奶,月饼。
师:这三种食品中橘子有几个?生:橘子有4个。
师:那么,4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生:2个。
师:牛奶呢?生:牛奶有2盒,平均每人分1盒。
师:月饼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生:掰开,每人一半。
师:说得很好,对于一个月饼如果分给2个人,每人只能分得一半,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得二分之一块月饼。
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刘小娟
注:1.印制课堂教学设计应用A4开纸张;2.“课堂教学设计”二号宋体、居中;
3.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二、课程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B. let’s learn ,let’s talk. .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是英语中问路和指路的知识,短语和句子实用性强,紧贴实际生活,并为以后问路和指路的教学奠定了为主课堂以“自由,民主,活泼”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兔子舞”导入,注入英语氛围并引出turn left, turn right,,在教授四会短语是,有以教室为虚拟场景,,学生指令学生照相应的图片,这样就无意识地操练了四会短语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在教授四会句型是,出示兰州地图,学生大胆的操练,最后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又大胆的放手学生,学生自由找搭档在教室里编写新的对话,这是本节课最后的升华,也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学生活动多,说的多,教室异常的自由和谐,教室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起到了主体作用。
五、预期教学效果
课堂稳而不乱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做,把时间和主体还给了学生,在自由的交流中,突破重难点,在实际情景中正确应用。
对应措施
课堂强调以英语为主,教者语速放慢,注重语调,语音。适当用身势语来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附件2
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章、节)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授课时间2012. 11.25设计完成时间2013.9. 4
一、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好,语言表达能力强,上课积极踊跃,学习主动性强,但是少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快地融入课堂,听不清老师的指令。
部编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刘晓娟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京
正比例教学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针对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说说自己的发现。
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的边长的四倍,正方形的周长与它边长的比不变。
正方形的边长,每增加1cm周长都增加4cm。
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3、针对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变化,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1、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相同吗?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但面积与边长的倍数关系是不确定的。
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不变,面积与边长的比是不相等的。
正方形的长,每增加1cm周长都增加4cm。
但面积增加的数量却不相的。
正方形边长扩大两倍,周长也扩大两倍,面积却扩大四倍。
2、翻书阅读书上的结论。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但时间发生变化时,路程怎样变化,变化有什么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4、翻书阅读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我邮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朝邑中学语文组刘晓娟2013年1月教学内容: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
能力目标1、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朗读能力。
3、培养演讲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2、品味揣摩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词语概括能力的培养及朗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总有一些面孔,总有一些声音,当时空过往的时候,在人民的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
也许没有伟岸的身影,有的只是瘦削的脸庞和坚定的目光,但是却能将自由的希望注入绝望者的心田;也许没有动人的面庞,有的只是布满皱纹的沧桑,但是却能用最无私的爱向人们诠释什么才是天使的模样;也许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发自心底细若游丝的心声,但总能在回首的时候,深深地撞击人们的心灵。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发自心底的呼唤,是二十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是划过漫漫长夜的一道闪电。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这堂课走进这位伟人的梦想!二新课环节一:读一读品一品1、金的梦想是什么?【播放金演讲现场】2、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播放黑人的遭遇】3、金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梦想的?4、找自己欣赏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概括演讲词的特点。
环节二:写一写说一说1、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句或几句话,表明你对未来的展望。
2、学生小结本节收获。
三结束语配乐朗诵国风的《我有一个梦想》四作业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板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平等自由友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就在我们身边。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汉字的了解。
2.学生交流对汉字的了解。
3.教师相机引出综合性学习的专题:遨游汉字王国。
4.引导学生浏览本组内容,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组长评议: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所不同的是,教师是指导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指导时不应撒手不管,也不能越俎代庖。
评议一单位:定边六小姓名:赵鲜红日期:2013-10-29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学形式
四一模式
教师
刘晓娟
单位
定边县第六小学
课题名称
有趣的汉字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4人,其中男生23人,丰富,学生识字能力都比较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能力也比较好。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1)三九天穿裙子── ( )
(2)飞机上敲铜锣── ( )
(3)蚂蚁尿书上── ( )
(4)墙头上挂狗皮── ( )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
字谜七则
有趣的谐音
仓颉造字
“册”“典”“删”的来历
作业或预习
[作业设计]: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它汉字的来历。
自我评价
我能够积极参与到综合性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和学生一样搜集、调查、查阅,掌握一些字谜、笑话、故事,同学生一起参加汇报交流,指导学生举办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字谜擂台,谐音乐园等等。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认读下列词语
外甥 舅舅 锥子 鸿鹄 迂回 字典 剖开 虫蛀 恭敬搁板 庄重 七嘴八舌 井然有序 删除 歇后语
3、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_”。
4、“册”“典”“删”三个字的来历都与人类早期的书籍有关:“册”是_______________;“典”是______________;“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3、全班交流 对于“象形字”和“会意字” 造字方法的理解,并举例。
[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练
1、汉字大约产生于___________多年前,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______、________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2、在文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__________”的方法,还有人曾经使用过“__________”。传说后来受到了____________的启发,发明创造了汉字。
[导学释疑]:
学
1、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资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为什么说汉字是有趣的?
2、课文中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请说出哪些谐音。
3、说一说册 典 删 三个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研
1、组内读通读顺《仓颉造字》一文,讲讲“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与问题。
2、组内读通读顺《“册”“典”“删”的来历》一文,了解 “册”“典”“删”的本义。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展
(一)、关于《仓颉造字》
1、小组汇报课文中生字词,给同学提示。
2、小组派代表介绍“结绳记事”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物语”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1、小组汇报课文中生字词,给同学提示。
2、小组代表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出现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