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课程理念
音乐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体制。
小学低年级时听觉最敏感的时期,对节奏的感受力也日益增强,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小学高年级学生运动觉,听觉,智力,理解力,表现力的继续增强都会促进其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1~2年级身心特点:应注意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哥,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7~9年级身心特点: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过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达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是都能够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领域上做了细分。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造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
以培养感情为主。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l.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
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2.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3.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
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知识。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素养为导向建构体验式课堂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素养为导向建构体验式课堂音乐素养是指音乐教育对音乐知识、能力、态度的培养和积淀,它对音乐审美表达及文化认同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建构一个体验式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样的课堂上,音乐审美是核心,音乐素养是导向,学生通过各种体验,从中获取音乐素养的积淀。
首先,建构体验式课堂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作品现场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在学生间建立起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会通过多种视觉和听觉刺激,感知音乐的美好,而且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感性经验,去探究音乐的内在构成和表现形式。
其次,建构体验式课堂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因为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纯粹知识与理解是不足以对音乐进行真正感性理解的。
教师可以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通过演唱、合奏、创作等形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以及建构音乐素养的内在动力。
一旦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与魅力,他们就会具有持续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
最后,建构体验式课堂需要耐心、包容和鼓励。
在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学生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失误,鼓励他们改进和创新,使他们感受到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总之,建构体验式课堂是一种积极的音乐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以及耐心、包容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诸城市龙都街道指挥小学梁允秋2012年7月22日10:32浏览:37评论:1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8“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种提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审美为核心,不是一句空话,是有具体的内容指向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愉悦,学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课堂上就会缺乏信心,就会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本人从音乐基本技能方面,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会听1、静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音乐,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
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
无论学唱歌曲或是欣赏乐曲,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
2、想像听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也是不同的。
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3、让身体动起来在听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全面开展为目标本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为目标。
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主线,以多元化为特点本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以教师为引领,以社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本标准以教师为引领,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依托社会资源和文化环境,为音乐课程的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同时,本标准鼓励教师创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演唱、合奏、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情感,展示才能。
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通过研究和体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三〕促进个性和全面开展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民主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四、课程内容音乐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音乐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研究和体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音乐教学论(复习版)
(一)音乐教育的 10个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美德。
以往的教育不注重审美,只注重唱对旋律,如今注重音乐审美。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的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
我们应尊重多元文化,应对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示理解和尊重,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正处一个多梦的年龄,因此启发想象,感悟音乐美,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采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过程。
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
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素养为导向建构体验式课堂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素养为导向建构体验式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素养为导向的体验式课堂逐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这种课堂将音乐的认识、欣赏与创造相结合,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以下将从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体验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审美是指个体对音乐乐曲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的评判能力。
在体验式课堂中,音乐审美不仅是课堂的主线,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它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独立评判和欣赏能力。
体验式课堂的导向是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个体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包括音乐知识、技能、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体验式课堂中,音乐素养是课堂的导向,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和素质。
体验式课堂的内容是音乐的认识、欣赏和创造。
在音乐的认识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历史、音乐理论等课程,了解音乐的发展和特点,培养对音乐的基础认知能力。
在音乐的欣赏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会、音乐剧、音乐节等形式来感受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欣赏能力。
在音乐的创造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合唱团、乐团、乐队等形式来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提高对音乐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体验式课堂的方法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等形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积极参与到音乐讨论和表演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素养为导向的体验式课堂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它将音乐的认识、欣赏和创造相结合,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这种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素质。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才 日益步入正轨 , 无论在理理念上 、 国家教育方针上 , 还是 实践 策 的实施 , 使计划 经济逐 步 向市场 经济转轨 , 在经济 上取得 了 运 作中, 均获得 了独立的地位 , 得到 了长足发展 。 8 O年代初 是美 举世瞩 目的成就 。经济领域 的发展与竞争 , 促使人们的价值 观 育观念上 的“ 拨乱反正 ” 期, 学术界 、 教育界为美育“ 正名 ” 、 在第 发生 了变化 。社会动乱时期被压抑 的功利观念和感性欲望物极
值、 创造 性发展价值 、 社会 交往价 值、 文化传承 价值 , 音乐 课程 的落后状 况 。在此基础上 , 教育部对于 2 0 0 2年 5月颁 发 了《 全 的基本理念包括 1 O条 :以音乐 审美 为核心、 以兴趣 爱好 为动 国艺术教育 发展规划》 ,强调指 出: “ 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 是 力、 面 向全体学生 、 注重个 性发展 、 重 视音乐 实践 、 鼓励音 乐创 当时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的一项 迫 造、 提倡 学科 综合 、 弘扬 民族音乐 、 理解多元文 化 、 完善评 价机 切任务 ” 。 现存 问题 : 2 0世纪末也正是一个 时代快速转型的历史 制 。在文件 中, “ 以音 乐审美为核心 ” 被作为音乐课程 的头 条理 时期 , 加上近 百年 来 中国社 会在 政治 、 经 济、 文化 上 的动荡 不
国家 教育 行政部门为保障学校音乐教 育的健康发展 , 规范 的意义 。1 9 9 9年 6月, 全 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明确将 美育纳 教育 教学 行为 , 推进学校 音乐 教育 改革 , 先后 制定或 完善 了一 入 到素质 教育 的范畴 , 并写入 国家的教育方 针, 确 立了美育 在 些必 要的政策法规 。其 中, 在2 l 世纪初颁 布的 四个文件 , 集 中 教育 中的地位 。 体现 了国家 教育行政 部 门对学 校音乐 教育工 作的指 导思想和 近年 来 , 国家对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问题 越来 政策取 向: 《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 《 全 国学校 艺术 教育发展 越加重视 。在 1 9 9 9 年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规》 、 《 全 日制 义务教育音 乐课程标 准 ( 实验稿 ) 》( 2 0 0 1 , 以下简 面推进 素质教育 的决 定》 中指 出, 实施素 质教育必须把 德育 、 智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正式实施,吹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为中国教育增添了隆重的一笔,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其中音乐的"新课标"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
“新课表”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改革。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尽快的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我是这样去做的: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
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
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深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最深的人,那他就是最具有爱心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完美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必然是完美的社会。
所以培养学生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
“技术”教学是短暂的,而“艺术”教学是永恒的,是学生终生受用的。
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比如我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人,让他们去寻找美,发现美,去表达美。
从而让音乐知识渗透给每一位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2、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层面。
4、从民歌的体裁形式来讲,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
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曲式、和声;速度和力度;音色等。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制。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舒伯特的《小夜曲》是选自他创作的声乐组曲《天鹅》中14首歌曲的第4首。
()2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写有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鳟鱼》。
()3 、琵琶曲《楚汉》是《霸王卸甲》的前身,全曲十六段,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悲剧。
()4 、《霓裳羽衣曲》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和融化都充分显示了明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5、《重归苏莲托》是库尔蒂斯兄弟创作的,这首歌属那不勒斯船歌体裁,3 /4拍子。
论新课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
论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摘要】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审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新课标对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引领着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力量,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音乐审美、新课标、课程设计、音乐情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启示、未来发展、结语1. 引言1.1 新课标的背景新课标的背景可追溯至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偏重于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审美的培养。
新课标的出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不足,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核心,引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等活动来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新课标的背景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次革新和完善,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体验音乐,从而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同时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重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其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
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美与情感,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其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体验。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思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思考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韵律和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想法。
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和喜好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
音乐的审美是基于个体的经验和文化背景的。
不同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也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喜好和理解。
有些人可能喜欢古典音乐的庄重和优雅,而有些人可能更喜欢摇滚音乐的激情和张力。
这种差异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世和背景,这些经历也会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偏好。
音乐的审美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会不断变化和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流行音乐从摇滚、迪斯科到流行乐和电子音乐都有不同的风格和潮流。
对音乐审美的思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开放心态去接受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这种开放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音乐的审美也与情感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具有表达情感和激发情绪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悲伤、愤怒或者平静。
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旋律、和弦和节奏来诱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对于音乐的审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这些情感和情绪,并从中找到共鸣和安慰。
音乐可以成为我们的心灵伙伴,帮助我们在喜悦和忧愁之间找到平衡。
音乐的审美也与艺术创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音乐家通过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都可以反映在音乐中。
通过对音乐的审美思考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和风格,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
对于音乐创作的审美思考也可以启发我们自己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音乐新课标读书摘记
音乐新课标读书摘记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
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
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
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设计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
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的失去兴趣。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音乐是广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教师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热爱祖热爱民族的意义。
五、感悟: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1.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感悟音乐美。
2.生动示范,激发学习欲望,领略音乐美
3.趣味体验,引导主动参与,感受音乐美
4.鼓励展示,参与表演,创造音乐美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课堂中每个教学环节应围绕各种音乐实践,咋实践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例如,我在上《我是小音乐家》一课时,在解决本课难点:学习吉他,小提琴,法国号的音色变化,从模仿乐器音色到为乐器配上旋律,到学唱歌曲,都是紧紧围绕音乐实践来开展教学。
在上《打字机》一课时,我设计了图形谱,在进行教学时,我通过听音乐画图形谱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又通过反复聆听,模仿,演唱主题旋律等等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打字员工作时的快乐和忙碌。
在上《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我又通过口风琴的主题旋律演奏贯穿课堂,在聆听,对比,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中体验牧场上的美。
我的音乐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
1.通过为歌曲编歌词,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在上《我是小音乐家》一课时,学
会歌曲后,我请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音乐家之歌,学生们不仅能按节奏编出
我()起-()能(),还能为自己的乐器编配上动听的声音。
学生
演唱兴趣高,唱的特别自信。
在创编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2.为歌曲编配动作
3.通过创编小音乐剧,培养学生合作和创造能力。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学科综合的宗旨是要以音乐学科为本,其根本特点是以音乐为主体,突出音乐性,围绕音乐把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合进来。
[例] 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客则》时,我结合媒体简单介绍日客则的地理位置、日客则藏语意思及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
教唱过程中,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学几个典型的藏族动作。
学生也不知不觉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在学生学唱及表演歌曲后,再结合欣赏《雪莲献给北京》、《在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学生就能进一步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这样在原本以表现领域为主的教学过程中,融进了鉴赏、创造和音乐文化的内涵,这种教学领域内部的相互沟通,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课堂教学中想办法创造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参与。
例如对作者、对背景的介绍等可放手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资料或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文学、美术、形体动作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样,既突出音乐特点,又关注学科综合.
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
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的。
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
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表演是小学生非常乐意参与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其艺术综合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尝试表演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一年级《粉刷匠》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看视频动画、听教学音乐、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做动作和声音。
孩子们做的特别开心,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去,把自己打扮成了《粉刷匠》,把课堂当成了粉刷的房间。
我采用集体表演、分组表演、个别表演等多种方法,让性格内向的和胆大的学生结对子,表演力欠缺的和擅长表演的学生结对子,逐渐培养全体同学的自信心和表演兴趣,长此以往,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