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内容,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分析易错点提示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件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
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渗透压失衡
组织细胞破裂
血浆PH的调节分析——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1.判断哪些地方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肺泡,细胞质,呼吸道,肾小管内液,肾小球 内液,输卵管
2.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蛋白质纤维,纤维蛋白原,呼吸 酶,蛋白质水解酶,体液中的溶菌酶,神经递质,糖原, 激素,抗体,载体蛋白,淋巴因子
3.判断哪些反应在内环境? 细胞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水解供能,DNA复 制,消化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突触间隙,乳酸与碳 酸钠反应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进入血液后,不会使血液pH改变因为
使
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 蛋白 酸质
② ①
③
④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糖尿病 严重腹泻 感冒发烧 高原反应 组织水肿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血氧过低,体内缺氧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过高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稳态、环境与调节是现代生命科学核心理论之一。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一起看看吧!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
√ 稳定。( )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讨论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以反
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 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巩固练习
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 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自变量: 酸性、碱性物质 HCl/NaOH 溶液(0.1mol/L)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 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 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 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 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 会导致死亡。
思考: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况?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第十二章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稳态第一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
第十二章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稳态第一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一.内环境: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复合体。
那么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什么?这些细胞如何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人体如何提供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如何维持环境的稳固?这些问题确实是本章讨论的重点——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体液:人体中全数液体的总称。
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之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份。
二者关系如以下图:2.内环境中的物质A.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代谢废物,如CO2、尿素等;其他物质,如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份。
B.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呼吸酶、转氨酶、解旋酶、聚合酶等;外部环境的各类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问题:H202酶不在人体的细胞外液中,讲义的哪个实验能够证明,如何设计实验?C.三种液体环境组分之间的关系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份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中要紧含有水(90%)、无机盐(1%)、蛋白质(7〜9%)、血液运输的物质(含各类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和淋巴除含蛋白质很少之外,其余成份和含量均与血浆相似。
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中的大部份蛋白质是肝脏合成的,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存在,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到组织液少;淋巴液含有大量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高,可是比血浆低;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由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很少能出细胞,故蛋白质浓度最高。
问题:各部份液体之间的蛋白质浓度大小顺序是什么?血液的组成成份是什么?血液的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份吗?D.不属于体液的其他液体: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尿液、原尿、脑脊液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贮存的液体直接与外界接触(空气、水等是外界环境,内环境的液体成份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它们不是细胞外液,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份。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及其稳态 生理学课件
60% 体液
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40% 血浆 5%
组织液 15%
一、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的环பைடு நூலகம்---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中最重要、最活跃 的部分是血浆。
1857年正式提出生 物“内环境”概念
1932年《身体的智慧》一 书明确提出内稳态理论
二、内环境稳态
概念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 (血浆pH7.35-7.45、血浆渗透压280-320mmol/L、
成人血小板数(100-300)×109/L )
二、内环境稳态
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种器官功能正常发挥和 各种调节活动正常进行。
三、临床应用
健康
疾病
(处于稳态) 药物 (偏离稳态)
抽血化验:了解内环境的变化,为疾病 的诊治提供依据
思考题
如何维持内环境处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及其组织与细胞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是人体能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细胞、器官和系统三个层面探讨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一、细胞层面的稳态调节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内质网的调控来实现。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通过这些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可以调节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浓度差,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和折叠等过程。
内质网还参与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稳定。
细胞膜和内质网的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并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稳态调节对于整个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以肾脏和肺脏为例,介绍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
肾脏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肺脏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也参与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肺脏通过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肺泡是肺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周围血管紧密联系,通过肺泡膜的通透性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活动,肺脏能够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和器官层面,各个系统之间也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稳态。
以下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例,介绍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1.内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其特点包括:-维持稳定性:内环境需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得细胞可以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
-动态平衡:内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各种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内外间不断交换,维持其正常的稳态。
-平衡修复: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稳定性。
2.内环境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拥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循环系统调节等。
a.神经调节: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感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这个信息传递到大脑,启动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体温。
b.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在体内传递信息,并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体液的平衡。
c.循环系统调节: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循环,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引导血液流向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3.内环境的稳态:体内各种生理指标需要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指标包括体温、血糖水平、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a.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当一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身体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
例如,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b.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指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生理指标回到正常范围内。
正反馈则是指使生理指标远离正常范围,加剧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例如,负反馈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正反馈则是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例如血液凝块形成的过程中。
c.维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的特点:温度、pH值、电解质平衡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设计问题问卷,测试学生对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稳态的概念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稳态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2.2 教学内容稳态的定义: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意义: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等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稳态调节机制的实际操作2.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稳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稳态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3.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掌握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具体作用3.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神经元传递、反射弧构成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3.3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内分泌调节与内环境稳态4.1 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激素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生长发育调节等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内分泌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分泌调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五章: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5.1 教学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水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调节等5.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肾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6.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功能障碍等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影响:生理功能紊乱、疾病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内环境稳态维护8.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理解和经验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保持内环境稳态生活习惯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掌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保持内环境稳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方法和原则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内环境稳态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纳米医学、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未来研究方向的理解和展望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重点环节: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成分
葡萄糖 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 呼吸酶
Na+ Ca2+ DNA聚合酶
细胞外液成分 =内环境成分
细胞内液成分
内环境示意图
血浆
小动脉
血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 巴管
淋巴
毛细 血管
淋巴细胞 组织细胞
看图说话:
请指出血细胞、淋巴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及大部分组织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生物材料 在加入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血浆酸碱缓冲对的作用
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缓冲对在一定的范围 内既能抗酸,又能抗碱,具有快速缓冲血浆中酸 碱变化的能力。NaHCO3 和H2CO3 是最重要 的缓冲对,正常情况下两者的比值为20 :1。 其他缓冲对还有K2HPO4 / KH2PO4 、蛋白质 钠盐/蛋白质等。
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内液 2/3
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 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其它
血液及其组成
血浆
水 ——约90% 蛋白质 ——7%~9% 无机盐 ——约1%
葡萄糖 ——0.08% ~0. 12% 其他成分 ——气体、激素、
代谢废物等
(离心后) 血细胞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携带O2
白细胞 ——与免疫有关 血小板 ——与凝血有关
自来水 5.5 5.1 4.6 4.1 3.5 2.5 5.5 6.5 7.5 8.5 9.0 10
缓冲液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肝均浆 6.0 6.0 5.5 5.5 4.8 4.6 6.0 6.0 6.5 6.5 7.0 7.5 鸡蛋清 7.0 7.0 6.5 6.5 6.0 6.0 7.0 7.5 8.0 8.5 8.5 9.0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保证酶的催化作用, 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内环境示意图
血浆
小动脉
血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 巴管
淋巴
毛细 血管
淋巴细胞 组织细胞
看图说话:请指出 ①一个O2分子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中并被利用,至少 穿过几层生物膜; ②一个葡萄糖分子从血液进入组织 细胞中并被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细胞膜。
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呼吸系统 O2 CO2
外界 环境
淋巴
透过毛细淋巴管壁
形成
如果组织液形成增多而回流减少,或者组织液 形成淋巴受阻,会出现什么现象?
组织液积聚——组织水肿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外分泌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核基质
…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
人体内部
外分泌液 (体表或体外)
消化液 汗液 尿液 泪液 …
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度
理化性质
正常值
主要影响因素
血浆渗透压
血浆中溶质 微粒对水的 吸引力
(37 ℃ ) 770kpa
蛋白质含量 无机盐含量 (主要Na+、Cl-)
血浆酸碱度
7.35 ~ HCO3-、HPO42-等
7.45
组成酸碱缓冲对
组织液和淋巴
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与血浆相似, 但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
透过毛细血管壁 形成 透过毛细血管壁 回流
组织液
淋巴流动
左、右锁骨下静脉
淋巴
透过毛细淋巴管壁
形成
通过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形成与回流 , 实现了对物质的运输和交换。
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 胞生活的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 血细胞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你认得这几种生物吗? 你知道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吗?
人是一种陆生动物。 那么, 人体内的细胞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人体如何保证细胞拥有适宜的生存条件?
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示意图
血浆 血细胞
小动脉
组织液
毛细淋 巴管
淋巴
毛细 血管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体液及其组成
体液
人体内全 部液体的 总称
小动脉
组织液
毛细淋 巴管
淋巴
毛细 血管
汇入 血浆
淋巴细胞
小静脉
小静脉
组织细胞
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血浆蛋白不能透过)
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液大部分回流血浆
(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
透过毛细血管壁 形成 透过毛细血管壁 回流
组织液
淋巴流动
稳态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正常机体内,稳态的调节是自动的、及时的、 细微的和精确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对稳态调节认识的发展
科学家
对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认识
(法)贝尔纳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美)坎农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目前多数科学家 网络进行调节
思考: 为什么喝水多时排尿也多、 喝水少时排尿也少? 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 盐水(0.9% NaCl溶液)?
为了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确保细胞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稳态的定义 由此可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根据下表的数据,表中的①~④各代表哪种体液?
成 分 Na+ K+ Ca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mmol/L)
① ② 142 5.0 2.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25 —— 47
④细胞内液; 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组织液或淋巴
消化系统 养料多数 Nhomakorabea泌尿
废物
泌汗 泌尿系统
和皮肤
养料
养料
血浆 O2 组织液 O2 组织
代谢
代谢 细胞
废物
废物
淋巴
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呼吸系统
呼吸道:外界气体进出 肺的通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外界大气
肺泡
肺循环
CO2 O2
心脏
体循环
C细O胞2 O2
消化系统
消化道:食物消化和吸 收的场所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到消化道中 消化食物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胃 小肠
泌尿系统
肾脏: 尿液形成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尿液的形成(在肾单位处)
血浆 滤过 原尿 重吸收 尿液
正常时 无蛋白质
正常时
无蛋白质 无葡萄糖
血浆
滤过 原尿
重吸收
尿液
观察1:正常人血糖浓度变化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100mg/dL左右。
观察2: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
变动范围不超过1℃。
体温恒定的维持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脏 骨骼肌
产热
皮肤
散热
呼吸系统等
动态 平衡
观察3:生物材料中pH的调节
实验 材料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