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石灰吟》《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教学这课,感悟至深,是失败与失误让我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

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

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

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

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

后来领导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

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

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

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竹石》本首古诗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1.故事导入,初步了解诗人。

这个环节用故事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读诗、学诗的欲望,给本课开了一个好头。

2.学会按节奏读诗并知道诗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我安排了听录音环节,学生听后画出节奏,并汇报,最终确定诗的节奏,然后按照节奏练读,汇报读,当学生把诗读熟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古诗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3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

宝十三年(754) 进士。

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

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有《韩君平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说课稿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

而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首名为《石灰吟》的古诗。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这首古诗的魅力所在,并通过适当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

《石灰吟》是唐代杨炯所作,是一首咏史古诗。

通过描绘中国古代石灰烧制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首古诗共有十四首,其中包含了许多描述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生动而有趣。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石灰吟·千古寒灰》。

这首诗以“千古寒灰”,描绘了石灰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久远的历史痕迹。

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古人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还用到了“焰尽而灰寒未冷”这样的形象语言,形容了石灰的持久性和不易磨灭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这首诗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开头,以一种铿锵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制作石灰的艰苦过程。

通过重复的声音效果和精准的押韵,使得整首诗字字珠玑,读来声情并茂,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有烈火熊熊的气势。

这首诗通过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表达了为了生活奋斗不息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首诗《石灰吟·我生活在东方,你不必因此认为我不幸》。

这首诗通过对东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豪和坚守。

诗中用到了“我生活在东方,你不必因此认为我不幸”这样的直接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东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认同,使得诗歌充满了青春与朝气。

这首诗以独特的写法,发掘了东方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东方人民坚守传统,勇敢创新的精神。

通过对以上三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石灰吟》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和特点所在。

首先,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押韵来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其次,在内容上,诗人借助古人石灰烧制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赞美,并以东方文化为背景,传达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是六下第四单元第10 课的教学内容。

其中,《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情感都比较相似。

因此,将这两首诗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

《石灰吟》和《竹石》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很多学生早已熟读成诵。

如何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积极调动学生原有的古诗词阅读经验,学习新的阅读策略呢?笔者想到了当下媒体上比较流行的转化与演绎策略——将古诗转化为一幅画,辅之以其他的表现手段演绎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于是,一个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微型项目就诞生了——“2022‘阅美’系列活动之中华经典诗词赏析少儿作品征集活动”。

从课前谈话——曹植《洛神赋》转化与演绎的示范,到课堂伊始任务情境的创设、解决问题方案的商讨,再到共同完成《石灰吟》学习任务群,最后到阅读策略的迁移——《竹石》的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只在需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关键处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古诗词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因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变得有价值。

从苏教版教材的《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到统编教材的《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从“读懂一首诗、认识一个人”亦步亦趋式的精致化教学到如今大开大合式的沉浸式体验教学。

六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六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的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唐诗,描写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晚上,站在院子里望着圆月,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教学效果1.抓叠词,知其意,悟诗理。

首先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象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

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寒食》一诗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悟”为主。

通过学生自学、质疑、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诵读感知先有情,第二个环节我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意语气和语调;由于正好多媒体设备坏了,给我带来了大困难。

不能出示配乐怎么办?我先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学生个读,小组读,然后小组里推荐最好的在班里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写景
何当金络脑,抒情 施展才华
快走踏清秋。为国立功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古诗三首之《马诗》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马诗》,下面我将 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 理解去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1.如你有满腔热血、众多才华你最想干什么?(报效祖国、建功立业) 2.出示马的图片,更直观表达今天要学的内容与马有关。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文意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2.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示范读。
2.后两句:幻灯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⑴解释:“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⑵翻译: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 野上,任意驰骋。
3.质疑: 讲到这,不禁要问几个问题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何当”设问领起,这是作者的希望) 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 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10古诗三首文本分析《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歌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希望骏马在广阔天地里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期望。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骑马奔驰,传达出企盼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之意。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以石灰作喻,表达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人格的志向。

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诗人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并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意境的前提。

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仔细推敲,因此抓住重点字、词来分析和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前提,在学生读通诗句、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理解古诗内容,分析每首诗中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品质。

4.揣摩诗歌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感受古诗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品质。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语言,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字词,疏通诗歌《马诗》大意。

3.体会《马诗》中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马诗》的诗意,感受古诗中所写的马的特点,体会古诗中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志向。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板书: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
五、朗读释疑,想象情境。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板书: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古诗三首》教育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经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
者做一个崇高正派的人的坚决志趣。

教育进程中遵从“全体感知—知人识文—剖析品尝—了解共识”的古诗教育程序,经过一个个层层推动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了解作者思维情感上来推动讲堂,甩手给学生考虑、评论,教育秩序井然,教育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实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育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领会这首诗的爱情的。

1、捉住诗眼,发掘诗的内在。

教育中要捉住要点词句,环绕要点词句
剖析诗篇的思维爱情。

2、引导学生发挥幻想,领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维爱情一般体现得比较宛转。

教育时,有必要启示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意象中去感触,去体会诗人的思维爱情。

3、重复吟咏,从理性意象抵达理性领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有必要遵从由理性到理性的
知道进程。

首要要使学生对诗篇充沛感知,经过吟诵,在头脑中幻想,逐步形成诗篇所表达的全体形象。

4、重视教给学生办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略的古诗。

5、从本节课来看,整体作用还能够,能够说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方针.。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说课稿

新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理想”,有《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三篇精读课文和《金色的鱼钩》一篇略读课文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受到革命理想教育;同时,本单元学生要接触的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感受主题和掌握要素的帮助下来实现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承载着实现上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

一下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

“沙如雪”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

闪着如雪的寒光。

“月似钩”表面上是形容月亮弯弯的形状,但“钩”也是古时的一种弯刀,在“大漠”“燕山”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

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马儿才能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之时恣意驰骋呢?“金络脑”指的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第三句开头以“何当”两字作设问,“何当”即“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令人感慨拒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在教学《古诗三首》这一课时中,我采用了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欣赏古诗的韵味以及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上,我先阅读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熟悉了每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然后准备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录音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人的画像和诗句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学习古诗我通过课件的展示,依次向学生介绍了本课的三首古诗《竹里馆》、《山村咏怀》和《夜书所见》。

我带领学生朗读每首古诗,并解读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 感受古诗在这个环节,我播放了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通过听音乐和观看画面,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分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并重点强调了古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古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导读法、互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教学准备方面还可以更加充分。

虽然我准备了教学资源,但对于古诗的背景和意境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上的解读不够准确和深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志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诵读赏析,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豪情壮志、立志报国的诗篇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

(大屏幕出示:《马诗》)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

(教师点评)(3)齐读古诗。

(古诗不仅要读得准确、读得响亮,还要读出韵味)(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

(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李贺)有谁了解李贺吗?4.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5.自学古诗。

二、自读古诗,分析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很多同学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4.讲读第一、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燕然山。

先查部首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

钩(gōu):先查部首钅,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用来悬挂或探取东西的器具,形状弯曲;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画;用钩状物探取;一种缝纫法,用带钩的针编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文本解析:《石灰吟》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写照。

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教学目标:1.认写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3.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拳拳爱国之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孩子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他们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知识的掉坎而自信心丧失,上课不愿发言、不愿思考所以,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设计理念: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先课前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了解石灰的锻烧过程和于谦的生平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再走进文本,通过结合已了解到石灰锻烧过程的资料,加之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再融入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到诗人写此诗的初心,以及后来在诗人生变故中始终人如诗、诗如其人,将诗格变成了人格。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石灰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石灰吟》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石灰吟》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石灰吟》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PPT:教师可以使用PPT来展示《石灰吟》的诗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文内容。
(2)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石灰和石灰窑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石灰的特性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在线词典、古诗鉴赏网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1. 知识方面: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多种形式的古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通过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知识,如古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等。同时,他们对古诗的意象、修辞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石灰吟》时,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诗中的基本特点。
2. 能力方面: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此外,他们在学习古诗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游戏:在讲解古诗的押韵和平仄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古诗接龙、古诗对对碰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
(4)小组讨论:在讲解古诗的情感和寓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反思

10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都是托物言志诗,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

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石灰吟》是明朝于谦的一篇托物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

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竹石》是清朝郑燮的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练字悟品。

教学《竹石》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用的不恰当。

此时,我想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练字过程,我引导学生:首先理解“咬”的意思。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然后拓展,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用“咬定”二字,把竹石拟人化,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传达自己像竹石一样的品质。

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用“抓、攀”等可以吗?最后让学生朗读诗句,同时拿出画笔,把山、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画出来,品一品。

这样通过“读——议——画——品”,学生充分感悟到郑燮的品质。

2.教学收获(思得)(1)借助插图,恰当补叙。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部分。

在学习《石灰吟》时,我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从而引导学生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可总是觉得学生很茫然。

原来学生对石灰的产生过程不熟悉,因此对“千锤万击”“粉身碎骨”的顺序都搞不明白,怎么能说得清楚呢?面对此景,我让学生观看插图,学生仔细看图,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XXX《马诗》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诗》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

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XXX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能精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诵、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进程1、引入。

(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并且让学生感触感染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感化)(一)成语导入激发乐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研究新课(一)回忆一下,研究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做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解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XXX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10 古诗三首之《石灰吟》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10 古诗三首之《石灰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说课稿一、说教材《石灰吟》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2.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四、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梳言:读通诗句1.导入解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石灰吟》,“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孟郊为了感恩母亲而写下的《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诗人于谦。

(于谦从小就志向远大,相传……于谦看了,深有感触,稍加思索后便吟诵……那一年于谦才12岁。

)1.读通诗句(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一男生读,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翘舌音(锤)和前鼻音(焚)和它的字义(在火上炙烤)。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从本节课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

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竹石》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教学效果
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本课三首诗的学习我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

另外在学习中,我还为三首诗配以优美的古筝曲,使学生置于古雅沉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综合素养。

二、成功之处
《石灰吟》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

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

我让诗人的背景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

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在教学《竹石》,我抓住“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千磨万击”“坚劲”等词把握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最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

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三、不足之处
《马诗》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的不够充分。

四、改进措施
《马诗》描绘了一幅相当生动的画卷,正所谓“诗中有画”。

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