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第五中教师教案表格模板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教案)神木职教中心 数学组 刘伟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周期性;2、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的简图;3、掌握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观察其性质;4、掌握求简单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区间;5、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教学重点:1、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在一个周期上的图像;2、利用函数图像观察正弦函数的性质;3、给学生逐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正弦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式教学、讲议结合教学、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 Ⅰ 知识回顾终边相同角的诱导公式:)(sin )2sin(Z ∈=+k k απα所以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即 ,6-,4-,2-,6,4,2ππππππ及都是它的周期,其中π2是它的最小正周期,也直接叫周期,故正弦函数的周期为π2Ⅱ 新知识1、用描点法作出正弦函数在最小正周期上的图象x y sin =,[]π2,0∈x(1)、列表x 06π3π2π32π65π π67π 34π 23π 35π 611π π2 y 021 23123 210 -21 -23 -1 -23-21 0(2)、描点(3)、连线因为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所以x y sin =的图像在…,[][][][]ππππππ4,2,2,0,0,2,2,4--- ,…与x y sin =,[]π2,0∈x 的图像相同2、正弦函数的奇偶性由诱导公式x x sin )sin(-=-,R x ∈得: ①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②满足)()(x f x f -=-所以,正弦函数为奇函数(观察上图,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3、正弦函数单调性 、值域 由图像观察可得: 正弦函数在⎥⎦⎤⎢⎣⎡++-ππππk k 22,22是增函数,在⎥⎦⎤⎢⎣⎡++ππππk k 223,22是减函数 得到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所以值域为[]1,1-Ⅲ知识巩固例1 作下列函数的简图(1)xy sin=,[]π2,0∈x(2)xy sin1+=,[]π2,0∈x解:(1)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2)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例2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sin(x y -= (2))4sin(π-=x y解:(1)因x x y sin )sin(-=-=所以函数在⎥⎦⎤⎢⎣⎡++-ππππk k 22,22是减函数,在⎥⎦⎤⎢⎣⎡++ππππk k 223,22是增函数 (2)由题知:πππππk x k 22422+≤-≤+-ππππk x k 24324+≤≤+-⇒ πππππk x k 223422+≤-≤+ππππk x k 247243+≤≤+⇒ 所以函数在⎥⎦⎤⎢⎣⎡++-ππππk k 243,24是增函数,在⎥⎦⎤⎢⎣⎡++ππππk k 247,243是减函数练习(师生互动,分层次提问)1. 课本第120页练习第1题 2. 求函数)4sin(π+=x y 的单调性解:由题知:πππππk x k 22422+≤+≤+-ππππk x k 24243+≤≤+-⇒ πππππk x k 223422+≤+≤+ππππk x k 24524+≤≤+⇒ 所以函数在⎥⎦⎤⎢⎣⎡++-ππππk k 24,243是增函数,在⎥⎦⎤⎢⎣⎡++ππππk k 245,24是减函数Ⅳ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的图像,利用正弦函数的简图可以观察到正弦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九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备课表格教案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涉及以下内容:
1. 教材章节:第五单元——'人与自然'
- 课文《三峡》: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理解三峡的自然美与人文历史。
- 课文《答谢中书书》:体会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及书信体的语言特点。
-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分析文言文表达技巧,感受作者对自然夜景的描绘。
过程:
讲解自然景观描写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修辞手法和结构。
详细介绍不同文体中自然景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景观描写的实际应用和艺术效果。
3. 课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景观描写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篇课文进行分析,如《三峡》、《答谢中书书》等。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学会了如何欣赏和描写自然景观。我们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析课文,进行了小组讨论,展示了讨论成果,并进行了课堂小结。
- 电子版课文、注释及译文
- 写作指导PPT、范文电子文档
3. 课程平台:
- 课堂互动平台(如学习通、课堂派等)
- 在线作业与测评系统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图书、数字化图书馆资源
- 网络搜索引擎(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 实地观察、自然体验
神木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年级八班级学科数学课题等腰三角形1 第 1 课时总1 课时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1 周星期一使用者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习目标1、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
2、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法指导温故知新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一、明确学习的目标(让一位学生宣读)。
二、温故知新,链接知识(让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
三、新知探究与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SAS、ASA、SSS、A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证明以上结论:已知: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B+∠C=180°,∠D+∠E+∠F=180°。
∴∠C=180°-(∠A+∠B),∠F=180°-(∠D+∠E) 。
∵∠A=∠D,∠B=∠E ∴∠C=∠F。
∵ BC=EF,∴△ABC≌△DEF认真阅读课本第2—3页:①记住课本上的两个定理。
②看懂例题的解题过程。
③尝试完成随堂练习的相关习题。
流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合作探究)①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为“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和5,它的周长是。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是。
1、折纸(实验验证)2、理论论证(证明)展示课堂检测1、△ABC中,AB=BD=DC,∠C=40°,则∠ABD=________。
2、△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①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②求∠BAD的度数。
教后反思。
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设计: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能年级九年级班级1-10 学科物理课题第11章简单电路第五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第1课时总课时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7周星期使用者课堂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学啥我知情1.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 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3. 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重点难点我知晓学习重点:会判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学习难点:理解导体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自主、合作、探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P66-69,完成“课前自主合作探究”。
2.用红笔标出重点内容,用黑笔标出有疑问的内容.【导学流程】【合作探究一】导体和绝缘体一、观察课本66页的探究活动,写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1.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由此可见: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___________;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二】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1..观察右图,请认真分析后写出其中的三条规律:(小组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完成课本68页观察与思考: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三】电阻(R)自学课本P69页电阻并识记:1、电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表示。
教师授课表(2014-2015学年度)
授课表授课教师:辛艳艳(一、一班)授课表授课教师:张红杰授课表授课教师:王凯梅授课表授课教师:吴洪婵(二、一班)授课表授课教师:陈秀叶(二、二班)授课表授课教师:谢冬霞授课表授课教师:宫婷(三、二班)授课表授课教师:王海燕授课表授课教师:陈春红(四、一班)授课表授课教师:李超授课表授课教师:王秀华(四年级二班)授课表授课教师:韩春艳(四、二班)授课表授课教师:由春丽(五、一班)授课表授课教师:朱洵(五、二班)授课表授课教师:崔婷授课表授课教师:王素荣(六、一班)授课表授课教师:毕可阳授课表授课教师:周贵明授课表授课教师:仲崇翠授课表授课教师:韩春晓授课表授课教师:满松艳授课表授课教师:张阳授课教师:陈健授课表授课教师:邹明晖授课教师:房贤慧授课表授课教师:于艳萍授课教师:曹任皓授课表授课教师:王秀菊授课表授课教师:王永菊授课表授课教师:辛玲授课表授课教师:苏珍卫授课表授课教师:刘春艳授课表授课教师:赵老师授课表(自10.27始)授课教师:仲崇翠授课表授课教师:韩春晓授课表授课教师:王永菊授课表授课教师:毕可阳授课表授课教师:满松艳授课表授课教师:张阳授课表授课教师:邹明晖授课表授课教师:房贤慧授课表授课教师:王素荣(六、一班)授课表授课教师:韩春艳(四、二班)授课表授课教师:陈健授课表授课教师:周贵明授课表授课教师:谢冬霞授课表授课教师:宫婷(三、二班)授课教师:赵老师(二、一班)(12.25始)授课表授课教师:宫婷(三、二班)授课教师:房贤慧授课表授课教师:张阳授课教师:邹明晖授课表授课教师:满松艳授课表授课教师:王永菊授课表授课教师:李超自2015.3.2日全部初始课表回复原样,2015.3.16开始,二年级铺设两节轮滑课,曹任皓体育课时减少两课时,课表调整如下:授课表授课教师:刘春艳授课表授课教师:曹任皓。
神木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6)
神木市第五中学导学案年级八班级学科数学课题4.4.一次函数的应用(1)第1 课时总3 课时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周星期使用者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习目标1.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2.通过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 学法指导温故知新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什么?2、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有哪些?教学流一、探究导入1.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它的速度v(m/s)与其下滑时间t(s )的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式;(2)下滑3秒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想一想】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那么一次函数呢?二、合作讨论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cm)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kg)的一次函数,一根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4.5 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 kg时,弹簧长16 cm.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 kg时弹簧的长度.【一般方法总结】在确定正比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时应注意什么?程三、随堂练习1.若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经过A(-1,1),则b=,该函数图象经过点B(1, )和点C( ,0).2.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填空:(1)b=,k=;(2)当x=30时,y=;(3)当y=30时,x=.3.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且与y轴交于点(0,2),求直线l的表达式.四、作业布置:课堂检测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3时,y=6.那么该正比例函数应为( )A.y=12x B.y=-2x C.y=-12x D.y=2x2.已知y=kx-4,当x=-2时,y=0,则k=.3.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M(0,2),N(1,3)两点,则该函数的表达式是,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4.已知函数y=(2m+1)x+m+1(x是自变量).(1)若函数图象经过原点,求函数的表达式;(2)若y=(2m+1)x+m+1是一次函数,且与x轴相交于点(-1,0),求此函数的解析式.5.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B,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后反思。
神木五中师生帮教结对登记表 (5)
2017---2018(一)神木五中师生帮教结对安排表
八 年级 5班班主任: 王进
说明:1、每班由班主任负责填写一张表,送科任老师各一份,交教务处一份存档。
2、偏科生选择经帮扶后有望上普高的学生为主,只计本学科成绩,学困生计总成绩,名次以年级名次
3、帮扶老师每天至少约谈一名学生,以激励、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等为主。
4、期末教务处对帮教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等级赋分并计入期末教学考核。
5、非中考科目老师不承担帮教任务,语数外老师每人承担2名偏科生,1名学困生。
理化、政史老师只帮教1名偏科生。
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设计:7.1力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自主合作探究(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由静止到运动(2)由运动到静止(3)速度大小的改变(4)速度方向的改变。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三、力的三要素【活动一】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活动二】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活动三】如右图,分别从A、B两处推门,会发现A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这也就是力的三要素。
四:对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认识1.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图示,其中,箭头代表力的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的位置代表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________。
2.例:用50牛的力向右拉物体(请在方框中画出力的示意图)五:对相互作用力的认识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课前完成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举例:1.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出了响声,但手也会觉得疼痛。
说明手对桌子用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力。
三、展示交流展示我精彩先讨论交流,解疑释难,然后板演展示并讲解。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用教案表格模板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用教案表格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编写日期: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2.2 过程与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3.2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4.2 教学手段: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5.2 新课导入:(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5.3 课堂讲解:(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5.4 课堂练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5.6 课后作业布置:(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教学目标是否全部达成?(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6.2 学生反馈:(1)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
神木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二)导学案
神 木 县 第 五 中 学 导 学 案(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3) 清楚优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本节重难点:1、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2、 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中考考点:正向、逆向运用公式,特别是配方法是必考点。
预习作业: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内容:1. 完全平方公式字母表示: .2、形如222a ab b ++或222a ab b -+的式子称为3. 结构特征:项数、次数、系数、符号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填空:(1)(a+b )(a-b ) = ;(2)(a +b )2= ;(3)(a –b )2=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1)a 2–b 2= ;(2)a 2–2ab +b 2= ;(3)a 2+2ab +b 2= ;二、归纳 结 论:形如a 2+2ab +b 2 与a 2–2ab +b 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a 2–2ab+b 2=(a –b )2 a 2+2ab+b 2=(a+b )2完全平方公式特点: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在中央,符号看前方。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x 2–4x +4 (2)9a 2+6ab +b2(3)m 2–9132+m (4)()()1682++++n m n m探究二、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3ax 2+6axy +3ay 2 (2)–x 2–4y 2+4xy学法指导:优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探究三: 分解因式(1)(2)(3) (4) 学法指导:把 分解因式时:1、如果常数项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2、如果常数项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3、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探究四、当x 为何值时,多项式221x x ++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为多少?四、当堂检测:1、因式分解(1) (2)(3)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帮助我们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口诀:首尾拆,交叉乘,凑中间。
教学人员考核总2012.07
0.5
陈春榆 尤琼 苏志晔 谢洁 谢巧珍 方美丽 马巧艳 马巧艳 张晓利 尹华丽 郑永飞 郑艳
英语
0.95
2
7.35
7.60
7.60
4.00
28.55
5
2
9.44
9.06
9.00
10.00
37.50
英语
0.95
2
7.65
7.60
7.80
4.00
29.05
5
4.9
9.26
9.31
9.00
8.50
36.07
2
7.90
7.60
7.80
3.75
29.05
5
9.43
9.44
10.00
9.27
38.14
化学
0.95
2
7.90
7.60
7.80
3.75
29.05
5
5
0.00
屈琴霞 孙兴邦 李建龙 李建龙 宋艳林 宋艳林 崔彦斌 朱海滨 李志斌 陈晓慧 赵宇 胡媛媛
生物
0.95
2
7.75
7.70
7.60
3.75
28.8
10.00
10.00
40.00
英语
0.95
2
7.65
7.80
7.80
4.00
29.25
5
2
9.71
9.90
10.00
9.02
38.63
英语
0.95
2
7.55
7.70
7.80
4.00
29.05
5
5
10.00
10.00
神木县第五中学校本研修计划
神木县第五中学校本研修计划为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更加规范地、有效地展开教科研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神木县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各部门的总体部署及要求,围绕有效推动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按照“走进课堂”的思路,改进教学管理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以教研组为载体,通过示范教研组创建等系列活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把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一个学校主动、长期的战略来运作,整合师训、教研、科研等各项任务,精心设计各项活动,提升活动效率。
营造良好的学校研修文化,持续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巩固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研修内容以“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为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区域研修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增强教研组研修网络管理,更好地发挥学校研修网络的作用。
各教研组要创造性地展开教学研究工作,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业进步。
三、工作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立我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具体目标:1、改进和增强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校本研修向各学科教研组下移,增强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2、在各教研组展开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研究,寻找适合我校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
3、聘请县教研部门的专家或联谊学校的名师专家实行专业指导。
4、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教育科研水平,搭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注重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四、具体工作措施1、完善学校的教师学习制度,培养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以定期集体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组织网络学习,教师外出取经等多种形式展开现代教学、创新教育等理论专题学习,努力使全体教师继续转变教学观点,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立志成为适合现代教育的创造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2、立足本校面向全体,增强校本研修,保证时间,全员参与,本学年在全体教师中继续推行展开“五个一”达标系列活动:认真看一本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编写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公开课;写一篇教改论文;撰写一份教学心得。
第五部分表格式教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几个学过的字:轮路期、读一读,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再出几个未学的字。
铁裙疼、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今天我们就根据偏旁来学习新字。
二、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出示:、钢铜铁钉()找它们的特点。
()再写几个“”字旁的字。
()读、认、组词。
、再出示:被裙裤袄()读一读,讲讲特点。
()再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读、认、组词。
、再出示:病疼痛疯()读一读,讲讲特点。
()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读、认、组词。
三、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一、拓展认其它偏旁的字。
二、小结。
四、作业:读熟生字。
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几样实物、填空:一()蛋糕一()扫把一()红领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填上恰当的词。
二、出示“我会填”的内容一只()一个()一把()一块()一条()一盘()三、要求填空(小鸟)(人)()一只(小鸡)一个(故事)一把()(狐狸)(书包)()()()()一块()一条()一盘()()()()四、拓展练习()()()一枝()一粒()一位()()()()()()()一座()一排()一棵()()()()五、小黑板出示“我会读”的内容、读词。
、认词。
、讲讲大致意思。
六、学习“读读背背”的内容、自由读儿歌。
、个别读、集体读。
、讲讲诗中故事七、作业熟读“我会认”的词语。
第三课时一、导入、“合作”是什么意思?、现在要看一段有关合作的录象,看看讲讲他们是怎样合作的。
、看录象。
二、口语交际、个别讲录象内容。
、教师归纳。
、组成小组讲讲自己与别人合作的事。
、推选一个人上台讲。
、评比。
三、小结合作会让你的的力量增加一倍,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合作。
四、作业与人合作做一件事和物。
第四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举行才艺表演,看看谁展示的词语丰富。
二、展示台、展示词语。
()出示卡片:有关团结的词语。
()要求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汇报。
()评比。
、展示谚语。
()出示卡片:收集谚语。
()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庞艳说课表
神木一小教师说课表科别数学年级二(5)班课题买文具说课教师庞艳日期2015、10、8 地点202办公室说教材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
2、教材处理。
3、教学目标。
4、重点与难点。
说教材: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学生都有和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经常看到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人民币,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使用经验,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模拟购物等活动中,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2、教材处理:本节课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A、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B、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C、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D、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德育教育。
4、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运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兑换,体会1元钱的币值。
2、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说教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从而发现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
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