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向量应用-【新教材】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合集下载

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9章 9.2 9.2.2 向量的数乘 课件(51张)

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9章 9.2 9.2.2 向量的数乘 课件(51张)

释 疑
(1)|λa|=__|λ_||_a_| _____;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
6
·



(2)若 a≠0,则当 λ>0 时,λa 与 a 方向相__同__;当 λ<0 时,λa 与 堂




探 a 方向_相_反__;当 a=0 时,λa=0_;当 λ=0 时,λa=_0_.
·




实数 λ 与向量 a 相乘的运算,叫作_向__量__的_数__乘___.


探 吗?兔子在相反方向上按照相同的速度行走 3 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 时



释 量又怎样表示?是-3a 吗?




返 首 页
·
5
·








·



1.向量的数乘定义



一般地,实数 λ 与向量 a 的积是_一__个_向__量__,记作 λa,它的长度



探 和方向规定如下:



合 作
(3)对于非零向量 a,向量-6a 的模是向量 3a 的模的 2 倍. 课
探 究

( )分



疑 难
[答案] (1)√ (2)√ (3)√

返 首 页
·
11
·


景 导
2.5×(-4a)=________.
堂 小


·

苏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向量应用 课件2

苏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向量应用 课件2

再见
3.在 OA 为边,OB 为对角线的矩形中,O→A=(-3,1),O→B=(- 2,k),则实数 k=________.
4 [如图所示,由于O→A=(-3,1),O→B=(-2,k),所以A→B=O→B -O→A=(1,k-1).在矩形中,由O→A⊥A→B得O→A·A→B=0,所以(-3, 1)·(1,k-1)=0,即-3×1+1×(k-1)=0,解得 k=4.
答案 物理中的向量:①物理中有许多量,比如力、速度、加速度、位 移都具有大小和方向,因而它们都是向量. ②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因而它们也符合向 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分 解也就是向量的分解,运动的叠加也用到了向量的加法. ③动量mv是数乘向量. ④力所做的功就是作用力F与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s的数量积.
知识小结 1.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难点是平面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2.要掌握平面向量的应用 (1)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垂直问题; (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3)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牛刀小试
1.若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 -O→C |=|O→B +O→C -2O→A |,则 △ABC 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选 B.因为|O→B -O→C |=|C→B |=|A→B -A→C |,|O→B +O→C -2O→A |=|A→B + A→C |,所以|A→B -A→C |=|A→B +A→C |,则A→B ·A→C =0,所以∠BAC=90°, 即△ ABC 是直角三角形.
]
4.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a,E,F 分别为 AB,BC 的中点,AF 与 DE 交于 点 M.求∠EMF.

向量坐标表示与运算高一下学期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向量坐标表示与运算高一下学期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答案 (2,-6)
,
(0,5)
,
(-4,0)
.
二、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向量a=(x1,y1),b=(x2,y2),λ∈R,则有下表:
向量线
文字描述
符号表示
性运算
两个向量和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
加法
a+b= (x1+x2,y1+y2)
坐标的和
两个向量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
减法
a-b= (x1-x2,y1-y2)
1 = 20, 2 = 2,
∴点 M,N 的坐标分别为 M(0,20),N(9,2).
方法二 设点 O 为坐标原点,则由=3, =2,可得 −
=3( − ), − =2( − ),
∴=3-2 , =2 − ,
∴=3(-2,4)-2(-3,-4)=(0,20),
∴=3(1,8)=(3,24),=2(6,3)=(12,6).
设 M(x1,y1),N(x2,y2),
则=(x1+3,y1+4)=(3,24),=(x2+3,y2+4)=(12,6),
1 + 3 = 3, 2 + 3 = 12,
1 = 0, 2 = 9,

解得
1 + 4 = 24, 2 + 4 = 6,
变式训练 1 已知 O 是坐标原点,点 A 在第二象限,||=4√3,∠xOA=150°.
求向量的坐标.
解 设点 A(x,y),则 x=4√3cos 150°=-6,y=4√3sin 150°=2√3,
即 A(-6,2√3),=(-6,2√3).
探究二
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4 2.5 向量的应用 课件(47张)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4  2.5 向量的应用 课件(47张)
栏目 导引
第2章 平面向量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已知 A(2,1),B(3,2),D(-1,4). (1)求证:AB⊥AD; (2)若使四边形 ABCD 是矩形,试确定点 C 的坐标,并求该矩 形的两对角线所成的锐角的余弦值.
栏目 导引
第2章 平面向量
【解】 (1)证明:因为 A(2,1),B(3,2),D(-1,4),所以A→B =(1,1),A→D=(-3,3), 所以A→B·A→D=1×(-3)+1×3=0,
解:(1)由已知可设A→B=D→C=a,B→E=F→D=b,故A→E=A→B+B→E =a+b,F→C=F→D+D→C=b+a.又 a+b=b+a,则A→E=F→C, 即 AE,FC 平行且相等,故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故 填平行四边形. (2)证明:设D→C=λA→B(λ>0), 因为P→Q=A→Q-A→P=A→B+B→Q-A→P =A→B+12(B→D-A→C)
而A→H=O→H-O→A=h-a=b+c, C→B=O→B-O→C=b-c, 所以A→H·C→B=(b+c)·(b-c)=|b|2-|c|2=0. 所以A→H⊥C→B.
栏目 导引
第2章 平面向量
(3)在△ABC 中,O 是外心,
∠BAC=60°,∠ABC=45°,所以∠BOC=120°,∠AOC
=90°.
栏目 导引
第2章 平面向量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向西行驶,车上装着风速计和 风向标,测得风向为东偏南 30°,风速为 4 m/s,这时气象台 报告实际风速为 2 m/s.试求风的实际方向和汽车的速度大小.
栏目 导引
第2章 平面向量
【解】 依据物理知识,有三对相对速度,汽车对地的速度 为 v 车地,风对车的速度为 v 风车,风对地的速度为 v 风地.风对地 的速度可以看成车对地与风对车的速度的合速度,即 v 风地=v 风车+v , 车地 如图所示,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表示向量 v 风地的有向线段A→D是平行四边形 ACDB 的对角线.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向量的应用课件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向量的应用课件

名师点睛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 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2.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具体应用 向量方法可应用于证明有关直线平行、垂直、线段相等及点 共线等问题,其主要应用有: (1)要证明两线段相等,如 AB=CD,则可转化为证明:A→B2 =C→D2,或A→B=C→D; (2)要证明两线段平行,如 AB∥CD,则只要证明:存在实数 λ≠0,使A→B=λC→D成立; (3)要证明两线段垂直,如 AB⊥CD,则只要证明:数量积A→B·C→D =0;
解 设 A、B 所受的力分别为 f1、f2,10 N 的重力用 f 表示, 则 f1+f2=f,以重力的作用点 C 为 f1、f2、f 的始点,作右图,使C→E =f1,C→F=f2,C→G=f,则∠ECG=180°-150°=30°,∠FCG=180° -120°=60°.
∴|C→E|=|C→G|·cos 30°=10× 23=5 3. |C→F|=|C→G|·cos 60°=10×12=5. 所以,A 处所受的力为 5 3 N,B 处所受的力为 5 N.
题型一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 1】 如图所示,两根绳子把重 1 kg 的物体 W 吊在水平杆 子 AB 上,∠ACW=150°,∠BCW=120°,求 A 和 B 处所受力的 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g=10 N/kg).
[思路探索] 属于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即借助向量的平行四 边形法则处理.

证明 D→E=A→E-A→D=12A→C-12A→B=12(A→C-A→B)=12B→C,∴DE 綉12BC.
想一想:若向量A→B与C→D共线,能说明直线 AB∥CD 吗? 提示 不能直接得结论 AB∥CD,若向量A→B与C→D共线,则直 线 AB 与 CD 可能重合.即 A、B、C、D 四点共线,也可能平行.需 结合图形说明直线 AB 与 CD 不重合或无交点,则得 AB∥CD.

9.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新教材】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9.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新教材】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课 时








返 首 页
·
9
·


景 导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堂 小



(1)同一平面内只有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可以作为基底. ( ) 提
·
新 知
(2)0 能与另外一个向量 a 构成基底.

( )养

(3)平面向量的基底不是唯一的.
()


探 究

[解析] 平面内任意一对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故(2) 分

养逻辑推理与
课 时
究 释
3.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平面向量的 数学运算素
分 层 作

难 综合问题.(难点)
养.

返 首 页
·
3
·








·


新 知

情景
导学
探新

素 养












返 首 页
·
4
·




导 学
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
返 首 页
·
15
·









A [平面 α 内任一向量都可写成 e1 与 e2 的线性组合形式,而不 提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平面向量》课件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平面向量》课件
注:向量既有代数特征,又有几何特征,它是数形兼备的好工具.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3编.相辑等母向版文量本:长样度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 第二级
• 第三级
向量可以自由平移,平移前后的向量相等.两
• 向第四量级 a 与 b 相等,记为 a b . • 第五级
注: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方向没有大小.
• 单击此(处c)编有辑母限版个文向本量样a式1,a2,...an相加, 可以从点O出发, • 第•二第逐级三一级 作向量OA1 a1 , A1 A2 a2 , ...An1 An an ,则向量 O•A第n四•为级第这五级些向量的和,即 a1+a2 +...+an =OA1 A1 A2 ... An1 An (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 当An和O重合时(即上述折线OA1 A2 ...An 成封闭折线时), 则和向量为零向量. 注意:逆用以上向量的和式,即把一个向量表示为若 干个向量和的情势,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关键.
2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设级 两个非零向量 a 与 b 不共线, • (第1五)若级 A→B=a+b,B→C=2a+8b,C→D=3(a-b). 求证:A、B、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 k,使 ka+b 和 a+kb 共线.
2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第五级
使b=λa.
•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1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四处.编辑运母算版律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aa第级、+四• 级第bb、=五级c为任意;向(量a+,bλ)+、cu=、u1、u2为任意实;数

高一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9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高一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9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
4
量的运算法则,我们很容易作出平面内一个新的向量 + 。
a


探究新知









如图,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 1 , = 2 , = 。过点C
作平行于OB的直线,交直线OA于点M;过点C作平行于OA的直线,
交直线OB于点N,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 ,2 使得 = 1 1 ,


中点,所以 = = − ,


因为点E是BD的中点,
所以 =


+ =




+

=




+

− =





.

重点探究
例2:如图,∆中,点D是AC的中点,点E是BD的中点
,设 = , = ;
(2)若点F在AC上,且 =




+ ,求AF:CF

【解析】(2)设 = ,
所以 = + = + = + − = − + .



又 = + ,所以 = ,



所以 = ,

所以AF:CF=4:1.

重点探究
例3:已知 与 不共线, = + , = +
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 和 F 分别是 CD 和 BC 边上的动点,连接 EF ,交 AC 于点 G ,若 AC AE AF ,其中, , R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例 3】 如图,在△ABC 中,点 M 是 BC 的中点,N 在 AC 上 且 AN=2NC,AM 与 BN 交于点 P,求 AP∶PM 的值.
[思路点拨] 选取基底A→B,A→C→表示A→M,B→N→设A→P=λA→M,B→P =μB→N→由A→B=A→P+P→B求 λ,μ 的值.
[解] 设A→B=a,A→C=b, 则A→M=12(a+b),B→N=-a+23b. ∵A,P,M 共线,∴设A→P=λA→M,∴A→P=2λ(a+b). 同理设B→P=μB→N,∴B→P=-μa+23μb.
法二:易得A→N=13A→C=13b,A→M=12A→B=12a, 由 N,E,B 三点共线知存在实数 m,满足 A→E=mA→N+(1-m)A→B=13mb+(1-m)a. 由 C,E,M 三点共线知存在实数 n,满足 A→E=nA→M+(1-n)A→C=12na+(1-n)b.
所以13mb+(1-m)a=12na+(1-n)b.
[解] 法一:由已知,在△ABC 中,A→M=M→B,且A→N=12N→C,已 知 BN 与 CM 交于点 E,过 N 作 AB 的平行线,交 CM 于 D,如图所 示.
在△ACM 中,CCNA=ANMD=23, 所以MNDB=NEBE=EDME=23,
所以N→E=25N→B, A→E=A→N+N→E=13A→C+25N→B =13A→C+25(N→A+A→B) =13A→C+25-13A→C+A→B =25A→B+15A→C=25a+15b.
A [平面 α 内任一向量都可写成 e1 与 e2 的线性组合形式,而不 是空间内任一向量,故 B 不正确;对任意实数 λ1,λ2,向量 λ1e1+λ2e2 一定在平面 α 内,故 C 不正确;而对平面 α 内的任一向量 a,实数 λ1, λ2 是唯一的,故 D 不正确.]

9.1向量概念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

9.1向量概念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
11 个
(2)存在, AF 是 OB 的相反向量
课堂小结
1.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
2.向量间的关系:
(1)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2)相反向量;
(3)向量间的夹角。
谢谢~
物理学中的,力、速度、加速度以及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它们是向量。
在生活中的距离、身高、体重等一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它们是数量而不是向量。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一: 向量的表示
向量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
量的方向。
如下图,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可以表示为:。
故 a b 未必成立,所以 A 错误;
B:根据零向量的定义可判断 B 正确;
C:长度相等的向量方向不一定相同,故 C 错误;
D:共线向量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平行,故 D 错误.
故选:B.
随堂练习
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 | a || b | ,则 a b ;②若 A,B,C,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 AB DC ”是“四边
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 a b , b c ,则 a c ;④ a b 的充要条件是| a || b | 且 a / /b .其中正
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②③
A)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对于①,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不能推出两个向量的方向的关系,故①错误;




向量也可以用小写
字母a、b、c来表示。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二: 向量的有关概念
向量 AB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长度,(或称为模),记为:AB

苏教版必修第二册91向量概念课件_4

苏教版必修第二册91向量概念课件_4

2.(多选)如图所示,梯形 ABCD 为等腰梯形,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B=D→C C.A→B>D→C
√B.A→B=D→C √D.B→C∥A→D
解析:A→B与D→C显然方向不相同,故不是相等向量,故 A 错误; A→B与D→C表示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所以A→B=D→C,故 B 正确; 向量无法比较大小,只能比较向量模的大小,故 C 错误; 等腰梯形的上底 BC 与下底 AD 平行,所以B→C∥A→D,故 D 正确.故选 BD.
解析:满足条件的向量有以下几类: 模长为 2 的向量有A→C,C→A,B→D,D→B. 模长为 3 的向量有A→D,D→A. 答案:A→C,C→A,B→D,D→B,A→D,D→A
探究点 1 向量的相关概念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温度含零上和零下,所以温度是向量;
②向量的模是一个正实数;
③若向量 a 与 b 不共线,则 a 与 b 都是非零向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量C→D与向量D→C长度相等
√B.单位向量都相等
C.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D.任一非零向量都可以平行移动
解析:A.C→D和D→C长度相等,方向相反,故正确; B.单位向量长度都为 1,但方向不确定,故错误; C.向量的长度可以比较大小,即模长可以比较大小,故正确; D.向量只与长度和方向有关,与位置无关,故任一非零向量都可以平行 移动,故正确.故选 B.
1.已知向量A→B与向量B→C共线,则下列关于向量A→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量A→C与向量A→B一定同向 B.向量A→C,向量A→B,向量B→C一定共线
C.向量A→C与向量B→C一定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根据共线向量的定义,可知A→B,B→C,A→C这三个向量边均不相等,E,F,D 分别是 AC,AB,BC 的中点. (1)写出与E→F共线的向量; (2)写出与E→F的模大小相等的向量; (3)写出与E→F相等的向量.

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9章 9.1 向量概念 课件(55张)

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9章 9.1 向量概念 课件(55张)


释 疑
平行向量;
作 业

·
返 首 页
18
·








·

(4)对于向量 a、b、c,若 a∥b,且 b∥c,则 a∥c;




(5)若非零向量A→B与C→D是平行向量,则直线 AB 与直线 CD 平行; 养



探 究
(6)非零向量A→B与B→A是模相等的平行向量.
时 分






返 首 页
合 作
不相同,因此,它们是不同的位移(如图甲).




2.某著名运动员投掷标枪时,标枪的初速度的记录资料是:平
分 层


疑 难
均出手角度 θ=43.242°,平均出手速度大小为 v=28.35 m/s(如图乙). 业
返 首 页
·
5
·








·






合 作






问题:上述实例中的“位移”“速度”“力”与生活中,我们接 分

素 养












返 首 页
·
·
17
向量的概念





【例 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向量的坐标运算【新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向量的坐标运算【新教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


景 导
第9章 平面向量
堂 小


·


新 知
9.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素 养
合 作
9.3.2 向量坐标表示与运算



究 释
第1课时 向量的坐标运算
分 层 作



·
返 首 页
2
·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景 导
1.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重点)
堂 小

1.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学习, 结
·
探 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

返 首 页
·
6
·
情 景
思考 1:如图,向量 i,j 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 a 与
课 堂


学 i 的夹角是 30°,且|a|=4,以向量 i,j 为基底,如何表示向量 a?
·















提示:a=2 3i+2j.
层 作



返 首 页
·
7
·

思考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给定点 A 的坐标为 A(1,1),则 课
合 作
_单_位__向__量__i,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向量 a,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




理可知,有__且__只__有__一对有序实数(x,y),使得 a=_x_i+__y_j_.我们把有
分 层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备课课件 9-4向量应用 课件(34张)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备课课件 9-4向量应用 课件(34张)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AB=2,则 A(0,0),B(2,0), C(2,2),E(1,2),F(0,1).
【解析】
(1)∵B→E=(-1,2),C→F=(-2,-1).
→→
→→
∴BE·CF=(-1)×(-2)+2×(-1)=0,∴BE⊥CF,即 BE⊥CF.
(2)设点 P 坐标为(x,y),
=9×(-13)+(-1)×(-15)
=-117+15=-102(J).
∴合力 F 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 J.
类型二、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 2】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求证:AF⊥DE.
→→ [思路点拨] 法一:选取基底,并证明DE·AF=0.
→ W2=F2·AB=(6,-5)·(-13,-15) =6×(-13)+(-5)×(-15)=-3(J). ∴力 F1,F2 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 J 和-3 J.
【接上页】


(2)W=F ·AB=(F 1+F 2)·AB
=[(3,4)+(6,-5)]·(-13,-15)
=(9,-1)·(-13,-15)


→→
则FP=(x,y-1),FC=(2,1),∵FP∥FC,
∴x=2(y-1),即 x=2y-2,
(2)向量的坐标运算法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 把相关量坐标向量化 →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找相应关系 → 把向量问题几何化 但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易于知道,如果题目建系比较方便,坐标法更好用.
【变式2】
已知在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CD,AD 的中点,BE,CF 交于点 P.
求证:(1)BE⊥CF;(2)AP=AB.

9.4 向量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新教材高一下苏教版必修第二册PPT课件

9.4 向量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新教材高一下苏教版必修第二册PPT课件
索引
(2)若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于F,求AF的长度(用m,n表示). 解 ∵E 为 CD 的中点,∴ En4,m4 . 设 F(x,0),则A→E=n4,-34m,A→F=(x,-m). ∵A,E,F 三点共线,∴A→F=λA→E. 即(x,-m)=λn4,-34m, 则-x=mn4=λ,-34mλ,
思维升华
索引
【训练1】 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 于其各边平方的和. 证明 如图所示,在▱OACB 中,设O→A=a,O→B=b, 则O→C=a+b,B→A=a-b. 由于O→C2=|a|2+2a·b+|b|2,B→A2=|a|2-2a·b+|b|2, 所以 OC2+BA2=2|a|2+2|b|2. 由于OA=BC=|a|,OB=AC=|b|, 所以OC2+BA2=OA2+BC2+OB2+AC2, 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其各边平方的和.
索引
课堂小结
一、牢记2个知识点 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二、掌握2种数学方法
化归转化,数形结合. 三、注意2个易错点 1.注意选取恰当的基底. 2.建立坐标系,准确求出点的坐标.
索引
3
分层训练
素养提升
基础达标
///////
一、选择题
1.已知三个力F1=(-2,-1),F2=(-3,2),F3=(4,-3)同时作用于某物体上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索引
7.已知 A,B 是圆心为 C,半径为 5的圆上的两点,且|AB|= 5,则A→C·C→B= __-__52____.
一点,为使物体保持平衡,再加上一个力F4,则F4=( D )

9.4《向量应用》讲义(学生版+教师版)-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9.4《向量应用》讲义(学生版+教师版)-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编号:009 课题:§9.4 向量的应用目标要求1、理解并掌握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以及物理问题.2、理解并掌握向量在平面几何证明问题中的应用.3、理解并掌握向量在平面几何计算问题中的应用.4、理解并掌握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学科素养目标向量注重“形”,是几何学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数形结合,了解向量知识在高中阶段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向量在平面几何计算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点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1)“三步曲”:①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____________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 何问题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③把运算结果“翻译”成_______________.(2)本质:向量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即有向线段),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3)应用(其中1122(,),(,)a x y b x y ==):①证明线段平行或点共线问题,常用向量共线定理:1221//(0)0a b a b b a x y x y λ⇔=≠⇔=-=; ②证明垂直问题,常用数量积的运算性质: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③求夹角问题,用夹角公式:121222221122cos x a b a bx y x yθ⋅==+⋅+θ为a 与b 的夹角);④计算线段长度,常用模长公式:222121()()AB AB x x y y ==-+-【思考】 联系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想一想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有哪些思路?【课前小题演练】题1.已知两个力F 1,F 2的夹角为90°,它们的合力大小为10 N ,合力与F 1的夹角为60°,那么F 1的大小为( )A .5 3 NB .5 NC .10 ND .5 2 N题2.已知A ,B ,C ,D 四点的坐标分别是(1,0),(4,3),(2,4),(0,2),则此四边形为( ) A .梯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题3.已知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0,2),B(-1,-2),C(3,1),且BC → =2AD →,则顶点D 的坐标为( )A .⎝ ⎛⎭⎪⎫2,72B .⎝ ⎛⎭⎪⎫2,12 C .(3,2) D .(1,3)题4.某人从点O 向正东走30 m 到达点A ,再向正北走30 3 m 到达点B ,则此人的位移的大小是________m ,方向是北偏东________.题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M.求∠EMF.【当堂巩固训练】题6.在四边形ABCD 中,若AC → =(1,2),BD →=(-4,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 A . 5 B .2 5 C .5 D .10题7.一条河的宽度为d ,水流的速度为v 2,一船从岸边A 处出发,垂直于河岸线航行到河的正对岸的B 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 1,则在航行过程中,船的实际速度的大小为( ) A .|v 1|B .|v 1|2+|v 2|2C .|v 1|2-|v 2|2D .|v 1|-|v 2|题8.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 → -OC → |=|OB → +OC → -2O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题9.若O 是△ABC 内一点,OA → +OB → +OC →=0,则O 为△ABC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垂心 D .重心题10.用两条成60°的绳索拉船,每条绳的拉力大小是12 N ,则合力的大小约为(精确到0.1 N)( ) A .20.6 N B .18.8 N C .20.8 N D .36.8 N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力F =(2,3)作用一物体,使物体从点A(2,0)移动到点B(4,0),则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题12.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则cos ∠DOE=________.题13.河水的流速为5 m/s ,若一艘小船沿垂直于河岸方向以12 m/s 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题14.如图所示,两根绳子把质量为1 kg 的物体吊在水平杆AB 上(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g =10 m/s 2),绳子在A ,B 处与铅垂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60°,则绳子AC 和BC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题15.已知在Rt△ABC 中,∠C=90°,设AC =m ,BC =n.若D 为斜边AB 的中点,求证:CD =12 AB.题16.如图,用两根分别长5 2 米和10米的绳子,将100 N 的物体吊在水平屋顶AB 上,平衡后,G 点距屋顶距离恰好为5米,求A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综合突破拔高】题17.坐标平面内一只小蚂蚁以速度v =(1,2)从点A(4,6)处移动到点B(7,12)处,其所用时间为( ) A .2 B .3 C .4 D .8题18.已知△ABC 满足AB 2=AB → ·AC → +BA → ·BC → +CA → ·CB → ,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题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1,0),B(0,1),点C 在第一象限内,∠AOC=π6 ,且OC =2.若OC → =λOA → +μOB →,则λ+μ的值是( ) A . 2 B . 2 +1 C . 3 D . 3 +1题20.已知点O(0,0),A(0,b),B(a ,a 3).若△OAB 为直角三角形,则a 与b 的关系有可能是( ) A .b =aB .b =a 3+1aC .b =a 3-1aD .b =a 3-1题21.如图,在△ABC 中,O 为BC 中点,若AB =1,AC =3,∠BAC=60°,则 |OA →|=______.题22.已知i ,j ,k 为共面的三个单位向量,且i⊥j,则(i +k)·(j+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题23.如图所示,在倾斜角为37°(sin 37°≈0.6),高为2 m 的斜面上,质量为5 kg 的物体m 沿斜面下滑至底部,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是它对斜面压力的0.5倍,则斜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g = 9.8 m/s 2).题24.如图所示,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A(3,0),B(4,4),C(2,1),则AC 和OB 的交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题25.一架飞机从A 地向北偏西60°方向飞行1 000 km 到达B 地,因大雾无法降落,故转向C 地飞行,若C 地在A 地的南偏西60°方向,并且A ,C 两地相距 2 000 km ,求飞机从B 地到C 地的位移.题26.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所成的钝角的余弦值.编号:009 课题:§9.4 向量的应用目标要求1、理解并掌握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以及物理问题.2、理解并掌握向量在平面几何证明问题中的应用.3、理解并掌握向量在平面几何计算问题中的应用.4、理解并掌握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学科素养目标向量注重“形”,是几何学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数形结合,了解向量知识在高中阶段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向量在平面几何计算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点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①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②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③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物理问题中常见的向量有力、速度、位移等. (2)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体现在一些物理量的合成和分解中. (3)动量mv 是向量的数乘运算. (4)功是力F 与位移s 的数量积. 【课前小题演练】题1.已知两个力F 1,F 2的夹角为90°,它们的合力大小为10 N ,合力与F 1的夹角为60°,那么F 1的大小为( )A .5 3 NB .5 NC .10 ND .5 2 N【解析】选B.如图可知|F 1|=|F|cos 60°=5(N).题2.已知A ,B ,C ,D 四点的坐标分别是(1,0),(4,3),(2,4),(0,2),则此四边形为( ) A .梯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解析】选A.由题意得AB → =(3,3),DC → =(2,2),所以AB → ∥DC → ,|AB →|≠ |DC →|,所以四边形为梯形.题3.已知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0,2),B(-1,-2),C(3,1),且BC → =2AD →,则顶点D 的坐标为( )A .⎝ ⎛⎭⎪⎫2,72B .⎝ ⎛⎭⎪⎫2,12 C .(3,2) D .(1,3)【解析】选A.设D(x ,y),则BC → =(4,3),AD → =(x ,y -2),由BC → =2AD → 得⎩⎪⎨⎪⎧4=2x 3=2(y -2) ,所以⎩⎪⎨⎪⎧x =2y =72.所以顶点D 的坐标为⎝ ⎛⎭⎪⎫2,72 .题4.某人从点O 向正东走30 m 到达点A ,再向正北走30 3 m 到达点B ,则此人的位移的大小是________m ,方向是北偏东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此人的位移是OB → =OA → +AB → ,且OA → ⊥AB → , 则|OB → |=|OA →|2+|AB →|2=60(m),tan ∠BOA=|AB →||OA →|= 3 ,所以∠BOA=60°.所以OB →方向为北偏东30°. 答案:60 30°题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M.求∠EMF.【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 所以A(0,0),D(0,a),E ⎝ ⎛⎭⎪⎫a 2,0 ,F ⎝ ⎛⎭⎪⎫a ,a 2 ,AF → =⎝ ⎛⎭⎪⎫a ,a 2 ,DE → =⎝ ⎛⎭⎪⎫a 2,-a ,因为AF → ·DE → =a22 -a 22 =0,所以AF → ⊥DE →, 即AF⊥DE. 所以∠EMF=90°. 【当堂巩固训练】题6.在四边形ABCD 中,若AC → =(1,2),BD →=(-4,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 A . 5 B .2 5 C .5 D .10 【解析】选C.因为AC → ·BD →=0,所以AC⊥BD.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 |AC → ||BD →|=12× 5 ×2 5 =5.题7.一条河的宽度为d ,水流的速度为v 2,一船从岸边A 处出发,垂直于河岸线航行到河的正对岸的B 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 1,则在航行过程中,船的实际速度的大小为( ) A .|v 1|B .|v 1|2+|v 2|2C .|v 1|2-|v 2|2D .|v 1|-|v 2|【解析】选C.画出船过河的简图(图略)可知,实际速度是v 1与v 2的和,由勾股定理知选C.题8.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 → -OC → |=|OB → +OC → -2O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解析】选B.因为|OB → -OC → |=|CB → |=|AB → -AC → |,|OB → +OC → -2OA → |=|AB → +AC → |,所以|AB → -AC →|=|AB → +AC → |,则AB → ·AC →=0,所以∠BAC=90°,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题9.若O 是△ABC 内一点,OA → +OB → +OC →=0,则O 为△ABC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垂心 D .重心 【解析】选D.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 ,则OA → +OB → =2OE → .又OA → +OB → +OC →=0, 所以OC → =-2OE →.又O 为公共点, 所以O ,C ,E 三点共线,且|OC → |=2|OE →|. 所以O 为△ABC 的重心.题10.用两条成60°的绳索拉船,每条绳的拉力大小是12 N ,则合力的大小约为(精确到0.1 N)( ) A .20.6 N B .18.8 N C .20.8 N D .36.8 N【解析】选C.设两条绳索的拉力F 1,F 2的合力为F 合.如图所示,则|AB → |=| AD → |=12,F 合=AC →,连接BD 交AC 于M ,∠BAM=30°,所以|F 合|= 2|AM →|=2×12cos 30°=12 3 ≈20.8(N).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力F =(2,3)作用一物体,使物体从点A(2,0)移动到点B(4,0),则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为W =F·AB →=(2,3)·(4-2,0-0)=2×2+3×0=4. 答案:4题12.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则cos ∠DOE=________. 【解析】以OA ,OC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OD → =⎝ ⎛⎭⎪⎫1,12 ,OE → =⎝ ⎛⎭⎪⎫12,1 ,故cos ∠DOE=OD →·OE →|OD →||OE →| =1×12+12×152×52 =45 .答案:45题13.河水的流速为5 m/s ,若一艘小船沿垂直于河岸方向以12 m/s 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解析】设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河水的流速为v 2,v 1与v 2的合速度为v.因为为了使航向垂直河岸,船头必须斜向上游方向,即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1斜向上游方向,河水速度v 2平行于河岸,合速度v 指向对岸,所以静水速度|v 1|=|v|2+|v 2|2=122+52=13(m/s). 答案:13题14.如图所示,两根绳子把质量为1 kg 的物体吊在水平杆AB 上(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g =10 m/s 2),绳子在A ,B 处与铅垂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60°,则绳子AC 和BC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解析】设绳子AC 和BC 的拉力分别为f 1,f 2,物体的重力用f 表示,则|f|=10 N ,f 1+f 2=-f ,如图,以C 为起点,CE → =-f 1,CF → =-f 2,CG →=f ,则∠ECG=30°,∠FCG=60°,所以|CE → |=|CG → |cos 30°=10×32 =5 3 ,|CF →|=|CG →|cos 60°=10×12=5,所以绳子AC 的拉力大小为5 3 N ,绳子BC 的拉力大小为5 N.答案:5 3 N 5 N题15.已知在Rt△ABC 中,∠C=90°,设AC =m ,BC =n.若D 为斜边AB 的中点,求证:CD =12 AB.【证明】以C 为坐标原点,边CB ,C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得,A(0,m),B(n ,0),则AB →=(n ,-m), 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D ⎝ ⎛⎭⎪⎫n 2,m 2 ,CD → =⎝ ⎛⎭⎪⎫n 2,m 2 . 所以|CD → |=12 n 2+m 2 ,|AB → |=m 2+n 2,所以|CD →|=12 |AB → |,即CD =12AB.题16.如图,用两根分别长5 2 米和10米的绳子,将100 N 的物体吊在水平屋顶AB 上,平衡后,G 点距屋顶距离恰好为5米,求A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解析】如图,由已知条件可知AG 与铅垂方向成45°角,BG 与铅垂方向成60°角.设A 处所受力为F a ,B 处所受力为F b ,物体的重力为G , 因为∠EGC=60°,∠EGD=45°,则有|F a |cos 45°+|F b |cos 60°=|G|=100,① 且|F a |sin 45°=|F b |sin 60°,② 由①②解得|F a |=150 2 -50 6 ,所以A 处所受力的大小为(150 2 -50 6 )N. 【综合突破拔高】题17.坐标平面内一只小蚂蚁以速度v =(1,2)从点A(4,6)处移动到点B(7,12)处,其所用时间为( ) A .2 B .3 C .4 D .8【解析】选B.因为|v|=12+22 = 5 ,|AB → |=(7-4)2+(12-6)2=45 , 所以时间t =455=3. 题18.已知△ABC 满足A B 2=AB → ·AC → +BA → ·BC → +CA → ·CB → ,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解析】选C.由题意得,AB → 2=AB → ·AC → +AB → ·CB → +CA → ·CB → =AB → ·(AC → +CB → )+CA → ·CB → =AB → 2+CA → ·CB → ,所以CA → ·CB →=0,所以CA → ⊥CB →,即CA⊥CB,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题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1,0),B(0,1),点C 在第一象限内,∠AO C =π6 ,且OC =2.若OC → =λOA → +μOB →,则λ+μ的值是( ) A . 2 B . 2 +1 C . 3 D . 3 +1【解析】选D.由题意,知OA → =(1,0),OB → =(0,1).设C(x ,y),则OC →=(x ,y). 因为OC → =λOA → +μOB → ,所以(x ,y)=λ(1,0)+μ(0,1)=(λ,μ).所以⎩⎪⎨⎪⎧x =λ,y =μ.又因为∠AOC=π6,OC =2,所以λ=x =2cos π6 = 3 ,μ=y =2sin π6 =1,所以λ+μ= 3 +1.题20.已知点O(0,0),A(0,b),B(a ,a 3).若△OAB 为直角三角形,则a 与b 的关系有可能是( ) A .b =aB .b =a 3+1aC .b =a 3-1aD .b =a 3-1【解析】选B.由题意,知OA → =(0,b),OB → =(a ,a 3),AB → =(a ,a 3-b).因为△OAB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①若OA → ⊥OB → ,则OA → ·OB → =0,即a 3b =0,当b =0时,点O 与点A 重合;当a =0时,点O 与点B 重合,故a 3b≠0,即OA 与OB 不垂直. ②若OA → ⊥AB → ,则OA → ·AB →=0, 即b(a 3-b)=0,又b≠0,故b =a 3.③若OB → ⊥AB → ,则OB → ·AB → =0,即a 2+a 3(a 3-b)=0,又a≠0,故a 3+1a -b =0,即b =a 3+1a .故当△OA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b =a 3或b =a 3+1a.只有B 符合题意.题21.如图,在△ABC 中,O 为BC 中点,若AB =1,AC =3,∠BAC=60°,则 |OA →|=______.【解析】根据题意,O 为BC 的中点,所以AO → =12 (AB → +AC → ),|OA → |2=14 (AB → 2+2AB → ·AC → +AC → 2)=14 (12+2×1×3×cos 60°+32)=134 ,所以|OA →|=132. 答案:132题22.已知i ,j ,k 为共面的三个单位向量,且i⊥j,则(i +k)·(j+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解析】由i⊥j 得i·j=0,又i ,j 为单位向量, 则|i +j|=i 2+j 2+2i·j = 2 ,则(i +k)·(j+k)=i·j+(i +j)·k+k 2=(i +j)·k+1=|i +j|cos 〈i +j ,k 〉+1=2 cos 〈i +j ,k 〉+1,由-1≤c os 〈i +j ,k 〉≤1,得(i +k)·(j+k)的取值范围是[1- 2 ,1+ 2 ]. 答案:[1- 2 ,1+ 2 ]题23.如图所示,在倾斜角为37°(sin 37°≈0.6),高为2 m 的斜面上,质量为5 kg 的物体m 沿斜面下滑至底部,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是它对斜面压力的0.5倍,则斜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g = 9.8 m/s 2).【解析】物体m 的位移大小为|s|=2sin 37° ≈103 (m),则支持力对物体m 所做的功为W 1=F·s=|F||s|cos90°=0(J);重力对物体m 所做的功为W 2=G·s= |G||s|·sin 37°≈5×9.8×103 ×0.6=98(J).答案:0 98题24.如图所示,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A(3,0),B(4,4),C(2,1),则AC 和OB 的交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设OP → =tOB →=t(4,4)=(4t ,4t),则AP → =OP → -OA → =(4t -3,4t),AC →=(2,1)-(3,0)=(-1,1). 由AP → ,AC →共线,得(4t -3)×1-4t×(-1)=0, 解得t =38 .所以OP → =(4t ,4t)=⎝ ⎛⎭⎪⎫32,32 , 所以点P 的坐标为⎝ ⎛⎭⎪⎫32,32 .答案:⎝ ⎛⎭⎪⎫32,32 题25.一架飞机从A 地向北偏西60°方向飞行1 000 km 到达B 地,因大雾无法降落,故转向C 地飞行,若C 地在A 地的南偏西60°方向,并且A ,C 两地相距 2 000 km ,求飞机从B 地到C 地的位移.【解析】方法一:由题意得|AB →|=1 000 km , |AC →|=2 000 km ,∠BAC=60°,所以|BC → |2=|AC → -AB → |2=|AC → |2+|AB → |2-2|AC → |·|AB → |·cos 60°=2 0002+ 1 0002-2×2 000×1 000×12=3×106,所以|BC →|=1 000 3 km ,所以|AB → |2+|BC → |2=|AC → |2,所以∠ABC=90°. 取AC 的中点D ,由|AC → |=2|AB →|且∠BAD=60°, 知BD →的方向为正南方向,有∠ABD=60°,于是∠DBC=30°.所以飞机从B 地到C 地的位移的大小为1 000 3 km ,方向为南偏西30°. 方法二: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a =500,则AB → =(2a cos 150°,2a sin 150°)=(- 3 a ,a),AC →= (4a cos 210°,4a sin 210°)=(-2 3 a ,-2a), 所以BC → =(- 3 a ,-3a),|BC →|=2 3 a , 即|BC →|=1 000 3 (km).又cos ∠ACB=AC →·BC →|AC →||BC →| =6a 2+6a 24a×23a =32 ,所以∠ACB=30°.结合图形可知BC →的方向为南偏西30°,所以飞机从B 地到C 地的位移的大小为1 000 3 km ,方向为南偏西30°.题26.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所成的钝角的余弦值.【解析】如图,分别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2a ,0),B(0,2a),则D(a ,0),C(0,a),所以AC → =(-2a ,a),BD → =(a ,-2a),不妨设AC → ,BD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C →·BD →|AC →||BD →|=(-2a ,a )·(a ,-2a )5a ·5a=-4a 25a 2 =-45.故所求钝角的余弦值为-45.。

9.时 向量的加法-【新教材】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9.时 向量的加法-【新教材】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返 首 页
·
·
·
9.2.1第1课时 向量的加法-【新教材】苏教版(20 19)高 中数学 必修第 二册课 件
情 景 导 学

新 知

合作
探究
释疑




释 疑 难
9.2.1第1课时 向量的加法-【新教材】苏教版(20 19)高 中数学 必修第 二册课 件
·
13
课 堂 小 结 提 素 养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
结 提
新 知
强调的是“共起点”;(2)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和,
素 养
合 而平行四边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求和.


探 究
联系:(1)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
时 分

四边形法则是统一的;(2)三角形法则作出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层 作

难 作出的图形的一半.
9.2.1第1课时 向量的加法-【新教材】苏教版(20 19)高 中数学 必修第 二册课 件
17
·




导 学
法二:三个向量不共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作.如图②,
小 结
·


新 知
(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O→A=a,O→B=b;(2)作平行四边形
素 养
合 作 探
AOBC,则O→C=a+b;(3)再作向量O→D=c;(4)作▱CODE,则O→E=O→C
·


新 知
平行四边形.
素 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4
[解] 如图,作平行四边形 OACB,使∠AOC=30°,


景 ∠BOC=60°.



学 探
在△OAC 中,∠ACO=∠BOC=60°,∠OAC=
·
结 提


知 合
90°.|O→A|=|O→C|cos 30°=300× 23=150
3(N),|O→B|=



探 究
→ |OC|sin
30°=12×300=150(N).
·
3
·








·


新 知

情景
导学
探新

素 养












返 首 页
·
4
·









1.设 a=(x1,y1),b=(x2,y2),a,b 的夹角为 θ. 证明线线平行、 提
·


知 点共线及相似问题,可用向量的哪些知识?证明垂直问题,可用向量 养
合 作
的哪些知识?


导 学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小 结
·



①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的合成和分解,实质上就是向量的加 素


减法运算,求解时常用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作课探ຫໍສະໝຸດ ②物理上力做功的实质是力在物体前进方向上的分力与物体位 时



释 移的乘积,它的实质是向量的数量积.




返 首 页
·

课 时 分

=6×(-13)+(-5)×(-15)=-3(J).
层 作



∴力 F1,F2 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 J 和-3 J.
返 首 页
·
18
·
情 景 导
(2)W=F·A→B=(F1+F2)·A→B
课 堂 小


·

=[(3,4)+(6,-5)]·(-13,-15)




=(9,-1)·(-13,-15)



=9×(-13)+(-1)×(-15)

课 时

=-117+15=-102(J).
分 层




∴合力 F 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 J.

返 首 页
·
·
19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 2】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AB,BC 小
小 结
·
探 新
拴两根绳子,这两根绳子在铅垂线的两侧,与铅
提 素


垂线的夹角分别为 30°,60°,求当整个系统处于

作 探
平衡状态时,两根绳子拉力的大小.
课 时



释 疑
[思路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力的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解 作 业

决,注意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用三角形法则.
返 首 页
分 层


疑 难
数量积的公式和性质.

返 首 页
·
·
·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有A→B·B→C=0.


探 究
(2)若A→B∥C→D,则直线 AB 与 CD 平行.


(3)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力越大,做功越多.

8
课 堂 小 结 提 素 养

时 分

释 疑
(2)求 F1,F2 的合力 F 对质点所做的功.
作 业

返 首 页
·
17
·
情 景
[解] (1)A→B=(-13,-15),
课 堂


学 探
W1=F1·A→B=(3,4)·(-13,-15)
·
结 提



=3×(-13)+4×(-15)=-99(J),


作 探
W2=F2·A→B=(6,-5)·(-13,-15)
第9章 平面向量
9.4 向量应用
2
·




导 学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小 结
·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物理 通过学习向量的应




问题及其他的一些实际问题.
用,提升学生的数学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 建模和数学运算核心

课 时
究 释
几何问题.(重点、难点)
素养.
分 层 作



返 首 页
时 分 层


疑 难
故与铅垂线成 30°角的绳子的拉力是 150 3 N,与铅垂线成 60° 业
·
角的绳子的拉力是 150 N.



15
·









1.解力向量题时,依据题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向量加 提
·


知 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力进行分解和合成.

合 作
2.解题时要明确各个力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各自在题目中的地位, 课
()
课 时
( )分 层 作
( )业
返 首 页
·
9
·


景 导
[解析] (1)可能A→C·C→B=0 或B→A·A→C=0,故错误.
堂 小


·
探 新
(2)A→B∥C→D,AB,CD 亦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故错误.
提 素



(3)W=F·s=|F|·|s|cos θ,故错误.





[答案] (1)× (2)× (3)×


究 借助于图形,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为数学模型.
分 层





返 首 页
·
16
·




导 学
[跟进训练]
小 结
·



1.已知两恒力 F1=(3,4),F2=(6,-5)作用于同一质点,使之 素


由点 A(20,15)移动到点 B(7,0).




(1)求 F1,F2 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
分 层





返 首 页
·
10
·
情 景 导
2.已知△ACB,A→B=a,A→C=b,且 a·b<0,则△ABC 的形状为(

)
堂 小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答案] A

时 分






返 首 页
·
11
·


景 导
3.已知 F=(2,3)作用一物体,使物体从 A(2,0)移动到 B(4,
堂 小


·
探 0),则力 F 对物体作的功为________.





[答案] 4













返 首 页
·
12
·








·


新 知

合作
探究
释疑

素 养












返 首 页
·
13
·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导 学
【例 1】 如图所示,在重 300 N 的物体上




2. 物理中的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向量有什么关系?
分 层


疑 难
物理学中的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和分解是向量的什么运算?

返 首 页
·
5
·


景 导
向量的应用
堂 小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