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勘探、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

合集下载

第10章 油气勘探概述

第10章 油气勘探概述

资料收集、处理和解释 新 理 论 指 导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盆地类型划分、对比 编制评价基础图件
评价原则、方法的确定和选取
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全球(或全国)油气资源汇总 图10—1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流程略图
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分析 已知油气藏统计、分类 典型油气藏解剖 主要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评价地质模型 勘探层评价
除上述几种油气作为研究对象外,还有如页岩油、煤层气、致密页岩气和固态
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等评价对象。
四、油气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一般程序
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分为国际和国家层面、石油公司层面二个部分: 1. 国家和国际层面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范围广阔,对象复杂,又往往是大兵
团作战,因此其总体思路是以盆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先进的大地构造
盆地资源量计算方法可分为体积法、地球化学法、勘探效果分析 法及类比法四大类。
三、区带评价
区带(play)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 于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区带评价研究是在盆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带评价除了要研 究勘探区带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沉积特点、地质演化史、生储油 特征外,还必须指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圈闭的个数、层位以及圈闭 规模和资源的分布概率。 依据区带对油气聚集的特殊性和资源量计算的精度要求,日前应 用于区带资源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圈闭体积法、生-供烃单元法和发 现过程模拟法。
第四节 风险分析和勘探决策
油气勘探的风险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概率和效用理论
的原理,从远景圈闭(待钻构造)和成藏层带(勘探领域〕两个层
次,估算能左右勘探结果的地质因素、经济条件以及不同意义 的成功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勘探项目分级排序,最终筛 选和编制出年度投资组合计划。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大石油公司都建立了常规的勘探风险

勘察方法的种类和阶段的划分

勘察方法的种类和阶段的划分

勘察方法的种类和阶段的划分勘察地下水的主要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遥感遥测,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室内实验模拟研究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在野外进行一种地面调查工作。

通过对各种自然地质现象,特别是地下水露头的观测和描述记录,进行综合分析与图件编制支认识区域地下水形成和分布的一般规律。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先行步骤,也是水文地质勘测察工作的基础。

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水文地质勘探:是指利用钻探、井探、槽探、坑探等工作手段直接揭露地下水和地质现象的过程,其中水文地质钻探为水文地质试验和物探测井提供工程条件,也是开采地下水和防治地下水引起不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水文地质勘探中主要的采用钻探,而槽探、井探和坑探等手段只是在一定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为某些专门目的才使用,如溶洞水的探采以及为解决地下水引起的某些工程地质危害问题等。

水文地质物探:是根据地质体与地下水以及不同的地下水之间存在的物性差异,如电性、磁性、弹性、放射性等,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去研究和解释地质、水文地质现象的一种手段。

在应用最普遍的是电法,其次是地震法和电磁法。

用物探方法确定含水层的埋藏位置和厚度,控测基岩界面起伏,寻找裂隙水富集带,确定溶洞位置和咸、淡水的分界面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水文地质试验:分室内和野外两方面试验,在野外条件下是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的主要方法,是评价含水单元的过界条件及为各种水文地质计算提供数据的重要手段。

其中钻孔抽水试验应用广泛,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渗水试验、地下水实际流速测定、连通试试验以及回灌试验等,则是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为解决某些专门水文问题而被使用的。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动态即包括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温进行长期观测,掌握其动态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阐述煤、铁、铜、岩金矿床勘查的勘查类型的划分依据、划分的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一、矿床勘查类型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

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第Ⅱ类勘查类型为中等型,矿体规模为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第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2、勘查类型的确定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其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勘查类型的确定中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每个矿床地质变化特征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矿床的不同矿体或区段,其变化程度亦各有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多种地质变量因素的变化并不一定向着同一方向发展,以至期间出现多种形式组合,因此勘探类型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引起增大勘查难度最大的变量作为作为确定的主要依据。

二、勘查工程间距1、勘查工程间距的含义:勘查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的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版的斜距或穿过矿体中心线的斜距。

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坑道的垂直距离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表示。

2、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的实际变化差异。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找矿地质条件: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勘探工程间距:指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简称米百分率或米百分值,它是对工业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矿产所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产。

相似类比的内容;成矿背景、成矿条件、矿化信息、成矿规律和类别。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根据其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即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经勘查证实存在矿体,其产出形式、数量、质量能成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开发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总量:是矿产储量、暂难利用的探明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的总和。

地质编录:是在找矿及勘探工作中,把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包括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或经综合研究的结果,正确地、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加以表达与说明,以解决和反映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地质问题。

穿脉和沿脉:穿:垂直或斜交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

沿:在矿体内或矿体与围岩接触带沿矿体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矿体的变化性质指某矿体变化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1 矿体规模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表4-3-1 矿体规模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勘探基本内容ppt课件

勘探基本内容ppt课件




对于选冶性能难易程度不同的矿石将采用从初 步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扩大流程试验、半工厂 规模试验到实验室冶炼试验等不同试验; 为了研究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应对试验 过程中的各伴生组分的富集产品进行研究并对 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对有害组分的 含量及变化规律应予以查明,并研究其赋存状 态和脱除的可能性; 对于某些非金属矿产,要试验研究其物理技术 性能。

4、制定具体勘探计划 其计划基本上由两大部分构成: (1) 专业技术及进度计划,由勘查工程师为主负责组织 制定,通常称作矿床勘探计划。一般包括地质、工程、 物探、测试分析等的工作计划,属于勘探计划的主体, 并由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完成这部分计划的 专业人员所具有经验和知识能力是关系勘探工作计划 质量与成效的关键。 (2) 后勤行政管理业务计划,属于支持与保证系统,包括 财务、物资设备供应、运输、建筑、生活等方面的计 划工作。 5、编制勘探计划任务说明书 根据勘探矿区的地质情况,预先假定一种勘探模型, 选择适用的勘查工程技术手段、方法,并规定了其工 作顺序、步骤和时间要求,预期达到的工作程度和其 对完成勘探任务的贡献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题并制定相应对策。这是各具体勘查工程项目设计的 依据。


对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组分,应分别计算其储量。 对经济价值较大的共生矿产,应根据具体情况 布置勘查工程,单独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具 体控制程度,视市场需要,或视其品位、选冶 性能、经济价值确定。 综合评价:应根据地质条件、产出特征、共伴 生关系、价值大小、需求程度、开发利用的可 能性进行评价。对市场适销对路、经济价值较 大,并能同时开采的共生矿产,尤其是首采地 段或露采境界内的,应加大综合评价的力度。 对伴生矿产,据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确定其 评价程度。对矿石中的有益元素也要进行了解 和评价。对生产矿山“三废”的综合研究评价 与综合利用、防治污染研究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和地质报告简析分解

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和地质报告简析分解

1.铁矿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在铁矿地质勘探中,按照经济的原则使用探矿工程控制矿体,首要的是确定探矿工程密度。

依据矿体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也就是按照控制矿体难易程度,将铁矿床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勘探类型,然后分别不同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布置工程,以控制铁矿体的变化和圈定矿体。

在我国铁矿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勘探线剖面精度分析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网度。

近年来开始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其中地质类比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我国已知铁矿中,第Ⅰ类型有受变质沉积成因的南芬铁矿、海相沉积成因的庞家堡铁矿;第Ⅱ类型有岩浆成因的攀枝花铁矿,水厂、梅山和大顶铁矿因形态简单、品位变化小,也属此类型;第Ⅲ类型有大冶铁山、金岭、西石门、姑山铁矿等,一般是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第Ⅳ类型铁矿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和数量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等。

2.铁矿地质勘探程度和深度铁矿勘探的深度要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实际要求来确定。

根据我国当前开采技术条件,铁矿勘探深度一般为300~500m,垂深大于500m的矿体以稀疏钻孔控制其储量远景,为矿山总体规划提供资料。

铁矿勘探规范中所确定的深度,是按矿山开采下降速度每年10m深,服务年限30年计算的,因此从矿床露头起向下延深300m,即为矿床的勘探深度。

大型矿床勘探要分期、分阶段进行,防止过早勘探而造成浪费;矿床地质勘探应以探明矿山第一期设计规模所需要的各级储量为原则。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因要满足矿山设计对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的需要,故对矿体不同部位应确定不同的勘探控制程度。

通常将铁矿储量划分为A、B、C、D 四个级别:A级储量供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用,一般由矿山生产部门勘探;B级储量是地质勘探阶段取得的高级储量,分布于矿山建设的首采地段;C级储量是矿山设计的依据,其勘探工程密度较B级储量控制稀疏;D级储量是由稀疏探矿工程控制,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或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探程度要求-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勘探工程量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探程度要求-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勘探工程量

4.2 探程度要求4.2.1 一般要求4.2.1.1 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给关系,主要进水通道及其渗透性。

4.2.1.2 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

着重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4.2.1.3 详细查明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防治水的建议。

4.2.1.4 详细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动态变化、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

详细查明地表水对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并分析论证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议。

4.2.1.5 矿层与含(隔)水层多层相间的矿床,应详细查明开采矿层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和隔水性,断裂发育程度、导水性以及沟通各含水层的情况,分析采矿对隔水层的可能破坏情况。

当深部有强含水层时,应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从底部获得补给的途径和部位。

4.2.1.6 调查老窿的分布范围、深度、积水和塌陷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估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建议。

4.2.1.7 对有热水、气(有害气体,下同)的矿床,应基本查明热水,气的分布、压力、温度、梯度、流量,大致查明热水、气的来源及其控制因素,有害气体成分及其浓度,地热盖层的厚度,热异常区的范围、温度及热水、气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4.2.1.8 冻土地区矿床,应详细查明冻土的类型、分布、厚度、层上水、层间水、层下水的空间分布、富水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详解】矿井地质勘探的类别

【详解】矿井地质勘探的类别

[详解]矿井地质勘探的类别矿井地质勘探是差异于资本勘探的一个总称,一览文库对建井地质勘探、矿井弥补勘探和出产地质勘探等三类地质勘探作了扼要的介绍。

导言矿井地质勘探是继煤田普查与勘探以后,在矿井建造和出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地质勘探作业。

矿井地质勘探的意图在于取得牢靠的地质材料,查明影响采掘出产的地质条件,进步储量等级,添加可采储量,以满意矿井各种规划的需求,确保出产正常接续和安全出产。

矿井地质勘探的类别矿井地质勘探是差异于资本勘探的一个总称。

依据它所背负的使命不一样,可进一步区分为建井地质勘探、矿井弥补勘探和出产地质勘探等三类。

《矿井地质规程》中说到的矿井资本勘探和专门工程勘探,因为前者纯属资本勘探领域,不管勘探准则和勘探规范均与资本勘探一样,履行《煤炭资本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则;后者首要是指为煤矿出产建造效劳的特别技术钻孔的施工。

2.1建井地质勘探在新井开凿之前,为了精确把握并筒剖面,编制施工规划方案,通常请求施工井筒查看钻孔。

在井底车场、硐室和运送大街开凿之前,为了精确断定工程的层位和方向,有时需求安置层位操控钻孔。

1)井筒查看钻孔井筒查看钻孔所取得的材料是建井规划与施工的依据,请求精确牢靠。

抓好钻孔施工环节,是进步查看孔质量的要害。

钻孔有必要严格按规划请求施工,切实做好岩、土、气、水样的采样、化验和测验,仔细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抽水实验,取全取准材料,使钻孔到达甲级孔的查验规范。

钻孔终孔后,应及时提交井筒查看孔竣工陈述书,其间包含扼要文字阐明和图件、附表三有些。

关键应围绕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这个中心,首要阐明以下内容:(1)“井筒穿过的表上层、岩层和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厚度和埋藏深度,特别要留意松懈层的底砾岩、流砂层,基岩风化带,断层破碎带的深度和工程地质特征,以及煤与瓦斯杰出的危险性。

(2)井筒穿过的含水层的层数、岩性、厚度、埋藏深度、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以及各含水层的水量、水位、水质和地下水动态。

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2.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具体工程的应用?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

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

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

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1.坑、槽探: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

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2.钻探: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

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3.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

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

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

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

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

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

矿区水工环工作

矿区水工环工作
煤田部门对分层抽水做的比较到位,我们近几年 混合抽水比较多,以后一定引起大家注意。
(5)抽水试验孔(次)数量要求:煤田, 以裂隙类充水矿床(单孔)为例:简单 类型直1-2次(直接充水含水层);中等 类型直2-4次(直接充水矿床)、间1-2 次(间接充水矿床);复杂类型直4-6次 (直接充水含水层)、间2-3次(间接充 水矿床),详见《煤炭规范》26页。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 形有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 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 给条件好;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 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成矿床的 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 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 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条件较复 杂。
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 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 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 性。着重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 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 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 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详细查明对矿床有影响意义的地表水体 汇水面积等,调查老窑积水情况,矿层 与含(隔)水层多层相间的矿床,查明 开采矿层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 地质特征,对有热、气的矿床,应基本 查明热水、气体的分布、压力、温度、 梯度、流量等。
第三类:层状岩类:以碎屑岩、沉积变 质岩、火山沉积岩为主的岩类。层状结 构,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大。岩体 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层间软弱面、软弱夹 层、构造破碎带及岩体风化程度。勘探 中应着重查明岩层组合特征;软弱夹层 分布位置、数量、粘土矿物成分、厚度 及其水理、物理力学性质。
第四类:可溶盐岩类:以碳酸盐岩为主, 次为硫酸盐岩、盐岩等岩类。工程地质 条件一般较复杂。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 溶和蚀变带在空间的分布和发育程度, 可溶岩的溶解性,第四系松散层和软弱 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结构和物理力 学性质。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评价地质资源的关键是评价矿床的勘探程度。

勘查程度是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的总称。

在地质资料评价中,应在综合研究矿床成矿地质年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以下主要的勘查程度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估计对矿山设计和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最终做出矿床勘查程度和地质资料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结论。

矿床类型是根据影响矿产勘查的相关因素划分的,反映了矿产勘查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正确的勘查类型划分、合理的勘查手段和勘查项目间距将从根本上保证矿床的控制程度。

在评价矿床勘探程度时,应注意对勘探类型的分析和研究,对勘探类型的划分是否充分和正确做出结论。

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基本要求:(1)同一矿区的不同矿体或不同矿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复杂程度,因此应确定不同的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勘探工程间距。

客观上,同一矿区存在不同勘探类型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大厂西长坡矿区,自上而下产出细脉矿体、91号矿体和92号矿体,在勘探时根据其特征可分为ⅲ型、ⅱ型和ⅰ型。

矿坑勘探是脉状矿体的主要勘探方法,91号矿体和92号矿体也采用钻探方法,但两者的勘探工程距离不同。

91号矿体已通过坑道局部检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2)矿体大小、形态、有用成分变化、矿体连续性、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是确定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矿床往往受某一因素的支配。

在分析和研究勘探类型时,要抓住主要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丁玲铅锌矿区1号矿体沿层理产出,层位稳定,但品位变化大,矿化不连续。

矿体为断续分布的透镜状体,根据其扁平特征,将其划分为ⅳ型。

(3)确定勘查类型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采用加密验证、工程间距对比等数学地质方法和数据,掌握矿化特征的一般变化规律,避免勘查类型确定的失误。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阐述煤、铁、铜、岩金矿床勘查的勘查类型的划分依据、划分的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一、矿床勘查类型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

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第Ⅱ类勘查类型为中等型,矿体规模为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第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2、勘查类型的确定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其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勘查类型的确定中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每个矿床地质变化特征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矿床的不同矿体或区段,其变化程度亦各有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多种地质变量因素的变化并不一定向着同一方向发展,以至期间出现多种形式组合,因此勘探类型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引起增大勘查难度最大的变量作为作为确定的主要依据。

二、勘查工程间距1、勘查工程间距的含义:勘查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的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版的斜距或穿过矿体中心线的斜距。

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坑道的垂直距离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表示。

2、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的实际变化差异。

浅论矿井地质勘探的种类

浅论矿井地质勘探的种类

浅论矿井地质勘探的种类[摘要]矿井地质勘探是区别于资源勘探的一个总称,本文主要根据它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对建井地质勘探、矿井补充勘探和生产地质勘探等三类地质勘探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地质勘探;种类1.引言矿井地质勘探是继煤田普查与勘探之后,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地质勘探工作。

矿井地质勘探的目的在于获得可靠的地质资料,查明影响采掘生产的地质条件,提高储量级别,增加可采储量,以满足矿井各种设计的需要,保证生产正常接续和安全生产。

2.矿井地质勘探种类矿井地质勘探是区别于资源勘探的一个总称。

根据它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建井地质勘探、矿井补充勘探和生产地质勘探等三类。

《矿井地质规程》中提到的矿井资源勘探和专门工程勘探,由于前者纯属资源勘探范畴,无论勘探原则和勘探标准均与资源勘探相同,执行《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后者主要是指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特殊技术钻孔的施工。

2.1建井地质勘探在新井开凿之前,为了正确掌握并筒剖面,编制施工设计方案,一般要求施工井筒检查钻孔。

在井底车场、硐室和运输大巷开凿之前,为了准确确定工程的层位和方向,有时需要布置层位控制钻孔。

1)井筒检查钻孔井筒检查钻孔所获得的资料是建井设计与施工的依据,要求准确可靠。

抓好钻孔施工环节,是提高检查孔质量的关键。

钻孔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切实做好岩、土、气、水样的采样、化验和测试,认真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抽水试验,取全取准资料,使钻孔达到甲级孔的验收标准。

钻孔终孔后,应及时提交井筒检查孔竣工报告书,其中包括简要文字说明和图件、附表三部分。

重点应围绕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这个核心,主要阐明以下内容:(1)“井筒穿过的表上层、岩层和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厚度和埋藏深度,尤其要注意松散层的底砾岩、流砂层,基岩风化带,断层破碎带的深度和工程地质特征,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2)井筒穿过的含水层的层数、岩性、厚度、埋藏深度、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以及各含水层的水量、水位、水质和地下水动态。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阐述煤.铁,铜.岩金矿床勘查的勘查类型的划分依据、划分的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一、矿床勘查类型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

其中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第n类勘查类型为中等型,矿体规模为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第ni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 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2、勘查类型的确定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其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勘查类型的确定中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每个矿床地质变化特征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矿床的不同矿体或区段,其变化程度亦各有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多种地质变量因素的变化并不一定向着同一方向发展,以至期间出现多种形式组合,因此勘探类型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引起增大勘查难度最大的变量作为作为确定的主要依据。

1/1文档可自由编辑二、勘查工程间距1、勘查工程间距的含义:勘查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的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版的斜距或穿过矿体中心线的斜距。

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坑道的垂直距离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表示。

2、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的实际变化差异。

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勘探程度划分标准咱们先说啥叫勘探程度哈。

勘探程度就像是对一个神秘宝藏的了解程度。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个大宝藏,一开始你只知道大概在哪个山头,这就是初步的了解;后来你知道具体在哪个角落,还知道周围有些啥,这了解就深一些啦;再后来,你连宝藏里面有啥宝贝,值多少钱都摸得透透的,这就是了解得特别深啦!那怎么划分这个程度呢?其实就跟你了解宝藏的过程差不多。

比如说,最低程度的,咱就叫它“初探级别”。

这时候啊,就好比你刚走到那个山头,远远看了一眼,大概知道有宝藏在这一块儿。

可能就是有人跟你说:“听说那边可能有好东西!”然后你过去瞅了瞅,发现好像是有那么个影儿。

这时候你对这个宝藏的了解,那真是少得可怜。

就知道个大概的位置,周围环境啥的,一概不知。

再上一个级别呢,咱们叫它“浅探级别”。

这就好比你走到宝藏附近了,能看清周围有些啥树啊,石头啊。

对于宝藏的位置也能更确定一些,知道大概在哪个范围里。

但是具体在哪个坑儿里,还是不太清楚。

接着来,“中探级别”。

这时候你可就厉害啦,差不多能找到那个藏宝贝的坑边儿了。

能知道这个坑大概有多大,里面可能有些啥东西露在外面。

但还没真的跳进去看个究竟。

再往上走,“深探级别”。

这就相当于你跳进坑里啦,能看到不少宝贝的模样,能估摸出个大概数量和种类。

但有些藏得深的,还得再找找。

“精探级别”。

这就是把整个宝藏都摸得透透的啦,每一个宝贝是啥样,值多少钱,一清二楚。

你看,这勘探程度的划分,就跟咱们一步步接近宝藏,了解宝藏是一个道理。

而且啊,这每一个级别都有它的用处。

比如说初探级别,虽然知道的少,但能让你决定要不要在这上面花时间精力继续探索。

浅探级别呢,能让你心里更有底,知道自己的方向对不对。

中探级别就可以开始准备工具,计划怎么深挖啦。

深探级别能让你大概算算能有多少收获。

精探级别那就是准备把宝贝都带走,发大财咯!不过呢,这勘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有时候会碰到各种麻烦。

比如说天气不好啊,路不好走啊,或者有别的人也想来抢宝藏。

44第四章第四节 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

44第四章第四节   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

• 3.衡量勘探程度高低的要素:
• 1) 、矿体分布规律和对矿山 建设设计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矿体的外部形态 • 2) 、结构构造等质量特征 和各类型、品级矿石选冶加工的技术性能,以 及各种可供综合开发利用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 • 3) 制程度 • 4) ,及其中不同类别 储量的比例和空间分布情况(包括勘探深度),
• (四)勘探精度的研究方法

勘探精度的最终检验标准是矿床开采的验 证,其最根本、最确切的检查评价方法是具回 顾性的探采资料对比评价方法(见本章第六节)。 但如前所述,在矿床勘探工作自始至终的各个 步骤或环节中都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误差,故 实行勘探项目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就 成为研究与保证勘探精度的实际而有效的措施。 针对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系统分析产生勘探 误差的原因,查明勘探误差的性质、大小与影 响程度,以预防为主,及时对勘探工程和工作 质量进行监督指导与检查评价,对勘探误差进 行校正和适时处理。
(二)
• 1.矿床合理的勘探程度的确定,首先决定于国家与市 场对该类矿产的需求程度。 • 一般情况下,对于国家与国内外市场急需的紧缺矿 产种类,则勘探程度可略低些:即不必全面展开勘探 工程,可在首采地段满足一定储量规模和地质技术资 料需要的前提下,经可行性研究证明矿山开发技术上 可行,经济上合理,所冒风险不太大,即可筹资转入 设计和基建;甚至采取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形式, 目的是尽快投产。如金矿 .
(二)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


1. 自然的客观因素,即矿床地质及矿体地 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
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具体划分矿床 勘探类型的根据,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勘探精度。 – 对于属Ⅰ类的大型、特大型矿床,往往其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矿体规模大,各种特征标志相对较稳定,或说其变化相对较 缓慢,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规律较易掌握,即使用较稀,较 少的工程控制,以较简单的内插、外推方法,也较易获得误 差较小、精度较高的资料与信息提供矿山建设与开发设计用。 – 而对于Ⅲ类地质构造极复杂的小型矿床,则往往与前者相反, 甚至看来十分密集的系统工程也不可能获得提供满足矿山建 设与生产设计需要的充分且可靠的勘探资料依据,用以减少 因误差过大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得不采取边探边采、探采 结合的方式也可能是唯一正确合理的决定。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PPT课件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PPT课件
•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开采方式,基建探矿手段采用坑内钻探,勘探网 度为50 m×(30~50)m,在矿体形态变化大的地段,可适当加密工程。 在1300 m、1350 m中段巷道内垂直矿体走向施工向上或水平探矿钻孔, 以求得111b类经济基础储量。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
15
第15页/共18页
黄岗Ⅰ矿区
11
第11页/共18页
(三)推荐的工程间距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
12
第12页/共18页
黄岗铁锡矿
• 黄岗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锡、钨矿床。
•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2.5 km,在矿区近 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体。矿区呈北东向 展布,依据磁异常形态特征和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 为Ⅰ、Ⅱ、Ⅲ、Ⅳ、Ⅴ、Ⅵ、Ⅶ。由于矿区东西部所含有用组 份不同,成矿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又划分为西部地段和东部地 段。西部地段包括Ⅰ、Ⅱ、Ⅶ,东部地段包括Ⅲ、Ⅳ、Ⅴ。全 矿区已探明地质储量10829.7万t。位于西部地段的Ⅰ区矿石储 量最大,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 不均匀:矿化不连续或很不连续,晶位分布不均匀或很不均匀 (品位变化系数Vc>100%),品位变化曲线为尖峰型或多峰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11%)。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
4
第4页/共18页
(二) 勘查类型的划分与确定
• 1 勘查类型的划分 •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
9
第9页/共18页
二 勘查工程间距
• (一)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 • 1 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 2 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 3 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或矿段)的实际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二、矿床勘探类型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1 矿体规模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表4-3-1 矿体规模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第二节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 (1)一、勘探阶段 (1)(一)矿产勘查阶段划分 (1)(二)勘探阶段 (3)二、勘探周期 (4)1 概念:矿床勘探周期是指完成一个矿床的阶段勘探任务所经历的时间。

(4)2 影响国内勘探周期和造成周期过长的原因: (4)第三节矿体变异与勘探类型 (6)一、矿体地质及其变异性研究 (6)(一)矿体地质 (6)(二)矿体变异性 (6)3 矿产的共生性 (9)二、矿床勘探类型 (10)(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10)(二)勘探类型划分 (13)第四节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 (15)一、勘探精度 (16)(一)基本概念 (16)(二)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 (16)(三)勘探误差的分类 (17)(四)勘探精度的研究方法 (19)二、勘探程度 (20)(一)概述 (20)(二)合理勘探程度的确定 (21)第二节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一、勘探阶段(一)矿产勘查阶段划分我国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与前苏联的相近,并有过几次变改。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5年以来,我国加紧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和新的矿业形势需要,又便于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储量/资源分类标准和相当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的新规范。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2002)”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及勘探4个阶段。

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目的注:各阶段目的任务不同,但其间并无截然的界限,它们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矿产勘查各阶段工作程度及工作要求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阶段性——矿床勘查阶段的划分方案对照表(二)勘探阶段概念:一个矿床,从发现并经详查确定其具有工业价值开始,一直到其被开采完毕止,都需要逐步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勘探研究工作。

将这种不同程度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划分为阶段,即简称为勘探阶段。

划分:矿床勘探实际上应进一步划分为:1.为建矿可行性研究和矿山基建设计提供资料依据,或属矿山开发准备时期的矿床地质勘探阶段,2.直接为矿山建设与生产“保驾护航”而进行的矿床开发勘探阶段。

矿床地质勘探阶段常被称作矿床勘探,又常简称其为勘探。

1.以往的“规范”曾将其划分为初步勘探与详细勘探二个阶段。

现行规范中将初步勘探阶段取消,并将其工作任务分付于详查与勘探二阶段完成。

2.矿床地质勘探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或枢纽作用,一方面是对详查工作的继续深化与发展,并同时检查与验证详查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为未来矿山建设设计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矿床储量和资料依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矿山企业的全局和命运。

矿床开发勘探是直接为矿山建设生产服务的,属矿山地质工作范畴。

1.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逐步检验与核实地质勘探所获成果,为矿山建设与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矿产储量(高级储量与生产矿量)与地质资料;探明尚未发现或遗漏的隐伏矿体,扩大矿产储量,延长矿山寿命等。

2.按开发勘探的具体任务和顺序,又可将其划分为基建勘探、生产勘探与补充地质勘探。

3.基建勘探是在矿山投产前的矿山基建时期,为保证主体基建工程位置的正确选择、确定和顺利施工,为保证首采地段的试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而完成的勘探工作。

4.生产勘探是指在矿山投产后的生产时期,紧密结合矿山采矿生产的阶段开拓、矿块采准、切割与回采作业的程序,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并具有一定超前期的连续不断的勘探工作。

按其具体任务和特点,又可将其顺序细分为开拓勘探、采准勘探和回采(或备采)勘探等更小的阶段。

补充地质勘探,生产矿山的外围、深部、边部的地质找矿与勘探工作。

可以将其纳入矿山企业远景发展规划,也可以是为另辟开发基地,扩大资源量或种类等。

二、勘探周期1 概念:矿床勘探周期是指完成一个矿床的阶段勘探任务所经历的时间。

1.一般说,地质勘探周期包括针对经过详查评价和预可行性论证优选出的勘探基地——具工业开发远景的矿床,编制勘探计划与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与管理、根据所收集整理的资料与信息编写勘探报告,并通过审批验收的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2.矿床开发勘探周期大体与矿山生产建设的服务年限或矿山生命周期相当3.年来,西方工业发达的矿业大国,大型矿床的地质勘探周期最长者为5年;矿山开发周期也短,长者不超过11—14年。

4.我国则不然,地质勘探周期较长,大型矿床最少需5年,长者达十几年以上;矿山开发周期更长,大型矿床按探明储量设计规定需达25—30年以上。

2 影响国内勘探周期和造成周期过长的原因:① 与国家矿业管理体制有关。

如矿业管理体制是否理顺、有关部门的审批时速等。

② 矿床勘探程度的要求是影响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因为矿山设计部门与基建生产往往要求过高,或勘探部门因勘探不足,不能通过验收,而需反复补充勘探,或因过度勘探,均会延长勘探周期,所以,合理勘探程度成为勘探工作研究的重要问题。

③ 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也是影响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等勘探程度要求的相当规模的矿床(体),其地质特征越复杂、变化性越大者,则越难于查明,或需利用较高可信度的勘探工程(如掘进速度慢的坑探),或需较密的工程间距,较多的工程量,故势必消耗较多的时间。

对于那些地质条件极复杂的小型矿床,甚至往往因达不到应有的地质勘探程度,而不得不被迫采取“边探边采”的探采结合方式。

其实质是将地质勘探与开发勘探被动地“合二而一”。

④ 勘探技术手段与设备的先进性、便捷程度和有效性也是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显然,若勘探范围一定、工程量一定,则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笨重、效率低,或勘查效果不佳,所获取资料可信度低等,则势必需要较长的勘探时间。

当然,这与国家科技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有关。

⑤ 勘探矿区经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条件等也影响到勘探周期。

若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运输条件差,地区环境保护与矿业政策要求严格,以及勘探投资不足或可行性研究程度不够等不利条件,均会影响到矿床勘探工程施工进度,甚至会旷日持久。

⑥ 有关勘探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若地质矿产预测与推断失误,勘探计划方案与设计失误,或组织管理不善,或技术措施不当、勘探工程质量不高等往往延误时日,甚至同一矿床的勘探工作时断时续、“几上几下”延误勘探周期的事例亦屡见不鲜。

⑦ 勘探报告的质量若达不到要求,则不能通过审评验收,需重新编写,甚或需增补勘探工程进行补充勘探后,再编写补充勘探总结报告提交审评验收,势必延长勘探周期。

造成地质勘探报告不予验收通过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因其编写得不规范,缺少某些必须的重要部分内容,或因资料不完备,有不允许的重要遗漏与错误;或因勘探工程控制程度不足、不合理;或因储量块段与级别划分、分布与比例不合理;或因储量计算参数失误,应用的工业指针错误;或因所附地质编录图表不合格、有错误以及研究程度不够等不能满足未来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等。

注意:o应尽可能的缩短地质勘探周期。

o地质勘探周期过长(或过早投入勘探)造成勘探资金的过早支出、占用与积压,推迟矿山设计与基建时间;已投入大量勘探工程量与资金,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不能转入矿山建设开发的“呆矿”,已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浪费。

o矿山基建勘探与生产勘探周期视矿山基建生产的需要而定。

一般情况下,前者若需要,则要求尽可能地短,保证矿山基建顺利进行并尽快投产;若大型矿山采取分段分期基建方式,则有可能使基建勘探周期“拉长”,但这种拉长,一般应该是合理的。

生产勘探周期大体与矿山采矿生产周期相一致。

o所以,合理的矿山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确定是在建矿可行性研究与矿山设计阶段应予完成的首要任务之一。

第三节矿体变异与勘探类型一、矿体地质及其变异性研究(一)矿体地质概念:矿体地质是指矿体本身固有的地质特点、特性和标志,常概括为矿体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质量特征。

1.矿体地质特征简称矿体地质。

2.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一般包括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及夹石等在矿体中的分布)等方面特点的变化情况,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地质要素,如构造、岩性、成矿作用等。

(二)矿体变异性概念:矿体变异性,又称矿体变化性,是指矿体地质特征(矿体特性与标志)在矿体的不同空间部位(或各矿体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及变化特点。

1 矿体变化性概念:由于各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及成矿过程的复杂性,反映矿体特征的各种标志具有各向异性,如矿体规模、形状、产状、内部结构及矿石质量、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在矿体的不同延展方向和不同的空间部位都显示不同的特点,即矿体各标志都是变化的。

如,矿石品位分布的不均匀性、矿体形态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等,就是这种变化性的宏观表现。

意义:矿体绝对的变化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或规律性,是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划分矿床勘探类型的依据,是决定每个具体矿床勘探难易程度、勘探精确程度和勘探经济效果的基本客观条件。

矿体变化性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和控制矿体变化的地质因素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

(1)变化性质是指矿体各种标志在空间上的变化是随机型变化,还是确定型变化;是有规律变化,还是无规律变化等特征。

① Д.А.晋可夫划分的4种类型矿体变化性质:1.逐渐的、连续的有规则的变化;2.逐渐的、连续的不规则的变化;3.跳跃式的、断续的有规则的变化;4.跳跃式的、断续的不规则变化。

一般地说,矿体形态标志的变化多属前两类,而质量标志的变化则常属后两类。

П.Л.卡里斯托夫在研究矿石品位性质时,提出了品位的方向性变化的概念。

他认为,矿石品位变化虽然有时似乎是不规则的,但往往可以看到沿矿体某一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品位数值有总体升高或总体下降的现象。

这种近于波浪式的“方向性变化”并不是沿整个矿体都存在,有时它只存在于矿体的某一部分,相反,跳跃式的、不连续的随机变化却存在于矿体的全部范围内。

赵鹏大(1964)将品位的方向性变化称为“局部不相依,但总体相依”的情况,即相邻两点观测值虽无数值依赖关系,但在矿体某一定范围或一定方向上,变量数值具有总体升高或总体降低的趋势。

② 地质统计学将几乎所有的地质变量,包括矿体质量标志和形态标志,都看作是区域化变量,即它们都是以空间坐标为自变量的随机场的函数。

半变异函数是研究区域化变量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程度的基本工具。

所谓半变异函数就是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之半。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的是实验半变异函数,其表达式为:③ 矿体标志变化性认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从矿床勘探角度来说,矿体某标志的不同变化性质对于勘探工作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如对于具有偶然变化特征的品位来说,品位数值不能进行简单的线性内插或外推;样品的总体代表性——平均品位的代表性与工程数量有关,而与具体工程的位置无关,即工程可以随机布置,但必须具有一定数量。

对于具有逐渐的、连续的变化的形态标志来说,可以根据不连续的工程,对矿体进行内插或外推;其总体特征除与工程数量有一定关系外,更与工程位置有密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