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1年04月04日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含泥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含泥量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建筑用砂》类别适用范围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宜用于强度等级C60~C3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②《混凝土用砂石》类别适用范围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宜用于强度等级C55~C30的混凝土。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年6月l日1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 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 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 , 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卵石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含泥量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 m 的颗粒的含量。
2.1.8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表观密度 apparent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X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 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含泥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含泥量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含量。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的道路和桥梁行业标准,制定了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混凝土砂石质量的检验与评价,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该标准规定了普通混凝土用的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原料砂石、细集料、粗集料和人工粗砂的质量进行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该标准要求原料砂石要符合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指标。
对于细集料来说,要求其石粉含量不超过15%,饱和表面干燥质量不超过5%,黏结强度要达到要求。
对于粗集料来说,要求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胶片含量不超过1%。
该标准规定了对砂石质量的检验方法。
根据不同的细集料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湿筛分、干筛分、洗涤筛分等。
对于粗集料,也有对应的检验方法,如湿筛分、干筛分和筛分组合等。
人工粗砂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细度模数、粒度曲线和胶粘度等。
该标准还规定了砂石质量检验中的常见试验方法,如石粉含量试验、饱和表面干燥质量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旨在通过实验室试验来对砂石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该标准还强调了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定。
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砂石,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标准提供了合格的砂石质量和不合格的砂石质量的定义和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为混凝土工程中所用的砂石提供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通过规范砂石质量的检验,可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建设安全可靠的道路和桥梁提供保障。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0-02-21 11:54:19| 分类:砼原材料|举报|字号订阅陈尧亮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0002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砂石料标准摘要
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建筑用砂》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建筑用砂》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①《建筑用砂》砂颗粒级配区MM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5.0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①《建筑用砂》ΜM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①《建筑用砂》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2.0%、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5%,两者差异甚大。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高质量及检验方法实用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规范差别对比
《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规范差别对比《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于2007年6月1日实施,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设用砂》(GB/T14684-2011)、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两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
(一)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建设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见表1)。
表1人工砂概念的差别名称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建设用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混凝土用砂石》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目前我国的人工砂级配较差,中间少两头多,细度模数较大,颗粒形状粗糙尖锐,多棱角。
粉体材料用量(包括石粉含量)和外加剂用量较大,如果配制不得法,用人工砂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会呈“草帽状”,工作性较差。
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制砂装备水平,改善级配和颗粒状;②与河砂混合掺用有利于改善人工砂的性能,在没有河砂或其他级配的砂进行复配时,可以考虑用粒径大于2.36mm的颗粒代替一部分石子,石粉代替部分矿物掺合料;③尽量采用石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细度模数2.5~3.3的人工砂。
(2)公称粒径《建设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见表2)。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最新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与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 月l 日1 总则1.0.1 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 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砂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 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前言总则砂的质量要求石的质量要求验收、运输和堆放取样和缩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定义砂人工砂岩石经除土破损、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直径小于5.00mm 的岩石颗粒。
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公称直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河砂海砂山砂定义石碎石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00mm 的岩石颗粒。
卵石由自然条件形成的,公称直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标准介绍)普通混凝土中的砂石用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四分之三,因此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
1979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砂石标准(JGJ52-79,JGJ53-79),以后水电、交通、港口等部门陆续在有关标准规范中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标准介绍)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泛地吸取了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将(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形成新标准JGJ52-2006。
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标准介绍砂石检验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标《建筑用砂》(GB/T*****-2001) 《建筑用石》GB/T*****-2001),二是行业标准(JGJ52-2006),两个都是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用行业标准对砂进行检验。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 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混凝土用砂时的质量,制 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 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总则
1.0.3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 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4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
三、砂的质量
3.1.10砂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 (干砂计)。 2、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 0.02%(干砂计)。 {释义} 本次修订后的氯离子含量的含义,不仅指海砂中的氯离 子,同时也包括受氯离子污染或侵蚀的砂,也进行氯离 子检测。
(JGJ52-2006)标准介绍 )
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 (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 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泛地吸取了国 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 标准,将(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 形成新标准JGJ52-2006。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 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三、砂的质量
{释义} 有害物质:有机杂质(腐烂的动植物的产物)、 轻物质(煤、贝壳、木块、树叶)、云母、硫化 物及硫酸盐等。 云母对混凝土的影响;
– –
云母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云母含量越大和易性越 差。 云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云母含量越大混凝土的强 度、抗渗性、抗冻性越差。
三、砂的质量
3.1.9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 用砂,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 行骨料的碱活性检验。如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在 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碱含量不超过3kg/m3 ,或 采用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 {释义} 采取措施:使用低碱水泥,掺入矿渣、粉煤灰、 硅灰等可以起到抑制碱骨料反应。
GB-T-184-20-建设用砂分析
• 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 kg/m3;(大于) •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 kg/m3;(大于
1350 kg/m3 )
• 空隙率不大于44%。(小于47%)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四分。
6.技术要求
6.6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 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 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6.7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 (第二处增加) • 当用户有要求时,应报告其实测值。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四分。
7.试验方法
7.1试样
7.1.1取样方法 7.1.1.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
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 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四分。
6.技术要求
6.1颗粒级配(第六处修改)
•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分别提出 了天然砂和机制砂的要求,其中差异表现 为150um筛的累计筛余量上,机制砂的累 计筛余量小,说明其中细粉可以较多);
• Ⅰ区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 放宽到100~85,Ⅱ区人工砂中150um筛孔 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Ⅲ区人工 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 100~75.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四分。
5.一般要求(增加内容)
5.1用矿山尾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业废渣生产的机制砂有害 物质应符合6.3的规定外,并应符合我国 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应对人体、 生物、环境及混凝土、砂浆性能产生有害 影响。
5.2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 6566( 建筑材料放 射性核素限量 )的规定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规格等级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砂颗粒级配区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了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5.00mm 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规定对人工砂三个级配区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适当放宽界限,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1.0%、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2.0 %、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5%,两者差异甚大。
5)石粉含量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当MB值<1.40(或合格)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与《混凝土用砂石》中要求相差2%~3%。
6)人工砂坚固性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是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划分,且取最大单粒级压碎值作为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而《混凝土用砂石》中人工砂的总压碎
值指标不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统一规定为小于30%。
7)有害物质含量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砂有害物质含量,特别是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要求与《混凝土用砂石》有较大差异。
8)密度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二、《建筑用石》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石》将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2)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石》按技术要求将石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石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石》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建筑用石》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2%,两者差异甚大。
2)针片状颗粒含量
①《建筑用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5%,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或等于8%,两者要求差异甚大。
3)岩石抗压强度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4)压碎指标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5)密度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三、《建筑用石》、《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方法的对比
1、试样处理不一致
2、试验条件不一致
3、摇筛时间不一致
4、剩留量计算不一致
5、砂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6、碎石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7、碎石泥块含量试验方法不一致
标准泥块含量试验方法
《建筑用石》泥块含量测定时要求在水中将泥块碾碎。
《混凝土用砂石》泥块含量测定时要求在水放出以后再将泥块碾碎。
8、碎石、砂吸水率不一致
标准吸水率
《建筑用石》无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建筑用砂》无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混凝土用砂石》有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9、碎石压碎指标加荷速度不一致
标准加荷速度
《建筑用石》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到200kN。
《混凝土用砂石》在160~300s内均匀加荷到200kN。
10、人工砂压碎值计算不一致
标准压碎值计算
《建筑用砂》取最大单粒级压碎值作为其压碎值。
《混凝土用砂石》取总压碎指标作为其压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