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第一篇: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东营)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机构类别,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事业单位15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

事业单位涉及了我国大部分行业和领域,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呼声愈来愈高,通过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依靠法治力量和手段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已成为基本方向和普遍共识。

一、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涵义法人是民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始于德国民法,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一次正式使用法人这一概念,将法人与自然人并列为同等主要的民事主体。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从一般意义上说,法人应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依法成立。

法人设立目的和宗旨符合法律规定,设立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第二、有必要的独立财产,这是法人开展物质活动的基础,也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保障。

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团法人。

我国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之后,在全国全面推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法人制度的建设。

事业单位不是天生就是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是在事业单位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民法通则》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民法通则》使事业单位与法人有机结合,创设了事业单位法人这一概念,第一次明确了事业单位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

法人治理结构原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又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在于科学分配公司各项权利,实现公司决策、执行、监督的互相分离与制衡,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研究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研究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研究一、概述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重要方向。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以法人主体为核心的组织架构、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有效制衡和协调发展。

这一建设过程不仅关乎事业单位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在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依法依规、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基本原则。

还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明确职责权限、完善决策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完善制度,才能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优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往往存在决策效率低下、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优化决策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推动事业单位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初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初探

二 、积极推进 “ 三权分离联动”制度

是组 建 医 院管 理 委员会 ,行 使决 策权 。医院
管理 委员会 由5 人组成 ,包 括出资人 派出人员 、医院 院长 、医院党委 书记 、行业专家 、社会知名人士 、职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建 设 整 体 设 计
工代表 。医院管 理委员会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 ,将主 要行使如下职权 :( 1 ) 讨论 和决定医院发展规划 、运 营方针和经 营策 略。( 2)审议 和批准医院年度工作报 告 ,讨论和决定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 3 )审议 和决 定
督 委 员会 的人 员组 成 、职责 、议 事规 则 ,让 医 院权
力 运行 有据 可 依 。在 章程 中赋 予 院长充 分 的经 营 自 主 权 ,尤其 是 把 “ 班 子组 阁 ”的权 力交 给 了院长 , 让 院长 组建 经 营 团队 ,充 分灵 活地 参 与竞 争 ,为人 民群众 提供 更 多更 好 的 医疗 服 务 。在章 程 中明确 , 医 院管 理委 员 会和 监督 委员 会 的组 成 中 ,有 职 工代
况 扩大至部分 中层管理人员 ,实行 院长负责制。医院
党 委 书记 、纪 委书 记 、总会 计 师参加 院务 委员 会会
议。
三是组 建 医 院监督 委员 会 ,行使 监督 权 。医 院
表 、社 会代 表 、行业 专 家代 表 ,在 决策 和监 督 机构
中建立 一种 利 益表 达 和博 弈机 制 ,让不 同利益 群体 “ 有话 可 说 、有话 能 说 、说 话 管 用 ”,确 保 在决 策 过程 中能够 满 足不 同利 益群 体 需求 ,并 实 现 民主监
实施绩 效管理 ,使 用平衡 计 分卡考 核办 法 ,将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设立的,主要从事公益事业、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特殊法人组织。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决策机制等方面的模式。

1.部门领导负责制模式这种模式是事业单位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的领导层由一位正职领导和若干副职领导组成。

这些领导负责该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事务管理,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

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承担着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责,负责监督和指导中层干部的工作。

副职领导则负责监督和指导基层干部的工作。

各级领导之间存在一定的权限划分和工作协调机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权力清晰、责任明确,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效率。

缺点是容易造成领导权力过度集中,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对于草根部门的需求和意见反馈比较困难。

2.委员会制模式委员会制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内部设立一个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决策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运作。

委员会由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组成,包括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业务部门负责人等。

委员会制度具有权力分散、决策程序公开透明的特点。

委员会通过讨论、表决等方式进行决策,并监督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

委员会成员的任期通常为一定的时间,可以进行轮换。

委员会制模式的优点是决策过程相对公正,能够多方面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缺点是决策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决策拖延和决策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3.公共参与模式公共参与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

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民主决策理念之上的,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决策结果。

在公共参与模式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让社会公众能够参与到事业单位的治理和管理中来。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感。

公共参与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的智慧和经验,提高决策的质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效并不明显,从体制上讲,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是其它改革的基石,通过分析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缺陷,提出总体构思。

目前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1、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2、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环境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投入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分布不均衡。

同时,对投入资金的效益监督力度不够,难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4、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

三、改革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总体构思(一)改革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益和公共服务。

与企业组织不同,事业单位不能以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代理人,其存在价值在于坚持公益和提供公共服务,如果背离了公益目标谋取私利,那么它的职能就不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对于这部分事业单位,政府作为委托人就不应当再予以资助,应该将其进行企业化改革更为合适。

因此,构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应当以坚持公益和改善公共服务为根本出发点,背离了这一目标,事业单位改革就失去了应有之意。

2、事业单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产权理论认为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要协调各方主体的利益冲突,就必须变更和确定产权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反思与路径探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反思与路径探索

·75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反思与路径探索韩乐秦(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摘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政府必须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本文通过研究事业单位和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探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代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合理路径,提出了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解决路径;事业单位配套;公益服务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 韩乐秦(1994—),男,回族,籍贯:陕西商洛,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研究。

1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11年,对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相关事宜下达文件《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文件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应当对事业单位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类别划分,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给予确切的目标定位,为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同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随即安排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枃建设试点工作。

2014年,文化部对文化领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高度重视,制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工作方案,并就相关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2017年,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的实施方案》,这是在总结全国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针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建立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全面安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

2 相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事业单位约130万个、近3000万工作人员,拥有我国60%的人才,33%的国有资产,其经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30%以上,而对GDP 的贡献只有5%~10%。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剖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剖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剖析》(一)法人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其组织机构、权力和职能的总体架构。

它的核心是机构的法人主体,即共同维护和管理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它拥有事业单位办事的全部权利和义务。

它承担着维护权利,实施职责,
负责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管理的职能。

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基本结构包括法人
研究部、行政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审计部、司法部、监督部和其他部门。

以中央科学院为例,法人治理结构中包括理事会、院部委员会(或科
技委员会)、各系科学研究院(委员会)、总工程师室、技术处、办公室、财务处、秘书处和其他有关部门,它们共同负责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工作。

(二)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机制从理论上讲,首先要确立一系列有
效的治理机制,以保证法人运行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法人欠缺和未行之
有效的情况。

具体运行机制也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定制,但其主要
有以下几种:
1、章程管理。

章程是法人治理机制的基础,其他有关机制的制定都
要建立在章程的基础上。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章程体系、规定事业单位的
组织机构、权力安排、运行机制等,是事业单位实施法人治理的重要依据。

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模式探析

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模式探析

Forum学术论坛1662016年7月 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模式探析江西省委党校 廖敏 江西省编办 邹斌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凸显出了社会程度不高、财政负担沉重、模式僵化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探索建设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被认为是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一环,也是目前已明确的改革模式。

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体系建设应当把握公平、法制和务实的原则。

关键词:事业单位 法人 治理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7(c)-166-02事业单位法人是我国特有的法人组织类别,它与行政机关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等共同构成我国法人组织体系。

截至2014年底,我国拥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涉及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领域,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事业单位数量众多,类型不一,队伍庞大,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自身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越发凸显,无法满足社会对公益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主导下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主要力量,对推进现代治理。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模式运行情况事业单位实行法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中,探索建设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被认为是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一环,实际上也是唯一已明确的改革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分类改革的配套文件中,就包含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探析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探析
政 府和 有 关部 门对 事 业 单 位 的监 督 管
2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原则。 . 事业单位的 通 。
举办者按照其出资份额 , 享有相应的决策和选
择管理者 的权利。 事业单位 享有举办者投 资形
理 ,是事业单位按行为规则和服务标准提 人治理结构 ,必须 同步建立有效 的外部监 ( 作者单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 究中 研 心科研处, 河南省机构编制委 员会办公室)


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存在的问
2国 内公 司法人 治理 结 构模 式 。 目 , . 前 国有企 业在 完 善公 司法人 治理 结构 方面 的主 要做 法有 : 建立 了 出资人制 度 , 决 了 国 一是 解
其二 , 同组织机构 的治理模式 可 以看 从不

目前 ,我 国事业 单位法 人治理 结构 存在 的 问题 , 是所 有制 结构 单一 , 全部 由 国 一 几乎
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制衡机 制。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 股东大会是最高的
权 力机构 ,在 股东大 会之下 的公司常设 机构 , 其职权大 体包 括决策 、执行 和监 督三部 分 , 即
关系较为密切。 而事业单 合 理的目 标是为了 实现社会公益服务的最大化, 公益服务的直接 受益者是社会公众 ,而与股权结构无紧密联
式 也都采 用董 事会 为架构 的 法人治理 结构模 生 式。
首先,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以转换用人机
制、 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 以推行聘用制度和
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 建立起符合各类事
业单位 特点 ,充 满生机 与活 力 的人 事管理 制
三、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建

( ) 一 建立法 ^ 治理 结构应 当遵循 的原 则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组织模式探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组织模式探析
董 事会是 事业单 位法人 的决策 机构 。
来源。但是 ,事业单位在提供 公共服务时
所 出现的资源浪费 、效率低下 、服务质量
差 、管理混乱 、经费严重短缺等问题 却难 以得到有效转变 ,进 而导致一些事 业单位 职能混乱 , 政事不分 , 或者事企不分 , 违反
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这种状 况已经成 为 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 “ 瓶颈” 。
过职 工代 表大会 ,职工大会 或其他形式 民
主选 举产 生 ;第三部分 为少量社会代表董
事 单 法 治 业 位 人 理
组 模式 析 织 探
■ 黄心华 黄晓 洪 , 李红梅 z( 、宜春 学院 2 1 、宜春 市编制 办事业
科 江 西 宜春 36( 3 0) O)
事 ,主要 由服务对 象代 表、利益相关者代 表组成 ,可由股东会聘 请。董事会 主要职 责包括 :召集股东会会 议 ,并向股东报告 工作 ;执 行股 东会 决议 ;审定本单位年度 工作计划 ;制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 方案 ;决定单 位内部机 构设置 ;决定聘任 或解聘行政负责人 及其报酬事项 ,根据行 政负责人提名 ,聘 任或解聘 行政 副职 ;制 定单位基本管理制度等 。 行政 负责 人是事 业单位 法定代表人 , 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其主要职 责包
履行监督 职责。
元投资主体 事业单位将 占据事业单位主导
地 位 ,组织模式可用 图 1 表示。 股 东会是 事业单位 法人 的权 力机 构 , 由事业单位全体 投资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 包 括 :根 据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规则 ,制定 本单位 发展 战略 和方针 ;选举 和更换非职 工代表 担任 的董 事、 监事 , 决定 有关董事 、 监 事的报 酬事玩 审议批准董事会 的报告 审议批 准监督 委员会 的报 告 ;审议批准单 位 年度财务预算方案 ,决算方案 ;修改单 位 章程 ;章 程规 定的其他职权 。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与探索作者:燕杰贵来源:《机构与行政》2014年第04期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事业单位由传统管理迈向现代治理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东营市自2010年以来,积极探索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进行制度创新,着力理顺医院办医、经营和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清职责、权力归位、各尽其职。

东营市人民医院作为省内唯一的一家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工作,初步建立起了公益目标明确、权责明晰、运转顺畅、监管有力的管理体系,极大地增强了医院的管理动力,激发了自主经营活力,释放了自我发展潜力。

一、实践与创新一是理顺两大关系,确保公益服务属性。

事业单位是政府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理顺政府和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这两大关系。

东营市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依据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弱化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政府作为医院的所有者,将其职能定位在管政策、管规则和管监督方面,而人、财、物等方面的具体管理职责则交由管理层负责,即政府委托卫生、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成为“管医”主体,建立履行“办医”职责的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为确保医院的公益属性和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制度设计上保障社会公众对医院的监督权,在法人治理结构内部设立监督层,成立监事会,在监事会行使内部监督的基础上,成立市人民医院社会监督委员会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

社会监督委员会由1名主任、1名副主任和17名社会监督员构成,社会监督员实行聘任制,聘期两年,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颁发聘书,并向社会公布,社会监督委员会采取季度监督评价、年终监督座谈和日常监督评估等三种方式开展监督评价活动,发挥监督力量。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思考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成为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人结构,本文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意义、影响因素、对策措施以及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模式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机构类别,《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将其定义为“国家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同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又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可见,作为由法律赋予人格的主体,事业单位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使之具有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以行使权力,承担责任,这种体制和机构即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成为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结构。

一、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所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业单位改革基本上是一种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连带下的被动改革,局限在表层化,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事业单位决策随意,制度不严,人浮于事,活力不足,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

这与企业改革的历程颇为相似,关键是没有触动产权制度这个根本,只有简单的下放权力,走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没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自主权无法落实,政事关系没有从根本上理顺。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对广播电视、出版、报业等事业单位以现代化企业制度模式进行了成功改制。

实践证明,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只進行简单地撤并机构,消减人员,关键是要建立现代事业制度,即一种关于法人事业单位的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使事业单位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所在。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然而,随着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概念和组织的总和,它反映了单位的决策制度、行为模式、社会关系和责任分配,因此,有效地改善治理结构,以提高行政效率和绩效,已成为当今高校治理的必要要求。

首先,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应推进决策权的职权授权。

单位决策权一般有三种分配方式,即“上报审批、下发执行”、“上级制定、下级细化、属地实施”和“定位政策、合作治理”模式。

其目的是突出高效的行政方式,完善行政分级职权分配,倡导层级关系中的友好磋商协商,以促进科学决策、绩效改善、责任落实和监督考核。

其次,高教事业单位应推行民主管理。

根据《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高校的管理和治理应建立在民主精神的坚实基础上,通过建立或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校长责任制、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绩效考核制度和经济责任制等,进一步提高管理和监督力度。

此外,高教事业单位应注重推进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协调配合。

昌邑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

昌邑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

2016.11昌邑市自2015年启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突破,在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中闯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从整个运行过程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离设计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昌邑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自2013年开始,昌邑市就对法人治理结构工作进行研究,并与教育类事业单位积极对接,探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的可行性。

2015年,根据山东省、潍坊市工作部署,昌邑市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正式开始,确定了昌邑市育秀学校、昌邑市人民医院和昌邑市图书馆三家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

截至目前,三家试点单位均已完成第一届理事会组建工作,并按照章程平稳运行。

现已成功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

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下:(一)加强领导和协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领导重视,奠定试点基础。

市委、市政府及编委领导高度重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根据改革工作要求落实自身职责,推动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逐步深入。

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在全市试点方案昌邑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 ○昌邑市编办制定及各单位理事会组建过程中,积极参与、献言献策,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统筹协调,激发试点动力。

机构编制部门充分发挥协调抓总作用,积极协调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试点,及时督促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开展试点工作。

举办单位发挥好把关作用,在事业单位建立理事会时积极争取各方参与,在事业单位制定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时,从专业角度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核把关。

事业单位从自身出发,不断学习新政策,打破传统理念,积极调动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参与试点的积极性,推动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三是加强学习,把好试点方向。

注重学习法人治理结构相关文件及外地市的先进经验,将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吃透,明确改革的目标。

事业单位改制中的法人治理与合规管理

事业单位改制中的法人治理与合规管理

事业单位改制中的法人治理与合规管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法人治理与合规管理成为了事业单位改制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法人治理和合规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法人治理在事业单位改制后,其法人治理机构的建立和运作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效率和公信力。

因此,在事业单位改制中,正确处理法人治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 法人治理结构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事业单位应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个层级。

董事会是决策层,负责整体规划和决策,监事会是监督层,负责监督和审计,经理层是执行层,负责具体实施。

三个层级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法人治理的高效运作。

2. 董事会职责董事会是事业单位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审批重大决策、任命高层管理人员等。

董事会成员应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专业化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监事会职责监事会是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的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监督组织行为合法合规、审计财务报表和管理效益等。

监事会成员应独立于经理层,具有专业的审计和法律背景,具备监督和评价的能力。

4. 治理机制建设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建立健全治理机制是保障法人治理顺利进行的前提。

应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决策科学合理、信息公开透明、员工激励合理。

二、合规管理事业单位改制后,合规管理是保证组织运行规范的基础。

合规管理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内部控制的建立和风险管理的防范等方面。

1. 法律法规遵守事业单位改制后,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组织行为的合法合规。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员工的法律教育和培训,提高法治意识。

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 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合规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等方面。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认识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认识
法规 、行业 规划 、标 准规 范和监督 指导等 职 研 机 构管 理 的若 干 意见 ( 试行 ) 》要求 ,非 责 ,进一步落实事业 单位法人 自主权 。
营利性科研 机构要 积极探 索实行理 事会决 策
二 是 有 利 于 创 新 运 行 机 制 ,提 高公 益 制 ,一些科 研机构 开始进 行法人治理 结构 的 服务 质量 和效 率 。 目前很 多事业单 位运行 机 探 索 。2 0 年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印发 的 《 09 关 制不健 全 ,有 些事业 单位用 人机制不 灵 活 。 于深化 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 的意见 》也 要求 完 分配制 度不 规范 ,社 会保 障等配套制 度跟 不 善 医 院法 人治理结 构 。近年来 ,部 分省市 开 上 。有 些事业 单位机 构臃肿 ,财政 经费很 大 展 了法人 治理结构 试点 ,在医药卫 生体制 改 程度 上用 于养人 ,影响事业 发展 ,也影 响 了 革 和文化 体制改革 中进行 了探索 。深圳 、厦 政府提 供基 本公共 服务 的能力 。建立 法人 治 门 、鞍 山 、芜湖 、昆 明等 地在公立 医 院改革


管理体 制和运行机 制的重 要途径
常业务 管理 、财务 资产 管理 、工作人 员管理
分 类推 进事业 单位改 革 的核 心要求 是创 等职责 ,定 期 向理 事会 报告工 作 。管 理层要 新 体制机 制 。 目前 ,一 些事业 单位 不 同程 度 精干 高效 ,一般 由事业 单位 的行政 负责人 及
地存 在偏 离公益 目标 、生机 活力不 足 、服务 其他 主要管理 人 组成 。 四是通 过建 立健全
质 量效率 不高等 问题 ,根子在 于 管理体制 不 相 关 配 套 制 度 ,包 括 事 业 单 位 收 入 分 配制 顺 、运行 机制不 畅 、相关 制度 不完 善 。只有 度 、人 事劳 动制度 、社会 保 障制度 和财政支 紧紧抓住创 新体制 机制 这个核 心 ,才能从 根 持政策 ,保障法人治理结构顺畅运行 。 本 上解决 影响事业 单位 发展 的深层 次 问题 ,

谈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yue

谈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yue

法人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 重大变革
• 要跳出多年来对事业单位“一统就死、一 放就乱”的怪圈,关键是按照政事分开、 管办分离的原则,理顺两个关系:一是理 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二是理顺事业 单位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 推进以理事会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 构架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转 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重要途径。
三、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主 要框架
(一)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 • 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依 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章程 开展工作,接受事业单位举办单位和有关 部门的相关指导和监管,接受社会监督。 • 事业单位理事会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举 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 方面的代表组成。理事会实行票决制。
(四)其他相关制度是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 保障 • 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 建立审计制度。 • 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谢谢大家!
• 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公益机 构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 一是法律制度完 备。二是理事会有广泛的代表性。三是主 要通过理事会管理公立非营利机构。四是 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多样。 •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法人治理结构理论于 90年代引入我国,对企业、民间组织和事 业单位的改革和管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理 论基础与相关实践
• 产生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在法人制 度下,无论营利机构还是非营利机构都存在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并由此产生委托代 理关系。法人治理结构是迄今为止解决所有 权与经营权分离及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最有 效的制度安排。 • 从国外实践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大陆法系国 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各种非营利机构和 营事业单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 规则 • 事业单位章程如同事业单位的“宪法”, 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 理层的运行规则,也是有关部门对事业单 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 • 事业单位章程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 准备案后生效。事业单位章程的修改应由 全体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并在十 五日内按程序重新核准备案。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初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初探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初探
刘霞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年(卷),期】2007(000)021
【摘要】2007年8月13日,深圳市一次性推出五项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其中一项方案是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即在事业单位建立理事会、管理层和职工大会,形成权力决策机构、管理执行机构和监督约束机构“三权分立”。

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社会较强反响。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随即成为一个关注点,作为改革的探索之举,“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应该引起讨论。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刘霞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对策——以浙江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为例 [J], 叶伦;薛圣白;
2.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进一步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河南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推进单位现场会在开封市举行 [J], ;
3.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初探 [J], 刘霞
4.创新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一流事业单位——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
结构初探 [J], 王双冰
5.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答(7) 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对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有哪些积极意义? [J], 岳云龙;陈立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字数:2739来源:机构与行政2014年6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一、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作用建立健全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公益事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

其主要作用包括:(一)完善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提高效率。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政府和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决策,可以有效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事业单位通过落实法人自主权,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内部活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公益性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政府和举办单位通过委派理事参与决策,监督事业单位按照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行业规划开展活动,事业单位管理层拥有法人自主权,落实用人权、用工权和分配权,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从根本上解决“有法人之名、无法人之实”的问题。

(三)实现事业单位投入主体多元化,推进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使每个事业单位成为独立平等的公益服务提供主体,能够弱化因投入主体不同导致的事业单位在资源分配、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待遇差别,可以促进解决公益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总量不足、事业单位行政化等问题,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促进公益服务新格局的形成和公益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强化公益属性。

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外部理事,在决策和监督中体现各方利益,能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遏制事业单位不合理的利益取向,保证其公益属性的实现。

二、目前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应有作用的因素(一)不愿放权,认识不透。

目前,在不少人的理解上,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被单纯定义为“四个一”,即:建立一个理事会,选好一个管理层,制定一个章程,完善一套制度。

因此,一旦决策层和管理层人员名单确定,章程和制度制定后就认为法人治理结构已经达成。

事实上对为什么要进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不甚了解,对“四个一”框架的实质目的毫不清楚,对如何真正按照“四个一”来运行更不愿深入思考;主管部门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放权、不想改革,怕失去对事业单位的话语权,对涉及利益深处的事项不敢也不愿触碰;而事业单位已经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试点改革存有顾虑,担心改革后主管部门会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减少支持,会使其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大多抱有观望态度,反应冷淡,缺乏主动性。

(二)管理体制未突破,关系难理顺。

如按照章程规定,遇到重大问题管理层要向理事会报告,理事会的理事长都是由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兼任,理事长作为主管部门的副职需要再向主要领导汇报才能决策,势必造成层次多、效率低。

理事会和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

相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举办单位拥有较大的财权、事权、人权等。

政府财政通过举办单位为事业单位的设立提供开办资金,提供运行经费。

同时,举办单位代表政府,具体负责组建代表政府意愿的决策机构。

如果不能明确举办单位的权利、义务,举办单位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行政权力“越界”倾向,过多干涉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

如此,理事会就会逐渐沦为“傀儡”,在形式上存在,没有真正的决策权。

(三)配套政策难到位,成效难体现。

法人治理建设涉及各方面内容,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政策的配套建设来支撑。

法人治理的架构搭建后,人事、财政等相应的配套政策上级一直未能出台,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监督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其效益的好坏可以通过利润来反映,但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社会服务是非物质和无形的,很难用客观标准来衡量绩效。

现行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与事业单位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相匹配,基本上形同虚设,一般只要单位存在,无论运行好坏,财政照样给钱。

同样,在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下,理事会对管理执行层的人事决策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理事会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升职降职、录用辞退等方面也难以真正实施。

(四)法人自治能力弱,内生动力不足。

任何法人都是由人和财产组成的,这两个因素是法人的必备条件。

但从事业单位法人个体来看事业单位数量过多、力量分散、形式单一。

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少,资产规模小,一些事业单位没有独立帐户和经费来源,与主管部门在同一场所办公,习惯于按部就班守摊子,缺乏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后,各职能部门和服务对象代表等外部理事的参与给事业单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外部理事对事业单位业务不够精通,事业单位具体运行情况与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少联系,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这些都造成理事难以发挥作用。

三、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作用的对策措施(一)有的放矢,界定一个范围。

事业单位涉及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机关后勤等方面,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规模大小不一。

因此,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适用范围必须研究明确。

凡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涉及利益相关者较多、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如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基础应用科研及技术推广机构,公共文化、卫生、就业服务机构,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评鉴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适用法人治理结构。

凡是为机关提供技术性、事务性、辅助性的事业机构,则不适用法人治理结构。

(二)内外合力,完善两大制度。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涉及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运行规则两大方面,要实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平稳运行,制定和完善内外两方面的制度和规则相当重要。

从外部制度环境看,需要研究制定有关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权利义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需要研究出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准则,对事业单位理事会、管理层的构成、职责权限、产生方式和相互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指导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同步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是事业单位按行为规则和服务标准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保证。

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财政、人社等要研究建立相关配套政策,真正落实事业单位法人的用人自主权、财产权、分配自主权等权力。

同时,研究制定专门针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办法,探索建立一套综合公益性宗旨实现程度、财务情况、服务质量、效率效能等多项指标,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理事选聘、经费预算、管理人员任免以及机构编制调整的重要依据。

另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信息公开制度以及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事项的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从完善内部规则看,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份高质量、有可操作性的事业单位章程。

事业单位章程如同事业单位的小宪法,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也是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

事业单位在制定章程时,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明确理事会和管理层的构成、职责和产生方式等。

同时,要强化事业单位章程的法律效用,通过章程落实事业单位法人权力。

(三)把握全局,强化三点认识。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是一个涵盖面广、系统性强、持续时间长的过程。

必须抓住时机,毫不懈怠,持续推进。

1.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制度安排。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涉及法律制度、组织架构、权责划分、运行规则和利益调整等诸多方面,内涵十分丰富。

应从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在借鉴已经开展的广东等先行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2.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改革任务艰巨复杂,并受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能草率完成,放松懈怠。

应该抓住时机,步步为营,持续推进。

在试点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深入理解推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初衷目标,切实发挥法人治理结构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3.必须不断强化对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引导力度。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人们对它的认识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中管制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命令式的下级服从上级习以为常,但民主协商、共同治理的意识相对薄弱,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历来对事业单位视如己出,对其直接管理和控制不容置疑,这些观念必然要经过长期的宣传和引导才能逐步扭转。

(四)统筹兼顾,理顺四组关系。

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目的是要理顺举办单位与事业单位、所有权人与管理者等各方面关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益服务主体。

1.要理顺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关系。

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是构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

要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真正分离,举办单位的权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主管部门应行使所有者(出资人)的职权,可以通过委派有关人员在事业单位理事会中担任理事,参与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初步完成从传统意义的行政领导转向现代意义的法治领导。

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把事业单位打造成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由社会来评价事业单位业绩,实现优胜劣汰,整合资源。

同时打破政府投资事业单位的唯一途径,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事业单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要理顺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在事业单位法人结构中,出资者把决策权交给了理事会,理事会依照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和本单位章程开展工作,代表出资者行使事业单位的重大事项决策权;而职工代表大会是依据法律法规行使职工民主管理权力、保障广大职工利益的法定机构,主要负责组织职工对管理进行参与和监督等。

因此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处理好两者关系,能促使出资者和劳动者的权益达成双赢。

3.要理顺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要的主要载体,必须理顺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质。

要在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监管公益事业的权力和公平享受公益服务的权益,落实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事业单位理事会应该包括服务对象代表参与组成,服务对象代表必须由人民群众推选产生。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

要通过制度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事业单位决策,确保事业单位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4.要理顺外部理事的权责关系。

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除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代表外,还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外部人员进入决策层,包括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以及服务对象代表等。

引入一定比例的外部理事,既能推动事业单位公益目标的实现,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进行了有效防范。

但外部理事毕竟是业务“门外汉”,而且不承担经营风险,较大程度上影响其作用发挥。

必须明确外部理事的权责关系,提升参与决策的履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