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导入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探究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分子呢?•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 -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式为CO₂,表示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原子呢?•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通常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

例如: - 氢原子的元素符号为H。

- 氧原子的元素符号为O。

3. 元素和化合物我们刚才提到了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构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例如: - 氢气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元素。

- 氧气是由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化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化合物。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化合物。

4.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量物质的质量。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重要的质量计算概念。

•原子量是表示单个原子质量的物理量,单位是Dalton(符号:Da)。

例如: - 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Da。

- 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Da。

•相对分子质量是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单位是g/mol。

例如: -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mol,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克。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术: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看法和特征,并能用分子原子解说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平时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联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说平时现象。

(2)充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剖析、概括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感情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要点:1、分子和原子看法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

3用分子和原子的看法解说物质变化,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难点:1、成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领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一样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方法:实验研究手段:多媒体教课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酒精教课过程:1、情形导入:请学生依据平时生活经验思虑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假如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何?(2)为何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邻近,常常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何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渐渐消逝,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由?2 、解说新课:[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天性质(板书)说明:这两幅图都证了然分子和原子的真切存在,进而也证明了科学家的假想。

板书: 1、分子是真切存在的。

2、分子的特征(1)草叶上的一颗小露水,就有1021 个水分子。

若是有一个细小动物,每秒钟喝去 10000 个水分子,喝完这滴露水,要用 30 亿年!方米)中,酒精分子平均散布在水中此后,每1cm3的水中的酒精分子数仍旧在100万个以上!(3)其实你很厉害,为何呢?由于你一口就能将6000 万亿个水分子喝下去。

发问:我们能用肉眼或一般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如何才能看到分子呢?解说:用肉眼或一般的显微镜都不可以察看到分子,一定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察看到,可见分子是一种特别小的粒子,假如拿水分子与乒乓球对比,就仿佛拿乒乓球与地球对比。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 分子、原子的性质题目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
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离子
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原子的、都很小
3、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酚酞溶液变说明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水受热蒸发加快说明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4、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5、硫与氧气的反应()可用下图表示:
反应前个氧分子,反应后个氧分子。

反应前个氧原子,反应后个氧原子。

反应前个硫原子,反应后个硫原子。

反应前后变化的是没变的是。

学法指导
理解分子、原子
的概念,分子、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

你的收获
概念
原理
经验
实用文档
21212 52DC 勜Py31313 7A51 穑f6=22914 5982 如38541 968D 隍^.K27910 6D06 洆
实用文档。

新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上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目的要求:1、看法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看法分子、原子的概念及性质3、经过实验,培育先生笼统思想才干,想象力和剖析、推理才干,使先生育成良好的思想习气。

学习重点、难点:分子的性质是重点;难点是:分子的概念,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络一、探求导航1、知识回忆: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常温下增加了,做何解释?,假设受热会增加更快,为什么?2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昨天洗的湿衣服明天干了,有同窗说水蒸发了,我怎样看不见水蒸发?你知道水由什么构成吗?小资料:〔1〕1滴水大约含有15万亿亿个小水分子,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经过以上资料,你对分子有何看法?〔2〕活动与探求实验1 向40ml蒸馏水参与5-6酚酞试液,搅拌观察颜色实验2 取大批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渐渐滴加深氨水,现象实验3 酚酞溶液〔1〕现象,结论〔2〕试管C的作用是什么?思想 1升黄豆和1升小米混合后等于2升吗?实验2 10mm水和10mm酒精混合后能否为200mm?观察课本P51图3-10,你知道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我会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知道分子的性质有:(1) 〔2〕〔3〕〔4〕〔5〕〔6〕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氯气中熄灭生成氯化氢〔如图〕。

试剖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响、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状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作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3〕经过以上讨论,你以为分子是,原子是,二者的区别是,联络是。

二、学致运用我会解释:从分子的角度剖析并解释以下效果:〔1〕混合物与纯真物有何不同?〔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我会判别:1、〔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水电解的反响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作变化。

〔3〕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如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存在间隔等。

二、学习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建立。

2、分子和原子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难点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对分子、原子微观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知识回顾1、物质的组成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

五、新知识讲解(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当水发生化学变化时,水分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多年才能数完,这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比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进入到我们的鼻腔。

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也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将 100 mL 水和 100 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 200 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不同的分子相互穿插,导致总体积减小。

(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的性质原子和分子一样,具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存在间隔等性质。

(三)分子和原子的关系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1.2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1.2分子和原子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结冰,木炭燃烧 B.木材制成桌椅,用高粱酿酒C.铜生锈,冰融化D.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叶腐烂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 C.D.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成氧气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率C.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所有性质不变D.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放出更多氧气5.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6.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 B.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态氧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D.氢气、固态二氧化碳、水银7.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化学式为C22H18O11),下列关于茶多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茶多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茶多酚由2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D.茶多酚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18:118.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H2SO4+2NaOH═Na2SO4+2H2O B.Na2CO3+Ca(OH)2═CaCO3+2NaOHC.2HCl+CaCO3═CaCl2+H2O+CO2D.Fe+2HCl═FeCl2+H2↑9.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B.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C.蔗糖分子是由炭黑和水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0.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11.NaCl溶于水成为NaCl的水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KNO3B.C12C.H2D.NaOH12.为控制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混合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R 和水:2CO2+6H2═R+4H2O,则R化学式为()A.CH B.C2H2C.CH2D.C2H413.两份相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CO和CO2时,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A.1:1 B.1:2 C.3:8 D.3:414.一定质量的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可能是()A.CH4B.C3H6C.C2H5OH D.CH3OH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15.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原子;(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7.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填a或b或c),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接触.(3)C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会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8.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1)物质X的化学式为(2)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室中用来检验CO2,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10分)19.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该反应中共有种元素;(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描述你从如图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一条即可)..21.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或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原理(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原理.(2)乙醇可以用作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原理:.(3)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2.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1)写出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填药品序号).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填序号).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5)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结冰,木炭燃烧 B.木材制成桌椅,用高粱酿酒C.铜生锈,冰融化D.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叶腐烂【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碳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材制成桌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高梁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铜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铜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烂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硫的浓度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基本监控项,故选项正确;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氮的浓度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D、PM2.5是固体颗粒,属于污染物,因此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故选B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 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成氧气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率C.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所有性质不变D.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放出更多氧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答】解: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成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提高或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5.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C、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D、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故选:B.6.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 B.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态氧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D.氢气、固态二氧化碳、水银【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二氧化氮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过氧化氢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B.7.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化学式为C22H18O11),下列关于茶多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茶多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茶多酚由2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D.茶多酚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18:1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茶多酚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C、根据茶多酚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茶多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C、茶多酚是由茶多酚分子构成的,1个茶多酚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茶多酚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22):(1×18):(16×11)≠22:18:1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8.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H2SO4+2NaOH═Na2SO4+2H2O B.Na2CO3+Ca(OH)2═CaCO3+2NaOHC.2HCl+CaCO3═CaCl2+H2O+CO2D.Fe+2HCl═FeCl2+H2↑【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析】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是0,可以根据这一原则求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升降进行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H2SO4+2NaOH═Na2SO4+2H2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NaCO3+Ca(OH)2═CaCO3+2NaOH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C、2HCl+CaCO3═CaCl2+H2O+CO2↑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 错误;D、Fe+2HCl═FeCl2+H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9.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B.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C.蔗糖分子是由炭黑和水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蔗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水分子,故选项错误.B、蔗糖是由蔗糖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含炭黑和水,故选项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蔗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炭黑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10.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正确.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能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均无明显变化,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选:B.11.NaCl溶于水成为NaCl的水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KNO3B.C12C.H2D.NaOH【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从宏观上元素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电解NaCl的水溶液时,反应前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因此反应后可以是氢气、氯气或氢氧化钠,但是不可能得到钾元素和氮元素.【解答】解:电解NaCl的水溶液时,反应前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反应后可以是氢气、氯气或氢氧化钠,但是不可能得到钾元素和氮元素.故选A12.为控制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混合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R 和水:2CO2+6H2═R+4H2O,则R化学式为()A.CH B.C2H2C.CH2D.C2H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由题意,已知反应物和生产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查各种原子的个数.【解答】解:已知反应物和生产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查各种原子反应前后的个数.R化学式为C2H4.13.两份相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CO和CO2时,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A.1:1 B.1:2 C.3:8 D.3: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判断反应所消耗的碳与氧气的质量即生成CO和CO2中所含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根据两物质的化学式,可判断CO和CO2的分子个数为1:1时,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恰好相等,此时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则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1:2.【解答】解:两份相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CO和CO2时,生成CO和CO2的分子个数比恰好应为1:1,则氧原子个数比为1:2,则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1:2故选B.14.一定质量的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可能是()A.CH4B.C3H6C.C2H5OH D.CH3OH【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3,故选:C.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15.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原子2N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l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1)2N;(2)CH4;(3)Al2O3.1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3.4g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B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4.4g,是生成物;C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7.9g,属于反应物;D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8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物质中的待测数据为1.7g+2.2g+7.9g+0.9g﹣6.6g ﹣2.7g=3.4g.故填:3.4g相对反应前的1.7g增加了1.7g,所以生成物,生成了1.7gA物质.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g:1.8g=22:9.故填:22:9.17.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b (填a或b或c),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接触.(3)C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会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本题通过设计的实验,考查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注意事项;(2)依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3)根据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分析回答.【解答】解:(1)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因b处与水和氧气同时充分接触,所以最易生锈.故填:b;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Cu+FeSO4.18.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1)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CO2,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是Ca(OH)+CO2=CaCO3↓+H2O .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不充足)2CO .2【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碳的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来推出物质X.图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由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的“碳三角”.【解答】解:图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由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的“碳三角”,其中的关系是: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的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碳的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或与稀盐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X是一氧化碳,C是碳,因此:(1)X是一氧化碳;故填:CO;(2)反应3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3)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2+CO2=CaCO3↓+H2O;故填: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C+O2(不充足)2CO.三、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10分)19.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2)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远处能闻到酒香,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所以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答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分子间有间隔.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4)描述你从如图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一条即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依据反应图示的信息,书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问题分析即可;由图示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 2H2↑+O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导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

2、培育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色。

培育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想、察看,剖析、沟通、总结等研究能力。

教课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新课引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翻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何呢?湿衣服为何晾在阳光下啊简单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剖析吗?一、自学课本体验成功1、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 页)2、分子的基本特色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 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状况下,分子能量增添,运动速度;(49 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此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49 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种分子性质;(50 页首段)e、分子是由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CO2、NO2、SO2、P2 5;(50 页 3 段)O3、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

(50 页)4、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对学群学组内合作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计)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

2、“酒香不怕小巷深” 、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三、【讲堂研究 1】请依据课本 49 页活动与研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示氨分子的运动比较 ____,比酚酞更简单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精品《3.1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精品《3.1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一)分子及其特点[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活动与探究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试剂,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

那么,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性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起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奥秘。

2. 学习目标•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 学习内容•分子的概念和特征;•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 学习导引4.1 分子的概念和特征•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微小颗粒。

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征,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时,会产生新的性质和特征。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除了分子,还有哪些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物质?–举例说明分子的特征和性质。

4.2 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原子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和性质?–什么是元素?4.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虽然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和联系。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分子是由哪些原子组成的?–什么是分子式?5. 思考拓展•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冰块融化为水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铁热后会变软吗?为什么?–酒精灯火焰为什么是蓝色的?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我们加深了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继续发现和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注:本文档仅为导学案,详细的学习内容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探讨和学习。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分子和原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

2.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技能:学会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难点: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____和____等,如:氧气是由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回顾教材中分子分解示意图,在水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

4.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种微观粒子——原子。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探究: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讨论: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在该变化中,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探究结论: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分子和原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列举出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知道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氧化汞是分子、构成的,知道汞、硅由原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能用分子、原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在不断运动着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化学变化前后,存在于物质中的'原子的种类不变。

4、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生没有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工具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见闻: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2)路过化妆品店就闻到香味?3)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实验3–2: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同步加做加热水中品红)[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用于解释以上现象。

那么,他们的论断是否正确呢?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二、[提问]分子有何特点呢?(阅读)分子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活动与探究]做氨水的扩散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变红了?而B杯中的溶液过很久才变红呢?小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

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提问]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怎样?能否举例子电脑:①10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混合后体积不为200ml呢?②一碗黄豆与一碗绿豆混合是否等于两碗?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思考题: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三、作业与练习《分子和原子》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教案(9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9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9篇)分子和原子教案(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子和原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子和原子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

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

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

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水,作为第三章学习内容的知识承载物,它是自然界广泛存在,学生能经常感触的物质。

与水有关的自然、实验现象为学生所熟悉。

在进行分子、原子抽象的概念、原理性教学,我试图以在自然界司空见惯的水变化的现象和简单、趣味的实验作为串联知识,带动研究的主要线索,学生在分析熟悉的水蒸发、天下雨、下冰雹、糖在水中“消失”、水电解等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象获得启发下,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理解化学想象的本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增添一个“心眼”去看微观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穷的便利。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想:将一个个明确的、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发展点“溶解”于实际之中,进行情景化处理。

将分子、原子、物质微粒性、微粒运动性、微粒可分和不可分性等裸露的化学知识包装在以水的变化为线索的问题情景中,围绕着“物质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的化学问题,所设置的有真实背景,纵向独立,横向递进的驱动性问题:《不解之谜》──水为什么会“跑”,《趣味实验》── “清水”映红桃花,研究性课题《汽车加水也奔驰》等,来推进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展开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活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性质;3.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旧知回顾】1.为什么糖块放进水里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2.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新知学习】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2.分子的基本特征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其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d.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e.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CO2、NO2、SO2、P2O5;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自我检测】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比原子大3.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化学导学案
第三章物质的结构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编制人:王静复核人:使用时间编号:
[学习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难点]: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思维导航]:
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自主学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______、_______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___ ____,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_______,运
动速率_______。

3.气体可以压缩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_______,在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间隔
_______。

4.质量相同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做占体积_______,因为他们分子间的_______不同。

而物体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______受热时_______,遇冷时_______的缘故。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_______会变成其他物质的_______。

由分子构成
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_________性质最小微粒。

7.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例如:1个氧分子由__1__个氧____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_1__个碳____和___2_个氧____构成。

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首先分解成_______,然后这些______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
质。

9.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________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_______是化
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______不能再分。

【合作探究1】
请按照课本49页活动及视频探究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1)酚酞溶液是____颜色、浓氨水是____颜色。

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人2~3滴酚酞试液,震荡,观察溶液为____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为___色。

(2)烧杯A中的溶液(酚酞)几分钟后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2】仔细阅读教材P50,完成下列习题。

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们分子间的_________。

4、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原子是。

5、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而化学性质没有变
B.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有冰块的水是混合物
C.纯净物一定是分子构成的
D.20 mL的酒精和20 mL的水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小于40mL
2 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3 金秋时节,在桂花树附近,能闻到丹桂散出的阵阵花香,花香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三、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分别取25mL水与25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50mL?
这个实验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穿插到另一种物质分子空隙里去了。

四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2、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答:不对,空气是混合物(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杂质等等)。

不存在空气分子这种物质。

只有像氧气、氮气这样的纯净物才能说由氧分子或氮分子构成。

3、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答:不对,空气中的各种分子都保持着自己的性质。

【课后提升】
总结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它们的异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