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共29页

合集下载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及特点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及特点

目录一、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 (3)二、城市发展现状 (4)三、城市发展问题与对策及建议 (4)四、对城市发展的思考 (6)参考文献 (6)浅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规121 成婷婷201210514125摘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回顾城市发展历史,通过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城市发展做出更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原因对策与建议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城市化率已达83.8%,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即完善提升阶段。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等,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均要求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深入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合理思考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1、城市发展第一次升级:南越国建立佗为古南越国第一任帝王,时任龙川县令。

龙川古城经过佗的治理,一直以来成为粤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南越国是岭南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推行郡县制,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2、城市发展第二次升级:一口通商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旧址在今文化公园、十三行路一带。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成为全国惟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从此,随着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

3、城市发展第三次升级:改革开放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扬改革的旗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

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

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时期:广州自公元前214年建城以来,就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商贸港口。

在古代,广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成为中国与外国之间重要的贸易枢纽。

在汉代、唐代等时期,广州的繁荣程度更是达到巅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主义思潮的泛滥,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场和启蒙城市。

在广州,先后发生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为中国的变革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动力。

广州在近代时期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3. 当代时期: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广州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同时,广州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广州还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总体而言,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古代的商贸港口,到近代的变革和工业化,再到当代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广州在不同阶段都具有重要地位和
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广州城市化进程

广州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进化现 象。对待广州的城市化,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眼光 来认识,既不能“戴上近视镜”将其放大来看,也 不能“戴上墨镜”将其涂上颜色。城市化是社会发 展客观的进程,它本身并没有善恶和好坏之分,关 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和利用。我们必须把城市化放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城市化巨大的综合效 用,让城市化成为广州近期发展的主动力。
广州别名羊城,简称穗,广东省省会。广州是 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 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 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市地 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 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 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 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 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市,北靠清远市 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 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 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 横门、磨刀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 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 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 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 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 称。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温暖多雨、 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 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 农业发达,推动城市化发展 。
河流决定一个港口的腹地。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 珠江的出海口在广州,这就决定珠江流域的商业大港是广州。 广州位於东江、西江、北江的汇合处,处於珠江三角洲的北 端。今天的广州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是中国华南的最佳出海 口,拥有广大的华南作為它的腹地。 历史上,广州在国际贸易上一直占据中国的龙头地位。 广州两千多年以来就是中国对南洋各国的贸易中心,繁华的 程度远超过其他各城市。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洋人和西洋 文明最先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广州。 另一方面,广州水网密布,有利于发展果基桑基鱼塘等 立体农业,为广州城市化提供了保障。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近年城市发展的进程与成就王炜文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摘要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在第九个五年经济计划中, 广州在市建设方面的总投资约为630亿元人民币,是前八个五年城建投资总和的三倍.从s数字中可看到近年广州在城市发展的惊人步伐.这些累积的发展令广州在城市基础及提升城市总体质素方面获得颇大的成就. 本文试图就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一回顾,并列举其在城市规划,整体基建,市内交通,城市改造,环境优化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与内涵,甚至是综合城建与经济发展的互为关系作为实案,以引证广州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各种困难与局限,所作出的政策和对应,从而最终达到现有的成就.1. 广州简介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亦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州的北缘,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市管辖十个行政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花都及番禺)和两个县级市(增城和从化).全市总面积74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865万,县级市人口约145万. 全市地势自北向南缓缓下降,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部份,珠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具备优良的内河航运条件. 於2002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约2980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值约万元,为国内城市中各种综合经济实力第三位.工业总产值约为3940亿元,列全国十大城市排行第二.过去五年的平均经济指标增长约为11%,是一个经济与发展极活跃的城市.2. 广州市的规划基础广州市的结构性发展规划,最早是依据国务院在1985年提出的要求,和参照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为基础,而作出初步建构,并在1989年成立广州市国土规划办公室,正式负责组织编制广州国土规划工作.根据国家计委和规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市规划分为专题规划和总体规划两大方向.专题规划包括土地,水源,能源,矿产,工农业,交通,通讯,人口,城镇,商业,外经贸,旅游和环保等十多个专题.规划纲要经近两年的讨论和评审,於1992年末正式通过,成为『广州市国土总体规划』的文本.规划的编制主要依从以下的三个原则∶一,是以各种现有资源及基础的利用为本,从而开发和对环境作出恰当的治理和护;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作为持续发展的根基;三,是着眼於合理的空间布局,突出地域个性,并在发展过程中预留一定的适应性以满足实际需要.北优就是以广州北部的现有镇,市为发展中心,并按现代标准加以恰当开发和建设,及充份利用其本有的天然资源如林木和水源等,达到土地的优质化,成为广州的一个后花园及自然保育区.南拓就是将番禺南向直达南沙区的大片土地纳入开发范围,并运用其港口资源,以加强广州作为物流与临海工业的开拓.东进就是吸纳由广州至东莞一段的低开发或未能有效协调的土地,重组后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骨干及民居为配合的产业带,并利用其广大的土地供应,以舒缓广州西部旧城区内的建筑及人口密度,再恰当地从腾出旧城内的空间,进行整治和改善环境,达到东西相联的效果. 初期, 广州市委及市政府以力争在十五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为工作目标.到了九零年代中后期,此目标己修正为『对外开放,对内搅活』,把广州建设成一个繁荣,高效率,文明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并通过建构『大广州』的概念,令广州成为继80年代深圳,90年代浦东后,一个能带领国内经济和文明的重要城市.3. 大广州的形成传统上广州是一个略具内河航运条件的半内陆城市.自十九世纪中开放以来,其后加上与经济活跃和贸易自由的香港相邻,再结合其在地理地缘上的优势,令广州具备其他国内城市难以比拟的发展条件. 进入了二十世纪80年代,在原先的城市框架上, 广州的土地已经严重饱和,使广州的持绩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甚至到了90年代初中期,中小片段式的在市内及市边缘进行改造和开发,亦不能大规模策略性地改善广州的长久土地运用情况.所以在1999年末广州市政府组织了一个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大型国内咨询,邀请国内着名的大学,研究院或个别专家学者等,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整体空间形象等多方面,提出对广州市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北优、南拓、东进、西联』为根基的发展方略。

现代广州

现代广州

越 秀 新 晖
越秀公园因越秀山而得名,主要名胜古迹有镇海楼、明代城墙遗址、四 方炮台、石牌坊、孙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越秀楼遗址 ) ,以及五羊石像等都是著名的广东旅游景点。
珠水夜韵
珠江全长 2129 公里,是我国第三 大河,流经广州市 区的珠江穿城而过 ,将广州市一分两 半,造就了两岸无 数美景,从白鹅潭 至二沙岛,是珠江 夜景游览河段,到 了晚上,华灯闪烁 ,犹如七色明珠镶 嵌十里珠江,汇成 一条异彩纷呈的珠 江彩虹。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位于广州市北郊,山 形略呈长方形,总面积 20.98 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 382 米, 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
天河飘绢
位于广州火车东站中心绿化广场旁,长 89 米、高 8 米,流水从高平台 溢出,顺玻璃墙泻人水池,各色灯光不断变幻将瀑布映得五颜六色,是 利用的地铁冷却水,既经济科学又美观壮丽。
谢谢
广州市主要宗教信仰
佛教
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始建于 东晋。
六榕寺
六榕寺和 寺中的花 塔一样, 历来为人 们所称颂 ,加之历 史地位与 光孝寺齐 名素有“ 光孝以树 传,净慧 (六榕寺 的别称) 以塔显” 之称。
道教——广州城隍庙
原是供奉守护城池神祇的坛庙。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 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Fra bibliotek基督教
该堂位于 寺贝通津 9号,原 名为东山 浸信会堂 ,宣统元 年 (1909) 由外国传 教士创建 。
天主教
广州石室天 主教堂在市 区一德路, 清同治二年 奠基,光绪 十四年落成 ,历时二十 五年,是全 国最大的一 座以高直尖 顶为特色的 哥特式教堂 。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五十年代的海珠桥
五十年代的长堤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第九方案以大城市思想占位主导思想,第九方案比第八方案,城市用地 扩大了约80%,人口增加40万人。同时,确定在三元里以南的走马岗兴建新铁 路客运(1958年经铁道部批准)。 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1956年5月广州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广州将发展成为 以轻工业为主,交通运输业、商业又占有一定比重的城市”的建设方针修订 城市性质,增加商业及交通运输的职能。 (二)在规划布局上,打破历次方案强调的几何中心的局限,提出以原 来市中心为将来城市的中心,第九方案还提出开辟石牌、中山八路、刘王殿 等10个区中心。 (三)确定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主要采用方格形,适当结合环形和放射 形。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南北二条主轴和东西两环组成,城市道路划分为主 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四)重视保留郊区高产农田,增加“郊区规划”的内容
1961年 1971—1976年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第十方案的特点
(一)以1958年5月市人大提出的“把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工业基地”的建 设方针为指导思想,修订城市性质,急于由商业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 (二)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及城市建设用地,尤其是工业、港仓等生产用 地。规划15年内城市人口发展至2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01平方公里,其 中工业用地为32.55平方公里,比前方案增加55%。 (三)在规划布局上,开始提出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 向东发展,建立员村、黄埔(包括吉山)、庙头等三个以工业为主的新区。 河南地区沿南石头及赤岗两个方向发展,并考虑珠江大桥通车后,向西发展 的趋势,继续把盐步一带规划为备用地区,发展芳村东朗为钢铁基地。规划 扩大市辖区的范围,把陈村、三洪奇、平洲、大石等地划入市辖区。 (四)开始提出卫星城镇的建设,拟将新华、炭步、陈村定为广州卫星 城。 (五)进一步完善广州市铁路枢纽及铁路专线规划。 (六)在天河机场旧址建设一全市性体育活动中心和园林化住宅区。

广佛发展历程

广佛发展历程

历程:1919年,孙中山在其所著《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发展中国经济的六大计划。

其中的第三计划是建设“南方大港”,其要点是将广州建设成为世界大港。

孙中山把建设“南方大港”的位置选在黄埔深水湾一带,规划建设一个由黄埔到佛山,包括沙面水路在内的新广州市。

新广州市的商业区规划在河南岛(今海珠区),工业区分布在花地至佛山之间,码头在后航道至黄埔一带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佛山两市处于独自发展态势。

1984年佛山市设立市辖区,南海县政府从佛山市迁出,在市区东北部的桂城紧邻市区建设行政办公区。

而广州市于1984年底在黄埔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年第六次全国运动会在天河区建设体育中心,这一系列决策使广州的城市中心开始由老城向东转移。

1990年代,广州开始受到城市发展用地不足的限制,城市规划倾向于加大白云区开发,城市中心又回到老城区。

这一时期广州的部分功能开始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向老城区周边扩散,商贸批发业逐渐由老城区沿广佛公路向南海外溢。

号称“中山九路”的南海黄岐的房地产开发启动,疏解了相当一部分受地铁拆迁影响的广州老城区居住人群,这是广佛两地的早期合作方式。

2000年首次提出“广佛都市圈”概念(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00-2010).2000年,广州行政区划调整,“东进、南拓”成为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格局从传统的“云山珠水”跃升为“山城田海”,城市框架重新向东、南拉开。

而佛山也在2002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采用的“2+5组团‘模式则是以中心组团为核心向外辐射,而重点也是向南拓展。

结果是广州的”西联“、佛山的”东承“均无实际行动推进,此时广佛都市区的一体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广佛两市政府层面的关系目前仍然是竞争多于合作。

但广佛两市在市场层面的关系却做到了“行政有界、经济无疆”。

南海区2003年后在产业分区上采取了积极的“东西板块”战略,东部地区主动承接广州功能的扩散,广州主力房地产开发商涌入“广佛RBD”———桂城,大量批发商和从广州转移出来的“亚非拉”采购大军正在共同打造广佛黄金商业走廊上的大沥“广佛国际商贸城”。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第12页/共27页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城市规划转型时期(2000年~2010年 )
进入21世纪,广州受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带来的挑 战,行政区划调整(花都、番禺撤市设区)的影响,在城市空间结构、土地资源配置方 式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转型。2000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 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对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进行专项研究,2003年,又进行了战略规划实施总结评 价。这种滚动式推进,将战略规划变成行动计划,并落实在实践中,阶段性总结体现 了城市规划重在“过程”的理念。
第15页/共27页
第11页/共27页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第四期,城市规划制度建立与转型时期(1996年至今)
广州
城市规划制度建立(1996年~1999年 )
城市规划转型及升级时期(2000年至今)
城市规划转型时期(2000年~2010年 )
城市规划转型升级时期(2010年至今)
分期
规划事件
制定时间
制定主体
主要内容
波动与停 滞时期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一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二方案、
第十三方案
1959年 1961年 1971—1976年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采用组团式规划布局,确定城市向 东、向南发展,增加了工业和港区
的发展用地
进一步确定“分散集团式”布局, 空间结构呈“四团二线”组合
(三)在规划布局上,开始提出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 向东发展,建立员村、黄埔(包括吉山)、庙头等三个以工业为主的新区。 河南地区沿南石头及赤岗两个方向发展,并考虑珠江大桥通车后,向西发展 的趋势,继续把盐步一带规划为备用地区,发展芳村东朗为钢铁基地。规划 扩大市辖区的范围,把陈村、三洪奇、平洲、大石等地划入市辖区。

广州城市建设史

广州城市建设史

城市现代化中的“文化忧虑”
广州是国务院1982 年公布的第一 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214 年秦筑番禺城 以降,两千多年来,广州城市的中心从未变动过, 为世所少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给我们及我 们的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 岭南文化、海外交通与贸易中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 、中国近代革命摇篮。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构成广 州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是建构地方文化形象的基础 资源,是丰富广州城市内涵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源泉 。
城市现代化中的文化忧虑如今的广州在多数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高楼林立工商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传统的广州城市个性丧失导致城市吸引力大打折扣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而导致当代广州与历史广州精神联结纽带的中断将带来严重的城市认同危机如今的广州在多数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高楼林立工商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传统的广州城市个性丧失导致城市吸引力大打折扣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而导致当代广州与历史广州精神联结纽带的中断将带来严重的城市认同危机城市吸引力下降城市认同危机城市吸引力下降城市认同危机历史文化遗产消失历史文化遗产消失城市现代化中的文化忧虑?历史风貌及文物古迹保护和开发一
“碰撞” 中建筑 的变化
传统民族建筑复兴
主要指复兴传统、中 西合璧的“ 折衷主义” 式建筑。其杰出代表 如中山纪念堂、现广 州市人民政府大楼、 中山图书馆旧馆、石 牌、原中山大学等。
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
园林建设的创新 广州沙面岛成了英法租界后,租界内绿化较好, 小岛的南部还建有一个公园,内设草地、水池、 铺地, 配有亭廊坐椅等设施,便于眺望珠江景色, 具有西方古典折中主义风格。 孙中山先生在1 9 18 年倡议筹建了广州第一个 公园(今人民公园),开创了广州的公园建设新 篇章,其后陆续建成的海珠公园、净慧公园、仲 凯公园等,使广州这个民主革命的大本营频添隽 美。

广州城市建设史

广州城市建设史

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
中西台璧的建筑,
第一批带洋味的广 州十三行商人建的 “ 夷馆”,还有后来 的十三行洋馆、沙 田旧租界、广州海 关、邮局等建筑
Text in here
“碰撞” 中建筑 的变化
传统民族建筑复兴
主要指复兴传统、中 西合璧的“ 折衷主义”
式建筑。其杰出代表 如中山纪念堂、现广 州市人民政府大楼、 中山图书馆旧馆、石 牌、原中山大学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广东率先走向市场 经济,广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公共设施、社区的功能更加科技化、人性化,广 州已经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 备!
走向现代的广州
建筑风格多 样化 M1
城市高层次 立体交通网 M2 的形成
M4
城市的装饰
引人注目
M3
街区建设的兴 起的和完善
龙白于的共建 此 东 车 海 街桥 展 初建传风广作广蜷昼公街同成 外 山 站 珠 、、,步筑统格州有州加舞的园区构广五又百广购文雄城人形的风、添现塔广上的绿、公成州羊形货场物明伟市行成一格怪了代州正多 树 街 园 了在新 成 大 、 中 中的高天了大已诞无风城在条繁区、南8村分楼交心山高层桥多特经形尽格市建0高花、小国、别、易等路层建和层色渐态的的道年设架道街现,天以花会为等建筑隧次夜。入夸活中路代的路路深代河北园一中两筑林道的晚现佳张力心和初过的 巷 都,住京酒中心个、立等 立的代境的。大立造率江麟的市宅路店国的文宽,配体大风建这厦,体型先构隧塑花的区、及大商明阔套交树格筑一、高交优兴成道群园韵、南国酒业共的设通银和物时高技叉美建其和、卉律陶方际店区同道施网花模期科派的桥的住现地住圃。金大贸繁—;路迅。、仿的技、诞、立宅代形下宅,东坑厦易荣、速耸欧代派解生高交小化成铁小它方住一大的如发立洲表的构给架桥区南道区们宾宅白厦街长,华, 馆区天、区先西、。鹅火。后、广州中广中信州山大夜立厦景交桥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近年城市发展的进程与成就王炜文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摘要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在第九个五年经济计划中,广州在市建设方面的总投资约为630亿元人民币,是前八个五年城建投资总和的三倍.从s数字中可看到近年广州在城市发展的惊人步伐.这些累积的发展令广州在城市基础及提升城市总体质素方面获得颇大的成就.本文试图就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一回顾,并列举其在城市规划,整体基建,市内交通,城市改造,环境优化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与内涵,甚至是综合城建与经济发展的互为关系作为实案,以引证广州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各种困难与局限,所作出的政策和对应,从而最终达到现有的成就.1. 广州简介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亦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州的北缘,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市管辖十个行政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花都及番禺)和两个县级市(增城和从化).全市总面积74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865万,县级市人口约145万.全市地势自北向南缓缓下降,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部份,珠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具备优良的内河航运条件. 於2002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约2980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值约3.8万元,为国内城市中各种综合经济实力第三位.工业总产值约为3940亿元,列全国十大城市排行第二.过去五年的平均经济指标增长约为11%,是一个经济与发展极活跃的城市. ﻫ2. 广州市的规划基础ﻫ广州市的结构性发展规划,最早是依据国务院在1985年提出的要求,和参照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为基础,而作出初步建构,并在1989年成立广州市国土规划办公室,正式负责组织编制广州国土规划工作.ﻫﻫ根据国家计委和规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市规划分为专题规划和总体规划两大方向.专题规划包括土地,水源,能源,矿产,工农业,交通,通讯,人口,城镇,商业,外经贸,旅游和环保等十多个专题.规划纲要经近两年的讨论和评审,於1992年末正式通过,成为『广州市国土总体规划』的文本.规划的编制主要依从以下的三个原则∶一,是以各种现有资源及基础的利用为本,从而开发和对环境作出恰当的治理和护;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作为持续发展的根基;三,是著眼於合理的空间布局,突出地域个性,并在发展过程中预留一定的适应性以满足实际需要.北优就是以广州北部的现有镇,市为发展中心,并按现代标准加以恰当开发和建设,及充份利用其本有的天然资源如林木和水源等,达到土地的优质化,成为广州的一个后花园及自然保育区.南拓就是将番禺南向直达南沙区的大片土地纳入开发范围,并运用其港口资源,以加强广州作为物流与临海工业的开拓.东进就是吸纳由广州至东莞一段的低开发或未能有效协调的土地,重组后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骨干及民居为配合的产业带,并利用其广大的土地供应,以舒缓广州西部旧城区内的建筑及人口密度,再恰当地从腾出旧城内的空间,进行整治和改善环境,达到东西相联的效果.初期,广州市委及市政府以力争在十五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为工作目标.到了九零年代中后期,此目标己修正为『对外开放,对内搅活』,把广州建设成一个繁荣,高效率,文明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并通过建构『大广州』的概念,令广州成为继80年代深圳,90年代浦东后,一个能带领国内经济和文明的重要城市.3. 大广州的形成传统上广州是一个略具内河航运条件的半内陆城市.自十九世纪中开放以来,其后加上与经济活跃和贸易自由的香港相邻,再结合其在地理地缘上的优势,令广州具备其他国内城市难以比拟的发展条件.进入了二十世纪80年代,在原先的城市框架上,广州的土地已经严重饱和,使广州的持绩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甚至到了90年代初中期,中小片段式的在市内及市边缘进行改造和开发,亦不能大规模策略性ﻫ地改善广州的长久土地运用情况.所以在1999年末广州市政府组织了一个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大型国内咨询,邀请国内著名的大学,研究院或个别专家学者ﻫ等,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整体空间形象等多方面,提出对广州市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北优、南拓、东进、西联』为根基的发展方略。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一、1978年,广东率先进行价格“闯关”.1978年,广州市芳村区最先放开河鲜、蔬菜、塘鱼价格.1981年至1983年,全市蔬菜、塘鱼、水果等价格陆续放开,价格改革几经曲折,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反响很大,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1990年,全省市场调节比重达到86.5%.二、1978年,“三来一补”外贸形式首度出现.1978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同时,“三来一补”成为广东利用外资的典范,后来该模式被全国其他地方广为采用.三、1979年,蛇口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1979年1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示同意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交通部《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省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2月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召集会议研究落实在蛇口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中国经济重入世界经济大门.四、1979年,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经济特区成立.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决定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包括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出口特区”(后改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由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五、1979年,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广州“东湖新村”动工兴建.1979年,东湖新村的开工建设,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这个敢于尝鲜的创举撕开了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一个小口,此后无数的中国人通过购买商品房的方式来得到住房,打破了靠单位分配福利解决住房这条单一的路子.接着,深圳等地以多种方式开发建设商品房.六、1979年,广东率先实行财政体制改革.从1979年之后,广东试行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大包干办法.省对地(市)县在中央对广东实行财政大包干情况下,根据省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省以下相应建立“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一定五年”和“调整部分财政收入上交市的上交办法”等形式.与此前高度集中的财政制度相比,包干制使地方有较大的自主权,更好地实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七、1979年,穗港直通车恢复通车.1949年10月14日,穗港直通车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而中止.1979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粤港两地签署协议,并于同年4月在广州火车站举行首列穗港直通车的开行仪式.直通车在中断了30年后恢复通车,南面总站迁至红磡站.穗港直通车的恢复,大大方便了香港商人入粤投资和经营,以及两地人员的交往、交流.八、1980年,广东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1980年7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推广清远经验,确定100户国营工交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年末,扩权试点增加到179户,部分商业企业也加入试点行列.这是广东省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一个新的重大变革.九、1980年,广东推进流通体制改革.1980年9月30日,省政府印发《关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促进商品生产、搞活市场的十项措施》,推进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对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流通的扭曲状态产生重大影响.十、1981年,经济特区立法先行.1981年11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12月24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四项单列法规,即《广东省经济特区入境、出境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经济特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等.十一、80年代初,广东第一代个体户出现.80年代初,容志仁开了一间“容光”饮食店,以一毛钱“学生餐”闯开局面,成为广州市第一代个体户.他以100元起家,靠卖早餐成了广州首批万元户之一.广东因此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早在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就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982年5月,佛山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20多年过去了,广东的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广东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二、1982年,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首现广东.1982年,中国第一代打工仔、打工妹首先出现在广东.由于广东在全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先进一步,经济非常活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开始成为中国打工者首选的地区和中国外来工最密集的地区.社会上盛传“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之语.广东也由此引领了中国第一波外来工浪潮.如今,这股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十三、1983年,中国第一个涉外宾馆“白天鹅”在广州落成.坐落于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是个标志性符号,它开创了多项“第一”而名震全国——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落成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中国第一家“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现代大型中外合作酒店;同时,它还是中国第一家敞开大门允许老百姓参观游览的高级酒店.以“白天鹅”为开端,香港资本开始源源不断进入内地,形成了境内外经济合作的崭新格局.十四、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在深圳公开发行.1983年7月8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这张股票催生了内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宝安.十五、1983年,广东成立全国首家人才服务机构.广东最早的人才市场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星期六工程师”的初级形式出现的,它对当时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随着人才的流动,对传统的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制和统包统配的人事制度带来很大冲击.1983年,省人事部门率先成立全国首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随后各市县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也相继成立.1987年4月20日,广东省第一个劳务市场——广州市越秀区劳务市场开业.十六、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1984年1月24日~2月5日,邓小平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对广东改革开放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十七、1984年,广州、湛江被列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广州、湛江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11月和12月,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在湛江、广州两个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2年,广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省长朱森林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将韶关、河源、梅州三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同时将大亚湾、南沙两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至此形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粤北、粤东北山区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十八、1984年,全国第一座实行“以桥养桥”收费还贷政策的桥梁开始征费.1984年1月1日,全国第一座实行“以桥养桥”收费还贷政策的桥梁东莞中堂大桥开始征费.依靠“以桥养桥”和由此而来的“以路养路”模式,广东基本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交通不便这一重大瓶颈.十九、1985年,广东推行劳动合同制.1985年3月2日,广东省政府批转省劳动局《关于改革劳动工资管理体制的意见》,新招收职工推行劳动合同制.从而在政策上打破了用工制度上的终身雇员制这一“铁饭碗”.二十、1985年,广东率先全国综合改革试点.1985年5月7日,广州、佛山、江门、湛江市进入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列.1987年11月21日,国务院决定广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范围,由原来的17个县市的“小三角”扩大为28个县市的“大三角”.二十一、1986年,我国第一份关于国营企业股份化改革的政府规范性文件颁发.1986年,深圳市政府颁发《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并在一部分企业中试行,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国营企业股份化改革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第二年,广东省政府颁布《关于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积极稳妥进行企业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企业劳动制度和企业领导制度;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等.国营企业从此成为国有企业.二十二、1987年,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省.198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改委明确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省.4月18日,省政府批转《广东省金融体制改革试行要点》.主要内容有:改革信贷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分层次宏观调控体系;加快专业银行改革步伐,逐步实现专业银行企业化;开拓和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金融企业等.二十三、1987年,全国首次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在中国内地首次公开拍卖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拉开广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土地市场的序幕.二十四、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7月3日正式挂牌营业.二十五、1992年,邓小平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讲话”.1992年1月19日至29日,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两市和顺德县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继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等发表重要讲话.“南方讲话”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迅速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二十六、1992年,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粮票的内地省份.1992年4月1日,广东省进一步改革粮食购销管理体制,从是日起,全省粮食收购实行指导性计划和指导价,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价格,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粮票的内地省份.1993年8月27日,广东省政府发出《关于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问题的通知》,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制度.到1995年,广东粮食产量上升,达到350亿斤,解决了“米袋子”问题.二十七、1992年,广东社保改革在全国最早全面推开.1992年6月10日,广东省政府批转《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使广东社保改革制度化.从1983年开始,广东着手对“企业办保险”体制进行改革.1984年在部分地方试行国营和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职工退休费由社会统筹;1986年,建立国营企业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1989年开始,部分市试行临时工个人养老保险办法;1990年开始,部分市试行固定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1992年,建立企业职工社会工伤保险制度.广东社保所有改革探索,都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推开.二十八、1992年,全国率先直选村官.1992年6月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麻奢乡通过村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的形式,选出了该乡(村)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开全国直选乡(村)官先河.1999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进行直选村官的试点,轰动全国.村委会直选对于实行村民自治,促进民主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十九、广东掀起“开发区热”.1992年,广东涌起“开发区热”,随后发展迅速,各地纷纷借鉴,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和重要途径.如今,开发区在出口创汇、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经济发展中傲然崛起的广州开发区已被人们视为全国开发区建设的典范之一.三十、1993年,中国内地第一家跨地区产权交易机构成立.1993年2月8日,深圳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跨地区产权交易机构.三十一、1994年,广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5月25日,广东省政府批转省体改委、省经委《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由主要靠放权让利调整为致力于明晰产权的制度创新.8月4日,广东省政府确定广州味精食品厂、深圳华强电子工业总公司等5家企业列为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这是继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后进行的第三步改革.三十二、1995年,广东加快小企业改革步伐.1995年12月1日,省政府转发《关于加快我省小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合并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出售转让、嫁接改造、易地改造、抵押承包、破产拍卖等8种改革形式,加快了小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三十三、1996年,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996年,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揭开了报业经营集团化新的一页.到1998年,广东新增两家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形成报业集团“三足鼎立”局面.随后,报业集团这种媒体经营模式走向全国,引领新的传媒格局.三十四、上世纪90年代末,新媒体在广东横空出世,走向全国.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着中国人联通彼此和世界的方式.互联网首先在广东寻找到市场的突破口,1997年丁磊于广东创建了网易公司,隔年马化腾创办了“腾讯”.在丁磊的主导下,网易先后推出了免费主页、免费域名、免费信箱、虚拟社区等服务,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让中国的互联网变得容易起来.几乎在同一时段,马化腾开始推出OICQ、QQ,打造出华人群体最大的即时通讯网络.三十五、1999年,深圳首届“高交会”召开,至今已成中国科技第一展.自1999年首次举办至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历经十年的发展,以“国家级、国际性、高水平、大规模、讲实效、专业化、不落幕”的特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被称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借由高交会搭建而起的高端平台,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阵地.三十六、2000年,江泽民考察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十七、2003年,CEPA正式签署.CEPA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英文简称,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访问香港,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签署了这一历史性协议.按照协议规定,货物贸易方面,由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产品,只要符合原产地规则,都可享有零关税优惠.随着CEPA的签署和大珠三角战略的提出,广东与港澳经济联系更紧密,粤港合作也进入全新的阶段.三十八、2004年,胡锦涛考察广东时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2004年12月22日,胡锦涛在出席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后到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三十九、2004年,广东启动户籍改革,“农转非”将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起,广东户籍改革再掀新篇章.从这年起,广东将陆续取消“农转非”计划指标,条件成熟的地区取消农业户口.也是在这一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这个打破城乡二元化对立的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铺开,公安部的消息显示,目前已有12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了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四十、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广东先行一步.广东的义务教育“免费大餐”从2001年开始起步,步步都领先全国.到2007年秋季,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课本费由政府“埋单”,比全国提早一年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春季开始,广东全面免除全省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全省实现了城乡全免费义务教育.而到2008年秋季学期,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覆盖全国.四十一、2008年,暂住证取消,深圳全面迎来“居住时代”.1984年,暂住证在深圳落地生根,至2008年8月,暂住证在深圳全面“告退”,前后24年.取代暂住证的居住证将“一证多用”,逐步增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和教育、金融等多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持证人员将能享受到一系列的便利服务,包括子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等.持有10年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将被纳入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深圳再次为全国的户籍制度变革和人口管理提供了一个样本.四十二、2008年,广东产生我国首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初,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在广东度过10年打工生涯的四川籍打工妹胡小燕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成为我国首个从农民工队伍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将人大代表和农民工两种身份合二为一的第一人,广大农民工的生存际遇和身份认定、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寄望通过这个代表找到“发声口”.四十三、2008年,深圳政治体制改革成全国试验田.2008年5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外发布《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深圳即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特区深圳也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田”.深圳拟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包括:在党内选举中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差额选举区长、副区长,条件成熟后进行市长差额选举;部分区人大代表直接竞选;逐步实现各区党政一把手、市政府各部门一把手由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人选,票数较高者和自荐、联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公开演讲和答辩,最终由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等.这些措施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创新之举.四十四、珠海成为全国首个“全民医保”试点城市.珠海的“全民医保”试点自2007年起筹措,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其思路是:“小病”治疗免费、“中病”依靠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则通过医疗统筹救助.四十五、宝洁入驻中国,引领跨国企业进驻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下,198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这是宝洁公司在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中所建立的第一间公司,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闯开一条新路.改革开放至今,国际投资者在广州累积设立了18000多个项目,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广州作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场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50家在广州落户.四十六、广州地铁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广州地铁二号线对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是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它是1997年国家恢复批建地铁项目后中国首条国产化率超过70%的地铁线路.地铁三号线是目前全国最快的地铁,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大学城专线则开创了国内轨道交通采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先河,并且是广州市轨道交通的第一条高架线路.广州地铁的兴建标志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地方经济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地方财政实力.四十七、亚洲最大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展馆)首期占地4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一、二层展厅13个,展示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2万平方米,于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亚洲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会展中心.自2004年4月第95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全面启用琶洲展馆,同时在琶洲展馆和流花路展馆两馆分两期举办.琶洲展馆的投入使用,对于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对外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四十八、广东成中国玩具出口最大基地.1988年,世界玩具生产中心经历了从西欧向日本,从日本转向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又从香港转向内地和泰国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玩具出口基地.至今,广东玩具出口占中国玩具出口的6成以上.四十九、广东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努力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2007年底,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吹响“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号角”,汪洋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和《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全省上下广泛动员,迅速行动,兴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破除阻碍科学发展、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体制,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五十、广州新白云机场建成,成为中国客运量第二大的机场和国内重要的航空枢纽.2004年7月,广州新白云机场正式完成转场,它也是我国首个按照中枢机场理念设计和建设的航空港.广州新白云机场拥有定期国内航线120多条、国际航线52条,连通国内外140多个城市和地区,成为中国国内顶尖的航空中枢机构.2007年12月,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发送旅客超过3000万名.这使白云机场超过上海浦东机场,成为中国内地客运量仅次于北京首都机场的第二大机场.新白云机场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改革开放成果的一张新名片.。

广州城市历史

广州城市历史

目录一、古城底蕴 (2)1.历史悠久 (3)2.城墙古老 (3)3.华南经济中心 (4)4.对外贸易重要港口 (4)5.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丰富 (4)二、城市中轴线的演变 (5)三、城市建设格局发展(历史文化、建筑、交通、园林等) (6)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大都会 (6)(1)历史文化 (6)(2)建筑发展 (6)(3)交通设施 (6)(4)园林建设 (6)2.隋唐至清末的“世界大港” (6)(1)历史文化 (6)(2)建筑发展 (6)(3)园林建设 (7)3.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 (7)(1)历史文化 (7)(2)建筑发展 (7)(3)园林建设 (8)4.改革开放的中心城市和窗口 (8)(1)历史文化 (8)(2)建筑发展 (8)(3)园林建设 (8)5.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9)(1)建筑发展 (9)(2)交通设施 (9)(3)园林建设 (9)四、城市经济格局发展 (10)1.广州市重点产业现代发展历程 (10)2.广州总体经济情况 (10)(1)第一产业发展状况 (11)(2)第二产业发展状况 (11)(3)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11)五、城市生态格局发展 (11)1.以生态为骨干形成了城市文化格局 (11)2.以独特的地域环境打造城市生态水城 (12)3.运用文化生态理论,建设生态和谐城市 (12)4.组团式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 (12)广州城市历史(城市格局发展)作为三朝十帝的古都,广州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唯一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城市;是自古以来岭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我国近代反侵略的重要场所;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是我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是当今我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和窗口;是享誉全球的广货的主要集散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广州正策马扬鞭,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飞跃奋进。

一、古城底蕴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

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是中国南方最大城市。

一图看尽名城广州四十载

一图看尽名城广州四十载

一图看尽名城广州四十载
前言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广州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4 年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

广州不断提升名城保护的规划治理能力,建章立制,规划引领,逐步形成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明确“两带三廊、三道十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结构,探索保护文化遗产的多元化路径,倡导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今天,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历史价值日益彰显,正在迈向全球城市的道路上谱写新的文化篇章。

(请将手机锁定竖排方向,并以横屏观看)
▲名城广州四十载海报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历程示意图
来源:名城广州。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演变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演变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演变(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广州城市历史发展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2000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环境、规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广州城市布局及形态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可大致分为:1)秦汉时期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郡,广州(番禺)为南海郡治,任嚣任郡尉,建城郭番禺城。

番禺就是最古老的广州城,至今已有2228年历史。

秦至二世而亡,赵佗继任任嚣自立南越国而称王,将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km的大城,俗称“赵城”或“赵佗城”。

南越都城的建设时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

南越国共存在93年(公元前203年-前111年),历经五代君主。

现位于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即为第二代南越王赵昧陵寝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馆,可在此追寻南越国的踪迹。

汉平南越后,中央皇权加强了对岭南的统治。

东汉末年,广州虽亦遭战乱,但商业繁荣,居民富足。

当时的交州刺史步骘将其州治从苍梧郡广信(今梧州)搬到广州,重修“越城”西半部,并将城向北扩展,史称步骘城。

广州的正式定名在三国孙吴时代。

2)隋唐南汉隋初经济发展,大兴土木,开运河、建造宫殿,沟通南北交通,广州城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出现了贞观、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盛唐时,广州已成为全国三大商业城市之一(其它两城是扬州、汴梁),主要是对外贸易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使得西亚各国大量商人来中国经商,很多人迁居广州。

广州城自晋至唐未见扩展,但城市日益兴盛,人口众多,城市的范围早已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广州城市化发展进程

广州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基本气候概况
1、气温正常 2008年全市年平均气温21.9℃ 2008年全市年平均气温21.9℃,虽与常年持平, 但却是近11年来最低(图2 但却是近11年来最低(图2)。各区(市)年平均 气温20.6~22.5℃,呈南高北低形势分布(图1 气温20.6~22.5℃,呈南高北低形势分布(图1), 其中从化年平均气温仅为20.6℃ 其中从化年平均气温仅为20.6℃,破当地历史最 低纪录。年内气温变化相当剧烈,1月、2月、6 低纪录。年内气温变化相当剧烈,1月、2月、6月 各区(市)平均气温显著偏低,2月份更是偏低 各区(市)平均气温显著偏低,2 2.8~3.6℃,其余月份则大部地区正常或偏高, 2.8~3.6℃ 其中3月、9月、10月各区(市)大都显著偏高 其中3月、9月、10月各区(市)大都显著偏高 0.5℃以上,9月份花都、番禺、广州市区偏高 0.5℃以上,9 1.5℃以上,三地月平均气温均创下新的历史同期 1.5℃ 最高纪录。
一、基本气候概况
各区(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7.4~38.8℃,出现在7 26~28日。 各区(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7.4~38.8℃,出现在7月26~28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0.2~4.6℃(表1),除从化出现在1 年极端最低气温-0.2~4.6℃(表1),除从化出现在1月3日,其他区 (市)均出现在2 (市)均出现在2月3日。
三.日照一致大部偏少
2008年广州市各区(市)年日照时数9601200 15502000小时,以花 2008年广州市各区(市)年日照时数9601200 15502000小时,以花 都最多,番禺最少(表2)。与常年相比,均偏少,除花都区偏少多 都最多,番禺最少(表2 不到12成,番禺偏少3成多外,其余各区(市)大部偏少超过13成左 不到12成,番禺偏少3成多外,其余各区(市)大部偏少超过13成左 右,番禺则偏少了近35成多 右,番禺则偏少了近35成多。

广州城建30年的发展轨迹

广州城建30年的发展轨迹
12 4 1 座




随着 广 州
向 着 建设 适 宜 创 业 发 展 和 适 宜 居 住 的 目 标 努 力


城 市 功 能 定位 的 演进
19 7 9
相 继 提 出 了 与时 俱 进 的思 路 :

市基 础 设 施 日臻 完 善



广 州 市委

市政 府提 出


把广 州 建设 成 为

为适 应 机 动 车 迅 速 增 长


种 城 市 系 于 山 水 之 问 的 自然 形 态特 征



青山
称号

国家建
半入 城
六 脉 皆通 海

是对 广州









体格 局 的
础 设 施 建设 和 环 境 综 合整 治 特
2002

生 动写照
2000
t 1i

多年 的发展

在 老城 的 核 心 地 区 逐 渐 形 成 了

年荣获
即用


建设 区 域 性 中心 城 市 同时 提 出

从 19 9 6 年 开始

广 州轨道交通 建设 全 面提 速
2 0 0 3 年2

19 9 9

的 定位来 兼 容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的 提 法 适 的 城市 环 境
19 9 9

建设 高 效 舒
地 铁 号线 建成开通
l
号线 全 线 开 通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变迁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变迁
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1956年5月广州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广州将发展成为 以轻工业为主,交通运输业、商业又占有一定比重的城市”的建设方针修订 城市性质,增加商业及交通运输的职能。 (二)在规划布局上,打破历次方案强调的几何中心的局限,提出以原 来市中心为将来城市的中心,第九方案还提出开辟石牌、中山八路、刘王殿 等10个区中心。 (三)确定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主要采用方格形,适当结合环形和放射 形。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南北二条主轴和东西两环组成,城市道路划分为主 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四)重视保留郊区高产农田,增加“郊区规划”的内容
第一期,恢复与形成时期(1949年~1957年)
广州
建国初期,广州确立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目标,以重建灾区 (海珠桥、西堤、黄沙三大灾区)为起点,建设工业生产城市。 “一五”时期, 国家全面引入前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广州先后编制了9个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最终确定城市沿珠江“向东成片发展”,并以“控制市区、发展郊区” 的工业布局方针新辟工业区,编制了《工人住宅区规划》和《新村规划》, 规划理论、技术、方法采用了前苏联模式,城市性质由近代的商业城市向工 业城市转型。
由于受政治动荡的影响而没有得以 有效实施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第三期,发展与滞后时期(1978年~1995年)
广州
城市规划发展时期(1978年~1989年)
城市规划滞后时期(1990年~1995年)
城市规划发展时期(1978年~1989年)
这一时期国家推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府按计划控制城市规划和 建设工作。1987年,广州在全国首创探索和推广土地有偿使用、房地产制度 改革和城市建设综合开发。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1981-2000)》(第十四方案)在原来第十方案确定的“三团两线”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带状组团式布局,明确了组团分工不再仅限于工业用地。这次规 划的有效实施使得广州城市的地域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指导了城市空间 的有序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广州市域城乡发展规划-市域发展沿革

广州市域城乡发展规划-市域发展沿革

专题:广州市域城乡发展规划·市域发展沿革一、市域行政建置和区划沿革1.行政建置沿革广州作为城市,起源甚早。

先秦时期为原始聚居,称番禺,另有楚亭(庭)、南武城、五羊城、羊城、穗城,仙城等名称,皆因传说或神话而得名,其行政建置,无从考证。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三郡五县,番禺为南海郡郡治和番禺县县治,此是今广州地区有行政建置和广州建城之始。

南海郡尉任嚣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

据此,广州有行政建置和筑城,至今(2002年)已有2216年历史。

秦亡,原南海郡尉赵佗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一说汉高祖三年,即前204年)统一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历时93年。

南越国承秦制,番禺仍同为南海郡郡治和番禺县县治。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国亡,岭南设九郡,隶于交趾剌史部。

今广州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

南海郡郡治迁至龙湾古坝之间(今番禺区沙湾附近),但对此尚有争议。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今广州地区属交州南海郡番禺县和增城县,其中增城县原系番禺县地,始建于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县治在今市区东北五十里,具体地点无考。

但也有记载说建于东汉永和年间,比流行建置时间早60多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治从广信(封开)迁至番禺,广州成为交州、南海郡、番禺县治所。

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广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以州治从广信迁来,故名。

“广州”名称自此开始使用。

今广州地区约为南海郡番禺和增城两县范围。

西晋太康中(约285年前后)广州领10郡68县,其中今广州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增城县。

东晋时(317-420年),从番禺县析置怀化县,存在约100年,范围约在今花都,从化等山区。

南朝宋时(420-479年)广州辖18郡,其中南海郡领10县,广州仍为州、郡、县治所。

后从怀化县析置绥宁、熙安两县。

绥宁县约在今增城西南部,存在约70多年;熙安县在今广州西部和北部,存在约160多年。

广州市老城区,自建城开始,二千多年来都是原城址逐步扩展,发展成ppt实用资料

广州市老城区,自建城开始,二千多年来都是原城址逐步扩展,发展成ppt实用资料

凿平加以扩大,把城垣向南扩 第二次是公元21O年东汉三国时,吴国交州刺史重新修理赵伦城,并将番山(现中山四路旧城皇庙附近)向北扩大,称为“番遇城”。
第五次扩展是在明朝,把宋朝的子城、东城、西城连合为一,并向东扩至越秀路,向北扩到越秀山上,周长21里多,称为老城。
清朝时末见其他较大扩展,只是于公元1647年在新城以南修东西两翼城直到江边。
广州市老城区,自建城开
始,二千多年来都是原城址逐
步扩展,发展成为现今的南方
大城市
直升机.mp3
春秋战国时期,广州的越 族民族归降于楚国,因而在广 州建立“楚庭”(也叫楚亭)。
直升机.mp3
“楚庭”已具备城市规模, 也是广州最早的城市名称,故 现越秀山上仍留有清代所造古 “楚庭”石牌坊。
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展,公
直升机.mp3
第五次扩展是在明朝,把宋朝的子城、东城、西城连合为一,并向东扩至越秀路,向北扩到越秀山上,周长21里多,称为老城。
“楚庭”已具备城市规模,也是广州最早的城市名称,故现越秀山上仍留有清代所造古“楚庭”石牌坊。
此时,广州对外贸易迈 在北京路建立双门(俗称双门底),
“楚庭”已具备城市规模,也是广州最早的城市名称,故现越秀山上仍留有清代所造古“楚庭”石牌坊。
展至现延安路,命名新南城。 此时,广州对外贸易迈向繁盛,初步成为一个商品集中和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也成为全国十七个著名商业都市之一,也是华南地区
仅有的一个。
在北京路建立双门(俗称双门 除重修城垣外,并将禺山凿平加以扩大,把城垣向南扩展至现延安路,命名新南城。
第五次扩展是在明朝,把宋朝的子城、东城、西城连合为一,并向东扩至越秀路,向北扩到越秀山上,周长21里多,称为老城。
为一,并向东扩至越秀路,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